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5-17 14:31:3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七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⑴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么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⑵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出示裝滿牙簽的牙簽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說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⑴談話:某些建筑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⑷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 讓學生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能自主編制并記憶8的乘法口訣。

  二、 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編制并記憶8的乘法口訣。

  『教具準備』:

  積木玩具、水果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復習并猜想

  (1)組織學生背誦1~7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猜想8的乘法口訣。

  (3)揭題

  板書課題:8的乘法口訣。

  二、 新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

  (1)提供積木玩具,引導學生觀察。

  1、 提問:這個正方體是由幾個小積木組成的?那就是1個幾?

  你能列出算式嗎?

  那乘法口訣該怎么編呢?你會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個8是81×8=8一八得八

  追問:“一八得八”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老師要做2個、3個……8個這樣的正方體又各要多少個小積木呢?這幾句口訣你會編嗎?

  3、分組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個8是162×8=16二八十六

  3個8是243×8=24三八二十四

  4個8是324×8=32四八三十二

  ……

  學生齊讀算式和口訣

  提問:“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八八六十四”又表示什么意思?

  追問:這些口訣只能寫這么一個乘法算式嗎?

  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寫一個乘法算式?

  (2)記憶口訣

  1、誰有好的方法快速記住口訣呢?

  有誰發現了其中的規律呢?

  看看口訣上下兩句的積相差多少?

  2、齊讀口訣→分組讀→分男、女生讀

  3、 師生對口令→男、女生對口令

  三、鞏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口訣運用

  出示:四八三十二

  提問:那些算式可以用到這句口訣?生答,師板書。

  追問:3×8+8 5×8-8 能不能用到這句口訣呢?為什么?

  (2)解答第71頁第1題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解答第71~72頁第2、4題

  (4)讓學生在活動中應用知識

  創設情境:到8元水果超市里買水果

  你想買哪幾樣水果?說說你需要多少錢?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齊背誦8的乘法口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單元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二、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四、單元教學重點:

  1、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五、單元教學難點: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六、單元教法設計

  1、統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2頁

  教學目標:1、讓學生學會量物體的正確方法,知道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擺放,要放平擺直

  2、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3、讓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及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4、鼓勵學生先估測再測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用實物測量,體會測量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并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感知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課件,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小刀,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 演示“小馬過河”課件,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能不能幫幫小馬,讓她順利過河?

  二、 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可以是一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或者小正方體,同學們一起來量一量我們數學課本的寬,好嗎?

  師:同學們量得數學課本的寬是多少啊?告訴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量的啊?

  生:……

  (教師把學生的回答板書寫到黑板,出現了數學課本的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的情況)

  師:同學們請觀察這里(教師指著板書),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生:……

  師:哦,對了,我們發現啊,同樣是數學課本的寬,但是,為什么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體作標準,量不同長度

  師: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體啊?我們一起來量量數學書的長,鉛筆盒的高吧。

  ……(教師把結果板書到黑板)

  師: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呢?(教師指著板書)

  師:對了,同學們觀察的真好。學校課本的寬是5把小刀長,鉛筆盒也是5把小刀長,它們一樣長嗎?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么,現在,我們一起用小正方體來量一量吧。

  三、 拓展延伸

  (該環節的被測量物體不是非常的規則,主要拓展一下估測和測量方法)

  師:接下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寬呢?同學們先估測一下,然后再認真測量,看看自己的估測對不對?

  師: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是怎樣測量的。

  四、 聯系實際,活動體驗

  (該環節除了鼓勵學生估測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知道,有些物體,可能不是一個一個地擺,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師:同學們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學們在教室里頭,找找自己喜歡的物體,先估測一下它大概多長,多寬或多高,然后再測量一下,好嗎?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測量的嗎?

  五、 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你有什么幫助啊?今天學到的知識,你覺得它有什么用啊?

  六、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

  二年級上冊第3―5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讓學生了解刻度線的概念,會認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學生掌握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并體會多種方法測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準備:厘米尺,課件,長短一樣、顏色不同的線繩(學生每人2根)

  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培養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 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二、 重點難點

  找因數的方法。

  三、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引入新課

  1、

  ①、用12

  ②、再與其他同學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數。

  4、 總結:

  ①12的全部因數有:1、2、3、4、6、12。

  ②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5、 練習: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數。

  (二) 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無紙化備課教學設計

  1、 練一練。1、填空。

  2、 第2題:讓學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數和21的因數,并用不同

  的符號作好記號,然后讓學生說說找因數的方法。最后,說說哪幾個數既是18的因數、又是21的因數。

  3、 第3題: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 第5題:可以引導學生用找因數的方法進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種裝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個因數,只有兩種裝法。

  (三) 總結

  四、 板書設計

  找因數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數有:1、2、3、4、6、12。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們初步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但在具體實施時很難正確得出結果,即使得出了結果,書寫不規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數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書寫的;找因數的時候不準確。在經后的練習中應及時糾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自制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小棒;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唐老鴨博士(電腦演示).唐老鴨博士: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里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怎么樣,小朋友們,有信心闖過三關嗎?那就開始吧!

  2.復習鋪墊.(進入第一關.)

  (1)54=50+( ) 68=8+( )

  

  這兩道題都是把一個兩位數分成了一個整十數和一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鞏固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復習筆算打好基礎。

  2、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后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并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個膠卷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于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寫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單元。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確定的課程目標之一,教材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的單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課程目標。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長期數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的,是通過各個領域內容的教學逐漸形成的,單獨編寫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單元,能加強策略的形成和對策略的體驗。

  在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局限于獲得具體問題的結論和答案,它的意義更在于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體會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還體會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數學教學在這種鼓勵個性發展的理念下進行,學生的創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養。

  策略的原意是計策和謀略。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的計策與謀略,具體表現為對解決問題方法、手段的思考與選擇運用。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新穎的問題需要有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又是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形成和積累的。本單元以有條理地整理信息,發現數量之間的聯系作為策略教學的切入口。發現和利用數量關系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通過整理信息明確和把握數量關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體會它的作用與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編寫思想。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是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后一部分是解決三步計算的問題。

  1、 讓學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學習整理信息的方法,體會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本單元選擇表格作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兩個原因: 一是學生對表格比較熟悉,他們從一年級學習數學起就經常接觸表格,進行過許多填表活動。因此,選擇填表整理比較貼近學生實際,宜于學習。二是表格條理清楚,數學化程度比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經過篩選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數據,實際問題里的許多情節性內容都被過濾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幫助學生把握住實際問題里的數學內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學生初步學習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編寫上盡量循序漸進,逐漸提高。

  (1) 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全部填進表里。

  第65頁例題和相應的想想做做以歸一問題和歸總問題為素材。例題是歸一問題,先求小華買5本練習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軍42元買了多少本。在每個問題的教學過程中都設計了填表整理討論思路列式解答這樣的活動線索,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四點。

  第一,帶領學生經歷填表的過程。教材里呈現了一張已經填好的表格,課堂教學要展開填表的過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預先設計一張待填的表格,可以師生共同填寫,也可以讓學生填寫。

  第二,引導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表格里的條件和問題不是隨意擺放的,是根據數量之間的聯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讓學生說說表里有些什么,體會各人買的本數與用去的錢數是緊密聯系的數量,列表整理就是顯示出這些數量的對應關系,表格也是為此而設計的。

  第三,啟發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問題的解法。可以讓學生看著表格順著兩條思路去想,從買3本用去18元這組數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筆記本的價錢;從買5本要用多少錢這組數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價錢。兩條思路交叉在每本筆記本多少元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找到了。

  第四,組織學生反思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第66頁根據兩道題的解答結果,填出括號里的數,并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從中會有許多體會,如小明買3本用了18元、小華買5本用了30元、小軍買7本用了42元,他們每本筆記本的價錢是相同的。這個發現是歸一問題的特征。又如求小華用去多少元和小軍買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筆記本的單價,都是通過小明買3本用去18元求得的。這個發現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又如買的筆記本多(少),用去的錢也多(少)。這個發現讓學生感受函數關系。

  (2)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選擇相關的條件填入表格。

  第68頁例題和試一試以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為素材,繼續通過列表整理,培養解題思路。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特點。

  第一,選擇相關的條件填入表格。題目里有桃、蘋果、梨三種樹的行數和每行棵數,在解決問題時,不把所有的已知條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條件信息,這是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篩選信息的活動。在例題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經填了桃樹的行數和每行棵數,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學生思考。試一試只提供一張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兩種樹的行數和每行棵數都由學生決定。要充分發揮問題對思路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蘋果樹比桃樹多多少棵這兩個問題。只要明白了問題的意思,列表整理不會有困難。

  第二,利用表格、緊扣問題,設計解題步驟。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學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題思路。仍然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想:根據表格里的條件可以求出什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兩條思路的交叉點就是解題步驟。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養成整理信息的習慣。

  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樣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種。教材選擇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適宜學生運用。學生對填表的態度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態度表現為對填表有熱情,體驗到填表整理對形成解題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覺進行整理的習慣。消極的態度則把填表看做負擔,理解為教材和老師的規定,是被迫進行的。教材力求讓學生體會到整理信息的意義,并轉化成內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1) 從有形地整理到無形地整理。

  兩道例題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條件或問題填入表格就進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預設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學,便于落實。在兩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題目,讓學生獨立解答。沒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勵整理的形式多樣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動具有個性;是引導整理活動從有形向無形發展,從題目的安排變為自我要求。為了完成從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過渡,教學時應注意三點。

  第一,讓每個學生都有獨自填表整理的機會,學會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頁例題里的表格已經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兩題都有空白的表格讓學生填寫。第68頁例題的前一張表格留出一半給學生填,試一試的表格全部讓學生填。教材留出這么多填表機會,給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會填表整理創造了條件。

  第二,讓每個學生都體會填表對解題的作用。填表不單整理了條件和問題,還能理出解題的思路、步驟和方法。如果不經過填表整理的活動,數量關系就不會這么清晰,解題也不會這么順利。

  第三,允許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用適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沒有提供表格的題目時,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體學生都相同,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可以把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看在眼里,想在腦里,在無形的思維活動中整理;可以在題目上勾勾畫畫進行整理;也可以通過摘錄信息或列表進行整理。下面是勾畫整理的實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無形整理的中介。

  星光新村新蓋的3幢樓房共住了42戶。照這樣計算,這個新村25幢這樣的樓房共住了多少戶?

  學生選擇整理方法一般都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教學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保障大多數學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時間。要組織各種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漸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漸進入無形整理的境界。

  (2) 解決新穎的問題。

  問題的新穎性與策略的形成正相關。策略往往在解決新穎的問題時體現其價值,并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和發展。如果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總是局限在已經教過的、已經認識的那些問題上,那么只是進行技能操練,沒有培養策略。為此,教材在教學歸一問題的基礎上帶出歸總問題,在教學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問題時安排少量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這些歸總問題、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都不編排例題,在想想做做里讓學生應用策略獨立解答。

  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新課程對數學教學提出的新課題,讓學生主動解決一些新穎的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一項突破。為此,教學中應做到兩點。

  第一,改變例題的教學觀念。例題教給學生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不但解決了例題,還能解決與例題相似、甚至不同的問題。列表整理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解決的問題包括歸一問題、稍容易的三步計算問題,還涵蓋了歸總問題、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以及其他的實際問題。只有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整理條件與問題,學生體驗了這個思想方法,內化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才可能舉一反三應用這種策略。

  第二,教學新穎的問題,既要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又要給予必要的指導。第一次出現歸總問題和稍難些的三步計算問題,教材都為學生設計了可以填寫的表格。一方面引導學生應用已經學到的思想方法,繼續培養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適當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難度,學生有現成的表格可填。教學要注意適度地放和適當地扶。如第67頁第2題的表格一定要讓學生填,考慮到填表可能發生的問題,可以先帶領學生到情境圖里尋找數學信息。有哪幾種球,哪些球的單價已知,哪些球的單價未知;老師帶的錢正好夠買什么球,可以買幾個。這樣,學生填表的困難會少些,通過列表整理的思路會順暢些。又如第69頁第3題,填表以后讓學生說說對栽120棵樹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級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級栽的。這樣,學生就捕捉到這個題目的最主要的數量關系。

  最后還要指出一點,列表整理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策略,解決每一個問題都從整理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入手。本單元教學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說所有的問題學生都能解答了。應以解答歸一問題、歸總問題、較容易的三步計算問題為主,一些稍難的實際問題以后會安排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七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七篇05-14

小學精選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3-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五篇05-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總七篇05-1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9篇05-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范文6篇05-16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篇05-15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六篇05-13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五篇05-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