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4-10-19 16:41:3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等基礎知識。

  2、學習、積累描寫巨人的花園的景色和巨人心理活動的句、段,理解巨人的花園變化的原因。

  3、在提高朗讀能力的基礎上,發展感悟、體驗、想象等學習能力。

  4、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等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通過重點語句的學習,發展朗讀、感悟、體驗、想象等學習能力。

  教學難點: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等道理

  設計意圖:

  一、 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想象。

  徐世英先生曾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基本的語文課程目標,本課教學中我力圖體現從讀中積累語言觸發語感、讀中再現情境加深理解、讀中訓練想象發展思維、讀中內心體驗激發情感等方面內容,以讀為本,讓 “讀”不僅僅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也是整個教學的過程。

  1、 讀中理解。在學習第1自然段中,我讓學生朗讀后用自己的話講講花園的景色,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對“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白雪一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找出概括花園景色的詞語(漂亮),這樣先分散后集中的感受使學生很容易的就明白了本段的主要內容,也為有感情的朗讀和后來的背誦打下了基礎。

  2、 讀中感悟。在學習7、8段中,學生通過巨人態度的變化感受其內心的變化。

  如:激動處,巨人已經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陽光了“他抬頭望去,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好幾個月沒見過這么明媚的陽光了。”應該讀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可是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學生在理解后就更加能讀出巨人發脾氣時的暴躁和粗魯;

  “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叱責”表現出巨人的憤怒到達了頂點。學生在一系列的詞語、語氣的程度甚至的標點的感悟中都能很形象的讀出巨人當時的心情。

  3、 讀中體驗。巨人第一次趕走孩子們的時候,自己的花園里一直都是冬天,第6自然段中描寫了花園內外景色的不同。朗讀前引導學生說說“刺骨的寒風”、“雪花飛舞”等有所經歷的體驗,能夠更加生動、形象的再現出花園景色的對比與巨人的孤獨、無助,學生帶著體驗朗讀,會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也與文本的內涵相吻合。

  4、 讀中想象。文中那個具有著魔力的小男孩,用自己的眼神溫暖了冷酷的巨人, 那醒悟后的巨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在想象中體會到了巨人內心的愧疚與悔意,再讀巨人的話時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議”的準備,是“寫”的基礎。以讀為本,重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二、 在閱讀理解中訓練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

  進入新的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賦予了其太多的內涵和任務。關于語文閱讀課如何去上,存在著太多的聲音。身為語文教師,好多時候竟不知道該向著哪個方向走。 所以,“扎實”這個詞無論是在報紙雜志還是在平時教研活動的評課中很少看到或聽到,仿佛語言文字訓練扎實的語文課就是一種倒退。

  然而,毋庸質疑,聽、說、讀、寫是語文最具特色的學科特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小學的語文課如果離開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那將是語文教學的又一種缺失。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我把訓練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

  1、 課的開始,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回顧,也是對課文中生字、生詞的復習與鞏固,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注意了細節的把握,使學生真正的會其音,明其意。

  2、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都應該學生學習、收獲的陣地。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字、詞的基礎上應該逐漸向著段、篇過渡,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了第一自然段后,我提示學生了解其構段的方式——先概括后具體,也叫先總后分,使學生對段落的結構的認識更加清晰,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培養其閱讀、寫作的能力奠定基礎。

  三、以文為本,在閱讀中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

  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如第1自然段,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如在總結完全文的學習過程后。抄寫則是作業布置中的一項,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摘抄下來。

  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

  作為充滿智慧的語文課,應該是展示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師,才可能點燃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和學生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師做為自己的追求,和學生一起,叩問心靈,共同享受語文課堂中的熠熠光輝。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滿山的燈籠火把》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個成長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文章配有兩幅形象生動的插圖,記敘了作者住在農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風雨中墜入田邊的土井后的表現,最后被鄉村人們救起的感人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們的善良品質,學習作者遇事善于動腦思考及勇敢堅強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后練習3;

  2、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明白遇事要善于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

  針對課文作者的情感表現(哭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非常鮮明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作者情感為主線,以讀貫穿教學始終,注重學生的個性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采用“以讀促悟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想像描述法”為輔的教學手段。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采用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讀感悟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了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疑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疑,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

  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課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質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分頁標題#e#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布置作業: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直奔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么亂掙的結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

  (首先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于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渴望、滿山遍野、淚如泉涌、是熱的)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認識設問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復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復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說板書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突出課文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事情發展的順序,作者的情感主線為設計點,既簡潔又易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麻雀》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這個故事因獵狗與小麻雀的相遇而展開。事情的起因是獵狗攻擊小麻雀,經過是老麻雀奮不顧身拯救幼兒,結果是獵狗被老麻雀的勇氣震撼而退縮。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把起因、經過、結果交代得很明白。作者觀察細致,捕捉到很多細節,既看到了獵狗露出鋒利牙齒的兇惡、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憐、老麻雀挖挲起羽毛的緊張,又聽到了老麻雀嘶啞而絕望的尖叫聲,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作者把這些內容寫下來,清晰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的情形。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用詞準確傳神,往往寥寥幾筆便能勾勒出對象的特征,傳出形象之“神”。如,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挖挲起全身的羽毛”“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等,這些描寫將一只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出來。

  課后題直接指向語文單元要素。第一題重在引導學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指導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并懂得這樣寫有利于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第二題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知道寫事的時候,不只可以寫看到的,還可以寫聽到的和想到的.。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噢、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四、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普羅米修斯》等課文中,已經學會了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在《麻雀》這一課中,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方法,說一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把《麻雀》這一課中的起因、經過、結果梳理出來,應該難度不大。

  五、說教法學法

  1.練習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抓住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體會作者通過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情感。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麻雀對同學們來說是一種很常見、很普通的鳥。它沒有漂亮的羽毛,沒有動聽的歌喉,更不被人們關注。然而,在這普普通通的麻雀身上,卻有著一種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的精神。這篇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麻雀身上的感人故事。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麻雀》這篇課文,一起來欣賞作家筆下的麻雀是怎樣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

  2.分析記憶字形。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3.理解詞義。

  4.指導書寫。(重點指導“搏”,第六筆是橫折,無鉤)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中有幾個角色?人物關系是怎樣的?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板書:獵狗老麻雀小麻雀)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1)“我”走在林蔭路上發生了什么事?

  (2)獵狗想怎么樣?

  (3)老麻雀是怎么應對的?

  3.根據剛才的討論,把相關重點句用“”畫出來。

  4.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理清文章脈絡。

  起因:獵狗發現小麻雀。

  經過: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

  結果:獵狗退縮,“我”喚回獵狗。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小結:通過學習,我們不但知道了文中發生的故事,而且還認識了獵狗、小麻雀和老麻雀,同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大家的收獲真不小呀!希望大家課后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想想獵狗為什么要慢慢地向后退。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是一篇童話課文,下面就以下幾點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最新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童話。這篇童話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豆莢里有五顆豌豆,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一個成熟了的豆莢裂開了,里面的五個豆粒飛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們對各自的經歷都很滿意。但是那粒飛進窗子下面青苔裂縫里的豆粒的經歷,卻是最值得稱贊的,因為它發芽、開花,給窗子邊躺著的生病的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作者是丹麥作家安徒生。課文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你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你為別人付出了什么。

  二、說學情

  四年級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四年級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時候的四年級開始轉變思想方法,從過去籠統的印象轉變為具體的分析,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因此在此課前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初步了解學生對安徒生的童話。由于學生對安徒生的童話非常喜愛,也讀過很多他的童話故事,對本課的學習和體會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引導幫助。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時的生字、詞語。

  2.邊讀課文,邊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3.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是理解和體會最后一粒豆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邊躺著的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五、說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安徒生童話讀本、圖片、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查閱安徒生童話及相關信息。課時安排:2個課時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課時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難點: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課時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了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小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么?

  (2)提出疑難問題。

  (三)、默讀課文,積極思考

  1.提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準備小組交流。

  2.老師提示提出問題的方法。

  發問的詞有:誰什么怎么樣

  發問的地方可以是:對課題、對主要人物、對主要事件、對結果、或者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組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并對能解決的問題討論解決,對自己足夠滿意的答案提出來大家討論。

  4.展示各小組問題,梳理出問題清單。對照課后的問題清單,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5.討論解決:

  小豆子像“一個囚犯”,卻長得很好,為什么?

  一株豌豆苗為為什么稱為“一個小花園”?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1.提出問題,讀中思考,梳理相關內容,找到答案。

  2.課后再讀童話,體會人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一個囚犯”

  “一個小花園”

  為什么——了不起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課時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難點: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經歷,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并作了初步的探討。這節課來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說了一些什么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臺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生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三)、探討解決問題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話中相關內容,品讀體會。

  點拔:豌豆苗的成長讓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心情也開朗起來。這樣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什么樣子的?

  像“一個小花園”又是什么樣子?前后描寫是否矛盾?為什么?點拔: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因為青苔縫隙小,不能動彈,被裹得嚴實;說像“一個小花園”是因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現在豌豆苗要開花了,小女孩就擁有一個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園。

  3.體會小豆子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里躺著的生病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里的一粒豆,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做?

  2.小豆子們這么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他們說,先說一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囚犯愉快和生機花園

  七、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引導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體會,在讀中品味。并根據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尋找重點段落,領悟童話的內涵。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學習效果很好。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在說教材中分為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分析

  《賞花》是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講課文。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為主題,內容豐富。在全書中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友情的可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所帶來的快樂,學生可通過學習,從而增強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

  本單元中《地震中的父與子》和《新年禮物》講述的是親人之間的愛。《古井》講述的是鄉村中,鄰里之間的關愛。而《賞花》和《炊煙》這兩篇課文講述的是素不相識的人之間的關愛。

  《賞花》它截取了一群盲人游客在孤獨與寂寞中開始了他們的旅程,但行不多時他們不光聽到了小河嘩嘩的流水聲,而且看到了盛開的油菜花,飛舞的蝴蝶,他們用心會到了春光的明媚這一小片段。而這一切都來自于售票員秀子和司機的善良與熱情,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互助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文章題目為“賞花”但非一般意義上的“觀賞”“欣賞”,而是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們之間的友情與關愛。本文文字淺顯,學生能夠讀懂,但是它表達的情感有時很含蓄的,學生不容易去體會。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外界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同時在這一時期他們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長及,能夠勝任更復雜的學習任務,而且他們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在快速發展。但是他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還不能完全的了解,沒有形成明確的是非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向正義、有道德的一面引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 正確認識本課“履,廂,售,票,氛,岔,夕,限,彌”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索,票,盲,夕,郊,岔,梅,亭,駕,曠,夕,限”12個生字。

  b.能逐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通過學習課文,抓住文章脈絡,以達到提高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對文中詞意的理解和朗讀、默讀、復述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后,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真情。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掌握文中盲人們能夠復述課文。 難點:理解車內氣氛變化的原因,感受課文中表現的人與人之間溫暖與親情。

  二、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景法。

  學法:品讀法,合作交流法。

  本篇課文的難點就是讓學生能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而學生難以感受到的情況。我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與創設情境法,對于學生們難以理解的地方,如文章當中盲人們的心理變化過程,我講主要采用講述法,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在學習第十三自然段中,我將采用創設想象的情景法,讓學生們想象,盲人除了“看到”了梅林、小河、百靈鳥還可能看到了什么。

  教學活動是交與學的雙邊互相促進的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我主要采用以下的學法:合作交流,在一些難以回答的問題上我會讓同學結成小組,采用合作與交流的方法。如:“車廂中除了彌漫著花香,還有什么?”這個問題在四年級的學生看來是比較抽象的,原文中沒有明顯的固定的答案,這就需要多位同學共同探討,一起合作才能得出答案。品讀法,本文的語言比較質樸,有人物的對話和人物的心理活動,者之間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這些不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的,必須學生去細細品讀才能得出的。如:本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秀子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沉悶的氣氛呢?有主意了!他決定為盲人門當一會特別的向導。”這描寫的是秀子的心理活動,同學們只有細細品讀才能感受到秀子要幫助盲人們的決心,才能感受到秀子的善良和愛心。

  三、說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引出新課。

  針對四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我將以一個小游戲的環節來導入我的新課。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一起來玩“畫鼻子”的小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能把參與的沒有參與的學生都吸引進來,這樣能夠讓老師更好地掌握整個課堂,這個游戲能讓學生知道平常很容易辦到的一件事,在沒有眼睛的輔助下我們很難辦到,但是這個游戲因為它的氣氛太活躍,若掌握不好將會于整個課堂的氣氛形成偏差,所以在學生做完這個游戲之后,我會讓他們閉著眼睛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讓其他同學聽一下他們閉著眼睛走回座位的感受。這樣在學生得到另一個信息,在眼睛看不見的情況下,人們會緊張,無助與害怕。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本篇課文秀子為什么要幫助盲人乘客,和盲人們情緒變化的原因,為學好本課作鋪墊。

  2.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我會范讀第一遍的課文,這樣學生會把自己不會的生字標上拼音。在老師范讀之后,讓學生自己去讀,讀的過程中標上自然段。但這樣仍不能解決全部的生字詞,接著我會出示課件,展示出本文需要學生會讀會寫的生字和需要理解的詞語。

  a.在學習會讀的生字時,我會采取老師正確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的'方式。 b.在學習會寫的生字時,我會采取比較生字的學習方法,如本文中的“夕”字與“多”字的比較,“郊”與“效”的比較。采取這樣的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又處理了易于它容易混淆的生字。

  c.在學習詞語時,在學生理解之后再用來造句,學會靈活運用。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解決生字詞之后,學生讀課文就不再困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即概括課文大意。在這里不是讓同學們復述課文,而是能夠知道大概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如:這篇文章講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中得到了售票員秀子和司機的幫助,從而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只有在學生們整體感知之后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細細品讀課文。

  在了解大意之后,老師需要檢查學生的讀課文情況,根據這篇課文對話較多,我會采取分角色的朗讀方法。這樣老師能知道學生哪一個生字哪一個詞讀不準,加以指導。分角色朗讀,不是讓學生通篇的把課文念出來,而是讓學生成為這個角色,人物具備的情感他也得有,如“秀子興奮地說:‘是啊。現在沒到結梅子的時候,還只開著花哩’”這里學生需要讀出秀子的興奮。這樣,讓學生不知不覺間融入這個角色,更能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思想與感情。

  4.品讀課文,感受真情。

  在這個環節是我講課的重點環節,讓學生品讀課文,老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如第一段中,“秀子吃了一驚”,秀子為什么會吃了一驚?第二、三自然段中“車廂內,充滿了難以名狀的沉默”“車廂內任然沉默著”乘客們為什么會沉默?思考盲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中,我們可以從秀子的心理活動、語言、神情當中得出秀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乘客在秀子的幫助下又有什么反應?最后一段“淡淡的花香彌漫了整個車廂”除了花香,還彌漫著什么,這些都是需要學生細細品讀才能得到答案的。也只有去細細品讀之后才能感受到這篇課文當中流露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溫暖與真情。

  5.復述課文,深化理解。

  在品讀課文之后我會讓學生按照出示的詞語,抓住本文的脈絡來復述課文,比如讓學生根據車廂里氣氛的變化由沉默到歡騰到流淚的過程復述。因為只有在品讀課文感悟真情之后,學生對課文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內心當中也有一定的情感積淀,現在讓學生復述水到渠成,而且能夠再次深化他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學生復述課文是不等同于看著課文讀,他必須先考慮說什么,再考慮如何說,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這是一個記憶,理解,分析的過程,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6.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在復述課文之后,我會讓學生逐步從文本中走出來,讓學生在課上感受到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學以致用。

  (1)積累文中生動的詞語并抄寫下來。

  本文中有很多好的語句,如:“百靈鳥在滴哩哩地唱歌呢!”,“左邊是一片金黃色的油菜地,一只只白蝴蝶在捉迷藏哩!”這些語句都很生動活潑。學生會很喜歡這些句子。司機在文中的一段話:“路邊開滿了紫羅蘭花,美麗極了。我想,至少也得讓大家聞聞花香吧,我就采了些來。”這句話質樸卻能讓人們感受到它的友愛與真情。讓學生們把這些語句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幫助他們養成,看到好的詞語,語句都積累起來的習慣,再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樣能夠達到逐步提高他們寫作水平和欣賞語文之美的水平。

  (2)找一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故事讀一讀。

  讓學生們知道這樣的愛這樣的美,不是僅僅存在于書本當中,而是真實的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因而可以加強他們對于生活有更好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心有感動,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愛,從而能夠讓他們熱愛生活。

  (3)在生活中多關心幫助身邊的殘疾人。

  在這里,是要讓學生成為施愛的主體,在學習課文之后,學生會對書中人物秀子產生一種莫名的崇拜感與喜愛。這時讓他們在生活中也像秀子一樣關心幫助身邊的殘疾人。他們會很樂于接受,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他們會感到自己對于別人是很重要的,幫助他人是幸福的,慢慢地會形成他們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在這里我會提醒一下我的學生,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時,不能勇為,而是巧為,要尋求大人們的幫助。

  7.板書設計。

  本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是明線,一是暗線。明線是秀子的活動,暗線就是盲人們的反應,兩條線索互為交叉,既是盲人們的沉默讓秀子有了做一回特別向導的決定,又是盲人們積極的反應,讓秀子更加努力去幫助他們。這篇課文當中還有一個人物活動,就是司機,他在文章最后給盲人們捧來了鮮花,讓人問問到了花香,整個車廂被花香彌漫。我運用這兩條線索和最后司機的活動,設計了這堂課的板書,這樣的板書不但直觀,而且讓學生能夠整體掌握文章的脈絡。

  溫秀子:特別向導興奮的說勁頭更足暖放開嗓門唱歌 花盲人:沉默低微的笑聲驚嘆聲香感彌動興高采烈 漫

  真司機:捧來鮮花 情

  四、說教學評價。

  (一)交流資料、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有關中秋節的習俗,關于月亮的民間傳說、月球的知識等。今天我們一起談談對月亮產生過的奇妙想法,發生過的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好不好?

  1、同學們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月亮的資料。

  2、出示課文中的明月圖,播放《月光曲》。

  3、板書課題《月跡》揭題。

  (點評:此環節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開課時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并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件出示本課文后金鑰匙閱讀提示。

  自讀較長文章時,對自讀遇到的問題,可以這樣做:聯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關新詞;經過思考還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查資料、問別人、與同學討論。有些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3、學生根據金鑰匙閱讀提示自由讀文,直到把文章讀熟讀順。

  4、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組互相抽查,完成學習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互相交流意見。

  (點評:此環節設計能使學生找到閱讀的難點、掌握學習方法,并給學生實踐和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讀書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談話:每個人都曾有過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過什么事寫他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請看課件。

  2、操作課件:出示學習指南,多種形式讀課文(自讀、默讀、小聲讀、小組讀等)

  ――找出表示空間地點的詞語――交流找到的詞語――根據空間地點詞語理清課文寫作順序――議議孩子在哪里尋到了月亮,按空間變化課文可分為哪幾個部分

  3、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指南先自學后小組學習課文。

  4、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師相機激勵和表揚。

  5、師生合作小結:寫作要有序。課文就是按――空間變換順序寫“我們”尋找月亮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一)交流資料、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有關中秋節的習俗,關于月亮的民間傳說、月球的知識等。今天我們一起談談對月亮產生過的奇妙想法,發生過的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好不好?

  1、同學們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月亮的資料。

  2、出示課文中的明月圖,播放《月光曲》。

  3、板書課題《月跡》揭題。

  (點評:此環節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開課時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組織學生交流匯報,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實現資源共享,并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課件出示本課文后金鑰匙閱讀提示。

  自讀較長文章時,對自讀遇到的問題,可以這樣做:聯系上下文思考理解有關新詞;經過思考還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查資料、問別人、與同學討論。有些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3、學生根據金鑰匙閱讀提示自由讀文,直到把文章讀熟讀順。

  4、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1)同桌互考。

  (2)四人小組互相抽查,完成學習卡。

  (3)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互相交流意見。

  (點評:此環節設計能使學生找到閱讀的難點、掌握學習方法,并給學生實踐和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讀書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談話:每個人都曾有過美好的往事。尤其是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童年是令人回味的.。作家的童年也不例外。他通過什么事寫他充滿童真童趣的童年呢?先請看課件。

  2、操作課件:出示學習指南,多種形式讀課文(自讀、默讀、小聲讀、小組讀等)

  ――找出表示空間地點的詞語――交流找到的詞語――根據空間地點詞語理清課文寫作順序――議議孩子在哪里尋到了月亮,按空間變化課文可分為哪幾個部分

  3、請同學們結合學習指南先自學后小組學習課文。

  4、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師相機激勵和表揚。

  5、師生合作小結:寫作要有序。課文就是按――空間變換順序寫“我們”尋找月亮的。

  (點評:教學生把書讀“薄”、把書讀“厚”是語文教學任務之一。此環節巧妙地設計了學習指南使同學在明確的要求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從中獲取了按空間變換順序描繪的寫作知識,為寫作做好鋪墊,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既有個性的學習,又有交流合作的學習,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

  板書設計

  月跡

  屋中之月——失望

  盼月尋月院中之月——爭執議月

  (追求美)沙灘之月——滿足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七色花》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五冊第九單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童話,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時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學生要做有意義的事。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3然段寫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來,一位老媽媽看珍妮哭得可憐,就送她一朵能幫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寫珍妮用七色花瓣為自己做了許多事。第11~18自然段寫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簡單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體會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因為助人乃快樂之本。

  2.總結全文,運用想象和幻想,說說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實現什么愿望。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

  情感價值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樂的,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愛,心地善良。體會到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懂得只有樂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運用幻想象,引導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實現什么愿望。

  三、說教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從1、重視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2、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3、發展想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4、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四個方面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教法上運用電教輔助法、圖文對照法、誦讀體會法等方法幫助學生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考慮到課文篇幅較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設計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且讓學生發揮想像,并進行口語交際,而且把練習寫作集中起來,既發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指導。

  五、說程序

  我的教學流程是:談話導入,直接揭題——自由讀文,了解大意

  引導講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拓展升華,指導寫作——總結歸納提高。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火燒云》。

  一、說教材

  教育科學版四年級語文下第二課《火燒云》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消失過程中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出絢麗多彩、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篇課文共七個自然段,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火燒云上來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寫火燒云的顏色、形狀在不斷變化著。

  第三部分寫火燒云下去了。

  全文緊緊抓住“變”來寫。火燒云顏色與形狀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是火燒云的特點。了解作者運用聯想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作者在描寫時注意抓住火燒云顏色變化和形狀變化“多”“快”的特點來寫。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合理的想象,描繪出了火燒云的奇妙景觀,為我們展示了一副絢麗多彩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贊美。

  因此,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安排了一課時的教學。

  四年級的學生喜歡活動、好奇心強、好幻想,以直觀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理解大都建立在直覺和經驗上。(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學情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分析教學目標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和能力:

  a.正確讀寫“笑盈盈、乘涼、鎮靜、恍恍惚惚”等詞語;

  b.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喜歡的段落;

  c.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及語文學習能力;

  d.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2、過程和方法: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經驗,發揮想象力,自由、努力地去體驗課文中的情感,生發出自己對火燒云和自然的美的認識與體驗,并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感受到一些字詞的表現力,初步體會到想象在情感表達上的修辭效果,激發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其中,在反復朗讀中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產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是教學重點;體會想象的修辭效果,學習作者觀察實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規律,本次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和課本插圖讓學生整體感受火燒云變化的全過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法來逐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自由談感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火燒云、對自然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景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并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復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主要采用了課前搜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多媒體設備,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教學圍繞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組織。在這節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始終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探究為主線”的原則。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用課本插圖和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談感覺,引導他們說出對于自然的喜歡、贊美之情。由此,自然過渡到課文《火燒云》的學習。(設置情境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2、字詞認讀

  要求學生自學,運用互相幫助、查字典、小老師等形式自主學習,最后由教師檢查和糾正,進行針對性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能力,為了增強其學習漢字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會合作學習和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效率。)

  3、反復閱讀,體驗情感

  首先,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和情感態度,找出喜歡的句子,說說讀后感。接著,開火車讀,檢查閱讀情況,讓學生們互相糾錯。

  然后,再讀課文,細細體驗,進入段落學習。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指名讀,學生評價。

  (一)來由學生一步一步揭開教學程序,二來使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發揮學習的主體性。

  教師提問

  (一)什么叫“火燒云”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二)火燒云上來后,地面上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想象一下:

  (三)地面上還有哪些事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四)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火燒云的什么變化?把描寫火燒云變化的詞語畫下來。

  (五)從這么多的顏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想象:火燒云還可能有哪些顏色?

  (七)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我用幾個問題將教學重點逐步呈現出來,使學生隨著思考的深入來體驗到課文的情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讀,強化體驗到的情感,領略語言之美。我用問題情境來引導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逐步完成教學重點。)

  最后,全班齊讀(體會火燒云的多變)。(先小組合作,再進行比賽,在愉悅活潑的氣氛中解決教學難點。)

  4、布置作業

  ⑴背誦全文。(在理解和體驗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強化教學效果和升華情感體驗。)

  ⑵學習課文中的想象和聯想,利用想象和聯想自由地寫兩到三句關于景色的句子。(這項作業采用“下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進行評價。)

  5、評價小結

  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希望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能多細心地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豐富的收獲。

  五、板書:

  (因為《火燒云》是篇景物描寫的散文,邏輯性不強,而意象性很強,所以我用詞語式板書,用幾個關鍵詞突出中心意象:)

  火燒云

  顏色一會兒……一會兒……

  一會兒……一會兒……

  變化

  馬:形狀狗:獅子: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六、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病房是一個人們談之色變的地方,因為那里承載了太多的痛苦與凄涼,今年我所帶來的《病房里的故事》,則多了幾分感動。

  我的說課將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從剖析教材入手,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第二、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在閱讀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主線,說明教法與學法的確定。

  第三、說具體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具體說課如下:

  第一、說教材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版塊人間情的第二課。課文描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寫了病重的吉姆對同樣病重的大衛給予的鼓勵和希望,以期使之堅強、樂觀活下去,文章語言平實,但足以打動讀者的心,內容多處給人以無限回味的空間,適合讀中體會人物內心,更適合通過補充文章空白、續編,進一步深化理解主題。

  基于以上幾點思考,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了解文章寫作手法。

  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過學生朗讀能力。激發學生表達興趣,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重點)

  思想教育: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性之善良及朋友間真摯情誼。(難點)

  第二、教法與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十六個字“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我采用“媒體創設情境法、引導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內心,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在討論交流中逐層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第三、具體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讓學生說說病房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從而帶著幾分好奇來到這間特殊病房。“特殊在哪里?”學生疑慮油然而生。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好奇心也定會是一名合格的向導。

  二、深入剖析,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1、指名讀1、2自然段,尋找答案

  讓學生著重體會吉姆、大衛的病都很重,盡管這樣吉姆還每天都向大衛描述窗外的世界,通過句子對比,體會作者用詞準確、恰當。

  2、吉姆描繪了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利用課件這一直觀、形象載體向學生展示吉姆描述的美好世界。

  春天來了,草木發芽,碧綠的湖水隨著輕風蕩漾,蝴蝶抖動著翅膀,盛開的鮮花四處飄香。

  夏天,湖邊孩子們快樂的把歌唱,哪怕是小狗也要在美好的夏天里徜徉。一切是那樣的.令人向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飽含快樂、美好,把課文中相關段落讀出來。并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還可能有哪些美好的景象,實現了對文章內容的小拓展,對學生口語表達是一次鍛煉。

  3、那么吉姆口中的這一切又寄托了他怎樣的一個美好愿望?向學生提出問題,進而了解吉姆的內心世界,他希望自己的病有所好轉,他更希望能和大衛一同走出病房,去聽聽鳥鳴、去聞聞花香,突出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過了春、過了夏,吉姆每天都不停的向大衛描述窗外的世界。是呀!他多想讓自己好起來,他們多想走出病房,后來怎樣?讓學生默讀5、6自然段,尋找答案。

  是的,吉姆死了,這樣一個善良、對生活充滿向往的人,對人如此友好的人死了,誰不會為之難過呢! 同時讓學生讀、談感受、再讀……讀出凄涼,讀出悲傷。讀悟結合。

  5、于是,病房里就只有大衛一個人了,當他慢慢支起身體,轉頭向窗外看時,兩行淚水從他臉上流下來。這里面出現一連串動詞,我讓學生找出來并畫上,從中體會支起、轉頭、看為流淚起到的鋪墊作用,感受作者用詞恰當、形象。

  6、最后,引導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原來,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禿禿的水泥墻之外,什么也沒有……”

  此時,大衛早已淚流滿面,望著眼前的一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他會想些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吉姆的善良、可敬。

  那么,假如吉姆還沒有死,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話要說吧!打開書,把你的話寫上。(此處也是本文課后題)

  通過創設氛圍,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實現真正有話可說、有言欲訴。

  最后,通過師生配讀對吉姆說的話,音樂渲染,讓學生一吐心聲。從而更深切體會吉姆這樣一個身患重病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心里想到的不僅僅是自己,還在關心著他的病友,大衛給他以生的希望,多么善良、多么可敬。

 三、回歸主題、總結升華,贊頌人性的真善美。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之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課文中作者情感活動的“印記”,引導細細品味。通過欣賞語言美、品味情節美、感受意境美、領悟思想美,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

  以上是我對《病房里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四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

  一、與文本對話,我喜憂參半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組“成長的故事”專題中的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捧讀課文,我著實喜歡上了這個獨自一人游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識,讓我這個成人由衷地欣賞與佩服。反思我們的孩子們,大部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未來的世界,我們的孩子憑什么與外國的孩子競爭呢?這確實令人擔憂。

  在與文本對話之后,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我覺得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并在閱讀后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設計思路:在閱讀中感悟,在交流中升華

  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羅馬教育家普羅塔克說過,學生不是一個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我把這篇課文作為一個引子,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燃起他們的討論熱情,進而內化為他們的行為準則。我期待每一個孩子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有所發展。

  三、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學法遷移。

  1、出示世界地圖,請學生指出歐洲,再出示歐洲版圖找到德國。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來自歐洲德國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2、出示連接語,指名讀。師生共同總結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學習方法。

  ①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②邊讀邊批,寫下體會。

  ③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④結合實際,暢談收獲。

  我們就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師生共同交流總結: 小姐姐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總結時老師引導,烏塔14歲,我們十一、二歲,她可以說是我們的小姐姐了。這樣,可以拉近學生和烏塔之間的距離,進入情境,同時便于學生將自己與烏塔進行比較。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 烏塔獨自一人有歐洲好不好呢?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2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認為烏塔這樣做非常好的請舉手,認為不好的到黑板上寫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幾條:孤獨、不能好好照顧自己、不安全等。

  3、組織學生舉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賽。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兩個問題先讀書后交流。

  (在這里,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作為反方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各組匯報,辯論開始。

  ⑴自理能力強,能照顧好自己。如:說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后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里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游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為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4、播放歐洲風情介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5、大家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看屏幕,出示烏塔的圖片,你們想對烏塔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課后小調查《從烏塔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分析中外小學生在計算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后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二、教學目標

  為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我制定了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了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跡,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三維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獲,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了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中實施目標時,我力求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五、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通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第二板塊: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癥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兇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跡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第三板塊: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采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跡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著引導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后細讀每一小節,讀后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復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后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跡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第四板塊: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為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于揭開秘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于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秘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了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第五板塊: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復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六、說板書設計

  17 維生素C的故事 發現

  十分沉重

  噙著眼淚 思考

  越來越沉重

  又驚又喜

  一……就…… 研究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想象畫面。

  2、通過朗讀、品味、想象,感受童話的有趣,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的行動和心理變化,在層層讀悟中理解童話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情趣

  你讀過哪些童話?哪個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們來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則童話《巨人的花園》。有人稱這篇童話是童話中的完美之作。(板書課題,指導巨的筆順,齊讀課題)你們想不想走進這花園中去?

  二、初讀,感知大意

  1、通讀課文一遍,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學生交流所畫的句子,師進行歸納。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他想: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

  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玩。

  3、從這些句子中,你發現了什么?哪些詞語重復了?(春天、孩子)

  是呀,沒有孩子的大方就沒有春天,那么,反過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學生自由默讀課文,畫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的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適時板書,并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3、為什么巨人的花園時而冬天時而春天?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

  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巨人每一次訓斥孩子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當時的表情怎樣?

  這三句話什么地方相同?(都有滾出去三個字,都是感嘆號)巨人如此強烈地讓孩子們滾出去,是為了什么?(獨自享受花園的美景,不讓孩子們享受快樂)

  4、交流想法:

  好一個自私的巨人!為了獨自享受快樂,竟然訓斥孩子們離開花園。如果你是這些孩子中的其中一

  個,你想告訴他什么?

  5、揭示寓意:

  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⑴巨人明白了這句話,你明白了嗎?

  (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⑵任性、冷酷的心喚來的是寒冬,那么,要喚來春天,就應該擁有顆怎樣的心呢?

  8、美讀末段:

  巨人用寬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里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讓咱們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快樂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9、想象美景:

  你能想象此時的花園會是怎樣一番景色嗎?景如何,人又如何呢?

  (要求學生盡量用上黑板上的詞語)

  四、寫話,深化認識

  寫話訓練:

  巨人和孩子們在一起,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為讓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賞到花園的美麗,巨人特意想請大家幫忙,幫他寫一塊告示牌插在花園門口。你們愿意幫助他嗎?最好能寫一段話,可以用黑板上的四字短語恰當地描繪花園的美景來吸引孩子們;也可以用上這些詞寫一寫有了孩子們的到來,花園不再怎樣了;還可以寫巨人的心里想法,表達對孩子們的歉意。寫完后四人小組互相交流。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二、學情分析:

  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贊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因此在課前,就先布置思考這個問題“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 ”可以通過上網、詢問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并愿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四、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六、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么能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旅游?是和誰一起去的?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游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幻燈片(1)。(學習方法)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三、整體入手,把握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課文,一定感觸很深,你認為烏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那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講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2、師:是啊,烏塔才14歲,就能一個人出國旅游,可真不簡單。她旅游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游?(出示幻燈2歐洲地圖)

  四、領悟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

  1、師:大家說說看她是不是隨隨便便就出國旅游了?她還做了哪些準備?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并畫出烏塔為了出國旅游,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2師:烏塔為什么能一個人跑到歐洲去旅游呢?

  生:因為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師:烏塔為了這次旅行做了哪些準備?(點幻燈3)也可作小結用

  生:烏塔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她還自己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

  師小結:烏塔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這么多的準備,才能到歐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無準備之仗哦。

  師:假如是我們,我們敢獨自一人出國去旅游嗎?不敢,為什么不敢呢?是啊,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老師這里有一些資料,請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燈4)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獨立鍛煉;

  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煉;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

  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

  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

  中國孩子不出家門;

  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決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異,現在老師想請大家討論:(出示幻燈5)

  (1)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2)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游?

  (3)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為什么?

  師: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么?

  六、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生活能力,但并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精髓。

  七、布置實踐作業:(幻燈片6)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調查《從烏塔身上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救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為之感到,幫助他的事。本組教材的模塊以“熱愛祖國”為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應圍繞“熱愛祖國為榮”的情感線索,挖掘文本資源,讓學生通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本,感情文本,吸納文本,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升華。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面包店的老板態度的變化。

  2、了解作者運用外在的動作和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和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由于我班現有的38名學生,是上學期重新分班組合的,其中有8名是從外地后轉來的,加上有部分同學的學習方法死板,基礎太差,導致兩級分化特別嚴重。因此,我確定的重點是: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難點是:了解作者用外在的動作與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手法。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設計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4、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說過程:

  1、創設情境,情感鋪墊。

  文章本不是無情物,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過:“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就不能植根于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熱愛祖國是教師應在孩子的人生畫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征。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五星紅旗”所蘊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對孩子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創設了“通過上節的學習,文中的哪部分內容讓你特別感動?”這個問題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們帶入了對全文的整體性回顧之中,開始不由自主的回憶舊知。與此同時,也被文中“我”的行為感動著,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2、自主讀文,品味語言

  《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的閱讀形式,組織、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研讀文本、感悟文本。特別是理解幾處重點詞句時,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反饋交流,然后帶著感悟讀,最后老師引領學生品讀。這樣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豐滿,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讀出文中情,品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情感的文本味來。在教學中,研讀“我”的處境危險時,當學生找到語句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提煉出表現“我”處境危險的關鍵詞,并通過切身的感受、老師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查閱工具書隨機理解了“漆黑”、“無影無蹤”、“荒無人煙”的意思,讓學生感悟到留學生當時處境的危險。在此,讓學生想象此時留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為下文埋好了伏筆。接著,在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找出描寫“我”動作與神情的句子,并通過想象體會“我”,當時的內容感受。從而指導學生讀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真摯情感。

  另外,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已見,聽、說、讀、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覺得語文更有趣了。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我抓住時機,在學生找到描寫老板前后變化的語句時,讓學生前后聯系起來,通過對比,讓學生質疑,從而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討論交流,感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摯愛,實際上是他愛國的表現,這是他寧可餓死也不用五星紅旗換面包的原因,也是老板態度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切實體驗到了文章的內涵。

  3、總結深化

  因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悟為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因此,在總結深化這部分時,我采用逐層深化,通過師生互讀、音樂的渲染,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為五星紅旗自豪的情境中,醞釀了濃濃的愛國情,激發了強烈的愛國志,從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上是我品讀課文后的淺薄認識,也是我憧憬中的理想課堂。然而在具體教學中還有許多缺陷,但我十分愿意嘗試,因為反思失敗課堂也是一種成長。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說課稿03-06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2-07

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11-04

四年級上冊語文《貓》說課稿07-13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2-22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1-03

四年級語文上冊貓說課稿01-11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精選10篇)12-07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0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