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豐碑》十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堤壩測地起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在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贊揚了他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這一刻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讀寫能力、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很好的憑借。
《豐碑》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感情表達濃烈。根據這一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具體要求是一要從將軍的神態、語言的變化,了解將軍內心的情感變化,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二要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感人形象,體會軍需處長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特殊含義;二是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1.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外貌、神態、穿著中,體會他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2.弄懂為何把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比作是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個問題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再來說一下教法與學法
一定的教學方法所反映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目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本課教材的特點,采用了以下教法:啟發談話法,創設情境法,自學討論指導法;相應的學法是:自學討論法、圈點勾畫法、質疑問難法。
三、說教學程序
我再說一下教學程序: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開門見山,直接導課;第二步,交流預習,質疑問難;第三步,帶題自學,小組討論;第四步,教師點撥,班內交流;第五步,回扣主題,提示中心。下面,我就分步具體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意圖。
1.創設情境,激情導課
李吉林老師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內心的體驗,情感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新課開始,我首先設計了一段易于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情緒的導語:“同學們,在紅軍長征的途中,曾發生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向我們以前學過的《倔強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樣通過老師繪聲繪色、富有激情地描述,會將學生立即帶人一個特定的情境之中,接著再播放課文的錄像,并要求學生用心聆聽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這樣學生便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把握課文的重點奠定了基礎。
2.交流預習,質疑問難
從當今的預習觀來看,預習應是全方位的預習,包括字詞、朗讀、課文內容、讀寫方法。為此,在這一環節中,根據課前預習,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2)軍需處長是干什么的?課文中,把軍需處長比作了什么?(3)在預習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交流,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為學生以后的自學掃除了障礙,又為教師以后的教學提示了方向,提供了依據。
3.帶題自學,小組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加學生的活動量,創設能夠讓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洞口讀書、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機會,我把自學引進了課堂:第一步:先引導學生直奔課文重點,帶題自學。這兩個“問題”是:1.用直線畫出描寫軍需處長的語句,思考: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是怎樣體會的?2.用曲線畫出描寫將軍的語句,思考: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將軍的內心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個問題,貫穿了整篇課文的'始終,有深度,也有難度,既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又保持了文章的整體美,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表面上來看,這一段時間是靜的,好似是段空白,其實,不然。它是充滿了學生整個思維過程的一段寶貴時空。第二步,是小組討論交流。這一步的設計目的在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解疑能力。這一步是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評價的一個過程,充滿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
4.教師點撥,班內交流
這一環節,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一個環節,是一個師生共同解疑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我努力倡導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座談式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始終是在教師的關愛、尊重和期待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允許爭論,允許出錯,允許挑戰教材,允許反駁老師,允許保留意見,允許“師不必賢于弟子”……總而言之,在這里,師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這種教學模式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的“像一個集會,教師也是一個會員,至多處于主席的地位。”應該說,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新大綱精神,重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新個性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討論交流,不難總結出:從軍需處長單薄破舊的穿著中,從他犧牲前鎮定安詳的神態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他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板書);通過對第二個問題的討論,學生逐步明確了在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將軍的內心情感經歷了一系列的復雜變化:從剛開始聽說前面有人凍死了時的焦急,到當他看到被凍僵的老戰士時的生氣,再到當他看到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走開時的憤怒,最后當他得知他要追究責任的軍需處長正是眼前這位老戰士時的激動、愧疚、驕傲、憧憬……將軍內心情感的變化過程正是軍需處長崇高人格的真實再現的過程。目睹此情此景,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將千絲萬緒、千言萬語化作了一個莊嚴的“軍禮”來表達他對軍需處長的敬佩之情。
5.回扣問題,提示中心
在討論、交流了文中的四個故事后,我又適時提出了課文一開始提出的那個中心問題:即為什么把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比作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因為有了以上的理解作基礎,此題的解決水到渠成,即:從形象上來看,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為重要的是軍需處長那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深深地打動和鼓舞了將軍和戰士們,他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板書)這樣一來學生便對課文有一個完整而準確的理解。接著我又讓學生帶著崇敬、愛戴的感情得到了升華,與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此時文章的中心便昭然若揭。因此,我也沒有讓學生機械地再去歸納中心,而是到此為止,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還根據新大綱精神,刻意注重了朗讀的訓練,加強了質疑環節。注重了想象能力的培養,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多說了。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由于水平確實有限,肯定有許多不當之處,在這里我真誠地懇請大家多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我將不勝感激,在這里我先謝謝大家。
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能"變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能"變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下冊第6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
瓜果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最常見的食物。我們可根據蔬菜瓜果的形狀,顏色和肌理,利用其特點,稍作加工,就會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
(1)根據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變成一只可愛的"香蕉犬"。
(2)用半個菠蘿和一只水晶梨經過巧妙的構思,組合在一起,即變成一只威風凜凜的"菠蘿鳥"。
(3)利用土豆和蔥跟的外形特征組合成以為純樸慈祥的"土豆爺爺"等。
教材中把常見的蔬菜瓜果都變成了誘人的模樣,變成了既可愛有具個性的果蔬作品。使學生感受造型表現的樂趣,并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將奇妙的構思,創新的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體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感受沒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這里,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的學習,它根植于生活,表現于生活,贊美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并給生活以向導和啟迪。鑒于此,我進行了整堂課的設計。
二、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通過觀察,了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艷多彩的色澤。
技能性目標: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夸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切、挖、連接、拼、插等方法,設計制作出果蔬作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動手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體驗果蔬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并善于發現并表現生活中的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并能用多種制作方法來創作造型新穎,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體造型。
難點:用蔬果創造出有創意的立體作品。
四、教學準備:
教師:布置場景、實物展示臺、蔬果、刀、菜板、牙簽、照相機、盤子。
學生:蔬果、手工材料。
五、說教法
情景教學法、觀察分析法、直觀教學法、操作實踐法
六、說學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創造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著,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技巧。
七、說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讓學生參觀蔬果作品展示圖,講解示圖內容中的基本做法即體現出的效果,可以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自己現有的材料整合利用,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示范--新授蔬果造型,采用當堂講授,現場示范的方法,突出在造型上,實踐上的重難點。
1、提問講解--示范過程中,到關鍵時刻就采取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入感知,巧妙聯想。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2、創作--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完成自己所構想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聯想能力。(同時并提醒和觀察學生的安全問題)
3、展評--然后逐個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拿上講臺來展示,采用自評、互評的方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教師可設計一個評價方案:說一說誰的作品有想象力?誰的作品把蔬果的形狀、顏色、花紋等結合得最巧妙?)
4、拍照留念--把學生的作品逐個用相機拍照后,張貼在班級的板報上供給大家欣賞和借鑒,同時也給大家留個紀念。
5、衛生--最后督促學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師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6、課后拓展:鼓勵學生把這節刻所學的蔬果雕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為家庭聚會時設計制作一個果蔬拼盤等。
小結:體會創造的樂趣,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說課稿3
我說課從以下五方面說起:一.說教材;二.說目標;三.說教法;四.說學法;五.說設計、過程。
一.說教材
《編鐘》一課是語文出版社S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文化,展現了一座輝煌的藝術殿堂,編鐘是中華民族祖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創造出的最初的音樂,神奇又美妙。本課用明顯淺顯的文字為我們介紹了曾侯乙編鐘這一中國音樂史上的珍貴文物,贊美了我們的先人制作樂器的聰明智慧和高超技藝。在知識能力方面,訓練重點是:要求學生抓住特點,并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理解內容,加深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認識。
課文共有6個自然段,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簡要講述了編鐘的歷史由來。它是全文的總起段,由此引出下面對最為著名的曾侯乙編鐘的介紹。2—6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從三方面詳細介紹了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重要價值、主要特點和演奏效果。
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結構特點,全文主要部分按照介紹事物的各個方面的敘述順序展開,二是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與后面的二、三、四句話是先總說后分述的關系。
二.說目標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培養他們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所以我從三個維度定位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獨立默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
(2)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3.布置作業嘗試設計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目單。
(二)過程與方法
1.首先獨立掃清字詞障礙,然后疏通句子,最后小組合作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提出問題與要求,把課文交給學生,獨立解決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逐步理清課文思路。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同伴合作能力、在嘗試中進行知識遷移與創造。從課文內容感受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并引以為豪。
三.說教法
從傳授知識技能與培養學生能力出發,本節課我主要運用了如下教法:
1.設疑導入法。從“鐘”字入手,區別古今含義不同,知道編鐘是一種舉行儀式時的重要樂器,把題目補充完整“編鐘”。從而引入課文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2.提出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從文本表面逐步走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整體感知”環節的三個小題四個問題,從課文的表面大范圍的內容,圈定到曾侯乙編鐘,再圈定到曾侯乙編鐘的特點與價值,范圍逐漸縮小到核心問題,由淺入深地走向主題的重點。
3.讓學生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4.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學習生字讓學生說出多種記憶法、評價其他同學讀書注意從哪些方面來評、學習課文之前要先標出自然段。這些不僅是從細節處培養學生習慣,更重要的是一種方法與能力,是從點滴之處慢慢培養學習語文的素養。
四.說學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個環節多道題都有所體現。
“認識生字”讓學生自己獨立學習,匯報時注音組詞并講自己的記憶方法。填完同桌互改,從別人的答案中發現自己,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是鞏固記憶。
2.分組討論學習要求每個小組長負責,全組每個學生都要說出自己的意見,然后歸納匯總由本組代表匯報。給學生以寬松與自由,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協作形成本組意見,專人匯報。
五.說設計和過程
基本思路是由激發學習興趣引入,先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順課文,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其中我要談談其中的'兩點:
1.精心設置導入環節,爭取達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
(1)由“鐘”這一個字古今不同的含義入手,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在課始產生興趣,對課文所要介紹的對象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2)展示編鐘不同側面的多幅圖片,從外觀上直觀地對編鐘產生一個“龐大、笨重”的表象,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疑問:這也是樂器?這樣的樂器怎樣演奏?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自然對應了文本中對特點的介紹。
(3)播放香港回歸編鐘演奏音樂會的視頻,此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曾侯乙編鐘氣勢的恢宏,抓住學生的心,這樣能有助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分組討論學習,把時間和問題放手教給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和指導,發揮“以生帶生”的優勢,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還易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按照語文新課標的理念,傳授知識技能與培養學生能力并重,在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交流中積累解決問題和協作經驗,并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聽說讀寫思能力在一次次的積累與鍛煉中得到提高。
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一課《花團錦簇》,本課屬于“設計·應用”的領域,我的說課將采取“四說”的模式,我的教學理念將貫穿其中。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以“花”為題,制作紙花—包裝花—送花是本課的主要線索和學習內容,手工制作紙花的方法很多,本課采用的是卷壓疊貼的方法。其特點是說表現的花朵形象變化豐富,造型逼真,裝飾性較強,制作難度比較適宜。
2、教學目標: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掌握疊繞紙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技能目標: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歡的花
情感目標:體驗制作和贈送自制紙花的愉悅感和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紙花制作的步驟和方法
難點:制作不同的花形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我運用實物、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與本課相關聯的情境,把兒童帶入這種情境中,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濃烈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美、發現美
2、演示法:我還采用演示法,把演示與講解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楚地掌握紙花的制作方法。
另外,我還運用討論、引導發現等方法,圍繞教學重難點分層次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說學法
在學法的指導上,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通過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教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借助圖片、音樂及老師的演示,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能折疊有創意的紙花作品,發展其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
四、說教學程序
1、課件欣賞鮮花的視頻或圖片,創設一個花團錦簇的情境。再介紹花藝的基本知識。
我用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鮮花雖美,卻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麗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把鮮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藝花等。在這里揭示課題——花團錦簇
2、方法探究
我在這時出示一瓶做好的疊繞紙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賞,并提出疑問:這么多種的紙花,它是怎么折出來的呢?然后小結:其實這么多種花其實都是一種制作方法制作出來的,
接下來我親自示范制作紙花的步驟和方法,在示范是穿插探究同一種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種類紙花的原因:
第一步:剪花瓣,不同的剪法可以剪出不同的花瓣。
第二步:疊繞花瓣,先把花瓣下部涂上漿糊,再把花瓣疊繞到花莖上,花莖可以是各種細長小棍都可以作花莖。疊繞是產生皺褶是花朵成型的關鍵。
第三步:包花萼和花莖。
問題引導學生上面那幾個步驟是是做出不同種類花的關鍵:學生交流,教師小結:花瓣的形狀、疊繞的程度等是影響花朵形狀的因素。
通過以上環節,突破本課重難點。
以上2個環節,我用18-20分鐘完成。
3、創造表現
再次課件欣賞各種鮮花的造型,討論分析怎樣表現最合適。仔細觀察鮮花原型,如花朵展開的程度,花瓣的多少,思考怎樣處理紙材更接近原型,接著提出作業要求:分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紙花,看哪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這時我開始播放事先挑選好的音樂鋼琴曲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進行作業
本環節用16-18分鐘完成
4、評價體驗
讓學生將已制作好的紙花一一展示,同學之間相互評價,看看那個小組做的花形最多,我也圍繞學生之間制作的不同花形,進行評價,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悅
5、知識拓展
讓學生了解送花的基本知識,不同的場合的贈花的習俗,結婚慶典宜用顏色鮮艷且富含花語者最佳,寶寶誕生,送色澤淡雅且富清香者為宜。部分節日的贈花習俗:新春佳節通常送松枝、梅花,母親節宜送粉色的香石竹,父親節通常送黃色的玫瑰為主。
我用4-6分鐘完成以上環節。
說課稿5
一、說教材:《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五單元百分數中的一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使學生理解折扣的意義,懂得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購物等對折扣多少有所接觸、了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借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所以對折扣知識概念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系,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因此根據學生現狀,需要教師規范、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系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二、說學習目標
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感知“折扣”在生活中的應用,理解打折的意義,掌握有關“折扣”問題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問題意識。
2、經歷數學模型建構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數學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折扣的.含義,并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通過經歷自學、交流、咨詢等學習活動理解“打折”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交流討論中學到知識、在練習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將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采用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全班討論等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實施和達成。
五、說教具學具
這節課我用的教具是PPT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談話創設情境,欣賞生活中的打折圖片。(幻燈出示)
1、圖片上有什么信息?
2、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見到過這樣的場景?(生舉例)
3、關于折扣你知道些什么?對于折扣你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折扣
(二)自讀課本,初步感知
1、自讀p97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做適當的解釋)
2、幻燈出示折扣概念,生齊讀后師解釋,
3、思考:打折是把什么看做單位“1”,打折后的價錢是比原來貴了還是便宜了?
4、幻燈出示打折圖片,任選一個說說他的含義。
5、思考:原價、折數、現價這三者有什么關系?
板書1:原價×折數=現價
【設計意圖:購物學生都經歷過,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促銷廣告,創造教學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用拉家常式的談話方式展開全課的教學,在平淡之中見真實。】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課件展示商場店慶圖,引出例1:
(1)師: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
(2)教師口述引出例1:
(3)思考怎樣列式?并說出理由。
(板書:180×85%=180×0.85=153(元))
2、談話引出例2:
(1)問題是求什么?
(2)便宜了多少錢是誰比誰便宜?
(3)學生獨立練習,師巡視。
(4)匯報交流,
(師結合線段圖板書)
板書:180-180×85%
板書:180×(1-85%)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給學生一個探究性的學習天地。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應用知識的過程。第二個問題學生可能出現不同的方法解決,還可以怎樣解答?體現了算法多樣化。尤其是對(1-85%)力爭做到人人理解,人人過關。】
三、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談話:“折扣”這一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應用好這一知識就能幫我們很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1、在課本上完成“做一做”。
2、幻燈出示:
(1)知道現價、原價算折數
(2)知道現價求原價
(板書:現價÷原價=折數 現價÷折數=原價)
3、幻燈出示:只列式,不計算
(1)一個足球原價120元,打八折出售,應付多少元?
(2)一個足球原價120元,打八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
(3)一個足球原價120元,打折后賣96元,這個足球打幾折銷售?
(4)一個足球,打八折后賣96元,原價是多少元?
【設計意圖:幾道練習題由易到難,逐層遞進,利用數量間的關系,反復深入理解“折扣”,掌握其計算方法。】
4、(1)有兩家商店賣款式相同的“米奇書包”,卻打著不同的銷售廣告: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會上哪家店買?為什么?
小結: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優惠廣告后,還要從很多因素去考慮選擇商品。
(2)、這是兩家商店給出的書包原價:A店:100元;B店:80元,再次選擇,你會怎么選?
師:你們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小結:也就是說我們買東西時不能只看折扣,因為價格不單單只受折扣影響,還受到原價、質量等眾多因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練習,目的是使學生做事要認真思考,仔細分析,不要被表面的文字所蒙騙。用貨比三家的觀點解決問題,明明白白消費。使學生養成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習慣,讓學生在應用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數學和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四、總結收獲。
說課稿6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按照水平二課程目標要求,貫徹快樂健身,主動發展的教學理念,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引導他們通過“玩中學、玩中練”,在主動探究中了解投擲的要領,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
一、教材分析:
投擲項目是一項古老的、傳統的體育項目,學生通過學習和練習投擲,可以發展力量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肌肉、關節、韌帶的發展。投擲這一內容是小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鍛煉身體的重要項目之一,原地投擲動作,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安排課程,從投擲紙飛機、投擲沙包、到投擲壘球,拋實心球。教材編寫過程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的縱向編排方式。投擲項目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即使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后,仍可利用投擲項目鍛煉自己的身體,培養自信心與良好的合作意識,又能從中培養興趣與創造性,陶冶情操。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體育《新課程標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學生能領會并說出原地側向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學生們能自己主動體驗投擲技術動作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鞏固并提高正確的原地側向投擲方法,做到動作流暢,出手高度適當。
(3)情感目標:在體驗體育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合作、共同參與的良好團體。
(4)、教學重點:側向投擲的出手動作.
(5)教學難點:掌握適當的投擲高度.
三、學情分析:
由于小學生個性好動,求知欲和模仿性都很強,又有一定的動作基礎。因此,本課所選內容接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設定情境,讓學生在玩中滲進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易實現。
四、教學方法與組織
本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習目標,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整節課都圍繞投擲這一個學習中心,教學方法前后呼應。本課主要采用體驗發現法、講解示范法、合作探究法,游戲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營造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得活、練得活,能對本課的教學產生新鮮感,使學生在歡樂互助的氛圍下掌握技術動作,達到“玩中學,學中樂”的有效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和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因素,再結合課的任務和學生心理需求,把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貫穿在游戲活動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即激情引趣活躍身心、合作探究掌握技能、激活思維能力拓展、身心恢復陶冶情操。
(一):激情引趣活躍身心(8分鐘)
1、導入主題,激發興趣。教師語言引導,導入主題,學生仔細聽講,對教學內容初步了解,并產生興趣。
2、熱身活動:投紙飛機.拿出折好的飛機,老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學生帶著問題至各自“空域”嘗試“飛行”,教師分別參與各組活動,引導學生相互比較、相互觀察,尋找合理的投擲方法。
在這一部分,我根據活動規律,充分營造良好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為學習做好準備,同時為探索技能也做好準備。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20分鐘)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與“學”的重點,本部分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探索投擲動作:用小黑板出示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老師簡要講解并示范動作。動作要領我把它編成口訣,使學生易于接受:(:身體側對投方向,重心右移成弓步,肩上屈肘如滿月,蹬地轉體要快速,甩臂擲球似揮鞭。)利用兒歌組織學生邊說邊徒手模仿。模仿采用分解到完整的方法。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原地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并能正確徒手模仿。
2、老師建議學生把紙飛機拆開,捏成團,嘗試體驗原地投擲壘球動作。學生用口訣引導自己投擲
練習2到3次后,教師提出問題:用同樣的力氣投擲,影響遠度的因素是什么?___高度.讓學生知道高度與遠度的關系,明確出手高度是投擲技術中關鍵的環節
3、在練習3次后,把學生分成四列橫隊,玩“飛越長城”的游戲。兩端的投,中間兩隊迎面跳躍攔截,間距五米,練習2到3次后再交換位置。
在練習中一部分學生會出現投擲角度偏底的問題,所以安排”飛越長城”的游戲,來調整學生最佳的投擲高度.
形式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認識能力的練習,學生往往會情緒激昂,樂此不疲。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投擲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4、原地側向投擲壘球闖關的游戲;(在投擲區畫好遠度距離線,按及格、良好、優秀的標準分為三關插上標志線,闖過第一關獲得一蘋果,第二關菠蘿,第三關西瓜,比一比哪組闖關多。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通過實踐——認知——再實踐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實施壘球投遠教學,前面學生已用紙球進行了嘗試練習,再用真正的壘球進行練習,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此段教學通過嘗試體驗、直觀演示、游戲比賽等教學方法解決教學重難點。
(三)、激活思維能力拓展、(大約10分鐘)
在投遠活動過后,為了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投擲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我又設計了一個“神投手”的拓展游戲。具體操作如下: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但是,我們能不能將遠距離的目標擊中呢?
(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最高峰,意猶未盡,躍躍欲試,教師適時利用,將課堂教學推向最高峰:拓展練習。)
“好!看大家這么有興趣,下面我們再做一個游戲《小小神投手》。”要求學生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投準方法,提高投擲的準確性。
方法與規則要求:
在投擲線前方放置四個筐,分成四小組,每人投一次,投進一球既得一分,以得分多少分勝負。在練習投遠的基礎上,加大難度,開始練習既遠又準,目的是使學生控制投的力量和出手角度,從而提高投擲的準確性。
采用競賽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提高練習效果,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到與他人一起完成體育活動任務的快樂,讓每一個個體發揮出最大潛能。
四、身心恢復陶冶情操
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跳兔子舞,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
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說課稿7
知識點描述讓學生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意思,學會歸納每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適應對象小學生
設計思路本節詩離學生生活年代較遠,為了讓學生更快走進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己去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先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學習方式以探究和交流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文章的關鍵性語句,讓學生理解體會,創設情境,激發情趣,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促進全體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教學過程
內容時間
一、片頭本節微課選自教科版語文六年級上《囚歌》。
二、講解課題《囚歌》中的“囚”是什么意思?
三、正文講解第一節詩:
出示第一節詩,教師朗讀并講解。
“人”和“狗”分別指什么?“一個聲音”是指什么聲音?本節詩表達什么意思呢?
第二節詩:
出示第二節詩,教師朗讀并講解。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三節詩:
出示第三節詩,教師朗讀并講解。
“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分別指什么?本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結尾本節微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學反思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并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但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
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地位、內容和作用
我的說課內容是嶺南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一冊第五單元《遙遠的星空》,課型是綜合·探索。本課以“人與自然科學”結合為主題,引導學生從前幾節的“太陽、月亮、雪花”的探秘活動轉向星空的探索學習,從關注故事、神話的無限遐想轉向天宮的奇景探索。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地球、銀河系、宇宙的大概關系,感受數以億計的星星、數以千計的星云和數以百計的星團的壯美,同時結合欣賞凡高的《星月夜》和馬蒂斯的《圣誕夜》,讓學生感受大師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激發學生學習與創作的興趣,進而啟發學生學習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星星的不同形態,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星空的感受,抒發對生活美的追求,達到最終培養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目的。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所欣賞的星空與大師的畫;
B.能運用各種材料、工具表現星空和設計星星美化自己與生活。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閱讀與欣賞,了解一些星空的科學知識,同時感受宇宙之美;
B.在觀察與比較中,體驗大師表現星空的不同情趣;
C.在參與創作、設計活動中,體驗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樂趣。
(3)情感目標:產生探索星空的興趣和向大師學習,熱愛生活,大膽設計與表現。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運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設計與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星座。
(2)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評述大師的作品和運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美麗的星座。
二、說學情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兒童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讓孩子做游戲,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活動誘發他們的學習探索愿望。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利用“看星空,感受宇宙的壯美--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演童話,創造生活的甜美”三課時分步教學。力圖從多維度、多角度滿足學生觀察與好奇的認知特征,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與審美的規律觀察與表現星空,培養學生用繪畫與剪貼的方法表現星空以及大膽想像的.創造能力。為此,本課將采取“比較觀察法、探究體驗法、嘗試表現法”等教學方法。
2.學法
學生的活動方式有:探秘活動、繪畫添加游戲、童話表演。
四、說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探秘欲望
持一彩色大信封,上面印有藍貓的動畫形象走進教室,讓同學們猜一猜,誰給老師來信了?肯定有學生說藍貓,(這封信跟你們有關呢,想不想聽一聽內容)老師以藍貓的口氣說出引言:(藍貓是大多數兒童都認識的動畫明星,從藍貓來信作引,一開始將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引向浩瀚的星空。)
欣賞《藍貓淘氣三千問》動畫中的“宇宙探秘”部分。通過藍貓的行程路線,讓學生觀察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與色彩以及其它九大行星的大體軌道與色彩。通過動畫演示,了解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的關系以及各種天體照片中那五光十色的色彩,順便讓學生看
一下北半球3月能看到的星圖,這幅星圖上以動物命名的星座非常多,如大熊座、天貓座、獅子座、巨蟹座、長蛇座等,學生比較感興趣去記一下,為以后的創作埋下伏筆。讓學生學習用科學的眼光看宇宙的壯美,對星空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二)講授新課
欣賞范畫,感受大師筆下的星空。
投影凡·高的《星月夜》,請學生說一說:畫上哪些是星星?還畫了什么?用了什么色彩?你認為畫家是用點還是用線或面表現星星的?
出示《圣誕夜》,這張畫上的星星跟《星月夜》里的星星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畫法的星星,為什么?
1.通過游戲學知識
在此環節中,我安排摘星星游戲。(老師提前張貼或板書在黑板上)具體操作如下: 老師扮演宇宙爺爺,身上披一塊粘有獎勵用的小星星的藍布,學生舉手后按組按順序上來,用“宇宙真什么”或“銀河真什么”開頭,結尾“我來摘什么顏色或什么名字的星”說一句話。說過的內容不能重復,老師打上記號。說得好的同學,老師讓他摘走一顆星星。
(星星的色彩:紅、黃、藍、綠、白、黑、橙、紫。為了不重復,可以在這些顏色前可加“粉”、“淺”或“深”字。星星的名字:太陽、月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牽牛星、織女星、啟明星、北斗星、北極星、慧星、流星------)
挑選沒有舉手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根據老師說的星座的名字表演動作,表演好的也可以摘走一顆星星。
(星座的名字:大熊座、天鵝座、小獅座、巨蟹座、長蛇座、仙女座、飛馬座、鯨魚座、天鷹座)
2.創新設計:畫星星,展示自然的優美
接力畫星星,表現自己眼中的星空。
具體操作如下:全班按48人分成4個大組,分別命名為“太陽組”、“月亮組”、“星星組”、“地球組”,將課桌擺成4個大圓形。每一大組又分4個小組,每一小組發1張對開大白紙,3 人一張紙合作。以“美麗的星空”為題,四個大組分別用蠟筆、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作畫。以《閃爍的小星》為背景音樂,每隔五分鐘,音樂停10秒,同一大組的4個小組將畫紙移動一組位置后接著畫。
3. 完善提高
巡視并實時指導各小組,提出完善建議。
(三)評價賞析
選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學生在作品邊緣簽上自己的名字,張貼在教室后面黑板報部位。以讓全班同學都能享受成就感。并時時體會與比較不同工具所帶來的不同的審美趣味。
(學生畫星星被安排在游戲中,造型時的趣味性對掌握本課的重點有非常大的幫助,讓學生在移動與接力中,在摹仿與創造中,體會與運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各種形狀的星星,并嘗試體驗全班集體合作的樂趣)
說課稿9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段閱讀教學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學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比較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也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語文教學中,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發現問題,增強思考,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古詩古文,成語故事、神話4篇課文,讓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后來又丟了羊,最后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學之前聽過成語故事,對《亡羊補牢》的故事情節并不陌生,但對其中的道理不夠明確,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聽眾的角色,在課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轉換,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講給別人聽,成為一位講述者。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設計及以說明。
一、檢查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第一屏:羊圈 鉆 叼 鄰居
第二屏: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養羊人在第一次丟了羊之后是:滿不在乎
第二次丟了羊之后是:后悔極了
第三屏: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亡羊補牢
2、激趣,回憶課文內容
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很多同學還喜歡講故事,上節課我們了解到楚國的楚襄王不聽大臣莊辛的勸告,遭到了秦國的攻打,莊辛就給他講了這個《亡羊補牢》的故事,楚襄王聽后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成為了一個好國王。
回憶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什么故事?
學生對課文內容早已不陌生,對其中的道理理解還不夠深刻,我通過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比較中明白道理,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驟進行。
1、默讀畫批,反饋交流。
(1)提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思考養羊人兩次丟了羊之后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2)反饋畫的句子:那個人滿不在乎地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第一次丟羊后————————滿不在乎。
當養羊人發現羊圈上有一個大洞,狼鉆進洞叼走一只羊, 養羊人對此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
①鄰居看見了是怎樣說的?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讀一讀,說說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趕快”一詞、句尾的“!”體會鄰居關心他,為他擔心,為他著急,想讓養羊人趕緊修羊圈。
②角色體驗:你們一下子就聽懂了鄰居的話,他是在讓養羊人修羊圈,而且還要及時修!那你們現在就是這個鄰居,我是那個養羊人,快來勸勸我吧!
③教師根據學生相勸的.話,適時說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養羊人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不聽勸告)
為什么會滿不在乎呢?你們猜一猜我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讀: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誰能把養羊人滿不在乎地樣子讀出來?
④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為養羊人滿不在乎不聽勸、不補羊圈,結果第二天羊又丟了,這就是亡羊(板書亡羊)。這個“亡”就是丟失的意思。
過渡:那個人又丟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態度?
★第二次丟羊后——————后悔極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都怪我呀,我應該聽鄰居話。”
讀讀兩句話,比較哪一句更能表現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養羊人當時的表情、動作、語氣、語言體會養羊人特別后悔的樣子。
讀一讀、評一評。
③你就是那個養羊人,請你把當時的情景說一說。
2、改正錯誤,補好羊圈
養羊人不僅知道自己錯了,是怎么做的?讀一讀、說一說。
3、梳理歸納,比較不同
(1)回想兩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態度、行動、結果一樣嗎?你從中明白什么道理?態度 行動 結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滿不在乎 沒補羊圈 又丟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極了 立刻補好 再也沒丟過
【設計意圖:在這里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歸納,進一步比較兩次丟羊后態度、行動及結果的不同,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這個養羊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自己說一說。
★再讀讀第三自然段。
★結合生活實際,自己或他人的實例談談理解。
預設:1、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就引導“亡羊補牢”與“知錯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師舉一個實例引導。
三、指導評價,講好故事
1、我們學得這么好,不僅了解了內容,還明白了道理。
指導:
(1)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講清楚:講出養羊人兩次丟羊后的不同態度、不同做法、不同結果。
(2)在講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
今天評選出“講故事小能手”。那就來練練這個故事吧。練講故事,互相練,指名講
2、評價講故事情況:故事的內容講清楚
講的是否生動(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心理)
四、識寫“應該”,正確書寫
養羊人終于明白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我們來學習“應該”二字
(一)記字形: 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該”字利用“刻”“孩”換偏旁來學習)
(二)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應”寫漂亮,該注意什么?
(1)整體看:幫包圍結構。 廣字旁里面的筆畫容易寫散。
重點筆畫:
(2)教師范寫(強調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描紅,獨立寫。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
(4)投影反饋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字。
(5)學生修改自己寫的字,再對照范字獨立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漂亮。
2、“該”的言字旁應該寫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兩個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筆是點。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1、歸納總結:看來“亡羊補牢”還真是個好辦法啊。看來有的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補救還來得及,不會再造成損失。這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僅學會了故事,懂了個道理,還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呢!
2、布置作業:必做: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聽。
選做:把自己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滿不在乎
15 亡羊補牢
后悔極了 修好羊圈
為時不晚
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十一課,是一節繪畫創作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狀,顏色等特點,并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把自己的裝飾瓶子的想法畫在紙上,并設計出色彩,圖案等,為下節課做準備。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意識,對學生的實踐,探索,動手制作能力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以后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較好的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瓶子的裝飾意識,了解瓶子裝飾的手段與方法,并能用一些設計加工方法進行加工設計,在設計中體驗創造的樂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設計能力,并能對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點評。
(3)審美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能夠保護環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紙上能設計多種方法對瓶子進行裝飾,培養學生想象力,設計能力,并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
(2)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對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觀察,感悟,想象,培養裝飾意識,能夠學會運用巧妙的手段進行描繪裝飾,并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課前準備:多媒體,裝飾瓶范作,各種瓶子和繪畫工具等。
6,課時:一課時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1、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采用游戲導入法教學,即先用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裝飾瓶,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勾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欣賞觀看教師準備的資料,進一步對所學內容加以認識,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并讓學生操作實踐,增加學生理性認識,進一步突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2、學法:遵循“學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養成刻苦鉆研,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以下的步驟: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出示課件,屏幕中播放“裝飾瓶模特秀”,教師過渡談話:“看,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瓶,接著教師提出讓我們這堂課也來舉行一個裝飾瓶模特秀,這樣可以導入課文,引出課題,接著教師引導談話,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實用,讓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實用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知道可以用來裝飾房間,教室等,這樣引起了學生想學的興趣,接著老師繼續激趣談話:“要做一個漂亮的裝飾瓶并不難,大家都能學會,但大家做時要細心,認真,這樣,作出來的瓶子才美觀。”這樣既樹立大家“我能學會”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學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2,生活感悟,拓展經驗
利用課件播放人們在生活中亂丟,亂拋瓶子,污染環境的現象,啟發學生可以把這些瓶子收集起來,進行想象,設計,創造,就可以把廢舊物品變成一件藝術品,可以用來美化我們的環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館,家庭中,展覽館里的裝飾瓶,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然后,一起來欣賞,了解書中和老師準備的有關瓶子的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它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更進一步了解了課本上的要求,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3,綜合實踐,形成認知
教師出示多只不同形狀的瓶子,讓學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結構,質地和種類,從內到外,從上到下讓學生認識瓶子,了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讓學生研究討論可以用什么材料進行裝飾,小組研究討論,教師總結可以用套,纏,兩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紙,毛線,色水,橡皮泥等。教師告訴學生一些小技巧,纏毛線時為防止滑落可以先纏一層雙面膠。在瓶體上作畫時先涂一層肥皂水,這樣有利于著色,并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秋思》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九冊中的古詩誦讀。是由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思鄉詩。全詩圍繞“家書”,因景敘事,因事而思,通過詩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3、重難點: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學法,張籍的秋思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教學中,我運用音樂、畫面將情境交融,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2、品味誦讀法:
為了完成秋思的教學,我采用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誦讀來展開教學。
第一次采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讀正確,讀流利以至于熟讀成誦。
第二次采用讀重點詞和詩句,體會詩句含義。
第三次采用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課后我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學生很容易說出:“一輪明月嵌在藍藍的天空中。”我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此時學生自然想到了《靜夜思》《泊船瓜洲》。“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思念家鄉”。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接著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我讓學生課下查閱關于張籍的資料。此環節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最后我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出示課件)【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搜集的資料,我的總結、使學生充分了解了張籍寫《秋思》時的背景,為講解古詩做好了鋪墊。】
2、抓字眼,明詩意。
在 “初讀質疑”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詩題──《秋思》并把詩題的意思給大家作了解釋。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把你認為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抄寫下來,你能從詩中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再讀一讀:試著聯系注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設計意圖:此環節我將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詞語,這一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帶著思考與疑惑去感知文本,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指向性的閱讀體驗,再配以明晰的自讀要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對于文本的感知效果遠遠好于以往傳統流程。而這一帶有統領全文的問題,使學生在課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節課的重點。】
接下來,在“再讀解意”環節,我安排了小組合作,探究“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或詞語,體會作者的意境”。第一組學生站起來說,我從“洛陽城里見秋風” 感受到因為作者看見了秋風,看見了被風吹落的樹葉,就思念自己的家鄉了孩子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PPT想一想,那時,詩人佇立在街頭,看見漫天飛舞的黃葉,他的內心會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現詩人的心情嗎?學生回答說,他的內心是孤單、寂寞的,(板書:見秋風)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里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他“見不著”的是什么?有的學生說是家鄉的明月,有的說是親人,有的說是作者的母親。是呀,在這洛陽城里,詩人見不到家鄉的紅柑樹、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緊扣一個“見”字。引導學生說說詩人見到的是什么?見不到的又是什么?在一次次“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第二組學生說,我從“意萬重”這個詞感覺到詩人思緒萬千,有許多話想對家里人說。恩,那你能讀一下這一句嗎?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有哪些話想要對家人說呢?學生回答:“張籍可能會說我很想念你們,你們想我嗎?”“他可能說你們過得好不好?要保重身體。”“他可能會說這么多年在外漂泊,已經感到很疲憊了,想和家人團聚”“他可能會問家人銀子夠不夠用,要不要寄銀子回來?”。我一聽,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意境,緊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這一環節我運用多媒體,凄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讀后第三組學生站起來說,因為“意萬重”,所以“說不盡”,因為“說不盡”,所以“又開封”。是呀,這封飽含著意萬重,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地就把它發走啊。在發走之前,他又怎能不開封呢!
3、悟詩情,入詩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閉上雙眼,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詩人張籍的思鄉情懷。(師配樂范讀。生閉目感受。)
請同學們睜開雙眼,你們是否感受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情懷?誰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讀告訴老師。(生配樂朗讀。)這時學生們都沉浸在了這濃濃的思鄉情里,很明顯我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了。接著,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背誦。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這種從“悟”到“誦”進而從 “誦”到“悟”的方法不僅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最后總結:同學們,在這首詩里,抒發的是什么情?學生回答:思鄉情。
4、尋詩律,悟詩律。
這一環節,我扣住“思鄉”由古至今,讓學生感悟千古思鄉情。
首先體會古人的思鄉情。
(1)教師引讀:
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古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你們看!
(2)課件呈現:古人思鄉名句。
A、師:在思鄉人的眼中,故鄉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難怪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B、師:四處飄泊的游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為不愿讓家人擔心。就像岑參說——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cén shēn)
C、師:夕陽西下,鳥兒回巢,船兒歸港,但詩人的故鄉在何方?李覯不由得長嘆——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gòu)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古人思鄉不是個體行為,而是群體現象。以前面《秋思》學習為基礎,通過教師的導讀,背景音樂《思鄉曲》的渲染,讓學生在品讀這些思鄉名句中融入一種思鄉悲愁的詩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鄉情。
(1)導語。
師:同學們,古人思念家鄉,今天的人們遠離家鄉又何嘗不思念?你們聽。
(2)配樂欣賞:余光中《鄉愁》。
【設計意圖:引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教師配樂范讀,使全課意境統一,讓學生懂得張籍思鄉,古人思鄉,今人思鄉。】
四、說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時刻在跳躍著,大腦在不停地思索著,同時配以凄婉的背景音樂,有感情的誦讀深化體會,使得這節課舒緩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組楓葉落葉圖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很快的走進了作者的心田。而將思鄉的情懷,思鄉的詩句,由古至今通過PPT演示娓娓道來,仿佛引領學生穿越時空,感悟千古思鄉情。
有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用在我們的課堂上其實也是相通的,“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有多大的創新空間。”我希望我的古詩教學課堂上學生會閃現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鹽、據”等8個生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二、說學情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10分鐘一定的積累,但對于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言外之意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本課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朗讀體會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借助多媒體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掌握本文的三維目標,師生共同突破重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采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說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后,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后,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鐘一奇觀,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請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采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后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并采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設,部編版觀潮說課稿獲獎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么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系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節:作業設計
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試圖達到美觀大方,脈絡清晰,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的重難點,理解課文的順序。)
說課稿13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新課程《化學》第四章是高中化學教材中唯一系統介紹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的一章。從教材體系看,它是前一章金屬及其化合物學習的延伸,共同完成無機物及其應用這一主題的學習,又是以后學習無素周期律的基礎,所以本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氯氣是典型的非金屬,本節學習化學特有的科學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其存在制備和應用”,對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屬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導意義。從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研究它更具有現實意義。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氯氣與水以及堿的反應;
(2)氯離子的檢驗;
難點: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3、學生起點能力分析
(1)知識準備:知道氫氣、鈉、鐵能在氧里燃燒;
(2)技能準備:能獨立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
(3)態度:好奇心強,但探究意識淡薄,易將科學神化;
4、教學目標的制定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因此,只有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及其呈現方式所體現的課程目標和教育,深入分析和究掘教材內容的認知價值和情意方式,深刻感悟和領會教材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思想、觀點和方法等,才能在化學教學設計時確定適合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描述氯氣的物理性質
②掌握氯氣與水以及堿的反應
③知道氯氣是一種很活潑的非金屬
④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并完成實驗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錄像觀察、分析、歸納燃燒的定義
②通過觀看相像,學會篩選信息進行交流
③經歷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舍勤的成就和遺憾,體會質疑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品質。
②經歷人類認識燃燒的三個階段,體會科學的歷史和本質。
③關注氯氣泄漏事件,能夠對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一、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情況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素養為目的來選擇。本節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的教學,就不能孤立地死記硬背有關物質的性質,而要突出化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加強對典型反應和現象的'感知,注重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最終使學生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影響其存在、制備和應用”的思維方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本人充分挖掘教材的化學史料,采用情景教學的模式,輔以啟發討論和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使所學知識具有良好的遷移性能。
二、 教學設計的思想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基礎教育承擔的重要任務,也是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按照新課程標準,科學素養包括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然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卻是一個難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利用科學史料進行教學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化學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因此新課程注意“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化學課程的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為了使化學史的教學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中充分發揮作用,讓學生在學到化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科學的發展和本質,本人從化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出發,結合科學探究的特點,依據化學史料進行“氯氣”的課堂教學設計,利圖打破傳統的以知識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三、教學程序分析
引言:通過舍勒發現并命名的化學元素約占總量的1/4的成就和發現氯氣卻沒能給氯氣命名的遺憾形成對比,引起思維上的沖突,“為什么會這樣呢?”此時學生被迅速吸引到該節課的教學情景中,從而體會質疑是一種可貴的科學品質。
設計意圖: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創設情景,使學生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入新課:“像這樣由于受流行觀點的束縛而不能發現事物真像的事情,在科學史上時有發生。我們知道氫氣,金屬鈉和鐵都能在氧氣里燃燒,那么氫氣,金屬鈉、鐵以及不活潑的銅能不能在氯氣里燃燒?”由實驗錄像觀察、分析、歸納燃燒的定義,展開新課的學習。講述人類對燃燒本質認識的三個階段,得出“科學史就是人類不斷消除謬論,發現真實世界的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如果能夠多一些質疑,少一些盲從,那么人類對燃燒的認識從燃素說到氧化說就不會是漫長的七十年,舍勒也可能由于正確認識氯氣而有更多重要的發現。”再次重申質疑的可貴。
設計意圖: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探究氯氣的性質:
過渡:“那么曾經讓舍勒百思不得其解的氯氣到底具有怎樣的性質?讓我們走近氯氣,關注液氯泄漏事件。
情景:播放江蘇淮安發生液氯泄漏事故的有關報道(從發生到人畜中毒情況)
錄像大約有3分鐘,放完后大家將有半分鐘的時間進行交流,然后請你說出有關氯氣的信息。
學生篩選信息進行交流。
難點的突破:為了引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經歷和獲取新化學知識的體驗。探究程度的把握對探究信心、興趣的影響至關重要。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啟發討論產物中的氯元素的形式是氯離子、氯化氫,而產物次氯酸則直接給出,明確探究任務:檢驗氯離子,測定氯水的酸堿性。氯氣與水反應產物是兩種酸,然而氯水使PH試紙先變紅后裉色,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思維沖突。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求知欲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在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探究中,完全放手,讓學生體驗探究的興趣和成功的喜悅。
應用練習:預防中毒
引入:假如你在液氯泄漏事故現場,你會怎么做。
設計意圖: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同時完成知識的梳理。
課后學生活動:
(1)上網進一步了解人類對燃燒本質認識的歷程,談一談你個人的感受
(2)上網進一步了解江蘇淮安液氯泄漏事件,談一談你個人的想法及建議
(3)了解國際上使用化學物質進行自來水消毒的情況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
說課稿14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12課《橋之美》,由粗讀到品讀,我對這一課有如下認識
一、解讀教材
《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一篇美學小品文,xx先指出了畫家眼里,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就是“橋之美”,然后舉正反實例具體說明,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了橋在不同環境下所產生的美學效果,以獨到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橋之美”。xx思路清晰,語言優美,表達富有個性,詩意的描寫性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體現了科學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美詞,掌握與“橋之美”有關的美學知識。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3、品讀賞讀精彩語言,體會科學小品文的語言魅力,體味語言的個性色彩。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xx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知識和能力目標當屬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鍛煉思維應是語文課永遠的使命,而“理解xx的說明順序”則是教學中努力突破的重點,尤其是對xx極富個性的語言賞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演練的好契機,可能會在課堂上形成一個各抒己見,人人爭議的小高潮,也是鼓勵學生個性閱讀,大膽思考,創意表達的一個設想。
二、關于教法:
對這樣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問,我會用朗讀法、討論法、引導點撥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細心體會,反復揣摩。美點尋蹤法,讓學生自主發現精彩句子,在涵詠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互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我還會用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深入認識xx的特點,再有如情境設置法,引導學生走進“橋”與“美”的境界中去。
三、談談學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指導思想,如勾畫圈點批注法,合作探究質疑法,涵詠品評法,等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自主學習的方式,在討論、思考、品評、欣賞中快樂學習,快樂認識“橋之美”。
四、教學設想:
我設想“以讀貫之,活動充分,積累豐富”,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說明文,而xx又是一篇小品文,所以我會重視學法指導,兼顧學法實踐,具體為:
快速閱讀,感知形象——定向閱讀,提取信息——可視閱讀,學會鑒賞——句段品讀,體味語言——美文聯讀,感受特點——課外擴讀,拓展延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解釋橋,那么在畫家眼里,橋又是怎樣的形象呢?又會有怎樣的魅力呢?讓我們跟隨吳冠中先生一起,對“橋之美”進行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與探尋吧!
(直入課題,會比圖片展示更具簡潔性,閑言少敘,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境語境中)
(二)快速閱讀,感知形象。
要求學生速讀全文,思考xx說明對象是什么?用“這是一篇寫……的課文”句式說話。
(這是對xx的整體感知與把握,眾說紛紜的課文感受也考察了學生的概括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是一種相對淺顯的語言表達訓練。)
(三)定向閱讀,提取信息。
1、再讀課文,并劃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
2、思考:
(1)在作家看來“橋”“美”在何處?
(2)你對此有何感想,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發?
3、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語言信息最豐富的學習內容,我設想讓學生注意勾畫圈點,學做批注,大膽積極思考,進行個性化的表述,要求他們學習中切實體現合作意識。)
4、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行文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點撥指導:可先概括各段的內容要點,內容相近的段合成部分,把全文劃成相對獨立的若干部分,歸納每部分大意,依次銜接,就形成了xx的思路,得出了xx總-分-總的說明順序)。
(1)同桌之間合作、交流。
(2)師生互動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課應突破的難點,重視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學生自主能動的學習并讓學生自主實踐,合作探究。) (四)可視閱讀,學習語言。
多媒體顯示形態各異,背景不同、多姿多彩的橋,讓學生比較鑒賞,認識“橋之美”。
(這一環節回扣課文,形象直觀的對學生進行了美的熏陶,并且讓他們直接學用了xx的美學原則如變化和諧等去品評鑒賞,而不僅僅止步于欣賞。)
(五)句段品讀,體味語言。
1、多媒體顯示一組句子,要求學生體味其情味。如“茅盾故鄉……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令畫家銷魂”等。
2、自己尋找一些充滿詩意,語意蘊含豐富的語例,品讀賞析,可用“我喜歡……這句話,因為它……”(可以用詞,修辭,表達手法,句式特點等多方面入手)
(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語言積累,暢談審美體驗)
(六)美文聯讀,鼓勵創新。
聯讀《中國石拱橋》,比較兩文的異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或制作表格具體對比。
(教師提示:從兩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征等角度,比較評析。)
(這一環節設計是主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規范說明文與科學小品文的區別聯系,全面認識“說明文”這一文體,深入認識xx寫作特點。)
(七)課外擴讀,拓展延伸。
1、課外搜集有關“橋”的詩詞文字,或者了解橋的名稱由來,有關橋的故事傳說等。認識立體全面的“橋”,發掘全方位多角度的“橋之美”。(可以當堂展示一些教師準備的詩文資料) 2、以“寫”為主的拓展延伸,用書中所學的美學原則,如對比、變化、和諧等欣賞、品評一幅山水畫,學用第四段文字表述。
(這一環節聯系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樹立“大語文”學習觀,連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說課稿15
標槍教學說課稿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課的是授課對象是20xx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因此在要學中要培養其具備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團結互助、吃苦耐勞、勤奮拼搏的良好作風和社會適應能力。本課力求流暢、靈活、緊湊,教學中做到面向全體同學,對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通過教學,在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的基礎上,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田徑課程中理論部分和重點項目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使其具有會講、會做、會教和分析問題的社會指導能力以及承擔基本田徑課教學工作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分析
擲標槍有其獨特的動作技術體系。是由人體及其運動環節的一系列不同動作所組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同時,為了教學的方便和需要,還必須科學地將完整的動作技術體系劃分成握持槍、助跑、最后用力、標槍出手后的身體平衡和器械的飛行幾個動作技術階段。而標槍技術的關鍵技術:“最后用力”技術就是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最后用力即為投擲步的最后一步,它是擲標槍的關鍵動作,是標槍獲得出手初速度的主要來源。重點是掌握上下肢的協調依次用力的順序,完成通過標槍縱軸的“鏈狀鞭打”動作。完成最后用力時,合理的用力順序是取得最大出手速度的關鍵,身體左側的支撐和用力動作對于投擲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20xx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對體育非常愛好,身體素質較好,心理素質較穩定。但大部分學生對標槍運動接觸較少,普遍對標槍技術不太熟練,增強了標槍教學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1)進一步復習原地插標槍技術動作,鞏固提高正確的出手
動作技術,使85%以上同學能較好的掌握原地插標槍技
術動作。
(2)學習原地擲標槍技術,初步掌握原地擲標槍技術,明確
正確的用力方法和動作順序
2、情 感 目 標: (1)通過標槍的學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努力拼搏,形成
積極向上的心態,增強學生信心,正確認識自己,不怕
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品質。
(2)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組織紀律性。
五、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教學的重點:最后用力動作順序和快速投擲動作技術的掌握,特別是標槍縱軸的用力,上體和投擲臂的快速鞭打技術細節
2 教學的難點:標槍出手動作技術的掌握
六、教學學法
教學上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發現式教學手段,以直觀式,誘導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模仿、配合教師的講解到學生自主練習,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
學法上采用觀察學習法、模仿學習法、嘗試學習法、比較學習法、討論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等。在教學中采用小群體分散能力分組練習形式,加上教師的共同參與,提倡互助互學,在學習過程中,穿插學生的示范和教師的示范講解,共同發現問題并加以說明改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教學過程設計
? 導入【技能展示、圖片展示、體育游戲】
? 講解、示范【幽默詼諧的語言與表情、正面示范、側面示范、背面示范】 ? 模仿學習【感官模仿、表象訓練等等】
? 輔助練習、基本練習【分組練習、完整練習、對比練習等等】
? 糾錯、鞏固與提高【夸張正誤對比示范、學生示范點評等等】
? 小結【建立課后學習體系】
七、教學評價
? 1、教師小結
? 2、教師評價
八、場地器材
標槍35支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03-2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5-16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模板模板01-13
說課稿06-14
說課稿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