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第一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是“十幾減幾”,它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也為學生學習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2、教材分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在本單元尤為重要,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之上學會計算方法。在已學過的僅為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的基礎上展開,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進一步滲透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解理解題意,進行計算等等,解決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通過操作后的討論,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比較方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2、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掌握“想加算減”和“破十法”的計算方法。
3、用20以內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等體驗活動,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用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2、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圖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掌握運用“想加算減”和“破十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方法。
2、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低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段抽象的知識認知過程,所以確定以下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中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能熟練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掌握了計算方法,并且會自主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研究簡單的數學問題。低年級小學生共有的心理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
而且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木棒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重難點的確定,我將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一一的實現。
1、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算法教學。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12-9的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如課中學生說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為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這樣學生可能不一定會想到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中及時地對學生加以點撥,發揮教師“組織引導”的作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的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體會我們身邊存在的數學問題,從而運用個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數學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本課以“聰聰和明明參加元宵節游樂園”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說學法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說明
“十幾減9”是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中的問題“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學生的不同思維過程和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十幾減9的兩種基本算法(“做減想加”、“破十法”)學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種。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會用十幾減9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減想加)正確計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第10~11頁的游園圖中展示的活動是學生熟悉的并樂于參與的。教學時,我充分利用用這幅游園圖,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游園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
a.利用氣球圖學習“15-9”的算法。
我將氣球圖做了一些處理,將阿姨賣氣球的全過程展示給學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個氣球,賣給小朋友9個(9個氣球從阿姨手中轉到3個小朋友中)。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一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引出“15-9”的算式,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
b.利用“套圈圈”學習“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課件的動態優勢,顯示學生投圈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在投圈的游戲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謎”的活動鞏固十幾減9的算法,培養學生主動提出一些簡單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2.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
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時有深有淺。為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在教學例1(12-9)時,設計的學具有兩種顏色(10根黃木棒,2根藍木棒),讓學生思考,從12中去掉9,應怎么辦?學生能很快從10根黃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黃木棒和2跟藍木棒合并為12-9的結果。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大約5分鐘)
1.課件出示題目,生搶答
9+5=
9+3=
9+2=
9+8=
9+7=
9+6=
2.請小朋友舉手回答,看誰的腦筋轉的最快(出示題目,指名回答)
9+()=11
9+()=14
9+()=17
9+()=15
9+()=12
9+()=18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好處有三,一是對舊知有一定的鞏固性。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二是為學習新知打下扎實的基礎。三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大約30分鐘)
1.談話引入
師:“今年是20xx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園參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園活動(屏幕顯示課本第10~11頁的游園會全景圖)。請仔細觀察,在這個游園場地上,左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邊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邊的小朋友在買氣球、買風車;右邊的小朋友在猜謎語、套圈圈。)
師:“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小朋友買了幾個氣球?”
2.教學氣球圖。
a.課件動態顯示:阿姨兩手一共15個氣球,賣了9個。請問學們根據這個情節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還有幾個?(2)再賣幾個就全部賣完了?
b.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怎么解答。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教師板書算式:15-9=□。
c.引導學生看著氣球圖,說15-9的計算過程。學生的算法有:
◆看著氣球圖,數剩下的氣球個數。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評價學生以上算法,說明都正確,同時引導他們思考:你認為哪種方法方便?
3.教學套圈圖。
a.課件顯示套圈圖。
師:看看這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在玩套圈圈的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一人只能投14個圈,正好輪到小明投了,我們來看看他套中了幾個圈?
課件動態顯示小明投圈的過程。同時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個圈,套中了9個。
b.組織學生根據以上情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是:還有幾個沒套中?
c.請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同時說一說是怎么算的?(學生說的算法與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結:剛才小朋友從游園活動中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計算來解決,大家想出了計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現在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幾減9的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板書課題:十幾減9。
教學例1
a.出示12-9=□,組織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結果。對略有困難的學生,允許他們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
b.組織學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個學生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相同嗎?如果不同,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學生1:通過擺學具,我先從10根木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來是3根,所以12-9=3。(請學生在投影儀下擺。學生說完后,教師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算的過程:10-9=1,1+2=3。)
學生2:我不擺學具,想9加幾得12?9+3得12,所以12-9=3。(學生說完后,教師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另一種算的過程:9+(3)=12,12-9=3。)
學生3:12-2=10,10-7=3。(教師又板書出第三種算法。)
學生4:9-2=7,10-7=3。(教師再板書出第四種算法。)
c.對比、討論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問:上面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種(或哪幾種)?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這些算法都很好,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時,你認為哪種方便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課堂練習(大約10分鐘)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作業。對有困難的學生則讓他們先用學具擺一擺,擺好后說一說算的過程。反饋時,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如先擺好1捆零1根,從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來是2根,所以11減9等于2。)幫助他們從操作中提升十幾減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減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這題的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運用“破十”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練習時,應讓學生獨立思考,悟出十幾減9的“破十”思維過程是:先從10個里面圈出9個,再將剩下的一個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可得出結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題。
在學生已掌握一種算法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十幾減9的6道式題。
4.完成練習二的第1、2題。
學生完成后,讓他們思考:第1題怎樣算出13-9的?(做減想加)第2題是怎樣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過思考,進一步弄清多種算法的算理。
5.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顯示字謎圖。師: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謎游戲,共有幾條字謎呢?有幾個小朋友在猜?他們猜中了幾條呢?
課件顯示聲音、文字:有13條字謎,我們每人都猜中了1條。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課件回到第10~11頁上的猜字謎圖,首尾呼應,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十幾減9的知識計算猜字謎游戲中的數學問題,一方面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了十幾減幾的減法?你怎樣計算這樣的減法?
讓每個學生自由地說。然后教師指著練習二第1、2題,再次引導學生概括出十幾減9的兩種一般方法:①做減想加②破十法。同時說明,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板書設計
20以內退位減法
十幾減九
15-9=
12-9=
10-9=1,1+2=3
9+(3)=12,12-9=3
12-2=10,10-7=3
9-2=7,10-7=3
十幾減幾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第一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是“十幾減幾”,它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也為學生學習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2、教材分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在本單元尤為重要,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之上學會計算方法。在已學過的僅為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的基礎上展開,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進一步滲透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解理解題意,進行計算等等,解決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通過操作后的討論,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比較方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要理解“破十法”,并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2、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掌握“想加算減”和“破十法”的計算方法。
3、用20以內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等體驗活動,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用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2、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圖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掌握運用“想加算減”和“破十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方法。
2、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低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段抽象的知識認知過程,所以確定以下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中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能熟練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掌握了計算方法,并且會自主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研究簡單的數學問題。低年級小學生共有的心理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而且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活動,提高學習效率。(五)教具:多媒體課件、木棒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重難點的確定,我將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一一的實現。
1、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算法教學。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12-9的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如課中學生說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為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這樣學生可能不一定會想到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中及時地對學生加以點撥,發揮教師“組織引導”的作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的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體會我們身邊存在的數學問題,從而運用個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數學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本課以“聰聰和明明參加元宵節游樂園”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說學法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說明“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游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中的問題“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學生的不同思維過程和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十幾減9的兩種基本算法(“做減想加”、“破十法”)學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種。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會用十幾減9的一般方法(或破
十、或做減想加)正確計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第10~11頁的游園圖中展示的活動是學生熟悉的并樂于參與的。教學時,我充分利用用這幅游園圖,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游園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a.利用氣球圖學習“15-9”的算法。
我將氣球圖做了一些處理,將阿姨賣氣球的全過程展示給學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個氣球,賣給小朋友9個(9個氣球從阿姨手中轉到3個小朋友中)。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一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引出“15-9”的算式,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b.利用“套圈圈”學習“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課件的動態優勢,顯示學生投圈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在投圈的游戲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謎”的活動鞏固十幾減9的算法,培養學生主動提出一些簡單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2.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
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時有深有淺。為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在教學例1(12-9)時,設計的學具有兩種顏色(10根黃木棒,2根藍木棒),讓學生思考,從12中去掉9,應怎么辦?學生能很快從10根黃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黃木棒和2跟藍木棒合并為12-9的結果。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大約5分鐘)
1.課件出示題目,生搶答
9+5= 9+3= 9+2= 9+8= 9+7= 9+6= 2.請小朋友舉手回答,看誰的腦筋轉的最快(出示題目,指名回答)9+()=11 9+()=14 9+()=17 9+()=15 9+()=12 9+()=18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的好處有三,一是對舊知有一定的鞏固性。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二是為學習新知打下扎實的基礎。三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大約30分鐘)1.談話引入
師:“今年是20xx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園參加了一次有趣的游園活動(屏幕顯示課本第10~11頁的游園會全景圖)。請仔細觀察,在這個游園場地上,左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右邊的小朋友在十什么?”(左邊的小朋友在買氣球、買風車;右邊的小朋友在猜謎語、套圈圈。)
師:“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小朋友買了幾個氣球?” 2.教學氣球圖。
a.課件動態顯示:阿姨兩手一共15個氣球,賣了9個。請問學們根據這個情節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還有幾個?(2)再賣幾個就全部賣完了?
b.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怎么解答。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教師板書算式:15-9=□。
c.引導學生看著氣球圖,說15-9的計算過程。學生的算法有:
◆看著氣球圖,數剩下的氣球個數。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評價學生以上算法,說明都正確,同時引導他們思考:你認為哪種方法方便?
3.教學套圈圖。
a.課件顯示套圈圖。
師:看看這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在玩套圈圈的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是一人只能投14個圈,正好輪到小明投了,我們來看看他套中了幾個圈?
課件動態顯示小明投圈的過程。同時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個圈,套中了9個。
b.組織學生根據以上情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是:還有幾個沒套中?
c.請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同時說一說是怎么算的?(學生說的算法與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結:剛才小朋友從游園活動中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計算來解決,大家想出了計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現在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幾減9的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板書課題:十幾減9。
教學例1
a.出示12-9=□,組織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結果。對略有困難的學生,允許他們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
b.組織學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個學生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相同嗎?如果不同,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學生1:通過擺學具,我先從10根木棒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來是3根,所以12-9=3。(請學生在投影儀下擺。學生說完后,教師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算的過程:10-9=1,1+2=3。)
學生2:我不擺學具,想9加幾得12?9+3得12,所以12-9=3。(學生說完后,教師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另一種算的過程:9+(3)=12,12-9=3。)
學生3:12-2=10,10-7=3。(教師又板書出第三種算法。)
學生4:9-2=7,10-7=3。(教師再板書出第四種算法。)
c.對比、討論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問:上面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種(或哪幾種)?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這些算法都很好,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時,你認為哪種方便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課堂練習(大約10分鐘)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作業。對有困難的學生則讓他們先用學具擺一擺,擺好后說一說算的過程。反饋時,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如先擺好1捆零1根,從1捆里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來是2根,所以11減9等于2。)幫助他們從操作中提升十幾減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減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這題的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運用“破十”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練習時,應讓學生獨立思考,悟出十幾減9的“破十”思維過程是:先從10個里面圈出9個,再將剩下的一個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可得出結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題。
在學生已掌握一種算法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十幾減9的6道式題。
4.完成練習二的第1、2題。
學生完成后,讓他們思考:第1題怎樣算出13-9的?(做減想加)第2題是怎樣算出12-
9、15-9的?(“破十法”)。通過思考,進一步弄清多種算法的算理。
5.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顯示字謎圖。師:這群小朋友在玩猜字謎游戲,共有幾條字謎呢?有幾個小朋友在猜?他們猜中了幾條呢?
課件顯示聲音、文字:有13條字謎,我們每人都猜中了1條。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課件回到第10~11頁上的猜字謎圖,首尾呼應,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十幾減9的知識計算猜字謎游戲中的數學問題,一方面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了十幾減幾的減法?你怎樣計算這樣的減法?
讓每個學生自由地說。然后教師指著練習二第1、2題,再次引導學生概括出十幾減9的兩種一般方法:①做減想加②破十法。同時說明,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板書設計
20以內退位減法十幾減九15-9= 12-9= 10-9=1,1+2=3
9+(3)=12,12-9=3
12-2=10,10-7=3
9-2=7,10-7=3十幾減幾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是在學生已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教學,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致,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由于在計算減法時是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關系,引導學生做減法想加法,這也給學生的計算帶來一定的困難。但計算教學是培智學校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能力,這是教師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低年級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如做游戲、聽故事、看動畫等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教學本著上述思想,通過創設讓學生點燃生日蠟燭、給小動物找家等情境,將學生帶到了新奇的學習活動之中。并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合作探索,強化學習過程
我在課上增加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每2人一組小棒,一個擺總數,另一個從總數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討論列式計算。這樣不僅使學生即時鞏固了課上所學的新知識,也使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初步滲透了減法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橋梁。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低年級兒童不易掌握,所以應在他們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發揮表象的橋梁作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學生擺脫具體實物的束縛,順利過渡到掌握數量和空間的抽象特征。
學生學習破十法時,通過擺小棍,在頭腦中建立起有關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導他們逐步掌握計算方法。我在13-9這道題的下面用連線把學生用小棍操作的過程表示出來,邊畫連線邊讓學生觀察是分以下幾步算的:
第一步:老師用紅筆把個位上的3和9描出來,學生知道了是“看個位3減9不夠減。”第二步:老師標出以下連線。
學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師寫出數字3。
學生回答;算1+3=4。
這時,學生根據連線完整地敘述出13-9的計算過程是:個位3減9不夠減,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們把這三步過程概括為六個字:一看二減三加。思維是以知識作為中介的。這個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表象,充分理解了13-9這道題的算理。
四、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
1、過分的注重了課堂的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體驗,去擺、去說、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過程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
2、評價語言不夠準確。
3、個別教學體現不夠。應該多注重輔導學困生。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相關文章: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10-06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09-12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10-05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精選17篇)04-25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5篇07-25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6篇10-02
《20以內退位減法》說課稿8篇08-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05-26
(精品)20以內的退位減法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