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時間:2023-04-18 17:34:14 詩琳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精選1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精選17篇)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會用直尺畫角。

  2、 通過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教學難點:通過角的特征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新的一天開始了,校園里可熱鬧了。看,今天在校園里來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發現它了嗎?請你快把書打到38頁,看看“角”藏在哪里呢?(匯報)

  2、 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是太強了,那么現在請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表面上藏著角?你還在哪里發現過角?你能說出來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個角?

  3、 那你愿意到數學王國里認識“角”這個好朋友嗎?(板書)

  二、 初步認識認識

  1、 不管“角”藏在我們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數學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想看看嗎?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這個點摸摸,說說什么感受?這是角的頂點。(讀)現在請你摸摸這兩條邊,什么感受,這就是角的邊,(讀)一個角有幾條邊?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讀)

  3、 請你用三角形中的一個角,給你同桌介紹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稱。

  4、 你能指出黑板這個角的各部分名稱嗎?

  5、 練習。你能在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嗎?

  三、活動:既然角已經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現在讓我們站起來,擺個有角姿勢。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規則紙)我們玩的高興可是這張什么也不是的紙先生不高興了,他也想和角成為朋友,我們能幫他找到角嗎?我們可以動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紙按平,然后再折。

  2、請你把折好的角舉起來,互相看看你們折出的角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貼三個)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個角大嗎?紙先生高興了,現在把你的紙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們還可以用兩條紙條和一個圖釘做個活動的角呢。這圖釘就是角的頂點,這就是兩條邊,現在請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做一個活動的角。

  4、誰愿意和我比一比誰的角大?(兩條邊開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這兩個角誰大?雖然這個角的邊很長,但是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也就是說角的大小和邊沒有關系,角的大小只和兩條邊開叉的大小有關。

  四、畫角

  1、角已經和我們成為好朋友了,讓我們來畫畫角吧。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讀)

  2、請你認真看。教師畫,先畫一個點,然后從這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就能畫出一個角。(強調向不同方向)

  3、畫角時要牢,先畫定點再畫邊,現在請你畫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們手里都有三角形,請你拿出來,它有幾個角?給你一把剪刀,你能讓變成四個角嗎?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發現?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發現?

  2、給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擺出角嗎?

  六、全課小結

  1、這節課就要結束了,還有什么問題想要問老師嗎?

  2、說一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同學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籠統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同學來說,如此籠統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同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和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同學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周圍許多物體外表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同學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籠統運用的編排,符合同學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同學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同學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同學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同學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注重組織同學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機會,多一些嘗試勝利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活動引入: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同學的特點,首先從同學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溢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同學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發明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同學談一談自身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同學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同學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同學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沛感知角,讓同學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嘗試題)利用自身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小朋友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小朋友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優秀教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同學充沛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 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方法,使同學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同學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同學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區分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同學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同學思維,也發揮了同學間的相互作用。】

  4、 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同學利用自身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外表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籠統,又由籠統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同學在獲得了從感性資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同學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同學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 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方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同學自身想方法判斷,自身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方法,為同學提供了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方法,養成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同學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同學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勝利。在小小的成績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同學自學畫角:同學看書后,畫一個自身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同學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身最為滿意的角。】

  (四)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同學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同學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出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同學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同學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同學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①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② 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畫角:先點頂點再畫邊,角的標志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出現同學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同學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全課設計意圖: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浙教版《小快樂生活》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折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角的正確判斷。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等

  學具:三角板、小棒、紙條等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智障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

  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兩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系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紅領巾上的角為例,質疑:紅領巾為什么是三角形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指角。

  通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分四步完成:

  (1)摸一摸:接著讓學生摸摸三角板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2)說一說:緊接著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進行板書,然后讓學生看著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第三個環節是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想結合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層次的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我是小老師: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2.我是小醫生:判斷角;

  3.我是小法官:數角。

  (二)拓展練習:

  做角——進一步鞏固角的認識。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后通過游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用小棒搭角或紙條折成角,讓學生在玩中形象進一步鞏固角的認識。

  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問學生:“用剪刀剪去一個角后,這張紙還剩幾個角?”接著組織四人小組交流。討論。并拿出學具剪一剪。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

  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助于學生理清知識的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說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六、說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我是這樣理解教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一節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認識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認識角。二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結合圖形來認識角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了解學生對角的理解程度,緊接著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認識角,感覺角。了解角成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并學會自己畫角。能從各種物品圖形中找到角。從而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并學會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角。區分角,會做活動的角,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本節課是單元的起始課,因此上好這節課非常重要。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并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為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 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用意識及觀察、比較、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3)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6)教學準備:為完成以上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燈片,折扇三角尺。學生的學具有:每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鬧鐘、長方形。還有毛線、紙、紙條。

  (7)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動手操作。

  二、說學生:

  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分析學生: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學習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反應靈活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因此我設計出不同層次教學題目,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展。

  三、說學法:

  為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以謎語形式開頭,全員參與,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并不斷的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個個問題地解決使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學具,認識角,并會畫角,做角,并且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于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畫角、做角認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1、以猜謎語和導入課題,使學生愛聽,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角。通過實物認識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通過實物小組合作找到角。這樣可以培養二年級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通過讓學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

  (2)通過做活動角,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通過學生自己做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腦并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

  (3)學生通過認識圖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對角的認識。(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圖形,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答對的小朋友給予鼓勵)。(評: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4)從認識角到判斷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圖形中的角,和找出幾邊形中有幾個角,最后自己折角,這樣由淺到深逐層深入,體現了對學生的分層布置作業。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通過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熟練這部分內容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

  ①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

  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④創造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尺畫角。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角,教師主要以談話法和引導法為主,學生則由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可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經歷將實際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學具的運用則通過形象生動的直觀演示變靜為動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將努力達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讓全體學生樂于探索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一)情境導入:

  揭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低段的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直接的,對于獎品或禮物是非常喜歡的,何況是一包東西呢?有物質獎勵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知識。其次是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二)提供材料,引導探究

  找一找

  生活中會有哪些角呢?請學生來舉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數學中的角呢?也讓學生來說,老師可以引導和補充什么是數學中的角。

  通過剛才的找角的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對角的概念進行明確的闡述(角是由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并且能夠會讀法和寫法。

  剪一箭

  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長方形)剪一刀,能把它變成幾個角。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

  練一練

  進行“判斷”練習和“找角”練習,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

  本意,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現中。

  (三)、概括歸納

  老師請學生來說說自己對角的認識,再由老師總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個頂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素質教育要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盡最大努力體現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深化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是我這節課的主要意圖。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并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征。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用紙來折角和用硬紙條做活動角等實踐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角,最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角。教材這樣的安排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符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 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能力目標: 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四、說教學策略

  角對于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學生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讓學生由感知形成表象到理解概念這一認知規律。使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維、在練習中鞏固,在合作中學習。

  通過“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五、說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已做好的角、吸鐵石 、圓形紙

  學具:三角板、已做好的角

  六、說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出示長方形圖、正方形圖、三角形圖后,請學生說一說下面各是什么圖形,完后教師闡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新圖形:它就是角,這節課只對它進行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的初步認識)

  2、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出示學校的一角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之后課件把校園圖中的角用明顯的紅色標識出來。

  課件出示剪刀,易拉罐,水龍頭的圖片,再一次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哪些地方有角 并把物體表面上的角請下來,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角,說說你發現了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這里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小組討論后匯報并引導學生得出:他們都有尖尖的部分,都有直直的兩條線,這時教師教師在課件上以一個角為例,告訴學生這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角的邊。也許在課的開始,學生對于自己所認識的角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是非數學性的,然而在這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這時候學生所建立的是角的正確的表象。

  接下來請2個學生上來指指屏幕上的另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總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答案板書出來。

  (2)判斷“練習中的第一題”

  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讓學生判斷,不是角的說說為什么不是角。(這個環節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角一定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組成的)

  (3)找生活中的角

  告訴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片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教師先以黑板面上的角為例示范指出,再請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同桌說一說,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小組活動后請若干學生向全班匯報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教師闡述:一間教室就有這么多的角,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角更多了,你們課后可以再去生活當中找找。

  這一環節讓學生鞏固了數學中的角后,讓學生回到生活,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了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3、折角

  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表象后,讓學生折角,把準備好的紙,在教師的引導下折出自己喜歡的角。然后讓學生觸摸角并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這過程能讓學生從視覺感受的方式過度到觸覺感受,進一步

  深化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4、活動角

  讓學生把手上的活動角變得大點怎么變?再變大點怎么變?變小點怎么變?再變小點怎么變?如果把做好的角的邊剪掉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如果把角的邊延長一點,角的大小變了嗎?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并把結論板書。(這一環節,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動手畫角

  教師闡述:你們剛才認識了角,也會折角,想不想自己也畫一個漂亮的角呢?接著教師先示范畫一個角,強調要用尺子畫,再讓學生嘗試畫角。教師進行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待學生完成之后,請幾名同學在幻燈片下向全班展示畫好的作品,其他學生對其作品進行評價。

  6、小結

  (1)小朋友,這一節課的內容講完了,通過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小朋友通過這一節課對角進行了一番初步認識,其實,在角的世界里還有很多秘密我們沒有發現,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探究它的秘密。

  7、作業布置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7

  各位專家領導:

  早上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角的初步認識。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角的初步認識》是初中數學新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今后角的進一步學習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類基礎,因此,角是數學的“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諸多平面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幾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進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提高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4、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認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并在大腦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應著重采用演示法,談話法的教學方法。即:在教學中,我注重展示與角相關的圖片和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此外,我還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有關角的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角的知識。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節課,我們所用到的學法有以下: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創設情境

  1、主題圖教學。

  師:孩子們,我們每天在校園里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你們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就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是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齊讀: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分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數學來源于生活”、“結合生活認識角”。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數學問題,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系實際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師: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給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數學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個尖點,這是學生在生活中對角的概念。此時教師順勢強調學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畫出這樣的“角”,實際上是一個點。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再次思考應怎樣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學生可能這樣表示:

  (由學生再度帶著明確的問題思考,自己探索怎樣表示角,有一定挑戰性,為形成角表象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師示范指角

  (教師用課件演示指角,讓學生對角有一個清晰的感性認識。)

  5)學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請小朋友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指指上面有幾個角。

  2)用正方形紙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師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線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認識角。

  4)小組內相互之間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過折角,進一步認識角,增加感性認識,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請小朋友們用學具做活動角。

  2)摸一摸:接著讓學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3)說一說:緊接著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進行板書,然后讓學生看著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4)玩游戲:變大變小角。(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5)用手做一個角,玩變大變小游戲。(再次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上面三個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腦,手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在玩中學,逐漸領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形體,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C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范下,師生共同畫角。通過老師的板書,有助于規范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說一說: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征和畫角的方法,并編成兒歌: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編兒歌是為了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好學、樂學的高昂情緒中學習。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有助于學生理清知識的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

  結束: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

  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8

  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眾所周知能力和思維相輔相成,而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又緊密相關,這說明要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通過聽、看、想、說等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1、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讓學生小結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今天這節上可以說的東西也是比較多的,比如:說角的特征、說操作過程、說判斷的理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學生操作的學具、老師的教具以及板書等,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節課中鄒老師在學生認識了頂點和邊后,加以示范性的說明并配合手勢,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規范了頂點和邊。在之后學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說一說的時候,也給與了師范性的演示。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3、動手操作,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

  動手操作是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做一些角,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可以達到統一和諧。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學生也有很多親手指一指的機會,通過讓角變大、變小的操作學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卻說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維過程表述出來。教材在教學各個內容時安排了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操作增強感性認識,逐步達到抽象化。說一說就是要借助語言,把想的過程明確、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增強語言的培養就是增強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4、學會傾聽,成為數學語言的中介

  我們低年級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里說話最初都是需要高級“翻譯”的,這個翻譯從哪里來?就是我們的老師。數學語言不是簡單的書面語言,更不同于生活語言,它的特點是準確、簡潔和嚴謹,具有教強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往往不夠嚴密,缺乏邏輯性、完整性,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弱,這樣就阻礙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數學思維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說老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學生由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過度的中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口頭表達能力非常有限,回答問題更是殘缺不全,在平時的上課中,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力求使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完整,用詞準確。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9

  親愛的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角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意圖。(點擊)

  一、說教材

  首先說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作為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的一分子,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日后深入學習角的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著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學情分析: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對“角”的感知僅僅停留在生活實際上,較難把握數學意義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對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準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巧妙地避開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質屬性。

  3、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是: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動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采用引導探索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將觀察、演示、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中,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過現代多媒體手段,把靜態的課本教材變成生動的教學內容,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設計

  下面,我重點說說我的教學設計。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魔術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離不開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因此,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就讓我們歡迎著名的魔術大師卡卡先生為大家表演!(點擊課件)接著,我利用電腦演示了從長方形到正方形,再從正方形到三角形的變化過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條邊,由此提出了疑問:這還是個三角形嗎?學生紛紛搖頭,都說不是。我順勢引出了課題: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一起來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發現,活動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內容:

  活動一、聯系實際,感受角;

  校園中也有這樣的新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我出示課件,讓學生找出校園里藏著的角,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讓學生上臺比劃角的形狀。剛開始,學生會指著某個點或某條邊說這就是角,對于學生錯誤的指角,我并沒有急于糾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質疑:(邊畫邊問:這是角嗎?)從而巧妙地引導學生正誤,角不是一個點,不是一條線,而是兩條線和一個點圍成的圖形。這樣,角的輪廓逐步形成,為后面進一步認識角做好了鋪墊。

  活動二、自主探索,認識角;

  我讓學生自由地摸一摸身邊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數學書封面的角,并說說有什么感覺?與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學生在匯報時,說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這時,我再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課件)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成功地將生活中的角,轉化成數學中的角,從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質屬性:(課件)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兩條直直的邊,這樣,角的表象順利形成。

  活動三、小組合作,創造角;

  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動手創造一個角。有的小組是利用不規則的紙折出了角,有的小組利用鉛筆、吸管等工具創造出了角;還有的小組則用兩個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出了活動的角,整個活動中學生們興趣濃厚。

  接下來,我利用活動的角,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新朋友,大點,大點,再大點;小點,小點,再小點。

  游戲的介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角有大有小,同時也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這一難點,變得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緊接著,我又問道: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觀看了一個故事:紅角和藍角。(課件)

  動畫故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在剛才的'實驗活動中,學生充分調動眼、耳、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并在活動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戲中發現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體驗角的兩條邊可長可短。這樣設計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讓課堂充滿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經意間攻破了本課難點。

  活動四、實踐操作,畫畫角;

  一開始,我并沒有講怎樣畫角,而是讓學生自己嘗試畫角。然后將他們畫的各種角投影在屏幕上,針對他們在畫角中出現的問題,我鼓勵學生想辦法,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探討畫角的方法。在總結學生們的畫法基礎上,歸納出畫角的正確方法(課件)最后我把角的特點和角的畫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課件)

  在這里,以學生的自學自誤為主要形式,讓學生體驗角色小畫家創作的快樂,并在提煉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感知。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三個有層次的練習,通過闖關的競賽形式,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第一關,慧眼識角。

  第二關,我會數角。

  第三關,巧手擺角。

  以上練習的設計,既有針對性,又有趣味性,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巧手擺角的第二題,(點擊課件)思維空間大,擺法靈活多樣,較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總結,完善新知

  課堂最后,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并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價。(課件)

  縱觀本課的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此過程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了充分關注,及時評價。我通過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來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耕耘中收獲。課堂上,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有數學知識,更有對數學的好奇心以及對數學問題深入研究的科學態度,是知識背后蘊藏的更有價值,更富生命張力的東西。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意義就在于創新。但愿,我的課堂,我的課堂教學能帶給學生以新的啟迪、新的思考!

  我的說課就到這,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38-39頁《角的初步認識》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已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通過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再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熟練這部分內容后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

  ①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④創造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助協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質。

  4、教學重點:

  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尺畫角。

  5、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通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二、說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角,教師主要以談話法和引導法為主,學生則由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可讓學生充分活動起來,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真正體現了"讓學生經歷將實際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基本理念,而多媒體的運用則通過形象生動的直觀演示變靜為動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將努力達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讓全體學生樂于探索新知。

  三、教學流程:

  大家都知道二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以直觀形象到邏輯思維過渡,學生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認識水平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為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共設計了四個環節創設情境、觀察探索、拓展延伸、小結反思。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上課前老師想請大家聽一個小故事。

  話說小圓點拉著太陽的胡須在空中晃來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從空中摔下來,一下子摔到地上,有兩條射線被小圓點扯掉下來啦。

  "這怎么辦呢?"小圓點對躺在地上的兩條射線說:"不要緊,請圓規大叔來幫忙,請他把兩條射線連起來。"這時大鉛筆博士出現了,笑咪咪地指著身后的高個子,戴著一頂黑帽子的圓規說:"能是能,不過連起來不見得一條直線,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圓點問:"我們試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們連在一起,結果呢?"哎喲"小圓點叫起來"這是什么呀?"這上面還有一個拐角呢?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猜出來了嗎?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這位新朋友。

  (大部分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特別是配有動畫的故事,用故事設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學習)

  (二)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①情境展示找角課件展示請大家先來看一看《校園一角》圖,從圖中你找到了哪些角。

  ②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角。

  ③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a、觀察一下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并板書)。

  b、師:角爺爺今天過生日,客人都是家庭成員,快來幫幫角爺爺,他該歡迎誰呀?

  課件展示:

  c、學生活動匯報交流(本環節通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 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1)《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2)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3)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折紙、制角、畫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后,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了更好的體現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①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②使學生初步學會畫角,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

  (3)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說教法

  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在新課的開始我運用情景教學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2、在新授部分中,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

  3、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觀察中分析。整節課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的認知規律,使學生樂學、好學。

  三、說學法。

  角的認識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在本節課當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整堂課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在這里首先通過學生認識的字“角”為引線,讓學生在主題圖中學會初步感知角,學生通常是指一個“點”告訴老師這是一個“角”,這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正確的'指“角”。同時我利用學生喜歡尋找游戲的方式,從他們已經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參與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的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節我盡量簡化,開門見山,即明確了學習目標,又直入課題

  (二)操作實踐,感受新知

  在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內容:折角→摸角→比角—畫角,讓學生參與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大腦的分析活動,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角。

  1、活動一:折角。

  我先出示一張圓形紙,讓學生觀察有沒有角,然后讓學生動手用一張圓形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并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折好以后,讓學生將折出的各種類型的角拿來展示,要求學生邊講邊用手指出角存在的位置。這一環節的設立是使學生在動手的操作中觀察,在觀察動腦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

  2、活動二:摸角。

  在肯定學生的折角結果后,我再引導學生對折出的角進行觀察,接著讓學生用自己折出的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用手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

  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后,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3、活動三:比角。

  學生自己展示用一個可以活動的角。然后讓學生跟著老師玩“角變大變小”的游戲,引導學生一邊玩活動角一邊觀察: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這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渡到動態中的角,使他們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設計為游戲的形式,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征。

  4、活動四:畫角。

  一開始,我先不講如何畫角,而是鼓勵學生自己根據角的特點嘗試著說怎樣畫角。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先畫頂點,有的說先畫直線,有的說比著現成的角描繪……然后我針對畫角中出現的問題,先鼓勵學生想辦法,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小組合作精神,共同探討畫角的正確方法。在總結學生們的畫法基礎上,歸納出畫角的正確方法。最后,我把角的特點和畫角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兒歌:讓學生跟著老師,一邊拍手一邊做動作,學唱這首兒歌。“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課堂總結,引發反思

  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來說:通過今天這節課,知道了什么?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自由發表對本節課所感,教師從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本節課的得失。

  五、回想《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

  1、我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從教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體現了“教學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原則;

  2、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靜態知識動態化,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感受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即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的一天開始了,校園的早上熱鬧起來,操場上更是生機勃勃……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教學主題圖片,請學生說一說,看到些什么?待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片中所隱藏的角。并告訴學生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一認角,板書出學習內容《角的初步認識》。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本環節主要包括四個活動:認一認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畫一畫角。

  1、認一認角

  首先,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剪刀、吸管、水管,讓學生找角,并指給同桌看(這些物品中都有角)。

  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請每一位小朋友們在自己身邊找一個角,用手摸一摸并與同桌說說自己的發現,這時學生就會說出自己摸角的感覺:角有一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兩條直直的線,這時我及時告訴小朋友,在數學的王國里,我們把這個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兩條邊。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2、做一做角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與要求做一做角,然后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名說一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3、玩一玩角

  我設計了兩個游戲,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游戲1:變角

  要求用身邊的'材料(如手指、課本或其它學具)一起來玩變角的游戲。通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游戲2:誰的眼力好

  出示兩個大小相等,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4、畫一畫角

  (1)觀看視頻上角的正確畫法。

  (2)請小朋友說畫角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3)學生動手畫角。教師巡視,強調畫角時一定要用尺子從頂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線。指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學生評價。)

  (4)兒歌總結畫角的方法

  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基礎練習:

  1、識角。

  2、數角。

  3、比角的大小。

  拓展練習:一張正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四)回顧新知,總結全課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四、說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讓學生在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縱觀這節課,比較成功的有幾點:

  1、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性,加深學生對角的特征的認識。

  2、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方法學習。本課通過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3、敢于放手,給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整個教學過程無一不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與探索,正是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3

  一、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數學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可見,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會辨認角,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法與學法

  為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這一思想,采用互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媒體演示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認一認”、 “練一練”、 “畫一畫”、“做一做”、“變一變”這幾個環節來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流程

  為實現以上教學設想,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舊知導入——利用鐘面,初次直觀感知角

  利用說一說、畫一畫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讓學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聯系生活,建立概念

  1、說一說

  我根據教材例1情景中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剪刀、鐘面和折扇圖片,讓學生找角,借助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時促使學生從實物圖形的認識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

  2、摸一摸

  通過讓學生嘗試體驗摸三角尺上的角,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發現原來角都有兩條直直的線和尖尖的點,從而形成對角的特征的初步感知。

  3、找一找

  學生經歷了“說一說”、“摸一摸”這兩個環節的學習后,對實物角的辨認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角就水到渠成了。我利用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描述自己找到的角來加深對角的特征的`感知,同時讓學生發現角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體驗。

  4、折一折

  這一環節通過用紙折角的活動,不僅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還通過把所折的角“印”下來這一過程來完成從實物角抽象出數學中的角的過程,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同時利用“印”角的過程讓學生再一次總結出角都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為后邊介紹角各部分的名稱打下伏筆。

  5、認一認

  直接向學生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啟發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6、練一練

  我先設計了判斷角的練習,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對角認識完成了質的飛躍。然后出示幾種平面圖形,讓學生來數角,在課堂上拓展提高學生對角的認識。

  7、畫一畫

  在學生逐步建立起了角的表象后,我再利用畫角來加深學生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一特征的認識。

  8、做一做

  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動手實踐制作活動角。學生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制作出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加深對角的特征的理解。

  9、變一變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操作活動角得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同時又借助《紅角與藍角比大小》的動畫故事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為以后學習銳角、直角、鈍角打下基礎。

  (三)總結延伸——兒歌總結、拓展訓練

  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再用兒歌總結本課時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輕松記憶瑯瑯上口的兒歌的同時,又牢記了角的特征。最后設置一個拓展訓練進行課外延伸。

  我想通過以上教學設計的分步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能充分地活動起來,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大部分學生會對角有充分的體驗和感受,并形成角的表象。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學生通過折角、畫角、做角等實際操作活動認識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個角,能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學具:三角板、吸管、幾個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我注重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景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探究法。低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針對這種情況我采用引導探究法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讓他們在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三角形”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學生指角時多數是點一下)。

  師:原來同學們心目中的角是這樣。(在黑板點一下)這是角嗎?看來指角還有很大的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營造寬松、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課標》指出“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因此,本環節的教學我分四個活動來進行探究:

  1、聯系實際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課本封面上的角為例,質疑:怎樣才能正確的指出角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通過指角活動,明確角在學生腦子中的印象。

  (2)觀察課本主題圖,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這個練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

  2、動手操作認識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這是教學的重點。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動我的設計是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讓學生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自己喜歡的角。

  (2)比一比:并引導學生對折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著讓學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們通過親身體會充分感知角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4)說一說:緊接著我有組織學生交流摸角的感覺,逐步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進行板書,然后讓學生看著板書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這樣,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學生對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實踐操作畫角

  《課標》指出“本學段學生應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依據這一理念,我將畫角的活動分成三步進行:

  (1)看一看:首先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使學生對畫角的各步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

  (2)畫一畫:在老師的示范下,師生共同畫角。通過老師的板書,有助于規范學生畫角的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畫出不同方向的角,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3)說一說:引導學生歸納角的特征和畫角的方法,

  4、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我先借助學具建立出一個直觀的角;然后通過游戲活動感受角的變化。具體分兩步:

  (1)游戲:誰的手兒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動的角,通過角的變大變小,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這一活動,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認識動態的角。使學生在玩中形象的領會到“角的大小與它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征。

  (2)游戲:誰的眼力好?

  出示準備好的兩個大小相同,邊長不同的角,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誰小?通過比較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兩個游戲中,使他們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三)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完成課本練習八第3和第4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說在,因此我的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角、做角、畫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說學情

  基于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背景,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很難理解,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因此本節課以數學活動引領全課,從生活中認識角,從實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學生在理解中應用和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發展創新思維。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讓學生能夠直觀的認識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四、說教法和學法

  我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出示三角形和五角星,然后問,這是什么圖形?為什么叫三角形,五角星?

  2、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在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之后,我將對角的概念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角。

  3、練習實踐,鞏固新知

  通過課本練習題讓學生能夠分辨出角,并且能夠說出不同圖形中角的個數。

  4、布置作業,加強印象

  作業包括練習題和自我反思,利用作業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同時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六、說板書設計

  為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新知識進一步記憶和理解。該課板書設計如下:

  角:由一點發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

  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七、說教學反思

  經過以上的教學過程的分析,我得到了以下三點感悟。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入情境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

  其次,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得當,堅持啟發性的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最后,要創新作業布置的形式,避免單一記憶、重復機械的模式。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6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角和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準備:

  三角板、鐘面、活動角、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拿出三角板、鐘面等向學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請學生指出身邊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根據學生說出的錯誤的例子或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本課課題(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講授新課

  (1)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拿出一張紙,讓學生跟著教師拿紙對折再對折后提問:“出現了一個什么啊?”讓學生用手觸摸一下角。

  2、提問學生如果再把紙對折一下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呢?再讓學生想辦法把角再變小一點。

  3、讓學生拿出活動角。

  ①讓學生操作看能不能把這個角變大變小。

  ②讓學生角手觸摸角的各部分,并說一說你摸到了什么。

  ③問學生角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什么?而這尖尖的,有點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讓學生在書本56頁找答案。

  4、提問學生說出角各部分名稱后讓學生拿著活動角小組說一說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5、讓學生觀察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6、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角有一個頂點,二條邊。

  7、做一做:

  ①判斷下面各圖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讓學生說明原因。

  ②說說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二)掌握畫角的方法

  1、讓學生觀察教師所畫的角,后提問學生你會角什么方法進行畫角。

  2、讓學生自學書本57頁的內容后讓學生說出畫角方法。

  3、學生自己根據方法畫。

  (三)小結,質疑

  1、提問學生學會了什么?

  2、給時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解決學生在課前所出現的問題。

  2、給學生來一個“看誰是最勇敢、最聰明小孩”的比賽。規則: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學生就到課室的周圍找角,然后角練習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記下來,當音樂停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座位,看誰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來指給其它的同學看。

  3、比較一下下面兩個角哪一個角大,哪個角小?角三角板比比看。

  4、操作題:先讓學生觀察老師發給同學們的那張長方形紙有幾個角?然后隨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還剩下幾個角?

  5、發展題:數數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四)小結

  盡量多的提問學生本堂課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說出本堂課有什么樣的感想。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17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角的初步認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并能正確畫角。

  2、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現在是哪一個季節?(秋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剛出門,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們都說自己是角,這下可把小松鼠難住了,它想請教大家,角是什么樣的?誰愿意幫助它?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師:小松鼠還是不明白,誰能畫一個給它看看?(生上黑板畫)你是怎么畫的?

  (生:過一點向不同的方向畫2條直線)

  誰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稱也告訴它?生說,師在生剛畫的角上標出。

  小松鼠還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畫的?(生畫)你是怎么畫的?(過一點先畫一條直線,它和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再過這個點沿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畫一個線,最后要畫上直角符號)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通過大家的介紹小松鼠知道了(師板書:)角(直角)的組成、畫法,它們都屬于角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

  角的初步認識

  學生討論:角與直角是一回事嗎?

  生歸納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紹,小松鼠高高興興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現嗎?出示(1)(2)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幾個圖形是直角?

  師: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見嗎?為什么?(生略)

  怎么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對小松鼠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么話想對它說?

  聽了大家的話,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請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們愿意嗎?好,那我們出發吧!

  出示(3)(4)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做對了就讓過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誰愿意上?

  (3)下面的圖形各有幾個角?

  (4)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直角?

  (生邊說邊標出)

  大家表現很好,我們繼續出發。

  3、剛到樹下,一條大蛇出現了,怕嗎?我們用手勢對付它,可以嗎?

  (一只手打“√”,“×”用兩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直角。()

  ②角的邊畫的'越長,角就越大。()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樣大。()

  4、在大家的幫助下,小松鼠終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擋在了路上,我們有信心戰勝它嗎?出示(6):

  (6)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生邊說邊標出)

  有了大家的幫助,小松鼠終于品嘗到了美味的松果,幫助別人你快樂嗎?(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請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驗吧、

  四、自主簡評,完善提高。

  (可用測試紙呈現)考一考

  1、下面的‘圖形,哪個是角?請在角的后面打“√”

  2、畫一個直角

  3、下面的圖形中有()角,()個直角?

  4、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剩()角。

  自我評價園:

  (師批改,或集體訂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表現的怎么樣?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7-05

《角初步認識》說課稿06-1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1-0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6-12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6-12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1-17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7-05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6-15

角的初步認識的說課稿06-21

《角初步認識》說課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