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禮贊》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楊禮贊》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與第二單元“道德修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六單元“精彩演講”共同組成了人文色彩濃郁的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熏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蘇教版語文課本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文性強,語文工具性的強調相對較少,所以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應靈活一些,也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2、教學內容:《白楊禮贊》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后復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對白楊樹也不了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松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誦讀品味法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由于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布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并指導朗讀。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范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后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并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征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后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 并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征美:物;人;神。第五塊:拓展延伸。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贊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贊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并背誦。
2、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
3、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征手法學寫一段話。
八、說課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有些問題學生可能較難把握,教師不必強求學生面面俱到,而是以點及面,理清學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點放在學生的品味精彩的語句和對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學一得。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同時鼓勵學生去“發現”文章的特色。發現的,可以是疑問,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內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詞句的揣摩。“發現”既沒有限制,又沒有止境。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拔,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悟,從而加深對主旨的認識。
《白楊禮贊》說課稿2
一、 教材的處置
《白楊禮贊》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懂得散文中抒情和討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利用這兩種抒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述和描寫”的深入。初中語文教學綱要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古代文除“能體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意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備必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擁有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揚白楊樹的“不平常”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唱了全部中華民族發奮向上的精神、同時嚴格叱責了一些賤視大眾的固執分子。愛憎明顯、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別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純樸的語言、新鮮巧妙的構思、勝利地運用象征、比方、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驚嘆。
我的教學假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觸作者的感情、初步懂得文章內容及象征伎倆。第二課時以探討和對照瀏覽為主、充分理遣散文中的抒懷和談論的特色及作用。本說案只闡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肯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段。第三、感觸中華兒女樸質、剛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碰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與情感。如上課時、采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于情感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領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贊》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夸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領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重復句從“那”到“這”的變更、品析排比句、反詰句逐層擴大的象征意蘊(能夠用調換的方式、換成陳說句加以領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辟、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復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么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說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于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踴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默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良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本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曉得、是從成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運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狀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窗讀第二層、要讀得豪放、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磋商、怎樣才干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由于這里的層次很清楚、學生完成應當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回升一個檔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后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是否更換順序。讓學生明確、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刻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標題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余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差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形狀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在朗讀、體會。明白、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形狀的詳細象征意思、構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呈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密意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測驗全部學生對朗讀技能的把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形、激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供給一個充分表示自己才干的機遇。而后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蜜意朗讀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課、請求學生實現訓練一、以及訓練五。
《白楊禮贊》說課稿3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贊》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贊》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贊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復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征意蘊(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后,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復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說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于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說課的幾個環節
(一)、說教材:1、首先講清楚說課的課題。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說明白清楚。
(二)、說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三)、說教法:如范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為依據,一掌握知識為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說明自己采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1、導入(可以復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條理說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說清楚(為什么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為什么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并說說練習的意圖。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5、布置作業。并說說作用。
(五)、結束語設計:(如: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贊》說課稿4
一、 教材的處置
《白楊禮贊》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懂得散文中抒情和討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利用這兩種抒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述和描寫”的深入。初中語文教學綱要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古代文除“能體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意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備必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擁有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揚白楊樹的“不平常”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唱了全部中華民族發奮向上的精神,同時嚴格叱責了一些賤視大眾的固執分子。愛憎明顯,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別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純樸的語言,新鮮巧妙的構思,勝利地運用象征、比方、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驚嘆。
我的教學假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觸作者的感情,初步懂得文章內容及象征伎倆。第二課時以探討和對照瀏覽為主,充分理遣散文中的抒懷和談論的特色及作用。本說案只闡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肯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段。第三,感觸中華兒女樸質、剛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碰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與情感。如上課時,采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于情感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領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贊》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夸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領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重復句從“那”到“這”的變更,品析排比句、反詰句逐層擴大的象征意蘊(能夠用調換的方式,換成陳說句加以領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辟,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復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么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于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踴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默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良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本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曉得,是從成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運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狀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窗讀第二層,要讀得豪放、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磋商,怎樣才干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由于這里的層次很清楚,學生完成應當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回升一個檔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后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是否更換順序。讓學生明確,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刻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標題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余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差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形狀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在朗讀、體會。明白,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形狀的詳細象征意思,構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呈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密意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測驗全部學生對朗讀技能的把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形,激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供給一個充分表示自己才干的機遇。而后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蜜意朗讀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課,請求學生實現訓練一,以及訓練五。
五、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雄壯、巨大)生長環境農夫(浮華、嚴正、頑強)
(爭先恐后)外部形象白楊樹———(象征)———人哨兵(傲然矗立)
(頑強挺拔)內部氣質(托物)(言志)精力和意志(團結、長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點思想是內容和情勢同一。設計的準則是:求實、求新、求精。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很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贊》說課稿5
今天我說的課是《白楊禮贊》、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楊禮贊》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初二的第四冊教材已經涉及到了議論文的教學、同時以編入了小說、詩歌、散文等教學單元。第六單元的學習目標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出于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散文閱讀、在了解散文中記敘和描寫的基礎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提高閱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記敘文的能力。
2、結合第二篇《醉翁亭記》、第三篇(寫作訓練)《在那顆星子下》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師生之間純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冊的特點、在學習枯燥的議論文的同時欣賞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學習語言、熏陶情感。
在教學在要把握好這幾意圖。馬卡連柯說:“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開發智力、熏陶情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初二在此基礎上增加閱讀量、并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從初一開始教師已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增廣學生的閱讀面。《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采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閱讀教學。
四、教法設計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例子、從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個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言”和“荃”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練讀”、“悟讀”、“品讀”是我上這一節課的指導思想。“練讀”是仿照朗讀示范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鑒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和朗讀從整體上感知、用課文中的詞句說說作者贊美了什么樣的白楊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講來整理板書白楊樹從內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來則讓學生找表現“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層次練讀、悟讀、品讀、感悟句式美、用詞美、語段層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訓練語言、培養情感都落到了實處。“練讀”、“悟讀”、“品讀”實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讀、而且這是精讀的深入、它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在“讀”法上產生了一些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白楊禮贊》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2、教學重點: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以三層閱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六、教學程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說:“它起著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導入的好壞顯得致關重要。
本節課的導語這樣設計:
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松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贊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后揚的手法打下基礎、同是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直觀美與語言表達美相結合的種子。
(二)順著導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了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教學時總是喜歡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但是當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以提問方法或教師介紹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時代背景、會大大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另外學生對茅盾的了解已經較多、時代背景在注釋中也有介紹、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聽錄音的過程。
(三)聽完錄音之后、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刺激。
接下來學生輕聲讀課文、并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后教師以提問并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并反復誦讀。教師可以如此引導:(教師提問)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贊”、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從而引導出學生回答“因為白楊樹美或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么復誦讀、體會作者贊美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就是本課教學思路中的“練讀”。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下一個環節“悟讀”。
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布置以下作業:
(五)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2、在第二、五、七等幾段中分別找到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詞句、思考為什么這樣寫。
第二課時
(一)結合上一課時布置的作業做好練讀與悟讀的過渡。
1、請學生分別朗讀能體現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語段、教師板書“三美”。
2、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作業誦讀能表現“三美”的詞、句、簡述作者用詞或句的好處。
(二)教師指導、點撥這些詞句的讀法、正音、正氣、正情、讓學生進一步領悟這些詞句的表達作用。
以下列問題引導、師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繪黃高原體現了它的什么特點?(雄偉)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幅員、地勢)用到了哪些詞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你認為比較好?好在哪里?(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看法而提示點撥)
4、作者表現黃土高原雄偉的目的是什么?(為白楊樹的出現設計好背景、最終贊揚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來幫學生悟讀。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詞語來描繪白楊樹?最能體現它精神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
6、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枝、干、葉、皮)
7、結合寫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詞句的表達作用。(學生暢所欲言、讀與思相結合、學生的主體性特征充分體現。)
分析完白楊樹的形神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并自然過渡到對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為什么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再說它是“偉丈夫”?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先抑后揚)白楊樹有哪些品質?
9、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四個排比句所體現的層次之美象征意義。
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應建立在學生悟讀的基礎上、這不是普通的問、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練讀之后、與學生一起悟讀、與學生在平等的原則上共同領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養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有些問題學生可以在悟讀的環節中自行解決、有些則需要教師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決。也中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領悟整理板書。(見附1板書設計)
(四)由悟讀到品讀
在練讀、悟讀的基礎上學生仔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學生低吟淺誦、沉浸在對文學的品味和鑒賞之中。一節課很自然地結束了。品讀不僅僅是課內“品”、更多的應是在課外“品”、這是課內到課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業布置
1、發下一張講議、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練習(這一作業起到課外鞏固的作用、見附2。)
2、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閱讀、更進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白楊禮贊》說課稿6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贊》,《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著眼于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鑒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根底比擬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比照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的個性開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效勞學的根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到達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到達最正確效果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并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贊”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著深化著主題。那么,《白楊禮贊》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贊”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后,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根底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后,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時機。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根底。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時機。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板書設計:
環境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那么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禮贊》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生軌跡”為資料,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它們會讓我們體悟到人生奮斗的好處,感悟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本課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講讀課文,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回憶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生活的文章,通過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思念,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
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了解社會人生;要繼續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征,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潛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巨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根據這些實際狀況及及本文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教學重點是:
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并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是:
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因此,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制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討。
三、說學法
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用心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
(恰當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導入新課的要求,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的自己需求活動)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尊敬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期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這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讓學生帶著敬意走進文本,正如新課標推薦“利用閱讀期盼,提高閱讀質量”)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到達的目標上課伊始,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白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三)資料助讀,檢查預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首先指名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忙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資料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潛力,解決教學重點)
師生合作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大屏幕顯示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么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里?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2)文章的敘事線索是什么?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后,必須要給學生思考的時光,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1)在東京——在仙臺——在北京由此可見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來組材,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資料,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方我們就隨著作者的敘述,去深入的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能夠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在仙臺”部分:
1、在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么?說說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請你帶著感情復述一下這件往事
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討論明確:
1、共記敘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后,處處受辱挨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忙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復述后,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取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好處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著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的閱讀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為考查的重要資料,常常把各種形式的.語言鑒賞題請上中考試卷確實,品味語言能幫忙學生構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潛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能夠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第三,從修辭入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齊讀,分主角讀,女生讀、男生讀等多種競讀形式,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述、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述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拓展文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取,每一次選取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盡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必須也有不少選取請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取的支點是什么?與魯迅有什么不一樣?
(基于新課標推薦: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此環節讓學生走出文本,體驗反思自己的生活,實現了學生與教科書編者的對話)
(八)交流感受,總結升華
學生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獲:
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此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中的感受此環節不僅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思維、參與潛力,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升華。
(九)布置作業,學以致用
1、抓住人物特征,通過三件具體事例,刻畫給你幫忙最大的一位老師,600字左右。
2、此環節是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本課的寫法進行寫作訓練,較好地體現了學以致用。
《白楊禮贊》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辛集鎮第三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白楊禮贊》。下面我將從三個維度,六個層次展開本次說課。
一、說教材
《白楊禮贊》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借贊美“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由衷的贊美之情。
二、說學情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了解學情,可以幫助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本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課文情節。但本篇文章,距今時代久遠,要深入了解課文內涵比較困難。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我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運用。
2、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由白楊樹體會中華兒女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其中教學重點是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了解本文由景及樹,由樹及人的思路。
四、說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采用語句品析法、示范朗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和交流討論進行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為第二課時夯實基礎。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應該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上課伊始,我會利用“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節目,引導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感人事跡。我們中華兒女向來無私無畏,由此導入《白楊禮贊》。本環節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將利用多媒體播重點段落的朗讀錄音,指導學生體會句子的語氣和語調,邊讀邊勾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其次,我將組織學生兩兩一組閱讀自己勾畫的句子,體會文章內容,之后請學生進行朗讀展示,并談一談自己對這些句子或者詞語的感受,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品詞悟情,探究主旨
我將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再次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多媒體上的兩個問題,文中說白楊樹是“極普通",卻又是“不平凡"的樹,矛盾嗎?為什么?
我會引導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朗讀來領悟明確答案。
在此基礎上,我將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文章是怎樣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將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我也將巡視其中做適時的點撥指導,并必將就此展開討論,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如我會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反問句的意思,反復朗讀,體會語氣,體會作者由淺入深的強烈情感;引導學生分析“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進而明確作者由樹到人,再到精神意志,一步步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描寫手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此時我會播放《抗日戰爭》中有關軍民互助的影視片段,之后讓學生以xx禮贊為題,說一段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讓白楊樹般堅強不屈的的精神永駐學生心中。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我會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情感多方面來談一談本節課自己的收獲,并布置如下作業,請你運用象征手法,以禮贊不平凡之人為題寫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本節課我將采用多媒體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的形式,多媒體展示重點句子以及視頻,黑板板書設計如下。這樣的板書簡介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
尊敬的各位評委,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您的聆聽。
《白楊禮贊》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白楊禮贊》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熏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教學內容:
《白楊禮贊》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后復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誦讀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了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松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八、教學過程
由于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布置預習,課前交流:
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并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范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后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并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征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后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并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難道D。段式美:
抑;揚。情感美:淺;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2.讓那些人們去贊美的牡丹,去鄙視這的蓮花我要高聲贊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并背誦。
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
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征手法學寫一段話。
九、說課小結
學“現的理生發”語清的現文段學本學”章層生節習既的次容課積沒特之易的極有色美接內性限。受容,制發情的較讓,現感路多學又的之子,生沒,美。有根有可、重些據止以意點問自是境放題己。疑之在學的教問美學生切師,生可身只也做的能體作可到品較會適以一味難去當是學精把感的心一彩握悟點得的,拔;語教從,可在句師而讓以老和不加學是師對必深生內的全強對真容點文求正的撥主學成把之旨生為握下的面認閱也,理面識讀可同解俱。的以時上到主是鼓,體詞勵品而。句學味是充的生這以分揣去篇點調摩“散及動。
《白楊禮贊》說課稿10
一、說教材、學情。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著眼于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鑒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并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贊”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著深化著主題。那么、《白楊禮贊》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贊”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后、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后、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禮贊》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白楊禮贊》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八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傳統課文, 寫于1941年3 月,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
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課文是托物言志的寫作范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贊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學生明了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進行散文欣賞,著重賞析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意識。已初步養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初二學生已對托物言志的寫法有所了解。《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采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閱讀教學。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本文的三維目標是:
1、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2、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3、學習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以三層閱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一節課重難點的突破主要依靠“練讀”、“悟讀”、“品讀”的朗讀設計。“練讀”是仿照朗讀示范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 “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鑒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讀”法上產生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
五、教學程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我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松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贊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后揚的手法打下基礎,也讓學生感悟到直觀美與語言美。
(二)了解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41年3 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因為寫作時間早,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加大,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理解文章主題和托物言志的寫法。時代背景在注釋中有介紹,讓學生自主完成這個環節的學習。
(三)播放課文錄音。
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了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的教學,總是在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教師提問問題或者提出要求,會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所以聽錄音的過程,老師要和學生一起欣賞,并漫步巡堂。
(四)出示圖片
聽完錄音之后,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理解:感情朗讀。
學生輕聲讀課文,并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老師提示朗讀要求:感情基調、輕重緩急、停頓。
在這一過程之后,進行小組合作研討,教師以提示的方法幫學習小組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五)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并反復誦讀。
學習小組合作研討下列問題:
1、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贊”,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
2、白楊樹象征了什么?(有什么象征意義?)
這兩個題目,目的是引導出學生領悟“白楊樹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么復誦讀,體會作者贊美的情感。
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
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本文作為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中就是體現這一點。
《白楊禮贊》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楊禮贊》,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熏陶的基礎,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二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后復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 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了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松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四、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由于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布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并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1、錄音范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后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并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征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后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并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贊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贊美蓮花!(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并背誦。
2、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征手法學寫一段話。
白楊禮贊 茅盾
象 征
樹 人
北方農民 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禮贊》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
《白楊禮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五、說學生
我班是農村班,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
六、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具體采用朗讀式、討論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七、說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2、讀出感受
3、讀出節奏
八、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小白楊》作為背景音樂。以及結合窗外的白楊樹的觀察,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
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激情。
第三步,深情朗讀。
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四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第五步,再次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六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
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第七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八步,課堂小結
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第九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三。
九、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贊》說課稿14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白楊禮贊》。本次說課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方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分析,下面是第一個:
一、說教材
《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是以“詠物抒懷”為主題。《白楊禮贊》是茅盾的一篇散文,本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本文語言質樸、構思新穎并運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于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有一條是“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文是集抒情和議論為一體的文章,正好適合初中生學習。根據課文的地位和課標的要求我為本文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能力目標: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法。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教學難點為指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文章所要表達出得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一的一年學習中主要注重培養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初二在此基礎上增加閱讀量,并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白楊禮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很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
三、說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1、講授法,運用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教法可以精心設計活動,以探究、體驗和發現為核心,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著力體現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提問權和評價權。
3、情讀體驗法個性化的朗讀展示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認同之后的屬于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學生一起與課文對話,和學生一起在知識中詩意的安居,一起體驗。
4、朗讀法,本文作為一篇散文,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說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自主學習,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我打算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在高原上的白楊樹圖片和一張在江南的楊柳圖片,讓同學們挑喜歡的一張,說為什么喜歡,在不同的回答中突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贊美。
2、整體感知。播放課文的范文朗讀,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的整體風格,在范文朗讀結束后讓學生試著劃分文章段落,總結個段落的大意。
3、研讀賞析。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接下來讓學生分組朗讀,一起找出課文中描寫白楊樹外表的詞和句子,總體感受白楊樹的形態和生存環境。在學生朗讀到文章的第五段時,討論感受白楊樹的外表,感受它的形體美。接下來以問題“作者在文中還有哪里是描寫白楊樹外表的?”引入第7小節,先有學生默讀,自己感受,課標中對默讀有規定“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在學生默讀完了后,提問“文中的反問句可不可以改為陳述句,為什么?”讓同學們在分好的組里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答案,這里就可以體現課標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然后,讓同學們一起朗讀第7小節,在比較和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白楊樹的內在美。接著問學生“讀到這里,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引出象征這個寫作手法并解釋。再根據第7小節的朗讀,讓同學們思考白楊樹象征的是什么?兩者有什么是相同的,這樣寫是反映了什么?可以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并回答,老師總結白楊樹象征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讓同學們銘記于心并且努力學習這樣的精神,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4、課外拓展。尋找其他運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供學生欣賞,進一步加深對象征手法的理解。
5、布置作業。選擇一樣事物運用象征手法寫一段短文。
6、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雄壯、偉大)生長環境、農民(質樸、嚴肅、堅強)(力爭上游)外部形象、白楊樹———(象征)———人哨兵(傲然挺立)(倔強挺立)內部氣質(托物)(言志)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白楊禮贊》說課稿15
《白楊禮贊》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二篇散文
一、初中語文大綱要求:
根據初中語文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確立:
《白楊禮贊》所在的這一單元是散文單元,本單元目標:
1、欣賞所選的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散文敘事、記人、描景、狀物的寫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白楊禮贊》這篇散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熱,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更是令人贊嘆
三、學生情況分析: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楊禮贊》面對的學生群體是一群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老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對于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的則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討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以上對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目標:1、了解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和形狀姿態、風格品質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體會本文的陽剛、雄壯之美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給身邊景物賦予象征意義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在向學生傳播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
重點:1、理解抒情與描寫、議論的關系(本單元的編排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散文中的抒情,議論、記敘、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2、環境描寫對表現白楊樹的作用(文章第二段環境描寫,從結構上看,似有扣題不緊之嫌,從內容上看僅僅理解為白楊樹的出現做鋪墊也顯得有些膚淺為了讓學生理解這段對烘托白楊樹形象的作用,需要加以重視,因此定位為教學重點)
3、文章第五段對白楊樹的外形到內神的精心描繪是托物言志的基礎,第七、八段是作者思維發展飛躍,由物到人的聯想過程,象征手法在這里得以完成,故這兩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難點:象征手法的理解其中第八段象征手法的理解,由于學生對散文接觸不多,知識能力局限大,思維方式比較單一,要引導他們認識這些難度較大因此定為難點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教師適時、恰當的引導講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積累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也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雙主原則”
本文思想內容深刻豐富,謀篇布局苦心經營,抒情方式靈活多變,用詞造句精致講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鑒于上述原因,教學本文的指導思想為: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思維,熱情參與
具體作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通過視覺、聽覺的感知,促進思維,帶動對內容的'理解
2、采用截取中間的辦法,以突破重點為契機,帶動全篇的學習
3、采用摘錄、朗讀、討論、比較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
六、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節課十分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運用摘錄的方法
3、學會運用替換法
4、學習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
以教師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學法,讓學生以后遇到此類問題,會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比較等方法解決問題
七、教學程序:
預習新課:①、字詞方面的知識掌握②、課文背景的了解③、教材內容的熟悉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思想)
2、課文分析
(1)解題:何為禮贊?(要求學生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并達成共識:表示崇敬和贊美)
(解題,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初步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另一方面為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自信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結合預習,并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白楊樹值得崇敬和贊美?(因為白楊樹不平凡)
②白楊樹的不平凡體現在哪些地方?(它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
③課文哪個段落重點描寫白楊樹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第五自然段)
(這些問題的設置,關鍵在于讓學生明確本文的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并初步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之處通過速讀回答問題,不僅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教給學生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3)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賞白楊樹的插圖,同時播放第五自然段錄音,并要求在不看課文的情況下,摘錄有關白楊樹外在形象特征的詞
(本環節的設置,是讓學生利用視覺、聽覺功能,變文字為圖像,走入課文的情境之中這一變式處理不僅為了激發興趣,使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特征,還訓練學生快速地把握重點的能力同時教給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文錄音的方法,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分析白楊樹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結合屏幕上白楊樹的插圖)
①課文抓住白楊樹哪些外部形態描寫的?(干、枝、葉、皮)
②分別抓住什么特征進行描寫?根據摘錄的詞句及課文中的詞句,找出重點詞語(干:筆直,絕無旁枝;枝:筆直,緊緊靠攏;葉: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有白色暈圈)
③又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內在氣質的?(倔強挺立,不折不撓)
④從它的形象、氣質,我們感受到這是怎樣一種樹?(力爭上游的樹)
⑤力爭上游是何意?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努力奮斗,爭取先進,這里形容白楊樹奮發向上的精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對于這段內容的學習,在前面摘錄的基礎上,結合白楊樹的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并能感受到白楊樹的不平凡和白楊樹蘊含的意義)
(5)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由“這樣不平凡的白楊樹生長在哪里?”一問轉入到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即黃土高原)部分的內容,并放映有關黃土高原的圖片要求一朗讀較好的同學朗讀此部分內容,其余同學觀看畫面并思考下列問題:
①黃土高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摘錄關鍵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②從環境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黃土高原壯美的景色是如此不平凡,作者為何著意描寫高原?(用雄壯、偉大的黃土高原正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用單調的黃土高原反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是為了給白楊樹的出現設好背景,是不平凡的環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樹)
③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哪些?這是哪種抒情方式?(描寫、抒情相結合,這是借景抒情主要采用了描寫的方式,描繪西北高原“雄壯”、“偉大”的景色,描繪白楊樹“傲然聳云”的英姿,這些描寫包含作者強烈的感情:贊美不平凡的高原和不平凡的白楊樹)
(本班學生朗讀,可產生一種親切感讓其余學生邊聽邊觀賞黃土高原雄偉、壯美的景色,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黃土高原壯美的環境中那些傲然聳立的白楊樹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理解白楊樹的不平凡,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
(6)分析課文七、八兩自然段,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①作者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贊美白楊樹不平凡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僅僅是為了贊美白楊樹嗎?(贊美白楊樹,更是為了贊美像白楊樹一樣的人)
②討論分析“樹中好女子”和“樹中的偉丈夫”的含義(前者指婀娜多姿的秀麗美,后者指高大雄偉的陽剛之美)
③作者欣賞的白楊樹具有哪種美?這是什么方法?(陽剛美;欲揚先抑或先抑后揚)
④作者對兩種美的表述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屬何種抒情方式?(議論;融情入理)
(此問題的設置,是要學生明白抒情和議論的關系就表達方式而言,此處主要運用了議論這種方式,但在議論過程中,飽含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故此種抒情方式為融情入理)
⑤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A、用“替換法”:理解反問句的作用(如改為陳述句,與原句進行比較,語氣就淼枚嗔朔次示湓⒋鷯諼剩苑次實男問獎澩錕隙ǖ囊饉跡透涌隙ㄓ辛Γ憂坑鍥
B、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這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樣逐步加深的?(由樹及人的過渡—→從氣質出發,點明象征北方農民—→由形象進行聯想,指出象征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從品格出發,象征意義由具體的“人”上升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C、理解“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這些語句的作用(這些詞句提示內容一層一層擴展深化,一句比一句迫近主題思想)
D、有感情地朗讀反問句,再深刻感受句子所蘊含的感情和意義
E、齊聲朗讀第八自然段,明確主要內容及抒情方式(直接點明作者贊美白楊樹的原因,使文章題意更明確抒情方式為融情入理)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個難點,所以在授課時,主要采用討論法、替換法及有感情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概括和歸納而對“欲揚先抑”方法的理解,重在引導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重在找出白楊樹和北方的農民、守衛家鄉的哨兵及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的共同點,讓學生在特定的聯系中,深刻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F、學了課文的寫法,同學們能不能也在日常所見景物中尋找一個對象,賦予象征意義,使它從平凡到不平凡
3、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1)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
(2)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是課文顯著的特點
(3)運用多種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入理(抒情、描寫、議論的關系)
(課堂小結有利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掌握)
4、布置作業
(1)根據各自的學習需求,背誦有關段落
(2)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運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寫一個片段,內容不限,字數200字左右
(作業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加強語言的積累作業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說明:因利用多媒體教學,板書分散在各個片斷中,故板書不再列出)
本節課教學,我沒有改變常規的各個環節,各項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能夠充分發揮了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預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白楊禮贊》說課稿】相關文章:
《白楊禮贊》說課稿06-18
《白楊禮贊》的說課稿05-19
白楊禮贊說課稿11-05
白楊禮贊的說課稿12-05
《白楊禮贊》說課稿01-09
白楊禮贊的說課稿06-12
白楊禮贊說課稿06-10
《白楊禮贊》說課稿11-27
白楊禮贊說課稿11-05
《白楊禮贊》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