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說課稿1
這是引領我踏入教師行列的一篇說課稿,由本人撰稿,經數位專家老師的精心指點后的精華之作,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小學1—12冊音樂教材中的表演曲目均可套用此說課稿,只需將里面的教學重難點稍加改動即可。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 * 號。小學音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我對小學音樂的理解,現在我來說一下人音版第7冊第4課《快樂的課間》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鐘》。
《哦,十分鐘》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緒歡快活潑,旋律清新流暢,節奏簡練明快,描繪了學生在課間活動中的各種情景,抒發了學生自由歡樂的心情。
根據我對教材和音樂新課標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用自信的歌聲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2、通過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歡樂的情緒。
3、能為歌曲進行簡單的打擊樂伴奏和舞蹈創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學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歡快的情緒,掌握2/4拍。 難點為:掌握×××后十六音符和0××帶休止的'切分節奏。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我采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努力創設輕松歡快的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2、音樂教學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本課的兩個難節奏的解決中,我努力體現了這一規律。
3、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
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一共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在音樂聲中律動進教室。
我將采用《哦,十分鐘》的伴奏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律動,學生可以按節奏做各種動作,讓學生感受到歡快自由的情緒。
我這樣設計的理念是:
1、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師生共同聽音樂律動,能有效的將師生融合在一起,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
2、律動為歌曲后面的編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鋪墊。
3、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聆聽是學習、體會音樂的最基本途徑。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我今天要學的歌曲《哦,十分鐘》的伴奏音樂,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我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做好鋪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聆聽
第二個環節,學唱歌曲《哦,十分鐘》
這個環節我將運用聽唱法、教師示范和學生模仿等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中我將以示范和對比來解決歌曲中和“××帶休止的切分節奏”這兩個難點,感受歌曲自由歡快的情緒,掌握2/4拍”的重點。我的具體流程是這樣的:
1、借用多媒體,我將用幻燈片播放學生在課間活動的各種場景,視聽結合,聆聽歌曲范唱。在觀賞和聆聽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內容、速度,確定基本曲調和節拍。
2、學習2/4拍。我會問學生:一個小節里有幾拍?通過討論,我會告訴學生2/4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節奏邊劃2/4拍圖勢邊讀歌詞。由于這首歌曲節奏簡單,歌詞優“0××帶休止的切分節奏”。
×0 ,通過讓學生聽、比較和多次練習,掌握突破此難點。第二個難點我將指導學生劃2/4拍指 來突破這個帶休止的切分節奏(示范)。
4、以師生接龍的形式跟鋼琴簡單的學唱歌譜。由于在讀歌詞時已解決了教學重難點,這樣對曲調的演唱,學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過程中,我會做適當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勢提示。在學生唱的過程中,我會視情況及時指導。
5、學唱歌詞。這個環節,我會注意對學生的情緒的引導,表達出歌曲的歡快活潑輕松自由的感情。此時我會問學生:你們在課間都會玩什么游戲啊?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能體會到歌曲的情緒,達到“用自信的歌聲演唱歌曲,感受輕松自由歡樂的情緒”的教學目標。
我這樣設計緣于:
1、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引導和動力。我在教學設計中借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的手段,創設輕松歡快自由的情景,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歌曲的意境,從而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快樂的課間生活的主題。
2、學生從看、聽、念、唱等活動中,感受到歌曲輕松愉快自由的情緒,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這一理念。
第三個環節,創編活動,學生為歌曲進行即興的打擊樂伴奏和舞蹈創編。
這一環節,為了讓學生更加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我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選擇合適的節奏型和打擊樂器,如三角鐵、鈴鼓等,為歌曲作伴奏。同時我會適當提示幾個舞蹈動作,如(示范 ),讓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情緒等要素去編排簡單的舞蹈動作。通過3—5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分組表演,最后抽出幾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來臺前隨著音樂表演,此時臺下的學生可以和著音樂演唱。同時我會考慮到有些學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積極的做舞蹈表演,我會安排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聲為其他學生的表演做伴奏。
這體現了新課標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同時,新課標指出“教學應體現學科綜合”的理念,我將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團隊精神。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此環節中我會指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一步強調2/4符和0××帶休止的切分節奏,突破重難點。同時,我會鼓勵學生去課外尋找和學習跟本課的內容相關,或節奏相同的歌曲和音樂知識。
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音樂教學的功能絕不僅僅只體現在一堂課上,我鼓勵孩子們去尋找和學習課外資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預設,很多環節可能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在實際教學中可能還有各種問題產生,我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和調整。
小學音樂說課稿2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2、學會吹奏歌曲《勤快人和懶人》的伴奏譜
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緒來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并體會歌曲中所描繪的兩個不同的音樂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來為歌曲《勤快人和懶人》的旋律吹伴奏。
2、在聽、唱、奏、創編、表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 點:指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緒來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難 點: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來為歌曲《勤快人和懶人》的旋律吹伴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豎笛、打擊樂器、譜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進入教室。
2、師導入:看,老師今天像一位……(廚師)
3、節奏訓練:模擬廚房間的音響效果
4、復習三種常用音符:
5、分小組學習,用豎笛吹奏歌曲的伴奏譜
三、學習歌曲,層層深入
1、老師有感情的范唱。
問題:歌曲中描寫到了誰?
2、出示課題
3、學唱歌譜
4、再次聆聽歌曲范唱。
問題:歌曲中勤快人和懶人在干什么?
5、朗讀歌詞
6、師生對唱
7、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8、歌曲處理
(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來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
9、綜合表演
四、創編歌詞,主題拓展
1、出示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回憶在校園里一起勞動的場面。
2、學生邊創編歌詞,邊加上簡單的勞動動作。
3、演唱新創編的勤快人之歌。
4、師生交流勞動的快樂
我執教的內容是三年級新教材第三單元第六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勞動”。在本節課中我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學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并復習三個常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曲《勤快人和懶人》是一首風趣的美國童謠。歌詞形象的描寫了勤勞人和懶人這兩個人物。借助音樂中的重要要素:速度,通過用不同的速度來演唱表演歌曲,使這兩個人物的音樂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在歌聲中樹立以勤勞為榮,懶惰為恥的思想。
我教學的班級是從二年級開始進行器樂教學的,經過一年的豎笛訓練,有一定的吹奏基礎。但基于本校學生受社會、家庭的影響和音樂學習條件的限制,在音樂鑒賞、音樂創造、音樂表現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對教材的理解、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緒來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懶人》,并體會歌曲中所描繪的兩個不同的音樂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奏來為歌曲《勤快人和懶人》的旋律吹伴奏。
3、在聽、唱、奏、創編、表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在整堂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趣味化,多樣性的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那么,在我們的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的音樂技能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進行訓練呢?所以,在激趣導入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與教學內容及本單元的主題“勞動”想吻合的情境——“廚房勞動”。先通過老師角色的扮演(老師化妝成一位廚師)和媒體的出示(一個廚房的畫面),把學生引入到“廚房”這個情境中來。再啟發學生回憶一些在廚房勞動的場面,并問學生在廚房勞動時會有哪些聲音呢?鼓勵他們用聲音和動作來模仿這些勞動。我從他們創編的這些廚房勞動的音響中選擇其中三個,例如:切菜——噠噠,炒菜——嚓嚓,淘米時的水聲——嘩嘩。請學生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三個常用音符的節奏來模擬廚房中的這些音響。真正的做到把學生的音樂技能訓練與學生學習的情趣有機的結合了起來。隨后我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請他們尋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用品來模擬廚房中的各種音響,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途徑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
二、降低難度,讓豎笛成為助學的樂器
結合二起課改的新理念,轉變器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以往的器樂教學中,我們可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而一味的在追求器樂演奏技巧的.操作和訓練。在這節課中,我的豎笛教學起到了一個助學的作用,這樣的形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在第一次備課時我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用豎笛完整的吹奏歌曲旋律,經過試教我發現這個要求只能對于個別能力極強的優秀學生才能達成的目標,大多數學生是不行的。他們在吹奏時不是這里節奏錯了,就是那里的音吹錯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并不好。經過再次研究教材,我發現雖然這首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雖然都不是很難,但歌曲中卻出現了d到d’八個唱名,對剛學吹奏c大調的他們來說,這個教學要求難度可能太大了。從學生目前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正好結合這個單元要學習的一個知識點——常用音符,選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三個節奏來為歌曲旋律作伴奏的基本音型。以一種吹奏伴奏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器樂教學。讓豎笛成為助學的一種樂器,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三、歌詞創編——主題性的拓展
音樂源于生活、表現生活。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歌詞創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進行了一個主題性的拓展,把“廚房勞動”這個情境引深到了“校園勞動”,學生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真實的勞動經驗和體驗,創編了一些校園勞動的動作,在歌曲《勤快人和懶人》的音樂伴奏下創編新的歌詞,并進行了簡單的歌曲表演。從學生熱情的歌聲和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勞動的快樂。通過收集、模仿、表演生活中的勞動場景,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培養學生模仿、合作、創新的綜合能力。
在這堂課中,無論從廚房聲音的模擬,分組為歌曲吹伴奏旋律,還是學唱歌曲,歌詞創編,學生始終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師生、生生在交流、合作、反饋中共同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真正的成為了音樂課堂的主人。
小學音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小動物唱歌》是九年義務教育一年級第二冊第三單“音樂中的動物”中的一節歌表演課,它是一首簡單、活潑而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整首歌曲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由四個小節組成,而且前三個小節的旋律和歌詞完全相同,易于學生識記。歌曲中采用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在感受小動物們歡快的心情同時分辨聲音的強弱。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聽唱能力打下基礎。從而達到第三單元的單元總要求:通過歌表演、音樂活動、唱歌等多種藝術形式,理解并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低年級音樂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表現、創造等能力,積極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體驗學唱、表演、實踐、審美中進行簡單的歌詞或動作的創編。
根據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理念以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所熟悉的動物叫聲,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2、學唱歌曲《小動物唱歌》,并能隨音樂進行簡單的歌詞和動作創編。
3、通過互動交流、音樂實踐,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和諧關系,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小學音樂課堂要設法培養學生的感受、鑒賞以及創新等能力,而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因此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要結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再結合教材內容,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在音樂學習與活動中感受聲音的強弱,并能將聲音的強弱表現出來。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頭飾、實物投影、彩紙等。
二、說教法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興趣愛好為主。小學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發學生以最大的興趣與熱情參與學習與活動各個環節。我采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好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于是一開始我便采用“情境導入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仿佛身臨其境的感覺。
2、游戲互動法。課堂學習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沉悶的課堂氣氛必將導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用“游戲互動法”便能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樂于參與,樂于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審美體驗。
3、直觀教學法。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較為薄弱,課堂上過多講解與說辭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反而使更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思想。所以,我選用學生熟悉的動物頭飾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在直觀中領會、強化、提升。
三、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的新理念。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整個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特征,引導學生以“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氣氛中、樂于學習、樂于參與。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樂。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走入《小動物唱歌》的直播直播現場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律動)。
首先,我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我用樹、動物娃娃,彩色紙等在教室中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景。然后教師扮演小兔子,隨著《小兔子乖乖》的音樂,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跳走進教室。通過這樣一個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樂于參與全過程學習做好鋪墊。
(二)、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音樂是聽覺藝術,有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這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聽,在聽中感受聲音的強弱。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模仿性強等特點,我設計猜一猜游戲,比一比誰的耳朵靈的活動。通過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每次播放是以兩組動物為一組,強弱關系搭配合。如:
老虎——老鼠
獅子——小雞
引導學生聆聽,并模仿,從中進行比較兩種聲音的強弱。學生在玩中感受聲音的強弱,自然地解決教學的難點。
(三)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各種聲音的強弱。讓學生說自己熟悉的聲音,便是把音樂教學跟她(他)與社會生活緊密融合。
(四)新歌教學。
1、展示大歌單。一年級學生自律性比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出示大歌單,有助于學生初步更加直觀的解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2、播放錄音。感受與鑒賞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去培養學生養成喜歡傾聽的好習慣。學生完整的感受歌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你聽到什么?或者通過聆聽,你知道什么?
3、教師范唱。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個雙簧游戲,教師有表情的自彈自唱,要求學生 根據老師的演唱裝嘴型(張口默唱) 。這樣既加深師生互動的目的,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喜愛。
4、模唱旋律。也就是唱一唱歌譜,在這一環節,我采用小動物的叫聲“喵” “汪” 或者 “啦”來模唱旋律。改變傳統的一句一句的、單調的跟唱形式,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讓學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旋律。小學一年級還不要求學生去認識學會旋律的音名和唱名。
5、朗讀歌詞。在學生熟悉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后,朗讀歌詞就顯得極為重要。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朗讀歌詞,既加強歌曲的節奏訓練,又為學生能大聲的、流暢的、字正腔圓的演唱歌曲做下鋪墊。
6、教唱歌詞。這個環節我采用低年級學生最實用、最直觀的聽唱法來教唱歌詞。學生在模唱旋律、朗讀歌詞之后,唱會歌詞就顯得水到渠成。在這個環節還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的姿勢。比如抬頭、挺胸面帶笑容,不要喊唱等。
7、歌曲的處理。學生在基本熟悉歌曲后,我再根據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唱好歌曲中速度、強弱、以及用什么樣的情感去表現歌曲。用自己的歌聲去打動別人。
8、創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創造”的理念。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創作環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演唱”“伴奏”“表演”“創編”等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學習,充分體現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張揚個性發展。
9、表演。讓學生把他們小組的創作表演出來。老師進行評價,生生互評等方式,評出“小小創作獎”、“大大方方獎”獎品貼額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10、音樂中深透德育教育。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動物園”中歡快地唱歌,快樂地跳舞,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從而無形中初步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寓教于樂。
(結束語)整堂課,我力求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努力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能夠愉快的學習,盡情的表演創造,身心都有一種“美”的感受。
整堂課,我盡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達,用自己的肢體去表演,讓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翱翔。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想法和設計,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音樂說課稿4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和即興創造活動。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乃喲乃》,并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三個音以及它們神奇的作用。
2. 技能目標:通過“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創作旋律的興趣,并能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秘的愿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 “聽、唱、動、奏” 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旋律的興趣。
難點解決:
師: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節奏、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啟發學生說出這首歌由哪幾個音組成?(學生分組進行談論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正是這些神奇的音符1、3、5,讓我們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找到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容易唱了。(學生跟琴演唱歌譜)
(設計意圖:新課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的共同探討,運用比較法、發現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自身的訴說,啟發了思維,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唱唱、聽聽、議議”等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
小學音樂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欣賞歌曲《媽媽之歌》是我國民歌,她通過母子兩人的對話,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志愛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報。歌曲的歌詞樸實無華,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間。旋律婉轉起伏,寬廣綿長,充分表現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曲調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這兩部作品的主題相同,是對孩子們進行“愛”的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聆聽歌曲《媽媽之愛》,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中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
2、能基本學會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從中體會到孩子對媽媽的深情和孝順之心。
3、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教會學生懂得母愛之偉大,自己應該懂得回報和付出。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作品內涵,懂得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選擇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鑒于以上理念,我決定采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于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么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師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聲中,邊唱歌曲邊走進教室。師生問好之后,老師直接揭示本課的主題“愛”!
[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師生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進教室,就是為了能一個與本課教學主題相披襯的氛圍。使孩子一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愛”的幸福!]
二)主題討論,欣賞《媽媽之愛》
1、老師組織學生圍繞著“愛”,說說身邊愛自己的人!鼓勵學生用具體的事例來說一說。
2、老師引出《媽媽之歌》,隨機運用課件介紹族民族的風土人情及特色音樂。
3、出示歌詞,誦讀歌詞,組織學生討論歌曲所反映的內容是什么?學會區分哪段是媽媽唱的?哪段是孩子唱的。
4、初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的美感以及音樂中母子之情的深厚。
5、再聽歌曲,感受女聲、童聲的音色的基本特征。
6、再次復聽,請學生跟著輕輕哼唱,深深體驗母子的深情。
[讓孩子有所感悟,不是單靠學生一味地聽音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發自內心的感受,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較長時間的“說說愛自己的人”。有了親身的體驗,感受歌曲的內涵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我還運用課件,向孩子們展現了民族的風土人情,更有效拓展了學生文化的視野!]
三)初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師生談話,引導孩子去思考媽媽的愛。回憶學過的搖籃曲,唱一唱,再次感受“母愛之偉大”。
2、從“報恩”引出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習歌詞內容,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3、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深情地誦讀歌詞。
4、初聽歌曲:請孩子們積極展開想象,說一說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再聽范唱,請學生邊做推搖籃動作邊輕聲哼唱。
[這一個環節由于時間的關系,所以只是處理成“初學”狀態。通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深情地誦讀歌詞,聽音樂想象音樂的意境,邊動作邊哼唱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多方位、多感官地感受到“愛”的內涵,逐步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想象力。]
四)主題延伸
1、老師引導學生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該為媽媽做點什么?
2、以“我為媽媽做什么”自由選擇
A為媽媽唱一首歌
B為媽媽背一首詩
C對媽媽說一句話
D為媽媽做一件事
E其它
[在這個環節中,我特意設計了“我為媽媽做什么”的自由選擇習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個性的舞臺,還能使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拓展了學生思維。另外,這一環節的設計,也能促使學生去關注自己身邊的“愛”,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本課的主題“愛”]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歌聲中,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充滿著愛的旋律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的學情,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只要能成為了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圣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小學音樂說課稿6
一、 教材分析:
科目:音樂科
內容:花城出版社 二年級上冊 第六課 教學設計
設計者:天河區龍洞小學 唐逸
主題:要做好孩子
題目:《小朋友,愛祖國》
教材特點:按照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考特點,貼近學生的思維模式,通過借喻的形式,將小朋友喜歡而熟悉的小動物人性化,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歌曲的狀態,讓他們在學習歌曲的同時,能通過動物的情感體現來同化孩子的心靈,從而產生共鳴,讓孩子們切實地受到感悟,明白要像那些熟悉的小動物一樣熱愛自己所生長的地方,叢中培養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恰到好處的將音樂與思想素質培養相結合,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校學生的情況相對其他地方的學生較為不同,主要差別在于學生環
境的.差異,這里的學生會對他們所熟悉的事物會更感興趣,歌曲中所提到
的小蜜蜂、小鳥兒、小花都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而且他們對動畫尤為感
興趣,因此將歌詞中的小動物人性化,通過找配對的游戲形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找到答案,結合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動畫,能在充分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又能更容易地提起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更有效地組織課堂,保證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
課題
《要做好孩子》
教學內容
教唱《小朋友,愛祖國》
課程目標
1.通過聽與教,讓學生理解歌詞內容,叢中感受歌曲意境,培養有感情地演唱《小朋友,愛祖國》。
2.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切身感受祖國的美好,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如何去做好“愛祖國、愛科學、誠實有禮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1.學好《小朋友愛祖國》
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該曲,并叢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感情。
3. 培養學生自信心,用心去做個愛祖國、愛科學、誠實有禮的好孩子。
授課方式
啟發式,對比式,參與式
教學難點
1.節奏的掌握及運用,音高要唱準。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力和鑒賞力,感受中國現代社會的美好,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具
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 唱著《娃哈哈》,邊唱邊跳的進入課室。
師生問好。
二. 導入。
1.學生一進課室就看到鮮明的題目《要做好孩子》,以此開門見山地切入本課的教學重點,順接讓學生談談怎樣做才算一個好孩子?(愛祖國、愛學習、誠實有禮的好孩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思維,以學生思考為主,將學生引入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內容。
2.通過學生一系列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題目——愛祖國。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讓學生回答后,老師再說:你們又知道老師喜歡什么小動物嗎?然后拿出歌詞中出現的三種小動物,再引申這些小動物都居住在什么地方?知道老師為什么喜歡他們嗎?(因為他們都珍惜和熱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這些問題也讓學生回答。那么我們生長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應該怎么做?(熱愛自己的祖國), 所以這些小動物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我們就通過音樂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
教學過程
三、 教唱:互動的方式進行課堂組織。
1.先欣賞兩次《小朋友愛祖國》,接著讓學生翻到書本P34。
2.老師彈一句讓學生跟著唱一句,分句跟琴模唱。
3.老師范唱,學生跟唱。請學生出來表演,唱得好的進行貼紙表揚。
4.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對歌,老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后半句,唱熟后再交換。
5,合著歌曲的節奏,邊拍手邊完整地唱,并進行舞蹈動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感。
四、學生自主發揮音樂聯想。
1.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教幾個舞蹈動作,后請學生出來表演,將學生分兩組,對歌曲進行動作表演,一組學生分別充當歌曲中的三種小動物,另一組學生唱歌曲中的和聲,并將兩組角色相應對換,增加學生的學生興趣和課堂氣氛。
2. 通過多輪的歌曲熟練,讓孩子們自我發揮,啟發他們引用身邊所見的小動物或植物等事物按照歌曲的特點進行歌詞創編,將合適的歌詞用在歌曲中,然后進行表演,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思考潛能,培養求異思維。
五、在一片《小朋友愛祖國》的歌聲中,總結本課內容。先讓學生自己總結今天學了什么,老師最后再做總結。
教學總結
唱一首愛祖國的歌,歌中充滿著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21世紀的新生代更應該通過音樂來感受生活,珍惜幸福,通過對該曲的學習,認真的思考作為一名學生應怎樣去愛祖國,報效祖國就是愛祖國的最佳體現,而要報效祖國就必須從現在起,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以后才有能力去為祖國作貢獻。
從今天起,以一個誠實有禮,熱愛學習,愛祖國,愛科學的好孩子為準則,時刻要求自己,提醒自己,不斷的完善自我,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小學音樂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它是本課的的重點教唱歌。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歌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具體內容包括:
1、感受、學唱歌。
2、處理、編詞表演歌。
3、拓展歌,延伸教育。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創新發展歌,啟發引導學生能自己編詞演唱,大膽參與,自信表演,展現創新火花。
3、情感目標:在歌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
1、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
2、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3、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五、教學難點
啟發和引導學生能自信地編詞和表演。
六、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魚、小海螺等。
七、說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老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采用了感受鋪墊法、啟發引導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制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八、說學法
為了在學生中形成“我要學”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老師教法的確定,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導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并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九、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活動:課堂一開始,我要利用歌中的主要節奏,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快樂。
(二)、感受、學唱《小螺號》。
1、情景小故事導入。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相當棒,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獎勵。請閉上眼睛聽這是什么聲音?(老師吹螺號)同學們聽出來的嗎?下面老師就要獎勵大家一個愛吹小螺號的小朋友的故事,想聽嗎?這位小朋友名叫濤濤,他生活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著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著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于濤濤來說,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后,來到大海邊,欣賞著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盼望阿爸快快會!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放動畫歌《小螺號》。)
2、反復欣賞范唱。
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會一首歌大多都是聽會的,并非是先學歌譜,再學歌詞。新課程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后回答歌表達了什么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3、學唱歌。
(1)學唱歌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并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并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
(三)、表現歌。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演唱處理、表現。
(2)啟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老師給與激勵。
(四)、拓展歌,創作表演。
1、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并劃分小組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
3、老師出示為歌創作的第二段歌詞: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架船歸,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歡唱收獲多,小螺號,嘀嘀嘀吹,歡迎阿爸凱旋歸羅。甜甜的生活,暖暖的親情,見到了親人,笑開顏也。
4、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
5、創編表演親情故事。可以老師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濤濤,一女孩圍上圍巾扮演阿媽,即興發展表演親情故事。比如面對滿載而歸的阿爸,濤濤怎樣表現出喜悅,回到家里阿媽做了什么好的飯菜,備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樂樂吃完飯后,濤濤是怎樣給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老師要不斷的引導劇情的發展,及時引出發展的話題,使表演有看點,又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育目的。
(五)、總結評價,延伸“愛”教育。最后,老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并繼續延伸“愛”的教育。可問學生,你們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媽媽表達愛心的?最后老師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學生說:愿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在學校、家庭、社會上處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萬只手去幫助別人,同時你也會得到千萬只手對你的幫助。希望同學們的愛心象陽光一樣播撒到每一個角落,祝愿同學們人人都成為有愛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學們,再見!
小學音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月亮》是湘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的一首教唱歌曲。這是一首3/4拍,中速,情緒優美的朝鮮族童謠。學生通過學唱這首歌曲,能夠體會3/4拍的節奏特點,感受童真童趣,并與此同時加深對音樂的興趣。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有著較強的興趣,對新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對于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掌握不足,并且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律動等活動,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加深對音樂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月亮》,感受歌曲優美的情緒,增加對朝鮮族兒歌的了解。
過程與方法: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地表現歌曲并提升音樂表現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完整地邊演唱歌曲邊律動。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下:
重點是能夠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是能夠唱準大跳音程并在演唱過程中配合節奏的擊打。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情境導入——感受體驗——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采用情境導入法,教師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一同演唱童謠《丟手絹》并提問學生這首歌是什么類型的歌曲,通過學生的回答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地播放一遍歌曲《月亮》,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大致的情緒和速度特點。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提出問題:歌曲描述的是怎樣的畫面?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總結并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隨后簡單介紹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歌曲學唱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其次是教師范唱歌曲,學生跟琴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的旋律進行特點。之后,我會利用鋼琴彈伴奏的方式教會學生演唱曲譜,到旋律大跳部分我會通過柯爾文手勢配合鋼琴引導學生唱準音高,隨后帶領學生練習擊打三拍子的節奏,并引導學生嘗試將節奏擊打與曲譜的演唱配合起來。之后我會帶領學生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情緒。
最后我將彈琴帶領學生跟著伴奏將歌詞代入曲譜完整演唱歌曲。
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的歌曲,并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更快速地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這一環節我將引導學生組成四人一組的小組,給同學們留5分鐘的時間,為所學的歌曲加入身體律動,之后請同學上臺進行展示,對于展示成果我將首先請同學們互相給予評價,之后我會對其進行總結并給予鼓勵性評價。
這樣做同學們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也能夠加深對3/4拍節奏律動的體會。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總結部分我會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本節課的收獲,在作業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同學們將所學的歌曲唱給自己的家長聽,把歡樂的情緒傳播給更多的人。
小學音樂說課稿9
交響音樂是音樂中的高級形式,也是人們難以接近的高雅音樂,小學生更是如此。但是小學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欣賞交響音樂,消除"高雅音樂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礙,輕輕松松地接近交響音樂,步入音樂的殿堂,感悟音樂的無窮魅力,正是本堂課的教學定位。
一、教材分析
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教科書試用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神奇的童話"中的一首欣賞曲目。是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笛卡斯創作于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
《魔法師的弟子》全曲分為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單簧管先后奏出兩個動機,描寫了魔法師輕聲咕噥,誦念咒語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諧謔曲組成的主體部分,詼諧、跳躍的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拎水的情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魔法師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態。在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題不斷的展開、升華,氣氛越來越熱烈,使人仿佛看到沒有學會解除魔法咒語的弟子在滔滔不絕的流水面前,手足無措的慌張神情。
結束部分由銅管奏出的號角性的音調,表示魔法師回來了。于是,樂曲又恢復到平靜。
二、學情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小學向中學的過渡階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樂學習,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能聽辨部分樂器的'音色,能聽辨簡單的多聲部音樂,而且小學生的心理卻更具幻想,具有欣賞交響音樂的基礎,是本堂課的一個有利因素,但是對音樂的理解還需要進一步的引導。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而確立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交響樂的興趣,感悟音樂魅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欣賞交響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與鑒賞能力。
3.認知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悉和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在樂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難點是:能聽辨《魔法師的弟子》的主題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四、障礙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有兩個可能出現的阻礙學生欣賞音樂的障礙:
(一)由于學生對高雅,嚴肅的交響音樂非常陌生,加上對西洋樂器也不熟悉,學生不容易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主奏樂器的音色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因此在介紹音樂的結構時,我分別展示各種主奏樂器的圖片和音色,為后面的聽辨打基礎。這一點將在后面的教學流程中詳細說明。
(二)由于音樂主題在整個樂曲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并且每次出現的速度、力度、和情緒都不同,甚至有時是主題的變化和展開,學生很難聽辨準確,為此,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紹拎水的主題時,引導學生唱熟主題。二是結合視頻、圖片,我在影片中關鍵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便于引導學生聽辨各次主題。并且將每次出現的主題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每一次主題的不同之處。
五、教學流程設計及教學理念
音樂新課標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見,上好音樂欣賞課,對小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課標同時指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為了落實和體現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童話激趣、引入新課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本堂課我以孩子們講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課,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喜歡幻想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將高雅的交響音樂與神奇的童話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近交響音樂,為本課的學習創設一個活潑有趣的心理氛圍。
(二)介紹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
主要讓學生知道:《魔法師的弟子》是一首童話交響詩,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師的弟子》是他創作于1897年,樂曲以德國文學家歌德(1749——1832)的敘事詩《魔法師的弟子》為題材。音樂有生動的節奏和絢麗的配器,是他最具獨創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譽為一部"作曲法講義".
然后,我給孩子們播放他們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龜子姐姐講的故事,這樣,就能很快地將學生帶入樂曲表現的意境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進一步聆聽音樂的欲望。
(三)了解結構、認識樂器
聽完了故事,接下來就該介紹樂曲的結構:全曲分成序奏部、諧謔曲、和結尾三個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單簧管演奏,分別出示兩種樂器圖片及聲音,要求學生聽辨它們的音色。
2.諧謔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圖片及聲音。接著出示拎水的主題(演奏)。這個主題生動的描繪了掃帚取水的情景。由于音樂的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次數很多,學生不好把握。這里,我引導學生唱熟音樂的主題,然后通過聆聽,在音樂中找出主題,使學生有重點地聆聽音樂。
3.結尾:銅管樂演奏,出示銅管樂家族成員。聽辨它們的音色。
(四)運用媒體、視聽結合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不分國界,可以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音樂又是是聽覺的藝術,再復雜多變的花樣,到頭來,聆聽才是欣賞音樂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這里,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由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做到視聽結合,既欣賞了音樂,又了解了交響樂隊的一些基本知識。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里,我要求同學們聽到每一次出現主題時,能否模仿一下掃帚拎水的動作?或者用其他的動作表現出來?這樣便將音樂語言和同學們的形體語言結合起來,更加便于理解音樂。
(五)合作學習、討論探究
在突破本課的難點時,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問題:
(1)。拎水的主題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
(2)。它主要由什么樂器演奏?(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從而得出答案:隨著音樂情緒的發展,拎水的主題力度一次比一次強,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樂情緒越來越緊張,象征著情況越來越危急!
(六)課堂小結
在這里,我提出了一個思考題:欣賞了童話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通過這個思考題,將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中,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品格陶冶。
六、教學特色
(一)充分利用視頻、字幕和圖片,結合故事情節將嚴肅、高雅、難以接近的交響音樂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
(二)充分利用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視聽結合。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能獲得愉悅的感受與積極的體驗。
總之,本節課,我將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交響音樂變成易于接近的童話故事,喚起學生對交響音樂的熱情向往,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強烈追求。
我相信:這將是一堂能讓孩子們得到充分享受的課,讓他們享受自由的空氣,感受音樂的激情;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音樂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小水手》選自湖科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內容。
本單元課題為——我愛星空愛大海;單元課時共安排了兩課時,本課屬于第二課時。其中第一課時是欣賞《小星星變奏曲》、演唱《小星星》;第二課時是演唱《小水手》、音樂游戲《貝殼之歌》,通過音樂讓學生感受海邊拾貝、看星星眨眼的樂趣,從而激勵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穿越知識的大海,飛向星空探秘。
《小水手》是一首輕快活潑而富于兒童情趣的歌曲。歌曲為2/4拍,一段體結構,歌曲旋律線條明快、活潑。歌詞中“嗚!嗚!”象聲詞的運用,“哎羅羅喂”襯詞的運用,形象地描繪了輪船出海的情景,表達出小朋友們愉快的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依據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用輕快、活潑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水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貝殼之歌》的'音樂游戲。
技能目標:能用身體語言感受音樂的生動形象,表現音樂的情緒。
情感目標: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激勵學生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輕快、活潑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水手》。
教學難點:歌曲中象聲詞和襯詞的演唱處理;唱準歌中一字多音和XXX、XX.等難點節奏。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具有天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也很豐富的特點,歌唱表演處于初級階段,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于未知階段,并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在“情境+活動”的教學形式中,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是我這節音樂課的主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三、說教法和說學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游戲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創設情境。我運用黑板畫圖與教學內容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學生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4、激勵創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并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大海的內容為主線,我設計了聽大海的聲音這個環節開課,并親自繪畫出海浪和海鷗,以此來創設“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
2、音樂游戲
我采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說說大海退潮后的情景,引出《貝殼之歌》,在反復聆聽歌曲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歌曲內容、情緒,運用體態律動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特點。我依舊充分利用黑板貼圖將美麗的貝殼展現在學生眼前,盡可能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游戲時我將學生劃分角色,有的扮演“沖浪的貝殼”,有的扮演“波浪”,一起跟隨音樂游戲,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3、歌曲教學
這個環節我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海灘轉到海面上,出示小水手駕船遠航的圖片,采用聽唱法學會此歌,經過反復聆聽,教師再利用語言、動作或面部表情等肢體語言,對所表現的情緒及內容做簡要提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使學生演唱好這首歌。在歌曲處理這個環節我運用比較法,運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力度的對比演唱,讓學生從聽覺上進行比較和判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在掌握整首歌曲之后通過師生共同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小水手這個角色,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編和表演能力,更能增強他們音樂表演的信心,使學生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
五、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考慮到二年級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較強的特點,我將整節課設計為聆聽海聲——海邊拾貝——也當小水手這三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游戲、歌唱、舞蹈等形式,表達學生對大海的熱愛,逐步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大海的圖畫。由于教學設計思路與課堂生成會有差距,我分析可能會出現游戲時角色之間的配合不好,場地條件對游戲效果可能會有影響。
小學音樂說課稿11
各位評委、專家: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螺號》。
一、說教材
《小螺號》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八冊第四單元,是一首活潑歡快的二段體兒童歌曲,歌詞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樂段曲調規整,描繪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優美,抒發了兒童熱愛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小螺號》。2、通過學唱歌曲《小螺號》,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小螺號》,將本課的難點確定為波音、滑音記號的掌握和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學設想
首先我來說說教學設想,本課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主線設計了“找海螺、聽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個環節,構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樂課堂。在這堂動聽的音樂課中,我采取了手勢引導法、視聽法、體驗感受法,通過這些方法營造讓學生樂學的音樂氛圍,將知識融于音樂,學生學的開心,教師教的輕松。也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說學法
接著來說說學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本課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小組合作法、自主創編法,讓學生在寬松又富有音樂味的環境中享受音樂的熏陶。
三、說教學過程
(一)找海螺
1、在課堂開始,教師播放音樂《小螺號》,學生律動。通過課前音樂創設音樂氛圍,為音樂學習做好準備。
接著教師:同學們,大海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美麗的浪花、柔和的海風、勇敢的海鷗,當然還有漂亮的貝殼和海螺。你見過海螺嗎?學生:有,沒有
2、師:下面讓我們隨著動聽的.歌曲一起到海邊看看美麗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樂,出示海螺的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音樂的結合讓學生認識漂亮的海螺,為歌曲情緒做好鋪墊。
3、師:這些海螺,有藍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種各樣,可好看了。你聽,他吹起來了
師范唱:“茫茫的海灘……
寬闊的大海邊傳來了海螺的回聲,請你們來扮演海螺的回聲吧。
師范唱,生扮演回聲。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回聲,提前解決難點“波音記號。“
4、認識波音記號
師出示旋律,請學生生說說你認識旋律上的音樂記號嗎?生:認識,不認識。
師比較演唱有波音記號和無波音記號的樂句,讓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引出波音記號,
請學生嘗試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視聽比較法,讓學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記號,加深印象,接著通過音樂實踐讓學生親身體驗波音記號,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5、師:大海上那么多的海螺在大海媽媽的呼喚下都唱起了歌,你們聽,有幾只海螺在唱歌呢?
聆聽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樂出現了幾次
設計:通過找海螺,讓學生熟悉兩句旋律的音準,為進一步唱準歌曲做好準備。
生:兩次
第一次,第二次
(二)聽海螺
1、師:你們的耳朵真聰明,我們一起來試試,師指導學生演唱第一樂句,注意歌聲要輕快、活潑,認識滑音計劃 師指導學生演唱第二樂句,說說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相比較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節奏相同
2、第二次聆聽,請在第一個海螺演唱的地方做舉手的動作,第二個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比較,讓學生分析樂句。
(三)唱海螺
師:第一次整體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導
1、說說小海螺吹起來的時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個)
請你試試,
第一樂句,海鷗聽了展翅飛,怎么飛?(動作解決一字多音)
第二樂句,笑微微,動作解決一字多音,注意聲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聲音要輕一點)
第三樂句,喚船歸,心情怎么樣?怎么呼喚才能讓船聽見?(聲音要傳的遠,注意聲音位置、狀態)
第四樂句,阿爸的心情,指導演唱急切的心情
設計意圖:通過動作、情緒引導、歌曲表達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著師唱,茫茫的海灘,
2、吹螺號的小朋友,住在大海邊,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詞形容大海嗎?
(茫茫海灘,藍藍海水)指導演唱,聲音要抒情、優美,體現茫茫
第三次聆聽,說說歌曲可以分成幾部分?為什么這么分?
二部分,根據情緒、節奏分,
師:這樣的歌曲格式成為二段體,第一部分情緒,活潑,第二部分情緒抒情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知識點,讓學生給歌曲分分段,從音樂要素上理解,體驗要深。
3、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演海螺
請學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別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樂句對唱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表演,豐富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
整堂課在優美動聽的歌聲中結束了,總而言之,本課實現了以人為本,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了認海螺、聽海螺、唱海螺、演海螺音樂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表演的機會、舞臺,滿足學生表演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我相信這是一堂美妙的音樂課。
小學音樂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發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兒迎著陽光開放,碧綠的柳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歡樂的小鳥在云中歌唱,綿綿的春雨似晶瑩的銀絲輕輕地飄若人間,又像純潔地甘露滋潤著世間萬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敬請指教。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贊美春雨,對春天充滿著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2、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3)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3、教學安排: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難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劃分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三度音程聽辨訓練,熟悉旋律,律動。第二課時:感受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下面重點說一說本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能用優美舒展的歌聲表達歌曲情感。(2)提高學生兩聲部合唱能力,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教學重點: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教學難點:(1)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4、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學生:有關春景的詩詞、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繪畫工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2、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進行了場景布置,將關于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制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幾棵柳枝,墻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上課開始,教師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蘇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
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1、欣賞歌曲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于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欲望。2、模唱歌曲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這首歌曲是我國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為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范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采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升華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里的插曲,并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后,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愿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最后,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學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為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小學音樂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本次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課1課時,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歌曲《大風車》。
《大風車》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電視少兒節目的主題歌,歌曲表現了小朋友看大風車節目時的快樂情形,表現了大風車節目伴隨著小朋友的身心成長的愿望。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2、技能目標:讓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和聽辯能力。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歌曲、合作學習的愉快。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大風車》。
難點是:。學生隨音樂旋轉大風車。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音樂教學特點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創設情境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歌曲內容中去,我用聽賞《大風車》的音樂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音樂《大風車》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后,我通過學生自編律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運用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學生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學生律動上。
六、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合作學習體驗創新、拓展延伸、。
七、教學反思
通過為歌曲做律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了他們積極探索,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小學音樂說課稿14
一、首先說說教材分析:
《可愛的動物》第一課時包括了學習表演唱《小袋鼠》和聆聽《袋鼠》這兩部分內容。其中聆聽曲《袋鼠》是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六曲。由法國作曲家圣桑創作于1886年,全曲由十三首帶有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袋鼠》是這組樂曲中一首輕盈短小的樂曲。作曲家為兩架鋼琴
卸車交替演奏的一停一頓的節奏音型,以及小二度音程構成的倚音,使得樂曲頗具頑皮的色彩。歌曲《小袋鼠》是一首具有詼諧情趣的兒歌。五聲徵調式。歌詞簡潔、生動,抓住了“大袋子”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的兩次插入帶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進,仿佛是袋鼠歡快的跳躍,使漫畫式的袋鼠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二:說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知識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掌握袋鼠有關知識,描述音樂中袋鼠給你的感受,唱準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突出袋鼠可愛的形象。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聆聽音樂并用語言簡單描述自己感受的能力。讓學生運用輕快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編創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感受音樂所表現的生動鮮明的形象。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突出本課主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說一說教學重難點:
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我設置為聆聽并用語言描述其中的感受,運用輕快而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為歌曲編創動作來表現袋鼠可愛的形象。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全面準確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針對兒童好新、好奇、思維活躍,集中注意持久性較差,但容易對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產生興趣等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點采用引導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設計本課過程的。
五、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上課伊始,我便用親切的話語和同學們問好,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以朋友式的身份進入課堂情境。
(二)導入新課,走進音樂小屋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讓創設音樂小屋,讓學生根據聆聽猜猜音樂所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開始我就設了一個懸念給學生:今天老師想考考大家,聽音樂,猜猜它是誰?學生頓時產生好奇心(播放《大象》《野風飛舞》《公雞母雞》旋律)然后我又對學生們提出要求:請你們靜靜地聽,注意觀察老師的動作,如果誰猜出來了千萬不要說,等老師的表演結束時,我們來搶答。老師這樣說的目的是讓學生注意傾聽和觀察,由于音樂的不確定性學生可能會回答出各種動物的名稱,但我不會去否定他們的答案,而則是用謎語的方式告訴他們原來這幾位朋友是象、蜜蜂、雞。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可以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而且可以更好的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為完成歌曲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三)歌曲教學
在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歌曲反復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的把握,并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兩大塊來完成:一是學唱歌曲,二是歌曲處理。一開始我并沒有讓學生馬上聆聽歌曲,而是通過討論袋鼠的相關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袋鼠的形象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情景,擴大學生對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直觀的畫面,運用聽唱法這種歌曲教唱的方法來完成歌曲學唱的。在歌曲處理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唱準頓音、運用不同的情緒的來演唱歌曲,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的體驗。在接下去的音樂游戲環節中,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旨在發揮學生的創編和表演的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增強他們音樂表演的自信心,在他們在唱、聽、看、演的過程中
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更重要的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讓他們感受到袋鼠的可愛,產生保護它們的美好情感。
(4)合作創編歌詞
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歌曲創編。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自信心。通過合作創編歌詞,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
到了發展。
(五)聆聽曲教學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聽老師的介紹與多媒體的直觀手段,使學生感受描繪同一音樂形象的不同音樂形式,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豐富表現力與多元性。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最后整節課在聆聽《袋鼠》歌曲聲中愉快的結束。
小學音樂說課稿15
一、設計說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于聽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新課標中對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我設計的這堂音樂課遵循了“以聽為中心”的原則,在聽中辯,聽中學,聽中想,聽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達到感受美、體驗美這一效果。
二、分析
1、教材分析:
《賣報歌》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形象單純,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這首歌曲處在三年級音樂課本的第八單元,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了解音樂家聶耳,以及他的主要作品。歌曲中的主人公與學生年齡相仿,所以整體比較貼近三年級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而且這個單元在本冊教材中是唯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課標指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這首歌曲作為三年級的教材,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在內容上也隱含著許多的教育價值,既有樂理知識的深化應用,又有新的節奏出現,只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對學生現有的認知和音樂表現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學生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中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并有好奇、好動、模
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適合進行直觀教學。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聽、奏、唱、編、演,等一系列音樂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現欲、創造欲,使其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并能夠開發學生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快樂的情緒,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2.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
3.能力目標:能用恰當的動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
3.教學重點、難點:
①學會正確演唱歌曲。
②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四、教學方法:
新課標總目標中指出: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階段目標也指出,要保持對音樂的興趣。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設疑激趣
1、學生跟唱,激發興趣。
師:每次星期一的時候我們都要升國旗,唱國歌《國歌》是一個國家民族尊嚴的象征。你們知道《國歌》的曲作者是誰?
學生唱這個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聶耳創造的另一首歌曲——《賣報歌》
(二)了解歌曲背景。
“小毛頭”與《賣報歌》
聽故事,知作者新課標指出:學生要了解音樂歷史與相關文化知識。
1934年,在上海繁華的霞飛路上,常能見到一個瘦小的女孩,邊跑邊跳地大聲通報著當天的新聞,吸引路人買報。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見她的頭發散亂,就叫她“小毛頭”。由于她活潑靈巧,叫賣又特別動聽,人們都愛到她那兒買。在過往的行人中,小毛頭發現有一位叔叔像特別留意她的叫賣聲。原來這位叔叔是作曲家聶耳,他正打算寫一首反映窮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聶耳叔叔帶著安娥阿姨來見小毛頭,小毛頭可開心了!叫賣聲更加清亮:“賣報!賣報!七個銅板兩份報!”幾天后,聶耳叔叔又來找小毛頭,把她沒賣完的報紙全買下,高興地說:“今天不用賣報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真好聽!小毛頭很快就學會了。不久,聶耳叔叔請小毛頭到電影廠的晚會上唱了首歌,歌聲很快就傳了開來。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全中國的小朋友都愛唱這首《賣報歌》。你們想學唱嗎?
(三)欣賞歌曲,整體感知。
1、聆聽歌曲。
2、進行節奏練習。
2/4 ××× × × ||
3、學唱第一段
教師伴奏,學生跟唱。
4、使用打擊樂器,體驗音樂。
課程標準學段目標提出,要開發學生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信地、有表情的演唱,樂于參與演奏及其他音樂表現、創造活動。 這是一個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通過讓學生們觸摸、演奏,自己總結出沙錘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法。通過學習使用打擊樂器,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們分別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體驗音樂,從而可以讓他們產生愉悅的情緒,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悅推向高潮,完成最初設定的.激發學生對于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5、使用同樣的方法,學生試唱二三段。
設計說明:由于這首歌大部分同學以前聽過,所以這個環節只安排了兩次聆聽,并且聽的是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聽唱教學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
五、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賣報歌》這首歌曲,我們懂得了應該珍惜今天的幸
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也不要像“小毛頭”一樣去街頭賣報了,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盡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獲,并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會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情感,使這節課活潑有趣又有教育意義。
【小學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07-12
小學音樂說課稿07-10
小學音樂說課稿。11-25
小學音樂說課稿03-28
小學音樂說課稿11-16
小學音樂說課稿11-10
小學音樂說課稿12-01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