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
各位同仁領導:
下午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第二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網絡的含義、主要要素、作用、分類、起源、發展及進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本節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瀏覽器的使用。本節課是第二課時部分,主要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如何從萬維網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計算機中,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常用的一種要求,因此,在本節中,占據重要的的地位。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思想、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以健康的道德觀上健康的網,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使用方法和使用習慣。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集體合作,互幫互助的團體精神。
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班級的榮譽感與凝聚力。
力求加強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利用網絡進行終身學習的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未知知識探索的能力及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
3、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保存的方法
現代的教育應該是脫離以往的用知識灌輸學生,然后讓學生在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培養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標引發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吸收知識,因此我將情感目標排在了第一位。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從大量未知的信息中尋找并攝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作為重點,因為在茫茫的網絡海洋中,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對每個網絡游民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能力;而通過學生尋找并保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突出重點
難點: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高學生高速有效的攝取信息的技能作為難點,高中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時段,也是學生協作學習的一個新起點,因此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還很有欠缺;而教學過程中通過猜想、實踐來突破這個難點
關鍵: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稱,因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點,那么對于這一知識點將迎刃而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們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將流動的網絡信息變成永久保存的磁盤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法,并采用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學手段。即:采用學生自學,教師啟發引導,學生上機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去總結。
五、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并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這堂課我的設想是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探索,期待尋找答案和理由的一個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植樹節快到了,學校團委要求團員學生撰寫環保小論文或制作圖文并茂的環保小報,要求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比,你作為本班的成員,如果你是一名團員,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團員,你又會怎么做?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來,都希望能為班級出一份力,這樣就要求學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網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節課新的知識點是:
如何將獲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來。
3、提出問題并由學生探索總結。
帶著疑問,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很容易地掌握保存網頁及圖片的方法,這就達到了保存信息,不僅在于怎樣保存,更在于為什么這樣保存,而及時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為什么保存網頁會是在文件菜單中,能不能使用選擇全部進行復制,而保存圖片卻只用在圖片上右擊,選擇“圖片另存為”。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得出對整個文檔(件)進行操作時,一般采用“文件”菜單中的選項,如打印該頁時,一般也是選擇“文件”菜單中的“打印”項,而對于其中的一個或一部分對象進行操作時,一般只需要選擇對象后,在對象上右擊,選擇相應的項就可以了。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觀察,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加以指導,或者邀請其周圍的同學相互探討乃至幫助他解決問題,實現了互幫互助的合作精神
4、在以上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網頁的基礎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單的方法保存網頁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個別學生會利用超鏈接的方法將網頁(對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軟件如Flashget下載網頁,從而提出質問:Flashget是什么?由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解題方法引出下一知識點:文件的下載。達到讓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自己去解決的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相互探討及自學的能力。然后指定學生進入http://5566.org,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載網際快車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過程中多了一個文件下載的對話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很多學生對此是束手無策,甚至是停留在這一步上,因此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抓住幾個犯代表性錯誤的學生,然后讓他們演示自己的下載方法并檢測結論的正確性,最后還是由學生相互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由學生總結,而教師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從而把整堂課都還給學生的教學目的。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掌握信息技術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課堂訓練
為幫助團員同學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為班級爭光。設計一張以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要求圖文并茂,并標上每條信息的來源。在這里,特別強調為班級爭光,引起學生的共鳴及注意,并通過該訓練起到了首尾相應的手法。以手抄報的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檢驗了學生獲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強了學生班級的集體榮譽感與凝聚力。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請各位同仁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電子表格加工是廣東版《信息技術基礎》中的第三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內容,而圖表是本節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與表格信息加工的過程相結合,實現從操作到實際應用的提升,以圖表為手段來分析數據,表達結果,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其加工和表達的一般過程。
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熟練掌握Excel圖表的相關操作;學會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比較分析各類圖表的適用范圍;經歷表格數據加工與表達的過程,形成分析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圖表在呈現數據方面的優越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鑒別能力。
3、教學重點:使用合適的圖表類型呈現數據;總結各類圖表的適用范圍。
4、教學難點: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恰當的圖表類型;提高對制作報告的認識和審美能力。
二、說教學策略:
1、學習環境分析:學校硬件設施比較好,而本課內容重在實踐,所以我選擇網絡教室,便于學生進行練習。
2、學習者分析:本課的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應用方面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我在教學上要注重讓學生體驗及掌握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法:(1)對照導入法:創設文明班評比的情境,對照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突出圖表這種呈現方式的直觀性。
(2)任務驅動法:設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勵發揮組內各成員的所長,合作交流完成任務。
4、學法:(1)小組討論法:為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通過討論共同提高對圖表的應用認識。(2)互評學習法:通過小組互評、教師點評,促進知識的建構。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級創建文明班集體評比得分統計表”導入新課,采用對照式導入法,進行兩個對比,首先是量的對比。先后給出兩個表格,含有3個班和含有10個班的統計表,同樣提問三個問題:哪一個班的總成績最好?從表中的數據來看,哪一個班的表現最平穩?哪一個班的進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勢頭?很明顯,在數據量劇增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分析有相當的困難。
設計意圖:揭示表格呈現方式的局限性,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為下一環節用柱形圖、折線圖分析數據作鋪墊。
第二是呈現方式的對照,以10個班作例子,生成兩個圖表,同樣問剛才的三個問題,對比剛才的純表格呈現方式,學生更快更直觀地從圖表中得到答案。設計意圖:突出圖表呈現方式的直觀性,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讀柱形圖回答問題1,讓學生感受柱形圖更便于比較分數的高低;讀折線圖回答問題2、3,讓學生感受折線圖更便于觀察起伏變化的情況,預測趨勢。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形成圖表應用的初步建構。
2、任務驅動:思考柱形圖、折線圖分別適應于呈現什么類型的數據?、思考在Excel圖表中的數據變化時,與其對應的圖表有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1)任務的安排已把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數據→形成報告這一流程滲透其中,讓學生經歷表格數據加工與表達的過程,突破教學難點。(2)分組分別練習不同的內容,有利于小組協作交流。(3)任務中包括思考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圖表類型的應用上。
3、學生課堂活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操作,我深入各小組關注學生的協作情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在協作過程中充分自主學習,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
4、教師點評:對剛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提出以后改正的方向。
四、說小結與反思:
1、小結:在教學上我重視對學生活動的指引,通過“活動目的”、“活動任務”、“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活動評價”引導活動的流程,提高活動效率與效果。
完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后,我將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再一次回憶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加深記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善于動腦等行為給予肯定,最后布置作業。
2、反思: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之后,我將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教學設計上的不足,并積極改進,以期在以后的教學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3
一、課題:
《網頁制作—站點的規劃與建立》——信息技術與物理整合課。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環境:
1、硬件環境:微機室網絡環境。
2、軟件環境:電子教室控制系統預先安裝好的FTP共享平臺、BBS專欄等。
四、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站點的規劃與建立”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信息技術》第四冊第二章“網頁制作”的第一節。本套教材共四冊,分別通過“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收發郵件”、“網絡應用”、“網頁制作”這四個章節,逐步深入地安排有關于“網絡”的學習內容,從而形成一條“網絡”線。第四冊中的“網頁制作”是將學生從“使用者”引導到“制作者”的一個轉折點,而“站點的規劃與建立”是“網頁制作”的靈魂,它既為學生們揭開了網頁的神秘面紗,也是規范網頁制作必要的出發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2、教學目標。
基于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理念,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并理解站點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xx創建并保存站點、設置網頁、設計網頁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識基本分類。
(2)能力目標:
由站點的規劃方式,培養學生懂得協作意識、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對已學物理知識進行規劃管理的能力。通過小組之間交流評價,培養學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問題的提出、思考、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站點的規劃、建立與保存。
(2)教學難點:站點的規劃。
五、教法分析。
在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強調:高中學生要“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學習,解決問題”;同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注重交流與合作。”因此,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主線來設計這堂課,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使該環境能支持實現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將有利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整合中創設小組合作——遠程協商的學習環境,以制作高中物理站為任務驅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站點的制作,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等方面都有所收獲,大大提高了其協作意識、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時,不同小組又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分工協作學習,建立小組站點,這樣在小組成員之間及小組之間,形成良好的協作、交流、競爭氛圍。
六、過程分析。
首先將學生們“網站即網頁”的錯誤理解引導入正確的站點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站”為切入點,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學科整合,創設情景與任務驅動融合。將學生分組,簡要講解站點規劃,演示、講解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高中物理站”,學生們首先進行網站規劃,然后進行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操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完成任務后,各小組將成果打包上傳至FTP,實現小組間互相瀏覽,并通過教師在學校網站BBS里開辟的專供整合課程學習討論的專欄,實現相互交流、評價,教師適時加入評價;同時,各小組可以根據評價對自己的站點進行修改。最后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回顧站點的概念,創建及保存站點、設置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并引導學生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進一步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1、教學流程設計:
(1)結束。
課堂小結回顧站點的概念,創建及保存站點、設置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延伸出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進一步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2)導語。
(3)創設環境。
(4)設置任務。
學生分組練習;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站點規劃、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并對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物理問題等方面的加深認識
(5)學生學習狀況。
(6)教師個別輔導。
①簡介FrontPage20xx。
②講解站點規劃。
③演示、講解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
(7)開始。
①學生上傳(修改完善)任務成果。
②學生相互交流、評價;教師評價。
③學生修改完善。
④任務成果。
2、教學內容與過程:
(1)創設情景。
任務驅動:
①分別打開兩個網頁(一個某網站的首頁,一個通過該首頁鏈接到的二級頁面),提出問題: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引出站點的概念,引導學生將站點、網站首頁、與網頁之間的關系,與“房子”、“客廳”、“房間”之間的關系進行類比。
③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高中物理站。
④觀看電腦屏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聯想以往的上網瀏覽網頁的經歷,回答問題。
⑤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類比關系,得出正確結論,加深對站點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學通過對站點概念的理解,摒棄“網站就是網頁”的錯誤觀念。
⑥接受教師所給的任務。
⑦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聯想思維,喚醒記憶中有關的知識,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
⑧通過“制作高中物理站”任務驅動,使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使學生從獨立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嘗試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共同進步。
(2)協作探究。
(3)因勢利導。
①簡介FrontPage 20xx,講解站點的規劃,演示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
②對于學生在站點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根據小組成員實際組成情況推薦站點規劃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③初步了解FrontPage 20xx,理解站點的規劃,掌握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操作后,開始執行任務。
④每組自行挑出一位組長,負責該組網頁的整體規劃、人員分工協調、網頁制作督促與實施工作。同學們得到明確的任務后,各小組開始熱切的討論,確定分工,著手建立站點并進行網頁設置與網頁版式設計。
站點的規劃既是對小組成員分工的規劃,也是要求學生們對已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規劃管理。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主體位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話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教師根據該小組成員實際組成情況,給予不同方向的引導和建議,力求創造出最有利于學生們互相協作、互補長短的學習環境。
(4)交流評價。
(5)自我完善。
(6)提供FTP共享平臺。
(7)在學校網站BBS里開辟專供整合課程學習討論的專欄。
(8)對于學生成果作出評價。
(9)各小組將初步的站點規劃制作完成后,壓縮打包,上傳到FTP上。并通過FTP下載其他小組制作的站點進行瀏覽。
(10)通過教師在學校網站BBS里開辟的專欄,暢所欲言,發表意見,并作出評價。
(11)各小組根據評價對自己的站點規劃進行修改。
(12)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他們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判。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這樣大大提高了其協作意識、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時,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們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高漲;也對于自己的不足有了客觀的認識,激發了不斷自我充實、完善的決心,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環境。
(13)課堂小結。
(14)課外延伸:回顧站點的概念,創建及保存站點、設置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
(15)延伸:
①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②跟隨教師回顧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③課后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強調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許多學生意識到這是對其掌握的物理知識查漏補缺的一個過程。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通過在整合中創設小組合作——遠程協商的學習環境,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站點的制作,不同小組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分工協作學習,建立小組站點,互相瀏覽,交流意見,進行評比。在整合過程中,學生們是用一種新的方式和角度來溫故、知新,這不單單使他們原有的物理學科知識得以鞏固,其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創新能力的提高都產生了質的飛躍。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4
一、說本節課在本章內容中的地位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建立按鈕交互》是高一信息科技學科第四章(多媒體作品制作)第七節的內容。本節課我想從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出發,嘗試引入啟發式和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通過“啟發思考、演示示例→引入課題→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啟發思考總結→深入學習”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的設置、學會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在此之前,學生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都是一種順序執行的程序,學生感受到程序在執行過程中人不能參與程序的運行,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部分內容。這節課就讓學生學習為作品建立一個友好、合理的人機對話界面,通過按鈕實現交互。Authorware為用戶提供了很多種交互方式,按鈕交互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因此,學習這一節內容,對于讓學生掌握如何設計和建立交互結構以及輕松地學好后面幾節交互內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按鈕交互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設置和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由于一下從前面的順序結構過渡到這節課的交互結構,絕大部分學生會不知如何下手、從哪幾個方面去考慮,因此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交互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我打算主要以問題啟發和任務驅動為主,因為對于這節課問題啟發更容易使學生通過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感到現有知識還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比較輕松地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某一個任務情景當中較輕松地接受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附帶觀察比較、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于信息科技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于其他課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本節課主要通過觀察示例和分析示例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以及碰到問題多用“幫助菜單”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說教學手段及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選擇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需要多媒體教學軟件和教師自制的課件,便于師生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整個教學過程從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出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老師以學生學習伙伴的角色在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和方法指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探索新知識、深入學習和課堂總結。
①.在“復習提問”這個環節中,我期望通過如下兩個問題來達到復習
鞏固、啟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的教學效果。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前幾節課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我們能不能隨意選擇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前面我們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序在運行過程中對于它的程序結構你有何體會或感受?”這兩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次序不能顛倒。
②.在提出上述問題,引出話題之后,再讓學生觀察兩個內容相同結構
不同(課件1是順序結構,課件2是按鈕交互結構)的課件,讓學生觀察哪個課件更好,好在哪里,從而使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接下來進入“探索新知識”這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體現學
生的主體地位。我打算通過“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學生嘗試制作→演示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啟發學生思考總結”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共同分析是啟發學生一起來分析課件2的程序結構,使學生初步了解按鈕交互的結構流程;接下來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制作一個流行歌曲點歌臺,使學生在完成一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在學生嘗試制作過程中對于個別問題老師采取單獨指導的方式,對于共性問題老師選擇1—2名學生的作品進行演示點評,啟發學生共同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老師只對所有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作適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然后在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制作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總結設計一個交互結構應注意哪幾個要素,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作適當的演示補充,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采用這樣的突破方法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在“深入學習”這個環節當中,我打算安排“嵌套的按鈕交互”這
個教學內容,這個內容在教學大綱中沒有要求。我想在絕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如何建立按鈕交互和設計交互結構的基礎上,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作為課后的思考。
⑤.“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我打算采用提出一個小任務,讓學生思考
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以上就是我對在二期課改背景下的中學信息科技學科的淺薄理解和本節課的設計構思。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5
一、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初中時就認真學習了計算機或在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較為熟練,對各種操作都較容易上手,在學習當中可以帶動和指導其他學生,但許多鄉下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形同虛設,所以大部分學生在上高中之前對計算機還是比較陌生;
2.高一的學生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一書。文字段落格式的設置是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中學習的內容,文字處理是信息技術的重要部分,是辦公自動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又是文字處理的重點內容,是文檔排版的必備技術。
本節課是學習文字處理的第二節,在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內容的錄入和文本的編輯,本節課是在這基礎之上對文本進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檔的基本樣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字體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設置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檔的各種操作;
2.方法與過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設置字體、字號、字形、字體顏色等字體格式;
(2)設置首行縮進、行間距、段落間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學難點
段落縮進的類型較多,利用標尺進行段落縮進的操作有一定難度,但掌握后對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三、媒體選用
1.針對學科特點,我選用具有多媒體功能的網絡教室進行教學。
2.課前準備:一個已設置好的多種字體和段落格式的文檔。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一)教法
1.講解法:對于某些工具(如標尺的各個滑塊)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講解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對于一些較難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果一味地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挫敗感和厭倦,而且效率低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教師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對于比較簡單,沒有探索價值的操作,由老師演示,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
3.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既能讓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在解決問題之后又能讓學生產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
設計任務——啟發探索——輔導歸納——學習評價——課堂訓練
(二)學法指導
自己多動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學生的特點,而且習得的直接經驗比獲得的間接經驗印象更為深刻,所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協作,總結經驗,完成實踐任務,以達到概念內化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學習的方法,又能培養和提高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教學組織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幾處需要進行文本的復制和移動等調整的文檔讓一個學生將其編輯好。再由另一個學生將選定文本的各種方法操作一遍。
(二)導入新課:結合實際情況導入,如:我們前面所編輯的文檔形式單一,缺乏美觀性,我們如何才能將文檔變得漂亮些呢?下面,我們就來將它美化一下吧。
(三)讓學生打開上節課編輯的文檔(E:Wordhly.doc)。不知道怎樣打開的學生可以看老師的演示或請已掌握的學生幫忙,然后再由自己打開。
(四)小組合作探究,掌握學習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
1.將學生四至五人一組,合作完成以下各個任務。教師指派好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進程和維持紀律。(教師提示,在設置格式之前,要選定文本或段落。)
(1)將標題設置為黑體、小二號字、加粗、字間距為加寬四磅。
(2)第一段文字設置為楷體、小四號、顏色為紫色。
(3)標題文本居中對齊。
(4)所有段落首行縮進2個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縮進3個字符,行間距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為1行。
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輔導,答疑,發現典型問題。
2.學生交流成果,每個任務都由不同的組選派成員到多媒體控制臺操作演示,教師給以肯定,并鼓勵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師補充總結并演示設置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講解和演示"格式刷"在復制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檔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顯示到屏幕上。
(五)組織課堂練習,要求學生對教師總結的操作方法認真練習,以達到內化技能的效果,小組長負責檢查,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六)評價學習結果,總結本課教學。
(七)要求有條件的學生在家里練習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檔,下次上課時將進行部分展示。
本節課由于突出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word這個主題的展開。學生在學習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繼續學習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們對于word的了解,更能體現word的 “所見即所得”的特點。本課是word中的“表格設計”,具有6個部分組成,上一節課已經講解了前4個部分,這節課主要再深入講解一些word中對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設計”這一課的內容循序漸進,內容慢慢深層,從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潤色,十分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在學習了新內容的同時,更加加深了對于word的“所見即所得”的特點的認識。
2. 教學目標:
對于本課教學,重在對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潤色。基于以上認識和教材前后聯系和意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二個方面。
⑴.認知結構目標,獲取表格的新知識,并讓學生能把理論跟實際聯系起來,能為他們平時生活常用的表格來建一張表格。
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科學方法的訓練,在培養科學素質中提高計算機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努力實現知識上的遷移。
2. 重、難點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練掌握對于表格的潤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我采用直觀教學法,從“感知 模仿 遷移 運用”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學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并掌握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學程序
第一步:復習。指定學生進行操作演示,了解學生對于上一節課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操作中,回憶上一節課學過的內容,把機會盡量讓給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學生,鼓勵他們一開始就盡可能的參與課堂教學,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輸入。也就是直觀教學法,詳細地對學生講解對于表格的操作步驟,讓學生積極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選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然后選主菜單上“視圖”—“工具欄”—“表格與邊框”,打開浮動工具條,單擊“合并單元格”,這樣,這兩個單元格就合二為一了。
同樣將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合并,再將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驟基本同上。
3.表格的潤色。
⑴設置表格線顏色
為了顯示出表頭部分的表格線,可以將表頭的表格線設置為與斜線相同的綠色。選定表頭的所有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然后在“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中選擇“鮮綠”。接下來注意要點擊右邊預覽圖的中心,使方框中縱橫的兩條線變成綠色,才能使選定的顏色更新。
注意:現在的“應用范圍”是“單元格”。完成后,單擊“確定”。
⑵.設置表格的底紋
選定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選擇底紋選項,然后選擇所需要的顏色,完成后,單擊“確定”。
第三步:實踐。學生在掌握了具體操作方法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訓練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鞏固新知識,及時發現知識上的漏洞,并及時加以補充。
第四步:反饋。學生在實踐中遇到什么問題,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并做到用詳細,帶有鼓勵的話語去講解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對話中,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了解學生的在實踐中的困難,為學生,順利地進行學習獲得成功的結果奠定基礎,特別是對于后進生,采取具體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極態度。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寬松、自然的氣氛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教材采用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本節課是第五章第二節第三小節中的內容,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將《視頻信息的簡單加工》作為一個課時教學。
2、課標要求:
能根據信息呈現要求,選擇恰當的工具和方法進行視頻信息加工,表達主題。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movie 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視頻信息的技能和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
體驗采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進行視頻信息加工、表達主題的過程,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并能對自己和他人的創作過程和作品進行評價。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視頻信息的剪輯、加工,培養學生對視頻制作的興趣,培養學生主流的審美觀;在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重難點
重點:通過體驗movie maker的使用,掌握視頻信息加工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難點:體驗視頻信息加工過程,并能理解信息加工是為主題的表達服務;能正確評價作品。
二、說學情:
1、學習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文本、表格、圖像、音頻信息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對于視頻信息也有了感官上的了解,但對視頻信息加工技術接觸較少。
2、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視頻信息加工過程較為復雜,真正讓學生動手去完成一段視頻的加工,學生不一定會積極完成。
三、說教學思想及策略: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學習”。給學生提供資源包(包括素材、任務幫助、學習導航),讓學生自學,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啟發誘導學生,根據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精講;一切教師活動,都為學生學服務,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將上映《超級戰艦》預告片,問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部電影?為什么想看?有沒有從技術的角度看過視頻?
設計意圖:由于信息技術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感興趣的計算機在面前,有時候學生常常會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這里通過觀看視頻,激發興趣,引出課題,并形成思考,為本節課難點如何讓技術為表達主題服務、如何正確評價視頻埋下伏筆。
(二)探究新知:
通過教師講解、發問,讓學生了解必要的知識點:一般視頻包含元素、制作視頻一般流程、視頻制作軟件以及本節課學習軟件。
設計意圖:學習必要的視頻加工知識;在講解新知的時候緊扣難點,如視頻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據表達需求自主選取。
(三)體驗自學:
根據提供素材和幫助文件自學movie maker的使用。
任務一:制作春色怡人風景欣賞;
主要涉及視頻導入、將素材添加到時間線、添加過渡效果、制作片頭、導出電影。
任務二:林書豪精彩表現(制作林書豪投三分球的慢動作)。
主要涉及視頻導入、將素材添加到時間線、剪裁(拆分)、特效制作、制作片頭、導出電影。
設計意圖:①通過把握實時訊息和學生興趣選擇素材、提出任務,有利于任務完成;
②充分考慮學生能力水平個體差異性,提出不同難度任務。先體驗,讓學生了解哪些自己會、哪些自己不會,提高演示時聽講的針對性。
(四)演示教學:
演示任務二,并對通過自學反饋出來常見操作失誤進行詳細、有針對性的講解。
設計意圖:自學、反饋、交流,達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務:
完成自學過程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已經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提升視頻品質,比如添加字幕等,并要求上傳作品,鼓勵學生討論,協作。
(六)評價交流:
在上傳作品中找到有針對性的作品,可以是優秀的,可以使反面的,進行引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完成學習導航中的評價表。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技術的價值,視頻的加工不是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讓加工為表達主題服務。
(七)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內容回顧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五、說反思:
(一)、教師作用的體現:時時刻刻都為學生服務,但不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存在;
(二)、對技術的思考:本節課全課主要都在體驗過程和引導分析,我覺得高中的信息技術現在越來越不要求學生必須要對某項技術或軟件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課時,總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在體驗中認知。
謝謝各位評委!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材重難點及突破方法、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分析和說明。
一、說教材
《信息與信息技術》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術教材》高中一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以下幾點: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內容
3、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4、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較多,每一部分都有詳細的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對計算機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有詳細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信息的含義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術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了解當今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辯證邏輯思維能力。
②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提升全體學生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主動性。
②增強師生間、同學間情感的交流,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材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難點:
①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2、突破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課堂練習、小結內容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我們在以學生為主
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2、學法: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協作學習法讓學生以討
論的方法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精神,從而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節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由引言導入新課,開門見山提出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有目的的開始接受新知識
2、講授新課
①通過閱讀課本指導學生討論并總結出信息的含義,使學生能有清晰的認識。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義,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變化和內在聯系。
②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由信息引導出信息技術,討論信息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信息技術是指獲取、存儲、處理、傳送和應用信息的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包括微電子
技術、光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
③討論計算機技術的定義
計算機技術是指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自動、高速地對信息進行處理。
④討論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A、人類經歷了蒸汽機發明與應用,電氣化,原子能與電子技術,信息技術4次工業革命。
B、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是當今社會新技術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術是當代世界商品經濟發展中的最活躍的生產力。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學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及特點后,進行課堂練習,強化知識。
例:課后習題xxx
板書設計
第一章第一節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的定義
2、信息技術的概念
①信息技術包括那些?
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定義
3、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求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學習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實現個人資源管理。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
(2)將一些常用的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于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二、教學重點
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三、教學和學法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四、教學過程
1、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
提問: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有哪些?
舉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計算機是管理活動的核心、具有專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為單位進行管理如電子表格、資源管理器、收藏夾等管理方式。
2、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1)資源管理器介紹
a、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管理工具,是計算機的管家。它采用目錄樹實現目錄管理,使用戶能方便、清楚、直觀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種方式打開資源管理器。
c、使用資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計算機硬件、軟件、文件、文件。
d、資源管理器窗口與其他窗口的異同點:左邊子窗口——體現樹型結構,右邊子窗口——展示內容
(2)在資源管理器中對文件和文件夾的新建、重命名、移動、復制、刪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夾,重命名,移動、復制、刪除
提問:右擊某一文件夾,點擊刪除選項,該文件本徹底刪除了嗎?
講解:點擊右鍵選擇刪除還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進行刪除或者還原。要徹底刪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鍵,再右鍵選擇刪除。
提問:如果要同時刪除或者復制多個文件,怎樣操作會方便一點呢?
講解:按住ctrl可以選擇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選擇多個連續文件。
b、不同方法實現文件和文件夾移動、復制(右鍵選擇移動,或者直接拖拽)。練習:建立一個文件夾a,a下面有兩個子文件夾b和c,要求至少使用兩種不同方法。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計算機安裝的應用程序。
課堂討論:小a同學,對于b應用程序非常厭煩,想要卸載該程序,于是小a直接刪除了該應用程序安裝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請問b應用程序被正確卸載了嗎?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載軟件?
課堂講解:直接刪除安裝目錄會在windows中殘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冊表文件等。
a、使用資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對不再需要的程序進行卸載。
b、使用第三方軟件進行卸載,通常為安全軟件,如360安全衛士、金山安全衛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紅傘等等。
課堂思考:計算機都是四個盤嗎?c盤一定是系統盤嗎?
3、課后練習</p>
使用資源管理器對自己的個人計算機的文件進行分類管理。
4、課堂總結
這節課講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對文件和文件進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應用程序,同學們課后要勤加練習,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使用到。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跳動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學第四冊六年級第10課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初步認識和掌握了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在Flash5中建立引導線圖層,能熟練繪制引導線,掌握制作有引導線動畫的技巧,學會在幀面板中設置動畫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引導線來實現小球有意識的跳動,培養學生的Flash動畫制作意識。
2、能選擇一定的工具進行動畫設計是Flah動畫設計制作的必要性。
3、進一步認識和進行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并完成相應的動畫作品;能根據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進行自己獨特的小球跳動路線的設計。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體驗小球跳動的全過程,從中提高學生對Flash動畫的制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動畫制作活動中,逐步養成會獨立思考,并善于與同伴交流想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建立引導線圖層,設制引導線動畫。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小動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體課件,呈現實例中的內容,充分運用引導法,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現"跳動小球"的有關信息時,補充了不同跳動路線的小球動畫和不成功的跳動小球的動畫等情況。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貫徹"自學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明確本課的創作要求,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不同的引導線進行小球跳動制作,合作完成"跳動的小球"Flash動畫。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信息的反饋、交流,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評價的落實。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三、說學法:
《跳動的小球》這部分內容,包括一個圖層制作、一個引導層制作和1個課堂發散活動。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教授的制作方法進行獨自創作。由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對來說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驟顯得復雜一些,但是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首先出示教材的動畫效果圖,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意識來跳動嗎?適時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導線的動畫效果圖。讓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據這條線在運動"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對答如流,這時教師再問通過以前所學習的Flash知識可以進行這個動畫制作嗎?學生可能就無法回答了,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對引導線制作的心理需要。
這時就順勢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讓學生觀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幾個圖層。教師強調一共有兩個圖層,其中一個是"引導線圖層",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的重點掌握內容--"引導線圖層的建立"。(依據"自學討論式"課堂教學研究的要求,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習的目的。)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四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知識和本課的新功能組合鍵"ctrl G"的學習來制作圖層1--小球動畫。
2.再通過后面五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本課重難點內容--引導層的制作。
3.最后教師教授通過三個步驟來對小球的跳動做快慢的設置,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4.本課的擴展學習內容的教授,教師演示如何讓引導線出現在動畫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進行這部分的學習創作。
五、全課小結:
教學過程中沒能及時通過多媒體系統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也缺少及時的對制作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教學過程中對后進生的及時輔導不夠,從而使得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課題:圖形圖像文件的瀏覽
○說:今天我要講的內容是圖形圖象的瀏覽,選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二冊的第七章《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與加工》的第六節。由于這是高中信息技術第二冊,也就是在新課標中提到的高二學生學習的選修課內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是信息素養培養的繼續,是支持個性發展的平臺,也就是說必修課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學生興趣與個性的發揮。而對于其中選修的本冊多媒體知識內容,新課標要求本知識塊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認識到多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并學會對多媒體信息進行正確合理地選擇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特別對于這一大章《多媒體信息采集與加工》的內容提出三個明確目標:1、了解常見的多媒體信息如聲音,圖形圖象,視頻動畫等的類型、格式及其存儲等;2、能選擇適當的工具,對信息進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據信息的呈現需求,選擇適當工具和方法,對多媒體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鑒于以上總目標,在前面幾次課中,我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多媒體的基本知識及幾種具體的多媒體素材即聲音與視頻的基本使用與處理。這次課我就要帶領學生一起使用看圖軟件ACDSee來實現圖形圖像文件的瀏覽及圖形圖像文件格式的轉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使學生初步了解圖片瀏覽軟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結構;
b.使學生能用ACDSee軟件瀏覽圖形圖像文件;
c.使學生能用ACDSee軟件轉換圖形圖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b.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
c.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
a.增強學生祖國河山的熱愛
b.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加強學生學會用多媒體信息表達思想的意識。
○說:由于前面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這章的目標主要是根據信息的呈現需求,用適當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課就是建立在多媒體信息處理工具——看圖軟件ACDSee的基礎上的,因而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對ACDSee程序界面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學生在今后學習的網頁制作及多媒體作品的制作等內容時,(即在有信息呈現需求時)要使用大量的圖片,對圖片的選擇和加工這就是這次課要實現的另外兩個知識目標:用ACDSee軟件瀏覽圖形圖像文件及轉換圖形圖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以上兩個知識目標為主線,把第一個知識目標融進后兩個知識目標中去體現。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自我實踐與探索,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倡學生主動去發現ACDSee軟件的一些其它功能,達到這節課的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這節課中,我通過呈現給學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國風景名勝圖,并讓學生踴躍識圖交流對風景名勝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國風光的同時,激起學生瀏覽圖片的欲望,從而推進教學計劃,學生在認知與興趣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本次課的知識目標,同時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創新,從而形成對信息技術課,以及對更多地了解祖國名勝,感受祖國風情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用ACDSee瀏覽圖形圖像文件。
○說:基于上述的新課標以及教材的要求,我歸納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其中教學重點是:用ACDSee瀏覽圖形圖像文件。這是以后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學難點:
用ACDSee轉換文件格式。
○說:圖形圖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種多樣,較復雜,怎樣在適合自己的情景中運用不同的文件格式,為什么要根據需要進行格式轉換,是學生不易弄清楚的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說:教學法中指出,教學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認為不僅僅可以理解成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內容,即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那么在本次課中,為了比較好的讓學生掌握好本次課的兩個不同特征與要求內容,我分別采取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即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以及任務驅動法。其中,情景導學法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為學生學習理請思路,任務驅動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樂趣中愉快地學習,并很好地掌握知識。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說:這次課的具體實現我是將學生帶在我校的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來進行的。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主導,也能非常好地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自主實踐與自主探索
我認為,學法是針對學生學習的方法而言的,首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學習本次課的學生已經是高二年級,通過高一年段必修課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經驗,同時也養成了一定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思維習慣,但這種思維習慣是信息技術課對學生長期要求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一再強調了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此,本次課仍舊提倡學生用自主實踐探索的方法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一)、用ACDSee瀏覽圖形圖像文件(情景導學法)
教師的定位上:
(2)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圖文混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遵循教學規律、滲透課改精神、實現有效教學、突出學科特色并結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三步一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 《圖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術基礎》第四章第2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件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學完本節內容后,學生將能夠制作出一份圖文并茂的電子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方面:了解圖片的插入方法和屬性設置。
(2)能力方面:能夠熟練運用圖片設計版面,表達主題;并對圖文混排的作品及其制作過程進行評價。
(3)情感方面:通過圖文混排作品的制作,感受word軟件強大功能,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我認為圖形對象的插入與設置是關鍵,所以設為本節課的重點,基于課前和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對他們的觀察,我把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 教法學法
教法上:重點部分利用演示示范,組織討論,結合學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點,精心選擇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法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我學習,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制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余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為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大約5分鐘)
結合學校板報評比活動請學生對黑板報進行討論。再展示一篇文本文檔,和一組相關圖片。文字能夠描述事務,圖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務,如果能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并對某些文字或圖片進行特定設置,將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引出課題——圖文混排。
此時學生對剛剛討論的話題很感興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國電腦制作活動中部分學生獲獎作品,激勵他們親自嘗試如何用WORD來制作美觀實用的電子作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任務,也順利的切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部分。
(二)講授新知(約10分鐘)
對于圖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體廣播系統演示具體操作步驟,并有意識地介紹幾種可能出現的操作錯誤,然后啟發學生打開并使用圖片工具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圖形環繞方式的設置。
(三)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約20分鐘)
給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素材,明確本次任務主題“弘揚民族文化”小報設計,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通過組內合作探究、相互協助的方式來學習圖文混排的各種設置。并讓完成較好的同學講解演示以加深學生印象以此突破本節難點。教師則充當引領者和協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評,(約5分鐘)
讓學生對作品進行組內互評并填寫學生評價表。通過作品的交流評價,既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美感,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我從學生中挑選幾幅不同層次的作品進行展示,肯定學生的創作成果,提出希望,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快樂。
(五)歸納總結、知識拓展(大約5分鐘)
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獲,完成學案,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并對學案中的知識拓展環節給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課后搜集素材設計版面完成制作關于甲流知識的小報。
四、板書設計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文字圖表的布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趙良廳校長解釋說:“三步一環”課堂教學模式由“認知教材———重點、難點突破———檢測、總結”這三個步驟組成,即把教室的教師一“講”改為學生三“動”的課堂活動方式,三步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給學生以自主、創意、樂趣和成就感,有助于減少厭學情緒,使課堂充滿活力。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與信息技術》,它是浙教版高一《信息技術》教材,第一章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信息、信息處理過程;認識計算機及因特網的作用。本節課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強,知識點比較多,內容較散,看似簡單,每一部分只是點到為止,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與信息技術有一點了解,使用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內容沒有,所以上課時,要注意擴展。
二、說教學目標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
1、知識目標:
⑴、理解信息的含義。
⑵、掌握信息處理過程。
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及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⑷、知道計算機和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
⑸、區分信息和信息載體。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1、重點:信息的處理過程,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系統及工作原理,因特網的地位與作用。
2、難點:對“信息”及“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網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師生討論,上機操作。
4、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對“計算機和網絡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學會思考。
⑵、通過觀察計算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學習信息處理過程知識,培養學生對信息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上網,小組合作,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團體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及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4、體驗目標:
讓學生上網看一看,網絡上到底有些什么,對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四、說學生
高一新生的來源各團場初級中學,有部分同學,對計算機并不陌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學過一些,對計算機有了一定認識,還有多數同學,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家庭環境,升學壓力的影響,對計算機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學生從沒見過真正的計算機,這是我親耳聽學生說的,并且其它老師也聽學生這樣說過。而高中信息技術的第一章又都是理論內容,
五、說教法
對理論知識,通常的教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然后再做練習達到鞏固的目的。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如果不考慮學生情況,一直講下去,基礎好學生覺得沒意思不愿聽,基礎差的學生又覺得聽不懂,怎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這節課感興趣,怎樣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
1、第一節課就安排學生到機房上,滿足一部分學生沒見過電腦的好奇心。縮短了他們與計算機之間的距離。
2、用前言的第一句話導入新課,提出本節的教學大任務和小任務。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驅動法。
3、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課本中沒有新內容,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師就每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與思考,師生再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各種情況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各自的長處。
5、最后還有時間讓學生上網。教師點撥,小組協作完成上網,瀏覽信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4
一、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初中時就認真學習了計算機或在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較為熟練,對各種操作都較容易上手,在學習當中可以帶動和指導其他學生,但許多鄉下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形同虛設,所以大部分學生在上高中之前對計算機還是比較陌生;但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計算機的方法。
2.高一的學生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一書。信息就是經過處理的數據,所以,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內容,只有掌握數據處理技術,才能更好地得到有用的信息,通過公式進行計算和統計是Excel處理數據的基本方法。
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Excel的數據輸入和數據的編輯以及工作表的維護,本節課是在這基礎之上學習應用公式對數據進行處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輸入和公式的復制方法;
(2)掌握用表達式、自動求各功能和函數處理數據的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
(1)公式的輸入方法;
(2)利用自動求和功能和函數處理數據。
2.教學難點
函數的應用涉入到對函數的理解及其參數的設置,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媒體選用
1.針對學科特點,我選用具有多媒體功能的網絡教室進行教學。
2.課前準備:包含某班學生成績表的工作簿。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一)教法
1.講解法:對于公式中對單元格區域的引用,特別是相對地址和絕對地址,引及常用函數的作用,可以采用講解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對于一些較難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果一味地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挫敗感和厭倦,而且效率低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教師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對于比較簡單,沒有探索價值的操作,由老師演示,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
3.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既能讓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在解決問題之后又能讓學生產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
設計任務——啟發探索——輔導歸納——學習評價——課堂訓練
(二)學法指導
自己多動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學生的特點,而且習得的直接經驗比獲得的間接經驗印象更為深刻,所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協作,總結經驗,完成實踐任務,以達到概念內化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學習的方法,又能培養和提高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教學組織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所學的主要知識和技能:
(1)用填充序列法在A1至A12的單元格中輸入一月份至十二月份;
(2)用填充序列法在B1至B12的單元格中輸入1,3,5,……,23;
(3)同時選定(A1,B4),(C5,D10),D列至E列;
(4)復制(A1,A5)的數據到(C2,C6)中去。
教師巡視輔導,完成后鼓勵四個學生分別演示一題。
(二)用實際遇到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如:我們期中考試后,要計算出每個同學的總分,平均分,和排定名次,還要計算出各科的平均分,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你們有什么好的主意嗎?然后由學生的回答順勢導入新課。(大屏幕顯示準備好的某班學生成績表,該表數據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用來作為本節課的示例表。)
(三)通過獨自努力,學習公式的輸入和復制。
1.閱讀教材P74-P76頁第一大點第1-2小點部分的內容,然后要求每個人計算出第一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教師巡視并個別輔導。(提示:每次輸入公式都必須以"="號開頭。)
2.由兩個學生分別演示求出總分和平均分的方法,其他學生認真觀察。然后教師給予肯定性評價,并補充演示講解。(因為問題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3.指導學生用鼠標拖動填充柄的方法,選定第一個學生的總分,拖動填充柄到最后一個學生的總分處,看看所有學生的總分是否已出來,再用相同的方法算出所有學生的平均分。教師巡視輔導,如有較多學生沒有掌握,則由教師補充演示講解。(由于前一節課學習了用填充序列的方法輸入數據的方法,可對此處學習產生正遷移效果。)
(四)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的應用,學習"自動求和"的方法。
教師:如果要計算每科的平均分,以上方法也太花時間了,人數多還容易出錯,下面我介紹一種更好的方法。然后演示"自動求和"功能,求出總分,再用總分除以人數求出科平,并講解演示按行和按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后,先刪除前面求出的總分和平均分,再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然后由一個學生演示。
(五)小組探究學習函數的應用。
1.教師:上面的方法只能計算出較為簡單的數據,如果要處理更復雜的數據就要使用到函數。可以用數學或物理的公式來類比解釋函數及其參數的含義,并解釋幾個常用的函數(如:SUM、AVERAGE、COUNT、MAX、MIN)的應用。
2.按四至五人一小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指定電腦知識較好,且較負責任的學生充當組長,負責本組進程和紀律。各小組完成以下任務:
用SUM函數計算出每人的總分;用AVERAGE函數計算機出每人的平均分;用COUNT函數計算出班級總人數:用MAX函數計算出每科的最高分;用MIN函數計算出每科的最低分。(提示:先計算出一人的總分或平均分,然后再復制公式計算出其他人的總分或平均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一樣操作。)
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輔導,答疑,發現典型問題。
3.各組交流成果。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充當小老師,分別進行一項操作演示。
4.教師給予以肯定性為主的評價,并補充演示和講解,對發現的典型問題和難點問題可多次講解演示(如在粘貼函數對話框中如何選擇函數,以及參數的確定等)。
(六)課堂練習。
每個人再單獨完成上面的操作,還不會的同學可以詢問老師或同學。教師巡視并進行個別輔導。
(七)評價學習結果,總結本課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來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實驗教材第一冊的第四章第一節“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就這節課而言,著重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我將從“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流程”、“課堂回顧”、“課后學習”和“教學反思”七部分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計算機
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
2、過程和方法:啟發學生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認識計算機網絡,從不同行
業來理解計算機網絡在信息化中的應用和計算機網絡與
信息化的聯系。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個情感的體驗,
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
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知識解決
身邊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嚴謹的科學觀,以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
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重點:通過計算機網絡基知識和發展速度的學習,啟發學生探索計
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進而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
系。
2、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功能,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教學方法分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學、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注重合作學習、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鼓勵質疑。
教學流程:
1、情景設計
通過中國網民數量的龐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的ipv4地址數量
的增長和以太網的快速發展三個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網絡發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計算機網絡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從而引出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通過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得聯系。
2、新課講授:
2.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通過讓同學們瀏覽新浪網首頁的截圖,請同學們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后,通過老師的總結得出計算機網絡具有資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資源共享是計算機最本質的功能。
(2)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
當網絡中某臺計算機的任務負荷太重時,可以將任務分散到網絡中的其它的計算機上進行,或由網絡中比較空閑的計算機分擔這個任務,這樣既節約了資源,又節約了經濟。對于大型的任務需要用到大型計算機計算時,但是使用大型計算機的費用又非常的高,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將計算任務分給多臺普通計算機進行,這樣就可以節約計算成本和時間。 (3)配置高可靠性的應用系統
可以在網絡上做一些備份,保證當某個設備出故障時,網絡的應用仍能可靠的運行。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計算機網絡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實現通信,讓用戶不用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
通過計算機網絡的四點功能的介紹,讓同學們認識計算機網絡的強大的
功能,同時也解釋了“計算機網絡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2.2、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
啟發同學們結合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然后請同學們列舉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師從同學們的列舉中總結出信息化又包括“辦公自動化、生產自動化、
廣域信息查詢和信息傳輸”三方面的內容。再從這三方面去解釋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機網絡是實現信息化的必要條件,沒有計算機網絡平臺,談論實現信息化實際是空談,沒有任何意義。
課堂總結: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2)更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應用系統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2、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
課后學習:
課后同學們應該對老師講解的內容加強思考,對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加深記憶,認真觀察學習和生活方面有關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并且適當的做一些相關習題,以幫助同學們理解知識。
教學反思:
雖說教無定法,但啟發、互動仍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要充分讓學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在對事例的分析中去學習,引發思考,總結歸納,最終達到好的效果,同時,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教師的講解始終起到啟發、點撥、糾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2-09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08-02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2-13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2-12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集錦08-03
精選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三篇07-09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12-21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12-14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12-09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