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觀察物體說課稿

時間:2022-12-14 08:36:5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觀察物體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察物體說課稿15篇

觀察物體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第一課時。這單元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標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會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三)情感目標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以兒童喜愛的“猜一猜“活動導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演示法:教學時,出示實物,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汽車為素材,通過3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車的樣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觀的實物演示,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的教法由實物到圖畫,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真正體驗到了學數學的樂趣。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實踐操作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教學時,學生在猜一猜、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比較、分析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設計讓每位同學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汽車,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觀察的效果。

  3.觀察法: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法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組織引導大家討論,為什么同一個汽車同學們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不同。這個過程,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在設計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資源的利用,以兒童喜愛的生活情境導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以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時聯系生活,實踐運用。本節課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主要由三個環節來完成

  (一)、創設情景,激疑引入,點燃學生探究熱情。

  通過“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全面觀察物體的必要性。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學生猜是什么動物?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這是讓孩子們展示自己來自生活中的經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這樣的一個課前游戲作為引入,與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二)、引導探索,體驗交流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活動一:請你們觀察圖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體會是什么東西?

  從上面看從側面看從正面看

  分別讓學生看圖片猜一猜。通過這一游戲活動恰到好處地為新知識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初步感悟到觀察物體要從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觀察,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活動二:觀察玩具汽車,引入新知。

  一)本位觀察

  分別由老師看汽車,一個學生看、小組看的活動明確不同的位置觀察到同一物體形狀是不一樣的。特別強調側面點的不同處。

  二)換位觀察

  通過學生交換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概念。

  三)全方位觀察

  教師采用“快快站過來“的活動使學生正確選擇,深刻認識。

  這一環節,采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汽車為素材,通過不同層次的觀察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車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著。

  (三)、課間活動

  低年級孩子上課時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根據這些特點,我安排了一個課間休息,讓學生在音樂中一邊休息,一邊游戲。這樣設計不僅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緊扣主題,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了所學新知。

  (四)、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1、做一做

  完成書中的例題和課后習題。由圖片討論觀察者的角度,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在看看,想想,說說中,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寶盒游戲

  通過多拉A夢帶來的寶盒給孩子們帶來驚喜的練習。

觀察物體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觀察物體》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它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展。這個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在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的。

  根據教材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難點: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故事“盲人摸象”以用聽故事的活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新課學習做準備,接著設計一個游戲“猜一猜”的情景,讓學生感知只從一個角度去觀察物體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觀察物體時,通過電腦演示學生熟悉的講臺與粉筆盒的畫面,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到并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教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發現法

  教學時,發給每一個小組一個正方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相互議一議,畫一畫,在你所處位置看到的正方體是怎樣的,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教師的作用是組織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觀察時,設計讓每位同學把觀察到正方體形狀畫下來,通過動手畫,親身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

  在教學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手提紙袋,觀察結束后出示圖畫讓學生說說這是從哪個位觀察到的然后組織討論,同一動物為什么同學們觀察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課前激趣

  1、講盲人摸象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當中了解只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

  (二)合作探究

  1、引導觀察

  首先教師通過一個有代表性特征的學生站在教室的中間,從四個同學的描述中從前、后、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同學,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2、分組觀察

  通過學生交換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概念。

  3、全方位觀察

  教師讓學生選擇在本組中喜歡的角度去觀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深刻認識。

  4、認識例1中各圖的觀察點

  (三)鞏固深化

  本環節教學,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連一連,組織學生觀察分析,在充分實踐活動基礎上學習新知。親身探索過程,同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拓展延伸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說一說,的方式,培養學生眼、手、腦相互結合,同時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五)總結

  讓學生充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整堂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觀察物體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本課是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感性經驗和在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或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一個或兩個幾何體的形狀。

  (2)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樂于與人合作,并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三、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我讓學生準備的學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過小組合作觀察交流,教師參與并適時引導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經歷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進行辨認、想像、猜測、分析等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1、教具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調用舊知、激活體驗

  出示課件:這是我從不同方位拍到的我們小熊娃娃的圖片.為什么4張圖片會有所不同呢?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是從不同的方位拍攝的。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深一步的認識這樣引出課題。(并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第一個活動:整體感知(觀察鞋盒子)每4人一組一個長方體的鞋盒子 ,先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實物指出正面、左面、上面。(并板書)

  為了引導學生觀察要有目的性,我再進一步提出觀察要求,每組同學的眼睛都分別垂直于正面、左面、上面,把觀察后得到的圖形畫在本子上。為了從生活中的實物出發,使每個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位觀察長方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我設計了讓小組合作任意選個角度觀察鞋盒子,看有什么發現, 我參與到學生的觀察活動中發現問題,給與適當的指導。

  在學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例1的小藥箱,讓學生對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有了前面的觀察和發現,有了前面學習中建立的模型,我要求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練習八的第一題。脫離實物,展開想像,才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最好途徑,所以在前面觀察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我提出,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正方體,想像每個面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站在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第二個活動是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先小組合作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學具中的球體,看到了什么形狀?有什么發現?在交流中得出結論。再從任意不同的角度觀察圓柱體,把你從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狀和同學說一說,小組內有疑議可以提出來和老師交流。我預設了兩種情況:

  ①看到的是長方形

  ②看到的是帶有弧度的圖形。

  如果出現第二種情況,我采用的對策是:(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2、課件出示例2,邊敘述,看來觀察一個物體已經難不倒我們了,現在老師可要提高難度了,現在把它們放在一起,發揮你們的想象,你還能辨認哪個圖形是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嗎?仔細思考。

  (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克服本節課的難點,我把例題2進行了分解,先單個觀察每個實物然后再把兩個圖形放在一起,這樣降低了難度。)

  課標指出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接下來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八第3題并讓學生匯報你選擇的理由。

  三、趣味游戲、強化認知

  1、做猜物體的游戲: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的第2題

  小組合作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說出你的理由.然后從學具中找一找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可能是正方體、長方體或圓柱體、棱柱)

  2、有了練習八第2題做鋪墊再小組合作完成39頁“做一做”就很容易了,這樣也體現了知識出現的層次性。

  四、暢談收獲 、全課總結

  通過暢談收獲,使學生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布置作業學科整合。

觀察物體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本單元主要

  教學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物體。我將教學第一課時觀察物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和想象,認識物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會從物體或幾何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進行觀察,并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得到的圖形。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能聯系實物或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思考,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觀察活動的過程中,培養樂于和同學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學習成功的樂趣,激發對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教學重點是:會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物體;能根據物體的形狀選擇相應的視圖或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教學難點是:能根據物體的形狀想象相應的視圖,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四、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教師準備一個投票箱,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學生準備同樣大的正方體若干個。

  五、說教學程序

  一、教學例1

  談話:看老師今天帶來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學們已經學習過觀察物體,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察物體的有關內容。(板書課題)

  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樣子放在講臺上,談話:這是一個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誰來試一試,指名到講臺前分別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邊演示邊講解:)像投票箱這樣的物體,習慣上我們把寫有“投票箱”三個字的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這一面叫做上面。大家一起說:這是投票箱的前面,這是……

  提問:我們認識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請大家想一想,如果從前面觀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長方形,上面寫著投票箱3個字)從右面和上面觀察呢?

  啟發:要知道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可以分別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進行觀察,誰愿意上來試一試,(觀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現在你看到了它的幾個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現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圖形?指名到講臺前示范觀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如,觀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票箱,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的前面這一個面;觀察投票箱的上面,可以站到板凳上,從上往下看。)

  依次出示課本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視圖,讓學生分別說一說是從哪一面看到的。

  小結:回憶觀察投票箱的過程,想一想觀察物體時要注意些什么?

  二、組織練習

  1、練習六第1題

  出示洗衣機的直觀圖,提問:你能指出洗衣機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

  再問:如果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洗衣機,看到的形狀圖各是怎樣的?

  追問:你能根據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洗衣機的形狀圖想象出洗衣機的樣子嗎?

  出示電冰箱的視圖,先讓學生指出電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把課本放在桌子上,先指一指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同桌合作分別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并說一說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

  3、“練一練”第2題

  生活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幾何體,出示各個面上涂有不同顏色的正方體,談話這是一個表面涂有不同顏色的正方體,你能分別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

  邊演示邊講解:像正方體這樣的物體,習慣上我們把朝著自己的這一面叫做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相同的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這一面叫做上面。

  指名說一說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別是什么顏色?

  學生同桌合作依次進行觀察,并交流。

  出示各個面上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體,先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說一說各個面的顏色。(同桌合作進行觀察,并交流。)

  4、練習六第2題

  出示各個面顏色相同的正方體(放在講臺上),談話:觀察這個正方體,你能分別指出正方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嗎?

  提問;如果從前面觀察這個正方體,看到的是什么圖形?如果從右面和上面看呢?

  再問:你知道為什么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正方形嗎?

  5、練習六第3題

  再出示一個正方體,和前面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擺放方式同課本),提問:這兩個正方體拼成的是一個什么形狀的物體?

  談話:如果從前面、右面和上面觀察這個長方體,看到的各是什么圖形?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兩個正方體,照樣子拼一拼,再輪流進行觀察,把看到的圖形記在頭腦中。

  出示書上的兩個視圖,讓學生分別指出從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圖。

  提問:觀察這個長方體,你有什么發現?(從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完全一樣。)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要與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業

  完成練習六第4題

  回家觀察電視機和微波爐,看看它們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前面、右面、上面

觀察物體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我說可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觀察物體(二)》例1的內容。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幾何體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幾何組合體。這些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現的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搭成的幾何組合體,讓學生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獲得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情感與態度:在探究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學會欣賞數學美。

  把教學重難點確立為: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感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學法

  1.教法: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活動方式,對于小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特別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2.學法:

  (1)實踐操作法:新課標規定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各種活動發展自己的智慧。學生自主拼搭物體,并將觀察到的圖形記錄下來,通過動手,親身體驗感知,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從已有知識引入新課,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手拼搭,進行觀察、對比,培養空間能力。自己發現總結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小組合作動手拼搭,在探究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學會欣賞數學美。

  鞏固拓展

  通過層層遞進的觀察和拼搭活動,使學生親歷從三維圖形到二維圖形和從二維圖形到三維圖形的轉化過程,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總結與延伸

  學生自談收獲,以故事的形式結束,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以及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觀察物體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個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2、能力目標: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的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四、說教法、學法

  發現法:教學時,教師用攝像頭演示從各個角度觀察最多可以觀察到三個面。再次引導觀察發現。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設計讓每位同學把觀察到機器貓的形狀拍下來,通過動手,親身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如,教學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時,引導學生觀察驗證,小組討論填寫觀 察 記 錄 表,得出結論,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

  觀察法:例1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狗,畫小狗,再觀察其他同學畫的小狗,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同一只小狗為什么同學們畫出來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五、說教具學具

  《盲人摸象》課件、玩具狗等。

  六、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三個環節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講故事:從前,有四個盲人,他們從來沒看見過大象。有一天,這四個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邊,第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條腿,說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說道:大象像一堵墻。第三個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說道:大象像一條繩子。最后一個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說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問:這四個人摸到的大象的樣子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3.全班匯報交流。生:他們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樣子也就不同。生:他們都只摸到了大象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他們都不能完整地說出大象的樣子。……

  4.引入新課:由于每個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對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們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又是什么樣呢?這節課共同探討一下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情景引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知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觀察同一物體。

  (1)定位觀察

  提出要求:請組長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間,頭對準1號同學。

  組織學生分組觀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樣子的?把看到的樣子用筆畫出來,畫完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組織匯報交流。

  小結:雖然觀察的是同一物體,由于每個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同。

  (通過定位觀察、表述看到的物體的樣子等活動,體驗觀察物體的方法。)

  (2)、換位觀察

  請學生按順時針的方向換位觀察物體,請學生說說:你們現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你形狀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個玩具狗,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后反饋匯報結果。最后引導小結:因為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狀就不一樣了。

  (通過換位觀察,加深了學生自身的感受,使他們親身體驗到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觀察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個玩具狗,并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游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游戲規則:聽清楚老師說哪個小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應該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

  通過從不同位置對玩具狗進行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使同學們明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主動地進行實際的觀察、比較,體會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進一步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要求。)

  2、觀察不同的物體

  請同學們拿出你帶來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間,并把玩具正面對著1號同學。

  (1)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通過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物體,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發現,從而驗證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這一結論。)

  (2)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三)層次練習,應用拓展

  1、教材第67頁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圖。

  (2)組織學生觀察判斷。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是誰看到的就在下面標出他的名字。

  (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體驗觀察物體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

  2、教材67頁的“做一做”。

  請同學們把書翻到67頁,這本數學書的側面、正面、后面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請你連一連。

  3、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說誘思探究及新課改的體現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弘揚、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理應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目標。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使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基于這一指導思想,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觀察物體說課稿7

  一、教材、學情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觀察物體”,“觀察物體”是新課程標準數學教材中“空間U圖形”中新設置的一一塊教學內容,也是較過去教材相比新增的.個教學內容。本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牛第ˉ學段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口第學段教學中,學牛學習了對個物體進行前、后、左、右觀察(二上),對一個物體進行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六上),對」L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進行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董下)的基礎上進行的o

  本教學內容是在原有觀察物體的的基礎上,通過對由一些小正方體拼擺而成的物體上添加小正方體所組織的物體進行正面、側面和上而觀察而形狀不變的觀察教學n

  二、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祟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形狀的經驗,能分別確認或辨認由5個或6個問樣火的正方體擺成的不問物體的正酣、側血和上凹多著到的形狀。

  2、使學牛經歷觀察、操作活動的過程,能根據觀察物體看到的某個面的形狀,用問樣大的正方體擺山柑應的物體,體會物體揀它相應的平面視圖的轉換甘聯系,能借助簡單物體或看到的形狀進行直觀的有條理的推理,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o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5、 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不同的面,豐富學生的觀察經驗。

  教學難點: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口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接學生用4個問樣大小的正方體擺物體,敦師再課件出示4個問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口

  2、讓學牛觀察,說說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學牛再上黑板用紙片擺山看到的形狀,并課件出示相應的視圖。

  (二)學習例題:

  1、分組,先取4個正方體,按照例題的樣子擺一擺添1個正方體,從止面看形狀不變,應怎樣擺?

  分組操作c

  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幾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血看到的是什么樣的?

  老師隨學生回答畫一畫:

  (2)你有哪幾種擺法?在擺的時候你有什么想法?

  (閃為從正面看到的是3個橫著的方塊,多山來的這一個,可以分別在前面依次添1個,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個,所以共有6種擺法。)

  請學生上來利用投影演示。

  〔3)課件展示

  2、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可以擺在哪里?

  學生分組操作,邊操作邊思考:幾種擺法?怎么擺能較快地擺出多種擺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從上面著到的形狀:從上血看,形狀不變,多出來的1個應該和己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別添在

  這4個的上血。指名學生上黑板演示,教師在課間演示口

  3、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呢?

  學牛繼續分組操作口

  再交流:先隨學牛問答,畫出從側面看到的形狀:多山來的這王個可以分別在前面添在己有的2個前面,也可以分別在后面添。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你有什么發現?

  (不同的形狀,在某個角度看,可能會有問樣的結果……)

  (三)鞏鬧練習: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擺一擺,再觀察,然后再連線。

  交流的時候,讓學生聯系立體圖來說說hI以怎樣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狀口

  2,先照書上的樣子擺一擺,再著一看口這土個物體從正酣看到的形狀相問

  3、用5個問樣大的正方體按要求分別擺擺。

  1、數— ˉ數,各有幾個正方體,再擺擺。

  四、進行全課總結

  談談自己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

觀察物體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學生已初步學習的觀察物體的各個面形狀的知識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2.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廣泛運用于生活中。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親身經歷、自行探究、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協作能力。因此根據新課程理念,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在情景中學習

  興趣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動力,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尊重教材的編排,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推理的故事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柯南的偵探活動中去,在柯南的偵探活動中觀察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位置關系,豐富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2、在探究中發現

  教學圍繞“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主線循環往復學習。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氛圍,通過兩個推理情節和兩個活動的設計,力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在觀察、交流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經驗,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充滿體驗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推理問題,并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最終學會學習。

  3、在操作中感悟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是不同的。在操作、推理、反思的過程中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促進學生養成有序思維的好習慣。

  五、說教學程序

  下面我來談一談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主要由以下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師:孩子們,聽過《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嗎?想看看嗎?

  2、播放成語視頻。

  3、通過《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引出課題并板書。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請看他是誰?對,他就是柯南。你們喜歡柯南嗎?老師也很喜歡他,柯南憑著自己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孩子們熟悉的動畫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出示例1:李博士是皇室中鼎鼎有名的發明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它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柯南找到4個犯罪嫌疑人,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4.請學生從不同方向全面觀察小藥箱,出示觀察要求。

  5、集體匯報訂正。

  【設計意圖:1、教師用語言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同時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觀察、猜想、推理的活動中來,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學生的角色位置,使學生對學習更有積極性。2、學生通過變換角度的反復觀察,進行簡單的推理驗證,初步讓學生感受觀察與生活的聯系。】

  6.從小藥箱的實物(有特殊標記的立體圖形)抽象到長方體(無特殊標記的立體圖形),讓學生感受對于沒有特殊標記的幾何圖形該怎么觀察。(完成書上練習八的第1題)

  (三)觀察活動

  1、引入:孩子們,剛才我們和柯南一起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外形是長方體的小藥箱,在我們數學中,除了長方體之外,我們還認識哪些立體圖形?

  2、小組活動:觀察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并填寫實驗報告。(從上面、正面、側面進行觀察)

  3、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在教學例2前設計這樣的觀察活動,為教學例2做好鋪墊,也能更好的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1.引入例2。

  今天一大早,皇室博物館的館長急匆匆地找到柯南,告訴他博物館四周有許多行蹤可疑的人出現,他們是沖著兩件國家級文物:綠玉球和水晶柱來的。(課件出示物體形狀),因為昨天晚上館長發現有人在放綠玉球和水晶柱的房間頂上開了一個小洞。

  情況十分危急,柯南立即趕往現場勘探,很快他找到了四個行蹤可疑的人,為了不打草驚蛇,柯南笑著對他們來說,我們來做個畫圖游戲吧,假設這有一個球體和圓柱體,看誰能準確畫出從上往下看的這2個物體的形狀。每個人都畫了物體的形狀:

  2.出示例2。(課件出示3組書上的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形狀)

  (1)思考:他們誰是犯罪嫌疑人?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次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五)、進一步鞏固新知

  1、師:柯南看到大家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已經和他不相伯仲了,于是出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有信心試試嗎?

  2、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3、游戲活動猜一猜。(完成書上39頁做一做。練習八的第2題)

  ①開展活動。師:誰來猜一猜,可能是?還可能是?

  ②通過游戲活動,談想法。

  ③小結:在觀察物體時,如果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拓展:

  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和語文知識相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七)、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回歸到生活中去。】

  (八)老師寄語。

觀察物體說課稿9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41~42頁《觀察物體》和相關練習。

  從低年級起,學生就學習了有關觀察物體的簡單知識,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冊觀察了由3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的物體,初步學習了從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并用圖形描述物體各個面的形狀。本課是這一學習內容的繼續學習,也是觀察4個以上同樣大正方體擺的物體的基礎。根據以上分析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初步擬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能夠通過對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擺成的物體的觀察,正確選擇或描繪出相應的視圖;知道從同一個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得到的視圖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夠依據同樣的視圖要求,拼擺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技能目標:在實際的拼擺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思考,培養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會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指定視圖擺出物體。

  教學準備:小黑板 同樣大的正方體4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課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活動,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充分發揮主題性作用。三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較強,還是形象思維、直觀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在學習方法上采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研究,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互動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擺一擺,連一連。學生用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一擺觀察后連線。

  2、今天,我們就用同學們的方法繼續觀察物體。(板書)

  [設計意圖:首先復習,在學生擺一擺和連一連的過程中對互動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為接下來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礎。同時,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采用獨立嘗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構“擺一擺”:

  (小黑板出示例題中的三幅圖。)

  老師這里有三幅圖,數一數:每幅圖有幾個小正方體?你會擺嗎?(小組四人合作擺一擺。)(三個同學每人用互動工具擺出其中的一種,一起觀察所觀察到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由一名同學做好記錄。)

  (1)從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狀?

  思考:觀察了這三個物體的正面,你有什么發現?(從正面看形狀相同。)

  (2)觀察一下這三個物體的側面,你又會看到什么形狀?

  思考:觀察了這三個物體的側面,你有什么發現?(從側面看,形狀也相同。)

  (3)、從上面看,你又會看到什么形狀?

  從上面看這三個物體,你有什么發現?(從上面看,形狀不相同。)

  思考:我們觀察了這三個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你有什么發現?

  (4)、小結: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為學生構建自主探究性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平臺,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使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正確的表象,進而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得以突破。這樣也體現以人為本和學生可持續、和諧地發展,切合《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實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學生主體性、探索性、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充分發展。]

  三、鞏固應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1

  ( 出示想想做做1的圖)小組四人合作擺。

  師:觀察一下這三個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語氣慢)

  一起來看看題目的要求:(出示題目的要求:從哪面看,這三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完全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

  學生擺一擺,看一看,并在練習本上畫一畫。要求:形狀相同的畫一個圖形,形狀不相同的畫三個圖形。

  學生畫好后匯報: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反饋時還要讓學生觀察。)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認真地觀察了一組物體,再請大家來觀察一組。

  2、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的兩個圖。)有興趣擺一擺嗎?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擺好后,仔細觀察這兩個物體的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學生完成連線

  匯報:說說你是怎么連的?

  通過連線,你發現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師:剛才,我們根據擺出的一些不同物體,從同一個角度觀察畫出一些不同的形狀。那根據一個畫出的形狀,你能擺出一些物體嗎?

  (出示要求:用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按下面的要求擺一擺。)

  指名讀,讓學生說說用幾個正方體?

  ①、按要求擺:(出示要求:(1)、從上面看到的是 □(2)、從上面看到的是□□(3)、從上面看到的是□□□ )

  ②、 學生擺,反饋時讓學生自己擺,再觀察側面和正面

  [設計意圖: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實踐,在操作中、在實踐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尤其顯得重要。學生只有通過實際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時,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須通過練習來解決。設計有效的練習時,我注意練習設計的梯度和層次,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鍛煉思維;練習時要求全體參與,并安排足夠的時間,練習后及時組織反饋,收集反饋信息,特別是那些學困生,幫助他們發現在練習中存在的錯誤,讓其自主尋找差距,自我矯正錯誤,使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主動發展。]

  四、總結延伸,“說一說”。

  剛才,同學們想出這么多方法來拼一拼,擺一擺,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個、6個、7個小正方體會擺出什么不同的物體,他們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又分別會是什么樣的呢?課后去拼一拼,擺一擺。相信你會發現一個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課堂上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課堂交流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主要形式,促進學生從維持性學習走向自主創新學習。課堂交流是一種人文性、創造性、互動式、合作化的藝術。“說一說”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勇于發表個人見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同時還有利于創造自由、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觀察物體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本單元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一)》的內容。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而且又為以后學習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借助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礎上學習,而且學生平時也在不經意間觀察物體,因此學生這節課的內容簡單易學,學生也較有興趣。但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他們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錯,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看表面。《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教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準備主要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和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大量觀察、操作、交流、游戲等形式輔助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一)、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今天老師從家里帶來一個盒子,孩子們看看它是什么形狀?

  師:老師需要三名同學上臺來幫老師一個忙,誰愿意?

  學生活動:將長方體盒子放在講臺上,讓三名學生分別站在長方體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觀察到的盒子的形狀畫在黑板上。

  師:(吃驚狀),咦?這三名同學觀察的都是老師帶來的這一個盒子,為什么畫出來的形狀不一樣呢?

  (設計意圖:拋出疑問,引發沖突,促使學生思考。)

  生:因為剛剛三名同學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小熊的正面、側面、背面。

  2、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小熊。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小熊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小熊拍了照片。幻燈片依次出示四個面的小熊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3、觀察、認識上面、下面。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出示圖片)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小熊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2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

  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課堂練習。教材第68頁的“做一做”。

  (五)、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總結: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觀察物體說課稿11

  一、教材內容

  “視圖與投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每一學段要求不同。第一學段是“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第二學段是“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第三學段是“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所以在本冊教材中沒有給出視圖的概念,而是采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后再通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具體編排

  例1

  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說明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建議: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3)注意: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于被觀察物體的表面。②使學生明確,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

  例2及“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里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教學建議:

  (1)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2)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3)做一做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例3及“做一做”

  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2)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并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后,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教師還可以增加小正方體的數量,進行類似的活動,但注意數量不宜過多。

  (4)做一做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的組合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可以讓學生直接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五)教學建議

  1、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

  由于本單元有大量的觀察和拼搭等活動,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套相應的學具。可以結合實際,指導學生自制學具。

  2、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交流。

  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要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并應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

觀察物體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玩具、汽車、茶壺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并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與平面圖形。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能力目標: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難點是: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手機不同的面,讓學生猜猜物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復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引出這節課的課題。接著通過觀察福娃玩具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圖形,通過電腦動態演示物體不同面的組成,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著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的不同面,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例如,導入課程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手機、福娃不同的面,讓學生去觀察,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同一個手機為什么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圖)

  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這分別是什么物體?為什么都是手機,但形狀卻不一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呢?你喜歡從哪個角度去觀察?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間說一說,并指名回答。

  師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簡單說明。

  學生仔細觀察。師出示從正面、側面、上面、后面拍攝的福娃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課件上的哪張圖片?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換位觀察

  聽老師口令,請幾名學生按順時針的方向換位觀察物體,你們現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你形狀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的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全面觀察

  游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游戲規則:聽清楚老師說哪個小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應該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

  (三)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出示一個每個面的顏色都不相同的禮品盒。

  猜一猜:從任何一個位置來看這個禮品盒,你認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引導學生觀察驗證。

  師;大家仔細觀察禮品盒,你能看到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顏色或是什么數字?(生回答)

  師:在剛才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三種不同的結果:可能看到1個面,可能看到2個面,最多可能看到3個面。請你們再看看身邊的其他物體,會不會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呢?

  抽答。

  小結:

  通過剛才的觀察討論活動,你又知道了什么?(板書:最多能看到3個面)

  (四)認識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認識三個面的名稱

  誰能上來選擇一個能看到長方體三個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個面。

  誰能給這三個面分別取個合適名字呢?

  (教師板書)

  2、指導學生隨意變換長方體的位置,說說它的三個面。

  (五)層次練習,應用拓展

  第87頁的想想做做第1題至第5題。

  學生獨立練習,反饋交流講評。

  五、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位置不同,觀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個物體的形狀不同。

  一個物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觀察物體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觀察物體第1課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課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觀察較為抽象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和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例如,課本39頁下面做一做,根據看到的一個面進行猜測,可能是兩個什么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后再通過觀察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注重知識發展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滲透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的做事原則,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的位置。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是:辨認兩個物體圖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創設法”“觀察討論法”“引導探究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游戲、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1、情景創設法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小藥箱和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2、觀察討論法為了實現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的目標,必須讓學生多觀察,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進一步升華,得出結論。

  3、引導探究法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善學、樂學,我主要采用了“引導探究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以問題引導,組織學生互動,教師及時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說學法

  由于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于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系。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再者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從而樂于探究。

  綜上所述,在本節課中,主要采用以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觀察實踐,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組合作觀察藥箱和其他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觀察物體獨立思考,然后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其次是小組合作觀察兩個立體圖形的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四個環節: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看視頻盲人摸象,為什么四個人摸得不一樣?引出: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嶺又會成峰,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由此引出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觀察一個立體圖形

  首先,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小藥箱,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通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其次,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再次,指導學生觀察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擴展,同事也為后面的學習做了準備。

  最后,做游戲,猜物體:分別出示正方體和圓柱的一個面,判斷是什么物體,并說明理由。使學生明白只觀察物體的一個面是無法判斷出它是什么物體的,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的做事原則。

  2、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

  首先,觀察圓柱和球,通過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然后,做39頁下面的做一做。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聯系實際,理解運用;

  首先通過判斷,檢查學生對本課知識目標的掌握情況。

  其次,做練習八第1題,檢查學生能否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一個立體圖形的形狀。

  最后,做練習八第3題,檢查學生能否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生匯報,補充,來完成本課的總結。

  五、總結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愿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學生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生各種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通過學生自制教具,為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

  2、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讓學生多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實踐操作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觀察物體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視圖與投影”是《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明確的要求。第一學段是在二年級上冊,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為以后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第二學段是在五年級上冊,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學段分別要求“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到第三學段才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第一學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學生分別從前面、側面、后面觀察一個恐龍玩具的情景圖,下面給出從這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讓學生判斷這三種形狀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位置關系和形狀。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目標是這樣定位的。

  1.使學生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觀察最多只能觀察到長方體的三個面。

  2.通過觀察、想像、操作等數學活動,能夠而且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五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但他們的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發展,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一個、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難點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從三個不同方向進行觀察的方法。

  二、教具、學具準備和過

  1.教具、學具的準備

  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具和學具的準備必須充分。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學生也準備了相應的學具,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2.教學過程

  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貫穿整堂課,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而不是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并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以鍛煉,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1.教學例1。

  通過觀察長方體物體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觀察時,通過學生的示范,使觀察姿勢不正確的學生明白自己為何很難只看到一個面,強調視線要垂直于被觀察物體的表面。使學生明確,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說一說自己從這幾個方向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

  2.教學例2。

  例1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的,例2是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先讓學生分別觀察球體和圓柱,說說看到了什么形狀。再把兩個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想像一下,從不同角度看,分別是怎樣的。最后根據學生的描述,出示形狀進行驗證。

  三、教學研究重點

  本學期的教學研究重點是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本節課不僅設計了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教學例2時,教師呈現球體和圓柱的組合形體,讓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與關系時,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后再通過給出的形狀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觀察物體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新課開始,通過觀察照片,用游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介紹各位置的名稱。

  3.發現法 借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引導同學仔細觀察玩具。通過自主探索的本位觀察和換位觀察,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的形狀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例1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對應不同的照片,為什么同一只小熊,會有這么多不同的樣子的照片。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1、激疑引入,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誰?

  2、明確位置,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個學生所熟知的,但從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對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學,給學生一個懸念。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初步參與感知的過程。

  3、本位觀察。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對象。

  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樣子選照片,說一說。

  4、質疑明理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只小熊,為什么他們照片出來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后反饋匯報結果。最后引導小結:因為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就不一樣。

  5、全面觀察,體驗新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只小熊,并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二)聯系生活實際

  1、比比誰的反應快(做一做)

  看老師出示的數學課本,想一你應該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設想: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為學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間,是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2、書上例6完成,書上連線

  3、猜一猜游戲。

  分別出示從前面拍攝課室的圖、從上面看的桶、從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樣的杯子、側面的紙。引導學生說出:觀察物體,不能只看一個面,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當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通過猜測,也從中體會到要全面地觀察一個物體,才能真正地認清此物,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三)應用拓展。

  看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 、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觀察物體說課稿】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說課稿12-09

《觀察物體》說課稿12-11

觀察物體說課稿12-06

觀察物體的說課稿11-03

《觀察物體》說課稿06-30

觀察物體說課稿06-13

《觀察物體》說課稿06-12

觀察物體的說課稿06-12

《觀察物體》說課稿11-26

觀察物體說課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