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1
一、有關背景
設計意圖:
綱要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幼兒所熟悉,又是現階段幼兒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之一。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對動畫片里的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角色情境表演很感興趣,特別喜歡模仿;每次聽到主題曲《雖然我只是一只羊》,他們會無比的興奮,然后會跟著音樂唱啊跳啊。利用這一資源,結合小班年齡特征,設計了小班健康活動《快樂羊村》。《快樂羊村》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游戲。在設計中,考慮到小班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不夠,平衡能力的練習是重點,因此在活動中,我選擇游戲化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以羊村小羊的角色身份參與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且有意識增加他們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適當地增加難度,即在同樣是寬25厘米的平行線上跨越小障礙,給他們于挑戰性,讓他們在能夠完成在平行線中行走的基礎上嘗試著跨越低矮障礙,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性。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創設情境增強游戲趣味性,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二、具體實施
1、教學活動準備:
(1)寬為25厘米的軟墊若干(鋪成窄窄的平行小路)。
(2)事先貼好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及小花和石頭圖卡若干。
(3)村長胸飾一個、灰太狼胸飾一個、小羊胸飾(若干)。
(4)音樂《我只是一只羊》
(5)鑼、鼓槌三副。
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對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情境地創設搭建了重要的橋梁,特別是一些道具的準備,這些道具在特定的情境中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形象,起到了推動情節展開的作用。
2、教學方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扮演羊村村長角色以飽滿,熱情的情緒吸引幼兒(羊村的小羊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境游戲法。情境化的游戲是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游戲過程中,把熱身活動、動作示范、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整個完整的故事中進行,讓幼兒在不斷展開的游戲中快樂、自主地掌握活動技能,實現教育目標。
本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快樂羊村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積極參加小羊角色扮演進行游戲,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感情,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也得到發展。
3、教學活動過程: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小班幼兒角色意識較強且很容易投入其中,活動開始,教師以羊村村長的身份帶動幼兒進入活動,能較快地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進入活動中。然后都忙著精心設計自己的角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孩子們發明的各種小羊動作也極為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更是聲情并茂。
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動畫片音樂〈〈我只是一只羊〉〉,馬上將孩子帶入了動畫片的意境中,村長與小羊進行熱身運動,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對他們的表現進行鼓勵,這樣,使幼兒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樂意接受和學習新的本領。
2、練習走25厘米寬的小路和跨越障礙。
為了增加趣味性,創設了游戲情境:“小羊們做完運動,肚子餓了吧,村長帶你們去吃青草。”通往草地的路就是這條25厘米寬的小路,帶領幼兒練習在小路中行走。先請幼兒集體在25厘米的小路中行走,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怎樣走才能有快又穩,還不能踩到路邊的小草。然后請幾名做得好的幼兒示范在平行線中行走的方法,教師講清動作要點,再次請幼兒一起來試一試在平行線上行走,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要點。
接下來是第二次吃草,小羊還沒吃飽要去另一塊草地吃草。這一次走的小路不一樣了,小路上有障礙了(就是貼有小花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告訴幼兒要走得小心,不要踩到小花,腳抬高跨過去。在這一環節中,增加了游戲的難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幫助每個幼兒獲得主動發展,同時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根據孩子的能力及時調整活動的難度,能讓孩子始終處于最佳的喚醒狀態,保持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3、灰太狼出現,小羊四處散逃(大約一分鐘時間)。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幼兒都喜歡當聰明的小羊角色,但是壞壞灰太狼角色也是大家感興趣的,增加這一角色,使得整個活動更具趣味性,活動開始推向高潮部分,幼兒更加興奮,對接下來的活動欲望更強了。這樣巧妙地情境設計主要也是考慮到幼兒前面只是在寬25厘米的平行線中間走和跨越障礙,整個活動下來,特別劇烈的運動幾乎沒有,為了適當增加活動量才安排的,起到動靜交替的作用,也為下一個環節的游戲做了鋪墊。
4、游戲:小羊回羊村發警報。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考慮到整個活動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我創設了以下情境:“灰太狼要來吃小羊,小羊們趕緊回羊村發警報,提醒在外的小羊們趕緊回羊村躲起來。”這時每個幼兒都被這樣的故事情境引入到一個真實的畫面中,然后他們會很投入地把自己當成一只小羊,此時他們特別興奮特別激動,互很團結,會互相保護不讓灰太狼抓走,回羊村的路上也小心謹慎,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會學著自己去遵守游戲規則,這些游戲規則也是孩子們自己建立起來的。走過這條25厘米寬的小路,跨過灰太狼設下的陷阱石頭(貼有石頭圖卡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由原先的跨過漂亮小花更換成跨過灰太狼的陷阱石頭,道具創設的情境目的是增加新鮮感,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體會游戲帶來的快樂。然后到達羊村后小羊要發警報(用鼓槌敲一下鑼)。這里之所以安排了用鑼發警報有四個原因:
A、增強這個游戲的趣味性。
B、避免幼兒出現低頭走路的錯誤動作(鑼的懸掛有一定的高度,但這個高度適合幼兒)
C、標志性的物品可以激勵幼兒大膽向前走
D、是下一名幼兒出發的信號,使得活動更加有序。
接著大家安全回村后,灰太狼再次出現,可惜抓不到小羊失望而歸。
5、結束游戲:
灰太狼不再出現,小羊們在音樂聲中,高高興興地出羊村,表達愉悅的心情。這也是一個放松活動,這是運動后的一個必要環節。
三、簡析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創設情境讓活動本身更具游戲趣味性,讓幼兒對活動更感興趣?教學活動需要游戲趣味性,游戲趣味性是教育的磁石,教學不能忽略了“游戲趣味性”的功能、“游戲趣味性”的力度,不能以單純“告訴”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每天走進活動室,就會覺得迎面撲來勃勃生氣,眼前是一個個生龍活虎般的孩子,是一群蘊藏著智慧,洋溢著情感,充滿活動與生機的孩子,他們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滿活力與主動性,玩是他們的天性,在玩中學,玩中樂更是他們的需求。游戲趣味性是教學需要,是他們產生玩欲望的基礎,是教育的磁石,這塊磁石就在我們老師備課筆記的旁邊閃爍著光亮,是拿起,還是放下,教學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所以很多美好的教學活動是不能丟棄那塊寶貴的磁石的。缺乏游戲趣味性的教學,便成了沒有色彩、沒有生氣、沒有情趣的單純的符號活動。那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孩子生來具有的那種求知需求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地滿足,從而不能產生那種愉悅的情緒,產生主動地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沒有主動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教學的主體性又如何體現呢!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的是決定于教師對教學境界的追求。
為激起孩子對健康活動的興趣,那就要把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就如現階段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先推到孩子的眼前,進而讓他們走進去,這中間就需要運用情境教學了。動畫片里的場景和孩子們生活的經驗,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關的。在教學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將這些現有的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皮亞杰在《教育心里學與兒童心理學》中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
因此,情境創設是集體活動過程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孩子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增強集體活動本身的游戲趣味性,也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活躍孩子們的思維。從心理學的角度,“情境”表現為多種刺激模式、事件和對象等,情境不僅能激發問題的提出,而且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相應的信息和依據。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情境”是人從事活動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講到:“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生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所以,教學情境是指利用具體的場所(教師環境)、景象(課文文境)、境況(學生心境),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教學。
“情”與“境”是教學情境的兩個維度。教學情境是“情”與“境”的融合,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設定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師生共同營造的課堂情感氛圍。它有自己獨特的范圍限制:“境”即指教學環境,它既是一個用實物或多媒體創設的具體的環境,也是指教學雙方的關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思維互動。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境和諧統一,從而達成了某種境界或氛圍,讓幼兒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
在上面的案例中,孩子們喜歡扮演小羊角色、喜歡聽《我只是一只羊》的音樂等,在健康活動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更覺得是一種新奇。此外,在教學中,如果活動本身無趣,,那么孩子學起來也必然無趣,參與度必然不高;孩子參與度不高,教師也必然無激情;只有興趣與激情才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喚起孩子的求知欲,誘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因此,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游戲化的故事情境就是一種,它能增強游戲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參與游戲的興趣。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2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杯子為什么有的重有的輕”等等,為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輕與重的現象,并對輕與重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天平是最原始的計重秤,是一種測量物體重量的裝置,一般構造為一根直柱上支著一根橫桿,而桿的兩端則各懸掛著一個小盤。當進行測量重量時,其中一邊的小盤放置被測量的物品,另一邊則放置若干數量的砝碼,使兩端呈平衡狀態,屆時只要計算砝碼的重量,便可得知該物品的重量。
【材料來源分析】
1、天平:利用天平讓幼兒了解不同物體不同重量。
2、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運用這四種物體來進行比較重量。
3、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積木若干:了解天平砝碼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所設計的《天平秤》科學探究活動,共設計三個環節,每個環節的策略運用如下:
第一環節:運用工具支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環節:運用問題支架,引導幼兒猜想,進行思考。
第三環節:運用范例支架和建議支架,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對天平進行感性的認識,了解天平砝碼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2、體驗天平的趣味性,嘗試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多種稱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2、小型玩具天平;鐵碗、杯子、萬花筒、顏料、積木若干;幼兒記錄紙兩張(空白但有折痕),記錄筆。
3、場地規劃:小組形式
活動過程:
一、認識衣架天平,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引導幼兒學習記錄。
1、認識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來的?
運用工具支架,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用天平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
老師取出一個杯子和一個萬花筒,請幼兒猜測,誰輕誰重?引導幼兒放入天平上驗證。
運用問題支架,讓幼兒嘗試思考猜想。
3、引導幼兒做記錄,要求用簡單、快速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示范把第一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第一格。
4、幼兒操作并記錄。
5、幼兒看著記錄紙簡單講講操作了幾次。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
二、以積木為砝碼,探索一樣水果等值于幾塊積木。
1、出示積木,每一種天平都有砝碼,我們今天就用積木做砝碼,我想知道一個鐵碗和幾塊積木砝碼一樣重,怎么做?
運用問題支架,讓幼兒嘗試思考猜想,一個杯子和幾塊積木砝碼一樣重?
2、請幼兒來探索,老師引導幼兒放砝碼時放一個數一個。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并做好記錄。
3、與幼兒探討記錄的方法并示范做記錄。
4、幼兒操作并記錄。
5、組織幼兒交流,根據記錄推測那種水果最重、最輕?
三、引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興趣:積木為添加碼,使兩邊的水果能平衡。
1、老師出示第一次的記錄,這兩樣物品有輕重,你能用砝碼作為添加使之平衡嗎?請一位幼兒來探索。
2、下次我們再來玩這個游戲。
鼓勵主動動手操作實驗,了解操作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
教學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借助這種隱性示范,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現天平的秘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并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愿意主動地將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小朋友分享。同時,在活動中,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材料的多樣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動將多注意這些不足之處,盡量做到完美!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班健康活動《小豬胖胖的野餐》。這是我們小班本學期主題七“可愛的小動物”當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小豬胖胖的野餐》是取材于“好朋友”主題中的活動內容,是一個體驗分享的故事。小班的孩子獨占意識強,玩具等物品都不愿意與別人一起分享,雖然老師也引導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別人商量:“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好嗎?” “你愿意和我交換玩玩具嗎?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發得還不夠,孩子并沒有真正體會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只知道做法并不能讓小班年齡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想到了利用故事的形式,以孩子喜歡的可愛小豬形象開展教育活動,讓他們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向故事中的榜樣——小豬學習,關心朋友,分享快樂,感受有朋友真好,萌發幼兒這方面的情感。
二、說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身體和心理發展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目標:
認知目標: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情感目標:體驗與同伴共同分享的快樂。
三、說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與游戲活動之中,我做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小豬圖片、故事ppt、食物、禮物袋。
2、知識經驗準備:熟悉的各種小動物的聲音。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培養幼兒互相關心學會分享的情感。
活動難點:怎么分食物,整合多種教學元素,又結合計算得以一一對應,自然融合。
五、說教法、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學法:
1、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2、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并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印象更為深刻。讓幼兒通過表演感受小花鴨的傷心與快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
4、多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多感官參與,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活動導入。通過出示可愛“小豬”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并提問“ 這是誰呀?”“小豬胖胖會去干什么?”引起幼兒主動思考。
將活動融入生活,結合季節特點,春天到了,自然引出小豬要去春游野餐。讓幼兒猜猜看豬媽媽會給小豬準備什么好吃的食物?同時讓孩子說說媽媽為什么要給小豬準備這一食品,如:準備面包,因為它能填飽肚子,準備飲料,因為旅游時會累,會口渴等,從而理解事物的關聯性,滲透生活常識。
第二部分:故事欣賞。欣賞故事ppt幼兒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為主的,同時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
第三部分:理解故事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這一環節老師播放各種動物的聲音,并帶有形象的動作,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
以猜的方式引出小豬的這些朋友,并且猜的方式發生變化:通過聲音猜,通過動作猜,通過謎語猜,這樣更能抓住孩子的興趣。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辦法來解決怎么分的問題,對孩子有一定的挑戰,同時數學方面的內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數知識。作為一個語言活動,每次的對話學說都是重復性的語言,更適合小班年齡的孩子,更易于幼兒語言的模仿。
第四部分:分享禮物。老師提問:“好吃的東西分給了朋友,可小豬怎么樣?為什么呢?”小豬覺得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樂的。小豬看到小動物吃的那么高興,心里樂滋滋的。
老師準備幼兒喜愛的食物、玩具,讓幼兒幫小豬胖胖分禮物,進一步鞏固故事內容,并讓幼兒親身體會分享的快樂。
這一環節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拋向他們,讓孩子通過經驗遷移來解決這些問題,最后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得到激發,真正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七、說預期效果
通過以上活動設計的開展,讓幼兒能夠通過游戲寓教于樂,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真正從活動中體驗快樂!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希望在座的各位評委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起成長!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4
一、有關背景
1、設計意圖:
綱要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幼兒所熟悉,又是現階段幼兒最喜歡看的動畫片之一。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對動畫片里的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角色情境表演很感興趣,特別喜歡模仿;每次聽到主題曲《雖然我只是一只羊》,他們會無比的興奮,然后會跟著音樂唱啊跳啊。利用這一資源,結合小班年齡特征,設計了小班健康活動《快樂羊村》。《快樂羊村》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游戲。在設計中,考慮到小班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不夠,平衡能力的練習是重點,因此在活動中,我選擇游戲化的故事情境,讓幼兒以羊村小羊的角色身份參與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且有意識增加他們進行平衡練習的機會,適當地增加難度,即在同樣是寬25厘米的平行線上跨越小障礙,給他們于挑戰性,讓他們在能夠完成在平行線中行走的基礎上嘗試著跨越低矮障礙,進一步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肢體協調性。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創設情境增強游戲趣味性,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二、具體實施
1、教學活動準備:
(1)寬為25厘米的軟墊若干(鋪成窄窄的平行小路)。
(2)事先貼好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及小花和石頭圖卡若干。
(3)村長胸飾一個、灰太狼胸飾一個、小羊胸飾(若干)。
(4)音樂《我只是一只羊》
(5)鑼、鼓槌三副。
教學活動的準備工作對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情境地創設搭建了重要的橋梁,特別是一些道具的準備,這些道具在特定的情境中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形象,起到了推動情節展開的作用。
2、教學方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扮演羊村村長角色以飽滿,熱情的情緒吸引幼兒(羊村的小羊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境游戲法。情境化的游戲是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游戲過程中,把熱身活動、動作示范、重點練習、難點解決全部放在整個完整的故事中進行,讓幼兒在不斷展開的游戲中快樂、自主地掌握活動技能,實現教育目標。
本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快樂羊村的游戲情境讓幼兒積極參加小羊角色扮演進行游戲,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感情,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也得到發展。
3、教學活動過程: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小班幼兒角色意識較強且很容易投入其中,活動開始,教師以羊村村長的身份帶動幼兒進入活動,能較快地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進入活動中。然后都忙著精心設計自己的角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孩子們發明的各種小羊動作也極為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接下來的情境表演,更是聲情并茂。
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動畫片音樂〈〈我只是一只羊〉〉,馬上將孩子帶入了動畫片的意境中,村長與小羊進行熱身運動,自然而然地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對他們的表現進行鼓勵,這樣,使幼兒對接下來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樂意接受和學習新的本領。
2、練習走25厘米寬的小路和跨越障礙。
為了增加趣味性,創設了游戲情境:“小羊們做完運動,肚子餓了吧,村長帶你們去吃青草。”通往草地的路就是這條25厘米寬的小路,帶領幼兒練習在小路中行走。先請幼兒集體在25厘米的小路中行走,讓孩子們自己試一試怎樣走才能有快又穩,還不能踩到路邊的小草。然后請幾名做得好的幼兒示范在平行線中行走的方法,教師講清動作要點,再次請幼兒一起來試一試在平行線上行走,幫助幼兒掌握平衡的要點。
接下來是第二次吃草,小羊還沒吃飽要去另一塊草地吃草。這一次走的小路不一樣了,小路上有障礙了(就是貼有小花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告訴幼兒要走得小心,不要踩到小花,腳抬高跨過去。在這一環節中,增加了游戲的難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幫助每個幼兒獲得主動發展,同時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根據孩子的能力及時調整活動的難度,能讓孩子始終處于最佳的喚醒狀態,保持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體會到游戲的快樂。
3、灰太狼出現,小羊四處散逃(大約一分鐘時間)。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幼兒都喜歡當聰明的小羊角色,但是壞壞灰太狼角色也是大家感興趣的,增加這一角色,使得整個活動更具趣味性,活動開始推向高潮部分,幼兒更加興奮,對接下來的活動欲望更強了。這樣巧妙地情境設計主要也是考慮到幼兒前面只是在寬25厘米的平行線中間走和跨越障礙,整個活動下來,特別劇烈的運動幾乎沒有,為了適當增加活動量才安排的,起到動靜交替的作用,也為下一個環節的游戲做了鋪墊。
4、游戲:小羊回羊村發警報。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考慮到整個活動形式和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我創設了以下情境:“灰太狼要來吃小羊,小羊們趕緊回羊村發警報,提醒在外的小羊們趕緊回羊村躲起來。”這時每個幼兒都被這樣的故事情境引入到一個真實的畫面中,然后他們會很投入地把自己當成一只小羊,此時他們特別興奮特別激動,互很團結,會互相保護不讓灰太狼抓走,回羊村的路上也小心謹慎,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會學著自己去遵守游戲規則,這些游戲規則也是孩子們自己建立起來的。走過這條25厘米寬的小路,跨過灰太狼設下的陷阱石頭(貼有石頭圖卡的三個一排的旺仔牛奶罐)。由原先的跨過漂亮小花更換成跨過灰太狼的陷阱石頭,道具創設的情境目的是增加新鮮感,保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體會游戲帶來的快樂。然后到達羊村后小羊要發警報(用鼓槌敲一下鑼)。這里之所以安排了用鑼發警報有四個原因:A、增強這個游戲的趣味性。B、避免幼兒出現低頭走路的錯誤動作(鑼的懸掛有一定的高度,但這個高度適合幼兒)C、標志性的物品可以激勵幼兒大膽向前走D、是下一名幼兒出發的信號,使得活動更加有序。
接著大家安全回村后,灰太狼再次出現,可惜抓不到小羊失望而歸。
5、結束游戲:
灰太狼不再出現,小羊們在音樂聲中,高高興興地出羊村,表達愉悅的心情。這也是一個放松活動,這是運動后的一個必要環節。
三、簡析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創設情境讓活動本身更具游戲趣味性,讓幼兒對活動更感興趣?教學活動需要游戲趣味性,游戲趣味性是教育的磁石,教學不能忽略了“游戲趣味性”的功能、“游戲趣味性”的力度,不能以單純“告訴”的方式,推進教學過程。每天走進活動室,就會覺得迎面撲來勃勃生氣,眼前是一個個生龍活虎般的孩子,是一群蘊藏著智慧,洋溢著情感,充滿活動與生機的孩子,他們具有大人已很少具有的可塑性、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比大人更富有情感,更充滿活力與主動性,玩是他們的天性,在玩中學,玩中樂更是他們的需求。游戲趣味性是教學需要,是他們產生玩欲望的基礎,是教育的磁石,這塊磁石就在我們老師備課筆記的旁邊閃爍著光亮,是拿起,還是放下,教學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所以很多美好的教學活動是不能丟棄那塊寶貴的磁石的。缺乏游戲趣味性的教學,便成了沒有色彩、沒有生氣、沒有情趣的單純的符號活動。那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孩子生來具有的那種求知需求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地滿足,從而不能產生那種愉悅的情緒,產生主動地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沒有主動投入教學過程的“力”,教學的主體性又如何體現呢!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的是決定于教師對教學境界的追求。
為激起孩子對健康活動的興趣,那就要把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就如現階段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先推到孩子的眼前,進而讓他們走進去,這中間就需要運用情境教學了。動畫片里的場景和孩子們生活的經驗,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關的。在教學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將這些現有的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皮亞杰在《教育心里學與兒童心理學》中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
因此,情境創設是集體活動過程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孩子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增強集體活動本身的游戲趣味性,也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活躍孩子們的思維。從心理學的角度,“情境”表現為多種刺激模式、事件和對象等,情境不僅能激發問題的提出,而且能為問題的解決提供相應的信息和依據。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情境”是人從事活動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喬納森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一書中講到:“情境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生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所以,教學情境是指利用具體的場所(教師環境)、景象(課文文境)、境況(學生心境),來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教學。
“情”與“境”是教學情境的兩個維度。教學情境是“情”與“境”的融合,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設定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師生共同營造的課堂情感氛圍。它有自己獨特的范圍限制:“境”即指教學環境,它既是一個用實物或多媒體創設的具體的環境,也是指教學雙方的關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思維互動。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境和諧統一,從而達成了某種境界或氛圍,讓幼兒滿腔熱情地投入學習生活。
在上面的案例中,孩子們喜歡扮演小羊角色、喜歡聽《我只是一只羊》的音樂等,在健康活動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更覺得是一種新奇。此外,在教學中,如果活動本身無趣,,那么孩子學起來也必然無趣,參與度必然不高;孩子參與度不高,教師也必然無激情;只有興趣與激情才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喚起孩子的求知欲,誘發學生參與的欲望。因此,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游戲化的故事情境就是一種,它能增強游戲本身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參與游戲的興趣。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5
一、教材分析
《量一量》選自北師大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中的第二課。本課是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交流各自測量結果,在對彼此不同的測量結果的質疑與反思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在這個基礎上,認識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面積單位,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使每個面積單位變得直觀具體、看的見,摸得著。學生有了對面積單位的體驗后,讓他們再估一估身邊事物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并測量。
教學中,教師盡可能的以數學活動為主要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實際的動手測量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與1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的表象;在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數學活動中,新知識變成了學生具體的經驗和體驗,使知識與技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的必要性。體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與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2、初步學會估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3、在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和抽象概括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發展空間觀念,發展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估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動手測量,體會統一單位的必要性。(課前,教師發給學生每個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裝著三張正方形紙,邊長分別為5厘米、2厘米、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紙片)
1、摸一摸: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感覺其面積的大小,同時復習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2、量一量:用信封中的紙片作為測量封面面積的面積單位,分小組自己選擇適當的圖形,動手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并記錄在表格里。
測量時選用的圖形
測量時選用的圖形的個數
測量結果
我發現…
3、議一議:
(1)先預測什么圖形選為測量單位更簡便合理一些,說說自己的理由。
(2)小組匯報本組選用的測量工具以及測量結果,并說一說你的發現。
(3)小組討論交流:從統計表中獲得那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回發現很多信息,提出很多問題,教師抓住本課教學目的組織討論:為什么選擇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的最多,選擇圓的最少?
4、教師小結:選擇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的主要原因是:正方形能密鋪整個圖形,測量是做到不重疊、不遺漏,而且操作簡單方便。
(設計意圖:把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測量單位與統計活動相結合,體會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的合理性,同時也充分地發展空間觀念。)
5、討論:用正方形作為測量單位測量相同數學書的封面,為什么量出不同的數值?
6、師生共同小結:統一面積單位才能量出同樣的結果,猜想測量課本封面面積是一般選用怎樣的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在對不同測量結果的交流、討論活動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活動二:認識1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1、認識1平方厘米:教師邊出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邊講解。
2、舉例: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3、先估計,再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1、通過舉例使抽象的面積單位在學生的思維中變得直觀具體,同時,被說到的物體可以成為估測面積的參照物。2、對1平方厘米有了具體認識后,讓學生估量數學書封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既是對前面教學環節的呼應,也是學以致用。)
活動三:認識1平方分米、1平方米,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1、測量課桌面的大小,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合適嗎?為什么?
2、認識1平方分米:教師邊出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講解。
3、舉例: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4、先估計,再用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繼續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面積的時候,學生會感到面積單位太小,量起來很麻煩。于是產生認識更大面積單位的心理需要,此時,把1平方分米介紹給學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讓學生舉例、估量課桌面的面積,這都有利于使抽象的面積單位在學生的思維中變得直觀具體。)
5、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學生自學課本解決,最后全班匯報,教師適當引導講解。
問題一:度量房間等更大物體面的面積時,該用什么面積單位?
問題二:1平方米有多大?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前面學習知識的經驗,再讓學生在教師的問題指導下開展數學活動,教師只需做好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活動四:課堂總結,梳理新知。
師生交流: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嗎?你還想了解什么知識?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新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拓展學生對面積單位及相關知識的認識和提高。)
活動五:學習致用
1、用適當的面積單位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約()。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封面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設計意圖:能否正確選擇適當的面積單位填空,反映出學生對各種面積單位是否已經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2、分小組或自己選擇意見物體,先估計物體表面面積的大小,在選擇適當的面積單位量一量,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比一比看誰估計的最接近?
(設計意圖:1、聯系身邊生活,學習致用,鞏固對面積單位的認識。2、培養學生估計意識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估計能力。)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12-12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11-04
小班健康活動《保護鼻子》說課稿09-29
小班健康活動《圈圈樂》說課稿01-08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 圈圈樂11-03
幼兒園小班優秀健康活動說課稿《小花枕》12-17
小班健康活動說課稿《不露小肚皮》06-12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的說課稿12-04
小班健康活動《不露小肚皮》說課稿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