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

時間:2022-11-08 11:07:3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美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

  課題:感受聲音

  (一).說教材和學情:

  說教材:《感受聲音》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第五課的內容,屬于美術課程標準 第二學段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范疇。聲音不僅僅是與外界溝通的一種載體,更是一種聽覺藝術。這一課把音樂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從美術這個獨特的視角去詮釋聲音,嘗試在聲音里感受點、線、面及色彩的美術語言。并運用這些造型語言,以作畫的方式去表達音樂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也為下一課繼續學習第六課《迷彩服》奠定基礎。

  說學情:在這一課之前,學生對點、線、面、色彩的認識僅停留于基礎的造型訓練上。而這節課結合音樂,通過直觀感受啟發學生有意識的對這些基本造型元素進行組織,展開想像,表現最真切、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點、線、面、色彩的認識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認識點、線、面和色彩的表現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賞聲音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

  2、能力目標: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用點、線、面和色彩將音樂傳遞的情感表現出來。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藝術修養。

  3、情感目標:感知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熱藝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初步掌握運用點線面色彩表達對音樂感受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用不同的造型元素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音樂感受。

  教具準備:

  教具:、各種聲音素材、音樂、小道具、

  學具:彩色筆或油畫棒、畫紙

  (三).說教法: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語言激趣法:運用充滿童趣的兒化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有趣味。

  2、游戲法: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是藝術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讓學生邀請彩筆跳舞,當個小小指揮家在有趣的游戲活動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3、直觀的法:通過自己制造聲音,利用了多媒體感受音樂,開闊學生的視野,直接的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獲得直接感官的體驗。

  教學方法是靈活多變的,通常是根據情況交替使用的。這節課中我還交替運用了比較法、練習法、提問法、談話法等綜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四).說學法:

  在本課的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次的欣賞、比較、總結、創作環節,自己去制造、去欣賞、去描繪,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

  (五).說教學程序:

  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五個環節:(一)制造聲音激趣導入,認識點、線、面和色彩;(二)捕捉聲音欣賞感悟,深入理解點、線、面和色彩;(三)欣賞音樂師生合作,掌握創作方法;(四)感受音樂激發創作欲望,進行繪畫創作;(五)課堂評價,分享創作成果。

  (一)制造聲音激趣導入,認識點、線、面、色彩的表現方法,對基本造型元素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孩子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強,針對這樣的心理特點,在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閉上眼睛,使他們對這堂課充滿期待。在課堂上一片寂靜時,把小道具丟在地上現場制造出聲音。學生在這樣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往往會被這個刺耳的聲音震撼。這是學生最直觀的聽覺感受,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隨機提出問題:“你聽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覺得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表示這樣的聲音?”“猜猜聲音有色彩嗎?是什么顏色的?”讓兩三個孩子談談感受,并在上臺運用折線或幅度較大的曲線以及鮮艷厚重的色彩來表達這樣強烈的聲音。“原來聲音不僅能聽出來還可以畫出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聲音。”

  揭示板書課題:感受聲音

  2.再次播放一段輕柔綿長的葫蘆絲聲音,引導學生認識較平緩的曲線和柔和淡雅的色彩,與第一小節形成一個反差,加深學生對不同的線、色彩的認識。

  3.教師帶領學生以擊打桌子的方式,制造有節奏的聲音,啟發認識不同的點和塊面。

  板書:點線面

  以上三個小節通過不同的聲音感受初步認識點、線、面和色彩的表現方法,接下來我會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對各種各樣的點、線、面有更全面的認識。

  4. 幻燈展示

  師 :“其實點、線、面是個大家族,他們有著很多的成員。有的像天上落下的雨點滴答滴答,有的像海灘上的沙粒,還有的像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面)。線有時像平靜的湖面(直線),有時輕柔優美像海上的波浪(波浪線),有時愉快輕松像舞動的精靈(螺旋線、彈簧線),還有的時候她還會生氣露出鋒利的牙齒(折線),甚至像這樣爆炸開來。”

  到了這里,第一環節的教學就結束了,我認為認識點、線、面和色彩的表現方法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 。這一環節我運用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 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主動參與中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新穎而有趣味的語言表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捕捉聲音欣賞感悟,深入理解點、線、面和色彩;

  師:點、線、面色彩這四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好象在演奏一曲交響樂,你們看!

  展示四幅用點、線、面、色彩完成的作品,分別播放在生活中捕捉的各種聲音,如喧鬧的城市,緩緩的流水聲和悅耳的鳥叫,可怕的噪音等。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聽一聽、想一想、猜一猜,找出相對應的畫面,解讀這四幅作品。重點欣賞吳貫中的《春如線》。在這一階段,學生在感受、比較、判斷、選擇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用點、線、面、色彩表現聲音的理解。

  (三)欣賞音樂師生合作,掌握創作方法;

  師生共同欣賞歌曲《小橋流水》,暢談感受,集體分析,集體構思共同完成一幅畫。學生上臺畫,教師指導補充。在引導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我會根據畫面提出幾個設問:還需要加點什么色彩?還需要補充什么樣的點線面?引導同學們逐步完善畫面。

  我認為本環節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全班同學通過切身參與整個創作過程,進一步掌握創作方法,對后面的獨立作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感受音樂激發創作欲望,進行繪畫創作。

  觀看運動場上熱鬧場景的視頻,師生一起用身體隨音樂舞動,全身心的感受,調動多種感官。

  1.播放運動場聲音。提問:聽,這是哪里的聲音?(熱鬧的運動場)

  2.師生共舞。

  這一環節我會播放1998年法國世界杯主題曲《生命之杯》的視頻,師生一起用隨音樂舞動,全身心的感受,調動多種感官。

  在律動的過程中,我會這樣進行引導:“這么熱鬧的場面怎么少的了顏色呢?讓我們把彩色筆小朋友請出來,你想邀請誰?”我這一環節讓學生選擇顏色,根據學生的回答層層深入如“黃色給人鮮明跳躍的感覺。”“有了藍和綠的點綴場面更熱鬧了。”讓學生明確熱鬧的場面可以用五顏六色來表現。

  “把彩色筆里的這些顏色拿出來,你就是個指揮家,彩筆就是我們的指揮棒,讓點線面跟著我們一起舞動起來。”虛擬的作畫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深刻感受音樂這個作畫的過程就是在學生共同構思交流,這時學生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有了強烈的創作欲望,我就趁熱打鐵,提出作業要求。

  1.師小結提出作業:

  今天就讓我們來當個小小指揮家,畫筆變成指揮棒,來演奏一曲運動之歌吧!(注意點 、線、面的交錯運用和色彩的對比)

  1.學生作畫教師指導:表揚有創意的作品隨即展示,鼓勵膽小的學生。

  讓學生用彩筆畫。這一過程中,我會循環播放音樂,不斷強化學生的感受。

  (五)課堂評價,分享創作成果。

  讓孩子把作品展示在黑板右邊,在評價過程中采用教師點評、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肯定學生的優點,優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的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最后總結:

  1.師:同學們畫的真好老師仿佛感受到了運動場上那振奮人心的歡呼。離2008北京奧運會只有X 天了,你有什么話想對那些代表中國參加比賽運動員們說說嗎?(生談感想。)

  2.師:我們雖然不能代替他們參加比賽,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熱情為他們加油歡呼,與全世界人們共舞!

  3.再次播放音樂,學生隨音樂舞動,并收拾用具,下課。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理論指導,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圍繞課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突出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增強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感受、表現藝術。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2

  各位評為老師好:

  今天我說的是浙美版第五冊第2 課《我們愛勞動》根據說課的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部分進行說科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屬于“造型、表現’的內容。按課標的要求,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通過本課的教學,要著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開發。生活中的人物動態千變萬化,在勞動時則會按一定的規律重復動作。本課通過對不同的勞動的認識,逐步對其解析,了解勞作時的基本動態、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基于對教材的分析,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操作目標:了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和創造力活躍,而且該年齡段的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得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

  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課前準備

  前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課可否成功的實施成功美術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準備美術的工具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

  (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

  二、教法學法

  都說好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我在教學上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炒作為主線”的教育思想,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將采用情景創設法,觀察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式引導教學法為主,結合學生的心理,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交替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學法上,我本著活動性,自主性的原則,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空間,并放手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讓學生用討論、觀察,思考,比較等學習方法,來體驗學習的樂趣。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會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序中。

  三、教學過程

  課程標準提出: “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是學生思維流暢性、靈活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并重視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功的能力”因此,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看,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思,培養個性。

  為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秋天辛勤農民伯伯在田里收割、背谷子的的畫面。啟發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當時的心情怎樣?請學生回憶并交流。讓學生對勞動產生興趣,為學生下一環節學習做鋪墊。并引出了課題。(板書我們愛勞動)

  2.師生探究,擴散思維

  接著展示一段視頻是關于教師本人在家抹地板的內容,通過這段視屏讓學生也感受到老師也是熱愛勞動的,并且能體現勞動特征和動態的特點。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請同學到講臺前模仿一種勞動的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在干什么活。

  教師總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律、有節奏的優美動態。

  教師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學生體驗:小組內同學表演一個動作,其他同學觀察并用動態線表現人物動作。

  比如一個小組的活動:

  一個學生來模仿曬魚干的動作。

  觀察:這位同學在曬魚干的時候,他的身體有哪些變化?

  頭怎樣變化?(看魚干。)

  身體怎樣變化?(有點彎曲。)

  手怎樣變化?(一只拿著筐一只拿著魚。)

  腳如何變化?(前后分開了。)

  小組成員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把握動態線。

  展示教師利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和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平衡關系。并欣賞米勒的《拾穗》不僅讓學生分析人物的動態,也讓學生欣賞、交流整個勞作場景的美感。

  教師在學生討論分析后予以總結各項勞動都有各自的運動規律,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也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時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

  3.注重動態,感受勞動美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已經能夠理解勞動中的動態美,和平衡關系。勞動的環境也能達到畫面傳神的效果。在這一環節我在屏幕上,滾動著同齡人的作品,請學生嘗試練習一張關于大掃除的作品,也可以是其他的勞動場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造型美觀。在創作的過程中,并播放《勞動最光榮》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優美歡快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并體驗在課堂中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中,遇到各種問題,我會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解決問題,進行更好的創作。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

  4.激發潛能,表現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完成作品后評價以勞動中動態為最基本的標準,兼顧勞動場景。我在這個教學中采用(1)學生互評(2)小組互評 在這基礎上在做教師的點評,肯定表揚一些好的作品,對一些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充分尊重學生的創作成果。此環節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作品的展示,讓學生感受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們去創造的道理。

  5.總結歸納,課后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將結束時注重課上的總結,和課后的延伸。如:這堂課同學們的表現的讓老師很滿意,同學們是個勤勞的孩子。多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讓爸爸媽媽也知道我們的同學是不僅聰明,而且愛勞動。通過課程,達到了學生在情操上的教育,這就是美育的目的。

  五、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設計必須體現美術學科的特點:文字表述不宜過多,設計要簡明概括,圖文并茂。

  我們愛勞動

  頭

  身體

  勞動動態 手

  腳

  勞動場景

  總之,本課的設計,我從美術課程課標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力求做到:導課“趣”

  授課“活”創作“新,結課“巧”。 我的說課完畢,結束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3

  一、學生經驗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課上冊第五單元造型廣場中的第二課,學生在上一節課《小泥人》已經熟悉并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法本,本課主要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學會制作動物筆掛的方法和美化壁掛的技巧,鞏固學生所學的泥工技能。

  二、相關知識背景

  古代先民在對土壤的開墾和接觸中,逐漸認識并掌握粘土的可塑性能,在長期用火的實踐中懂得了土塊經過燒烤之后變的堅硬,于是人類嘗試將粘土制成泥胚,把它燒制成陶器。如果按陶質來分有紅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裝飾情況來劃分,則有素陶 、彩陶、引紋陶和擬形陶器。裝飾紋樣有動物、植物和人物。最初的陶器因為受編制物的印象較大,在燒成的陶器上還保留著編織物的痕跡,像布紋、席紋和繩紋都成了簡單的裝飾。隨著輪制技術的發展制造出的器物胎壁厚薄均勻,造型規整勻稱,較之有手捏塑的器物,在裝飾上又出現了新的紋樣。如今,陶藝成為一種修身養性、開發創造力的生活時尚,國內已有不少以陶藝為休閑方式來經營的“陶吧”。

  三、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主要要求學生做一個泥工動物壁掛,學生在掌握壓、捏、搓、團等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教師應該對學生所做的各種動物造型進行分析,甚至可以提供學生一些他們喜愛的動物造型,并與學生一起探究、指導其制作方法,同時將好的作品供學生欣賞。教學中,教師對造型獨特、圖案新穎的作品應多加贊揚。

  四、教學目標分析:

  這一課是第19課《小泥人》延伸課,這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泥工的一些基本技法學會用泥條、泥團在動物泥板上添加一些花紋,或用小刀、直尺等工具刻畫一些圖案。圖案的添加與技巧的靈活運用是本課的關鍵。同時以啟發學生想象,刻畫出形態各異的動物為難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泥工的基本制作方法,回憶各種動物的造型,并用

  泥團制作出各種動物的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欣賞動物圖案裝飾美的趣味性,并通過泥工的各種技法的巧妙使用,制作出自己喜愛的動物壁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壁掛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動物壁掛給我們帶來的美感,感受動物壁掛的造型,培養學生對陶藝的熱愛。

  五、教法探析:

  在課堂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旨在增強學生的感觀欣賞,引領其積極參與課內的多種探究創作。同時,我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各種多媒體信息資源:從同齡人優秀作品到教師范例、欣賞資料以及多媒體中廣泛涉及的各類學生作品,使其在多元信息化的環境下能通過欣賞,觀察范例的材料、方法和制作特點,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在多種嘗試實踐,多種體驗創作中,學會思考和自主探究。

  六、學法指導:

  課的引入部分,首先組織學生對二種由不同材質制作的壁掛進行比較探究,可以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進行對比。教師及時的告訴學生不同材質的壁掛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其用途也不同。然后小組探究壁掛還可以用哪些材質來制作,教師可以出示一些不同材質制作的壁掛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并引出課題。

  接下來的新授環節首先通過學生欣賞各種陶泥制作的動物壁掛,學生自主探究做動物壁掛所需的工具,從而讓學生認識一些新的制作工具。然后學生開始小組探究動物壁掛的制作方法,教師邊小結邊引導,并告訴學生制作動物壁掛時首先要搟泥板,并用竹泥刀切挖出動物的外形。這里教師可以提供學生一些動物外形的剪影,以便學生制作出更多的動物壁掛,同時降低學生刻劃動物外形的難度。接著通過“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懂得切挖外形時一定要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征,才能達做好到動物壁掛的第一步。此時學生開始嘗試作業練習一:制作動物泥板外形。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為學生多次提供了幫助,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以發展為本,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與創作活動中自覺,主動,獨立地面對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供多種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并進行思維發散的引導點撥,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探究性學習中去,為學生作業的創造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在嘗試制作動物泥板外形后為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欣賞陶泥制作的動物壁掛作品,同時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各種花紋排列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物壁掛上的五官和花紋是怎么做的?教師小結:壁掛上的花紋可以用各種小工具刻劃或搓一些細的泥條、小的泥團添加在上面。這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一些圖案排列的方法,以便學生更好地刻劃各種圖案。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對象,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并很好的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開展進一步持續的方式的過程。

  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壁掛”展。然后請學生在組內介紹自己創作的壁掛作品。學生根據評價要求進行自評、互評,小組評。然后由小組推薦部分作品進行展示,并由組長進行介紹。在這里,學生真正成為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自評、互評中發現自我,了解他人,學生在參與中調動了自身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并在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信。

  拓展部分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泥團除了制作成泥人、壁掛還可以制作哪些物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蠟染工藝;

  2、能利用蠟筆和水性顏料油水分離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蠟染效果的作品。

  3、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習用蠟筆涂畫后,用水性顏料渲染的方法制作出精美的蠟染畫;

  教學難點:

  學生對出現的蠟染斑駁花紋效果的把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學習資源:

  我國西部民族民間傳統印染工藝———蠟染。

  作業練習:

  用油畫棒和水彩相結合的方法,設計繪制一塊美麗的花布。

  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變魔術:教師將準備好的“白紙”浸入彩色的水中,拿出變成了一幅裝飾畫

  問:這件作品和我們平時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效果?)

  (蠟不溶于水,用蠟筆畫過的地方就不再吸水。)

  課題:蠟染

  二、了解蠟染藝術

  蠟染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在我國貴州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這種古老的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關于蠟染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講述《蠟染歌》。

  三、欣賞蠟染花布圖例和學生作品,引導學生談談這些作品是用什么色彩畫成的哪種設計形式自己最喜歡?

  1、走進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感受蠟染工藝。

  2、近些年來,蠟染藝術插上了現代化的翅膀,走進了千家萬戶。

  幻燈片:生活中的藝術、包裝紙設計、花布

  3、點題:

  感受了這么美的蠟染藝術,今天,我們也要做一回設計師,自己設計一塊美麗的花布,可以是電話巾、手絹、小窗簾等等。

  補充完整課題:蠟染花布

  四、舉例講述蠟染花布的設計過程(邊講邊示范)。

  1、構思

  2、用油畫棒在紙上畫各種圖案

  3、調色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考慮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可以是同類色,也可以多畫幾種顏色,用同類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運用對比色彩可取得燦爛鮮明的效果。

  4、涂色用大的排刷有順序的平涂

  5、給作品命名

  五、學生作業:

  用自己喜愛的顏色畫一塊美麗的蠟染花布。

  六、評講:

  1選幾幅色彩效果不同的作業進行評講,對大膽的設計作業給予鼓勵,讓學生樹立設計意識,形成相互趕超的學習氣氛。

  2、教師小結本課的學習內容。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吃蟲草》這一課在老人美版教材中已作用了十多年,在步入課程改革的今天,它仍然被青睞,仍占有一席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我就對教材展開分析:

  “吃蟲草”是以自然界中奇妙的吃蟲植物作為教材內容,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接觸的是一種新奇、有趣的事物,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探究、想象與創作的空間,雖然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仍然吸引著學生、教師的眼球,新教材把它的使用對象確定為三年級學生,我認為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綜合、探索”領域中使用該教材,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著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去表現大自然中美與善的生態平衡,并同時在搜集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該課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一)教學目標

  我認為要讓學生綜合能力凸現于課堂,應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差異的表現為基礎,將作業要求靈活劃分,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可以是異想紛呈的設計,以學生的求知需要來活用教材,使教學人本化,為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充裕的空間,因此,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吃蟲草的種類及捕蟲奧秘,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

  2.技能目標:訓練學生搜集及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學習用綜合技法進行設計與表現。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在問題的情景中體驗探究的愉快。

  4.創造目標:充分發揮想象,啟發學生的創新表現,圍繞創新設計神奇的“捕蟲器”進行創作。

  (二)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特點。

  2.將美術與科學自然融合,充分發揮想象,運用多種方法表現吃蟲草。

  (三)教學難點:利用審美情趣,創意的設計、綜合技法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

  二、說教法

  我們常說“教有法而無定法”前邊這個“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不大變的,是個“定量”,而后邊這個“法”則是多樣、靈活的,它考驗著我們教師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空里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是個無限量的“變量”。在該堂課中,我認為應立足于從美術學科的創造表現中延伸對科學以及現實社會的聯系。以下是我設計的教法:

  1.故事引入

  “興趣是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蟲吃草,而現在蟲被草吃了,引導學生對故事產生興趣,由此引出自然中奇異的吃蟲草的話題。

  2.賞析入境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視頻將學生的觀察視野延長了,學生的觀察雖然不及在真實的自然中得到的那么深刻靈動,但對于該課而言,運用幻燈片在短時間里了解吃蟲草的種類、捕蟲方式等直觀感受的建立仍有重要作用,這樣的引領入境能起到突破重點的關鍵作用。

  3.師生互動,探索表現

  在對大自然奧秘的探解中,教師搜集的資料給課堂充實了大量的知識內容,不斷激發起每個人個性化的思考及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各種形式展開藝術實踐嘗試,教師引領著學生分析用各類綜合性方法表達自己的創意,突出“獨特、個性、創新”。

  三、說學法

  教學最終落實于學生的“學”,它不僅僅是結果,更強調過程及獲取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作了以下指導:

  1.組織教學:教師圍繞設計及表現奇異的吃蟲草及新型“捕蟲器”進行創作,并展示部分作品,喚起學生以往的生活及知識經驗,以先行者的姿態呈現。

  2.明確學習的組織形式:以個人獨立制作的形式,讓學生確認自己已有的材料并通過分析吃蟲草的捕蟲器特點“芳香的氣味,奇特的外形,鮮艷的顏色”三大特點,緊接著從分析仿生設計案例賞析,將人類和生物的奧妙在造物過程中進行模仿、創新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設計與表現的原則,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加強認知與表現結構:學生對設計以及造型已經有了基本明確的認識,但還不夠鞏固,這就需要在過程中結合具體操作和對作品的分析評價、張揚,鼓勵新穎、奇特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真正了解設計與表現的思維方式,更為理性地欣賞,評述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

  四、說評價

  體現“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評價以“設計思維活動”作為主軸綜合貫通,使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延伸,采用自評、互評、師生共評方式相結合,即重結果,又重過程,同時關注學生是否理解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以及融合。

  新課程促使我們要求自己不僅要有很好的美術素養、專業能力外,還應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引領他們的動態,讓我們與學生共同發展、進步、教學相長,交流相長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6

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前進小學的美術教師,我的名字是王愛美,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小學三年級美術課程《老房子》一課,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教材分析:

  每一條街巷,每一棟老屋,每一座橋梁,每一尺駁岸,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和關麗的傳說。《老房子》一課,著重引導學生從觀察老房子的外形特點,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讓學生能真正觸模城市的文脈,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臨其境中感受某種特殊的氣氛,產生相應的情緒,并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本課的立意所在。

  用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將攔房子在現在畫面,是記錄學生直接體驗的一種美術活動。通過學習,學生不僅要了解本地區的老房子的特征,還要對各國、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曉。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尋訪本地老房子,對各國、各民族、各地區老房子的建筑風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標:用寫生、記憶畫或語言表述的形式描繪老房子。

  (3)情感目標:通過對周圍老房子的寫生或記憶畫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家鄉老房子別具風格的古樸美,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寫生、記憶畫或語言表述的形式描繪老房子。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老房子歷盡滄桑的陳舊感及別具風格的古樸美的體現。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

  a課前采訪祖輩老人或建筑師及查尋有關資料,對本地老房子進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國、各民族、各地區之房子的建筑圖片、照片及文字資料。

  c畫夾、鉛筆或鋼筆、水粉、油畫棒等寫生工具。

  教學過程:

  一、討論、引領階段:

  學生將收集的各種老房子資料進行分享、交流。

  結合各文字資料、圖片討論各國、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點?

  引導欣賞一些老房子的寫生作品,并針對作品提出相關問題:

  1你喜歡哪一幅寫生作品,為什么?

  2你喜歡哪種表現形式,能否學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作品?

  3如果讓你來畫,你準備如何表現?

  二、示范、提示階段:

  利用實物投影儀或幻燈片,根據一張老房子的現場照片,講解寫生時取景與構圖,并做相應的示范。

  提出外出寫生注意事項:

  l寫生時注意安全。(不要逗留水池邊、馬路上、建筑工地等地。)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在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中,我們發現保存有許多精美漂亮的花樣圖形,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9課花樣它們真實地記載了人類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情懷思緒,歌詠了對大自然的美好贊嘆和人類對幸福生活的激情向往;大都具有造型大方質樸、手法生動自如、形象逗人喜愛的藝術特點。經歷漫長歷史形成的民間美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祖國民族文化的寶貴結晶。花樣作為民間美術中所特有的表現形式而存在,具有圖案的本原意義。通過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和嘗試運用自己喜愛的花樣形式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參與美術學習活動中體驗人類寶貴的藝術經驗和享受學習帶來的無比快樂,的確是一件有益又有趣的好事情。本課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9課花樣所引用的都是民間美術作品:

  1、虎(剪紙)產地山西代縣。以窗花形式出現,造型生動活潑,樣式清新可愛,神態活靈活現,虎氣十足卻又使人有親近溫和的感覺。

  2、春燕梅竹(印染)產地湖南。本圖為印染花布局部,選用春燕、梅、竹作為題材內容,體現溫馨適意的意愿,采用“纏枝花”的圖案組織形式,花樣清朗樸茂使得畫面活潑自然中洋溢著一種富有韻律的動感。

  3、月亮花(織錦)產地湘西南。畫面為侗族繡錦背帶的局部圖案,花樣組織結構縝密,圖形變化豐富,色彩搭配和諧,圖形具有引人入勝的抽象意味。

  4、蝴蝶牡丹(刺繡)產地不詳。此圖花樣造型雅致有趣,形象風神飽滿,色彩璀璨奪目,工藝精巧別致,不失為刺繡精品。

  5、粉地褐菊花瓶(陶瓷)宋代衡山窯產品。造型特點為細頸、溜肩,上施白色化妝粉,描褐彩花紋,構圖飽滿,簡潔明快中顯古樸遺風。

  二、說教學目標

  1、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簡單知識和特點。體驗感受花樣形式的美麗。大膽描畫或剪貼圖案花紋。

  2、本課的重點是欣賞民間美術中花樣的美,感受中國民間藝術的魅力。并通過裝飾盤子的活動,自主展現個人喜好和對花樣的理解。

  3、本課的難點是學習民間花樣的構圖特點與如何選擇裝飾材料進行裝飾活動。

  三、說教法

  1、本人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本地所特有的民間美術材料作為學習內容,使學生有熟悉、親切的感覺,更便于學生形成認識。

  2、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具體情況,考慮將這次的學習活動一分為二,變成欣賞、表現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訓練內容和學習材料的選擇視需要安排。

  3、教學流程根據個人特長,做出新的想法和有價值的創意追求。如:欣賞導入——說花樣/欣賞——賞花樣/玩花樣/學花樣/創作花樣—欣賞、評價/展示。

  四、說教學設計

  1、本課擬將民間美術欣賞著重于花樣圖紋的賞析與在此基礎上開展的自主表現加以結合,以審美激活情趣,以體驗促進學生認識的自然增長,在表現活動中自主展現個人喜好和對花樣圖式的理解。

  2、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進入民間美術內容的學習,要考慮到學習心理上可能存在的距離,因此應充分利用教材所選圖例的優勢,采用適宜的方法,讓學生自覺地從識圖形、看花樣中輕松進入學習活動。在對花樣的基本組織法則和方法有所了解后,如何啟發學生更為積極地思考和投入表現活動,教師可靈活地結合演示、討論、糾錯、局部完成等多種教學方法,借用直觀性強、保真效果好、富于啟示的教學手段,制造一個氣氛濃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又受到怡情陶冶。

  3、教學流程以”欣賞導入——說花樣/欣賞——賞花樣/玩花樣/學花樣/創作花樣—欣賞、評價/展示”設置安排,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景中,師生交互活動始終伴隨著教學事件的發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促進學習活動有力的推進、有效的開展。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為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于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為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為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為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為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并涂上不同的顏色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采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里的景物。(教師)

  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導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為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導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里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致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為它們設計制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愿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

  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后一組圖片有什么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后再來欣賞一下作品:打開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為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里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并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制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制作

  教師板書示范步驟:1、用紙對折。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后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為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才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

  學生開始制作,教師巡回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制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后,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會有什么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四、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制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的先后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9

  教學評價建議

  1.是否積極地動腦筋大膽想象并采用與別人不同的創意與造型。

  2.是否能夠將繪畫與其他造型方法結合,共同運用于電腦模型的裝飾美化。

  3.是否對想象創意,設計制作表現出高昂的熱情。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卡紙,彩色紙,廢舊紙盒,彩泥等材料,各種繪畫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學生準備一些包裝紙盒,彩色紙,彩泥等材料,鉛筆,蠟筆,彩色水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繪畫制作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展示一些造型新穎的電腦模型作業,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述,了解示范作業的設計思路與造型特點。

  2.發展階段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說明幾種造型特點鮮明的電腦模型的具體制作方法與步驟。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材料,通過想象與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一個造型新穎,奇特的電腦模型,采用畫,撕,剪,拼貼等造型手段將電腦模型裝飾美化。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的創意,同時又要仔細認真地制作。

  引導學生想方設法突破示范作業的設計思路和造型特點,還要改變單純用繪畫裝飾的形式,將繪畫與紙工或其它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將完好的作業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評價,欣賞。并分小組比比誰的電腦模型設計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裝飾最美觀。

  3.收拾與整理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三、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家改進電腦模型的設計創意,并進一步制作得更精細完美。

  通過對多種材料媒介的利用,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研究。

  作業指導要點:

  1.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指導,讓學生盡量利用身邊收集到的材料來進行構思和創意,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找到材料的特點和相適應的制作裝飾方法。

  2.學生觀賞示范作業或其它資料,無形中會產生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師還必須設法讓學生突破示范作業的構思和現有裝飾美化的手法,要求學生做出構思獨特的電腦模型。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0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五冊第七課的《最受尊敬的人》,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這個學習領域,是集人文性、欣賞性、互動性、創造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

  《美標》提出:“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我深挖教材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魅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描繪對象形象神態等特征,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寓教于樂,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也讓自己成為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愛好。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中,讓學生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現在我就《最受尊敬的人》一課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敬請指教。

  準確把握,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最受尊敬的人》雖然是小學第二學段造型表現領域里表現人物肖像的課題,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系的一條線:從一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的《我的新同學》,二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特征的《我心目中的老師》,到三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等特征的《最受尊敬的人》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順序。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學生描繪形象的精準度,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大膽表達自己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熱愛,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學會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特征,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為四年級的人物畫:了解人的基本結構——《我的新同學》;五年級:了解人物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我和我的小伙伴》、《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等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礎,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課前鼓勵他們結合曾學過的人物肖像畫方法預習、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為什么?盡可能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設置懸念導入以及寓教于樂,聯發想象的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抓住不同職業的人物的外貌特征,對肖像畫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征。

  能力目標:欣賞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生會運用繪畫、拼貼等方法來表現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抓住不同職業人物的外貌特征;感受色彩、線條的表現力。

  難點:能用繪畫、拼貼等多種制作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征。

  四、教學具準備

  師:名家作品、VCD片斷、繪畫工具、學生作業用紙

  生:課前預習觀察人物特征,水彩筆、油畫棒、鋼筆等繪畫工具

  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懸念設置法。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說過:“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好奇激發起興趣,所以才引起了探究反射,思維也就隨之活躍起來了。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設置一些懸念,在最短的時間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懸念的設置也是演示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學習肖像畫的畫法,一舉兩得。

  2、直觀感受法。

  觀看VCD片斷,感受解放軍、醫生護士在人們最危難的時候依然堅持在危險的最前線,加強學生對他們尊敬之情,并對他們的形象特征有更深刻的印象。

  3、問題引導法。

  “老師在畫的時候是通過哪些特征的描繪,讓你們一看就知道我畫的是解放軍叔叔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還有哪些人也值得我們尊敬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問題設置的針對性是很重要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難點問題。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思考不同職業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征,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又讓學生挖掘出不同職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4、游戲聯想法。

  “貪玩”是學生的“天性”,而游戲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我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可以增加學生的心智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5、引導欣賞法。

  通過不同畫種的作品欣賞,積累美術表現方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畫家是怎樣抓住人物最顯著、最令人記憶深刻的特征,以及色彩、線條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安排。

  自主發展,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游戲學習法。

  通過生動的舉例和有趣的小游戲,帶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讓同學們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創作能力。

  2、互動交流法。

  學習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不同的想法,從而也激發了自己的創造思維,也培養了口頭交流能力。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1

  我的說課內容是小學三年級美術下冊第10課《風鈴叮當》它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從課程的整合性來說,它更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下面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和媒體、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課后反思八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分析說明。

  一、 說課程標準

  本 課是綜合實踐勞技教育手工制作課,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要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是:繼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 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尤其是動手制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

  二、 說教材和學生

  學 生分析:小學三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科,尤其是勞技手工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繪畫表現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為學生小組分擔任務的意識,也有的學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有具體的 要求和指導。

  教材分析:《風鈴叮當》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美術(湘版)的教材內容,屬于綜合實踐手工制作課。本課將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實踐融為一體,巧妙地利用身邊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種材料,運用捆邦、剪、貼、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風吹作響的各種工藝品風鈴。

  因此,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三、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運用繩線對物體進行捆邦、穿、扎等精細活動,使其養成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

  (2)了解風鈴的結構和制作材料,學會設計風鈴草圖和制作風鈴。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活動,促使他們養成動腦,動口、動手的好習慣,培養他們的感知、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1) 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勞動手工課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分工負責,學會和諧相處的品德。

  (3) 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認識風鈴的結構和名稱;二是風鈴的制作過程。

  2、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本身不能發聲的材料用來當作鈴鐺,需要考慮組合鈴鐺之間的距離,需要設計正確的風鈴草圖;二是尋找各種材料制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如何使風鈴美觀、大方、有創意。

  五、(說)教學準備(教具和媒體)

  依 據勞技美術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藝術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種多樣的材料制作了各種樣式的風鈴,作為直觀教具,還到風鈴店里拍攝了做工精美的工藝品風鈴,準備了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教學。學生準備了制作風鈴的工具和各種制作風鈴的材料。

  六、說教法、學法

  教 法:整堂課緊緊圍繞“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聽風鈴、看風鈴、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展開教學活動。能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風鈴音樂中欣賞了風鈴店里做工精美的風鈴。然后又欣賞了教師利用各種裝飾材料和廢舊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風鈴,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想象空間,調動了學生的 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說風鈴、做風鈴、評風鈴、送風鈴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生活相聯系,風鈴主要用來美化居室、裝點生活,使學生有所用。從而體驗到制作成功后的快樂。

  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采 用游戲觀察法引出課題,采用欣賞法激發調動學生制作風鈴的積極性;運用直觀課件風鈴結構圖和實物對照說明,使學生了解風鈴的結構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通過調動學生觀察風鈴設計稿并判斷正誤,引出正確的設計稿,教師加以總結說明。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難點;運用課件演示教師制 作風鈴的過程和裝飾方法,既直觀形象又節省了課堂時間,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運用引導法、談話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小組成員身邊的各種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制作不同樣式的風鈴,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怎樣使作品豐富多樣,有創意。

  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評一評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由小組長分工負責,共同完成一樣或幾樣作品,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培養了合作和創新意識。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3課《畫中的線條》。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教學效果五個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線條是最基本的美術造型語言,單方面講,線可以分為直線和曲線兩種。直線有水平線、垂直線、斜線等;曲線有波浪線、螺旋線、弧線等。線的表現力極其豐富:水平線有廣闊、寧靜感;垂直線有升騰、挺拔感;斜線有危急或空間變化的感覺;短線水平排列則產生跳躍急促的節奏感;流動的曲線使人感到柔和、輕巧、優美,給人輕快愉悅的感覺。線的粗細、剛柔、滑澀、虛實、疏密等變化產生不同的美感。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線條的表現力,學習觀察、欣賞畫面的方法,進而體會、認識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魅力。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認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②操作目標:嘗試畫出不同形狀的線,運用線條來表現一個完整的形象,體會線條豐富的變化,體驗藝術的創作的快樂。

  ③情感目標:欣賞繪畫的線條造型作品,感受線條美及其賦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畫面的分析,認識線條的表現力,學習對畫家作品的分析和評述。

  教學難點:學生能將本課的認識,初步運用到繪畫作品中。

  二、教學方法: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到線條的表現力,進而體會、認識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魅力,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欣賞法、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評價展示法等。

  三、學法指導:

  理解線條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讓三年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不同線條表達各種不同的情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實例和課件的演示,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感性地認識線條,感受線的魅力。在課堂中我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參與有趣的美術游戲,增加了直觀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具體教學程序由激趣導入——分析作品——臨摹表現——展評作品四個環節組成。

  1、激趣導入:

  教師準備幾件物品(鐵絲、木棍、樹枝、樹皮、網兜等),請同學用線條表現出來。展示實物,貼近學生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興趣。

  2、分析中國傳統繪畫作品

  (1)在我國古代有許多畫家也是從生活中尋找到很多線條并運用到繪畫中。(欣賞我國古代畫家從生活中尋找到并運用到繪畫中的線條。)

  討論:

  ①畫中運用了哪些線條?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些畫面多是以曲線為主,通過線條的表現體會到當時的情景。

  ②通過線條的表現你感受到些什么?

  《放牧圖》:線條粗而短體現了奔馬的驃悍與力度。

  《黃河逆流》:線條粗短表現了水流的湍急,以及一種不屈不饒的向上精神。

  《八十七神仙卷》:線條曲直、粗細、舒緩體現神仙衣服隨風飄蕩的感覺

  通過分析,進一步感悟不同線條帶給我們的不同感受,體會線條的表現力,引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興趣,感受線在藝術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藝術美感。

  (2)、其實線條在畫面中不但能表現生動的形象,同時還能表現畫者的心情與意境。

  思考:

  ①畫面中線條有什么特點?

  ②你從中體會了畫家怎樣的心情?

  (合作學習,同學間取長補短:通過討論分析,讓學生對線條這種造型語言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提升。線條不但可以塑造生動的形象,而且還可以傳達畫家的思想)。

  《女像》線條疏朗、簡潔。多采用曲線造型,表現畫家當時心情的平和與恬靜。

  《兩個青年農民》利用曲線與交叉線的結合,是畫面出現層次感,線條的粗細變化也表現了農民樸實的性格。

  《海景》前景運用大量的直線造型,表現風平浪靜的海面,而背景多采用交叉線,有給人一種要變天的感覺。這種直線與交叉線的結合,給人一種強烈的臊動感,像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說明畫家當時含有一種復雜的心情。

  3、臨摹表現

  任選美術作品的一個局部進行臨摹。通過臨摹,嘗試并體會線條的表現力,了解、體會畫中線條,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生濃厚興趣。

  4、展評作品

  請同學說說嘗試畫線條的感受,互相說說自己對畫中線條的不同感受。進一步了解、體會,使學生對用線造型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創設交流空間,培養學生評述能力。

  五、教效果: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線條的作用力和表現力,學習運用對比觀察、欣賞畫面的方法,進而充分地感受到線條這種造型語言的無窮魅力。為了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上課時我準備了幾件物品,如木棍,樹枝,樹皮,讓學生用線表現出來。教學中我通過語言的提示設計一些練習,要求學生畫出有情感的線,如“剛強有力的線條”、“溫柔的線條”、“奔放的線條”、“平靜的線條”、“煩躁的線條”、“瀟灑的線條”、“猶豫的線條”等等,提高學生的表現力。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線條的無窮魅力。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吉祥圖案》是人美版小學美術第六冊11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這一領域。這節課是以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種多樣的,并且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從而設計出形象各異、題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圖案,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的的設定及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通過對吉祥圖案的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知識,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及吉祥圖案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設計吉祥圖案,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愿。

  難點:圖案的造型要生動、有趣,并且能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

  (三)、教學準備:作業紙、水彩筆。

  二、說教法

  通過收集資料、欣賞圖片,使學生認識到吉祥圖案常常采用人們熟悉的各種可愛的動植物形象作為表現對象,了解到圖案本身常常蘊涵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說學法

  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等過程,充分體驗設計圖案的樂趣。

  四、說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二、美術實踐活動

  活動一、吉祥圖案我欣賞

  方法與步驟:

  1、欣賞導入

  (播放課件——喜慶的音樂《新年好》)

  師:你聽,美妙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過新年的歡樂氣氛!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忙著置辦年貨!

  (1)、你瞧,李奶奶家的門上貼上了?(課件出示年畫——連年有余)

  再看看張爺爺家的墻上掛上了?(課件出示年畫——連年有余)。

  (2)、年畫上都表現了什么?(上面都有魚,蓮花)為什么過新年的時候要貼上年畫呢?(渲染過節氣氛)你能猜出他們的用意嗎?(課件展示——連年有“魚”)

  提問:(學生指出“魚”的錯誤)哪里錯了?說說你的理由。(學生講出原因)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謝謝你幫老師糾正了這個錯誤。在中國,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美好的祝愿,常用事物的諧音和象征的手法來表現。(比如:連年有余的“連”取的是蓮花的“蓮”的諧音,“余”取的是鯉魚的“魚”的諧音。——預示著來年大豐收。)

  師:我們把這種具有美好寓意的圖案叫做吉祥圖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了解吉祥圖案吧。

  揭示課題:《吉祥圖案》

  【設計意圖】:此環節優點是與喜慶的音樂相結合,通過音樂帶給學生喜慶祥和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然后通過對一件學生熟悉的吉祥圖案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吉祥圖案無處不在,初步感受吉祥圖案的美好寓意及基本的表現形式。

  2、啟發談話

  師: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同學們,你都見過哪些?(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吉祥圖案。)

  3、學生欣賞

  教師課件展示各種吉祥圖案(刺繡、石刻、木雕等等)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下面來瞧瞧老師找到的。

  銅錢——古時候的錢幣上。

  瓦片——人們居住的房屋上。

  木雕——工藝大師的藝術作品中。

  刺繡——就連人們穿的衣服上都有。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優點在于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吉祥圖案,使學生知道吉祥圖案是為生活所用的,它無處不在,讓學生感受吉祥圖案的美好。

  4、新知賞析

  師:難怪人們要把它譽為“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瑰寶”的奧秘吧!

  (課件出示:四季平安、喜上眉梢、五福捧壽、三羊開泰等吉祥圖案,引導學生欣賞分析。)

  A、四季平安(圖、詞)

  提問:同學們,在這幅名為《四季平安》的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瓶、花)

  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瓶—平,象征平安。圖中的四季用了一年四季的花朵來表示。——寓意著祈盼歲歲平安的愿望。)

  B、喜上眉梢(圖):

  提問:誰來找一找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喜鵲、梅花)

  你能給這幅圖案起個名字嗎?(喜鵲停在梅梢上,喜鵲同喜,就是“喜上眉梢”。寓意——預示喜事將近。)

  C、五福捧壽(詞):

  提問:看,這是一幅吉祥圖案的名字,你能猜到這幅圖案是什么樣子的嗎?(五只蝙蝠圍著壽字或桃子)——這是用來祝壽的吉祥圖案。

  D、三羊開泰(詞):

  提問:看到這個成語,誰能想到這個圖案是怎樣的?(出示圖案)在古代,祥也寫成羊,所以羊也象征著吉祥,三羊開泰寓意著祈盼新年伊始能夠興旺發達。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優點在于能夠引領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欣賞分析,如賞析“四季平安”時,是同時出示圖和文字,先讓學生找出圖案中的形象,然后找出相應的諧音和象征,了解吉祥圖案中諧音和象征的用法;“喜上眉梢”,給出圖案,讓學生觀察圖案內容,然后根據諧音、象征的方法為圖案起名字,并說出寓意,學習運用吉祥圖案的諧音象征法來理解圖意;“五福捧壽、三羊開泰”,給出文字,讓學生運用諧音象征法想象圖案;最后從題材上給予圖片欣賞。

  活動二:吉祥圖案我設計

  方法與步驟:

  1、設計方法

  提問:

  (1)、欣賞了這么多寓意美好的吉祥圖案,你們喜歡嗎?(喜歡)

  (2)、老師也非常喜歡,忍不住想要設計一個。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呢?

  (教師邊說邊示范)

  設計步驟:A、確定主題(人物、事件——想好寓意);

  師:首先,要確定好主題。最近老師的一位朋友要過生日了,那我就設計一個祝壽的吉祥圖案吧!

  B、選擇圖案(搭配合理——根據寓意選擇);

  師:那祝壽應該選擇什么圖案比較好呢?(課件出示單個物體供選擇)(蝙蝠、壽桃等)

  好,那我就選擇蝙蝠和壽桃吧!

  C、圖案組合(把選擇好的圖案進行組合);

  師:(教師故意設計構圖不完整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的作品終于完成了,大家覺得漂亮嗎?哪里不好了?(學生說出原因:太單調、太松散)

  D、修改完善(最后進行修改)。

  師:你說得真棒,這吉祥圖案可是經過精心安排的,無論是圖案的位置、還是角度,都顯示著一定的含義和美感。當然我們還可以加上裝飾使圖案更完美。你看,老師還用諧音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福壽雙全”。

  【設計意圖】:此環節我設計的是根據學習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創作,這是本節課的亮點,根據學生所了解掌握的吉祥圖案的諧音象征法,運用教師所給的單獨圖案進行組合創作,并讓學生說出重組圖案的寓意。同時,為下面的創作做鋪墊。

  2、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你們想把祝福送給誰呢?我相信收到祝福的人肯定很開心,下面就讓我們用吉祥圖案來表達自己的美好祝福吧!

  3、學生作業,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4、作業展評

  師:同學們,這里的每一個圖案都蘊含著一個美好的祝愿,讓我們一起分享這份美好。

  你認為誰的作品最棒呢?誰來說一說,棒在哪里呢?

  你可以獲得設計獎,老師送你一個吉祥圖案,祝你虎虎生威。

  你可以獲得創意獎,老師祝你學習五谷豐登。

  你可以獲得色彩獎,祝你四季平安。

  活動三、教師小結

  方法與步驟:

  1、課外拓展(時間允許情況下進行)

  (課件出示剪紙作品)

  師:這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剪紙,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逢年過節或喜慶的日子,人們會剪紙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感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試著剪一剪自己設計的吉祥圖案。我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優點在于由吉祥圖案的設計拓展到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學生了解到吉祥圖案在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藝術中是無處不在的,讓學生了解學習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師生道別,宣布下課。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三年級第七課《留住秋天》中活動2的內容——《用樹葉粘貼成畫》。

  這節課是一節以造型表現為主的課,學生通過對秋葉的外形進行觀察抓住葉子的特點大膽想象并進行美的再創造,做成樹葉粘貼畫。本課以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綜合感知能力為主,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情感,發揮各種思維能力,認識秋天,表現秋天,享受秋天,將秋天留在畫紙上,留在心中。

  本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利用秋天的落葉進行樹葉粘貼畫制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精神。

  3、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習慣,將美麗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樹葉粘貼畫的基本方法技巧,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的能力。

  說教法

  1、自主探究學習法: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獨立性的教學主體,讓學生能積極地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的欣賞,自主參與到體驗、討論、交流的活動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手、眼、腦并用.引導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學習。

  2、多媒體輔助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音樂等傳統媒體來輕松課堂的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還有示范教學法、合作交流法、啟發法、練習法、評價激勵法等等方法進行教學。

  說學法

  遵循“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采用課堂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進行學習,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強調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和感受,以學生自己為主體自主的學習和探究,老師只是在一旁提點和引導,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程序:

  充分感知——激發想象——討論探索——制作實踐——情感升華

  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讓學生欣賞一段關于秋景,秋葉,秋果的圖片讓學生沉浸在秋天絢爛的景色以及秋天碩果累累帶來的豐收的喜悅當中。讓學生體會到秋天的韻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把手工做好,我讓學生多觀察手工的材料——樹葉,可采用摸、看、想三個步驟。

  1、摸:不同的樹葉給學生的感受有所不同,有的粗糙有的細膩,同一樹葉正反面的不同也可以帶來不同的觸覺感受。

  2、看:每一種不同的樹葉都有不同的形狀,有心形、卵形、掌形、帶狀、針狀等等不同的形態,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間;同一片葉子換一個角度或方向也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聯想。

  3、想:每一片葉子給學生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想一想它們都象哪種動物或者是動物的哪個部分。學生們可以一邊熟悉手中的材料,一邊進行簡單的拼擺練習。然后將組合好的圖形放到投影儀上向全班展示,并且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的造型?為什么這樣拼擺?將其中的某片樹葉換個方向這個形象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講解完畢后我會展現一組已經完成的樹葉粘貼畫的作品,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知,打開學生的視野。從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拓學生的思路。經過學生的組合練習和范品的欣賞,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作樹葉貼粘畫基本步驟和方法。老師加以補充完整。

  看——想——擺——貼

  這樣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的意識還培養了學生勤于動腦、勤于動手、勤于動口的習慣,充分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學生作業

  學生作業是一個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過程,為了鞏固強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消化,因此我要求每個同學粘貼一個小動物,對于其中進度較慢的同學予以幫助和和鼓勵,進度快的同學予以表揚,并且提示可不可以拼貼幾個動物來構成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慢的加快學習的進度,讓快的又不覺得無所事事,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做出有創意的作品來。

  作業評價

  作業評價我采用以學生自評為主,老師評價為輔,這樣既體現了作業評價的多樣性,又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余地,創造出一種熱烈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小結

  一葉知秋,秋葉代表著秋天,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用樹葉剪貼畫的形式將秋天留在了我們的畫紙上,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將秋天留下來呢?(繪畫照相機詩文)秋天是美麗的,自然是和諧的,我們在欣賞美麗的秋景的時候,請大家不要去破壞他們,打擾他們,讓這一幅美麗的秋色留在心中,留在大家的心中。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我設計的自行車是三年級美術上冊第十四課內容,教材內容只是學生畫的和制作的幾幅自行車的圖畫,主要是讓學生來認識自行車,不但要知道它的結構、用途,還要讓學生積極的去改造去創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創造出既美觀又有一定實用價值的自行車來。

  二、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自行車的大體結構及用途。

  2、能根據自行車的結構畫出簡單的自行車。

  難點:能夠有創意的去對自行車加以改進,使其變得更美觀更實用。

  三、說教法學法

  先引導學生認識自行車的結構,然后示范自行車的畫法,平觀看各種自行車的圖片,啟發學生創新。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展示自行車的圖片,并提問:你家里有自行車嗎?他們是什么顏色的,漂亮嗎?你想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嗎?這一節我們就來設計一輛,板書課題:我設計的自行車

  (二)認識自行車各部分結構

  1,車輪2.輻條3剎車4車把5車架6.車座7.貨架8.腳撐9鏈條10腳踏

  你知道自行車有什么功能嗎?

  你想讓它還有什么功能?

  學生自由繪畫。

  鼓勵有創意的學生作品,提醒學生要注意自行車造型的美觀和實用性。

  (三)展評作業

  選出“最佳造型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制作獎”。

  (四)課后小結

  這一節我們了解了自行車的結構、功能,并設計了自己的自行車,但課堂時間有限,可能還有更好的作品,課下交給老師。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美術說課稿12-16

說課稿-美術06-12

美術的說課稿06-10

美術說課稿06-27

美術說課稿09-21

美術說課稿12-01

三年級美術說課稿06-23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說課稿07-10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童年》美術說課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