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師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師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師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為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著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為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后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后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并用的活動起來,《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以往我們的美術活動基本是以幼兒單獨進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忽略了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并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
第一點是:通過活動,激發幼兒表現藝術美的興趣。萌發幼兒樂意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情感。第二點是:在活動中讓幼兒明白協調好與同伴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協調能力。第三點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造型各異的建筑并嘗試協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綱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所以我把第一點作為我活動的重點。這條目標將會體現在我整個活動當中。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會抓住這一特點讓活動以不同于常的形式出現。比如:我會在課前帶孩子們玩“我設計的幼兒園”的建構游戲,讓他們對幼兒園建筑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演示各種不同造型的幼兒園建筑進一步引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繪畫時不是單一的想象而是手腦眼多種感官結合來進行。這樣,讓他們在新奇之余會跟著不自覺的豐富、積累經驗。第二點是認知方面,雖然大班幼兒的美術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小肌肉群發展還不夠完善。況且,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也不夠所以要通過協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就把他當作一個具體目標來執行。并且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表現我們生活中的美。第三點是我活動的難點。由于整個繪畫是靠小組合作完成的是與合作伙伴間配合好與否密切相關的。活動中難免發現問題。這時必須讓幼兒學會解決這問題,其中的道理是幼兒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會用到的也就是說可以被幼兒持續所用的。因此我把它當作難點來執行。具體繪畫中我不會強調幼兒所設計造型的規范性及準確性,而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在觀看教師的演示指導后,憑借自己的經驗與同伴適當的商量交流來嘗試完成一件合作設計畫。將他們現有的理解、想象引導到更深的方面,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欲望和熱情。
三、教材選擇與分析
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希望幼兒園》這一美術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就大班幼兒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心理活動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現更為明顯。觀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較為成熟,而抽象邏輯性思維則處于萌芽狀態。簡單地說他們的好奇心已不再僅僅是看別人表演而是想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來得以滿足。幼兒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和相關的技能,在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并把它們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還有許多與他們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幫助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動中激起幼兒為他們設計一個漂亮的幼兒園的愿望,進而讓幼兒在關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求知欲。同時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通過說說、畫畫使他們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是需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這時繪畫的人手眼要協調而與其配合的人動作也應是協調好的。活動中選擇了“合作畫”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還可以用許多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美。雖然,這樣的繪畫方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為他們提供了一次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由于教材難易度恰倒好處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所以使整個活動成為他們滿足自己求知欲,讓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同時也自愿自主的情況下達到掌握某種技能的游戲過程。這也正是響應了《綱要》在藝術領域內容選擇中提出的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首先,要求幼兒在課前已有“我喜歡的幼兒園”的建構游戲活動經驗;其次,通過家園共育活動方式,邀請家長一起配合讓幼兒簡單了解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情況及有關幫助他們的愛心活動資料搜集。 這樣,讓幼兒獲得相關的生活經驗,為激起幼兒合作創作畫《希望幼兒園》美術活動做鋪墊。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幫助幼兒了解幼兒園的相關建筑,為幼兒參與本次活動課前知識技能的做鋪墊。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圖片和創設一個為貧困地區小朋友設計一間《希望幼兒園》的主題情景來貫穿活動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張全開的圖畫紙,油畫棒等學習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的,而是與其前延后續密不可分的,所以課前知識的滲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藝術氛圍濃否對藝術活動的進行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要創設一個理想的作畫空間讓幼兒能輕快愉悅的進行作畫。首先應有一個足夠大的幼兒合作畫的場地空間,然后還要準備適合進行本次活動的輔助材料和用具。當然,好聽的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繪畫時放一些幼兒熟悉的極富表現力的音樂,幫助幼兒再現一些生動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兒想象的。
五、說教學方法
大班教師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于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游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游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
“從前有個國王最喜歡穿新衣服的,可惜有一次被騙了,光著身子去逛街,大家都取笑他……”
1、形色配對游戲--設計漂亮的衣服送國王。
2、教師給幼兒發衣服學具。
3、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手中所拿了什么東西。
4、聽音樂找到和自己手上所拿衣服一模一樣的小朋友。
二)、出示情境掛圖:
“今天國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歡的衣服,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穿得是什么?”1、出示掛圖:
“國王的試衣室擺滿了許多漂亮的衣服,你們看!”2、引導幼兒整體觀察掛圖。
1)“看國王身上穿的新衣服是那一套?皇冠是哪一頂?”2)請幼兒觀察衣架上那兩套上衣和褲子是一樣的,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二、布題:
1、出示圖一:上衣、褲子、紅、黃、藍三色的方格與箭頭。
“請小朋友上衣在紅色方格有√,就在箭頭下個方格里貼上紅色上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操作:
1)、引導幼兒認識√卡,并知道√在這里表示意思。告訴幼兒√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顏色的××衣服。
2)教師出示左邊的掛圖,請幼兒找出正確的答案放在方框里。
3)教師在出示另一邊的掛圖,請幼兒找出答案放在方框里。
4)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棒,知道√放在那就是要選什么的。”
1、教師出示泡棉拼圖,讓幼兒觀察并提問:
2、請幼兒看一看泡棉都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3、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多次練習。
三)、評價練習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先做示范。
2、幼兒做評價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七、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情境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課堂氣氛一定很活躍,幼兒的參與性也會很高,而重點部分的教學采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從能動手動腦,練習次數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兒熟悉地掌握兩種物體的形色合成對應,保證了數學效果。老師由淺入深的引導與情景化的語言講述,將會給幼兒帶來熱衷探究的熱情與動力。設置的層次分明易懂,層層緊扣、層層深入的過程,使幼兒的思維與記憶力得到相應的發展。可以說本活動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完了。
大班教師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于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點,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的關系。
2、情感目標:激發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3、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理解冬眠、遷移、躲藏等動物習性。
三、說重點:讓幼兒了解過冬的不同方式。通過觀察,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四、說難點:讓幼兒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讓幼兒實際的參與了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五、說準備
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小動物圖片若干、小動物過冬課件、《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一張。讓每位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探索的樂趣。通過觀察,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六、說教法
大班教師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燕子 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系起來. 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梁上和墻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著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后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里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說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通過對燕子的了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 、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 、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 、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 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page_break]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由于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說活動的準備
1 、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搜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視頻,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 、活動中的準備:
( 1 )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擊河面后水波蕩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 2 )在教師里張貼幼兒收集的關于燕子的圖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五、說活動流程: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 、引題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 、理解兒歌:
1 )通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鑒于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說話愿望,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并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正由于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從而體驗到說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后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 )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3 )提問:為什么說燕子在空中飛行時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飛行時怎么會"剪水波"呢?最后兩句說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嗎?那么兒歌中為什么要用"剪"這個詞呢?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后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 、朗誦、表演兒歌
1 )采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 )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于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松.)
4 、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 、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了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愿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六、說教法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制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致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愿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說學法
1 、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著自己對燕子的了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并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 、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附:兒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靈巧,
身上帶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當枕頭,
剪塊泥巴搭窩窩.
大班教師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語言教學活動——《海邊公寓》。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安徒生的童話曾經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中都劃下過深深的印痕,而當二十多年過去以后,我把心中那份對魔幻的憧憬和對真善美生活的向往,訴諸于筆端,寫下了這篇童話《海邊公寓》。故事圍繞一艘破舊的老船和一個上了年紀的有著雪白胡子的老船長展開,外表看似毫無用處的兩樣東西,卻與周圍的人、事、物產生了溫馨感人的互動。船底破了一個洞,這是故事的契機。當老船長在沙灘上修補船艙的時候,依次遇到了原本應該是生命中的過客:流浪貓、海鷗、螃蟹、猴子、獵豹、蜥蜴……它們以各種原因,加入到了住戶的行列,最終成就了一幢海邊公寓。公寓是家庭的象征,是心靈家園的隱喻。隨著入住隊伍的不斷壯大,倒置的船不僅僅翻轉了故事的情節,也將現實和幻想串在了一起,它蔓延了快樂,壯大了友情。
是的,讀到這里,我們明白了:這是一個關于“愛”和“接納”的故事。在人生的航程中,每個人都有索取或付出愛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通過這個故事,由善良的接納去觸發孩子愛的共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與幼兒園語言整合課程所倡導的“把文學融入幼兒的生活,讓文學引領幼兒發展”的主旨相吻合。
大班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作品情節、感受作品情感脈絡的能力。為此,我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試圖借助圖畫故事中的情節,逐層、逐段、逐句分析,來引導幼兒發現并捕捉所處環境中真情的存在,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等手段,鼓勵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喚起幼兒的關注,使學習者樂于理解、認識和發現,體驗學習的快樂。
《海邊公寓》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意的故事,告訴孩子愛是如何在你我之間傳遞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可挖掘的文學素材,蘊含豐富的知識與情感。在把這個故事推薦給大班孩子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傾聽到船上的竊竊私語。
海灘上孤獨的旅程已經變成海灘上愛心的孕育,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神奇的童話之旅吧!
(二)教學目標:
我把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通過欣賞畫面、展開討論、角色表演、合作操作等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2、發展人際智能,學習與人相處、共同生活。
3、積累大膽表述的經驗。
第一和第三個目標的制定是從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旨在通過看看、說說、猜猜、演演、做做等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發展的情節脈絡,有秩序、有步驟地推進故事,從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
第二個目標的確立主要是圍繞國際教育專家們對世界兒童提出的基本學習任務,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達到建構良好人格的目的。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就放在目標1中“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而教學的難點則在于挑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幼兒根據畫面作出自己的判斷、猜測、想象,然后轉化成語言大膽表述出來。
(四)教學準備:
1、自制《海邊公寓》課件,將童話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2、故事錄音,一段輕松歡快的音樂。
3、操作材料:船模型、小動物圖卡。
4、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好的各種房子。
二、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中斷法和遷移法。具體為:
通過生動形象化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通過開放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并積極思考。
通過有意識地中斷、設懸念,讓幼兒產生更多的聯想。
通過追問、設計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遷移情感。
在以上4種教學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始至終貫穿的直觀形象法,借助多媒體手段,把老船長幫助小動物們的過程演化成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動態的畫面,滿足了故事對特殊角色的動作處理,也滿足了幼兒對視、聽感官積極參與的要求。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著“開放、自主”的原則,幼兒將采用了以下幾種學法: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從而與他們腦海中猜想的影像交融匯合,形成新的認知點,為后面的講述做好鋪墊。
2、討論法。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他們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3、表演法。簡單的扮演,會讓幼兒更貼近角色,保持學習的興趣。
4、操作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干。”自己去實踐、去發現、去感受,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四、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體突出4個核心詞語:引領、激勵、提升、遷移。具體策略如下:
(一)引起話題,激發興趣。
大班教師說課稿6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說說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于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與親情關系會影響幼兒對人與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里的人,幼兒并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說說我家的人”是透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并透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與家庭的了解,幫忙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與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有服務于幼兒生活。所以我選取了本次活動。鑒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了解與愛作為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為難點。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并于活動前與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帶給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采用的教學法有:
(1)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透過啟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透過師幼、幼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到達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透過繪畫制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了解與愛家庭的情感。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用心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透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記錄法:透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并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了解。
四、說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那里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與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并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透過對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非常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與調查表,教師透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么的、喜歡什么、生日是什么時候啟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了解。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并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能夠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涂畫出來;職業能夠畫相應的標志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了解與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煉了幼兒的思維潛力,動腦筋用心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一齊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說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透過繪畫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透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制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墻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與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資料。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透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了解與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潛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說課的資料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注:在說課時要聲音洪亮,要有起伏,要與評委進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脫稿的狀況下完成說課。
大班教師說課稿7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___好!(曾經有同學對我的名字這樣解釋道:“樹林里有香水”,我覺得樹林里應該是有花香的味道才對—鳥語花香,玉樹瓊林。xxx就是我,我的名字就叫xxx。)我來自教育科學系的一個讓我們回歸快樂童年的專業——學前教育專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我將從以下七個板塊來分析此次
說課的內容:
一、說設計意圖 二、說活動目標 三、說活動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活動準備 六、說活動過程 七、說活動延伸
(下面我來具體分析,首先看第一板塊-)
一、說設計意圖:(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設計意圖-第一,第二,)
(首先我們來看)
(一)說教材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
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是科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
(二)說幼兒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
行科學學習,再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發展特點,所以我設計的是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親自觀察探索,對風有初步的了解和認并嘗試制造風,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以上是我對設計意圖的分析,闡明了設計意圖,接下來根據設計意圖來看第二個板塊—說活動目標)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發展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分別從情感,認知技能,社會性出發)
1、 試著感受風的大小、探索和判斷風的方向,并嘗試制造風。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為幼兒提供觀察、
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2、 初步了解風的利與弊,辯證地看待問題以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其認識能力。)
3、 學會與同伴合作,并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發展特點,這個時期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即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識。)
(有了目標便有了前進的方向,下面來我們來看第三個板塊—說活動重難點)
三、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重點的依據是只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嘗試著去做,才能理解和掌握。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所以重點是)對風的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嘗試制造風,以培養認識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難點:(難點的依據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孩子沒有基礎知識,對一些抽象的東西無法理解。所以難點是)初步了解風的利弊,在合作中進行交流學習。
(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如果想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提升,那么就要有一個正確的適合孩子的方法,所以我們來看第四個板塊—)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根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的過程,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提問法:通過提問引起孩子的思考然后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去探索,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
3、集體討論法:針對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孩子的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二)說學法:(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教師要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所以活動中涉及的主要的學法是:
1、觀察法: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
2、實驗法:通過實驗,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3、討論法:培養孩子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從小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前面我想大家分析了活動的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接下來似乎該進入活動的過程了,但是,如果想要活動能更順利的進行,必須要先有充分的活動準備。所以接下來是第五個板塊—)
五、說活動準備
(首先,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的關系,所以首先是)
1、 知識經驗準備:1)孩子每天記錄天氣狀況并著重關注與風有關的內容;
2)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風力的風進行記錄;
3)請家長配合,事先收集一些與風有關的資料。
(既然是探索那么就少不了探索的工具,所以)
2、 物質材料準備:1)吹風機、打氣筒、氣球、羽毛、扇子、紙板、風車等;
2)分類板、記錄筆若干;
3、自然環境準備:既然是探索風的奧秘就要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活動的過程來實現的,過程是一個活動的存在方式和展開形式,下面我要具體來說第六個板塊—)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在這個活動中我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所以活動過程我講從以下三塊來說:(一)說活動導入,(二)說活動展開,(三)說活動總結
(我們來看 –首先-)
(一)說活動導入
根據《綱要》要求,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采用的是自然導入法,以激發孩子對接下來活動的興趣。
例如,老師:“孩子們,過幾天我們就要出去旅游了,大家都應該非常關心天氣情況,那么誰最勇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近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進行設問。例如,老師:“南風2—3級,我們是怎么知道有風的呢?”
(孩子可能會根據以往的經驗說: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舞等。為了讓孩子證明自己的說法,剛好帶孩子去戶外進行觀察探索)(所以接下來重點說第二塊活動展開”)
(二)說活動展開(我主要從以下三點來說活動展開)
1、探索并感受風
《綱要》要求,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并學會跟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所以接下來我采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寶寶,你們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讓幼兒用圖畫或者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在分類板上,進行集體討論后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體現了本活動的活動目標。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們對風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根據《綱要》并結合活動目標,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2、探索判斷風向
首先我將采用教法一提問法引導孩子到戶外進行觀察探究以證明前面討論的結果。例如,
(老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南風。‘南風’這是什么意思呢?”(南風就是從南邊吹來的風)“那我
們是怎么來判斷風向的呢?”······)
然后采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帶孩子到戶外可以觀察也可以動手操作。例如,
觀察:柳條擺動、紅旗飄揚; 動手:讓把孩子羽毛或氣球放在地上,讓其隨風飄動。
(在對風做了初步的了解后,鼓勵孩子在經過討論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風的方向)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學習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并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并積學會交流與分享。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3、嘗試制造風(我講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首先要激起孩子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將采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說呀他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看看他是誰呢?dadadada(拿出風車)咦!好好的風車為什么轉不起來呢?”
(孩子們利用之前的經驗肯定會說“沒有風!”)
老師:“沒有風,那我們能不能制造點風呢?”“那我們怎么制造風呢?”
(2)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接下來帶孩子去活動區,開始讓孩子自己動手尋找制造風的材料,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靈活的動手能力,培養合作意識。也很好地體現了活動目標。
(3) 采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鼓勵孩子主動探究,用各種方法嘗試制造風,例如,有的孩子用扇子扇,有的孩子用吹風機吹,等等
(4) 經過操作試驗之后,讓孩子與大家分享各自采用的制造風的方法。
(依據:活動過程是一個完整活動必不可少的部分,為了進一步鞏固活動的內容,突出活動重難點,所以要對活動過程進行一個總結。下面我來說第三塊—)
(三)說活動總結
主要是與孩子一起回顧活動的內容及過程,加深孩子對活動的印象。例如,
“我們已經知道風是存在的,那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以孩子集體回答為主,加深孩子對風的了解與認識。)
“哦,剛才我們在操場上看到: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揚,?(與小朋友一起回顧,讓孩子對風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小朋友剛才還嘗試了許多制造風的方法,有:用扇子扇,用吹風機吹?(與小朋友一起回顧,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制造風的方法。)(以上這是我對活動過程的分析,最后我們來看第七個板塊--)
七、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的教育要求,要鼓勵孩子表達發現的愉快并與他人分享,也為了把握好活動的難點,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特點,我設計的活動延伸是:
探討風的利弊
老師對孩子的表現先進行簡單的總結評價,然后引出討論話題。例如,
老師:“今天你們呀想出了很多制造風的方法,有的用紙板扇,有的用吹風機吹等等,你們的小腦袋真聰明!”“那,小朋友你們喜歡風嗎?為什么呢?”(集體討論交流)
(一定是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不喜歡,讓孩子們討論后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與伙伴的交流分享了解風的利與弊,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好,這是我對活動延伸的簡單介紹。)
以上這七大板塊就是我對本次說課課題(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秘》)的分析。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大班教師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大班孩子屬于主要閱讀能力形成期,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時候的幼兒尚未具備閱讀文字材料的條件,閱讀大多是通過鮮明有趣的圖畫故事進行的、這則《古塔上的鳥》就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故事,它通過有順序的單頁多幅畫面講述了在一個沒有一棵樹的現代城市間一座冷清的古塔上來了兩只小鳥定居了下來,從而引來了久未見鳥的人的圍觀,人們從小鳥銜種種植花草得到啟發,明白了城市綠化的重要性,也開始綠化自己美麗的家園、整個故事情節與情節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系,以便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閱讀故事,故事畫面簡單、形象生動而又重點突出,符合大班幼兒的圖畫故事閱讀特點,且小鳥的孤獨和最后兩個問句又很好的勾起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解答問句的同時感受到故事的意義——原來人們明白了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我采用了新舊城市的圖片對比法,因為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幼兒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片對比,可以形象地、自主地發現故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以及大班幼兒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有序觀察閱讀單頁多幅畫面,感知故事內容。
(大班幼兒閱讀的內容,一般是以單頁多幅畫面出現的,具有按順序閱讀的要求、但是個別幼兒思維過程中常呈現一種無序狀態,思維具有跳躍性,因此,掌握閱讀技巧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積極參加討論活動,通過觀察新舊城市的變化,喜歡上綠色新城市,產生綠化城市的愿望。(大班的孩子喜歡交流,他們的交流欲望較中班有了更大的提高,所以這個目標不僅滿足了大班孩子的這一欲望,而且在交流中升華了他們的情感。)
3、能與同伴合作用剪貼的方式創建新城市,增強合作剪貼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三、教學方法。
根據綱要精神: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樂趣,所以我在本次活動中采用了討論交流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交流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我在幼兒熟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他們討論交流,進一步感受故事的意義所在,不僅充分發揮了教育中的幼兒同伴資源,更讓幼兒體驗到了與他人交談、交流語言的樂趣。
綱要指出:教育不是讓幼兒重復經驗,而是把幼兒的已有經驗重組和改建,所以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現有經驗,然后幫助他們整理、遷移、提升經驗、在本次活動中,我就運用了經驗遷移法,在了解幼兒喜歡綠色以及知道綠色對人類的好處的基礎上我把這些已有經驗遷移到故事中,讓幼兒明白小鳥孤獨的原因,揭示為什么最后人們會給自己的城市綠色美化的背后含義。
四、教學過程。
早期閱讀是一個獨具規律的語言教育,根據《綱要》提出的語言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閱讀活動設五個環節完成目標:
第一環節是游戲導入,引出內容;
第二環節是自主閱讀,了解內容;
第三環節是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第四環節是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第五環節是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下面我就具體來闡述一下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游戲導入,引出內容。
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形式,大班孩子也不例外,首先我為他們創造一個有趣而生動的森林場景,請幼兒變身為一只只快樂的小鳥在樹林里玩躲貓貓的游戲。
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引導幼兒“小鳥們能躲在哪呢?”讓幼兒能完全利用身邊的小樹來玩游戲,他們有的躲在樹干后,有的躲在樹葉下,有的躲在花朵旁。
這個游戲簡單而有趣,最主要的是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小鳥在森林中的快樂,也初步感受到了樹、花、草這些綠色植物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同時這也為幼兒下面理解“鳥兒在古塔上感到孤獨”打下經驗基礎。
游戲過后,教師以提問:“森林里的鳥兒真快樂啊!有兩只鳥飛離了森林,來到了一座城市,那里的城市是怎樣的?過渡到下一環節,注意這一過渡既引出了故事,同時也給下一環節幼兒的自主閱讀提出了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一幅圖。
第二環節:自主閱讀,了解內容。
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驗;且幼兒閱讀故事能力的個體差異性也越來越明顯,能力強的幼兒能根據老師的引導用簡單的語言有序地表述畫面內容,能力弱的幼兒閱讀則無序,針對這種差異性,我特別設計了幼兒自主閱讀。
教師先提問“那里的城市是怎樣的?”
在幼兒充分敘述出一個沒有一棵樹的城市后,教師再繼續追問“小鳥給城市帶來了什么?后來城市發生了什么變化?”
請幼兒自主閱讀②——⑧幅圖的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情況,在巡回指導時有意識地幫助閱讀能力弱的幼兒、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做一個支持者,也要參與進幼兒的閱讀中,去幫他們提出問題,引發他們去思考,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這一環節是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我采用追問法,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讓幼兒能更完整、生動地理解故事。
我先請個別閱讀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圖上的序號簡單完整地講述故事。
接著拋出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要來圍觀古塔上的鳥?”
在幼兒的經驗中,人們會去圍觀兩只鳥,無非是因為這兩只鳥長得特別或很美麗,但在這里人們圍觀的原因卻是因為“許多人都沒有看見過真的鳥、”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這一現象、并在此基礎上追問“為什么那個城市原來沒有鳥呢?”引導幼兒遷移經驗“鳥兒是生活在樹林中的,沒有樹林鳥兒生活就會覺得孤單了、而城市中沒有一棵樹,小鳥當然不愿意來,所以人們就見不到鳥了。
在解決這一問題后我拋出第二個問題“為了讓自己不那么孤單,小鳥們做了什么?”這也是幼兒用書第六幅圖的內容,幼兒通過閱讀就能知道“小鳥從很遠的森林銜種來種植”,這時教師繼續追問幼兒“當古塔旁長出那么多美麗的花草時,發生了什么事、”從第七幅圖可以明顯看出人們都來看這些花草,并喜歡上了這些花草。
教師順著幼兒的思維問:當人們看到這些美麗的花草時心里會怎么想?他們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說出花的美、草的綠,環境的優美,同時這也回答了最后一幅圖的疑問“城市中的花草樹是誰種的呢?正是城市里的人種的、大班的孩子會把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角色,并充分的想象,他們感受著故事中角色的想法,同時這些想法也正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最后我根據幼兒的閱讀情況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讓幼兒能完整、生動地感知故事內容。
第四環節: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我出示新舊城市的對比圖,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提出“這就是沒綠化和綠化后的城市圖,兩幅圖哪一幅美,美在哪?為什么要綠化城市?”讓幼兒帶著問題分組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后,每一組請一幼兒陳述觀點,教師根據幼兒陳述總結綠化給我們城市帶來的好處,強化幼兒愛綠、護綠的情感、最后我通過提問“你覺得我們的城市綠化做得如何,我們應該怎樣做?”來升華幼兒的經驗,啟發我們的幼兒從身邊做起,愛綠護綠,保護我們的環境。
第五環節: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任何的想象都要落實于實踐才是有效的,這一環節幼兒同樣以小組為單位,和同伴合作用剪紙、貼畫的方式制作綠色城市,建構孩子們心中的美麗城市、不但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要,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伴合作能力,雖然他們現在可能還不能真正設計一座綠色城市,但我想等他們長大后,他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城市是一座美麗的現代綠色城市。
這五個程序的安排,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閱讀活動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緊扣,最主要的是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大班幼兒的合作效應,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大班教師說課稿9
一、說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開設,對于幫助和促進學生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完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促進課程改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以往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具有明顯的學科化傾向,而品德與生活則是遵循兒童生活規律,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其主觀形態,而非“講授——接受”式。
二、說教材
《我愛秋天》一課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的第一個學習主題。本單元總體目標是:
熱愛自然,初步了解季節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系,懂得珍惜勞動果實;發展表現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這個單元在內容上從三個主題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找秋天的活動,發現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圖文并茂,精選了很多的圖片,這些精美的卡通圖片,人物的言行舉止、面目表情非常貼近同學們的生活。同學們非常愛看,都愿意與課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貓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問題為呈現方式,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啟發性,對兒童有很強的感染力。新課程從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來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我覺得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其目的就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這個主題我計劃教學為兩課時,這里說的是第一課時。
(一)主題目標
1、認知目標:
觀察秋天大自然的特點,注意季節的變化,初步認識種子。
2、能力目標:
認識秋天,欣賞秋天里的美。
3、情感目標:
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三)教學準備
我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要想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
1、課前讓小朋友們搜集一些有關反映秋天的資料。
2、播放秋天美麗景色的資料。
3、播放電腦動畫片,反映農民豐收的場面。
4、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
三、說教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一年級兒童好動、愛玩的特殊性,我預設的基本教法是:
啟發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選擇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從課程性質和兒童特性而決定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大班教師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一把沙、一塊磚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手中的寶,可以樂不思索的上半天。《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我選擇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為教學內容(教學具,更易引起幼兒共鳴。)新《綱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導幼兒進行游戲、想象、創造,活動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兒手的各個部位及各部位(關節進行玩色)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
現在的幼兒對于色彩豐富,內容鮮明,形象生動的美術活動有著很大的興趣和需要,而他們奇特的思維和想象力,以及豐富的生活藝術氛圍也成為了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添加劑。而我設計的這堂美術活動《魔力手套》,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藝術力的機會,而且充分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中充分利用了幼兒手的各個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并最終達到以下目標:
二、說目標--根據年齡,多元發展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
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發展情況,圍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確立多元化的目標,具體目標如下:)
1.嘗試利用手的各個關節、部位彎動印染手套,并進行變形想象添畫,發展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膽動手操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難點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個關節、部位彎動印染手套,并進行想象添畫。(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利用關節彎動印染;難點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添畫。)
(三)活動準備:三、說準備--考慮周全,注重細節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并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在備教材的同時備幼兒。)
(物質準備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顏料(滴于鋪有海綿的盤子里)、記號筆、抹布。
(經驗準備有:幼兒了解過手的特征,有過玩色經驗。)
(在物質準備時還注意細節的設計,將顏料滴在鋪有海綿的盤子里,這樣幼兒在蘸的過程中就不會打翻或滴漏,能適度控制顏料,保證作品的成功率。)
三、說過程--游戲貫穿,層次清晰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以目標為指導,我設計了四個環節。首先,觀察小手導入,引發興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兒戴手套操作,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方法);最后,組織小手變形游戲、添畫,(啟發想象)。
(一)觀察小手導入,引發幼兒興趣。(第一環節:觀察小手,引發興趣)
1.師:我們都有一雙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彎彎有關節,我的小手真靈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請幼兒分別點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彎曲手指,發現關節。
(幼兒對小手已有認識,所以都能積極地與老師互動,從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了在師生的互動在老師的引領下教師帶領幼兒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為接下來的活動內容打下鋪墊。
(二)教師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環節,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師:快樂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禮物。(出示手套)看,這是什么?(手套)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來試試有什么神奇的事情發生。
2.教師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動小手,變化手的動作。(師引導語:“六一六一真快樂,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進了顏料里,老師繼續彎動手指,變換不同部位去輕觸顏料。(引導語:“跳進顏料真有趣,拇指彎彎碰一碰,食指彎彎碰一碰……每個關節動起來”在這里我巧妙地將指導語言編成小兒歌,使講解示范的過程更清晰、簡練。并注意)提示:輕輕地觸碰顏料,自由選擇顏色。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巧妙的運用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方法)而運用示范講解使得內容很直觀,易于幼兒了解,并且在示范的過程中進行暗示、提示,為幼兒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礎(做準備)。
(三)幼兒戴上手套嘗試(第三環節,幼兒操作,運用方法)
(引導語:你們的小手有沒有得到六一禮物?讓你們的魔力手套也來變一變!)
1.在這里老師提出要求:注意輕碰顏料;盡量多的彎曲不同關節,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師:你們也來戴上魔術手套試試吧!
3.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戴上手套后,彎動各個關節,進行印染。這一環節教師指導幼兒發揮想象,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為幼兒樹立信心和發揮想象。
4.待大部分幼兒完成后,老師組織欣賞評價:我們的魔術手套都變成什么樣了?請幼兒自由觀察,并說說。(變成五顏六色了)這一環節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
(四)組織變形游戲(第四環節:變形添畫,啟發想象)
1.哎呀,我的魔術手套又要變了!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師做一個造型。
2.請幼兒看看、想想、說說老師的魔術手套變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師隨即根據幼兒的回答用記號筆添畫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這兩個環節通過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并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造型,發揮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接著請幼兒也來變一變,說一說,畫一畫。這一環節給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在思考的同時,能夠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不受任何限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充分引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想象力,這正是體現了《綱要》所說的讓幼兒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請幼兒互相展示新造型,與同伴一起自由欣賞。你的魔術手套變成什么?邀請你的魔力手套變出的朋友一起來跳一個“快樂的六一”舞吧!(帶領孩子跟著音樂自由地跳舞。)這一環節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及分享的樂趣。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四、說教法--豐富形象,靈活運用
教要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了(游戲法、)示范與范例法、觀察分析法、操作法來幫助幼兒建立起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并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禮物。(整個活動始終沉醉在與手套的游戲中,使幼兒感受魔力般的變化,動靜結合,在輕松的氛圍中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等得到綜合發展。)
大班教師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詩歌xxx搖籃xxx,這首詩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所提到的各種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依據素質教育中xxx提高審美觀,提高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xxx的要求,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導幼兒能大膽表達,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欣賞為學作品的興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寧靜、溫馨的意境,初步嘗試感情的朗誦詩歌。
4、初步學習使用動詞:飄、翻、吹,進行仿編詩歌的`嘗試。
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這是依據了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詩歌含有豐富的知識性,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兒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進行朗誦。
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詩歌的結構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編。語言教育能激發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情色彩對幼兒有很大的感染力。作為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幼兒往往不滿足于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創編的渴望。可是這種渴望要變成實踐行動,幼兒靠自己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游戲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跟誦法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游戲法,同中小學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游戲,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在游戲中學習。
綱要明確提出了xxx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xxx還提出了讓幼兒xxx想說、敢說xxx。那么游戲法恰恰能完成綱要的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的愿望。我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配合游戲運用制作了教具掛圖和小圖片。首先,在課題導入部分運用了音樂小游戲xxx模仿動作xxx。隨著音樂引導幼兒模仿白云飄等動作,用動作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它那別致的想象時,設計了游戲xxx送寶寶回家xxx。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最后,在活動結束時運用了音樂表演游戲xxx快樂寶寶xxx。
第二種是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采用的。
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松且安靜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顏色鮮艷的大掛圖。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xxx誰會是寶寶的搖籃?xxxxxx你想想還會有那些寶寶?誰又會是他們的搖籃?xxx。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美,在示范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xxx夢幻曲xxx聲情并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幼兒通過在游戲中自由結伴講、分組講,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在反復的表達講述中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誦。而且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愿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第三種方法是分段跟誦法,在幼兒自由探索獲取知識的同時利用大圖片進行了分段跟誦的方法
因為形象的的圖片很容易在幼兒的頭腦中引起對詩歌內容的表象,通過直觀形象的感知獲得知識,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由于這首詩歌描寫了4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于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了詩歌的完整性。所以,選用分段跟誦法,每一段設計幾種不同形式的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色彩鮮艷的圖片,適合幼兒操作的小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教學方法的作用。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匯和語法規則。根據綱要中讓幼兒xxx想說、敢說xxx的要求,我就從想和敢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和幫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誦前著意設計提問xxx仔細聽一聽,詩歌中說了些什么?xxx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在示范朗誦中借助于想象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并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說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游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的方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時,提供了各種小寶寶的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教學的難點。
總之,在學法指導中本著xxx以人為本xxx的教育觀念,遵循了xxx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xxx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其今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聽音樂xxx模仿動作xxx
導入課題,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說:xxx白云飄來了。xxx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白云飄,并用語言說:xxx白云白云飄啊飄,飄到藍天上。xxx教師再將白云的圖片貼到天空的背景圖上。通過動作模仿來初步理解動詞xxx飄、吹、翻xxx,為詩歌的學習做基礎。第二部分展開分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語言游戲xxx送寶寶回家xxx。教師先出示小寶寶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xxx小寶寶的家在哪里?xxxxxx小寶寶想睡覺了,誰來哄他呢?怎樣哄?xxx通過集體想辦法,把小寶寶送到媽媽的懷抱里,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歌的第四段xxx媽媽得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xxx即而啟發幼兒想xxx這些寶寶的家在哪里?xxxxxx誰是它們的搖籃?誰又在哄寶寶睡覺?xxx給幼兒充分的游戲空間,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一一回答,邊操作邊表達。比如幼兒會說:xxx星寶寶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寶寶的搖籃,月亮在哄星寶寶睡覺。xxx可能幼兒的想法和詩歌中的內容不同,可是教師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兒的想象。因為這個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幼兒理解詩歌中描寫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擴展幼兒的思維。
第二環節完整欣賞,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xxx這些小寶寶找到自己的家可高興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們都舒服的睡著了,仔細聽一聽詩歌里說了些什么?xxx(教師進行配樂詩朗誦)聽完后啟發性提問:xxx你覺得小寶寶舒服嗎?為什么?xxxxxx誰是小寶寶的搖籃?xxxxxx誰在哄寶寶睡覺啊?xxx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了解詩歌中的白云輕輕飄等動詞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美。
第三環節分段跟誦。
首先,幼兒自選圖片扮演各種寶寶學習有感情的朗誦,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調動起幼兒的感情共鳴,進行有感而發的朗誦。然后教師在組織全體幼兒進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誦。自然地過渡到第四環節完整的有感情的配樂朗誦,完成教學的重點。第五環節仿編詩歌。出示各種寶寶的圖片讓幼兒自選一種與同伴討論創編詩歌。
利用這些圖片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xxx這些寶寶的搖籃是什么?xxxxxx誰會哄小寶寶睡覺?怎樣哄?xxx比如這只鳥寶寶,幼兒通過探索思考有可能編出這樣的詩句xxx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沙,鳥寶寶睡著了。xxx通過這樣的仿編和操作活動,讓幼兒利用剛學到的知識參與仿編,教師適時地指導和幫助,順利自然的完成教學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音樂游戲xxx快樂寶寶xxx。教師進行情感啟發:xxx每個寶寶都有一個家,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我們的生活多么美好,寶寶們多么快樂啊!讓我們一起快樂地跳起來吧!xxx在歡快的音樂中讓幼兒充分表達那種仿編詩歌后的成功的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愛媽媽的情感。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搖籃曲和其他有關于搖籃的詩歌,或組織美術繪畫等延伸活動,體現了各科教學的整合性。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xxx以幼兒發展為本xxx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大班教師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xx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xx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相反動作》,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是一節幼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主要內容是由五組簡單對應的相反動作,每組有兩個相反動詞構成,例如:睜開眼——閉上眼、由此構成朗朗上口的口訣,可以在邊說邊作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相反動作的掌握,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是在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基本要求,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并結合《綱要》中對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表述為:
1、認知目標:了解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動作。
2、能力目標:通過相反動作的游戲,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反應能力。
3、情感目標: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相反動作”的樂趣。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還需要考慮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更好的把握活動的整個過程的側重點。
1、活動重點:掌握活動過程中的相反動作。
2、活動難點:進一步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
二、說學情
一次好的活動,不僅僅要關注教材的性質,更要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就大班幼兒的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其邏輯抽象思維已經開始萌芽,這表明其在心理上已經可以理解和接受事物“相反”這一特征、但是,由于幼兒的知識經驗比較比較零散,不夠具體,仍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和引導。
三、說活動方法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在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例如:游戲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和啟發提問法、通過直觀的呈現和啟發提問,引導幼兒進入到一個學習“相反動作”的語言環境中,再利用全身反應法和游戲法組織幼兒在邊說邊做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和掌握“相反動作”的口語表達。
四、說活動準備
此外,活動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做到有準備,本次活動的準備包括兩個方面:
1、經驗準備:幼兒具有相關動作的經驗,例如“睜眼、閉眼”。
2、物質準備:關于幼兒相反動作的視頻。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于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重點說說我的活動過程,我的活動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一)導入部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項活動設計的成功也離不開一個“好的開始”、因此,我采用了“視頻”導入的方式,主要是播放無聲的相反動作的視頻,由此來引導幼兒去直觀的感知相反動作,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后我會問幼兒一個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到視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引導幼兒辨別視頻中動作相反的特點。
(二)基本部分
1、順利導入以后,我會采用試聽結合的方式將先前的視頻重新播放一遍,并嘗試帶領小朋友和著口令跟我一起做動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對相反動作的感知。
2、接下來,我會運用全身反應法繼續組織活動、主要分為三遍:首先,我來說并且做動作,幼兒只是跟做動作;第二遍,我和幼兒一起邊說邊做動作;第三遍,我不說也不做,幼兒自己邊說邊做動作、通過這一環節,使幼兒掌握相反動作的表達,以及活動的動作。
3、接著我再通過游戲的方式繼續下面的活動,游戲的規則是:我說動作的一面,比如“睜開眼”,幼兒迅速說出動作的另一面“閉上眼”,并作相關動作、由此可以更好的發展幼兒語言的聽說能力,同時還發展了幼兒的反應能力。
(三)結束部分
我會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以上的相反動作,大家一起來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相反動作呢?”由此可以在一種比較平穩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和發散思維的發展、另外整個過程,我會重視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六、說活動延伸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某一次活動即使再精彩,也需要后續活動的繼續發展和補充、因此,活動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本次活動的延伸是讓幼兒在社區和家庭中發現相反動作,并在第二天回到幼兒園說給其他小朋友聽。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大班教師說課稿13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只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系,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并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于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通過游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游戲的競爭氛圍里,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于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游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游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游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范法:對于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游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于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游戲的環節適當的采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采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于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并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游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于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后,教師進行個別示范,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于后面游戲環節的開展。
2.游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法是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愿望,有利于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與身體鍛煉的積極性。
【說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并隨著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后,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置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范,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后進行歸納小結,并示范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游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后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游戲-達成目標2、3體育游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游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置了三個競賽性的小游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游戲。
在游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范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范游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游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游戲,在游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并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游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游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游戲結束后,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后,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松身體。然后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大班教師說課稿14
今天上午,聽了健康組的兩堂行為跟進式研討課。說實話,夏日炎炎,戶外上健康課老師非常之辛苦,特別是擔任健康教研組長的歡欣,身先士卒的參與到研討課中,她和酸酸水果共同帶來了非常新穎又很精彩的《大班健康活動——飛飛城》。
相同的課題,由于執教老師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處理,酸酸水果執教中將重點放在練習“快快飛和慢慢飛“的動作,并采用集體練習和個別練習、聽指令練習和自由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一中“幼兒能控制身體的速度、強度來表現不同的飛行狀態”的目的。
而歡欣是個很有想法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她請幼兒將自己了解到的“飛行本領”表現出來,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又巧妙的活動了幼兒的身體;同時,由于感覺到原有的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她又將音樂引入活動,讓幼兒聽音樂來判斷飛行的“快和慢”,做出相應的動作;設計了闖關游戲,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同時鞏固了快慢飛的技能;提供了一些教具,讓幼兒練習合作飛等等。歡欣對課的想法很多,也給了我們這些的聽課老師許多的啟示。
細細想來,這兩節課下來其實能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師的教學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能緊扣活動的目標,運動量達到要求,活動的步驟也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下來很順。但總體覺得幼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很多時候聽老師的指令來進行練習,如何讓幼兒被動的“飛”變為主動的“飛”,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第二個活動,教師的想法很多,也能夠將各個領域的內容整合起來,為課所用,但唯一覺得的遺憾的是:有時候過多的環節設計,給予孩子過大的探索空間,反而會影響活動目標的達成。如何制定一個適合的目標,用最有效的方式來達成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第一個活動需要的是“加”,而第二個活動則需要“減”。
課后,我們全體聽課的老師和執教老師在一起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討論,大家積極的就兩堂課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明天兩位老師在采納了我們的意見后,再次執教,相信經過“磨課”的她們的她們一定會感覺既辛苦又大有收獲吧!
大班教師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秋游》,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活動是一節大班的語言教學活動,《秋游》是一個看圖講故事的活動,全篇用生動活潑的語句生動的描述出的秋天的特點,同時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經驗,描述秋天的季節特征。通過分組交流,可以發展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的交流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的發展,并且在交流中逐漸培養幼兒對于漢字的興趣。符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于大班語言教學目標提出的“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通過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過早識字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大班教學。
基于以上對于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秋游》這一講述活動的活動目標為下:
1。認知目標:通過比較其他季節和秋天的景象圖片,了解秋天的季節特點,有哪些特定的景象,并且認讀“秋、天、大、小”。
2。能力目標:通過個人及分組的討論講述活動,發展語言表述能力,如:能夠清楚的表述出秋天有哪些景象,愿意傾聽、交流并理解別人的講話。
3。情感目標:懂得大自然的季節變化十分的豐富多彩,要熱愛自然,留意觀察身邊的季節變換。
根據以上活動目標的分析,《秋游》這一講述活動的重點是認讀“秋、天、大、小”,并能夠清楚的描述出秋天的景象。但是能夠清楚流利的描述出秋天的景象對于幼兒這一年齡階段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在活動的進程中,老師也會對于這一方面給以適當的引導與幫助。
二、說學情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更要對幼兒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把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大班的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思維也開始萌芽。這一階段的幼兒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好學好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在《秋游》這一講述活動中,重點應該放在幼兒的描述與表達的完整性方面,以及漢字的認讀方面。借助相關的秋天的圖片的具體形象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聯系生活實際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從而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講述中不斷的重復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讀“秋、天、大、小”。
三、說活動方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觀察講解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來進行教學活動,擯棄了傳統的說教形式,提出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利用掛圖、動畫視頻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于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為講述做鋪墊。
五、說活動過程
(一)導入
詩歌《憫農》,導入《憫農》和本活動的內容聯系緊密,可以很好的為幼兒創設情境,同時還可以保教結合,告訴幼兒要愛惜糧食。
(二)展開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利用導入環節的詩歌為幼兒創設情境,把秋天擬人化,增加活動趣味性的同時,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會這樣提問:“什么時候收獲莊稼?(秋天)小朋友們喜歡秋天嗎?今天老師就把把秋天請到了課堂中。”
2。師幼互動,深入理解
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將借助圖片為幼兒提供直觀的感性材料,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通過問題逐步引導幼兒說出秋天的特點,從而認識秋天,了解秋天的季節特點。雖然大班的幼兒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為他們準備了直觀的圖片,一來幼兒可以借助圖片來降低思考的難度,二來圖片也可以增加趣味性。
3。教師出示秋天的圖片。
這一環節我會這樣提問:“小朋友們請看老師手中的圖片,觀察圖片中的小朋友們穿的衣服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穿襯衣、長褲、戴著帽子)圖片中的大樹是什么樣的?(葉子變黃了,都落下了)圖片中還有什么?(黃色的麥田)”根據幼兒討論結果引導他們總結出秋天的季節特點。
4。遷移內化,想象創編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借助視頻再次鞏固幼兒在上一環節中所總結出的秋天的特點,同時引出“秋、天、大、小”等四個需要幼兒認讀的生字。動畫視頻接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寓學于樂的同時還可以活躍氣氛,讓幼兒在輕松活潑有趣的環境中習得生字。
通過播放動畫視頻:小朋友們在秋游,有的在收集落葉,有的在幫助農民伯伯摘果實。再請小朋友說說視頻中有誰啊?大家在干什么?小朋友們兩人一組討論一下,請代表回答。
之后我會展示“秋、天、大、小”的生字卡片,首先教小朋友認讀“秋、天”。然后教師展示大小對比的實物,同時展示“大、小”生字卡片,教小朋友們認讀“大、小”。
5。鞏固提升,領域拓展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將再次利用圖片讓幼兒根據圖片描述秋天的景象,再次鞏固了之前的所學內容,這一環節中幼兒需要用正確完整的句子進行描述,因此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鍛煉和提升。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幫助幼兒增強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與能力。
6。兒歌結束
本活動運用自編的兒歌進行總結,把所學內容融入兒歌中,讓幼兒在一個愉快放松的環境中完成本次活動。(秋天秋天,真美麗,黃色的麥田,沉沉的果實,還有美麗的落葉。)
六、說活動延伸
在活動延伸環節,我將帶領幼兒去區角畫一畫秋天的景象,把抽象出來的秋天季節特點再次形象化,以此來加深幼兒的印象,并同時發展幼兒的繪畫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大班教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大班教師說課稿06-12
大班說課稿02-01
幼兒園大班教師面試說課稿09-25
幼兒園大班教師面試說課稿07-21
大班律動說課稿02-23
大班藝術說課稿10-15
大班語言的說課稿06-10
大班《排序》說課稿01-24
彈性大班說課稿01-29
精選大班搖籃說課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