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

時間:2022-10-08 16:20:3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錐的認識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中的《圓錐的認識》,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學情分析

  圓錐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兩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有了圓柱的知識后再認識圓錐問題不大。學生好奇心很強,教學中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進行學習,提高了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

  2、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3、明確圓錐側面展開圖

  過程與方法:經歷圓錐的認識過程,體驗探究發現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態度: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感受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認識圓錐的高,明確圓錐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圓錐高的測量,體會旋轉直角三角形的邊所成立體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錐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膠帶。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結合初一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通過看、摸、想、剪、量、轉等實際操作掌握圓錐特征。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小結、當堂檢測。下面說一說這樣設計的意圖。

  情境導入:由圓柱變換成圓錐,并舉例生活中圓錐形的物體來感知圓錐的形態,使學生激起認識圓錐的欲望。

  自主學習: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圓錐的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剪一剪、量一量、轉一轉的實際操作掌握圓錐側面展開圖特點,深刻體會到圓錐的高定義和明確以直角三角形的邊為軸旋轉所成立體圖形的半徑和高。

  課堂小結:通過填表課堂提問和回顧舊知相結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系。

  當堂檢測:通過習題檢測學生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

  四、板書設計

  板書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內容,使學生清楚的掌握本節課知識。

  以上是我對《圓錐的認識》的說課內容。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2

  【教學內容】

  圓錐的認識。(教材第31~32頁例1及教材第35頁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認識圓錐的高,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3.通過觀察圓錐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從實物抽象到幾何的能力。

  【重點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及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圓柱紙筒,布,圓錐形的實物,圓錐模型,木板,多媒體課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長方形,半圓形硬紙片。

  【情景導入】

  “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一個圓柱,用這個圓柱外殼套住一個圓錐。

  教師:這是一個圓柱,誰能說說它有什么特征?

  學生回答。

  2.教師:現在老師用一塊布把這個圓柱遮住(邊說邊演示)。如果這個圓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縮到圓心時,那么圓柱將變成怎樣的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

  學生回答。

  3.教師:現在看一看,老師能不能把這個圓柱變成你們說的那樣。

  教師喊一、二、三,揭開遮在圓柱上面的布,露出一個圓錐。

  教師:像你們說的一樣嗎?

  學生回答。

  4.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課講授】

  1.初步感知。

  電腦出示圓錐實物圖。

  教師:觀察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點?教師利用課件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的輪廓,移走實物的模樣,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這樣的圖形叫圓錐。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你們知道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2.認識圓錐及各部分的名稱。

  (1)引導學生認真對照圖形和模型觀察。

  請一名學生上臺指出哪是圓錐的底面,哪是圓錐的側面。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錐的底面和側面,大家圍繞下面幾個問題同桌之間共同探討。

  ①圓錐有幾個底面?是什么形狀的?

  ②用手摸一摸圓錐的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圓錐的頂點,你有什么感覺?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然后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結果小結: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的,有一個側面,它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2)怎樣畫圓錐的平面圖呢?

  示范:先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是虛線,然后畫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畫成橢圓的,最后標出頂點、底面、圓心、底面半徑r。(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學生試著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

  (3)認識圓錐的高。

  師:圓錐的高在哪里?圓錐的高有幾條?先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然后全班討論。

  教師:圓錐的高就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師在黑板上畫出來)

  那么它有幾條高一看就知道了。(1條)

  (4)測量圓錐的高。

  教師:由于圓錐的高在圓錐的里面,我們不能直接測量它的長度,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課件演示測量過程,教師敘述:

  ①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②用一塊木板水平的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同桌相互配合,動手測量手中圓錐的高。

  教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嗎?

  教師:如果是圓錐形的沙堆和糧堆,又怎樣測量它的高呢?(學生合作實驗,并相互交流)

  (5)大家喜歡制作玩具嗎?下面我們一起制作一個玩具,好嗎?拿出你準備的三角形、長方形硬紙片,快速轉動,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演示,小組內互相演示)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32頁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5頁練習六第1、2題。

  答案:

  1.做一做:提示:親自動手測量出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

  2.第1題:蒙古包由圓柱和圓錐組成;墨水瓶由2個長方體和1個圓柱組成;建筑物由圓柱、圓錐、長方體組成。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再加以小結。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圓錐的認識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

  2、認識圓錐的高,能用工具測量圓錐的高。

  3、學會看圓錐的平面圖。

  4、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5、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和一定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高的測量方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圓錐、做圓錐的材料、直角三角形,粘膠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圓柱的特征課件出示圓柱圖,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特征,誰來說說圓柱的特征。(同時課件出示圓柱的特征)。(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圓柱的特征的認識,為探究圓錐的特征做鋪墊)

  二、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陀螺圖片。

  師:你們都認識這個玩具嗎?

  生:認識。

  師:是什么玩具?

  生:陀螺。

  師:喜歡玩嗎?

  生:喜歡。

  2.師:老師小時候也喜歡玩,玩具好玩,盡量不玩,學習重要,前途更重要。今天我們以數學的眼光來對待陀螺形狀的物體也許會有更大的發現。

  3.師:課件出示課本圖片。咱們觀察圖片上的這些物體有像陀螺形狀的嗎?生:有。

  4.師:誰來說說看。請同學上來指出來。好,你的慧眼真厲害,一眼就看出來了。(掌聲送給他。)

  5.師:課件出示,這些物體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點擊語音播放任務這些物體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6.生:都是圓錐體。(點擊語音播放這些物體都是圓錐體)

  7.師:好,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圓錐的認識”同時出示課件,板書課題。(在認識圓錐前,通過陀螺引入圓錐,讓學生的思維產生遷移新知,為了讓學生思考)。

  8.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的物體?同時出示課件和語音播放。

  9.師:我們對圓錐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家都知道,認識一個圖形,我們得先研究它的特征。你覺得要研究圓錐的哪些特征?圓柱體研究的是底面、側面、高、還有側面的展開圖。圓錐體你認為要研究它的什么呢?高、側面、展開圖。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去研究它的特征呢?(觀察、操作、交流)

  10.師:好,大家就拿出準備好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交流一下圓錐有哪些特征。同時課件出示研究的任務語音同時播放。

  11.師:好,同學們有發現嗎?有發現,那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有什么發現。

  12.師:誰愿意上來交流一下你的發現。請同學上來交流。

  13.師:說得好嗎?說得非常非常的好。

  14.師:那老師順便問一下,你是怎么發現的?(可能學生會說,預習的)預習也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掌聲再次送給他。

  15.出示圓錐課件語音播放。圓錐有一個頂點,來摸摸看。一個底面,一個曲面是側面。(教師在課件上指,學生集體拿圓錐摸)(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使得學生把知識學的活學得牢。這樣可以培養實踐和探索的能力)。

  16.師:我們對圓錐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圓錐嗎?為什么?

  17.師:好,我們認識了圓錐的特征,你能找找圓錐的特征嗎?

  18.師:咱們對圓錐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圓錐的高是定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圓錐的高我們從表面上看得出來嗎?那你能量出圓錐的高嗎?試試看。

  19.師:課件出示播放語音。(讓我們一起測量圓錐的高)

  20.師:測量好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測量的?高度是多少?看老師的測量方法,檢驗一下咱們剛才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同時語音播放測量方法。

  21.經過剛才交流發現,你可知道圓錐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底面半徑和高。)(在測量圓錐的高時,只向學生提出要解決的任務,讓學生學會真正的探索,恰當的的給學生檢查驗證自己的對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22.師:老師再來考考你,你能用老師準備好的材料做一個圓錐嗎?(語音播放)

  23.師:做好了嗎?誰來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24.師:你有想法嗎?(用扇形做圓錐的側面,用數學的語言來說把圓錐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扇形)(通過讓學生做圓錐,從而進一步認識圓錐的特征。)

  25.師:還想繼續挑戰嗎?

  26.師:長方形以長或寬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

  27.師:假如老師給你一個直角三角形硬紙,你能用這張直角三角形硬紙做運動,轉出一個什么圖形呢?試試看,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8.師:旋轉出來的圓錐與直角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呢?

  29.師:還可以怎么運動?(課件演示)

  30.你做直角三角形旋轉運動時,你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31.師:只能用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為軸旋轉一周,才能轉出一個圓錐。不能以斜邊為軸。(通過動手轉動直角三角形產生新的圖形,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2.師:還想繼續挑戰嗎?

  三、練習

  1、找一找,哪些是圓錐。

  2、判斷(考考你(對的打√錯的打×)

  (1)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2)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任意一點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

  (3)圓錐從正面或側面看,都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3、下面圖形以紅色線為軸快速旋轉后會形成什么圖形?連一連四、師:親愛的同學們,這節課的收獲一定不小吧?請說說你的收獲。(出示課件同時語音播放)板書設計圓錐的認識圓錐的特征一個頂點側面:是一個曲面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高: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底面:是一個圓五、教學反思:

  1.這節課,我從常見常玩的陀螺引入到圓錐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并且與生活密切聯系。

  2.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舞臺。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探索,大膽發表見解,在互相交流中激發思維。

  3.整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參與,個個動手。研究圓錐的特征和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是多樣的,認知的結果是鮮活的。讓學生感受到應該用發散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4

  一、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第49~50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使同學探索并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使同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思維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籠統概括和邏輯推斷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使同學獲得勝利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同學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探索圓錐體積方法和推導過程。

  四、教具準備:

  不同型號的圓柱、圓錐實物和容器若干套;水、沙、米、橡皮泥;多媒體課件一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故事情景滲透轉化

  上課伊始,師:你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嗎?(多媒體屏幕顯示畫面)

  2、圓錐實物揭示課題

  ①教師出示一筒米,師:將這筒米倒在桌上,會變成什么形狀?

  (同學猜測后教師演示)

  ②揭題:圓錐的體積

  ③師:在這堂課上,你希望學到哪些知識呢?

  (生自主回答,確立學習目標)

  師:好,我們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觀引入直覺猜測

  ①教師演示刨鉛筆:把一支圓柱形鉛筆的筆頭刨成圓錐形。

  ②引導同學觀察,并考慮:你覺得圓錐的體積與相應的圓柱體積之間有聯系嗎?你認為有什么聯系?

  ③教師鼓勵同學大膽猜測。

  2、實驗探索發現規律

  (1)小組討論填寫資料單,有順序地領取資料

  領料單

  圓柱體容器

  圓錐體容器

  實驗資料

  1號

  2號

  3號

  1號

  2號

  3號

  水

  沙

  米

  (2)小組合作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單。

  實驗方法

  發現結果

  第一次實驗

  第二次實驗

  第三次實驗

  結論:

  (3)匯報結果,實物投影展示實驗報告單。

  (4)組際交流,得出結論:

  結論1:圓錐的體積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結論2:等底不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結論3: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電腦演示實驗驗證

  ①多媒體屏幕顯示:

  ②照以上圖示,橡皮泥做一做實驗,進行驗證。

  師:你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4、啟發引導推導公式

  實驗結果同樣標明:圓錐的體積V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根據計算公式:V=1/3sh

  5、簡單應用嘗試解答

  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運用拓展

  1、基本練習

  計算下面圓錐的體積。(單位:厘米)

  2、綜合性練習

  例2: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油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存整千克)

  3、實踐性練習

  師:請你們將做實驗時裝在圓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個圓錐形沙(米)堆,小組合作丈量計算它的體積。

  4、開放性練習

  一段圓柱形鋼材,底面直徑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個圓錐零件。根據以上條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能得出哪些數學結論?(可小組討論)

  (四)整理歸納,回顧體驗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么收獲?(互說中系統整理)

  2、用什么方法獲取的?哪組表示最棒?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還有什么問題?

  (五)開放時空,延伸課堂

  我們學校目前下在搞基建,操場上有好幾堆圓錐形的沙堆,課余時間,各小組可以丈量計算這些沙堆的體積。注意平安噢!老師預祝你們勝利!

  五、課后反思: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同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圓錐體積計算時,一改以前教師演示或在教師指令下實驗的做法;采取提供同學資料和機會,引導同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表示在:

  (1)密切數學與實際的聯系,富有兒童情趣。同學從熟悉的經典歷史故事《曹操稱象》中,理解了“大象”轉化為“石頭”的等量代換的數學方法,滲透轉化的方法,為新知識作好鋪墊和準備。又從刨鉛筆直觀引入,引發同學大膽猜測,同學的主動性,探究性得到培養。實驗中的米、沙、水;最后,習題中又回歸生活,延伸了課堂。

  (2)致力于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在同學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和動手操作上,經過同學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解決了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中,啟發同學提問,猜測,動手丈量,注重了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體驗到了勝利的快樂。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5

  教材分析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圓錐的認識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后部分。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圓錐體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這一部分內容即能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圓錐問題的方法。

  教材通過直觀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判斷推理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根據對過去學生試卷的分析,在計算等底等高圓柱、圓錐體積的變形題中,錯誤率比較高,主要原因是對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系不清,因此教學中對于算理的推導要特別注意。

  教法建議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圓錐的認識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圓錐的認識,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教學時首先需要復習已學的圓柱體的特征,然后結合實物,通過對比,使學生掌握圓錐的特征。教學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猜測、動手實測操作,利用課件演示測量過程,使學生順利突破難點。教學時要充分的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

  教學圓錐的體積,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時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課件演示圓錐體的形成;猜想:你覺得圓錐的體積和什么立體圖形有關系?有什么關系?操作:通過實驗(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備等底等高條件的多個實驗)引導學生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驗證:進行基本計算”四個步驟組織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學中通過學生大膽的猜想嘗試與創新,自主探究,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教學時要充分的為學生提供創造空間。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重點

  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圓柱體,引導學生說出圓柱體的特征。

  2、什么叫圓柱的高,并在實物或幾何圖形中指出。

  3、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幾何體——圓錐。(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見過圓錐體嗎?

  2、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么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課件演示:圓錐的形成)下載

  3、圓錐的認識(課件演示:圓錐體的認識)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周圍的面是一個曲面(側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4、測量圓錐的高(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體的高1或2)下載

  (1)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柱的高。

  5、圓錐側面的展開圖(繼續演示課件:圓錐體的認識)下載

  (1)想象圓錐體的側面展開圖

  三、隨堂練習

  1、說出圓錐的特征。

  2、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么區別?

  五、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是《人教版》內容第十二冊4143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學習圓錐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圓錐體,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是從觀察入手,到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圓錐體的有關概念,體積計算公式從實踐中認識,然后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演示,使學生認識圓錐體,掌握它的特征和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根據具體問題靈活應用計算方法。

  2.讓學生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認識圓柱體和圓錐體之間的關系,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嚴謹、仔細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

  (1)認識直圓錐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

  (2)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2.難點:

  (1)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2)解答有關直圓錐體實物體

  積。

  3.關鍵:要充分應用直觀教具和電腦,進行演示和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直觀操作,突破難點。

  在這節課中,充分運用實物讓學生認識直圓錐,通過圓錐體的點,線,面,認識圓錐體的底和高。發揮學生四人小組的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懂得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獲取感性知識,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加深對直圓錐及體積的認識。

  2.運用電腦課件的動感突出重點。

  圓錐體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圓錐體,把生活中

  的錐形物體放在屏幕上(如小麥堆,漏斗等),運用電腦閃動形式認識圓錐體的底面,側面,頂點,高。認識圓錐體積的大小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著重引導學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系,充分運用電腦屏幕顯示操作推導過程,把靜態轉化為動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印象,生動、形象、具體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覺到知覺進行順利的過渡。

  3.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

  維和創新意識。

  在認識圓錐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發現,認識圓錐體的特征。在認識圓錐體的體積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歸納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在充分認識了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練習,啟發學生做一些有創新能力的題目,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創造力的空間,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設計。

  懸念引入。

  首先讓學生回憶近來學習了什么立體圖形(圓柱體),在電腦屏幕上展示圓

  柱體和圓錐體的實物,讓學生認識圓柱體,說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然后提問:屏幕上還有一些什么圖形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圓錐體,另一方面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圓錐的認識。

  (1)圓錐的組成。

  ①面。圓錐有幾個面?哪兩個面?[教師板書:圓錐有兩個面(一個側面,一個底面)。]

  ②棱。提問:圓錐有幾條棱?是什么樣的一條棱?[教師板書:圓錐有一條棱(一條封閉的曲線)。]

  ③頂點。提問:圓錐有沒有頂點?有幾個頂點?[教師板書:圓錐一個頂點。]

  ④高。提問:圓錐的高在哪里?教師出示圓錐教具(電腦顯示),把它一分為二,讓學生觀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師板書: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旁邊(手示圓錐側面)這個長度是不是圓錐的高?圓錐有幾條高?(一條高)

  (2)圓錐的特征。

  ①一個底面是圓形。

  ②一個側面展開圖是扇形。(通過電腦演示得到。)

  (3)指導學生看圓錐立體圖。

  2.圓錐體積公式推導。

  (1)電腦出示木制圓柱體鉛筆,用卷筆刀將前段削成圓錐后提問:削后的這一段是什么物體?這個圓錐是由什么物體削成的?這個圓錐體和原來這段圓柱體底面積和高有什么聯系?兩個體積有什么關系呢?(讓學生發表意見)

  (2)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玻璃容器和圓錐體玻璃容器。

  ①教師演示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并板書:等底等高。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將圓錐體容器里面裝滿黃沙后,往圓柱容器里面倒,連續倒三次,圓柱體容器剛好倒滿。

  ②指導學生四人小組做倒沙子實驗。

  四人小組組長演示,其余同學觀察,發現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3)提問:把圓錐里裝滿的黃沙倒入圓柱里后,沙占圓柱容積的多少?這樣倒了幾次后,才裝滿圓柱容器?這實驗說明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體積有什么關系?

  (教師板書;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教師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讓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提問:圓錐體積是這個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4)提問:我們已經知道圓柱體積公式:V=Sh,那么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公式應是什么?

  (教師板書:V=1/3Sh。)

  提問:這個公式里,Sh是求什么?為什么要乘以1/3?要求圓錐的體積應該知道什么條件?

  3、公式應用。

  (1)出示例1一個圓錐體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V=1/3Sh板書后提問:1912是求什么?

  =1/31912如果不乘以1/3是求什么?

  =76(立方厘米)

  答:(略)

  (2)如果題目不告訴底面積,而是告訴底面半徑是3厘米,怎樣求圓錐體積。

  學生練習,教師講評(略)。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鞏固練習。

  1、求下列各圓錐的體積。

  (1)底面積30平方厘米,高5厘米。

  (2)底面半徑4分米,高是3分米。

  (3)底面直徑12厘米,高是10厘米。

  (4)底面周長31.4厘米,高6厘米。

  2、

  4

  求下面各物體的體積。(單位:厘米)

  12

  9

  5

  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討論題:把一個體積是60立方厘米的圓柱體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削去的體積是多少?

  通過討論,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歸納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了圓錐體,掌握了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方法,能解答有關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

  圓錐的組成:計算方法:

  面:(兩個面)棱:(一條棱)圓柱體積公式:v=sh

  頂點:(一個頂點)高:(一條)圓錐體積公式:v=1/3sh

  例1一個圓錐體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

  求這圓椎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略)

  這板書簡明扼要符合大綱要求,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突出了本節課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展現出承上啟下、循序漸近的過程,圍繞著圓錐體的認識和體積計算,概括出了明確的中心。

  五.幾點說明。

  根據直觀性原則,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實驗、歸納、小結,認識圓錐體和體積計算公式。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理,運用所學的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循序漸近地布置一些練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