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數的認識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各數的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
說課的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第一課時(P68-69)
[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也是認識100以內的數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作好準備。所以對數的學習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學生今后數的認識有很大影響。
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兩課時來達成“認識11~20各數”這一目標,第一課時學習數數、讀數和數序與大小;第二課時學習寫數和認識數位順序,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一幅生活情景圖,一位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車的人和樹,讓學生在已學過的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教材在“課堂活動”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和數數活動,讓學生借助直觀進一步了解11~20各數的組成。
[說學生]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將認數范圍從10以內擴大到20以內,10以內的數的概念和認數的方法都將成為本單元的認知基礎,且在生活中孩子對11~20各數時有接觸,基本上都認識11~20各數,對于數數、數的讀寫、數的順序和大小這些內容,他們并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對一個具體的數,用數的組成加以說明,會感到困難,是需要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的認識水平存在著差異性,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教學中要考慮的重點。
[說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學生通過教學學習,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數學思想和必要的應用技能。針對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情況,我設立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捆小棒、擺小棒等實踐活動,經歷從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認讀11~20各數,掌握數的組成。
2、通過“尺子圖”使學生能夠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推理能力,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
情感目標:運用生活化事例,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11~20各數;數數、讀數和理解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說教法和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以情境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現實生活,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熱情地投入到課堂學習。
二、操作實踐法,以實踐促思維。
借助直觀形象,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動”促“思”,形成“1個十和幾個一合成十幾”的概念。在活動中,不僅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學習,而且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理解。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小組中交流擺法,互相啟發,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也能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助力。
四、以練習促發展。
通過有目的的練習,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感知、理解、掌握、運用。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橡皮筋。課前布置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11~20各數。
[說教學程序]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出學習內容。
首先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教師引出學生說的三句話:①我們教室門前種了6棵樹。②我已經得了9顆五角星了。③我們這一組有8個人。然后提問: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嗎?然后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圖并能用一個數字來說一句話。這個過程從“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很自然地過渡到“用主題圖中的數說一句話”。這樣,引入能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對數的認識,引起學生認數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認數水平,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
二、(第二環節)實踐操作,認識11~20各數。
(一)認識計數單位“十”
這個過程我是通過捆→拆→捆→說等幾個環節來完成的,認識計數單位“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含義,正確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十”,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知,加深對“10個一是一個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認識11~20各數
這個過程我是先示范,拿出12根小棒,問學生知道是幾根小棒?接著我把10根捆一捆和兩根,問:現在你“一眼”能看出是幾根嗎?為什么?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十幾的數可以先擺一捆,然后再擺幾根。學生可以模仿在小組里擺其他十幾的數。其中11的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花大手筆展開探究對其余各數的認識就穿插在幾次操作和交流中展開。通過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十幾的組成,又有利于學生感受十幾的大小和順序。讓學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樣擺出20根小棒得出2捆小棒是2個十,2個十是20”,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對“10個一是一個十”的理解,為以后認識更大的數打下扎實的基礎。最后通過“握手、拍手”的游戲和“草莓圖”先讓學生猜,再把10個圈起來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個,進一步鞏固了以“十”為單位的應用。
(三)弄清11~20各數順序和大小。
1、出示尺子圖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尺子上的數你發現了什么;
2、然后讓學生從幾數和幾;
3、通過“對口令”方式弄清各數的順序和大小;
4、“估數”游戲在老師的逐步的引導下最終猜出數;
5、做P82第2題從1連到20,連成“兔子圖”;
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誰大誰小這樣一個概念,掌握了數的大小排列順序。
三、(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小動物交朋友”:每個小動物都帶來了問題要你們來幫忙。
基于學生年齡小的特點,以及在后半節課學生注意力下降等因素,鞏固練習我是以小朋友感興趣的小動物來呈現的。通過有趣的小動物再一次激起學生的興奮,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一次鞏固了十幾的數的組成,鞏固計數單位“十”,同時還鞏固了11~20各數的排列順序。
四、(第四環節)找生活中的數。
老師先出示有數的生活中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身邊的數。這樣讓學生找身邊的數,使學生學會用數去觀察事物,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五、(第五環節)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縱觀全課,本課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教師從學生用數說一句話入手,通過擺小棒、捆小棒,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動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樣化,使他們個性得以張揚,思維得以訓練,還經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說身邊十幾的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得到充分發展。
這節課教師突出體現了:
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認識了11~20各數,培養了數感。
用活動的形式,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清晰可見、易于接受。
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數學很有趣味、很有勁頭、也很輕松。
用活動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顯得真實、情感得以融洽。
用活動的形式,使學生更主動學習,教師更注重點撥、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說板書]
板書簡單明了,重點突出“10個1是十”,“二個十是20”突出本課重難點。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11—20各數的認識》課程資源包,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課件、拓展資源、檢測試題、教學反思五部分。
一、說教學設計
(一)課標解讀
《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在第一學段目標中要求:應讓學生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準備。教材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已有知識,創設小朋友在海邊沙灘上喂養海鷗的生活情景圖,借助“數一數”等活動,讓學生由10以內的數數到10以上的數,從而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學情分析
通過課堂前測得知,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會讀、寫10以內的數,同時大多數學生已經會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但對于“十”這一計數單位和十位、個位這樣的數位是第一次接觸,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堂前測和教材分析,將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
1、借助學具操作,認識11—20各數。
2、能正確書寫11-20各數,認識“個位”、“十位”,理解計數單位“個”、“十”。
3、經歷10個一是1個十的操作過程,初步體驗計數的發展過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對具體事物數量的估計,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計數單位“個”與“十”的關系,認識“個位”、“十位”。
教學難點是: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設計了本節課的探究活動。準備材料有課件、師生每人一個計數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學評價
本節課主要采用筆試與操作相結合,師評和生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過教學環節三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檢測目標1的達成;通過學生在計數器上找數位、交流所撥的數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試寫數字檢測目標2的達成;通過擺一擺、撥一撥檢測目標3的達成;通過教學環節三中的估一估檢測目標4的達成。
(七)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板塊,使學生親歷自主發現探究的過程。1、復習舊知,導入新知;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3、借助學具,解決問題;4、分層練習,鞏固提升;5、聯系生活,拓展延伸;6、達標檢測。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時間預設:1分鐘)
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就是邏輯性、系統性比較強,新舊知識的關系總是環環相扣,因此,學生對新知識的接納也是借助舊知識為跳板去領會新知識。復習數字0—10的數法,溫故而知新,有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時間預設:1分鐘)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大海邊的情境,通過觀察情境圖,逐步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借助學具,解決問題。(時間預設:27分鐘)
(一)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時間預設22分鐘)
1、估一估。
借助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猜一猜沙灘上海鷗的只數,引導學生經歷估算的過程,初步感知估計方法,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2、數一數。
在數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數數,進行數數方法指導,體會數數策略的多樣性。
3、擺一擺。
(1)用小棒擺11。
出示雜亂的小棒,讓學生感受一根一根數的不方便,之后提出要求,把這些小棒重新擺一擺,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操作,使操作活動具有實效性。
(2)優化方法,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
教師先是引導學生為了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初步滲透十進制。由于學生親自經歷了計數單位“十”的構建過程,感知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讀十幾,這樣在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學讀數自然水到渠成。
4、撥一撥。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數位和計數單位的表象,并在撥的過程中感知11—20各數的排列順序,將寫法貫穿其中,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而生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個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時間預設:4分鐘)
數感的建立是一個逐步體驗和發展的過程,在用計數器體驗了“19添上1就是20”后,讓學生通過估計礁石上的海鷗和沙灘上的小朋友的數量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通過數一數進一步加深對11—20各數的數感培養,在練習中繼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從而建立起1個十和幾個一是十幾的數學模型。
(三)引出課題。(時間預設:1分鐘)
第四環節:分層練習,鞏固提升。(時間預設:5分鐘)
在練習中第一題是一道基礎的根據題意寫數題,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起1個十和幾個一是十幾的數學模型。第二題融入了生活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尺子上找11—20各數,還按不同的順序讀數、猜數,使學生鞏固了對數序的掌握,從而繼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第五環節:聯系生活,拓展延伸。(時間預設:3分鐘)
在學生交流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過11—20各數之后,課件出示生活中11—20各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六環節:達標檢測(時間預設:3分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檢測試題我注意到了問題的層次性和可選擇性,以闖關的形式檢測學生的達標情況。
第一關:填空,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第二關:按照規律填一填,
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三關: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請領導和老師多批評指正。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3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是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在教學“認識1----5”這節課中,依據課標精神,我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系,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到數字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
本節課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開課伊始,師生交談:“今天的課堂老師為大家請來了許多好朋友,看看有誰?”學生們聽后情緒高漲,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游覽動物園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數一數喜歡的小動物的個數,最后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通過創設這個兒童喜歡的情景串,既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在操作過程中鞏固了“用圓片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這一知識點,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字的意義。
新授“認識1—5”各數,注重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主要通過下面四個環節來進行:
1、擺一擺
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根據所擺圖片的個數從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二是根據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圓片個數。通過兩部分的操作練習把數物體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擺一擺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由組內同學相互評價擺的是否正確。
2、拔一拔
在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器的基礎上,嘗試著自己在計數器上依次從1撥到5,每撥一次,珠子的個數就增加1個,實際也就滲透了1-5各數是由幾個一組成的。利用算珠直觀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來的數上添一得到一個新的數,可以使學生感知1—5各數的聯系,體會這五個數的數序排列。最后在小組內開展拔珠的活動,由學生獨立的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數字卡片上的數,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加強對“1-5”各數的認識。
3、寫一寫
寫數字是學生初次接觸,先由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再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把這些數字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寫完后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師生互評。教師重點指導寫5,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寫數的習慣。
4、說一說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的重點。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字?學生找找周圍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以一個數字為代表的實例。開始學生的思維并不活躍,局限于僅有的幾個例子,于是我以“從今天起我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為例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時間,想一想說什么,怎樣說。在充分想的基礎上,學生的興致高漲,思維活躍,有了許多精彩發言:我們小組有4個人。我是一年級2班的學生。我家在XX路5號。……看到學生們積極參與的樣子;聽到學生們富有生活化的數學語言,我都不忍心打斷。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們感受到了數學不像想像中那樣只是解答應用題,而是有趣得多,生動得多了。讓大家深深體會到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再現了數字的意義。
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練習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積極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評價。如學生觀察畫面時,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課堂評價:“你觀察到的這么多,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只要認真觀察就會有多的收獲!你在觀察時還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依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評價:“你的動手能力真強!把你想到的動手擺了出來,真了不起!”。通過及時、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評價語,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本節課重視了學生通過學具操作主動參與學習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操作、嘗試、交流、合作等數學活動中,感受了數的意義,初步建立了數感,同時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但是從課堂學生掌握情況反饋來看,學生在“說一說”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難。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感覺此部分課學教學中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計不足。因此,今后課堂教學中還應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有的放失的進行課堂教學。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和嘗試跟大家匯報一下。
一、對教材的認識、理解與把握
《11-20各數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課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重要的意義. 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是能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這些知識,首先必須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另外,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也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
二、教學設計說明
1、導入環節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學起來就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就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并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因此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邊入手,讓學生回憶大海邊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題達到引入本課的目的。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這一大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小環節:
(一)估數與數數
通過問題一: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的出示,引導學生對沙灘上海鷗的只數進行估計,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然后在估數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數來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準確。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變靜為動”的特點,突出數數方法的指導,滲透數數策略,并引導學生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數,做到既不遺漏也不重復。
(二)初步感受10個一就是1個十。
小棒怎樣擺能讓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這一問題的提出,激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有1個1個擺的、有2個2個擺的、有5個5個擺的,還有5加6的,還有10和1的……引導學生對這些擺法進行評價篩選是這一環節的關鍵,我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逐個淘汰,最后選出10和1這種擺法,但是學生的這種擺法只是一個雛形, 于是我運用課件對此進一步加工,邊演示邊解說,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們把它捆成一捆。并順利成章的讓學生體會了10個一和在一起就是1個十。
(三)認識十位與個位。
(1)通過小棒的操作,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進行理解。
通過學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師向學生滲十與個透擺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過11進行重點講解,引出十位與個位,并通過11的兩個1因為位置不一樣,身份就不一樣向學生進一步揭示了每個數位上數所表示的意義。
(2)計數器上數位的認識
首先讓學生觀察計數器,找到個位與十位,然后結合自己學的方位知識對個位的位置進行描述,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義。
(四)寫數
通過問題“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學生可以用小棒擺,也可以用計數器來撥,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對2個十是20,十位上是2,個位上是0也是20進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講解20 的寫法。
3、鞏固練習
本節課的鞏固練習都是圍繞著數的讀、寫及意義進行的,首先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然后通過提高練習對數的順序進行判斷。
三、教學特色
布魯納強調:數學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學生經歷實物操作(擺小棒)──表象操作(在腦中擺小棒)──符號操作(看數,直接說組成)的過程,從而建立起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的數學模型。可見,建立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84-85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習題。
(二)、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本課分成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是先創設一幅教師帶學生過馬路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數一數,圖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過這個情境圖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第三,通過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知道這些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并掌握20以內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11-20各數。
3、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并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數11-20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請看一看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1位老師和9個學生一共10個人。
生2:再接著數一共是19人。
生3:我發現有14棵樹、20條斑馬線。
……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這幅中告訴我們過馬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情境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第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操作、數數。
師:大家看看老師有一把鉛筆,猜一猜,有幾支?
生:[自由猜測]9、15、16、20……
師:小朋友猜了這么多,那到底誰猜的對呢?怎么辦?
生:數一數就知道了。
師:好,我們數數看,。
生:1、2、……10,
師:好的,老師先把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著數下去。
生:11、12……20。(再把這10支捆成1捆)
師: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對了嗎?(臺下一片歡呼聲)
師:現在你們能像老師剛才的樣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嗎?
(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
師:這些數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揭示課題)
師: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數”的。
(班上桌子的張數、男女生各有20人……)
2、擺小棒,讀數。
(教師直接出示11支鉛筆)
師: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聲地回答]11
師: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看出來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學生搶著舉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
師:[拿起1捆小棒]簡單地說,幾個十?
生:1個十。
師:[再拿出1根小棒]幾個一?
生:1個一。
師:[教師語速放慢]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好,剛才老師講的這句話,誰還會說?[指名復述這句話]
師:還有好多同學都會說,都想說,那同桌互相說吧?[同桌互說]
師:剛才都是老師擺小棒,現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這種方法擺一個十幾,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說組成,有問題嗎?
生:沒問題。[同桌合作后個別匯報]
師:你擺的小棒表示幾?生1:17。
師: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見你擺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擺的嗎?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師:也就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1:是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生2:我擺的是19,是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
……
[同桌之間根據各自所擺的數字互相猜數、評價]
3、數的順序和大小。
師:小朋友很聰明,能夠看著小棒讀出它們表示的數,現在看看尺子圖,把你認識的數字讀出來好嗎?(生順數、倒數、讀單數、雙數)
師:尺子上的數字,越往右,你發現什么?生:數字越來越大。
師:老師看著尺上的數字,就能想出好多問題,比如,15前一個數是幾?后面又是幾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師:比16多1是幾?生:17。
師:19比20少幾?生:少1個。
師:誰能學老師的樣子,看著尺上的數字給大家提問題,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學生提問,其他傾聽回答]
師:好多小朋友還想提,那同桌合作,1個提問,1個答。[同桌內交流]
師: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數字記住,不用看尺子進行搶答。
師:13比14少幾?19前一個數是幾?2個十是幾?[搶答]
第三、學習應用,鞏固新知。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游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第四、小結。
師:這節課中你最高興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學會了11~20各數。
生2:猜數字我很喜歡
……
四、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情境圖尺子圖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教材第73~74頁
【教材分析】
11~20各數的認識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群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呈現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擺一擺,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同時,學習本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合成的。二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學情分析】
10到20各數學生大部分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還不了解。對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概念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1~20各數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是本節課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而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小棒、直尺等直觀素材,充分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數的組成、數序并感受數的大小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難點:建立初步的數位概念。
四、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水果卡片圖讓學生數一數,由此揭示11-20的主題并復習數數的方法是按順序點著數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數數
①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棒,請你數一數多少根?
數出10根小棒,10個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代表10。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并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一捆就是10,為以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
學生擺小棒游戲,學生先觀察多媒體播放的11組成過程再同桌之間擺出12-19,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擺完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設計意圖:當前的教學改革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填空格
②多媒體出示3道小題,學生看著直尺上的數完成。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前面學過的0-10這11個數的順序很快的完成這幾道小題,是對學生以前知識的一個復習和鞏固。
4.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書本上的和課外相結合,讓學生把本節課知識學會應用以至于熟練運用)
5.全課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由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知識?可以對這節課的知識進行自我整理,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整節課感覺很多地方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在課堂上怕學生說錯,不敢放手讓學生說,一節課覺得自己說的多。
2.在課堂上也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怕混亂收不住。
3.總之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夠好,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7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使本課的新知不斷內化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培養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初步認識11-20各數,但是這種認識局限于數字到名稱的簡單對應。對于數字所包含在進一步、深層次的含義即數的組成,理解不夠深刻。這是一個將兩位數量化的過程。需要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數字。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學習經驗的把握,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
3.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觀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數的文化,培養學生喜歡數學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11-20各數的讀寫以及組成
教學難點:數位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借助直觀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識的橋梁。因此打算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具小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主要采取觀察法和自主探索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班上有個評比臺,于是我巧妙借助學生身邊的資源,通過“每十個笑臉換一個大拇指”的評價規則,讓他們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為后面的“滿十進一”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我將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突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
第一層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鷗。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一邊擺10根,一邊擺1根”,這種擺法能夠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第二個層次用計數器表示13個小朋友。
我用計數器直觀地展示了“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計數器過度到抽象的數位表。并初步滲透了“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第三個層次根據數位表寫數,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含義。
引導學生交流“11”這里面的兩個“1”意思一樣嗎?
三個層次的環節教學結束后,再次設計鞏固性小練習,這種練習及時有效地帶領學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識回顧整理,總之在這個大環節中,我想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操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體驗,實踐中感悟。
(三)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既然數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產生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1)基礎性練習。根據表格和數位表寫數
(2)鞏固性練習。11-20各數順著數大家都會了,那么倒過來怎樣數呢?
(五)課堂總結,知識延伸
知識的延伸是學習的繼續,這個環節中我希望通過“數學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十進制”是怎樣產生的,不但吸引了學生是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與“導入”呼應設計了“10個笑臉可以換成一個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個大拇指,那就是貼多少個笑臉?3個拇指?……10個大拇指要貼多少個笑臉呀?
【設計意圖】一方面可以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延伸到課后、生活中去。
六、說板書設計
認識11-20各數
10個一是1個十
滿十進一
我設計的了簡潔美觀的板書,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認字不多,所以板書的字數不宜過多,除了課題以外,我就把“10個一是1個十”這個知識要點板書出來;至于“滿十進一”究竟該不該寫呢?我們團隊經過反復研究,認為我們這節課,從開始的“大拇指”——“小棒”——“計數器”的操作中都滲透了“滿十進一”,所以我決定板書出來,這為孩子以后學習更多數位的數打下基礎。
以上是我對《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的理解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8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本課分成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是先創設一幅教師帶學生過馬路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數一數,圖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過這個情境圖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第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
第三,通過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知道這些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并掌握20以內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11-20各數。
3.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并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數11-20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法與學法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請看一看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1位老師和9個學生一共10個人。
生2:再接著數一共是19人。 ……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這幅中告訴我們過馬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情境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猜數、數數。
師:大家看看老師有一把小棒,猜一猜,有幾根?
生:[自由猜測]9、15、16、20……
師:小朋友猜了這么多,那到底誰猜的對呢?怎么辦?
生:數一數就知道了。
師:好,我們數數看。
生:1、2、……10,
師:好的,老師先把這10根捆成1捆,那么再接著數下去。
生:11、12……20。(再把這10根捆成1捆)
師: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對了嗎?(臺下一片歡呼聲)
師:現在你們能像老師剛才的樣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嗎?(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
師:這些數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揭示課題)
師: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數”的。(班上桌子的張數、男女生各有20人)
2.擺小棒,讀數。(教師直接出示11支鉛筆)
師: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聲地回答]11
師: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看出來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學生搶著舉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
師:[拿起1捆小棒]簡單地說,幾個十?
生:1個十。
師:[再拿出1根小棒]幾個一?
生:1個一。
師:[教師語速放慢]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好,剛才老師講的這句話,誰還會說?[指名復述這句話]
師:還有好多同學都會說,都想說,那同桌互相說吧?[同桌互說]
師:剛才都是老師擺小棒,現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這種方法擺一個十幾,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說組成,有問題嗎?
生:沒問題。[同桌合作后個別匯報]
師:你擺的小棒表示幾?
生1:17。
師: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見你擺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擺的嗎?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師:也就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1:是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生2:我擺的是19,是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 ……
(同桌之間根據各自所擺的數字互相猜數、評價)
3.數的順序和大小。
師:小朋友很聰明,能夠看著小棒讀出它們表示的數,現在看看尺子圖,把你認識的數字讀出來好嗎?(生順數、倒數、讀單數、雙數)
師:尺子上的數字,越往右,你發現什么?
生:數字越來越大。
師:老師看著尺上的數字,就能想出好多問題,比如,15前一個數是幾?后面又是幾 。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師:比16多1是幾?
生:17。
師:19比20少幾?
生:少1個。
師:誰能學老師的樣子,看著尺上的數字給大家提問題,并且比我提得更好?(學生提問,其他傾聽回答)
師:好多小朋友還想提,那同桌合作,1個提問,1個答。[同桌內交流]
師: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數字記住,不用看尺子進行搶答。
師:13比14少幾?19前一個數是幾?2個十是幾?[搶答] 3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西師版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57頁~第60頁,認識11~20各數。
(二)、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三)、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會11~20各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和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并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
認識十位和個位,認識計數單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會正確讀、寫1120各數;熟練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能口算10加幾;通過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為: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教具導入法”:
師:大家看看這里,這是我給大家準備的獎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來摸一摸。
學生猜后,師打開袋子,展示鉛筆,并和學生一起數一數。
數到10以后,還多余幾根,師問:接著怎么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給予評議。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不錯。這一節課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板書課題,并朗讀2遍。
當學生碰到“猜一猜獎品是什么?”這種情景,心里活動是十分積極的。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明了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師問:“剛才我們一根一根的數鉛筆3是不是很麻煩呢?”“當鉛筆擺出來時,怎樣讓別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幾根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這兩個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后,讓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
2、優化表達方法。
師:“哪種方法好一些?”來讓學生理解用一捆來表示10最方便。
3、學習數位順序表及其意義。
在這里,通過教師引導“數一數算珠有多少?”“看一看這些數如何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理解數位及數位順序。
4、學習書寫數字的時候,我現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觀的讓學生學習如何寫好數字。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教學時我也沒有把所有的數都讀寫完,可讓學生自己在認數的基礎上試著去邊讀邊寫。
整個教學環節,重視學生數概念的抽象過程,用“小棒一算珠圖一計數器一讀寫數”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直觀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認知過程。學生不但認識了“十位”“個位”兩個數位,還通過用計數器強調位置值(同一數字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的大小不一樣)在計數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對數概念的理解。
5、學習計算10加幾時,我引導學生借助觀察、操作等活動,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來寫10加幾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幾的口算方法,在溝通知識間聯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數的大小。教師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尺子,輕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學。
三、鞏固新知。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數數比賽的活動、擺小棒的游戲和找朋友的數學活動。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 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 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游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這些活動針對性強,趣味性好。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呢?后,讓學生自由回答,再總結得出:會算10加幾的算式,知道10加幾得十幾;會比較數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來進行數的比較。教師:祝賀大家有這么多的收獲!這節課學會了10加幾的加法,20以內的其他加法怎樣計算呢?
五、說板書設計
下圖是我的板書設計,美觀簡單明了。
最后我說一下我的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里我感覺到,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因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在例題3和例題5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讓學生運用以前的學習10以內數的方法來自主學習11~20各數,培養學生類比遷移的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
這節課教學的內容多,時間緊,有些知識點的鞏固還沒有做好。需要在以后的課堂上尋找合適的機會補漏。
我的課就說到這里了,請各位專家指正。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73-74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習題。
2、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本課分成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第二、通過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到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一個十和幾個一),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進制。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系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數出11~20各數,并且知道它們的組成。
2、教學難點: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聽課的老師,你們歡迎嗎?來點掌聲好嗎?下面張老師有個問題,你們知道今天教室里來了多少位聽課的老師嗎?我們轉過頭,按順序從左邊開始一起數一數,好不好?
2、看來我們身邊很多事物的數量都超過了10,所以我們只認識10以內的數是不夠的。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大些的數,(板書、指著課題,讓學生讀)11—20各數的認識。
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哪個小組學得最認真,最好。
(二)、操作觀察,探究新知。
1、擺一擺,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邊,然后繼續往下數,滿10根后再捆成1捆,現在開始。(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在展臺上操作,如下圖所示)
完成后提問:同學們已經數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嗎?(10根)那么1捆就是幾個十呀?(1個十。板書)
(1)、我們是1根1根地數,數了10根,所以說它是幾個一呀?(10個一。板書)
(2)、10個一是這一捆,一個十也是這一捆,所以我們就說10個一是一個十。(板書,齊讀)
(3)那2捆是幾個十呢? (2個十)
2個十就是多少?(二十。板書,齊讀)
2、說一說,加深理解
⑴認識11
剛才同學們數小棒數得很好,下面張老師再考考你們:剛才我們在擺小棒的時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個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學們請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板書11)
學生擺小棒,然后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問: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邊演示邊說)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1根小棒就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板書)(教師演示擺放11根小棒的操作過程)
強調: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數都讀作十幾。(板書)
教師范讀11(十一),讓學生跟讀。教師板書:十一。
⑵認識其它各數
師: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
A、提問:19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滿10根又捆成一捆,現在是幾捆?(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歸納整理: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游戲:跺腳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來表示幾。
3、讀一讀,掌握數序
(1)、師: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自己動腦知道了11──20各數的組成,下面看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數嗎?
(齊讀)
(2)、觀察直尺,回答問題:
14前面一個數是多少?11后面一個數是多少?
16和18中間一個數是多少?
與19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數有哪些?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課本“做一做”
課本73頁“做一做”上的學具各有多少?(先問畫了什么,再板書,然后數,最后匯報)
2.
1113 16 19
20 17 13
11 13 15
12 14
3.1個十和6個一組成( )。
13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0里面有( )個十,20里面有( )個一。
5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
(四)、總結課堂,延伸新知。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收獲呀!你們開心嗎?老師也很高興!今天小朋友學得真不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會有更多的收獲!。
六、說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二十
11 19 20
讀作: 十一 十九 二十
1個十和 1個十和 2個十
1個一 9個一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1
下面就結合這節課和大家做以交流:本節課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說課:說教材、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這是說課的開篇語,要向聽眾詳細介紹具體的教學內容,抓住知識的前后聯系,說清這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聯系,是在學會或掌握什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節內容對以后學習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同時注意語言的簡潔。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說教法、學法
在說課中,說教法和學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實際教學中,沒有一種單一的方法可以上好一堂課,因此經常要用到多種方法。說課者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實際、設計符合新課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學方法,還要說出本課所采用的教具。我認為教法和學法在這只是概括說明,具體還應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去。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是否具有藝術性。我認為在說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說課中,我認為要給自己說課賦予一些基本思想。
說課不僅要說清“教什么,怎么教”,還要說清“為什么這樣教”。如:你的教學整體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論支撐下展開的;而且教學理論要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但切忌空洞,理論支撐要有力,能體現數學思想方法。
2、說課要有層次感。
說課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同行是專家。所以說課時不宜把每個過程說得過于詳細,做到詳略得當、簡繁適宜,突出教學展開的邏輯順序。如:在教學計數單位時,我設計四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教學數的組成時,我設計了三次擺小棒:第一次擺11根小棒讓學生在嘗試中初步感悟數的組成;觀看課件后第二次擺11根小棒,讓學生體會數的組成;第三次任意擺一個數,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組成。再如練習環節:我由
簡到難設計了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拓展練習,目的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滿足。
3、說明重點與難點的處理。
說課應重點說出如何實施教學過程、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規律的方法,說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要說明怎樣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運用什么方法,采用哪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教法的選擇要從實際出發,在合理、恰當的基礎上還要創造性地運用特別的方法,達到目的要說明白,突出新、巧、實。在實施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各種問題你又如何引導、解決?我們要說的都是一些教學預案,所以要多談談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教師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數的組成時,我預設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學生有多種多樣的擺法,很少擺1個十和1個一的情況怎么辦?第二種是如果學生都擺了1個十和1個一怎么辦?
總之,說課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以便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有效陳述,該展開的內容充分展開,該說透的道理盡量說透,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礎。可以說這一節在整冊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區分基數與序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和組成。
2、通過動手操作,充分了解十進制,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建立數感。教學難點:數的組成,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
為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把課件和小棒相結合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教法學法
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究法、舉例法、師生互動法等教學方法,并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對比、交流的方法組織學生理解10個一是十,掌握數的組成。
四、教學流程
在教學流程設計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動手操作
探究新知—實踐應用
發展新知—課堂總結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問大家: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數?(0—10)你來數一數,還能接著數嗎?這樣設計既復習了數數,又了解了學生的數數基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光會數數不行,還要知道這些數的其他知識,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
探究新知
這一教學環節,根據知識的構成板塊分為兩部分:
1、理解數的含義
①說一說:(教學基數和序數)
出示課件(13個蘋果,20個菠蘿):讓學生觀察圖上都有什么,它們各有多少個?借助實物數數,引出13和20的讀法,看圖繼續問:這里的13表示的是什么?20呢?接著出示橡皮和鉛筆盒的圖片,并對應著標出11和
18、說一說11和18又分別表示什么?想一想數除了表示水果、學習用品還可以表示什么?有的學生會說表示第幾,接著出示13只小動物排隊的情境圖,在交流有多少只動物,第13只小動物是誰的問題中區分基數和序數。這樣設計遵循了由實物抽象出數的過程,學會了讀數,并在舉例中使學生理解了數的含義,不僅表示數量,還表示次序。
②填一填(教學數數和數序)
由于學生有了1—10的學習基礎,我直接出示直尺,缺少了11、16、20這幾個數,提出問題:10的后面是幾?14和16之間是幾?誰的前面是19?讓學生在填數中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系,接下來是數數,讓學生正著數,倒著數,一個一個的數,兩個兩個的數,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③找一找:列舉生活中見到過的十幾的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教學數的組成
因為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所以,我又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①建立計數單位“十”
數學來源于生活。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課始我創設了買鉛筆的情境,提出4個問題:
問題一: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鉛筆是怎樣擺放的?(引導學生觀察鉛筆有一根一根擺的,也有一包一包擺放的,并且每包都是10枝。)
問題二:要買10枝鉛筆,如果你是售貨員會怎么拿?我想學生會有兩種拿法:一是一枝一枝的拿,二是拿一包。
問題三:同學們比較這兩種拿法你認為哪一種好,為什么?如果買20支鉛筆又該怎樣拿?
問題四“老師這有10根小棒,你有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0根?這時學生很容易聯想到像鉛筆那樣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引導學生理解10個一就是1個
十。計數單位“十”對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比較難理解,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課件出示一捆小棒說根數二是讓學生再舉10根小棒鞏固,從而建立“十”的概念。
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實質上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建構新知的平臺,讓學生在情境活動中具有了相應的思維模式,即對計數單位“十“的建構,提高了學生自主遷移的能力。突破了10個一是一個十這一教學難點。
②動手操作
在11—20各數中,最特殊的就是11了,這不僅是因為11是繼10后出現的第一個數,更因為11的個位和十位都是1,如果能夠理解11的意義,對其它數的理解也就會順理成章。
在學生初步體會了1個十之后,我讓學生迅速的擺出11根小棒,要求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在這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組織交流你是怎么擺的,并展示不同的擺法,在這我預設了兩種情況:一是學生有多種多樣的擺法,遇到這種情況我設計了考考你的眼力,課件出示幾張圖片不同擺法,不同根數的小棒,讓學生說出有多少根,前幾張需要數比較慢,當出到最后一張時(一捆和一根)學生很快就說出是11根。得出擺1個十和1個一最簡潔。如果學生都擺了1個十和1個一,我就引導學生一起來驗證這種方法是不是最好,同樣還是出示那幾張圖片,結果證明擺1個十和1個一最簡潔。讓學生第二次擺11,引導學生說出擺了幾個十和幾個一,交流你從哪看出是1個十,你又是怎么知道1個一?從而理解11的組成。
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提升思維,這樣在做中感悟是教師用更多語言是無法代替的。
③加深理解
讓學生在11—20各數中任選一數擺出來,加深對數的組成的理解,為了防止學習的單一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再敘述時我設計了兩種方式,第一種:學生自己說我擺的是幾,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第二種;學生說我擺了幾個十和幾個一,讓其他同學猜是多少。在交流中重點理解20的組成。
這一層次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通過擺一擺、說一說,比一比,練一練,體會了知識的形成,把操作、觀察、語言表達緊密聯系,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很好地建立數的概念,知道知道了數的組成,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體驗性。
(三)、實踐應用
發展新知
鞏固練習是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我設計了層次性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1、基本練習:數一數,填一填。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數的組成及數序。
2、變式練習:看圖說數。把小棒換成小長方體,左邊10個,右邊4個。在添上5個是多少?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拓展練習:課件出示15個草莓,估一估有多少?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屏幕上的草莓既不能捆,也不能堆,怎么辦呢?引出圈一圈的方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回顧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有利于反饋信息,檢查效果。
五、說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3讀作:十三
20讀作:二十
10個一就是1個十1個十和1個一是11板書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小結,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總之,整節課我以倡導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變得直接形象,盡可能給學生嘗試、思考、表現的空間,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說教材
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學習比10更大的數,教材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境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等活動認識11-20各數,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
2、知道11-20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二)情感態度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二、教法和學法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識結構中。為此,我在教學中采用情景教學、活動教學等。從學生的學來看,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和動腦思考。
三、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環節設計為:
1、以舊引新,引出課題;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3、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4、系統練習,鞏固提高;
5、總結評價,領悟體驗。
第一環節:以舊引新,引出課題。
我創設師生做手勢數數,復習舊知:從1數到10 ,再從10數到1。“我們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比10 大一些的數。”從而引出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第二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新課一開始,我便展示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我會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呀?一條一條的白線是什么標志呢?”
“過馬路,我們一定要走人行道。這位老師一共帶了幾個小朋友過馬路?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數一數,過馬路約有多少人?再看一看周圍還有些什么的人?讓我們接著10的后面繼續數一直數到19人,再添上1人是多少人?接著數人行道共有多少個白色格子?同時通過這個活動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3第三環節:動手實踐學新知。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見,兒童的思維是離不開實踐活動的。因此,在以下的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小棒、數小棒來感悟新的知識。
(一) 數的組成和讀法
在數的組成和讀法的教學中,擺小棒是主角。我會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小棒進行操作,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數。首先,我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知道1捆就是1個十,10個一是1個十。再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讓學生說出一共是十幾,并且說出這個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在學生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數的讀法。例如:11,因為有1個十和1個一,所以讀作:“十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如此類推,數到19時,我覺得19到20是教學上重要轉接點,于是我提出了問題:再添1根是多少呢?大家認真地數一數、想一想。數到20時,再把10根單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學生看到,2捆是2個十,就是20 。這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讓學生不僅能在10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數到20,并且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會讀各數。
接著是“做一做”:
1、讓學生從一數到二十。從七數到十三。
2、讀一讀,讀出小朋友衣服上的數。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11-20的手指游戲”作為練習。兩個小朋友合作,一個小朋友舉起十個手指,另外一個小朋友舉起幾個手指,合起來就是十幾。
4設計這個手指游戲不僅使學生練習的形式多樣化,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對課后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特別是對后進生的輔導很有幫助。小棒不可能隨身帶,小手指可長在我們身上。我們可以在課間、飯后、午睡前都可以玩,學生在校在家都可以玩,而且他們不會覺得是負擔,反而會樂在其中。
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讓每個小朋友都動起手來,具體形象,很符合一年級學生好玩的性格特點。
(二)數的順序和大小
首先,我會讓學生把直尺上0-20的數讀出來,這有助于學生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然后,向學生提問:
(1)11前面的一個數是( ),后面的一個數( )。
(2)19的相鄰數是( )、( )。
(3)13和17比,誰大?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那幾個? 接著就是學生找出數學書的第8、12、17、20頁,這是從實際應用中加深學生對序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系統練習,鞏固提升。
在一節數學課中讓學生動筆練習是很必要的,在這里我設計了幾道既有針對性又有趣的題目讓學生做。
1、“我會填”:數的順序、大小練習。
2、“我會數”:數出動物的數量,并把10個圈起來。
3、“小畫家”:按1-20順序把點連起來,看是什么圖樣!
4、“猜一猜”:數的組成練習。
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在接近課的尾聲我再設計了一個叫“全 5能智多星”的游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這節課所學的內容綜合地運用起來:制作
13、14、16、17、18、19的數字卡片,讓學生出來舉卡片,其他學生馬上讀出卡片上的數,說出它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最后讓學生再把這些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第五環節:總結評價,領悟體驗。
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互相談談這節課中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學得怎樣?有什么值得表揚或需要改進呢?這樣做,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新知識的吸收,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附: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20
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讀作:十一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基數,序數的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1—5各數的基數,序數的含義、
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電腦出示"野生動物園"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說一說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說明法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含義以后,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1—5中的任意一個數說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說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教師發給學習小組一些圓片,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圓片,讓學生發現在1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從而了解數的順序,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主題圖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都畫了什么,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你怎樣看就會又快又不數丟物體呢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1—5各數的大小比較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1,圖片引入,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
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說有1頭大象,那么,除了大象,還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于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聯系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數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后,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數一數,并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
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系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后,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滲透了自然數的計算單位和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1、
2,認識數的大小以后,進行猜數游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后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后學習寫數、寫數是本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節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想象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一理念、
(五)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課講授完以后,出示練習題、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數畫圈,看圖寫數等使學生進一步建立數與形的聯系,更好的理解和認識1——5各數、
2,最后設計了一些用1表示1個整體的題目,如:1盤香蕉,1串葡萄,1雙襪子等,滲透單位"1"的概念、
五,總結全課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參與面廣,學得愉快,學習效果好、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9-22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6-15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7-23
《11~20各數認識》說課稿08-05
《11~20各數的認識》的說課稿04-05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6-27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7-02
《1-5各數的認識》說課稿09-08
《11~20各數的認識》優秀說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