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2-83頁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以及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方法。這節課就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打下堅實基礎。于是,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地研究。
2.本課教材主要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教材例1通過先讓學生用若干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成3個不同的長方形,并填好表格,讓學生通過這個操作初步體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與寬之間的關系。第二部分例2通過測量面積及試一試,探索并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第三部分從正方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第四部分練一練主要目的在于鞏固新知,讓學生能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3.由此我根據教學內容把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作為教學重點,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的過程又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先計算長方形面積,再演示寬不變,逐次縮短,最后演變成長與寬同樣長。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的教學內容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僖龑W生有序觀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發現、驗證并歸納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利用知識的遷移由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谂囵B學生用數學眼光去發現問題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圩寣W生在實驗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合作與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盡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操作、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手、眼、腦)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盡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
基于以上分析,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
。ㄒ唬﹩栴}導入,激發興趣:
在這里我安排了3道題,第1題用數面積單位的方法求面積。
第2題用面積單位去量的方法求面積。第3題出是一道既難數有難量面積單位的情景下引入新課,這樣設計有梯度的問題層層導入,引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激發學習興趣。
第二個環節
。ǘ⿲嵺`探究,發現方法
1.動手操作。
先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小組合作,在紙上擺一擺,擺出3個你們最喜歡的長方形,并填寫下表。
2.反饋交流。
填完表后,老師帶領學一起觀察擺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
老師著重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怎樣的聯系?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初步發現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發現:長與寬積正好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教師抓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發現進入第三個環節。
。ㄈ﹦邮謱嶒灐Ⅱ炞C方法
師:這位同學的發現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再來做第二實驗。
請各小組測量例2的第一個長方形的長、寬,
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完后小組交流
1、交流測量結果
長4厘米,寬3厘米,面積12平方厘米。
2、交流測量方法。你是怎樣去測量的?
。颗艛[4個,擺3排,共有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2平方厘米。可以沿著長擺一排,共可以擺4個小正方形,沿著寬擺3行.說明每行4個面積單位,可以擺3行,一共有12個面積單位,面積是12平方厘米),如果沒有第二種測量方法,教師運用多媒體引導出第二種測量方法。
并比較哪種方法簡便?(這里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從多種方法中學會選擇最佳方法。培養學生合理選擇不同策略的能力。)
在出示例2的第二個長方形,要求學生量出長和寬后用簡便的測量方法測量它的面積,并說出面積是多少?
讓學生用這兩個長方形的長乘寬是不是也等于它的面積
第四個環節
。ㄋ模w納評價,總結方法
。1)通過剛才的驗證,你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和什么有關呢?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呢?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到: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隨后老師介紹用字母表示公式。
接下來老師出示兩道題,用剛剛學到的新知來解決。
1、第82頁的試一試
2、解決一開始出現的求游泳池的面積題目。經過剛才的學習你有辦法求出面積嗎?
練習完畢后就進入第五個環節.
(五)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在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時,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時,把一個長7分米、寬3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3分米、寬3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和寬相等時,就變成了邊長×邊長,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邊長×邊長。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緊接著我們進入第六個環節
(六)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出示書第83的第1題。
2、出示書第83的第2題。
本節課采用實驗—發現—驗證-歸納總結的教學模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去實驗發現,自己去求證,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2、教材地位作用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并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安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更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總結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親身探索公式的過程,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與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到過程以及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學方法:一是自主探索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才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通過學生探索、驗證后,再運用概括、遷移的過程來完整地體驗知識的形成與應用就是本課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程序
。ㄒ唬┣榫耙
1、課件出示“運動會”情景(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屏幕上出現的田徑場和舉重場,從場地中發現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并通過師生談話激發學生計算面積的興趣。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設動物運動會的故事情景,不僅趣味濃厚同時也通過田徑場和=舉重場很自然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為接下來的探索工作做了鋪墊。
。ǘ┨骄啃轮
這一環節設計了四個層次猜想—驗證—概括—類推。
1、猜想
在這一層次里首先讓學生猜想要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呢,會有學生回答與圖形的長和寬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因此會聯想到面積計算也可能和周長有關,而且猜一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開拓學生思維。
2、驗證
a、探索
讓學生帶著猜想,利用教師提供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各種不同的長方形,并把它的長、寬、面積記錄于表中。
長(厘米)
寬(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
并思考: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厘米數和它的長與寬所含的厘米數有什么聯系?它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面積呢?
設計意圖: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工具,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更符合了人人參與數學活動的數學理念。
b、結論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數據并提問:你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了嗎?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系,并且是長乘寬就可以求面積。長方形面積=長×寬(板書)。
設計意圖:此結論并不是最終結論,提出此結論讓學生獲得了探索后的成果,但是同時又為學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即要驗證此結論的正誤。使學生思維進一步拓展。
c、驗證并概括
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的方法來計算呢?我們再來研究幾個例子。隨后再讓學生同坐之間互相再用小正方形擺擺看并自己做記錄。發現: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剛才的結論有可能是錯的,因此再次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并與同桌互相合作驗證出長方形面積就是長乘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終結論,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也感覺到探索道路的艱辛,數學知識的寶貴。
3、類推
師提問那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呢,學生發現正方形面積是邊長乘邊長,并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是長與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很容易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過程中不僅回顧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78兩題做一做;
2、發展練習:課本P80第8題。
課本P80第10題。
設計意圖:設計有層次的練習,把鞏固計算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和練習的挑戰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ㄋ模┤n小結
1、學生談談本節課收獲;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談體會隨后教室作適當的評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教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1。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2、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
、佟⒗斫忾L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凇⑴囵B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邸B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情感目標:
、、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凇⑼ㄟ^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材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趯W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一猜)
、俳處煖蕚鋷追N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蹖W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再相乘……)
、軒熒涣,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拼、量,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趯W生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坌〗M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忙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已經具備了觀察、比較的意識,并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了面積及面積單位,會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面積,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小組協作法、觀察法和發現法三種方法。
由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盡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盡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教學流程設計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下午學校安排咱們班的同學給教學樓前的兩塊草坪澆水,(課件出示兩塊草坪)老師準備分成男女兩組,請你們自己選擇。教師鼓勵男生承擔較大塊的草坪,究竟哪塊草坪大呢?(男女生爭執不休)怎樣比較草坪的大小呢?從而得出要比較草坪的面積。(適時提問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進一步引導如何比較面積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疊、數面積單位)對于面積較大的草坪這兩種方法又太麻煩。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通過真實情景的創設,自然地引出了本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主題的思考,引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為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ǘ┯^察發現,猜一猜
課件出示四幅圖片(背后畫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關系為①長相同,寬不同;②寬相同,長不同;③長寬都不同。請學生根據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圖的面積,并結合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當學生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求證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數量關系。
觀察課件上的三幅圖片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教師板書:
長(厘米) 寬(厘米) 小方格個數 面積(平方厘米)
8 54040
8 64848
7 64242
10 33030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排的個數(長所包含的個數)×排數(寬所包含的個數)=總個數(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發現: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ㄈ┳灾魈骄浚炓或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已知長、寬的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情況教師擇機板書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并介紹字母公式S=a×b
【在驗證歸納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際驗證并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在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時,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時,把一個長8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6分米、寬6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和寬相等時,就變成了邊長×邊長,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有了明確認識以后,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前提出的選草坪的問題。安排相應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進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拓展題目作為作業,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期待下一課的到來。
在這節課上,我主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實驗—發現—驗證-歸納總結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測量、猜測、驗證、想像等過程,在合作探究中歸納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學具操作和課件演示,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從而形成豐富的數學體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九義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2小節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
在備課伊始,我們首先研讀教材和教參,明確本節課在這個單元中的地位和意義,以及這個單元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學習中的地位和意義。
在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本單元的前幾節課學生又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而本節課是小學階段探究圖形面積的第一節課。學好本節課的內容,能為以后探究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計算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我們的教學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親身經歷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注重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揚長避短:有些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但有些內容,不如使用常規教具和學具的,就讓學生真實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操作經驗,更有利于他們認識表象的形成。以上這些都成為我們進行最初預設的基礎。
二、磨課歷程:
本節課我們大體經過三輪的備課、試教和修改。在此過程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專家們所強調的兩個“充分”:一是要充分運用教材資源,二是要充分領會教材意圖。
(一)、導入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們原來設計了一個情境:“兩個操場,要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你怎么想?”我們的意圖是:讓學生復習比較面積大小的一般方法:重疊法,用單位面積測量后再比較的方法……,體會出此處用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現實,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利用面積公式,直接求出這2個操場的面積?
聽過我們的預設后,專家老師提示我們兩點:
一是沒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聯系,完全拋開了前面所學的面積和面積單位,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是看這個圖形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些與本課相關的知識。
二是教材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單元主題圖并不僅僅是一塊“單元敲門磚”,不能只在單元起始時使用一下就扔掉。為何不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又另外尋找導入的載體呢?新課程的教學要注重常態教學的研究,要注重節約教育成本,解放教師。
所以,我們最終選擇直接使用單元主題圖引入。因為這幅教室場景圖是學生十分熟悉而親切的,并且圖中提供了關于面積的豐富的學習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們設計教師從圖中選取墻上的一幅長方形的畫作為導入的載體,讓學生估一估這幅畫的面積,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以幫助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如何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來進行測量,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這樣在與學生相關聯的背景下呈現有關的學習內容,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感覺比較自然流暢。
。ǘ、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原來的設計思路是:實驗操作→猜想→驗證。
、.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的面積。
、.讓學生根據擺的過程來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之間的關系。
、.再通過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驗證猜想,得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2、出現的問題:
專家指出:一般我們都是根據多次操作、實驗獲取結果,再觀察、發現其中規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像例2的第1小題這樣,只根據一組數據就要求做出相關的猜想,這是不符合科學的認知規律和研究規范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同時,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兩個問題:
⑴.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無法得到長和寬的數據。
由于第1次操作時直接給出了長和寬的數據,學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積,而對于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者之間的關系感受還不夠,因此到擺不同的長方形時,部分學生對于通過操作得出長、寬的數據有些困難。
、.猜想過程中結論過早出現,導致部分學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數據,出現“偽驗證”。
我們發現部分學生未按要求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寫長、寬的數據,未能達到驗證的真實效果。
有鑒于此,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對此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
3、修改后的設計:
此處分成4個層次:
、.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擺,然后通過鋪擺結果能看出長方形的面積以及長和寬。
這次的鋪擺,著眼點在于通過操作找到鋪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鋪擺面積單位的個數得到長和寬的數據,通過這樣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為后面的活動掃清障礙。
同時幫學生感悟所擺面積單位的個數與長和寬的關系,便于學生接下去理解、推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拼長方形,運用剛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長方形面積以及它的長和寬。由于學生拼的長方形各不相同,這里就可以得到多組數據,為觀察、歸納提供了素材。
、.觀察、比較這些數據,發現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驗證:出示一個長方形,直接告訴它的長和寬,讓學生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了第3次的鋪擺,再一次驗證,以最終確定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6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和大家匯報一下我的設想,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說教材(課件)
1、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77、78頁的內容。
2、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知道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課件)長、正方形面積與面積是類屬關系,統一面積單位和用面積單位密鋪則是探究長、正方形面積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本節課教學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小學階段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等。這些平面圖形面積的求法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推導的。所以,這節課又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知識的重點。教材蘊含了數形結合、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思想。
3、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是這樣表述的: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課件)
、僭趧邮謱嵺`過程中,通過猜想、操作、分析、驗證,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谠谛〗M交流活動中,通過討論、觀察、發現,準確歸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墼谟嬎愫徒鉀Q問題中,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茉趯嶋H操作中,培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關鍵(課件)
教學重點:會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體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及公式歸納。
教學關鍵:借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
5、教學準備:(課件)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個、方格紙、實驗記錄單、課件(課件)
二、說學情
。ㄒ唬⿲W生情況
美國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況的掌握與分析。三年級學生(8、9歲),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究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但是學生還缺乏實踐經驗,需加以引導進行學習。
本節課學生學習應具備的入門技能是:要理解乘法意義、面積的意義、常用面積單位,以及用面積單位測量一個圖形面積方法的。根據圖列出乘法算式。這些為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奠定了知識和技能基礎,但學生具體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以下學習困難:(課件)
1、忽視了用什么測量面積?為什么要用面積單位去測量?
2、部分學生不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測量面積的表象。
3、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容易混淆。
4、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是長乘以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保留概念可能認識不到位,保留概念是指物體不因大小、方向、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測量的基礎。(課件)
。ǘ┙谭ê蛯W法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課件)我主要采用操作法、觀察法、發現法、討論法、演示法。同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而給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課件)在本節課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觀察發現,歸納總結等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流程
通過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把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三個“一”、四個環節。(課件)一條主線即始終以活動探究為主線;(課件)兩個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課件)三個“一”即教學過程中的用到的“猜一猜、擺一擺、驗一驗”;(課件)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動手操作,探索新知、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總結反思,深化認識。具體環節如下:(課件)
。ㄒ唬、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導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中開始探究活動。
首先,我用課件出示烏龜和兔子比賽畫畫的圖畫,問學生,你能想辦法比較出他倆誰畫的面積大一些嗎?有的同學說放在一起比較,有的說用面積單位去測量,這時我就追問:如果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積、學校操場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去測量,你們覺得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就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積單位去量長方形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太麻煩,也是行不通的,怎么辦呢?這樣就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應該尋找一個簡便的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從而引出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課件)
。ǘ﹦邮植僮鳎剿餍轮。
1、猜想
學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大膽猜想,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后邊的
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請看視頻,(課件)
這里我為學生了一組感性學習材料,適當進行啟發,使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學生憑著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反應作出了大膽的設想。避免了學生盲目的猜測,同時又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欲望。當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時,老師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計算呢?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去驗證一下,這樣再次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圍繞猜想,驗證猜想。(課件)
2、驗證
學生形成基本的猜想后,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驗證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請看視頻,(課件)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課前,我在四年級挑選了兩個班(60人)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l、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什么是長乘寬?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70%的學生能正確回答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25%的學生回答是周長計算公式。5%的學生不知道。對于第二個問題,幾乎沒有學生知道為什么。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教過這一章的知識,而且進行了大量的訓練,為什么只有70%的學生記得結論?為什么幾乎沒有人能夠回答出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是長乘寬呢?
顯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過于重視知識結論的獲得,而對于知識獲得的過程則顯得輕描淡寫,知識的意義并沒有完全讓學生真正理解。(課程標準)那么對于本節課來說“真”理解就不僅是能夠描述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描述出為什么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長乘寬。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劃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么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3、歸納
請看視頻,(課件)
結合擺的過程,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轉化,讓學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歸納思維方法的熏陶,符合幾何初步知識數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盡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學生自覺地大膽猜想、探求知識的奧秘。
4、轉化
學生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我設計了一道看似平常無奇的練習:(課件)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然后課件演示: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的長方形的長不斷縮短,我不斷加速地拋出一個個同樣的問題:此時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當長方形變成長:6厘米,寬6厘米時,學生們發現這時長()方形4條邊相等,它已恍然是一個正方形。從長方形巧妙地變成正方形,我利用了長、正方形的關系,把抓住了知識中的生成機遇,使學生既容易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體會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共性和差異,又一次把探索知識的機會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作用。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有了明確認識以后,(課件)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前提出的烏龜和兔子誰畫的面積大的問題。另外我安排相應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進行,(課件)最后出示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拓展題目作為作業,(課件)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期待下一課的到來。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拓展。(課件)
。ㄋ模┛偨Y反思,深化認識。
最后,教師以提問,學生自行小結的方式結束:(課件)這節課你學到什么知識?是怎樣掌握的?這一部分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在進行補充,使這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的了師評、互評、生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以此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本課教學從實際生活引入,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綜上述,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大膽猜想公式——驗證公式——歸納公式——運用公式。首先思起源于疑,讓學生敢于提出猜想,圍繞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圍繞著一個個問題自主合作學習,探索出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成功的快樂。(課件)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課件)
五、說教學反思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為。我認為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課件)力圖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授課后我還將反思:(課件)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探究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學生認知還存在哪些問題等,以利今后改進。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7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教材首先安排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并填寫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交流量的方法。再通過“試一試”運用測量面積時的經驗思考出一個給出長和寬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最后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并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接著安排學生依據正方形的特征,運用知識遷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練習中先安排看圖計算,再安排運用面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練習中重視了面積的估計和測量。
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教學關鍵:借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二、 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而不是由老師灌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呆板的機械的學習只能讓學生覺得無趣沒有生氣,所以這節課里我主要是讓學生去體驗,去感知、去總結,一切都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不斷探究的過程就是兒童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
1、觀察比較,進行猜測
在課的一開始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教等寬不等長和等長不等寬的兩組長方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進行猜測長方形的面積會和它的什么有關,從而引出新課。
2、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通過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聯糸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實際應用,提高估計意識
在練習中設計一些實際應用和估計的題目,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以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復習,并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讓學生來猜猜這兩張紙面積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擺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的方法來驗證。
在學生擺方塊的基礎上繼續提出問題,如果要求一塊很大的長方形土地面積或一個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用數方格的方法就不方便了,甚至是行不通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讓學生根據剛才的一次操作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
二、小組合作,探索長方形面積公式。
1.這里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靈活多變性,形象直觀性,讓四人小組合作實驗操作。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并把結果記錄下來,觀察表中的數據找一找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2.唐老鴨的兩個畫框中要配面積是多少的照片比較合適?
這一次我先讓學生利用剛才尋找到的規律,先在作業紙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算算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長方形的面積再次驗證剛才的結論。學生就會想到“沿著長方形的長擺一排面積單位,然后再沿寬擺,就可以知道能擺幾排了”這樣的方法。經過兩次這樣的操作以后,教師再進一步地提出:“不用面積單位去擺,能不能用測量和計算的方法求出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這樣很容易地就能引導學生發現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最后再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感受自己發現的長方形面積=長×寬這個規律的正確性和簡便性,進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小結,那么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怎樣求長方形的面積?
三、觀察討論,探究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
在運動變化中,推導出正方形面積公式
在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時,先計算長方形面積,再演示寬不變,逐次縮短,最后變長為寬同樣長。問:長和寬怎樣?它是什么圖形?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然后小組討論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
四、鞏固練習。
1.小練習。說說什么形狀?用什么公式?怎樣計算的。書P84第1,2題。
2.比賽,這9格小格每個都有一道題,做對一題可以看到圖片的一個角?纯凑l先把題目都做對,看到最后的圖片。
3.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請各小組選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長方形量一量它的長和寬,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
4.挑戰題,幫奶奶設計游泳池?梢愿鶕约旱哪芰x擇(一種根據面積,拉動畫面選擇合適的長和寬,一種根據面積和周長,選擇合適的長和寬)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計算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的求法,這些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推出的。所以這節課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估計、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去發現問題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質疑、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結合三年級學生學習能力,我將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探索發現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在教學信息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選用了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使學生更直觀易懂,另外,我還為學生準備了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個,長5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13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13個。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所以,在教學中我綜合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并借助直觀的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手段,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拼擺、動腦思考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從感知到抽象的過程,體會知識的產生及發展,使數學知識在充滿探索中得到升華。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我在整個教學設計上,我努力構建自主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分析、驗證的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鞏固,情境導入
首先我出示課件
1、填空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2)邊長是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邊長是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2、然后我就以豆豆家買了一套新房,最近準備裝修,父子已經畫好了新房的平面圖來創設情境,教師邊說邊出示信息窗二。教師接著說這是新房子的平面圖紙,你從圖紙上都發現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許多問題,如:廚房的.面積有多少?客廳的面積有多大?掛毯的面積是多少?他們家整個有多大?房間都是什么形狀的?等等。然后我就順勢把問題鎖定在幫父子倆算一算廚房和餐廳的面積是多少?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墼O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借助教材中豆豆買新房裝修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體現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所學內容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ㄒ唬┙鉀Q廚房的面積有多大?
1、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點擊課件,屏幕上只出現了廚房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要求廚房的面積,實際就是求長方形的面積,那么如何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我順勢把問題拋給學生,然后讓四人一小組利用手中的材料進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2、反饋交流,交流發現
小組合作后是交流的環節,在每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們要說清組內的思考過程。我事先預設學生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其一: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擺一擺,有多少個這樣的面積單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其二:沿著長擺5個小正方形,沿著寬擺2個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擺5個正方形,可以擺2 行,52=10(個)面積就是10平方厘米。由此通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初步得出長與寬的乘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3、動手實驗、驗證結論
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中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引導學生再借助紙片擺一擺,兩個臥室的面積各是多少?學生通過動手拼擺,推導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公式。
4、課件演示,及時小結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拼擺的過程。總結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教師板書)
。墼O計意圖]本環節教學一改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拼擺、動腦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學生在小組內動手擺一擺、數一數,初步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再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一步明確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使學生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ǘ┙鉀Q餐廳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出示餐廳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餐廳是什么形狀的?你能不能像剛才一樣,自己試著計算出這個餐廳的面積呢?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可能會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動手拼擺,也可能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直接推導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邊長邊長(教師板書)
。墼O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本環節,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同時,我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對學生探索出現的多種情況,我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從而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三環節:靈活應用,深化新知
1、判斷
。1)學生課桌面長10分米,寬4分米,面積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長3米,寬1米,它的周長是3米。()
。3)一張正方形郵票邊長5厘米,面積是25平方厘米。()
。墼O計意圖]這組判斷題主要是讓學生在復習新知的同時注意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和單位名稱的區別。
2、做課本48頁自主練習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題是讓學生復習鞏固本節所學的新知識,引導學生計算后標明單位名稱。
3、做課本48頁自主練習2:請學生估一估每個圖片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題是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各種標牌,進行估測并記錄下來。
4、做課本49頁自主練習3。
。墼O計意圖]通過本題實際應用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拓展應用
通過以上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墼O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談收獲,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七、說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總之,為了讓學生學好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去總結,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是合作者、引路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我很年輕,所說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9
一、教材分析
。ㄒ唬┙虒W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77—78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據新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了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二、學情分析
。ㄒ唬┬睦硖卣鳎喝昙壍膶W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認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鑒于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ㄒ唬┙M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過程來學習。
。ǘ┰O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ㄈ╊惐确ǎ赫叫蚊娣e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
四、學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將小組合作探究作為首選。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等活動,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具:預習紙、學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情境導入
這一環節將用時7分鐘。首先復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ǘ┳灾魈剿鳎I悟方法
這一環節是重點環節,將用時17分鐘。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
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
(1)畫一畫(畫方格)
。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只擺一行一列)
。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么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長×寬。
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后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
然后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A:2行6列,圖B:4行3列,圖c:1行8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后再匯報結果。
圖形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圖A
圖B
圖c
通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后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同時也體現課堂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來。
。ㄈ├眠w移,探究知識
這一環節將用時8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
最后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間異同。
。ㄋ模⿷弥R,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將用時10分鐘。
為鞏固本節學習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我設計以下習題:
活動一,求一張長方形餐桌的面積。(學生聯系生活,練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課本例3)
活動二,求出數學課本的面積。(學生自主操作,獨立完成。課本78頁下邊做一做)
活動三,強化訓練,提高難度。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外面長方形,里邊正方形,剩余陰影部分)
。ㄎ澹┛偨Y過程,突破重點
這一環節我將用時2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并引導回顧研究的過程。
設計意圖:一節課總結必不可少,能夠加深學生對本節重點內容的掌握。
。┳鳂I布置
為鞏固本節學習內容我布置以下習題:課本79到80頁2、4、6(必做),8(選做)。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習題,讓水平不同的同學都能達到很好的練習效果。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行面積=長×寬7×6=42(m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6×6=36(m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
。ǘ、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聯系。
本節課要研究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它是在學生學過長方形特征和周長的計算方法、以及掌握了面積概念、面積單位,能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指定平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開始。在幾何初步知識的系統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ㄋ模⒈菊n時的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能正確、靈活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之間團結互助、虛心求教的精神。
二、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抓舊促新、創設情境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推導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采用操作法、觀察法、小組合作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在位。在應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采用了練習法、緊密聯系生活法,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更新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皰,而放手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新知前,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直觀大膽猜想,培養創新能力。在推導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準備采用直觀法、觀察法、操作法、討論法,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動眼來學習新知。小學生自覺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欠缺,在練習時,采用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辨一辨等練習方法,以緊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說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猜想——實踐驗證——應用。”
我的教學思路依據是:
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
2、符合本節的教材特點。
(一)、引導溫故,鼓勵大膽猜想
這一環節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教師提問,我們前面剛過學面積,什么叫面積?面積的計量單位哪些?接著讓學生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指定的長方形面積。(這個指定的長方形印在練習紙上,發給學生)。這樣既復習鞏固了面積的概念,又為后面學習面積計算方法思路埋下了伏筆,做好了鋪墊工作。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測量一塊很大很大的長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積還能用面積單位直接去測量嗎?在學生感到用平方米的正方形去量稻田或游泳池有困難,急需另找一個辦法的思維下揭示課題,并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系?這樣做恰到好處地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動力。同時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數學從實際生活中來。通過猜想,學生裝思維也同步得到了開拓。
。ǘ、組織學生實踐、驗證猜想
1、引導學生觀察三個長方形的大小和表格上的內容,再動手操作:用課前準備的1平方法厘米正方形學具測量三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并把量得的數據填在相應的表格中。(三個長方形和表格都印在練習紙上,課前發給學生)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這樣安排的`意圖是:學生手上只有10個學具,擺不滿②、③號長方形,這樣就促使學生生發創造意識進行嘗試,體驗創造的樂趣。在操作中,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眼,主動探求、發現、自我創造,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創新能力,還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2、組織學生核對表格。
(1)全班核對表格。
(2)分組討論。
a大家沒有尺子量,怎么知道第一個長方形的長是厘米,寬是2厘米呢?
b大家用10個學具能擺滿②、③號長方形嗎?你們是怎么擺的?怎么想的?
這樣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概括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豐富的表象,為“發現”和歸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鋪平了道路,為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奠定了扎實的認知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互相、虛心求教的精神,同時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3、組織學生觀察表格上的數據,先獨立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再進行小組交流。最后說說:驗證的結果與你猜想符合嗎?
這樣教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轉化,讓學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歸納思維方法的熏陶,符合幾何初步知識數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盡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學生自覺地大膽猜想、探求知識的奧秘。
。ㄈ⒔M織學生應用
1、學大家知道,用面積單位直接去測量長方形稻田或游泳池的面積是有困難的,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有什么簡單的方法可求得它們的面積呢?(讓學生先想一想,再說一說)
學生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課始提出的問題,充分體現了課堂教的前后呼應及“學以致用”的原則。
2、計算下面各圖的面積。4厘米、3厘米。
設計這道練習的目的是:
。1)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2)改變以往練習中條件不多也不少的觀念,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選取有用數據進行計算,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
3、小明家客廳長為6米,寬為4米,小明爸爸買來22平方米的地磚,想給客廳鋪上地磚,小明爸爸買的地磚夠用嗎?如果不夠。再買多少較合理呢?
通過解答此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ㄋ模┱n堂總結
今天大家一起學習了什么?通過學習,你發現了什么?你們是怎么學的?這樣用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僅總結了所學的知識,還體現了學法的指導,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實現了認知上的飛躍。
(五)作業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設計作業時“基礎性、靈活性、延升性”等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1、必做題:作業本中相應的內容。
2、選做題:兒童公園里要設計一個面積為24平方米的長方形花園,你能設計出幾種?你認為哪種設計最美?
這樣設計是為了地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發揮其數學特長和智力潛能,發展創造性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是教學中分層優化的一個體現。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我把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1
一、教學目標
1、能探索總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
3、做到認真操作、積極思考、主動探索。
二、教學重點:
能探索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教學難點:
探索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說教法:
依據嘗試教學理論和新課標的改革,本節課采用嘗試教法,同時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小組里用學具任意擺出三個不同的長方形,并把數據填入表里,再量出給出的長方形的長、寬,量出它們的面積。通過這兩次活動,使學生出步體會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五、說學法:
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2、動手操作學習的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1、首先出示媒體長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們的面積,讓學生觀察并說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長、寬個是幾厘米?這樣為學生下步的動手操作創設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2、導入新課
(1)面積小的長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擺出它的面積,讓學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長方形的面積用這種方法行嗎?揭示課題并板書
。2)手操作、初步感知
學生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領悟數學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學生在操作中手、腦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觀演示,明確道理
充分發揮媒體教學功能,作到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形象思維提供了依據。較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演示為:
A、出示長方形面積24平方厘米(長6厘米、寬4厘米)。
B、出示一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邊角注明邊長為1厘米。
C、橫著再放5個。
D、左起按順序縱著放其余的。
E、實踐操作。如:讓學生說出長擺幾個小正方形是幾厘米,寬擺幾個是幾厘米,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讓學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
(4)引導質疑,實際測量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鼓勵引導學生針對結論質疑。重點理解為什么用長乘寬就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呢?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看書自學的探索中,進而弄清為什么用長乘以寬就能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充分利用媒體演示,使學生明白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面積。為了使學生真正達到會運用的目的。我們讓學生去測量,計算身邊的長方形物體的面積的大小,通過動手學生就已經把所學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了。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2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實驗本)《數學》第五冊第146—147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教學目的: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過程:
師:我們已經學過面積和面積單位。現在復習,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師:什么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
師:[掛出小黑板,上面畫有一個長方形。教師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出來的。
師:假如有一個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場,要想知道它的面積,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量麻煩嗎?
生:麻煩。
師:假如有一個長方形的養魚池,要想知道它的占地面積,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量嗎?[邊說邊用抽拉幻燈片演示水面波動的養魚池]
生:不能。
師:這說明用面積單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僅麻煩,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一種計算面積的好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好方法,愛學嗎?
生:愛學!
[出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首先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長方形紙板,這是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板。請你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學生操作完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清楚,我把這個長方形放大了[貼在黑板上]。
師:這個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學生說,教師擺]
師: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3排。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見圖14)
師:很好!想一想,一排擺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這樣的3排,一共有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一共有15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5×3=15(平方厘米)
師:對,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
[教師又出示一個長方形](見圖15)
師:[看圖]誰知道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師:你沒有擺,怎么知道能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
師:對!
師: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著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兩排。
師:你沒有擺,怎么知道能擺兩排呢?
生:因為寬是2厘米。
師: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怎樣列式?
生:面積是12平方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3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2、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對比練習。
教學重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題目的變式練習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的探究練習
教具準備
準備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塊手帕。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
4×9060×3300×94×5020×46×500
22×1315×1115×1770×437×58×53
2、請同學們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公式,教師板書。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
由學生說明每個圖形的含義,再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并規范書寫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積,再測量它的長和寬,并計算面積。
學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積,然后派兩個代表到前面來測量長和寬。全體同學計算它的面積,再看一看,計算結果和估算結果相差多少,從而豐富自己估算的經驗。
5、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手帕先估算面積,再測量它的邊長,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積。
引導學生通過基礎練習加深對面積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兩個條件,求正方形面積只知道
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半場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解題,并口頭分析,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李小林要從下面的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圖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讀題并分析:從長方形中所剪下的一個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長方形的寬為張方形的邊長。
指導學生在教材上畫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長方形,它的面積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對比練習
1、花園里有一個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長是6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讀題,教師指導學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積需知道什么條件?邊長與周長又有什么關系?
提問:題中給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長,怎么求邊長?
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
64÷4=16(米)16×16=256(平方米)
答:面積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你能畫幾個?算出它們的周長,填入表中。
長(厘米)寬(厘米)面積(平方厘米)周長(厘米)
1611634
821620
441616
通過畫圖填表格引導學生發現:
(1)有三種情況。(只要想哪兩個數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積一定的長方形長和寬越接近,周長越短,當長和寬相等成為正方形時,周長最短。
教師說明:這一結論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將會得到更充分的`證明。
3、從一張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紙上,剪去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小明想到三種方法(教材第69頁第10題的圖)剩下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周長呢?
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圖,討論這三幅圖的面積和周長的變化。
(1)三幅圖剩下的面積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圖的周長和原正方形的周長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圖的周長比原正方形多了兩個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圖周長比原正方形多了兩個6厘米,是52厘米。
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圖,再計算剩下部分的面積和周長。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1、計算下面各題的周長和面積。
(1)長23厘米,寬17厘米,求周長和面積
。2)正方形邊長=12分米,求周長和面積。
。3)正方形周長是36米,求邊長和面積。
2、張大伯要在一塊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圍上一圈籬笆,要用多長的籬笆?菜地能種多大面積的菜?
五、思維訓練
1、一塊長方形綠地,寬24米,長是寬的2倍,這塊綠地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種4棵松樹,綠化隊應該準備多少棵松樹就夠了?
2、一個長方形,它的寬增加2厘米、面積增加8平方厘米,正好變成一個正方形,原來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14
教學內容: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并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計算有關圖形的面積;培養學生主體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探索長、寬、面積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
帶領學生參觀奧林匹克公園,一方面對學生進行美化環境教育,另 一方面加深對“面積”的理解,同時對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搭橋鋪路,為自主探索做準備。
1、出示一張課桌。
師:這是一張課桌,我們非常熟悉,每天都在桌上學習。憑你們的經驗看看課桌面的面積是多大?(估算答案不唯一)
看來我們有必要動手量一量它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哪些?
用哪個面積單位量比較好?具體說一說多大是1平方分米。 量一量?
2、電腦顯示。
師:這是一個示意圖 老師按照同學們的意思用“1平方分米”量這張桌面的面積。
請問:它的面積多大?你是怎么想的 ?
。何矬w表面或平面圖形共含多少個單位面積,它的面積就 是多少。
對于長方形桌面用每排面積單位個數乘幾排就求出它的 面積。
。ò鍟 長方形面積=每排面積單位個數×排數 )
評析: 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估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自然的引出動手量。長方形面積=每排面積單位個數×排數,為學生自主探索做好了準備。
二、自主探索。
1、感知
師:前幾天,我們做了一次關于自家長方形客廳長、寬和占地面積的調查,誰愿意把你 調查的結果講聽聽。(板書:客廳長、寬、面積)
師:你是怎么知道你家客廳占地面積是20平方米?30平方 米 ?24平方米?
:有的是爸爸告訴的.、有的是媽媽告訴的、有的是自己看書得到的等等,通過這些途徑,我們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板書:長方形面積=長 × 寬)
2、探索
師:引導學生質疑。
關于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槭裁撮L方形的面積=長× 寬)
師:好學的孩子遇事總愛問為什么。
師:引入探索。
(1)、在探索這個問題之前你們有什么猜測嗎?
每排擺的面積單位數和長有關系?
2、擺的排數和寬有關系?)
(2)、好現在就給你們一次探索的機會。小組合作。
可以用18個“1平方厘米”或18個“1平方分米”擺長方形也可以用面積單位擺擺量量手中的長方形。(學生手里有(1)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2)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選你們喜歡的方法進行研究。
思考:1、每排擺的面積單位數和長有什么關系?
2、擺的排數和寬有什么關系?
3、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和長與寬的積有什么關系?
評析:通過學生課外收集信息,初步感知長方形面積=長×寬。鼓勵學生質疑,從而自然引入探索。通過學生的猜測,引出思考題,在探索過程中,使學生活動有目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恰到好處。
3、主動匯報。
誰愿意代表你們組跟大家說說你們組是用什么方法研究 的?發現了什么?
(邊說邊演示)
4、電腦顯示每排的單位個數和長;排數和寬。
:長是幾每排就能擺幾個面積單位,寬是幾就能擺這樣的幾 排。
因為:長× 寬的積表示長方形共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所以: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5、鞏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6、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長方形的面積用S表示,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
那么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可以怎么用字母表示?
(板書:S=a×b)
三、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
現在請同學們幫老師算一算,我家客廳長6米,寬5米, 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研究正方形的面積 (電腦顯示:)
。1)用算式表示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分米)
師:通過實踐你又發現了什么?
怎么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ò鍟赫叫蚊娣e=邊長×邊長)
評析:發揮電腦的直觀特點,很自然的由長方形面積引出正方 形面積,從而出正方形面積公式。
。2)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用S表示,邊長用a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可以怎么用字母公式表示?
(板書:S=a×a)
通過同學們擺、畫、講我們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非常好。
。3)練一練:
現在請同學們再幫老師算一算,我家客廳鋪的邊長為6分米的方磚面積是多少平 方分米?
。4)同學們請看,這是一個長方形紙
這是一個正方形紙
請你認選一個圖形求它的面積?需要什么數據自己測。
四、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看書質疑:56頁----58頁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五、綜合練習,深化拓展。
為了美化環境,東菜園小區要重鋪大門外側長12米,寬8米的一段人行道。
請你參謀選擇下列哪一種型號的方磚好?
邊長4分米的磚。
邊長6分米的磚。
邊長7分米的磚。
并算一算大約買多少塊?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1-17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1-17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2-04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5-21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數學說課稿11-2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07-27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