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看云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要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立體化的教學,因此,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獲得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2.抓住關鍵語句,深入體會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特點,品味準確生動的語言特色。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云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于是,我決定從文章內容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云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于學會怎樣看云識天氣。
三、學情分析
《看云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云,對于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了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的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要多鼓勵,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多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告訴他們“探究”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圖表法——篩選信息,完成表格,把握內容。
圈點勾畫法——抓住重點語句,品讀賞析。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合作展示,質疑交流。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激趣導入
1. 猜猜下面這則謎語,說說它打的是哪幾種自然現象?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著,模樣最花哨。”
大哥____ 二哥____ 三哥_____四哥____ 五哥____
最喜歡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你的生活積累,請準確指出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
﹙二﹚明確目標,提出任務
(三)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欣賞課文朗讀視頻,理清文章的思路。(多媒體播放視頻)
出示問題:
(1)哪句話能概括出云和天氣的關系?
(2)自主學習,完成晴天云簡表;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晴天云彩簡表
名稱 形態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華
虹
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了解各種云的特征,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了解云的特征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系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表格,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模擬講述:
自讀課文,認識各種云的特點及其和天氣的關系,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溫馨提示: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帶來晴朗的天氣。”
2.品味欣賞:
(1)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2)本文語言準確嚴密,生動形象,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印證分析。
(設計意圖:本文雖是一篇科普文章,條理清楚,此題目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另一方面體會分類別的說明方法的有效使用。同時作為一篇說明文,本文語言既有準確嚴密的特點,又不失生動形象,學習時自然少不了引導學生從語言上來品味。此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感受本課寫作特色。在此過程中,教師有的放矢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自己今后的寫作服務。)
(五)讀寫訓練,拓展延伸
1.交流課下搜集的反應天氣變化的諺語。
2. 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六﹚總結: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它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課文。下面我將從課標要求、教材理解,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逐一闡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文是一篇介紹云和天氣關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打比方說明等方法,使得內容準確生動、層次明晰。
鑒于這種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峰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彌漫、征兆、一霎間、千姿萬態、變化無常”等詞語。
2.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能力目標
1.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2.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3.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二.說教法
1.結構、層次:從學生活動角度主要設計為三個環節:快速閱讀整體感知——選點品讀——遷移擴讀。
2. 具體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致、用語準確,反復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細致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的云。
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豐富的聯想,鼓勵說出更有創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云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可引導學生通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內容明確。
3.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涵詠朗讀品味,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聯想、想象、體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我國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學理論以及徐錦熙的三段教程論都特別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創造實踐,日本東京文理大學的垣內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論也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有其較強科學性的。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板塊之一:快速閱讀活動。活動目的——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并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語詞是什么?它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雨、句。
(3)全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寫的?
提示: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發現文章的層次結構,并由此概括出主要內容?
【方法積累】:在閱讀中抓住關鍵語句(過渡句、總領句、段中心句、總結句),有助于發現文章層次結構,熟悉課文內容。
(4)課文主體部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具體細致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體會生動說明的妙處,掌握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教學板塊之二:選點品讀活動。活動目的——列表歸納云與天氣變化關系,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列表分析云與天氣關系——輔以圖片,讓學生閱讀后直觀感知各種云彩變化和天氣變化的對應關系。
(1)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態變化、特征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對比。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2)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板塊之三:課堂練習及延伸閱讀。活動目的——體會語言的生動性,掌握本課的說明方法,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后的句序寫在后面的方格內。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寫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的語言表述。
5、搜集更多的看XX識天氣的諺語。
五.板書
● 板書設計
一(1) 關系密切 總層次清晰
二(2—6)云 識 天氣 分思路明確
三(7) 意義、局限 總一目了然
說明方法:分類別 舉例子打比方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方式:生動說明平實說明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3
教材分析:
本課特點: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會出現什么天氣;重點介紹了怎樣看云識天氣,從兩個方面來看:看云;看云上的光彩。最后說了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本文介紹了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的天氣,云的名字較多且容易混淆,學習時,搜集信息是重要步驟;本文結構清楚嚴密,語言生動形象,因此,學習寫作方法也是一個重點。
本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四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內容以科學探索自然為主題,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與興趣。這一課時本書的第一篇說明文,要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掌握一定的說明文閱讀方法。
學生分析:
說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舉一些實例,讓學生注意身邊的說明文,理解說明文的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都很強,對什么都充滿興趣,在學了本文后,可以引導他們每天注意觀察天上的云。對課文,搜集信息不難,但是要概括大意并有條理地歸類,對學生來說有些難。語言賞析環節,學生對比喻、擬人等手法已經很熟悉,但是要引導學生注意這些修辭在說明文中的名稱和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峰巒、預兆、輕盈、勻稱、崩塌、彌漫、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等詞語;
2、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3、搜集、篩選信息,了解如何“看云識天氣”;
4、認識說明文,掌握簡單的說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動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1、結合語境,理解、識記詞語;
2、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3、列表格,歸納整理云與天氣的關系;
4、從詞語、修辭等方面賞析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大自然,關注民間,關心生活。
教學重點:1、積累詞語;2、快速默讀,梳理結構;3、搜集、篩選信息,列表格。4、掌握簡單說明方法。5、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1、速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梳理結構;
2、鑒賞語句,學習寫法。
教學方法:
1、速讀法:快速閱讀,用筆勾畫關鍵語句,如云的名字及其預示的天氣,光彩的名稱等;
2、列表格:搜集、篩選信息,最終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內容;
3、講授展示:說明文的定義、特點等展示,舉例講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圖片、諺語,幫學生理解;
6、嘗試寫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寫一段話。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記詞語,理思路,列表格,認識云和天氣。
第2課時:了解說明文,掌握簡單的說明方法,品味語言。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對照課件進行講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化石,化石是會說話的石頭,化石告訴了我們什么呢?對,化石告訴了我們那些遠古的語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天上的云會告訴我們什么呢?【看屏幕上云的圖片】【板書:看云識天氣】
二、看題目:“看云識天氣”,大家想知道什么呢?這篇課文,作者會寫到什么呢?
三、展示目標:提醒學生記住關鍵詞,如識記、篩選、概括等。
四、預習檢測:在文中劃出下列詞語,朗讀、解釋并造句。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勻稱 崩塌
彌漫 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五、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組朗讀,用筆勾畫每段的關鍵語句:如云的名字,總結性概括性的語句等。
2、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兩分鐘時間,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修正,最終確定】
3、強調結構:總——分——總
六、細讀課文,整理歸納:怎樣看云識天氣?
1、最基本的經驗是:_______【從文中找】
2、具體的方法,請同學們設計一張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云層圖,填上云的名稱。
七、合上課本,檢驗本領:【展示圖片,學生看云識天氣,要說明理由】
八、走向課外,感受民間:【展示關于看云識天氣的諺語、解釋】
九、小結:看云識天氣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我們是看著文字來看云、看天氣的,以后,我們要把這種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關于作者是如何讓為我們說明的,下節課來看。
七、作業:A: 1、積累詞語;2、完成《全效學習》
B:收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并解釋。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回顧結構圖【課件展示,叫學生來填】
由結構圖導入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二、文體知識補充:
1、說明文定義:介紹事物或事理,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2、說明文特點:知識性。
3、說明文分類: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重點講述】
5、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作詮釋、引用(詩文)【舉例介紹】
三、在文中找一找鎖用到的說明方法:
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賞析:品味文中寫的最生動的片段或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
【區別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
示例:卷云絲絲縷縷的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修辭手法:比喻——作用:生動形象。
說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說明卷云的形狀,潔白和輕盈。
五、小試牛刀:
1、選舉賞析【學生自由選句、賞析】
2、仿寫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圍的群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圍的群山,形態各異,寧靜無比。它們有的像瘦弱的駱駝,被背上的重物壓得挪不開步;有的像臥佛,神態安詳的打著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襯下慢慢潛行;還有的像一堵閘門,像天上倒掛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業:仿寫第一段。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看云識天氣》是人教社中語室組織編寫的三年制初一語文上學期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以及看云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系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很適于作為典范文章進行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并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致觀察生活、樂于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更快。”這篇課文我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經驗出發,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經過小組學習和師生互動,在成就自我當中讓學生帶著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獲走向生活實踐。
二、說學情:
《看云識天氣》一文,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云,對于這一熟悉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關心的甚少,了解得甚少;再者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樂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么太大的阻礙。
三、定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本身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及本單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本文的知識性強,但并不深奧,所以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本文的語言也很生動,因而在學習中要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本文的結構層次條理清楚,學生中要教給學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過程及方法:教師在教此文時,要改變過去那種拿起書就說這是一篇說明文的這種傳統的舊的教學方式,因為新課標、新教材明確要求要淡化文體,學習中應練習快速閱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當主人,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本文要善于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析教法: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教師要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讀中獲取信息,從讀中探究科學知識的神奇與奧秘,從讀中體會生動活潑的語言的妙處,從讀中開啟學生的思維,由此及彼展開豐富的聯想。這里所說的讀是要真正地讀進去,讀法多樣,快速默讀與大聲朗讀、齊讀與個別朗讀等。快速默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準確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大聲朗讀主要是讓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齊讀是為了體現語言的節奏美,個別朗讀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除了讀這種方式以外,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從說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說中鍛煉學生的膽量,從說中獲取教材上所沒有的課外知識。總之,在說中培養學生自主、大膽探究的能力,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本篇課文的教學用四個步驟來完成。
(一)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學習內容:
激趣是一個教學中不可小覷的環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大的困難他也愿意去克服,學起來自然主動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靈活多樣,講故事、猜謎語、聽歌曲、看掛圖等不一而足。在教學本文時,可啟發學生猜以下有關自然現象的謎語:“大哥最愛跑,二哥最愛哭,三哥最愛叫,四哥把燈照,五哥摸不清,模樣最花哨。”并由此謎語順暢引出新課學習《看云識天氣》。
(二)師范讀課文,學生儲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知識的獲得直接讓學生在書上找,培養不了學生的能力,老師讀,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培養迅速提煉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這樣設計此環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不看書,專注的聽老師讀的內容,并隨時記下聽到的內容要點,然后全班交流聽記情況,交流時,教師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強調或補充。
(三)快速瀏覽,鞏固獲得的信息,準確概括內容要點:
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并列出內容提要。此環節在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并準確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為后面的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具體操作方法是: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對已經提煉的主要內容做更深入的了解,并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內容提要。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內容提要,相互學習補充。最后,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發言,全班交流。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5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系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犸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一、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二、關于教法:為此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贊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并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于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五、教學程序:
一)提前布置好預習:
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于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師范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后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于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五)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游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采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6
我所說的篇目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看云識天氣》。
一、設計指導思想
“整體感知,設疑導學、師生共議、鼓勵創新”是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即通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趣,采取“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各抒己見,由教師相機點撥,在“讀讀議議”中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學法指導,提倡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通過科學的推理,培養聽障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看、聽、說、寫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由于運用了恰當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課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分類說明。文章語言優美,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把云寫的生動形象,這是和作者的觀察和本身的文學功底分不開的。所以,學習本文時,應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以致用,以提高聽障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生情況分析。
聾生由于聽覺障礙,認識、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普遍較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力極差。閱讀是其獲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聽覺缺陷及手勢語的局限,盡管他們學會了一定數量的詞匯,但卻不能寫出通順、自然、有條理的語言,這種語言的欠缺又直接影響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語言訓練,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子,并學習運用,發展聾生的語言,提高其綜合素質。這種聽力的缺陷還減少了聾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們知識面相對狹窄,而這個時期,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如果沒有老師積極引導,他們很難了解到學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自覺主動地關注科學,熱愛科學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教學目標。
根據聽障學生的特點,將知識目標定為:
1、識記一些關于天氣的諺語,加深對看云識天氣知識的了解。
2、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方法,積累運用比喻句。
3、了解打比方、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以及總——分——總的說明文的結構。
能力目標定為: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過程和方法目標定為:
學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閱讀現代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定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1、學著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五、如何突破重點、難點
新教材第一、二冊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是強調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故將《看云識天氣》一文的重難點定為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并積累語言。
1、對于云的認知不是重點,但將網絡上的豐富的.知識、圖片等引入課堂卻能調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制作課件
讓學生盡快進入課文,理清結構。
3、通過欣賞云圖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課前準備的看云小短文比較并體會課文中使用比喻、諺語等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4、最后利用網絡上的豐富知識拓展延伸。
六、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覺地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我主要運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法、啟發式談話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七、學法指導。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進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住特征。
2、訓練用多種方法自學課文。
八、教學設計
根據學生特點和課文內容,共設計三個課時。
課前需要做的準備
1、預習生字和生詞,將查完字典后還不懂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課前上交給老師。
2、搜索有關天氣的諺語、成語和優美的句子,寫在摘抄本上。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疏通課文,整體把握。
(一)用謎語導入:(大屏幕顯示)
猜一猜:我是誰?
愛花的孩子說我像朵花,讒嘴的孩子說我是個棉花糖,說我像啥就像啥,全憑你想象。藍天是我家,任我隨處蕩。
從這個謎語引出云的特征,然后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既而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
1、因為聾生理解語言的能力較差,所以必須首先疏通文本,掃清文字障礙。教師將同學們預習的時候碰到的攔路虎(詞語和句子)投影在大屏幕上,由同學們先互相幫助,解決困難,比較難懂的由老師和同學一起探討。(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方式,比如詞語造句、選詞填空或者將這個詞語放在一個句子中,請同學們根據語境來猜測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等等來幫助聾生正確的理解語義。)
例如:嚴嚴實實:嚴密,沒有空隙或漏洞的。
(這個詞只看字典上的解釋,容易使學生理解偏差,學生可能造句:他的推理很嚴嚴實實,無懈可擊。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舉幾個恰當的例子來體現它適合什么樣的語言環境。例如:箱子蓋得嚴嚴實實。被子蓋得嚴嚴實實。天冷了,他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藏得嚴嚴實實,誰也找不到。)
峰巒:山峰和山巒。峰巒疊嶂、峰巒起伏(學這個詞主要是為了掌握后面的兩個成語,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2、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還要用5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消化,整理。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思考:云和天氣的關系。
3、讓學生轉換角色,簡單講講如果讓你來繼續寫作文,接下來你會怎樣寫?學生會談出一些想法,有的抓住了重點,有的卻沒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質,這樣就暴露了認知上的差距。找到了問題,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4、快速閱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讓學生們就剛才的問題談談作者是怎樣分析的,幫助學生發現: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沒有中心句的找關鍵詞概括),可以很快的理清層次結構,把握課文的大意。并讓讓學生自己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
老師總結:這種結構方式:總——分——總
學法指導:根據找到的關鍵句(段落中心句)判斷文章的結構。
學以致用,課文中其他的地方也有運用這種結構的,請同學們找出,并體會它的好處。(小組討論交流)
同學們寫作文的時候可以試著用這種結構方式。(順便進行作文指導,一語帶過)
(四)作業:
1、用今天學到的詞語造句或者寫一段話
2、作文片斷訓練:
任選一題:《我眼中的云》、《假如我是一片云》、
要求:仔細觀察,細致描繪。
(五)板書:
一(1)關系密切總層次清晰
二(2—6)云識天氣分思路明確
三(7)意義、局限總一目了然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要點的能力。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尋點探究,并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首先,這樣來導入:上節課我們對課文作了整體的把握,跟據我們平日的觀察,我們了解到,云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你可以告訴大家你眼中的云是怎樣的嗎?然后,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的作文片斷《我眼中的云》,學生互評,教師點撥,師生共同修改病句。
其次,通過朗讀原文第一部分進行比較。學生自主探究,找出修辭方法,合作探究體會運用修辭的好處。
接著,研讀第二部分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啟發學生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找出作者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云?
2、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三段。(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三段,可以用讀書法學習,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畫畫,可以列表格……)
學生交流學習方式和心得。
根據同學們所說的,進行快速圈點學習,師生共同完成這個表格。
然后對表格進行小結,(設計兩個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文中運用得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并體會它們的好處。)(大屏幕顯示)
a、作者介紹這四種云的時候是不是隨便介紹的,亂七八糟?不是。那是怎么介紹的?并討論:運用分類別、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b、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的?
最后指導學生朗讀。
3、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第四、五段,比較這一段在寫法上和第三段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小組討論探究)
A教師通過這兩段的對比引導學生了解另一種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用大屏幕顯示)
第三段: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這四種云是依次介紹的)
聚集向前推進,越來越低,越來越厚更低更厚
第四段:卷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
連綿不斷的雨雪
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
第五段:積云、積雨云、暴雨、冰雹或龍卷風
B設計一個問題:你覺得這兩段中哪里寫得精彩呢?來品位語言。
C、指導學生朗讀。(女生讀第四段,男生讀第五段)
最后,為了深入體會語言特點,鍛煉聽障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課堂語言訓練。(大屏幕顯示)課后練習二,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趣味。仿照下列事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
造句:1、暮色四合,周圍的群山……
2、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布置作業:
1、把課文中精彩的句子抄下來,仔細揣摩品味。
2、作文片斷練習:《暴風雨來臨之前》描寫一下風雨來臨前的情況。包括周圍的環境、天氣情況、人的活動等。
板書設計:
說明方法:分類別
舉例子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第三課時
用展示幻燈導入,說說這些云各是什么云?你有什么根據?(復習檢查上節課的內容,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請同學們互相交流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片云》。師生互評、共同修改。
再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讀第六七段。
1、展示幻燈,請學生有根據的推測這是哪種光彩現象。
2、體會其中諺語的意思以及作用。同學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諺語。
然后總結全文,設計兩個問題交流:(大屏幕顯示)
1、本文介紹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現象,但條理清楚,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2、本文語言生動,而且嚴謹、準確,你從哪里可以體會出來?
最后做拓展延伸及遷移閱讀
(大屏幕顯示)
拓展延伸:1、你還知道其他的辨識天氣變化的辦法嗎?
2、體會人類在認識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遷移閱讀《暈——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布置作業:
走,看云去!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并作出天氣預報。
板書設計
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云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后,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2)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3)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③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云識天氣》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并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三、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復習說明方法,了解本文寫作特點。
四、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五、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盡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六、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
實踐提高。
七、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部分
(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像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張掖的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2)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3)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視頻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布“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云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征兆 彌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范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點明了“看云可以識天氣”?
(2)看云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4)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什么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5)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局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云識天氣,了解云和天氣的關系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么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陰風雨
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云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這8種云的?
(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云。)小結:這部分作者把云分為八類,來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樣根據事物的
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了解各種云的特征,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為三大板塊:“晴天云”部分通過小
組合作學習,交流后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系上
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云”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
扶、放的一個過程。通過對8種云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說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云的光彩”部分作為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后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為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云識天氣,輪流發布天氣預報。
3、以小組為單位,用分類說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后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教學啟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為扎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閱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布置作業。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二是說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這也啟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云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云的形態和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了解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通過品讀課文中優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通過拓展延伸、作業布置,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導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節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這一環節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云的特點,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云,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的導語同樣也能為一節好課鋪設一段通往成功之門的路。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使用諧音雙關表情達意而顯得新穎別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能根據什么識別天氣的變化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順勢導入:對,還可以能過云彩。怎樣通過云彩預知天氣情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
學生在小學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創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并思考“云和天氣有怎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云的形態,云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云的形態和云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云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
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煉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節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節,我采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志標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落實。
接著,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云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并盡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并盡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一環節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云的形態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云與天氣的關系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么多的云,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后一個步驟是品析優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節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節我提問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搜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范圍。作業的布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云識天氣
云是天氣的“招牌”
薄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層次分明
形態晴朗天氣
厚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局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9
【教材分析和處理】
1、單元教學目標:
⑴ 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云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后,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⑵ 單元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⑶ 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① 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② 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③ 不要把閱讀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④ 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⑤ 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⑥ 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美的詞、句、段。
2、《看云識天氣》教材分析:
⑴ 內容分析:《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⑵ 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并不強調文體的學習,強調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復習說明方法,了解本文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盡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部分(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圖片:增加感性認識;圖表:提高效率。)
【教學環節設計】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播放錄像片段《天氣預報》。
2、談談張掖的天氣。(收聽或收看)
3、出示《蘇軾避雨》,引出課題。
4、明確學習目標。
⑴ 整體感知,概括內容要點。
⑵ 快速閱讀,理清文章思路。
⑶ 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設計意圖:由《天氣預報》和《辛棄疾避雨》視頻和動畫片段,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發布張掖天氣預報這一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情境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學習《看云識天氣》,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注音:
峰巒 一霎間 預兆 征兆 彌漫 輕盈 月暈
2、抽查朗讀:(2)(5)(7)。
3、范讀,練習朗讀:指名1人朗讀。
(設計意圖: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通過抽查片段朗讀和練習片段朗讀,把學生迅速帶入課文閱讀當中,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三、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⑴ 文中哪句話點明了看云可以識天氣?
⑵ 看云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是什么?
⑶ 哪些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⑷ 我們還可以根據云上的什么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⑸ 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變化,云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方法和局限性。
(設計意圖:限識5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
四、探究質疑,學習看云識天氣,了解云和天氣的關系
過渡:經驗告訴我們,什么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陰風雨雪的預兆?
1、出示圖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晴天云簡表。
2、自主學習,完成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3、討論: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這8種云的?
(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陰雨冰雹的云。)
小結:這部分作者把云分為八類,來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樣根據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的方法叫分類說明。這樣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機動部分:自學完成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通過完成圖表的過程,了解各種云的特征,重點訓練學生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的能力。分為三大板塊:晴天云部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后明確,,抓住內容要點,篩選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摘錄關鍵詞語,二是根據具體描述進行概括,三是聯系上下文進行歸納;在掌握了這一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學完成雨天云部分,進一步訓練這種閱讀能力。這兩部分教學在學法指導方面體現了教、扶、放的一個過程。通過對8種云介紹順序的討論,學習分類說明這一顯著的寫作特點。云的光彩部分作為機動內容處理。)
五、課堂練習:選詞填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后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為下節課領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做好準備。)
六、作業
1、摘錄課文中用詞準確和生動形象的句子。
2、練習看云識天氣,輪流發布天氣預報。
3、以小組為單位,用分類說明的方法,積累有關天氣的諺語。
(整體思路:從課前預習,到課堂學習及課后作業,緊緊圍繞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這一主線展開。)
【教學啟示】
得:創設了學習情境,在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較為扎實。
失:理清課文思路這一環節,用時較多(一班7分鐘,二班12分鐘),學生閱讀勾畫的學習過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學習沒有全部完成,課堂練習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布置作業。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學習能力估計有些高,學情分析做的不夠深入;二是說明學生在把握文章整體的能力方面有較大的欠缺,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差別。這也啟示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是按內容來編排的。《看云識天氣》屬于科普說明文,具體編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它和該單元其他四篇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一樣,反映了語文和科學的關系,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編輯理念。
(二)三維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標教學目的和要求,再聯系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三維目標(屏幕顯示)。
(三)重點難點
考慮到《看云識天氣》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說明文,閱讀此類文章,學生會無從下手。于是,我決定從文章結構入手,將重點確定為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把說明文和記敘文緊緊銜接起來。十一二歲的孩子,對種類繁多的云可能會眼花繚亂,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就在于學會怎樣看云識天氣。
二、說教法
新課標在《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中指出,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為此,我準備用自主合作為主要教學法,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營造和平、民主的教學氛圍。
三、說學法
當然,學生才是閱讀的真正主人,教學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所以,我打算讓他們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閱讀和寫作的方法,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說過程
基于以上考慮,我準備用以下七個步驟(屏幕顯示)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這七步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既有閱讀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導。
(一)導入
上課開始,用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導入,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看云識天氣,料定三日后必有大霧。我再不失時機地插入導語,幾句簡短的話,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躍躍欲試,順利地過渡到下一環節:默讀。
(二)默讀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整體認知的辦法,在快速默讀的過程中勾畫句子,訓練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經驗”來概括內容要點,理清寫作思路,突出教學重點。這些句子提綱挈領,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總起句。于是,水到渠成地總結出閱讀與寫作的一般規律。
(三)精讀
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決定有重點地精讀。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進一步了解各種云的名稱、形態及其與天氣的關系。魯迅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些讀書箴言,都強調了自主閱讀最可寶貴的品格。于是,我決定采
取一個大膽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云或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系,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又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共享,我設計了成果展示,讓學生相互啟發補充,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為他們進一步的探究開辟了道路。
(四)品讀
葉圣陶先生指出,“凡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光走“從內容上尋求”這一步,不是完整的語文課。因此,在引導學生熟悉文本之后,又安排了品味語言這一環節。“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圣陶語),語文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語言為核心,通過對語言的品味,達到感知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寫。同時,我還準備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語言生動起來的方法,為今后的寫作服務。
(五)演讀
在熟悉了各種各樣的云彩之后,我準備采用更個性的辦法,讓學生學以致用,親自預報天氣,真正突破“怎樣看云識天氣”這個難點,并且帶給他們心理上的肯定,活動空間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飛!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成為真正主體的課堂,而“說”恰恰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表達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課堂他作主!“民主、科學、個性”的理念,應當成為閱讀教學的靈魂。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我打算給學生展示一段可視材料,看一看預報員是怎樣從人文角度進行天氣預報的。之后分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給了他們思維馳騁的空間。
(六)總結
最后,讓學生漫談收獲體會,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并使之系統化。
(七)作業
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我還要告訴學生,學習不能滿足于課本,生活中處處可以學習語文。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調動自己的日常生活積累,說說自己熟悉的諺語。真正達到“課內長骨,課外長肉”的美好境界,讓課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
五、說板書
課堂是一個信息不斷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板書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濃縮后提出的精華。這則板書(屏幕顯示),選擇了文中的關鍵詞語組合而成,文字簡潔,學生通過它能聯想到整篇課文內容,便于抓住要領,形成整體認識。
六、說反思
新教材不強調文體的學習,而強調學生閱讀概括和篩選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說明文這一體裁,讓學生用記敘文的思維模式去閱讀說明文。為了增強直觀性,我特意選擇了各種各樣的云圖片,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背景。當然,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說明文應該具有時代的氣息。可設計加工文章結尾的訓練(“看云識天氣”的局限性)。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探索的興趣。從以往的教學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找到了補救的措施。讓我以此自勉吧!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看云識天氣》說課稿07-23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05-23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01-03
《看云識天氣》說課稿精選04-11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08-28
《看云識天氣》說課稿06-15
《看云識天氣》說課稿推薦07-11
《看云識天氣》優質說課稿精選06-19
《看云識天氣》的說課稿范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