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蘋果》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蘋果》說課稿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15個梨、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勛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勛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拿出水果勛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你也說我也說,那水果圖案小勛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勛章了喲(好,XX你來吧)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勛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么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系)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后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分蘋果》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上冊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2課時——————《分蘋果》,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說這節課: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設計、說板書設計。
一、首先我來分析教材。
《分蘋果》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初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來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于認識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續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境與操作過程,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的過程,感受合作與分享的愉快。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
教學難點: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
我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為主。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因此選擇的教法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服務,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方向。因此在本課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導入法;2、激勵法;3、多媒體輔助法;4、開放式教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可見教學貴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探究,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獲取新知,領悟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以“分蘋果的”這個故事情境貫穿課的始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體驗,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的好朋友笑笑呀,今天特別高興,你知道為什么嗎?哦,原來,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她特地邀請小伙伴們來家做客。準備開一個生日Party。笑笑為大家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大家看,她拿出了什么?(課件出示)哦,這么多又大又甜的蘋果呀!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大蘋果?
師生一起數蘋果。
師:對,一共有12個蘋果。現在笑笑想請同學們幫她把這些蘋果分別擺到盤子里,你們愿意幫忙嗎?
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幫助笑笑“分蘋果”。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師:笑笑拿出了4個盤子,要把這12個蘋果放到4個盤子里,怎么放最合理呢? 對,平均分。
師:上節課我們在幫小猴子分桃子的過程中認識了“平均分”。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什么是 “平均分”?
學生代表說一說。
師:根據圖上的情境,你能提出一個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學生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比如:12個蘋果放到4個盤子里,平均每個盤子里放幾個蘋果?
師:平均每個盤里放幾個蘋果呢?就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注意邊分邊說你是怎么平均分的?
學生動手分一分。
師:誰能匯報一下你分的結果?
學生匯報結果。
師:那你能說說是怎么分的嗎?
(學生介紹平均分的方法,教師及時評價。)
2、師:蘋果分好了。咦,樂樂發現盤子有點小,放三個蘋果有點擠。他建議:
每個盤子里放2個蘋果,可以嗎?哦,明明說:”當然可以,可是盤子不夠呀。小朋友們,請你幫樂樂和明明分一分。(課件出示:這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幾個盤子?)
學生先獨立思考或具體操作,再進行全班交流。
師:哪位小朋友來匯報一下你分的結果?
學生介紹分的結果及具體方法。
師: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通過動手實踐二個二個的分,或者借助學過的乘法口訣,都算出了可以放 6 盤。
師:其實呀,這種分法也是平均分。因為每盤放的蘋果是同樣多的。所以,平均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平均每盤放幾個”,一種是“平均可以放幾盤”。
3、師:接下來,請大家想一想:除了每盤放 2 個,可以放 6 盤。還可以怎樣平均分?請小朋友動嘴說一說,動手擺一擺,看一看還可以怎樣平均分?
同桌擺,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
1。小兔背蘿卜
① 先數一共有多少根蘿卜?
②如果每只小兔拿4根蘿卜,需要—( )只小兔才能運走?
2、小松鼠裝松果。
(1) 出示“練一練”中的第2題的圖片。
(2) 互動活動:故事中的問題問答。
問題舉例:① 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 ②每個籃子裝3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 ③有6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 ④有9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 ……
3、排隊做操。
(1)出示“練一練”中的第4題的圖片。
(2)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排?
①可以采用的辦法:用學具擺、用筆在紙上畫、想乘法口訣等。
②可能會產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每排4人,排6排; 每排6人,排4排;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四、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談體會,從“平均分的兩種典型方式”、“分實物的多種操作途徑”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獲
五、作業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個圓形。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個。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個。
3、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還剩( )個。
5、每7個分一份,分成了( )份,還剩( )個。
六: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分蘋果》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分蘋果》,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內容。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預期效果四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分析
《分蘋果》是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2——9的乘法口訣和表內除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旨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但是由于這是開學的第一節課,編者考慮學生經歷了一個假期的休整,對課堂學習還不太適應,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安排的比較少。教材通過安排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幾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入用豎式計算的方法。編者還意圖通過教師教學時讓學生在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是緊密聯系起來的。
(二)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除法,這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生長點。
2、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討論,并樂于回答問題。孩子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抽象的概念教學還需要借助一些具體形象事物的支持;但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強,需要教師做好課堂的調控。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本節課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故事情境法:通過猜謎語、與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分蘋果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操作發現:通過學具的.使用給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空間,即滿足了學生的動手需求,又讓學生在自由的小組合作中自主探究,促進學生多層次思考,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
3、多媒體輔助法:課件、動畫豐富的視覺感知貫穿整個課堂,既抓住了學生的視線,激發了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又讓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適時放松。
4、講授法:除法豎式的規范寫法是一個新的知識,它不能依賴學生去發現,老師的精心講授,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能力,并能快速掌握除法豎式的規范寫法。 ㈡說學法 古人云:“教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受用終生”,教師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本節課在學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通過擺學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3、通過靈活、有趣層次性強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一般規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
教師開課之初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創設分蘋果學習情境,讓孩子們與喜歡的卡通人物一起學習,激發孩子們探究新知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操作體驗
1、課件出示分蘋果主題圖,提出問題:每籃放5個蘋果,20個蘋果可以放幾籃?
2、動手操作,討論算法。
⑴學生解決問題前,老師首先提出2個要求:①既可以獨立動腦筋想一想,有困難的同學也可以利用每組的蘋果圖片代替蘋果,邊說邊擺,關鍵要說清你分的過程。②想完或擺完后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幾種算法,然后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算法最多。
【設計意圖:明確具體、層次分明的要求,讓學生操作起來有的放矢,又尊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層次性。】
⑵學生獨立思考或擺一擺學具,小組交流,探究多種計算方法。 ⑶集體交流,學生匯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擺學具、小組合作探究等開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多層次思考,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方式。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算法多樣化,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3、通過學生對比、教師講解認識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⑴教師談話引出并出示除法豎式。
⑵請小朋友們把豎式跟橫式比較一下,看看你能發現哪些問題,把你發現的問題跟同組小朋友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⑶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教師介紹除法豎式除號的寫法及被除數、除數的書寫位置。
⑷結合分蘋果的過程講解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講解后再要求學生說說書寫順序及每個數表示的含義,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除法豎式每一步表示的實際含義是這節課的重難點所在,我開始沒有采用通常直接講解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在與橫式的比較中找出他們不同之處的基礎上,再用講授法進行教學,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次探究性學習過程,又為教師下一步為了突破重難點的講解鋪墊了認知基礎。教師講解中結合分蘋果的過程,直觀形象地把數和形,形和式結合起來,有效地幫助學生通過構建除法豎式的雛型,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利于學生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和除法豎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寫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逐步抽象出除法豎式的完整模型,又感悟位值制的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趣味練習 拓展運用
我設計了三個層面的練習,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智力開門)。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智慧屋)。只有把所學知識置于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是有用的,學生會更感興趣。
第三層是改錯練習。讓學生在判斷和改錯中強化對除法豎式每一步實際意義的理解,深入領悟位值制思想,進一步提升學生除法豎式的運算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不同層面的練習,希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期望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第四環節:總結回顧 評價反思
通過設問“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么?”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還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
(四)教學預期效果
1、每個同學在“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的過程中,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95℅的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90℅的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
3、80℅體會豎式中每一步的具體含義。
《分蘋果》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通過游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著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后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并說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于10就行)
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游戲——數字劃拳游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說: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說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于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游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于合作.
《分蘋果》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分蘋果》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上)第40-41頁的內容。從教學知識角度來敘述今天的內容是“的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法”本課的知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它是在學生學了9以內加減法的基礎的進一步升入學習。原教材與新教材比較可以看出新教材的《分蘋果》這課,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始終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全身投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本課的一條主線從游戲開始在從游戲結束。
二、說教學目的難重點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得數是10的加減法和10減幾的減法。
2、能力目標:正確計算10減幾和的數是10的加法。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感知數10的組成生活處處都有數學,通過游戲使學生愉快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小組游戲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集體信息。
教學重點: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的減法是本課的重點。任何方式的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的數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的減法。
說教學難點:1、10減幾的減法計算是本科的難點。說他是是難點的原因有兩個方面<1>學前教育加法的力度大,減法的力度小、學生計算減法的基礎薄弱。<2>學生年齡小做減法的思維過程難度比加法大。
三、說教法
(一)把“問題情境化”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
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把問題情境化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化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激發求知欲,增強自信心的重要途徑,為此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點。選擇了貼近學生的材料“分蘋果”“吃蘋果”“貼樹葉”。....把要學的知識與生活背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情景問題去掌握數學知識形成能力,發展身心品質。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
(二)、加大活動力度提高教學力度
六七歲的兒童好動,好奇心強、興趣以調動。但他們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力薄弱。讓學生長時間計算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符號上,必然會感到單調和乏味。影響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和認識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生活動全課學生有兩分鐘左右的時間不在動,其余時間手、腦、眼、口都在活動。例如“分蘋果”“考一考”使學生身心多種器官協調并用。把學生真正推向學習的主人翁位置。極大激發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得到鞏固,“做”中學會應用,“做”中做到發展。
(三)、評價方式多種多樣
1、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請輕學習結果。這也是新教材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考察學生在學習活動是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是否樂于與同學進行合做交流,是否有學習興趣,真誠,不受謊話。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注意評價方式多樣化,課堂采取同桌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教師的權威作用淡化,同時也是一種鞏固知識的方式。
3、評價起點不同,學生入學不僅各方面的能力、態度、習慣和數學知識基礎不同,個性差異很大。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情況給學生恰當的評價。
四、說學法
1、動手操作
通過學生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本節課讓學生動手分10個蘋果,使學生感知10的分解。再通過指名上分,使學生思維規律化、有序化。最后,通過對比觀察完成10的分解合成。這些都是在操作中進行,操作中完成。
2、在游戲中學習
通過“吃蘋果”、“貼綠葉”、等游戲,有意引導學生在小小游戲中操作,為學習時間而“動起來”,例如“打靶”等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種競爭意識是孩子們漸漸養成不服輸,敢于向空難挑戰的學習習慣。同時小組游戲中,又加強組織和紀律觀念,增強集體榮譽感。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起來,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游戲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使學生漸漸變成“樂之者”,一步步走向“樂學”大門。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拍手引出課堂內容,板書課題。
2、分蘋果
學生拿出10個學具蘋果把它分成兩堆,學生任意放,看看有幾種方法,比一比誰的方法多。這一組練習的目的,感知10的分解,活動貼近生活,學生操作一分鐘左右,目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做事有順序、有規律。教師板書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9 8 7 6 5 4 3 2 1 0
讓學生觀察后提問,哪一組與哪一組可以合起來,變多為少,這就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教學。
10 1 2 3 4 5 9 8 7 6 5
教師和學生總結出得數是10的加法
2、吃蘋果
我設計吃蘋果即學習10的加減法,10個蘋果吃了幾個,還剩幾個。怎樣算式表示。教師板書減法算式
3、記憶10的加減法,
學完新知識給學生記憶的時間,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系統的記憶一下很有必要,為后面的整理復習做鋪墊,有使知識系統化。
4、 鞏固新知識。
兩個游戲鞏固了10以內的加減法,重點練習,活躍課堂氣氛,把整節課推向。......。
5、說板書
板書簡明同時又是一圖四式的教學埋伏。
《分蘋果》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水果是人類生活中最常見的,也是幼兒最熟悉。通過這樣的材料讓幼兒來主動的探討和數數.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分蘋果”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分蘋果”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兩數之間的多大小”的特征。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數數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數數,可能要求會比較的底,但是在對數與數之間的多大小來理解。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數數,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后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分蘋果”的規律特征。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的能力”,我決定從以下幾點來突破:
1、幼兒自己先自己來數數;
2、教師示范引導,幫助幼兒了解每排五個的基本特征.這里,我準備卡紙水果,首先,我將20個蘋果,15個犁,10個西紅柿小朋友就會按五個五個來數,然后,我再請小朋友對20個蘋果跟15個犁來進行比較.
3、幼兒再次操作
活動準備:
1.一張圖,20個蘋果,15個犁,10個西紅柿,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蘋果貼貼紙
四、教學方法
為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嘗試操作法、語言討論法
1、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數”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20個蘋果,15個犁,10個西紅柿,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讓幼兒過來進行比較蘋果跟犁多幾個,犁跟西紅柿多幾個,。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我就引導幼兒先數數再討論,操作后再一次請幼兒討論20個蘋果跟15個梨多,就是20比15多,也就是20比15大,依次說蘋果和梨,梨和西紅柿的大小關系.
五、教學流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方面的環節:
1、通過對水果的興趣進行談話,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
2、啟發誘導,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先引導幼兒觀察圖案勵幼兒自由的操作,在自由探索中發現分類的方法;
4、幼兒再次操作;
5、游戲活動,擴展思路加深印象。
《分蘋果》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分蘋果》。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含義,對加法交換律有一定認識并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本課10以內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后續學習20以內加減法應用以及100以內加減法應用的基礎知識,需要每一個學生切實掌握。
教材編寫首先通過分蘋果為學生積累對10的加減法的感性認識奠定基礎,教材創設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讓學生將每次的分配過程用數據記錄下來,從而引入10的各種分配方法。接下來通過練一練中連一連以及口算進一步鞏固掌握10的加減法。爬臺階、說一說,填一填等環節的設置讓學生開闊思維自主探索,結合教師的引導,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對運算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方式及運用數學運算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說學生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他們對新知識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但年齡小,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于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重視直觀實物操作與言語解說引導相結合,采用多種練習方式,設計不同層次教學習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激發興趣鞏固所學,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們通過本章節前幾節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已經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體會到加法的交換律,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一定的運算思維方法,教學時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三、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逐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初步掌握10的加減法,并能正確計算。
3. 發展有條理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分蘋果》說課稿】相關文章:
《分蘋果》的說課稿04-29
分蘋果說課稿03-11
《分蘋果》說課稿03-11
《分蘋果》說課稿09-23
大班數學游戲分蘋果說課稿03-26
《分蘋果》教案11-17
分蘋果教案03-07
分蘋果的教案04-23
分蘋果教案11-08
分蘋果作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