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畢淑敏老師的《離太陽最近的樹》,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離太陽最近的樹》是重大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用心靈去感悟自然,用行動去保護環境”為主題展開。本文語言流暢雋永,含蓄蘊籍,作者將冷峻的敘述、精微的描寫、深刻的議論、大膽的想象及貼切的比喻融為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色彩,熔鑄著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對人與自然這一永恒主題的深刻思考,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為本課確定了2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融冷峻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2、運用引申和聯想,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
另外,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領會頌歌與悲歌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和點撥法。講授法的使用可以讓教師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主張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將采用的具體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在我們的生活里,每天都應該彌漫著綠意。綠色是地球的基本顏色,孕育著生命和未來。如果沒有了綠色,我們這個地球將是不可思議的。近年來,由于人們無限度地過量的開發砍伐、耕種、放牧等不合理的活動,極大程度的破壞了我們自然界當中寶貴的綠色植被,水土流失,土地大量沙漠化,沙塵暴肆意橫行,人們飽受風沙之苦。然而就是三十年前,在西藏的阿里,人們卻親手毀滅了他們生活中唯一的綠樹。當代國家一級作家畢淑敏老師的《離太陽最近的樹》,就以平靜而深沉的筆調為我們真實地描述了當年那段故事。
此導入語以當前時下熱門的環保話題展開,比較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簡單介紹作者情況。之前學生并沒有學過畢老師的作品,為了讓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個初步的了解,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情況。
由于紅柳樹是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一種特有的綠色植物,在低海拔地區是無法看見的,因此,接下來我將利用一首現代詩和幾幅圖片引出紅柳樹,讓大家對于這種植物有個初步、直觀的印象。
再接下來,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在此基礎上,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此環節中,我準備通過三讀課文,以提問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一讀課文:請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紅柳的句子,反復朗讀,思考兩個問題。
1、作者為何要寫紅柳樹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詞用得好不好?
2、體會紅柳樹的外形美和內在美。
再讀課文:找出文中人們挖掘紅柳樹的句子和段落,著重思考兩個問題:
1、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何用意?
2、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人們挖掘紅柳的艱難過程?
一、二次讀課文中問題的設置是一脈相承的,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將解決教學目標1。
三讀課文:全面深入理解文章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深沉的感情,思考討論兩個問題:
1、體會標題的深刻含義和結尾的妙處。
2、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既是一首頌歌,又是一首悲歌的?作者全部的激情和深刻的思想,是怎么體現出來的?
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聯想,請學生就《他有足夠的理由活下去?》這幅漫畫聯系實際,展開討論。
好處:此環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也解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2。
環節5課后作業
好處: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中職語文教材的分析
教材充分考慮了職業教育的特點,側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和社會文化意識、人格素養的培養。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以服務學生的專業學習為主,語文的實用功能進一步體現。
2、說教材
《離太陽最近的樹》是畢淑敏女士的作品,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課程改革新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學習重點是理清文章思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是“我們熱愛大自然”。課文表達了作者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的強烈心聲,是落實單元學習重點的載體,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先導。
二、說學生
中職學校的學生從身心發展來看,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身心急劇的發展、變化、趨向于成熟;智力方面,正處在開發潛力,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時期。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說、敢干、敢于標新立異,善于改變思維方向,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且勇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但由于他們還不夠成熟,又往往暴露出成長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情緒多變,情感不穩定;憧憬個性發展,敢于自我表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逐步確立,但可塑性很大;有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但尚不成熟。
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上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基礎相對薄弱,并且呈現參差不齊的現狀;缺乏學習興趣;目標不明確,沒有進取心;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習的自制力差。大多數學生抵觸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職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個性發展、興趣的滿足以及感情的宣泄等人文目標,并且課堂形式也應該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習過程的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現狀的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例如“遒勁”、“逶迤”、“盤根錯節”等。
2、整體感知文章,把握作者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能力目標:
1、借助多種語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掌握速度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從文章結構入手,理清思路,探究作者的感情脈絡。感悟紅柳的悲劇更是人類的悲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五、說教法、學法
在全面掌握了解教材內容、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的情況下,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和點撥法。講授法的使用可以讓教師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主張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將采用的具體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導入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首先展示一組青藏高原和紅柳的圖片,配合語言描述,引領學生理解紅柳生存環境的惡劣和它堅韌的特點。讓學生對課文背景有一定了解,第一時間融入課文情境,并自然進入新授環節。
(二)文本解讀
本文是一片情理交融的敘事散文,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講述了一個殘酷的故事,娓娓道來中讓人回味和反思。課文篇幅不長,教學中不求咬文嚼字,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進行重點探究,關鍵是滲透強烈的環保意識。
1、整體感知
首先,簡單介紹作者情況。之前學生并沒有學過畢老師的作品,為了讓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個初步的了解,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情況。
其次,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分小組完成以下問題:
a、結合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自主解決生字詞問題。 b、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c、能夠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分小組派代表發言b、c兩個問題。我則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2、課文精讀
對課文,主要研讀如下內容: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紅柳之誡。研讀這些內容,既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能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紅柳的悲劇,進而領悟文章主題。
我帶領學生一起精讀課文,并借助圈點法勾畫出描寫紅柳的關鍵句子,再經小組討論,概括出:
A、紅柳之美
紅柳之美:秀美的外形,強大的生命力,保護環境,是高原美麗的精靈。它美得秀麗、美的強悍。同時對這些語句的修辭和作用進行分析,引出作者對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的贊頌,以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B、紅柳之悲
再讀課文,帶著以下問題,讓學生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①、找出文中記敘紅柳遭難,消亡的語句,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以及對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②、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何用意?
這個問題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紅柳的悲劇都是人類造成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紅柳在被掘凈燒光后,又給了人類怎樣的懲罰與告誡?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向課文深處進發。學生齊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如下內容:
a、描述紅柳被挖后,沙丘觸目驚心的景象。b、描述紅柳被掘凈燒光后,人類遭遇沙塵暴等災害的情形。從中引出人類的可悲。
③、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人們挖掘紅柳的艱難過程?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再次回到上個環節——紅柳之美。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可悲。
通過對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的理解,以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將解決教學重點。
C、紅柳之誡
為進一步觸動學生的心靈,我將展示由于環境遭到破壞,人們的生活現狀的圖片。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植被遭到破壞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危害。趁機引導:自然中的生命與人類是唇齒相依的關系,為了我們唯一的家園,請珍愛生命,保護自然。至此,把握了作者思想,理清了文章思路,教學重點得以完成。
(三)板書設計
離太陽最近的樹
畢淑敏
美:秀美的外形,強大的生命力,保護環境
紅柳 悲:被人類掘凈燒光,沙塵肆虐
誡: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四)布置作業
好處: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暢想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物質和殘酷而悲。
七、說教學反饋與評價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主要引導學生分別從“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紅柳之誡”三個主要環節進行探究,來對文章的思路、作者感情的脈絡進行呈現,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強烈心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講授法、創設情景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文內容,并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所教學的是人教版職高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離太陽最近的樹》,該文所在單元是記敘文單元,也是整套教材中記敘文閱讀訓練的最后一個單元。雖然前三冊已有四個記敘文單元的閱讀訓練,但都只限于對較簡單記敘文某一方面的領會。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記敘文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是要求學生理解較復雜的記敘文的表現手法,《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更是耐人咀嚼,作者深刻的思想蘊含在平平常常的敘述和描寫中,表層意思易懂但深藏其中的卻是作者超越時空的對環境問題的成熟思考。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雜記敘文的深刻思想,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2、 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認知、能力、情感三大教育目標,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把握作者對沙漠中唯一綠樹“紅柳”的感情,理解課文在平常敘述描寫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確立依據:作者對紅柳的特殊感情正是作者對環境問題深刻思考的體現,因此確立這一認知目標就是要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加強文章感染力的寫作方法。
確立依據:這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該單元前兩篇課文《雄關賦》、《故鄉的榕樹》已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方法,因此確立這一教學目標既是復習已知,也是引導學生加以運用,鍛煉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培養學生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存環境的意識。
確立依據:語文教學不僅有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還應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學習本文正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絕好時機,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保護生存環境的憂患意識。
確立依據: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環境限制了其對本文深刻思想的理解,而文章所表現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保護生存環境的思想內涵不僅在幾十年前值得反思,更是我們現代人進行社會生產生活的前提,對青少年尤其要加強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寫作特色。 確立依據:本文表層意思并不難理解,但易使學生從“托物言志”——借敘寫紅柳贊紅柳精神的角度淺顯化理解課文,更難以使他們體會文章的特色:即平靜的敘事和描寫的結合、贊紅柳與嘆紅柳的感情交織加深了文章涵義,加強了文章的震撼力。因此把這一點定為教學難點,也是指導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品味課文。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現狀:
據調查,職校學生中有近一半對文化課學習抱以“溫吞水”態度,有20%左右認為文化課沒必要學,甚至有10%的學生干脆放棄文化課,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費力講,學生無心聽”的現象。究其原因,學生本身的思想不重視、學習習慣差等固然是一方面,我認為教師的教學藝術也是一個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學時,我將盡可能創設多形式多亮點的學習情境,如本節課我所采用辯論賽的方式,從而引爆沉寂的語文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 學生與教學內容、達成目標的差距:
學生身處南方城市,對高原、沙漠地區沒有切身體會,對沙漠中唯一的綠樹紅柳的重要作用更沒有感性認識,這使他們難以理解作者痛心紅柳被毀、呼吁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此外,記敘文雖然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將激情蘊含在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中的獨特寫法卻使文章主旨隱而不露,這也會讓學生難于把握。因此如何讓學生感知沙漠中唯一綠樹紅柳的精神,耐心琢磨文章中含義雋永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深刻的思想,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指導。
三、 教學構思
1、 教學原則
當前,職中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針對此問題,我的語文教學遵循激發學生潛在學習興趣的原則。因此我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培爾的“期待效應”理論,依據課文不同特點,把每節語文課設計成不同形式的游戲、競賽或活動,使學生上課前就期待,上課時則興奮、上課后能領會。本次教學的《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就設計為辯論競賽的模式,讓學生圍繞“贊頌紅柳還是悲嘆紅柳”這一論題展開論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2、 設計思想
依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離太陽最近的樹》一課的構思確定為“一線引佳境,漸深得精髓”。
“一線引佳境”即指用辯論賽的方式串聯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辯論中主動讀文、解意、思考、歸納。所謂“漸深得精髓”即指整堂課教學雖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辯論,但教
師適時的點撥可以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精妙之處,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在平常敘述描寫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四、 教學過程
根據所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特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智力問答,導入新課
所謂“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因此第一個教學環節首先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以智力競答的.方式導入課文,所選的智力競答題切合本文主題,自然引入新授。 第二環節:感知課文,拋出難題
(一) 檢測課前預習
1、 檢查掌握字詞情況
2、 關于作者與紅柳形態的基本情況
這一步驟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 總體感知,提出論題
3、 朗讀全文(多媒體輔助)
借多媒體提供的沙漠、紅柳等畫面初步感知課文。
4、 拋出辯論題
我假裝沒讀懂文章,尋求學生的幫助,問他們:“文章到底是贊頌紅柳還是悲嘆人們毀滅紅柳?”,這樣就把教學的重點問題拋出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成兩方:一方為贊歌方——贊頌紅柳精神;一方為悲歌方——悲嘆紅柳被毀,舉行辯論賽。把“問題的足球”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傳球、搶球、踢球、射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 學生分隊準備論據
學生的辯論需緊扣課文,我要求他們辯論時所采用的論據必須是文章中的句子,這樣學
生自然不斷讀課文,思考、理解、領悟文章。 第三環節:研讀課文,展開辯論
(一) 辯論第一階段:雙方自由辯
學生開始辯論,辯論雙方在闡述己方論據時自然會讀出文中的關鍵句,引導全體學生注意這些句子,教師再借多媒體將學生讀出的同時又需加強理解的句子點擊在屏幕上,以備后面分析。
一名辯論隊員的“說”指揮了全班學生“聽”課文“看”課文,思考課文,而學生的自由辯論也是走在教師預想的教學路子上,這就是用“四兩撥千斤”的巧法讓學生說出教師想說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想讓他們注意的地方。
辯論的學生闡述他所找的句子為什么作為論據的理由,就是在分析句子,理解課文。教師這時立刻把有見地、能輔助學生理解主旨的理由簡單板書出來,以備后面的歸納指導。
(二) 辯論賽第二階段:學生答疑
辯論賽的主持人即教師結合已板書的雙方論據作簡要歸納,指出贊頌紅柳的贊歌方所找出論據多為描寫紅柳的句子,主要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悲嘆紅柳被毀的悲歌方所找出的論據多為敘寫紅柳被毀前、被毀時、被毀后的句子,主要是敘述的表達方式,敘述結合描寫就是文章的特色,逐漸引導學生去理解教學難點。
繼而,分別對贊歌方與悲歌方提出若干思考題,讓他們解答。這些思考題既有對他們自己找出的文中關鍵句深一層次的分析,也有對他們研讀課文忽略的關鍵句的提示和分析。
這個階段從課堂氛圍看是辯論的延續、比賽的激化,從教學設計來看則是對前一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補充和指導,逐步突破教學重點。
(三) 辯論賽第三階段:學生搶答
主持人即教師首先肯定辯論雙方贊紅柳精神的贊歌方與嘆紅柳被毀的悲歌方前兩輪的表現,尤其是雙方互將對方論據作為論據,這正體現了本文的特點:贊與悲的感情融為一體,表達更深層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教學重點。
接著,將分析這種深刻思想作為比賽的第三輪:搶答賽。讓學生深入思考作者蘊含在描寫紅柳贊精神,敘述紅柳嘆被毀之中的愛自然、生命的環保思想,逐步突破教學重點,攻克教學難點。
以上就是以辯論賽串聯整堂課的主體環節,而這樣的辯論又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爭辯”,而是在教師三個辯論階段的設計中層層深入對課文的“論析”,正體現了我的教學構思:“一線引佳境,漸深得精髓”。這一過程教師不是做導游,而是做指路標,讓學生自己去找尋,體驗學習的樂趣。 第四個環節:觀照全文,遷移練習
(一)總結全文
總結全文時再次強調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二)反饋練習,分析課題
讓學生再讀課題,分析課題在其看似平常之下隱含的深刻含義。
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分析文章的方法,而且進一步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在平常之下蘊含的深刻思想。再次強化教學重難點。 第五環節:引申課外,布置作業
多媒體展示南京母親河秦淮河昔日“槳聲燈影映清河”的舊貌和如今“狼藉一片臭水溝”的現狀,要求學生課后調查了解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的現狀,模仿本文的多種表達方式和蘊含深意的寫法,寫作一篇文章。
設計這一環節是因為:語文的學習有其廣闊的現實意義,學習本篇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關
注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因此這一環節將課內引申至課外的社會生活,不僅是對教學重難點的加深,而且強化教學目標,鍛煉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社會責任感。
五、 教法分析:
(一) 主要教學方法 引導法、討論法、競賽法
(二) 教具選用 多媒體課件、比賽用獎杯
(三) 具體運用途徑 引——扶——放
即遵循教師應心中有“學生”的原則,結合實際確立的教學目標,按照“引——扶——放”的教學途徑展開。
“引”即設置疑問,誘導思考,引發爭論。也就是我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感知課文,拋出難題”。拋出這個看似簡單的辯論題:“本文是贊頌紅柳還是悲嘆紅柳”,讓每一名學生主動全身心進入課堂討論,有效解決當前學生不愿聽課,拒絕接受知識的難題。
“扶”即幫助學生歸納、小結方法,也就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研讀課文,展開辯論”,學生在辯論時勢必引起思維的欲望,思維的碰撞將激發求知創新的火花,教師適時的點撥、穿針引線,扶助整理,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掌握了文章獨特的寫法。 第三個“放“就是放手練習、學以致用”,即本節課的第四個教學環節“觀照全文,遷移練習”和第五個教學環節“引申課外,布置作業”,使課文學習有效地得以延伸。 六、 學法分析
本文的主要學習方法為辯論賽。
1、之所以選用辯論賽的方式學習,是因為文章的獨特風格:本文表層有明顯兩種思想
感情:贊頌紅柳和悲嘆紅柳。這非常適合作為兩方論點,學生也易從文章言辭語句中找出相關論據。最重要的是課文的這種風格容易讓學生誤以為這種感情就是本文的主旨,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因此本文這種獨特風格不僅使學生有了可辯論的空間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辯論中發現問題,深入分析文章,攻克難點。
2、辯論賽也是一個適合探究性學習的方式。而這樣的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對知識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和交流等實踐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3、辯論賽又是一種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課堂競賽機制。通過競爭所形成的外在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處在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中參與課堂活動,在不知不覺中“運其才智、勤其練習……自奮其力,自致其知”。 七、 課件板書分析
(一) 板書: 離太陽最近的樹 畢淑敏
贊歌——頌紅柳 悲歌——嘆被毀
1、 描寫環境,頑強生存
1、敘述挖紅柳前 理直氣壯
2、 描寫紅柳 “微笑”
2、敘述挖紅柳時 竭盡所能
3、 描寫紅柳根 偉大力量
3、敘述挖紅柳后 觸目驚心 ﹨———————↓———————/ 贊悲融一體→愛自然生命 平淡蘊深意→倡保護生態 設計依據:
1、 能緊扣辯論,將學生辯論時的論據加以整合,歸納出來
2、 是本文主要內容的概括
3、 板書中突出描寫結合敘述以及歸納出的寫作特色,既強調了文章的特色也強化了教學重難點
(二) 課件
在設計課件時我遵循課件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絕不能喧賓奪主的原則,主要在以下方面展示:
1、 教學第一環節時出示智力競賽題。這樣可以創設類似“開心辭典”般的有趣氛圍。
2、 第二環節感知課文時,首先播放一段關于沙漠的影片,接著朗讀課文時,出示高原、沙漠和紅柳的圖像。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所寫紅柳等到陌生事物有感性認識,幫助理解課文。
3、 第三環節學生辯論時,出示學生在文中找出的關鍵句段。這樣可以加深對該句段的印象,也為下一步分析關鍵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
4、 第四環節總結全文時,出示總結性的文字,視聽結合,提高對全文寫作特色的總體感知效果。
5、 在對課題進行深層次理解的遷移練習中,當學生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后,出示教師對“離太陽最近的樹”這一課題理解的圖文,這樣形成師生互相交流的氛圍。
6、 最后,布置作業時,出示秦淮河的舊貌和現狀,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學生課外調查的興趣,促使學生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
六、 教后感:
《離太陽最近的樹》已進行過教學實踐,我首先感到的是學生的興奮與前所未有的投入。特別是在平時上課狀況不太好的班級運用這種教學設計,效果更為明顯,平常一上課就“夢周公”的學生就象打了一樣,每名學生的眼睛都在發光。雖然原先的安靜聽課、
舉手發言的傳統教學紀律受到了沖擊和挑戰,但我認為這種所謂的“破壞性”的沖擊是好事,因為它讓100%的學生主動接受知識。
由此我也感到,如何讓語文教學活躍起來,如何使課堂學習氛圍自由、輕松,令學生快樂的飛翔,用心去捕捉知識,確實是我作為教師著力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教學藝術的永恒目標。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相關文章: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03-15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11-04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范文10-26
離太陽最近的樹說課稿3篇11-08
離太陽最近的樹課件04-16
離太陽最近的樹教案04-05
《離太陽最近的樹》的閱讀答案05-20
畢淑敏經典散文:離太陽最近的樹09-07
《離太陽最近的樹》閱讀答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