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說課稿(通用1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扁鵲治病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
《扁鵲治病》是第八冊29課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則,課文比較簡單,以扁鵲三次拜見蔡桓公要求給他治病和蔡桓公的反應為主線,來揭示防微杜漸的道理。
我把本文的目標設為解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通過讀來領悟課文要揭示的道理。我安排了四次讀,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來讀課文,既有目的的,又能增加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二是深讀課文,理清故事的發展。在分析課文發展時又安排了兩次師生合作讀,第一次是扁鵲給蔡桓公治病時說的話,師讀提示語,生接下去讀扁鵲的話,讓學生體會扁鵲去的次數之多和蔡桓公病情的發展,關鍵讓學生在讀的當中有自己的體會,再是分析蔡桓公的反應時,師讀扁鵲的話,生讀蔡桓公的反應,形成一種對比,在鮮明的對比中體會蔡桓公的病為什么會越來越嚴重。通過這四次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體會課文要傳達給大家的道理。
在深讀課文中,我提出了在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在蔡桓公的反應中你體會了什么,給學生比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由地說,不把他的思維控制在一個小點,這樣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說話能力。在課文的后面安排了復述課文,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學生復述的情況檢驗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2.教學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4.教具準備:
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②.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自讀自悟”、“鑒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這節課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了解扁鵲其人: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劂”(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么人?
小結: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本節課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的去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本單元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且還要練習學生的復述能力。讓學生自讀自悟,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恒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為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已見等道理。
(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出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或:作為教師,我并沒有到此為止,急于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設計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指導學生寫好字,是語文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這里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五、說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扁鵲治病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請治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不治→→ 深入骨髓 渾身疼痛→→病死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的第二個寓言故事,《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選編這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聽、說、讀、寫、看”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并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朗讀能力,讀寫結合,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三、說學法
1、學生在“讀、思、畫、悟、議、評”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征,體味人物心里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通過對人物對話的朗讀、分析體會人物情感變化。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意,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人生觀。
四、說教學設計
1、故事導入,扁鵲生平介紹,激發學生興趣,也為學習課文、分析人物特征埋下了伏筆。名揚天下、有“起死回生”之術的名醫和結尾蔡桓公病死的結局形成鮮明對比。
2、分析課文共分為四個環節:通讀課文、總體感知---品讀句子、感悟人物---桓公之死、追溯原因---穿越時空、體味寓意。其中“品讀句子、感悟人物”和“桓公之死、追溯原因”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3、《扁鵲治病》一文中主要人物有兩個,扁鵲和蔡桓公,主人公是蔡桓公,課文講了他病死的過程和原因,側面反映了扁鵲的高明醫術。以蔡桓公對扁鵲的態度為線索。蔡桓公從拒絕治病到派人去“請”,其變化的關鍵在于蔡桓公懷疑扁鵲是不是一位名醫。那么,一位名醫要具備哪些條件呢?應該是醫術高明和醫德高尚。因此,教學沒有按常規逐段講解課文的,而是從“名醫”一詞入手,從扁鵲的言行中去體會名醫的醫術高明,再從蔡桓公的態度中感悟名醫的醫德高尚,牢牢抓住了文本隱含的矛盾沖突,把蔡桓公對名醫的理解和學生對名醫的理解矛盾激化,產生濃厚的閱讀期待,主動學習,思維的火花閃耀課堂。
4、 結合時代背景、人物身份、個人生活經驗,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設計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理解、體會句子,從而把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理解、體會句子的過程也就是指導朗讀的過程。
5、設計問題“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可扁鵲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討論,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6、通過對“扁鵲逃跑的解釋”和“帶有時間句子”的分析,體會扁鵲為什么連小小的皮膚病沒有治好,是因為扁鵲每次都是勸說蔡桓公治病,不是扁鵲治不了蔡桓公的病,而是蔡桓公根本不讓扁鵲給他治病,回應了引題時提出的問題同時領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7、設計蔡桓公死之后,我想對蔡桓公、扁鵲還有自己說些什么,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8、設計小練筆,讀寫結合。目的讓學生能說和寫統一起來,把想說的通過筆寫下來。
9、“諱疾忌醫”和“防微杜漸”兩詞對于學生不易理解,通過扁鵲的醫術高明來理解防微杜漸,在蔡桓公的言行舉止中明白諱疾忌醫, 結合課文、適時出現、直接講解。
10、對學生表現的評價和兩個環節之間的過渡合二為一。
11、通過觀看視頻,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寓言蘊涵的深刻哲理。
12、創設情境,課件圖片、模板的選擇與課文內容緊密相聯,圖文對應,盡量接近古典氣息,讓學生盡快進入故事情境之中。圖中情境、人物的神態動作、服飾、文字的色彩都對文本的理解有輔助作用。如國王的服飾以黃和紅為主,剛開始采用一張國王的高昂著頭的側面圖,龔曉琳老師提議人物體型變形,拉長以后人物面部又變形不太清楚,結果就改換一張國王的正面圖,全部以紅字后兩句不清楚,改為黃色,正好前兩句是人物語言,后兩句是人物神態,感覺很好。對蔡桓公病情四個階段文字顏色的處理,是從淺到深,逐步變化,直觀顯示蔡桓公病情有輕到重的變化過程。
13、通過出示“拜見、又拜見、再拜見”,“走、退、連忙退”幾個詞來表現扁鵲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同時表現扁鵲和蔡桓公各自的心理變化,蔡桓公是越來越生氣,扁鵲是越來越著急擔憂。一為蔡桓公的病情著急擔憂,二為自己的安全擔憂。通過一個“跑”字反映扁鵲對蔡桓公態度的轉變,通過對一個“請”字的語調加強來反映蔡桓公對扁鵲態度的轉變。
14、板書設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人物特征,清晰地展示了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
《扁鵲治病》一課教學設計,十多年來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體會的具體體現,是一次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課堂教學實踐有機結合,是一次對自身新課程改革理念如何滲透課堂教學的檢驗。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4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學習這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本區一直在實施二五五教學模式,所以我這節課的設計也是“二五五”的模式來進行,從設計學案到預習新課,小組合作展示,我都盡量遵循“導,學,賽u,評,練”五字授課模式
在本節課中,有一條較為清晰的學習思路,整堂課分四個環節:
1、故事激趣,導入新課。通過觀看成語故事《起死回生》,學生不僅了解到扁鵲能夠讓病人起死回生,是一個聞名天下的神醫,而且還感受到扁鵲為病人治病的高尚醫德。這遠比教師空白的向學生解釋、說明扁鵲這個人物要好得多。有了對扁鵲這一人物的了解,對文章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預習檢測
3、深入研讀文本。從故事的內容到情節,從人物的言行到內心,從故事中的教訓到對我們生活的啟示都進行了緊密而有序地鋪展,深入透徹地進行挖掘理解,抓住文中扁鵲三次請治的話和描寫蔡桓公的態度的句子,通過加提示語、比較異同和補充填空等教學形態,切切實實讓學生面對文本、關注語言、反復朗讀,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既理解了內容、也洞悉了人物的心理,接著對扁鵲回答蔡桓公手下的問題進行了反反復復地探討、研究,以紅字表現蔡桓公病情的加劇,通過對比教學,。使學生對寓意的領會水到渠成,繼而順水推舟,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啟迪與思考,升華了主題。
4、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教學情境,一是蔡桓公臨死前會說什么,二是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拓展學生思維,進行語言表達訓練,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5
一、緊扣特點,感悟教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選自《韓非子》,講的是扁鵲要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幾次三番都說自己沒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無藥可醫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本單元的專題是“故事長廊”。選編本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有關詞句,體會扁鵲的醫術高明和醫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鑒于它的體裁特點,根據學生實際,所以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難點是結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心理,認識人物形象,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依據課標,凸現理念
1.構建課內外閱讀體系。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凸顯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本節課我采用了“鋪墊”與“延伸”這兩種方式,構建了課內外銜接的教學機構。開課時利用以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安排了看圖猜故事的環節,引出“寓言”這種文學體裁,進而讓學生回憶寓言的特征,從而引出《扁鵲治病》,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檢測了學情,并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知識的積淀走進文本。在結課布置作業時,我設計的第二道作業是推薦閱讀四則寓言故事并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整堂課做到了課前復習寓言,課中學習寓言,課后積累寓言。
2.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相得益彰,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永久的活力與生機。鑒于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從教師與學生共同運用教材的角度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上,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開始的初讀正音、整體感知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醫”意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與語言表達能力;明白寓意,并聯系生活實際意在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到最后的按照順序復述故事是讓學生明白本課的寫作特點的同時告訴學生說話寫作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每個環節有的突顯了工具性,有的突顯了人文性。實現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生成。
3.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任何一個問題和環節的處理,都是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先讓學生解決,在學生解決不了的情況下給他們做一點拔和指導。如:在找扁鵲醫術高明的環節,通過同桌合作來完成,然后匯報,并且讓學生說出找這句話的理由;還有體會扁鵲醫德高尚環節,同樣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談自已的體會,進而帶著體會讀句子,從而加深理解。還有在評價方面,也突顯學生地位,努力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這樣既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又讓他們客觀正確去評價,同時還培養了他們有自主、合作的意識,達到了教學的預期效果。
三、依據理念,設計思路
1.把握兩條主線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人物內心活動為主線。在這條主線里,分為了兩個板塊進行,分別是感悟“名醫”和恒公之死。在感悟“名醫”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同桌合作交匯報來感受扁鵲的醫術高明,通過朗讀來感悟醫德高尚。在桓公之死板塊主要是通過想象補白來感受蔡桓公的諱疾忌醫和固執已見,進而突顯人物的特征。二是以時間為順序的寫作順序。通過找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讓學生利用這些詞語進行故事內容的復述,從而讓學生知道無論是寫文章還是說話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這樣才會條理清楚,簡潔明了。
2.落實三個訓練點
本節課我重點落實三個訓練點:讀、想和說。第一個訓練點:讀。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所以,在這節課上,重視讀的訓練。每個環節的讀學生所帶得任務不同,要求不同,所獲得的情感不同。如第一遍的的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扁鵲三次勸說蔡桓公時的讀,要求讀出心情,讀出情感再到后來的男女分角色讀,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精神。
第二個訓練點:想。課標指出,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所以在本節課中走進蔡桓公內心時四次讓學生進行了想象,這種想象,使誦讀者完成了對作品“空白”的`填充。
第三個訓練點:說。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至關重要。在本節課中,多次給學生提供了說的機會,在醫術高明環節讓他們說理由,在桓公之死板塊讓他們走進桓公內心,說出自己所想,在最后,能根據順序講述故事,都在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設計主副兩塊板術。在主板術里,我設計了兩個內容:一是對本課中的兩個主人公扁鵲和蔡桓公的形象的重點詞語的呈現,(扁鵲: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蔡桓公:諱疾忌醫、固執已見);二是本則寓言的寓意(聽取意見、防微杜漸)。在副板書里,我主要呈現了對本節課的易寫錯的字“蔡”。
期盼得到各位領導、老師的批評與指導。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是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八組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該文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主要寫扁鵲多次拜見蔡桓侯,并勸戒他及時醫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侯堅信自己無病,不肯從醫,導致最后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結合單元主題,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新課標》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會認“拜、侯”等5個生字,讀準“拜見、骨髓”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清課文脈絡,了解扁鵲治病的起因、經過、結果。
4、明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自讀自悟了解蔡桓侯“諱疾忌醫”的語言、神情,體會人物的心理;反復朗讀扁鵲的解釋,了解扁鵲前后態度變化的原因。
2、理清課文脈絡,了解扁鵲治病的起因、經過、結果。
教學難點為:明白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二、說教法學法
“學貴有法,而教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本節課我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談話法、品讀感悟法等,學生則采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在“讀—思—議—想—說”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悄然入情趣導入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了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將借助多媒體課件認識并積累贊頌名醫的詞語多個,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扁鵲,使學生對學習名醫故事產生一定的興趣。
(二)自讀自悟識人物
扁鵲三次請求給蔡桓候看病,每次的態度都十分誠懇,可蔡桓候的態度卻極為惡劣,依次從:不信、不睬到不悅。讓學生進行不同人物的對比,突出蔡桓公的性格。將教學重點在放在最后一次扁鵲偶遇到蔡桓公這一板塊。明白扁鵲轉身就跑原因是:“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醫治;即使發展到腸胃里,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在這段話的反復朗讀中認識扁鵲與蔡桓侯:
1、扁鵲是一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人。
2、蔡桓侯是一個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的人。
(三)交流討論悟道理
本環節我設計了兩道合作探究問題:
1、扁鵲幾次見蔡桓候?蔡桓候的病情怎樣?態度怎樣?
2、小組合作表演“一見”蔡桓侯,“二見”蔡桓侯等演一演文字背后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當然我預設到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但我相信在小組交流討論后孩子們必定又會明白: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的道理,達標檢測題“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侯說什么?”的設計更能讓學生在說話表達中明白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課文重點的濃縮,展示了課文的核心內容及主旨,力求清晰明了呈現課堂內容,深化課堂教學。因此我將用濃縮課文能容、領悟寓言道理的方法,設計了我的板書,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僅是我對這節課的初步設想,如有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于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發展的學堂。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后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匯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著,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于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著,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說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設計一個采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么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采用了以下方式:
1、聯系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于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嘆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并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升華寓意。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推薦閱讀
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后去閱讀。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8
一、 教學理念
《語言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在基礎教育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雙基的學習與訓練,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審美情趣的培養等。做好這些的前提,教師就要正確地把握語言教育的特點,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課堂的實踐性,使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和言語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能力。
二、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是關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主要寫扁鵲多次拜見蔡桓公,并勸戒他及時醫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堅信無病不肯從醫,導致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扁鵲治病》是第八單元的課文,該單元主要學習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體會其中道理。在這篇文章中,一是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2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 會人物想法。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整體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并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說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征,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么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通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復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導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著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了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圖像)
(三)、細讀研討
1、匯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并說說你的理解。[這里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為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對癥下藥起死回生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贊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著贊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并把它們運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么好的醫生怎么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么說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著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發沖冠勃然變色憤憤不平咬牙切齒暴跳如雷怒氣沖沖怒火沖天惱羞成怒拍案而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火中燒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大發雷霆)
這里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積累,并通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為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才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6、匯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諱疾忌醫)可扁鵲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呢?說明了什么?(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并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設計等方面說說這課。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的第二個寓言故事,《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選編這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閱讀實踐中讓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朗讀能力,讀寫結合,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和情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三、說學法
1、著重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征,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通過對人物對話的朗讀、分析體會人物情感變化。
3、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四、說教學設計
1、出示課題并質疑,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習課文埋下了伏筆。
2、分析課文共分為四個環節:初讀課文、精讀課文、體味寓意、拓展。其中精讀課文和體味寓意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3、《扁鵲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兩個:扁鵲和蔡桓公,課文講了扁鵲勸蔡桓公治病的過程,側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蔡桓公的態度越來越差。以扁鵲勸的越來越急為線索。從再三勸說到跑了,其變化的關鍵在于蔡桓公的病越來越重以致無法醫治。因此,教學沒有按常規逐段講解課文的,而是從“勸”入手,從扁鵲的言行中去體會蔡桓公病情的發展過程以及扁鵲的著急,牢牢抓住了文本的矛盾沖突,把扁鵲的對蔡桓公的態度和蔡桓公對扁鵲的態度矛盾激化,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期待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5、 結合人物身份、個人生活經驗,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體會人物心理想法,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設計自由讀、齊讀等各種朗讀方式,讓學生理解、體會句子,從而把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理解、體會句子的過程也就是指導朗讀的過程。
6、設計如果你是蔡桓公你會怎么做以及聯系生活實際,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7、設計小練筆,讀寫結合。目的讓學生能把說和寫統一起來,把想說的通過筆寫下來。
8、板書設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人物的態度,清晰地展示了課文內容。
當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1
《扁鵲治病》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個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取材于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2
一、 精心設計導入,激發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導入布疑則能誘發他們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學習新課時,就應在導入這一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中進入新課教學。本文采用故事法引入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人物,并產生一定的興趣。
二、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引導者、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和組織者。剛開課,張老師就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然后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再圍繞重難點或以自主學習,或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學習,這一個過程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質疑……讓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改變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實現語文教學新的突破。
三、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注重組織課堂紀律了,教學效果比以往好多了。
另外,我認為這節課中的小組討論有點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多大作用。課堂上,教師的激勵性語言缺乏。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3
第三節課是語文課,將要學習寓言故事《扁鵲治病》,趁著學生第二節課到室外上體育課之機,我早早地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越來越大的“勸”字和一個“跑”字,如下:勸
勸
勸
跑。
第二節課下了,同學們滿頭大汗地陸續回到了教室,我趕快裝作回辦公室拿教具與他們“擦肩而過”,其實卻在暗中留意他們的表現:只見張慧等幾個平時不大作聲的女孩先注意到了黑板上的幾個字,她們沒有出聲,邊看黑板邊向自己的座位走去,由于沒顧得上看路,張慧差點被伸出的桌腿絆倒了。緊接著,快言快語的張之晗發現了,“這是干什么嘍!”他盯著這幾個字發話后,議論聲便此起彼伏,“怎么寫三個‘勸’字,還有一個‘跑’字呢?”“這是梁老師寫的吧!”……此時,我明白,下一節課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在不經意間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終于到了第三節課時間,“上課”“起立”師生問候剛完畢,最沒有“紀律觀念”的左一夫不舉手就發話了,“梁老師,您怎么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勸’字,還有一個‘跑’字”我故作驚訝裝,激勵并推波助瀾道:“你發現了問題,不錯啊,愛動腦筋,干脆老師給你們的幾分鐘時間,看看你們還能就這幾個字提出哪些問題”話音剛落,學生的小手如樹林般高高舉起。“梁老師,您怎么只寫‘勸’和‘跑’,不寫別的字”“怎么寫三個‘勸’字,而只寫一個‘跑’字”“為什么勸字不寫一樣大,而是從小變大”……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一股腦兒全拋出來了。
我知道,是時候了,于是,話鋒一轉,說道:“你們真會提問啊,梁老師都差點被你們的問題淹沒了,老師想說,會提問質疑的同學是聰明的同學,老師還想說,提出問題后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同學是更加聰明的同學,你們想做這樣的同學嗎?”“想──”響亮的回答聲沖破門窗傳得很遠很遠。“可是答案就在我們今天學習的寓言故事《扁鵲治病》這篇課文中,你們找找看吧!”一聲令下,學生脹紅著小臉迫不及待地讀起書來。看著他們,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群提著小籃拾貝殼的孩子,他們在找尋,他們在比較,他們在嬉戲,他們在歡笑……
“老師,我知道了”“我也知道了”我被他們喚醒了。
“說說吧!”
“因為蔡桓公生病了,扁鵲三次勸他,所以梁老師寫了三個‘勸’字。”
“我還知道蔡恒公不聽勸告,最后扁鵲發現他的病無法醫治,就不再勸他,但又怕蔡恒公責怪自己治不好病,于是提前跑到蔡國去了,所以梁老師寫了一個‘跑’字。”
“那為什么三個‘勸’字越寫越大呢?”
“這個我知道”,一向沉穩而又愛動腦筋的任浪終于忍不住了,“因為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厲害,扁鵲越來越著急,也是越來越努力地勸他治病,所以三個‘勸’字越來越大!”
“從哪兒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越來嚴重。另外,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感覺到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扁鵲也是越來越著急地勸告嗎?”
理解課文內容這個教學重點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師生,生生對話中有序地展開著,“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幫助,不能掩飾自己的錯誤缺點,不要諱病忌治”這一寓意的揭示也在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中順利地得出了。
當學生或扮蔡桓公或扮扁鵲,興趣盎然地分角色朗讀,表演時,我在心中暗暗地感慨,誰說孩子們越來越不喜歡學習,誰說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沒有創意,只要為師者,巧設教學環節,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就是一個個等待點燃的火炬!我要為此而努力!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4
《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在教學時,我也是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在這堂課上,學生提出了幾個較有價值的問題:
1、蔡桓公為什么總是不聽扁鵲勸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聽扁鵲的話,扁鵲為什么還要幾次三番對蔡桓公說他的病呢?
3、扁鵲可以直接告訴蔡桓公不治的后果,為什么要一次次地說?
對教材的思考及對教學的反思:
第3個問題引起了紛爭,學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細體會蔡桓公的性格。有的說,蔡桓公根本不會聽的,一位是天方夜譚,因為當時他覺得身體很健康。有的說,這樣將會使蔡桓公誤會更深,以為他又在故弄玄虛。有的說,如果那么直接,說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會把扁鵲拉出去殺了,不是說“伴君如伴虎”嘛。最后再回到扁鵲這個固執偏見,自以為是,最終導致小病不醫,一命嗚呼的結果。這個問題深化了對全篇課文的理解。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5
《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蔡桓公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故事篇幅短小、發人深省。
本節課上課伊始,我以兩個詞語做引子,并播放關于扁鵲的視頻,使學生有一個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自己所搜集的資料,使學生產生要攝取重要信息的意識。順勢引出課題,并請同學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梳理問題,使學生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這兩個環節注重了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巧妙將單元訓練重點融入其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接下來的環節中,課件出示本課重點詞語,引導學生發現詞語規律,明白這些詞語是和治療方法以及身體部位有關的詞語,并出示相關句子,讓學生填空,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為下面課文的理解打好基礎。緊接著,讓學生將這四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給同桌聽,達到訓練復述的作用。這幾個步驟融為一體,既然學生掌握了重點詞語,又完成了本單元訓練重點——復述的練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本節課上,教師有效利用幻燈片出示重點句子,通過分角色朗讀、默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多講,讀中感悟,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情感。
課堂結束時出示《扁鵲見蔡桓公》文言文,再次以課文為生發點,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外閱讀中,并通過投影儀讓學生自主交流課外閱讀過的寓言故事,增加信息量,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引導他們大量閱讀,進一步激發讀書的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藝術。雖然在備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整節課也達成預期的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不足之,如給學生讀的時間不是很多;因自身問題,在多媒體與課程融合中還純在很多問題。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加強自己這方面的訓練,努力提升自己。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6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訴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啟示好比是靈魂。”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說:“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因此,寓言又被稱為“理智的詩”“穿著外衣的真理”。
作為選入教材的寓言,我們在教學時該如何體現語文味呢?幾次執教《扁鵲治病》,我一直在琢磨。最后選定了以表格為支架,以體會人物形象為載體。
預習課文時,安排學生去填寫表格。橫向是治療時間、病癥程度、治療方法、治療結果,縱向是時間的變化。
目的是借助表格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反饋交流時,學生就能借助表格,清晰完整地講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回顧總結查找信息的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技能。在此基礎上,要求借助課題,簡潔地進行概括,學生也能順利完成。
理清文章脈絡后,我讓學生思考“從哪里看出扁鵲不愧為名醫”,到文中圈圈、畫畫、寫寫,從字里行間去感受扁鵲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如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課文中描寫扁鵲的句子集中出示:
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
通過分析扁鵲的一系列的行為、語言,人物的形象就不會是“碎片式”的。很顯然,學生就容易從“一次又一次”的拜見中──“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來天”“拜見”等詞語中,體會到的對病人的高度負責的精神,這是高尚醫德的體現;從“站了一會兒”“老遠”“只看了幾眼”以及蔡桓公果然不幸被言中等內容中,可體會到扁鵲望聞問切的功力之深厚,真不愧是──神醫呀!尤其是微課“關于三的文化現象”,讓學生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學生讀懂了扁鵲不愧是一代名醫的基礎上,我再次呈現表格,要求學生用縱向角度去觀察表格內容,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很快就看出:時間越來越長,病情越來越重,治療方法越來越復雜。進而領悟到第一層寓意:防微杜漸。
這樣一位名醫為何救不了蔡桓公呢?表格再次出現,讓學生到文中查找相關語句,找到關鍵詞語,學生通過捕捉關鍵信息,分析人物態度和治療過程,深化了第二層寓意:不能諱疾忌醫。
再次借助表格對比了扁鵲和蔡桓公的不同人物特點之后,我安排了想象寫話: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渾身疼痛,痛不欲生。如果你是他的母親、他的最信任的大臣、或者是他的孩子,你會對奄奄一息的蔡桓公說些什么呢?請挑選其中一個人物,展開想象,寫幾句話。這樣的寫話則是將孩子對寓意的理解內化,個性化。
當然,除了以上主要方法外,既然是寓言教學,還要善于尋根求源,回到寓言那里。我國春秋戰國時流傳下來的寓言,往往是小故事套在大故事里,且用文言文寫成,《扁鵲治病》就是如此。我采用故事還原法、對比閱讀法進行教學,拓展了寓言體文本的教學視域。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7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比較易懂,學生基本上能通過自讀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文本去理解、體會。
教學時我通過研讀扁鵲和蔡桓公的表現,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從中體會扁鵲醫術的高明,醫德的崇高;體會蔡桓公固執己見和不聽正確意見的性格,以達到明理。
這個部分學生的想象很豐富也很合理,只是在進行朗讀訓練的時候,學生讀不出文中人物的語氣。我在指導朗讀時讓學生通過語氣的對比,了解扁鵲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執的態度,體會扁鵲的高尚醫德。可由于學生的朗讀總是達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時間又倉促,我只能趕快進入下一個環節,導致朗讀的訓練成為一個虛設,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沒能真正實現。
本課的寓意揭示,若讓學生多方面聯系自己的缺點談感受,那么這則寓言的學習會有更大的價值。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8
《扁鵲治病》是一則寓言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在教學時,我尊重學生質疑,另辟捷徑幫助學生解疑。在堂課上,學生提出了幾個較有價值的問題:
1、蔡桓公為什么總是不聽扁鵲勸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聽扁鵲的話,扁鵲為什么還要幾次三番對蔡桓公說他的病呢?
3、扁鵲可以直接告訴蔡桓公不治的后果,為什么要一次次地說?
第3個問題引起了紛爭,學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細體會蔡桓公的性格。為了讓學生準確把握其性格特點,我另辟蹊徑從“名醫”入手!質疑:“名醫”“名”在哪?通過回歸文本知道名醫名在:醫術高超、醫德高尚!追問:如此名醫為何醫不好蔡桓公的病?好!回歸文本細細體會作者的表達領會其意!有的說,蔡桓公根本不會聽的,認為是天方夜譚,因為當時他覺得身體很健康。有的說,這樣將會使蔡桓公誤會更深,以為他又在故弄玄虛。有的說,如果那么直接,說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會把扁鵲拉出去殺了,不是說“伴君如伴虎”嘛。通過3次對話提示語、語言內容、病況發展細細體悟學生異口同聲:諱疾忌醫!問題迎刃而解。蔡桓公自以為是,諱疾忌醫、忠言逆耳最終導致小病不醫,一命嗚呼的。從中我們獲得啟示:防微杜漸!迂回問題,巧妙解疑深化了對寓言故事的理解,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妙!
扁鵲治病說課稿 篇19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專題是“故事長廊”,安排的是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扁鵲治病》是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以蔡桓公不聽扁鵲建議,小病延誤成大病,最后無藥可醫的悲慘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教學時,我讓概括故事內容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寓言。在理解課文時,主要是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及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性格,領悟故事中的道理。比如,故事中出現的時間“過了十來天”,“十來天后”“又過了十幾天”,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反復強調時間?”,學生答道:“是說蔡桓公的病每過十來天就會更加嚴重。”時,我適時引導這是為了突出病情的發展,由小病變成大病的過程,更是突出蔡桓公不聽扁鵲意見的結果。在學生體會句子含義后,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使學生讀中有情,讀中有話。
但本課教學遺憾的是,對人物的心理體會得還不夠,只停留在表面,沒有結合當時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加以引導。今后的教學一定要注意。
【扁鵲治病說課稿】相關文章:
扁鵲治病說課稿11-04
《扁鵲治病》說課稿07-12
扁鵲治病說課稿11-07
扁鵲治病說課稿(通用10篇)06-02
《扁鵲治病》教案01-04
扁鵲治病教案11-14
《扁鵲治病》教學隨筆06-12
扁鵲治病教學反思11-20
扁鵲治病教學設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