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蜜蜂》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蜜蜂》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蜜蜂》的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左右的蜜蜂,在身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了四公里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發現至少有15 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概、逆”等8個生字。會寫“蜜、蜂、辨”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蜜蜂、聽說、辨認”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梳理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重點:了解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有求實的科學作風。
難點:能說出作者的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二、說學法。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新課標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要求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
3.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將著力創設情境,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語文素養。
4.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將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1)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環節?(2)你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什么?
三、說教法。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由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如:“辨認”“阻力”“跨進”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3.師生對話、品悟句段。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①把蜜蜂放在紙袋里,帶它們走了四公里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范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②“我在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那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處飛散”“至少有15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③“刮起了狂風”“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復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①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②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4.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蜜蜂靠什么辨認方向?
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陽作為羅盤進行導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陽作為參照點,通過“舞蹈”告訴其他蜜蜂如何到達它發現的花源地。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辨認的方法?查資料,小組討論。
5.課堂總結,收束全文。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蜜蜂》說課稿2
【說教材】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如:有常見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畫》,《玲玲的畫》是一篇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課文,通過玲玲和爸爸一起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變好”的道理。有發人深省的名人軼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啟發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給學生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有美麗動人的童話《丑小鴨》,《丑小鴨》是童話故事,其情節很容易讓學生感興趣。通過對丑小鴨的經歷感到傷心、可憐,但最后的結局又讓人欣喜若狂,這一段故事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要正確看待任何事物的發展順序。讀完整組課文,掩卷細思,豐富的內容告訴我們,“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確認識自己。
《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說目標】
(一)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二、說學法:
1、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說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26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1)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寧的家在哪里?(3)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蜂人,首先要弄清養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1、邊讀邊思考: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組討論,合作畫出簡圖。
3、點評,請一名同學上臺貼圖。
4、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五)、學習第三段。
1、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用“-----”劃出你覺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說出好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師隨機板書:一邊走一邊看仔細觀察
(六)、學習第四段。
1、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發言。
3、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蜂人的話?
4、理解“驚訝”,養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指導朗讀此句。
6、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理解“向導”,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全文。
1、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導”(板書:向導)。
3、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秀品質,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蜜蜂》說課稿3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在《蜜蜂引路》和《兩只小獅子》復式教學中,運用培養思維發展多種形式朗讀,注重語言實踐的教學手段進行探究,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探討交流中達到共識。
一、培養思維發展
《蜜蜂引路》是一篇傳統教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教學中我們以“找”字為線索,以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為重點,按“發現花叢中有蜜蜂(看)——蜜蜂飛進園子(想)——小房子(走)——找到養蜂人(向導蜜蜂)”設計教學流程,既分清了列寧找養蜂人的三個步驟,又標明了列寧找養蜂人所走的路線,有助于學生弄清楚“找”到的經過。體現了列寧善于觀察,深入思考和準確判斷的能力,加深了學生對難點的理解。學生學后深深領悟到: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二、多種形式朗讀
多種形式朗讀,能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自己個性化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如教學《兩只小獅子》時,分角色朗讀,描寫勤獅子的語句男生讀,描寫懶獅子的語句女生讀,描寫獅子媽媽的話全班齊讀。這樣無須教師多余的講解,學生就自然地在朗讀中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體會感悟中。學生學得更自主,更投入了。讀到深情之處,必有真情體會。
三、注重語言實踐
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如學好《兩只小獅子》后,請孩子想想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怎樣想,怎樣做,以《懶獅子的變化》為題這個訓練點,設計說話作業,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語文素養,陶冶高尚情操,為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蜜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節課是本篇課文教學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是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了解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試驗是怎么做的。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導入本課。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心情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四)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蜜蜂》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小蜜蜂》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第九課“飛呀飛”一課中的其中一首表演曲目。它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4/2拍,F大調。這首歌僅用五個音寫成,生動地刻畫了小蜜蜂為采花蜜而繁忙飛舞的形象。本首歌簡潔、生動、歡快,要表現的音樂形象非常鮮明,一直受到兒童們的廣泛喜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歌曲簡單旋律的學唱,從歌曲中尋找領會領會音樂要素(節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音樂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2、技能目標:學唱歌曲《小蜜蜂》,讓學生在清新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咬字、吐字清晰,引導學生能夠用優美的,有感染力的歌聲表現歌曲意境。用碰鈴、木魚、沙錘等樂器,或身邊的事物作為樂器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標:通過歌曲中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演唱出小蜜蜂辛勤勞動,感受動物的可愛。并通過歌曲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關愛動物,愛勞動的情感。
三、設計意圖和理念:
本冊教材的特點主要是注重兒童的情感體驗和以人文為主題。音樂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學生學會唱了一首歌曲,并不代表他就學懂了音樂,如何挖掘音樂潛在的特殊魅力,培養學生內在的音樂修養,才是音樂課的關鍵。音樂主要的學習領域是感受與鑒賞,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
1、體現課改理念,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教師首先注意尊重學生——這一欣賞主體對音樂的獨特體驗,然后注意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形象與音樂要素之間的關系,使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和獲得進步的過程。
2、突出學科特點,著眼于學生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音樂課既要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又要達到促進其發展的目的。那么,在感受與鑒賞教學領域的學習中,要逐步引導學生養成安靜聆聽——學會聆聽——能根據音樂進行表現。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3、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使用的電腦課件主要是直觀、形象的簡單畫面。
四、說教法:
1、聽唱法。聽老師彈旋律,學生哼唱曲調,給學生以完整、準確的音樂形象。
2、提問啟示法。提問上,注重啟發性,給予學生更多想象與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說,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謎語引入法。猜謎語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的形式,它具有娛樂性、創造性。以一個有關課題的謎語引入主題,簡單而明了,又具有活躍性,吸引學生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1、教學,謎語導入。
(1)首先出示謎語,讓學生猜想。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讓我們來猜猜看它是誰?”,播放教學媒體課件,出示謎語:
“小小蟲兒真可愛,
飛到東來飛到西,
飛來飛去采花粉,
釀出蜜來人人夸。”
(這樣的導入雖很簡單,也很富有趣味性)
2、學唱歌曲。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那誰來模仿下小蜜蜂飛的動作呢?”(請學生來模仿蜜蜂飛行,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模仿并帶領學生做飛的動作,感受動物的習性,了解動物。)
(2)師:“剛剛小朋友們模仿得很像,那老師在想,咱們要是配上音樂,再來模仿小蜜蜂飛的動作,會不會更好呢?我們來試試看怎么樣?”(播放《小蜜蜂》的伴奏音樂,請學生全體起立,并跟著音樂再次做飛行的動作,但這次老師帶領,跟著節奏有規律地揮動手臂)師:“模仿了小蜜蜂飛的動作,咱們再來模仿下小蜜蜂的叫聲。”(請學生模仿蜜蜂的叫聲)
(3)小蜜蜂的叫聲,咱們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是什么字?”(引出“嗡”字)并示旋律條
54| 3 —‖嗡嗡嗡
(請學生跟琴演唱,并提醒學生正確的發音姿勢,聲音的位置)
師:“老師相信,咱們剛剛演唱的這只肯定是非常勤勞的小蜜蜂,但再怎么勤勞的小蜜蜂,累了也要休息的,對嗎?那讓我們一起來演唱出一只既勤勞又懂得休息的小蜜蜂,好嗎?”
54| 30 ‖
嗡嗡嗡
(提示學生應唱出休止符的作用)
(4)剛剛咱們模仿了小蜜蜂飛的動作,又模仿了它的叫聲,接下來該數數它的本領了,小蜜蜂都有什么本事呢?”(請學生說說蜜蜂的本領,略微了解蜜蜂的習性)
(5)聆聽歌曲范唱。
(6)先請學生朗讀歌詞,再根據節奏朗讀,最后邊拍手邊朗讀,而各條是逐個進行,以挑戰難度的形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請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那句,并表演邊拍節奏邊念歌詞。
(7)跟琴演唱歌曲,先教授學生演唱第一句,剩余的兩句由學生自學會。過程中邊請學生示范,請小老師帶領唱等多種形式展開。
(8)最后學唱會整首歌曲。(跟著錄音機演唱歌曲。請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那個段落演唱。
3、互動、表演:
(1)拿出已準備好的道具(沙錘、碰鈴、木魚)作為樂器給歌曲伴奏。
(2)請學生上臺表演,拿著(沙錘、碰鈴、木魚)給歌曲伴奏,扮演演奏家的角色。并再請學生扮演演唱家的角色。舉行小小的音樂會。
《蜜蜂》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蜜蜂引路》是一篇啟發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單元總體目標:
1、 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 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 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 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三、 說教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 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 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 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 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四、 說學法:
1、 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 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 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五、 說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 18 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1)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 2 )列寧的家在哪里?
( 3 )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三)、 引入新課。
列寧想要找到養蜂人,首先要弄清養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們就跟列寧一起去找找養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學習新課。
1 、邊讀邊思考: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養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4 、 看圖分析,弄懂位置關系。
(五)、學習第三段。
1 、 引入:列寧究竟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家呢?課文哪段說明了這點?(第三段)
2 、 指名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覺得哪些地方
寫得好?你讀懂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用“ ----- ”劃出你覺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說出好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師隨機板書:一邊走一邊看 仔細觀察
(六)、學習第四段。
1 、引入: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終于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那么他們見面后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幻燈圖片)
2 、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誰?他們說些什么?想象說話。自由發言。
3 、 師示范對話,說說老師用什么語氣讀養蜂人的話?
4 、 理解“驚訝”,養蜂人為什么會驚訝?
5 、 指導朗讀此句。
6 、 列寧是怎樣說的呢?誰來試試?
7 、 理解“向導”,用親切、風趣的語氣笑著說。
8 、 同桌練習對話,試著帶表情、動作去讀。
(七)、總結全文。
1 、 課題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嗎?其實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種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寧利用它帶路,所以,在這里“蜜蜂引路”其實是列寧的一種幽默說法。
2 、 (指板書)列寧通過仔細觀察蜜蜂,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邊說邊劃箭頭),所以,他稱蜜蜂為“向導”(板書:向導)。
3 、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列寧細心觀察,愛動腦筋的優秀品質,希望同學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都能做到細致、認真、多動腦筋。
(六)說板書設計:
(七)說練習
《蜜蜂》說課稿7
設計意圖:
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如何把這種天性發揮到一個受益的層面上,使幼兒在動的過程中得到各種有利身心健康的體會。而奧爾夫正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讓幼兒在身體動起來的同時,又培養其對音樂對藝術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種欣賞美和表現美的情感體會。托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對于奧爾夫的體會也許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礎最好的時機,對奧爾夫這種藝術能力培養是十分急需的。
針對托班幼兒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以及托班幼兒從未接觸奧爾夫的這一現況,設計了托班奧爾夫《蜜蜂》。以學習奧爾夫動作中基本動作小碎步為課題設計的中心,讓幼兒在體驗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快樂情景中,學習舞步小碎步,當一只快樂的蜜蜂,能感受音樂節拍做動作。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奧爾夫的興趣,學習并認識基本舞步小碎步和蜜蜂飛舞的姿態。
2、辨別不同的樂段,表現不同的動作。
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蜜蜂》,蜜蜂圖片兩張,絲巾若干、道具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
開場舞
1、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拍拍手。
2、大家一起圍圈隨音樂節奏踏踏腳。
3、全體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慢慢后退成大圈。
4、全體手拉手慢慢前進成小圈。
二、出示蜜蜂圖片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今天有許多客人老師來和我們一起上課,我們一起來和客人老師問個好!(客人老師好!)老師還帶了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和大家認識呢!
2、出示蜜蜂圖片一,播放歌曲《蜜蜂》。
蜜蜂蜜蜂生得真美麗,頭帶著金絲身穿花花衣。
你愛花兒花也愛你,你會跳舞花又甜蜜。
三、學習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師:蜜蜂漂亮嗎?
2、出示圖片二哪里漂亮了?
3、師:蜜蜂是怎么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蜜蜂飛的樣子,教師總結:
1、飛的時候后跟離地,小腳尖點地,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我們把這種腳的動作叫做“小碎步”。
2、教師示范飛這邊飛那邊,飛高飛低;轉圈;中間間接音樂蹲下來休息。
3、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和老師示范表演。
4、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教師一起來表演一遍小碎步。
四、圍繞花朵飛舞
1、教師示范跳一小段蜜蜂舞
師: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下面老師來當蜜蜂媽媽,你們來當小蜜蜂,蜜蜂們!媽媽會跳一支蜜蜂舞,學好這個舞以后你們就可以跟媽媽去花園啦,先來看媽媽跳蜜蜂舞!(教師出示綁著紅黃藍三種顏色花的凳子,圍著花朵跟隨音樂完整演示,以花朵布置一個花園的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蜜蜂的欲望。)
2、請三名幼兒跳蜜蜂舞
師:這支蜜蜂舞好不好看,請兩只能干的蜜蜂上來和蜜蜂媽媽一起來表演蜜蜂舞吧!(兩個小朋友上來跟隨音樂一起表演奧爾夫)
3、集體跟音樂跳一遍蜜蜂舞
師:蜜蜂們,我們一起來為去花園跟音樂跳蜜蜂舞吧!(以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及學習蜜蜂飛的興趣,在幼兒自己想像飛、的動作后,教師總結動作,并以蜜蜂跟蜜蜂媽媽學本領這一情節,來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做相應完整的奧爾夫動作。
五、持絲巾飛舞動作
師:我這里有很多花衣裳,蜜蜂們穿上花衣裳跳舞吧!教師示范拿絲巾。
每人有一條~2條絲巾,在教室內自由飛舞,一下高一下低。(請注意不要再原地,盡量讓幼兒有空間感,在中途可略作停頓。樂句共4個樂句,在第三樂句時,蹲下當花,其余走動。
六、結束活動。
下課律動搖:轉轉轉,跳跳跳,今天上課真有趣,謝謝老師謝謝你呀,上課真有趣。
工作要領:自己轉圈、原地跳躍、踏腳拍手、把手自放在眉上做敬禮狀、雙手高舉原地轉圈。
《蜜蜂》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蜜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 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實驗的過程,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從而感受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2、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介紹實驗過程的方法。
四、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將采用以下三種教法:
(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 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在花的海洋里徜徉了一番,今天讓我們再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去感受一下。昆蟲界里有一種神奇的小生靈——蜜蜂,非常惹人喜愛。關于蜜蜂你知道什么?
2、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3、復習舊知: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通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師小結: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的能力,法國科學家法布爾還做了一項有趣的試驗來證實蜜蜂的這種能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 通過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讀準生字并組詞(多人朗讀)。提醒難讀的字把它讀準,并可讀一讀含有這個詞的句子。
(2)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 蜜蜂飛的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3、指名讀課文,評議。
4、默讀課文,思考: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試驗?生交流。
(默讀是本學段第一次出現的朗讀要求,師需指名默讀的要求是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必要時可動筆畫重點詞句)
5、提問:哪些自段段寫了法布爾做的這項試驗?哪些自然段寫他得出的結論?
6、生交流回答。(2—5自然段為試驗過程,6自然段為得出的結論)
(三)寫字指導:
1、提示容易寫錯的字,如“論”的右邊不要寫成“倉”,“試”“袋”的右邊沒有一撇,“減”的右邊有一撇,左邊是兩點水。
2、師范寫難寫的字,如“概”等。
3、生抄寫生字、新詞,師巡回指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的生字朋友,也知道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做了一項什么實驗。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試驗的,試驗的結果又如何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課后收集有關蜜蜂的更多的資料。
六、板書設計:
原因(1)
試驗(2—5)
結論(6)
《蜜蜂》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講的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蜜蜂》,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8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爾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爾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扎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二、說課程標準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新課標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要求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和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
3、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4、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A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環節?B你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什么?
三、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將采用以下三種教法:
(1)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3)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這課書的教學過程,我總的分為7大板塊。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2、師問:你知道為什么法布爾能夠成為昆蟲學家?你知道他是怎樣進行觀察實驗的嗎?
3、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避免”、“一擁而出”、“惡劣”、“阻力”、“包括”、“沿途”、“豐富”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借”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1)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里,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里,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范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窩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復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為參考,并出示課后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著重號詞語的意思)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5、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爾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6、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著奇特的本領。“詞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后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六)、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七)、課后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26、蜜蜂
驗證內容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①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
②把蜜蜂帶到兩里外放。
驗證結果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蜜蜂》說課稿10
說教材:
本班幼兒在中班時就已經學習過律動,對于“供肩”動作:“暫停”等動作并不陌生,并且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跟隨音樂進行律動的能力,同時他們也已經具有了較為強烈的展示自我、追求成功的愿望。經過認真分析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認為:綜合音樂活動《蜜蜂斗強哥》,滿足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情感的釋放和能力不斷提高的需要,很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說活動目標:
確定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目標的原則是:“使幼兒初步感受并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綱要》同時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據此,我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旋律,幼兒能夠跟隨音樂做律動
2、幼兒能夠運用樂器分角色進行律動表演
3、在進行音樂律動過程中,感受音樂帶了的樂趣
說教學活動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幼兒能夠跟隨音樂做律動
2、活動難點:幼兒能夠運用樂器進行分角色演奏
說活動準備:
1、活動前孩子們早已經看過“熊大熊二”的動畫片,他們表示非常喜歡,尤其是對光頭強的人物更是又恨又愛,我也見過很多孩子購買光頭強的服飾工具等,所以孩子們非常了解人物的背景。
2、提供相關的音樂手鈴等。
3、光頭強首先由配班老師扮演,所以配班老師要熟悉動作,淋漓極致的演活角色,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
說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法、模仿教學法、啟發聯想法、講述師范法、表演展示法等課程整合法。讓整個教學過程做到了動靜結合,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始終為幼兒創設溫馨的心理環境。
說學習過程:
一、展開提問,引導幼兒感受蜜蜂的動作。
1、運用提問法,展開活動。
老師直接提問你們認識光頭強嗎?那你們知道蜜蜂嗎?等等非常直接的問題,一下子就能夠進入主題,把孩子拉進情景之中,那蜜蜂是怎么飛的?你能學一學嗎?
二、通過引導,學習律動:
1、請老師播放音樂,教師做動作,幼兒模仿:小蜜蜂嚇一跳是怎么做的呢?小蜜蜂還做了什么動作?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這個環節老師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一點點的往下開展活動。
2、光頭強剛才用了什么絕招嚇的我們不敢動了呢?請小朋友說一說?通過運用這樣的孩子能夠理解的提問,孩子們一下子就知道了原來在音樂律動中我們要停頓,大大的提高了提問的時效性。
4、再次放音樂:師幼共同合作演繹樂曲。在了解了整個的音樂內容后,孩子們第一次完整的進行了演繹,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并且改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帶動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師的展現力也是對教師本身有很大壓力的。
三、利用欣賞法,鞏固學過動作
在過程當中,老師及時的發現了表演不錯的小朋友,并且讓他來當光頭強,帶領其他小朋友,過程中老師表演了小朋友的精彩演出,并且鼓勵大家像他學習,并且老師也提出了問題,幼兒帶著問題欣賞。幼兒對動作很快的就能夠掌握。同時教師利用“情緒渲染法”給幼兒講解動作,請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孩子們很愉悅的就能夠學會。
5、教師示范,激發幼兒的美感。
在獲得全體孩子們的認可后,教師將所有動作進行合乎清理的串聯進行示范,將律動情節化、升華。在示范前給幼兒提出要求:要注意老師的表情和眼神。同時教師利用表演展示法和角色分別演義的教學法,將錄音和音樂結合的方式,將幼兒表演欲望和創作狀態都處于最佳期,鼓勵幼兒爭當小明星,反復練習,不斷提高。
四、結束部分:
教師出示錄音,激發幼兒的興趣,將整個活動升華,告訴孩子們要保護環境,要像小蜜蜂一樣愛護我們的自然環境。
將幼兒的情緒推向高潮,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愿望來表演音樂。
這樣做的依據是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另外在高潮中結束活動,會給幼兒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利于幼兒在活動后繼續練習,不斷創新。
《蜜蜂》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蜜蜂引路》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有一回,列寧想找養蜂的人聊聊怎樣養蜂,派去找的人不在,別人不知道養蜂的人住在哪里,列寧親自去找,列寧邊走邊發現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蜜蜂,在列寧的眼中卻又不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所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去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事不可能辦的事也能辦成。
這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列寧善于思考,是值得的我們學習的。
二 、教學目標
1、會認莫、斯等六個生字,會寫訝、談等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方法
在教學法上,根據二年級的實際情況,我直接導入,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共回來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四、 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原則,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用“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五、說教學過程
1 、直接導入,同學們,但你想法去找一個地方,卻不知道路怎樣走時,你通常會想什么呢?(學生交流)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讀一個故事—《蜜蜂引路》
2、板書課題,認識“蜂(fēng)”的字,引路(路)
3、展示學習目標
①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同桌合作、讀準字音
(二)學會互動(突出難點字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的人六個字,找規律,找出要寫的字都是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自由續寫,教師有意識的指導難點的字:如:派、蜂的兩個字筆畫、 筆順。
《蜜蜂》說課稿12
課標要求: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和運用詞和句,培養朗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說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有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利用蜜蜂作向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
說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說難點:
是從列寧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啟發和教育。
說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朗讀錄音。
說教法:
讀書指導、談話、討論、講授、演示
說學法:
預習、讀書、閱讀、質疑問難、聽課
說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平時我們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該怎么辦?
2、板書課題、讀題。蜜蜂怎么會引路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讀一讀本課全部生字。多種情況檢查識字情況。
3、檢查讀課文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自悟一、二自然段,匯報交流,點播釋疑。
2、重點指導讀第三自然段。
(1)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A列寧的住處在哪兒?
B誰能說說花叢在哪兒?
C那么,園子在哪兒?
D養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邊還有什么?
(2)現在誰能看著圖把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連起來說一說?
(3)下面我們來看看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第三段課文一共有三句話,請大家讀讀第一句。
A(讀)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么?(板書:發現)他是怎么想的?
B列寧觀察什么?他是怎樣觀察的呢?
C我們再來看看列寧觀察的和想的對不對。請大家讀讀第三句話。
D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下面我們把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等一下我還要請一位小朋友說一說。誰會看圖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3、學習第四段。
小朋友,養蜂的人看見列寧會怎么想呢?
(1)請一位小朋友讀讀第四段課文。
(2)請你們看書上的圖,再圖文對照,想一想,圖上畫的是誰在說話?
(3)養蜂人見到列寧為什么會感到驚訝呢?
(4)指導讀一讀這句話。那么誰能用驚訝的語氣讀一讀養蜂人說的話?
(5)小朋友,什么叫向導?(向導就是帶路的人。)列寧指的向導是誰呢?(齊)蜜蜂。
(6)但是你們想一想,蜜蜂真的能當向導,能引路嗎?(點課題)不能。
(7)列寧是*什么找到養蜂人的呢?
四、課堂小結:
列寧是*動腦,想辦法,仔細觀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飛回蜂房去的這個特點,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這就告訴我們,今后我們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難,只要開動腦筋,仔細地看,認真地想,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說板書設計:
蜜蜂(向導)園子
蜜蜂引路觀察思考
列寧小房子(養蜂人)
《蜜蜂》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訓練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只是因為年代久遠,學生對列寧的了解不多,在教學中只是點到為止,沒做太多介紹。而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還是以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為主。
二、教學目標分析:
《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剛才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認讀生字、生詞,生字包括一類字、二類字共有10個。要做到所有學生會讀,能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分析、記憶生字,部分學生能做到口頭組詞、造句,這也是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基礎,生詞要會讀、會用,理解詞義。
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悟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二年級作為第一學段,課程目標對閱讀教學提出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教學目標是本課的重點,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又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第三個目標是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這點需要學生能過課文的認知感悟自己完成。
三、教學方法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我盡量做到先學后教,讓學生有一個和文本對話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我主要運用了談話法和啟發法,教學中還安排了范讀環節,用到了示范法。
四、教具:
這節課我用了PPT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及主要語句、段落最后又展示了課文插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五、教學流程的設計:
這節課我主要安排了導入新課、朗讀感悟和課堂總結三個大環節。導入新課采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簡潔明了,避免了拖沓、低效的課堂導入。朗讀感悟又分了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再讀質疑三個環節。初讀課文為了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通讀順,并識記生字、生詞,讀后對生字詞的掌握及朗讀課文作了檢查。在朗讀指導中主要完成了能過找近義詞、造句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和對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這兩個任務。指導第三自然段朗讀時,用圖畫把列寧邊走邊看邊想的過程呈現給了學生,因為句子比較長,學生讀起來可能會吃力,我又進行了范讀,再讓學生練習。第四自然段是能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行指導,讓學生把養蜂人驚訝的語氣讀得更形象一些。隨后我又把孩子們帶到了課文中,提問:如果你是列寧,你能找到養蜂人嗎?誰能夸夸列寧?讓學生自己領悟列寧的善于觀察、思考,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
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有個回味、梳理的過程,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是用文字、圖畫相結合的形式呈現的,力求給學生最直觀、形象的認知。
《蜜蜂》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二篇精讀課文,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這篇課文語言嚴謹,層次清楚且邏輯性強。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大概、減少”等詞語。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體會課文介紹實驗過程的方法。感受語言運用的準確,并能積累語言。3、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我認為通過悟讀課文,體會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基于本課文本的特點,我選用“對話教學法”為本課的主導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時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教學,我以提問、討論等對話形式雙向或多向溝通信息,交流思想;如本文開頭,將“聽說”兩個字去掉行嗎,在討論交流中發展學生對感受科學求實作風。此外,我還運用讀中感悟法和多元信息教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法。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了解怎樣做試驗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讀、思、劃、議,通過自主學習和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明白科學試驗的嚴謹態度。
三、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計劃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理清文脈。第二課時:深入研讀課文,體悟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共分四個板塊:
一、復習詞語走進試驗
二、了解試驗結果激發探究欲望
三、細讀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四、回讀拓展
(一)、復習詞語,走進試驗
1、課伊始,我首先聽寫詞語,要求正確、工整。
無論試驗紙袋證實大概減少阻力推測包括確確實實準確無誤沿途超常
2、聽寫結束之后請自己修改。
3、引導學生能夠運用以上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過渡:此時此刻你們是不是很想探個究竟,到底這是個怎樣的試驗呢?一起到法布爾的花園去看看吧。
【回顧這一環節我選用聽寫詞語,讓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式,既讓學生對文本由一個整體的回顧,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訓練了詞語的運用,無疑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訓練的程度。】
(二)了解試驗結果激發探究欲望
1、接著教師引讀第一自然段: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這里我緊緊抓住“聽說”一詞研讀句子:
引讀后,我故意漏讀“聽說”一詞,當學生發現后,我問: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寫上“聽說”這個詞呢?討論中引導學生明白:是聽說的,就不一定是真實可靠的,法布爾一定要親自試驗一下來驗證所聽說的,這說明他做科學研究不輕信盲從,非要探個究竟不可。
2、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默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交流試驗結果: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盡管它們逆風而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這里我抓住“準備無誤”“確確實實”研讀句子。“無誤”是指什么?(預計學生會說:逆風沒有迷失方向,陌生景物沒有偏離方向)。還可以換個詞嗎?(預計有:萬無一失不失毫厘不差毫發)引導用確確實實的語氣朗讀。【這里,我將試驗結果首先呈現,蜜蜂確確實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那么,試驗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是不是具有科學性呢?一系列的問題將在學生腦海中形成,這樣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欲望,同時這里也是朗讀訓練點,將詞語的理解溶入了個性化的朗讀體驗之中。】
(三)細讀試驗過程體會嚴謹作風
這一板塊的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第二自然段的文字中,作者詳細地記錄了做試驗的過程,而且每個步驟都具有代表性,可謂是缺一不可,這正是體現了作者科學的研究態度;同時這一段中,作者還將自己的推理過程融入了細致的觀察中,這在語文學科中較少見到,我主要分為兩個小板塊進行教學:1理清實驗過程2明白推測依據
第一板塊:理清實驗過程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劃出試驗的過程可以分為哪幾步?想想從他做試驗的過程中,又能感受到他是怎樣對待科學研究的?
2、試驗的過程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蜜蜂。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理清試驗脈絡。
3、你能從試驗中感受到什么?學生交流感受,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1)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的用意:是為了便于觀察。
(2)做上記號,是為了方便與其他蜜蜂區分開來,試驗的真實性。
(3)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4)捉二十只蜜蜂是為了比較分析,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5)走兩里多路,使試驗結果有說服力。
4、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去掉其中的一步行嗎?為什么?再將你的思考結果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明白,如去掉做白色的記號的這步,就體現不出試驗的真實性。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可以讓學生在生與生、師與生的合作學習與交流中,逐步體會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
5、讀到這里你想說什么或你想對法布爾說些什么?
學生通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心中的情感早已溢滿于胸,噴薄欲出了。此環節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地表達自己個性化閱讀體驗的機會。更讓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得到一次升華。
第二板塊:明白推測依據
我是這樣過渡的:法布爾不僅有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他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
1、請再次默讀課文2—3段,想一想法布爾放出蜜蜂后做了什么?為什么推測蜜蜂可能回不到家了呢?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討論。(交流中明白,法布爾放出蜜蜂后還觀察蜜蜂的活動狀態,同時積極動腦思考,蜜蜂這樣活動的原因。;交流中還要抓住“幾乎、大概”體會用詞準確性。)
2、為什么“我”這樣推測呢?交流中明白,我之所以這樣推測有兩個原因。1蜜蜂向四面飛散2飛得很低,看不到遙遠的家。從中你有什么體會?教師相機將學生的語言歸納總結:科學講究嚴謹的態度和求實的作風,凡事要有根有據,此外還需要有用心思考的探究品質。
3、回放試驗結果。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指名讀齊讀
(四)回讀課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那么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生接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此時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說,生再讀
2、學習最后一段。
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論。學生齊讀最后一段,師帶領學生小結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辨認方向的本能。)這個結論讓你想到些什么?鼓勵學生多元思考,比如:什么是本能,資料袋里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怎樣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原因?【《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因此,緊扣末尾這一結論,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學生去主動地發現、自主地探究。】
3、拓展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的科學作風。
作業布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2)課外閱讀:《昆蟲記》《木木的昆蟲日記》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積累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四、板書設計
蜜蜂
試驗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蜜蜂
本能準確無誤?
【抓住試驗這一關鍵詞,展現課文脈絡,揭示課文主旨,“本能”后面加一問號,更激發了探究的興趣。】
《蜜蜂》說課稿15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真實的地記錄了作者為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本課按作者的思考,實驗以及實驗所得的順序來寫。作者先寫思考——蜜蜂究竟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然后寫了解這個問題而做實驗——作者捉了自家花園的40只蜜蜂,分別作了記號。然后到野外放飛20只,最后所得——17只先后飛回,從而證實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生字卡、搜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2、導入新課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循序漸進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不認識或不懂的字或詞語想辦法讀對、弄懂。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詞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么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訂正、強調字音,如:“阻”、“測”時平舌音,不是翹舌音,“盡管”的“盡”讀三聲。
4、默讀課文呢,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導學生歸納主要內容。(可以用問題引導學生:這次試驗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作者得出什么結論?)
三、指導寫字
1、下面看看同學們字寫得怎么樣。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減……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么。
(2)指導寫字:課件演示,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后,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四、作業設計
練習默讀課文,勾畫并讀熟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法布爾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呢?(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板書:聽說)
“聽說”是什么意思?(不一定真實可靠)
2、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說明他不盲信,講究事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三、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試驗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一畫他所做的事。
2、抽生匯報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再給你的同桌說一說吧!(板書:捉蜜蜂做記號叫女兒等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3、再次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個步驟行嗎?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全班匯報。
4、讀到這里你想對法布爾說些什么?(嚴謹的科學態度)
5、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法布爾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聽到蜜蜂回來了你的心情會怎樣?想用什么詞來形容?
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情。(指生讀,大家評議。再讀)
7、已經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結論呢?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結論的呢?請大家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說明結論的句子,勾畫下來。
9、誰來讀一讀這一句。并請說一說你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準確無誤、確確實實”的意思。)(行動結果完全符合預期效果)(真實可靠)
10、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飛回來了,能說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了嗎?還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復朗讀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同學們,讀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那么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此時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動,他興奮地對人們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五、學習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論。(齊讀最后一段)
2、在這個結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無法解釋的是(能辨認方向的本能。)
3、對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嗎?
4、根據學生的提問,著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舉例說明。(本能是人和動物不學就會的性能,如:出生的嬰兒會哭會喝奶;蜂釀蜜等)
5、自由讀讀資料袋里的內容,里面說的蜜蜂會跳舞,它們就是這樣認路的嗎?
六、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確有無數解不開的奧秘。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后,有一種研究結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教師講述奧地利生物學家費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業布置:
1、把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課外閱讀:《昆蟲記》《木木的昆蟲日記》
板書設計:
聽說做試驗得出結論
仔細觀察善于思考
課后小結:
略。
【《蜜蜂》說課稿】相關文章:
《蜜蜂》說課稿12-17
《蜜蜂》的說課稿10-23
《蜜蜂》說課稿07-09
蜜蜂說課稿01-21
《蜜蜂引路》說課稿12-13
蜜蜂引路說課稿11-05
《蜜蜂引路》說課稿01-07
《蜜蜂》優秀的說課稿07-05
《蜜蜂》說課稿(精選3篇)09-23
《蜜蜂引路》說課稿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