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動量定理說課稿

時間:2024-05-15 23:49:09 偲穎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動量定理說課稿(精選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動量定理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量定理說課稿(精選11篇)

  動量定理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并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沖量》的延續,同時又為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了解并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并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后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為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為了保證建筑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么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筑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沖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為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沖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系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松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沖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系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么?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為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據,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據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沖量與碰撞前后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動量定理說課稿 2

  我說課的過程包括說教材和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即教學的組織過程,最后再說板書設計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特色。

  一、首先說教材和學生。

  動量定理是物理學中力學部分的重要規律之一,是聯系力與運動的重要橋梁,是解釋物理現象和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物理規律之一。

  學生已經學習了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的基本規律,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動量定理的知識基礎。同時高中的學生思維活躍,關心生活,往往對物理規律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比較感興趣。我在這節課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說出動量定理的內容。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能夠進行相關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學習和應用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參與和合作意識,進一步學會交流與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實踐、善于交流合作的科學態度。

  重點:

  能夠運用動量定理解釋科學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現象。

  難點:學生解決問題時在應用帶有方向的物理量方面容易出錯,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難點確定為:應用動量定理求解時能夠正確地把握相關物理量的矢量性。

  復習:

  加速度:a=(v2-v1)/t

  沖量:

  動量:

  牛頓第二定律:

  表達式:

  二、說教學的過程、方法及其原理。

  這節課我主要是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設計的,在整個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實驗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當今建構主義對于學習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并且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第一步,我首先帶領學生對加速度的定義、沖量、動量和牛頓第二定律進行簡單的復習,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點。

  (幻燈顯示)

  思考:

  雞蛋落在木板上為什么會碎呢?它受到的作用力比落在海綿上的在嗎?

  第二步,我讓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雞蛋從一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掉到木板上,雞蛋會破嗎?如果掉到海綿墊子上還會破嗎?為什么呢?接著用兩個質量相同的雞蛋來做這個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分析,然后用多媒體進行簡單的模擬。做實驗用的是煮熟的雞蛋,這樣既能夠保證實驗的效果,又不會造成浪費。

  (幻燈顯示)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采用實驗法來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對實驗的觀察和對問題的思考能讓學生把注意力迅速轉移到物理學習中來,對本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

  然后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請同學們思考跳高時為什么要用到海綿墊子?第二張請同學們思考如果飛來的是一塊石塊,他敢去頂嗎?為什么?學生的積極性會很快被調動起來,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進一步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能夠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動量定理說課稿 3

  高中一年級物理新教材按知識的邏輯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內容放到起始年段來講述,當然在難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講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該回避的盡量不予提及、該簡化的毫不保留、大膽下放一些內容作為選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關重要,下以一節“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的教學法為例,加以闡述,以食讀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課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冊(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七章第四節;主要內容是講授“動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內力>外力這類題型中的應用。

  2、地位:“動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普適基本規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統相互作用對時間的累積(Ft)總和為零的這么一個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來源于對稱性;考慮教材編排的系統性,書上從牛頓運動定律中導出動量守恒,然而其適用范圍卻比牛頓運動定律廣泛得多——不論是變力還是恒力、不論是哪個參照系、不論是高速或低速,宏觀或微觀系統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無需慮及中間細節,只需注意始、末態,具有簡捷方便的獨特優勢,為處理力學(含后續學習的電力、磁力)問題辟開了一新的思維方法。本課是“教綱”里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高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故應教好本課。

  3、編排:《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是繼學生學習了“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之后,通過應用守恒定律解決碰撞等實際問題達到掌握該定律的一節習題課——旨在加深對動量及守恒條件的理解、進而熟練地應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定量問題。

  4、依據教綱對本節的“B”級要求、教材的編排,本節教學目標可定為:

  〈1〉知識目標:學生要會用動量守恒律處理一維碰撞、爆炸等兩物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即會確定系統、分析相互作用過程(初、中、末態)物體的受力,從而判定系統動量為什么守恒;根據動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時性(“一邊一時”),正確寫出已知條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知道守恒律解題優點所在。

  〈2〉能力目標:提高解題能力即讀題、析題、圖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題步驟、解題表述等科學思維習慣及方法。

  〈3〉德育目標: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辨證唯物主義實踐觀。

  5、教學重點:正確列出動量守恒方程及應用守恒律解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使學生深刻領悟一維矢量的運算方法——化為標量(代數)運算。

  二、教法說明:

  本堂課主要采用討論、閱讀指導、練習、實驗及多媒體放映等教學方法。教法選擇的依據:

  <1>應用討論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滲透合作、共贏的思想,調動積極性:作為知識應用課,正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求得共識,本課應讓學生讀題并討論----分析系統動量是否守恒?加深對知識應用的領悟。有些老師處理問題時也是在討論、自學中完成的。

  <3>通過觀看實況錄象(打臺球、掛車等)、觀察氣墊導軌上滑塊的碰撞等實驗引起同學們對碰后物體速度求解的興趣,讓同學們認識到本課學習的意義;通過直觀模擬碰撞現象給學生以更多的感性認識,變抽象為具體,多維度化解教學難度,加深對規律應用(知識)的記憶。

  <5>人類對經歷過的挫折總是記憶猶新,本節可以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求解,通過學生動腦、動手演算,比較、講解不同學生的答題錯誤,特別是對動量矢量性的疏忽和運算錯誤,進行有目的的強化,以期突破本節的難點。如對書上【例2】設具體數字而讓學生解答,待出現答題錯誤時加以糾正;也可做這樣的理想實驗:站在懸崖邊的人,給他一個動量,他將如何運動?引出對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種種讓學生牢固烙上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本節內容在高三教學中還須深化,考慮高一學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數學、語文能力等),教學所涉及的習題盡可能過程清晰、系統(對象)容易確定;

  只要求到一維兩物體的題型,系統只有某方向動量守恒的問題盡量回避;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對性及變質量問題高一年不予提及;知識的綜合只牽涉到平拋或豎直上拋即可,且作為較高要求,應放在另一節練習課上。

  三、學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要培養科學的讀書及解題方法,力求養成規范答題習慣,提高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定律導出的簡單復習,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即從本質上明確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適用條件(比牛頓運動定律更廣);

  通過解答實際題目的訓練,培養審題能力、養成注重過程分析注意整體思維和嚴謹解題步驟的習慣,克服邊審題邊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時間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導題后小結——“題后思”,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即守恒律題型的一般解題方法:確定對象確定過程并分析確定正方向并寫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學生喜好表現,可以通過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課堂作業的投影、講評,可激發學者“愿學”的情感,讓大家學有所獲有所得,多層面提高學力。

  注意由淺入深、按步解答、適當降低、抓好反饋落實的環節,注意歸納,給予機會提高自信心以激發差生學習情緒,解題時易出現的混亂問題有二:一是符號問題,強調設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確則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則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結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邊一態”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嚴格列出已知,作圖輔助思維。

  把例題及課堂練習發到學生手上,適當選擇1-2題綜合型題目(兩個以上知識點),鼓勵好生上臺講述,多完成難一點作業,籍以調動優等生的積極性。

  在上述關于教材、教法、學法等分析的基礎上,我實施了這一節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實效。

  四、新教材教學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級某些重要的章節都下放到了高一年來(如動量、曲線圓周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等),這些內容都是要求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點知識,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證力學知識在高中階段的連貫性、完整性、系統性。

  考慮高一學生能力的發展水平,教材把這些知識編排得深理淺出,通俗易懂,既照顧科學性又兼及可讀性,因而有降低知識難度的意圖,特別是不涉及繁難的隱含條件較多的物理問題,著重于知識形成過程的介紹及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時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應遵從直觀簡潔的理論實質及準確敘述有實際意義的應用練習鞏固,把握好度(特別是梯度),重在激發學習興致。

  粗看起來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級中學的教材編排順序,細細品味,卻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臺階:屏棄了過于枯燥的理論論述;吸取了近幾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學精華;溶入了頗具時代氣息的生產生活實例及最新科技成果;體現了教育教學革新的趨勢,是對以往教材的大洗禮。

  教科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大眾性,特別是“閱讀材料”和“做一做”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機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

  動量定理說課稿 4

  (一)教材分析:

  力對空間和時間的積累,是力對物體作用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前一節介紹了力的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定理,而本節深入介紹了物體相互作用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規律——動量守恒定律,這是高中學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個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學大綱中,動量守恒定律是B類知識點,屬于較高層次的要求。

  教材選取兩體問題中的碰撞模型,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及動量定理導出了動量守恒定律的一維表達式,再將結論拓展為多個物體、兩維情況,較全面地介紹了動量守恒定律及其適用范圍,它不僅和牛頓第二定律一樣適用于宏觀低速系統,也適用于牛頓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觀高速系統及微觀系統,教材還詳盡介紹了動量守恒的條件,提出在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系統的動量保持不變。

  前節教材講述的沖量、動量及動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礎知識,在中學物理中用動量定理處理的對象一般是單個物體(通常可看作質點)本節則將研究對象拓展到系統,在動量定理的基礎上概括了封閉系統中的一般規律,動量守恒定律不僅是本章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點,學好本節內容對今后處理物理綜合問題以及學習新的物理知識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在一維情況下兩物體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頓定律及動量定理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內容及定律成立條件,了解定律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式。并使學生明白定律雖可由牛頓定律及動量定理導出,但其具有獨立性、普適性。掌握定律中“系統”、“內力”、“外力”等名詞的確切含義。

  2、能力目標。能在具體問題中判定動量是否守恒,能熟練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知道應用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索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3、科學思維品質目標。通過對定律的推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關系是自然科學研究的一種常見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動量守恒成立的條件及定律的表達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是理解動量守恒的物理內涵,動量及動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動量的相對性以及研究對象的系統性、物理狀態的同時性。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1、實驗及引導探索式。學習物理,重在理解。為使學生理解動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條件,本節課宜采用實驗及引導探索式教學法,即通過實驗,對一維兩體模型中的每個物體及由兩者構成的系統進行受力分析,確定單個物體及系統所受的合沖量,確定單個物體及系統的.動量變化,在對單個物體應用動量定理的基礎上,引出系統動量守恒的概念,進而探索系統動量守恒的條件,在探索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過演繹論證,環環相扣地得出結論,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

  2、講、練、評結合式。在討論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時,通過讓學生分析具體問題,隨時發現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評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結合起來。

  (五)教具的準備:

  氣墊導軌、細線、彈簧、兩質量相等的小車、砝碼

  (六)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課,讓學生貼近生活,感到自然親切,充滿趣味性,可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及充滿對未知科學領域的好奇,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

  2、講授新課

  ①演示課本上的一維兩體模型實驗。實驗改為用氣墊導軌,可使實際情景更為理想化,使學生體會到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實驗初步建立動量守恒的概念;

  ②引導學生由觀察實驗過渡到理論推導,定量地導出在一維兩體模型中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此過程又引導學生回味了前面學過的重要定律、定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③引導學生推導出動量守恒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述及其意義;

  ④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動量守恒成立的條件,并歸納得出動量守恒定律;

  ⑤演繹、推廣動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圍;

  ⑥通過舉實例說明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

  3、用典型習題加深對動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條件的理解及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同時可及時反饋學生中知識接受及理解上出現的錯誤及遺漏。

  ①實際問題中,系統不受外力的情景很少見到,此時往往做近似處理(定律成立條件的拓展)如外力遠小于內力時亦認為動量守恒;有時系統在某個方向所受外力為零,即該方向系統的動量守恒;讓學生了解一般在作用時間很短,內力影響遠大于外力時均可認為動量守恒成立,例如碰撞、打擊、爆炸等問題的處理中可運用該定律;

  ②定律表達式中要注意動量的相對性、矢量性及作用前后兩物體動量的同時性,注意定律的適用對象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物體組成的系統(系統性)。對于矢量性的理解要重點突出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恒表達式為矢量式,但在一維問題中可將之轉換為代數式,故解題時正方向的假定是必要的。

  4、板書設計。板書板圖應做到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主要板書在黑板上保留時間要長,使之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較為明顯。

  5、作業布置。為了讓學生理解定律的內涵,掌握定律的應用,設置了三道作業題留給學生課外完成,可起到鞏固新課、回味課堂的效果,題量不宜過多,以減輕學生負擔,留給學生一個全面發展的空間,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動量定理說課稿 5

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物理《動量守恒定律》,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詳細匯報。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利用動量的觀點解決物理問題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解題方法之一,它被廣泛的應用在力學、熱學、電學、光學及原子物理各章中,有很強的綜合性。而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普遍規律之一,也是動量一章的核心內容。動量守恒定律與機械能、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對訓練學生思維、培養解題能力有很大作用。

  在初中教材中沒有涉及動量的概念,所以對高一學生來說動量守恒定律還是一個新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應注重對定律內容及適用條件的理解,幫助他們樹立動量解題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總結歸納能力,為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如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學大綱對動量守恒定律的要求是B級,本節教材內容包括守恒定律的導出和守恒條件的確定及對其適用的普遍性的理解。根據以上內容確定了本節的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適用條件,會在具體問題中判斷動量是否守恒,知道它是自然界中普遍適用的規律。

  (2)知道沿同一直線相互作用的兩物體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進一步理解動量定理。

  (3)初步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簡單問題。

  守恒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實驗驗證和理論推導基礎上的。在本節的教學中安排了氣墊導軌實驗和用動量定理、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基于以上內容確定了本節的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

  (1)使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即實驗探索法和理論推導論證法。

  (2)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

  動量守恒定律是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用動量建立起物體之間的普遍聯系,較好的利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去解決物理問題,能夠體現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我確立了本節的德育目標。

  德育目標:

  (1)幫助學生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

  (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3、重點難點的確定:

  動量守恒定律的得出,一方面通過理論來推導,另一方面通過實驗來驗證,而這恰恰是我們認識物理規律的兩種基本方法。因此,守恒定律的得出應是本節課的重點,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實驗推理能力,也能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動量守恒定律雖然是自然界中一個重要的普遍規律,但它的應用也要具備一定條件,初學者往往對守恒條件判定不準而亂套公式出現錯誤,尤其是對內力遠遠大于外力,判定更感覺困難,因此,守恒條件的判定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講的是新課,因此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講授法,另外,配合本節課教學內容,還采用了實驗探索法、理論推導論證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利用氣墊導軌實驗,它即能直觀反應動量守恒定律,同時也能使學生學會用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通過運動過程的模擬和實際物體碰撞錄像的播放,更能增加對動量實恒定律的感性認識,多種方法融為一體,使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1、通過氣墊導軌實驗,教學生用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

  實驗過程中應根據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注意根據研究的問題,確定觀察的重點,培養學生進行有序觀察。并對觀察現象進行合理分析,整理歸納形成理性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教學生用已學理論推導新的物理規律的方法

  通過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就是教給學生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即可以訓練學生思維,又可以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能力,在很多物理規律的研究中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

  通過對動量定理內容的提問,鞏固上一節課知識并通過它反映的是一個物體所受的外力沖量和動量變化的規律,提出問題,如果兩個物體發生相互作用,它們的動量變化是怎樣的呢?冰面上兩個靜止的小孩互推后,他們的動量都發生變化,他們的動量變化又滿足什么樣的`規律呢?由一個物體動量變化引入到相互作用物體動量變化,創設物理情境,引出本節知識。

  2、新課教學

  在教學安排上,我沒有完全按講義的做法,由簡單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結論,然后再用理論推導,而是做了以下調整:首先是把粗糙的小車實驗改為較精確的氣墊導軌上兩滑塊相互作用實驗,其次是采用了先用理論推導后再用實驗驗證的方式。

  首先提出研究的問題:光滑水平面上兩物塊發生碰撞,它們總的動量是怎樣變化的,由學生自己推導。由牛頓第三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出它們前后總動量是相等的,然后實際真是這樣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氣墊導軌的碰撞實驗來,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又能通過理論結果,激發他們實驗的興趣。

  實驗分三種情況:

  (1)兩等質量靜止滑塊由中央彈片彈開。

  (2)滑塊以一定速度撞擊另一靜止滑塊并粘到一起。

  (3)兩質量速度均不同的滑塊碰后以不同速度運動。

  從多種情況的分析,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從理論推導到實驗驗證,既滲透了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也有效的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知識內容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動量守恒定律,守恒定律的內容通過前面的結論由學生自己總結,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在守恒條件的教學上,教師應講授好內力和外力的概念,在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上,應滲透理想化的觀點以突破難點,在守恒定律普遍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們觀看錄像,其內容包括:臺球的碰撞(正碰斜碰)、貨車的結合、炸彈爆炸、火箭升空、微觀粒子的碰撞,意圖在于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加深對守恒定律的條件及其普遍性的認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鞏固練習: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守恒定律條件的判定,其中(1)、(2)小題是有關外力是否為零的問題,(3)是內力遠遠大于外力的問題,(4)題則是論證多個物體組成系統的動量是否守恒問題,逐層加深,強化對守恒條件的認識。

  第二部分通過人跳離船后對船的速度方向及大小的分析,初步練習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為下一節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做鋪墊。

  4、小結:由同學歸納本節主要內容

  五、板書設計

  為了更好的體現本節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板書設計如下:

  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

  一、理論推導:

  二、實驗驗證

  結論:水平氣軌上,相互作用的兩滑塊

  碰撞前后動量不變

  動量定理三、動量守恒定律

  F1t=m1V1-m1V11、內容: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F2t=m2V2-m2V2外力之和為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不變

  牛頓第三定律

  F1=-F22、守恒條件:

  整理得:(1)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

  m1V1`-m1V1=-(m2V2`+m2V2)

  (2)內力遠遠大于外力

  m1V1+m2V2=m1V1`+m2V2`

  3、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動量定理說課稿 6

  我說課的題目是《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我按下列程序展開。首先是本章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屬于新課標3-5模塊第十六章《動量守恒定律》。動量知識在舊版教材中是緊接機械能之后,而在新課程教材中則是大幅后移。但我認為動量知識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有所拓展。3-5模塊之前,學生接觸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屬于經典物理,而3-5模塊中其余知識則屬于微觀粒子內容,“碰撞”是粒子性的一個典型特征;比如,原子核結構就是利用粒子碰撞的方法研究得到的,動量知識則是研究微觀粒子的碰撞所必須的。因此,“動量”知識被放在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等內容之前學習。

  可見,新教材中“動量”知識除了鞏固了傳統意義上在物理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之外,還強化了在從經典過渡到量子過程中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內容動量定理是力學中的重要規律,它比牛頓運動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頓運動定律不適用的領域,例如微觀粒子方面,動量定理仍然適用。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沖問題時,利用動量定理要比運用牛頓運動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詳細研究整個運動過程,只需要比較運動過程的初末狀態即可,給解決問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在生活生產中,動量定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教師進行課堂授課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鑒定標準。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交流表達能力、運用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數學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和科學探究能力。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完成課程目標的三個領域,即(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特點我對本節制定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從動量的角度理解力與運動的關系,即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也適用于變力,并能解釋現象和處理有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從牛頓第二定律到動量定理的推導及例題的求解,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

  (2)通過用動量定理解釋現象和處理有關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科學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通過課本“科學漫步”閱讀,對汽車安全帶、安全氣囊、交通規則介紹,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科學素質。

  整個教學過程應該是認知流程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流程,二條線相融并進,共同實現學生的發展。

  三、說重難點:

  重難點的突破意味著這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所以一節課中教學重點與難點確定得是否準確,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劣。根據教材定重點,根據學生定難點。

  本節的重難點確定如下:新課改精神強調突出知識的探究過程以及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我把動量定理的導出和動量定理的應用定為本節教學重點。

  中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以前學習過動能定理,因為動能定理不涉及方向。受動能定理的影響,他們一般會感到動量定理的矢量性有些困難。另外動量定理是在恒力條件下推出的,推廣至變力可能學生不能馬上接受,所以我把本節課難點定為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和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情況。

  四、說教法:

  雖教無定法,但教學有規定對于確定的教材和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本節我準備多種教學方式,主要采取“雙主互動”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完成教學目標。

  1.從教師主導看: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設境、啟發、導撥、調控”四個過程之中。要求教師善于把握“啟導”環節,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引起認知沖突,激發探求渴望,促使他們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在嘗試與探索之中取得成功。

  2.從學生主體看: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質疑、思考、探索、評價”四個學習過程之中。即要求學生以最優化解決問題和提高能力為終極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自己不斷地思考、嘗試、探索與評價,挖掘創造潛能,培養科學素質,提高創造能力。

  除此之外,我還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采用講授法和嘗試教學法。

  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準備采取以下手段:學生分組實驗、包括DISlab學生分組實驗、多媒體電子白板、演示實驗、實物展臺。由于采取了學生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探究,本節采取兩節課連堂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可分為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兩個階段,只有兩者均優,方能真正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下面來談談本節教學如何具體實施。

  首先是教學引入。

  本節我以電影視頻引入(PPT播放《太極張三豐》和《新版守株待兔》兩則視頻并自配解說)解說詞:此為電影《太極張三豐》片段:大反派飛起一腳,應該有千鈞之力,只見大師三豐順勢縮肚子,將其化解于無形!太極功夫很神奇吧,其實是大師物理學得好!再看《新版守株待兔》,獅子是語文學的好,活學活用,守株待鹿!言歸正傳,兩個例子都是兩物相撞,為何結果大相徑庭?

  接著學生帶著興趣與疑問進入新課學習。

  對于本節第一個知識點──牛頓第二定律的動量表達式,我準備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比較了三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第一種是由復習舊知識推出新結論的傳統方式,第二種是利用打點計時器作定量研究,第三種是利用傳感器作定量研究。這三種方式中我認為第二種是較好的探究方式。因為有直觀的數據做支撐,比較具有說服力,并且學生對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更為熟悉。當然通過這個實驗還可以掌握一些實驗技巧,如:平衡法找合力。而傳感器在驗證恒力情況時則沒能顯示出特別優勢。

  在前面探究出F=△P/△t的前提下學生應該很容易得到動量定理的表達式,再由教師使用講授法強調新概念──沖量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在這里我采用了講授法加強對新概念的理解,我認為講授法并不是落后方法的代名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探究法是今后高中物理教學中很重要的方法,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摒棄講授法。一堂成功的課,它不可能僅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肯定要穿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中利用一種方法的長處彌補另一方法的短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而言,講授法非但不能摒棄,而且在適當的情況下還應加強,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應該讓讓講授法在新課程理念下富有新的內涵。高中物理課標組組長廖伯琴教授也這么說嘛:“今后高中物理教學中該講授的,還是要講授。”

  書本上對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只是一帶而過,缺乏說服力。我采用數字化實驗室增進學生對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的理解。借助于傳感器,實驗的操作難度降低了,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究其深層次的意義,其實是要求學生轉而關注數據之間的物理關系和數據背后更深入層次上的物理分析,就是說可以引導學生把精力從簡單層面上轉移到較深入的'地方。

  學以致用,動量定理學來是要用的,用來解決定量計算以及定性分析生活中的實例。先看定量計算:在定量計算的教學中我采取嘗試教學法,即“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嘗試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一開始就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把學生推到主動的地位;嘗試練習中遇到困難,學生便會主動地自學課本或尋求教師的幫助,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當然,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學生通過探究和教師講解,對動量定理有了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之上。

  在定性解釋生活現象的教學中,我先給出簡單器材,由學生自己根據這些器材設計實驗,且口頭解釋現象。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然后再由學生舉出生活生產中應用動量定理的其它例子。

  到這里,這節課基本上大功告成了。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課堂小結也很重要,同樣可以培養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我們可以這樣問:你在本節中學到了什么?答案可以多樣,可以說學到的知識點,也同樣可以說學到的思想方法等。沒有標答!

  該布置作業了。作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把作業分為基本作業,提高作業和超額作業,其中后兩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選擇。

  最后是板書設計。雖然使用了電子白板,但是重點知識還是擺在黑板上,使學生對整個脈絡清晰可見。黑板板書應該是精華,展示整個課堂教學的結構和線索。多媒體和黑板是相互補充的。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的理解及教學設計。本節是高中物理相對重點和較難的一節內容。本設計主要特點有:

  (1)根據實際情況,我采取兩節課連堂教學,使整個過程顯得從容不迫且相對完整。

  (2)F=△P/△t的得出和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我采取了實驗定量研究,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突破了難點。

  (3)例題教學我采取了嘗試教學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4)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和口頭解釋既鍛煉了學生能力又活化了對定理的理解。

  我認為教材只是多種教學資源的一種,從教材演變為實際的教學行為,必須賦予教師創造性的勞動。教師永遠是教學的創造者,這是教師職業的光榮!

  動量定理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以及應用的條件。利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的解題方法之一,也是解決碰撞類問題的基礎,同時也是會動量相關知識的深入和拓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基本體系的了解,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情

  (過渡語)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扎實的物理知識基礎,也有了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獨立的思考,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我會多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把課堂交還給學生。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結合以上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

  2.學會用動量守恒定律來解釋現象,鍛煉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3.通過動量守恒定律的推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語)基于對教材的這些認識,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以及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動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條件。

  【難點】動量守恒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何去應用。

  五、說教法學法

  (過渡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展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句)厚積而勃發,秉承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我的教學環節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首先是導入環節:

  首先我會提出問題:平靜河里靠的很近的小船,你從一只船跳到另一只船,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回答后,我會繼續追問“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現象?”進而引出新課。

  【意圖:通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提問導入,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感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順利引入課題。】

  接下來的新課講授環節,這也是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首先是動量守恒定律的提出:我會給出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然后用牛頓定律自己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這時我會進行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自主推導完之后,我會對學生進行提問,并幫助學生修改出現的問題,進而總結出動量守恒定律。

  【意圖:通過學生的自己推導,既復習了所學的已有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遷移能力,加深了對之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接下來帶領學生分析動量守恒定律的相關內容,例如應用條件:

  (1)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為零;

  (2)系統受外力,但外力遠小于內力,可以忽略不計;

  (3)系統在某一個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則該方向上動量守恒;(4)全過程的某一階段系統受的合外力為零,則該階段系統動量守恒。在分析過程中我會舉出符合條件和不符合條件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符合動量守恒。

  【意圖:通過舉例和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最后是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舉例,通過學生討論或者自己完成相應的練習,并且在老師的引導下得出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思路。

  【意圖: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總結的能力,同時通過練習和規范練習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從而突破難點。】

  新課講授之后就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選擇難度遞進的習題進行練習達標。學生展示答案與標準答案對比,我會解答有異議問題。讓學生完全消化本節內容。

  【意圖:從易到難,梯次設置問題,便于學生完全掌握所學內容,并可以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

  最后就是小結作業環節:

  小結時,我會和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知識點。作業則是課后習題1、2題。

  【意圖: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系統的回顧知識,作業的布置可以將課上的知識延申到課下。】

  七、說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明了的原則,我才用了提綱式的板書。

  動量定理說課稿 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應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比牛頓定律發現的早,應用比牛頓定律更為廣泛,如可以適用于牛頓定律不能夠解決的接近光速的運動問題和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頓定律的應用范圍內的某些問題,如碰撞、反沖及天體物理中的“三體問題”等,動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夠體現它簡單、方便的優點。動量守恒定律作為高中物理第三冊選修課(人教版)的重要內容來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基本體系的了解,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分層教學目標選修物理的學生基礎相對比較扎實,教學要求必須達到學生參加選拔性考試的要求。但由于學生基礎、興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可以依據平時學習和前提測評的考查,把學生分為A、B、C三類層次。A類為基礎、接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少部分學生;C類為基礎、接受和自學歸納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學生;B類為剩余的大部分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對象。在教學中注意他們的不同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動量守恒定律分層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學習本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掌握動量守恒定律這一應用廣泛的自然規律,要達到這目的,就必須讓每個學生正確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和特點,因此,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1、掌握動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條件。

  2、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問題。

  二、教法分析

  為了做到“教學得法”,讓不同的學生達到各自的目標,最后達到相同的大綱要求。本課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采用目標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根據前提測評大致對學生分為A、B、C三層;認定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自己本課的目標;在導學達標中對各層次學生有針對性的教學;在達標測評中讓各層次學生有個恰當的評價。這樣有利于分層教學的實施。

  2.采用循序漸進法安排教學內容。首先介紹從實驗總結出來的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而后,A類學生識記和練習;B、C類學生學習牛頓定律和動量定理推導動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條件;然后根據練習由B、C類學生歸納動量守恒定律的三個特點,進而得出動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題步驟,最后是各層次學生的應用解題。

  3.在知識點教學中采用重點、難點分層進行引導、設疑、提問和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動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條件的引入,A類學生采用直接介紹,B類學生引導其閱讀課本理解,對C類學生設疑提示,嘗試推導,加強知識的應用;在動量守恒定律的特點和解題步驟的教學中通過練習引導、提問,由B類和C類學生完成,A類學生理解。

  4、在達標測評和作業中,注意知識點和難度分層,如測評第4題,難度較大,目的是使B、C類的學生加深對選擇參照物的認識。同時注意學生完成情況的反饋和師生的交流。

  三、學法分析

  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依照自己的實際,充分調動自身心、腦、手、口、眼的積極性,更容易主動地掌握重點和難點。在學習中,學生采用了以下的學習方法:

  1、A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要貫徹兩個為主。識記為主,記憶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記憶動量守恒定律的特點和一般解題方法;訓練為主,自己對識記的知識能夠較簡單的應用。推導、歸納為輔,知識熟練后自己在課后進行。

  2、B、C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是貫徹兩個為主。學生理解為主,不僅僅是記憶動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條件,記憶動量守恒定律的特和一般解題方法,而且學生注重根據教師的引導、提問、設疑,通自己的思考、判斷、歸納等達到理解的目的;訓練為主,在訓練中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如測評第4題,對三種解法加以比較),使自己對識記理解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四、教學程序采用目標教學法組織教學。

  動量定理說課稿 9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下面我對這節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具體內容如: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5第一章第6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習過動量守恒定律之后,為進一步深入的探究動量和牛頓第二定律的關系而編寫的。它側重于力在時間上的積累,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并且本節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內容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②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可以使用于變力;

  ③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并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是學生認識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②通過一維形式動量定理的定量討論,增強學生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運用所學的知識推導新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

  難點: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

  四、說方法

  教法:本節課我采用演示實驗,分小組討論,進行推理驗證并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法: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掌握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從而是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教學程序

  通過以上分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

  小實驗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1:雞蛋落地 讓雞蛋落入墊有海綿桶中(海綿不讓學生知道),讓學生推測雞蛋的“命運”,最后展示結果。

  演示實驗2:緩沖裝置的模擬 用細線懸和橡皮筋分別掛一個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釋放后重物下落,結果細線斷而橡皮筋沒斷。

  【讓學生在驚嘆中開始新課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事例:跳遠時要跳在沙坑里;跳高時在下落處要放海綿墊子;從高處往下跳,落地后雙腿往往要彎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又不希望這樣,比如用鐵錘釘釘子。這些現象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來探究其中的奧秘。

  (二)進行新課

  1.用動量概念表示牛頓第二定律  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問題

  v′

  v

  F

  假設一個物體在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t時刻初速度為v,在t′時刻的末速度為v′,

  試推導合外力的表達式。

  讓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F=ma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自己推導。(同時找一名學生演板)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點撥、提示)

  推導過程:合力F=ma 由于, 所以,

  結論:上式表示,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率。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另一種表達式。

  2.動量定理

  教師:將上面的式子進行變形可寫成

  讓學生分組討論該式的物理意義,并進行總結:表達式左邊是物體從t時刻到t′時刻動量的變化量,右邊是物體所受合外力與這段時間的乘積。說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不僅與力的大小和方向有關,還與時間的長短有關。這個量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應。就此引出沖量的定義。

  物理學中把力F與作用時間的乘積,稱為力的沖量,記為I,即,單位:“牛頓秒”。

  這樣公式將 可寫成

  該公式表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等于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定理。

  這樣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動量定理。

  討論:如果物體所受的力不是恒力,對動量定理的表達式應該怎樣理解呢?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動量定理的過程性。

  讓學生討論總結:盡管動量定理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的有關公式在恒定合外力的情況下推導出來的。可以證明:動量定理不但適用于恒力,也適用于隨時間變化的變力。對于變力情況,動量定理中的F應理解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并舉例分析:鐵錘釘釘子,球拍擊乒乓球等

  利用動量定理不僅可以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還可以解決曲線運動中的有關問題,將較難計算的問題轉化為較易計算的問題。

  3.動量定理的方向性,根據實例和課堂練習研究動量的方向性,總結動量定理的公式是矢量式,運用時注意正方向的選取,并提醒學生中學階段我們僅研究一維情況。

  4.應用舉例

  再次展示演示實驗課件,讓學生討論并應用動量定理來解釋有關問題。

  (三)課堂小結及作業布置

  六、板書版畫設計

  教學中將整塊黑板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板書寫概念、規律、圖、以及公式的推倒過程等。一部分為副板書,用來畫草圖,解答例題等。同時用彩色粉筆顯示重點內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動量定理說課稿 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石家莊一中的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量定理。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認識物理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引導和指導,重視對學生的物理思維以及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更多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解決更多的問題。基于這一理念,同時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進行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就具體地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主要教學環節這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思想。

  一、教材分析和三維目標的確定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動量和動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新課標教材,選修3-5中,第十六章第二節的內容,是第一節《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延續,也為學習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知識內容上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動量和動量定理》為解決力學中的打擊、碰撞等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是牛頓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可以利用簡單器材設計有趣的實驗來親身體會與其有關的現象,所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這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3、重難點的確定以及依據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發現,學生在上課時對這部分知識接受起來并不困難,但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時經常出現錯誤,這主要還是在于學生對動量的概念和動量定理的內容理解不深刻,在應用動量定理時常常只注意到矢量的大小,而忽視了矢量的方向。所以我把以下幾點確定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學情分析和教學設計思想

  1、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與存在的問題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運動學、牛頓運動定律的基本知識,并且在上一節課通過實驗探究了碰撞中的不變量,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同時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抽象思維水平還有待提高。此外,高二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自主意識增強的階段。

  所以我打算在教學中,本著中學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和啟發性原則,采用講授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選用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習材料和實例,使學生主動地感知物理現象,進而通過分析、歸納、交流、探究等過程讓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從而進行概念的建構。

  三、主要教學過程

  首先,展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應完成的學習任務。

  緊接著呈現這樣一段新聞材料:近期,美國得州一軍用飛機,在飛行訓練時撞上一只飛鳥,導致飛機墜毀,人員受傷。同時給出幾張以往由于鳥和飛機相撞所造成的事故圖片。之所以選用這樣一個新聞材料來引入新課,主要是因為在學生看來,鳥類體積小重量輕,與鋼筋鐵骨的飛機相撞應該是以卵擊石的效果,但是沒有想到鳥撞飛機,威力竟然如同一枚炮彈。這無形中就使學生產生了疑問,并引發了濃厚的興趣。同時這又是一個與現代科技相關的熱點問題,所以可以讓學生體會物理學對科技領域的貢獻,從而形成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

  接下來,學生便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先帶著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做的探究實驗,然后提出問題:動量這一概念是怎么得來的呢?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有關內容,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同時體會前人探索世界的歷程和方法。從而得出動量這個很抽象的概念。緊接著再給出這樣一個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動量這一物理量的矢量性,并且了解在一維情況下計算動量的變化量時,正方向的規定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為學生學習下面的重點內容——動量定理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就通過創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從已學過的牛頓第二定律的知識入手,來自己推導出動量定理的數學表達式。之后教師順勢給出動量定理的內容、解題步驟、注意事項、適用范圍以及沖量的概念。因為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但非常重要,受學生現有知識和能力的限制,這一環節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

  之后為了深刻理解并應用動量定理解決問題,我結合上課一開始呈現的新聞材料,布置這樣一道課堂練習。…………。通過解答這道習題,一方面使學生掌握運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步驟,深化對動量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生在上課一開始時產生的疑問,之所以鳥撞飛機會產生巨大的威力,主要是因為在碰撞過程中,鳥的動量的變化量較大并且發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極短。從這道題的數據就可以看出,鳥對飛機的撞擊力可以高達幾百萬牛。以上所有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所以應留出足夠的時間,預計在25分鐘左右。

  接下來,為了再次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意識到,不僅是在科技領域,還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學習動量定理的知識都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學生實驗。讓學生從水杯或書下面,分別快速地和緩慢地抽動紙條,觀察會有什么不同的現象。并讓學生用學習的動量定理的知識來嘗試解釋現象。學生獨立思考以后,通過小組內的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明白了這一道理后,為了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水平,并且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把學到的知識與更多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聯系起來,所以我提出最后一個問題:你能想到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動量定理的知識嗎?其中哪些是通過減小作用時間而增大了作用力;哪些是通過延長作用時間而減小了作用力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后,以小組為單位,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小組智慧的力量。并且最后比一比,哪個小組舉出的實例既多又好。通過這一環節最終把一些與動量定理知識有關的典型的、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實例呈現出來,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至此,本節課知識內容的學習就完成了,最后結合板書對本節課做一小結。并布置相關作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了。謝謝您的指導。

  動量定理說課稿 11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地位及作用: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應的基本規律之一,它比牛頓定律發現的早,應用比牛頓定律更為廣泛,如可以適用于牛頓定律不能夠解決的接近光速的運動問題和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頓定律的應用范圍內的某些問題,如碰撞、反沖及天體物理中的“三體問題”等,動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夠體現它簡單、方便的優點。

  處理方法:雖然3—5要求低,但是動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3—5的'最重要內容,作為一名物理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物理思想、物理意識,因此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自主探究切來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定位為: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動量的概念,知道動量是矢量,

  2、理解動量守恒定律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培養守恒思想。

  3、知道動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并會用它解決問題。在講解例題2時和學生探討一下車輛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4、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等。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動量、動量守恒定律。

  難點是動量守恒條件的確立。

  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和學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通過問題導學,合作探究,學生交流展示,學生提出疑問,在自主學習中體會物理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物理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再進行達標訓練起到鞏固的效果。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展示碰撞動畫)、實物展示臺(供學生展示用)、學案(課前要求預習)。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流程

  1)整體設計

  安排“知識鍵接(創設情景)——展示目標——問題導學(合作探究)——當堂達標訓練——課后鞏固訓練”進行,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的主導地位。

  2)環節設計(主要是知識鍵接引入和重難點突破)

  情景鍵接導入,通過兩小球的一維碰撞,V2>V1,發生碰撞,問碰撞后有幾種可能情況?并思考碰撞中遵循怎樣的規律?(從不變量引入守恒并導出了動量的概念)

  重點(1)討論動量概念,我設計如下知識點填空,可以概括其要點。

  1、定義;

  2、表達式;

  3、單位;

  4、方向;

  5、動量變化。

  這些內容在引入動量概念后可以輕松自主解決。

  重點、難點(2)理解動量守恒定律及條件

  自學問題:

  1、什么是系統?什么是內力和外力?

  2、分析上節課兩球碰撞得出的結論的條件。兩球碰撞時除了它們相互間的作用力(系統的內力)外,還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們彼此平衡。氣墊導軌與兩滑塊間的摩擦可以不計,所以說m1和m2系統不受外力,或說它們所受的合外力為零。

  3、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4、表達式

  5、適用條件

  在例題2的分析中可設計如下問題:

  1、是否滿足守恒條件;

  2、選擇正方向;

  3、碰前動量;

  4、碰后動量;

  5、根據動量守恒定律列式計算。

  1)學生活動:

  討論。學生交流,教師巡視,學生在討論中遇到問題詢問老師、老師匯總

  展示交流(1)教學把巡視中遇到的問題和重點問題提出來,先讓或者引導其他小組會的同學給與解答,不會的教師才再給與解答。然后教師給與延伸(例題分析)

  2)當堂達標訓練(10分鐘)學生展示答案與標準答案比較。解答有異議的問題。

  3)課后設計專門的鞏固訓練

  總結語:應及時說明:這是課前的設計,還有待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實施,并且將在具體實施中結合課堂實際及時應變調整。

【動量定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動量守恒定律》說課稿(高中物理動量和動量定理說課稿)10-02

大物動量定理教學設計范文10-12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10-08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5-16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說課稿06-14

說課稿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