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的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秀的說課稿1
我今天要說的是《體育與健康》(水平二)籃球運球和游戲障礙跑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從說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指導思想、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學法、說場地器材、教學過程等九個方面來說說這一 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學內容:
1、籃球運球 2、游戲:障礙跑
二、教材分析:
籃球是小學體育課程中貫穿三個水平領域的教材內容,這個內容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占的比重比較大。籃球具有對抗性、集體性、綜合性和游戲性的特點,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同時,籃球運動是在有規則約束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項目,對于培養同學們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行為習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在集體性的對抗過程中,能夠培養同學們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指導思想
本課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同學們發展、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同學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同學們良好的鍛煉習慣為主要目標。通過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教學目標
1、運動目標:通過結合游戲,讓同學們在玩中學會籃球運球動作,積極投入課堂學習
2、認知目標:通過籃球的學習,熟悉球性,掌握手指分開,掌心空出的運球手法
3、技能目標:通過本課學習,80%以上的同學們能正確掌握行原地運球的動作方法。提高控制球的能力,發展同學們的靈敏、速度素質,提高協調性及快速反應能力。
4、情感目標:培養同學們積極思考,合作探究,提高交往能力。培養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提高同學們自信心。
五、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運球: 臂腕指用力,手腕隨著屈伸的方法
障礙跑:合理運用鉆、跨、繞
教學難點: 運球:手眼身三配合
障礙跑:技巧與速度
六、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1、激發興趣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的導入階段中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現在同學們最感興趣、最熟悉的nba、cba的 籃球明星,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讓同學們明白成為籃球明星的夢想需要通過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其次引入了籃球操的練習,引導同學們去感受籃球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通過籃球操來讓同學們感受這節課的與眾不同。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同學們的注意力;營造良好寬松的課堂氛圍。
2、探究學習法:新課程標準一直提倡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進行探究性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在本次課中我采用了探究學習法,讓同學們在探究創新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尋找最佳的學習方法,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比練習法:由于同學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每個人掌握的技術情況也不同,因此通過不同水平同學們的展示、對比,能夠使同學們更深刻的了解技術,掌握技術。
4、游戲競賽法:游戲比賽是體育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它能夠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同學們的好勝心理,調節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說學法
1、體驗學習法:親身體驗是掌握技術的最好途徑,通過自己的練習能使我們更好的掌握技術。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通過設疑來引導同學們自主練習,使同學們更好掌握技術,解決技術難點。
2、小組合作法:由于小學階段的同學們個體意識比較強,集體的觀念則比較薄弱,為了培養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在本次課中通過小組合作來了解集體的作用,并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過程品嘗成功的快樂。
3、創新展示法:小孩子的想象力豐富,有時候能想到我們成人想不到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采用不同的練習方法來加深對技術的了解,并在了解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技能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評價應用法: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評價不僅僅包括教師對同學們的評價,也包括了同學們之間的評價和自我評價,這個評價過程能夠提高同學們對技能動作的掌握,并且能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和評價能力。于是,在課的高潮部分我利用"拍球比多"的游戲,使同學們將運球技術充分的應用,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拍球技術的掌握。
七、說場地器材:
籃球場、半徑5—10米的圓、小籃球人手一個、
跨欄架4個、呼拉圈8個、小墊子8個
八、說教學程序
環節一:游戲開課 激發興趣
師生問好,宣布本課內容,安排見習生,接著在音樂《運動員進行曲》伴奏下,同學們在教師帶領慢跑成圓形,教師在中心,同學們隊列為圓形站隊。做準備活動以游戲(代換口令)代替以跑從而提高同學們的運動興趣。
環節二:自由玩球,活躍熱身
音樂節奏隨教師一起做籃球韻律操。留出一點時間讓同學們自由耍球,教師及時肯定同學們的成就并加以引導,以激發和保持同學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 師生互動階段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關鍵,應發揮同學們的主體地位,給同學們充分的學習空間,積極啟發同學們進行思維,進行創新。這個環節我主要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1)、設疑導入:這個環節我通過設疑:"如何才能將籃球拍得又多又好"?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既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
2)、練習創新:在同學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后,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體作用,給同學們自由的學習空間,師生間互動學習,讓同學們在練習中大膽創新,發現更多的練習方法。
3)、展示評價:由于同學們的表現欲強,在嘗試練習后,我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同學們充分展示創新的成果,同時也給其他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并且在這個基礎上對同學們的展示技術進行評價,從而使同學們更積極的進行練習。
4)、教師巡回輔導,并請同學們展示,引導同學們分析評價,容易犯的錯誤,解決問題。
環節四:游戲應用階段
競賽性的游戲不僅可以使同學們獲得勝利的喜悅和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同學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這個階段我主要安排了"過規定障礙物(鉆欄架、拍球、跨呼拉圈、繞轉折點)和過自設障礙物"兩個環節。通過這兩個環節培養同學們的團隊精神,體現出合作性學習的趨勢。
環節五:總結放松階段
這一部分是人體活動由動態恢復到靜態的環節,所以我安排了放松和課堂總結兩個內容。通過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放松操,使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放松心情。,并對所學的技術做一個總結,鼓勵同學們在課后進行鍛煉、應用,培養同學們的終身體育意識。
優秀的說課稿2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系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46人,外地務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為了顧及后進生的學習發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占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 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么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么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占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摸文本,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建新知。
四、說程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并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么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后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后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并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后轉喜為怒、忿忿的。并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后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在反復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么多,他是怎么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了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么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并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并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并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么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借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并說明理由。然后指導朗讀老人的話,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么?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么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后抒發感想。
1、 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么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么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么感想?或收獲?并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獲,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并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13、找駱駝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又看見 路邊左有蜜右有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啃過的樹葉留下 缺了一顆牙齒了牙齒印
本課教學我努力想體現“以讀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將語文課上成知識、語言、思維等能力培養綜合訓練課。謝謝!
優秀的說課稿3
各位老師,今天我執教的《船長》這篇課文是法國作家雨果寫的一篇小說。 小說以遇險、自救、殉職為敘述順序,塑造了一位臨危不懼、忠于職守、勇于獻身的船長形象。文章情節感人,文字雋永,思想內涵十分豐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此,抓住課文關鍵詞句,通過朗讀、體驗,感受船長的崇高品質和引導學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我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開啟智慧。
首先我覺得上這樣的課文,情境的創設十分重要。因為只有教師全情投入,才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獲得豐富的體驗。這節課我采用了語言描繪和音樂渲染這兩種方法創設教學情境。比如在導入環節時,我用聲情并茂的導入語表現危機到來的緊迫,齊讀船上遇險的混亂局面,把學生一下子帶到了那個可怕的夜晚。學生身臨其境,強化感受,激起了走進文本的欲望。
二、主體探究,培養能力,智慧共生。
教學中,教師舍得留出時間,空間,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我的閱讀策略,通過“找出船長的命令”,自己讀,自己想,深入課文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主動捕捉相關信息,深刻體會哈爾威船長為什么要下達這樣的命令,命令前后的結果怎樣,體會出船長的勇敢鎮定、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三、抓住細節,思維訓練,凸顯智慧
“言為心聲”,語言的刻畫對于揭示人物性格非常重要。雖然災難突然而至,但是救援工作“井然有序”,這是與船長指揮的“井然有序”緊密相連的。災難猝發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冷靜,首先哈爾威要求大家“安靜”并且 “注意聽命令”,然后 “把救生艇放下去”這是當時最佳的自救方式,接著安排人員的有序撤離,先女人,再其他乘客,最后是船員,“必須把60人都救出去”唯獨沒有安排自己,書上說這是哈爾威忘記了自己,我更傾向于此時他已經抱有“與船共存亡”的想法,因為這或許和古老的“船長榮譽”規則有關。據說,在遙遠的古代,航海是一件十分兇險的事情,它需要大家的精誠合作,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船長,在船上,他擁有極大的權利,為了制約這種可怕但是卻必須的權利,人們規定作為船長,他除了保證船上人員的生命安全外,還應保證船只的安全,“人在船在,船亡人亡”,這樣船長的權力就不會被濫用,而盡心盡力保證航船安全上了。因此雖然這次沉船的責任并不在哈爾威,但高度的船長榮譽和責任感,使他履行了這條古老神圣的規則。面對災難,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此驚人的自制力讓我們欽佩,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和英雄。
“威嚴”的話語顯示著他的堅強, “簡短有力”的對話說明了他的沉穩,有序的安排證明了他的機智。機械師對于機器的損失最有發言權,首先了解船體的傷情,是決定能否自救的第一步。大副在船上的地位僅次于船長,他的話語有一定說服力,20分鐘營救60個人,讓每一個人知道都能撤離,對于遇難者心理的安撫至關重要。“女士優先”這也是西方人引以為自豪的傳統。因此當哈爾威命令打死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包括自己)時,傳統的思維又重新影響到了大家,哈爾威的靈魂也愈顯偉大起來。大家完全被船長先人后己的崇高品格感動了。
四、讀寫結合,發展語言,智慧延伸。
課文最后一段寫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集中表現了他的高尚品質。在這段的處理上,我播放一段音樂,伴著音樂進行范讀、指名讀,齊讀,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使船長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越來越高大,學生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其次我覺得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偏廢了語文的工具性,所以這節課我沒有忽略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最后一段時,設計了“船長,你為什么不和我們一起回家__________”和“不是我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的說話訓練,學生情動辭發,情真辭切,達到了精神與語言同構共生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一系列的訓練,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哈爾威船長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關心船上的每一個乘客的崇高品質,體會到他的高度責任感和誓與輪船共存亡的偉大精神。
總之,這節課我以“感”和“悟”為宗旨,以體驗語言文字為目標,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一個“學生參與度、思維深刻度、課堂效益度”的教學境界,這才是智慧課堂的追求方向。
優秀的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及設計理念
《絕句》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之作。本單元的主題都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描寫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向往。
新課程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題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地學習。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體現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學習了本詩的色彩美,結構美,意境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5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標: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心情。
3、情感目標: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誦全詩,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領悟詩的意境。
二、教法、學法
葉老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教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古詩的學習方法很多,本節課我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那就是: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三、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詩歌的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我設計了5個環節。
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初讀古詩——讓學生體會本詩的色彩美
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拓展遷移——讓學生延伸美
(一)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新課伊始,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今天我們又要讓李白的好友——“詩圣”杜甫帶領我們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領略那里的美景,你們愿意去嗎?不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大詩人及他的大作[課件出示杜甫簡介,絕句簡介](這樣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讀古詩——讓學生體會本詩的色彩美
在初讀古詩,讀通古詩的同時,我讓學生劃出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再讀,再體會。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生了誘人的魅力。學生找出這些色彩,老師再加點撥。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三)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在熟讀了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古詩、細讀古詩,找出詩中的數量詞。這首詩巧妙地將數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既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該詩被奉為千百年來的蒙學讀物,數量詞不可不講。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也說明鳥叫不是嘰嘰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也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行,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歷史久遠;第四句“萬里”船,展現空間的廣闊。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 四)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先閉上眼睛,聽朗誦,想象畫面,再根據自己的想象作畫配詩。這樣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美。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窗雖小,因“含”著,千年積雪而讓人感受到時間的久遠;船雖泊但靜中寓動,也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意境幽遠,
更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詩雖短,但其境無窮。四句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遠景有近景,而且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春意盎然。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意境正是教學關鍵之所在。
(五)拓展遷移——延伸美
在課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課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詩或描寫春天的詩,在晨讀會上展示給同學們。
古詩具有語言凝煉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四、板書設計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我的板書既是原詩又高于原詩,既讓學生掌握了詩句中的字詞,又使學生對本詩的節奏有了清晰,明了的認識,更利于學生誦讀、記憶,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當然,我的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給我更好的建議,是我少一份遺憾,多一份完美!
優秀的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十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教學分數的意義,分子、分母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分數的組成及分數單位,這部分知識,是學好分數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有關概念,如分數的單位、分數的組成等,對進一步學習分數、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其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學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1、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大量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形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注重對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為了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小組合作交流,并進行觀察、猜測、推理等數學活動得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單位“1”。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我們教室里有什么變化?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不想見見他
板書:1/4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數?對于分數,你有那些認識?
2、感悟分數的產生.
二、操作探究
1、學習分數的意義
(1)、通過操作體會1/4的意義.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獨立操作,盡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陰影部分表示出1/4。 學生操作,小組交流。
展示匯報: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學生展示、匯報。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1/4。
(2)、出示練習紙:看圖填上適當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并說明分數的意義。
(3)、認識一個整體.
出示一個橙子,師:我如果要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這個橙子的多少?
出示5個橙子,問:現在我這兒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個盤子里,可以怎么說?如果放在一個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說?放在一個盒子里呢?
小結:我們可以把這5個橙子看作一個整體。
師:現在我要把這盒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幾個?吃了這盒橙子的幾分之幾?再出示一盒水彩筆,提問:現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現在我把這盒水彩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幾分之幾?
舉例:我們還能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4)、操作認識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種,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5)、認識單位“1”.
自學課本74頁第一小節。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
出示單位“1”的概念,齊讀。
(6)、小結分數的意義
小組討論、交流: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
小結分數的概念,學生齊讀。
2、練習應用.
(1)、說出下列分數的意義,并找出單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學生的4/7;
已經修了全長的3/8;
西紅柿是黃瓜的1/2。
(2)、完成課本“練一練”。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說課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我們在概念課的教學設計中堅持這樣的一個理念:概念教學要注重數學活動的過程。因此整節課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在原有對分數的生活基礎與運用價值的感知基礎上,經歷主動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并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圍繞這一目標,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力求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
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組織教學內容。
感知分數的產生是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前題,歷年來教者在向學生介紹分數的產生時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資料,口頭傳授,學生看書等形式,實際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數的產生,更無法理解分數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系,基于這種認識,我在設計這部分內容時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創設了一個做賀卡的情境,讓同學們用手中的一張紙去做賀卡,并用分數介紹賀卡每部分的內容。這樣的設計既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分數產生于人們的生活實際,而且為認識單位“1”埋下伏筆。
2、動手操作,解決難點。
概念作為一個數學知識,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學生在建立數學知識時也必然有一個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就本節課而言,理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通過平均分得到分數是一個難點,為了突破此難點,我讓學生用學具代替任意的多個物體小組合作來解決。
3、設計具有開放度的習題。
一節課好的習題設計,對于訓練學生思維,理解并鞏固新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中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后,我設計了基礎練習題和開放題。開放題分別是:面對九宮格提問題;設計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數來描述。通過這樣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拓展并感受單位“1”。分數的意義說課
一、 說教材
(1) 教學內容:浙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p69——72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約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了解分數的演變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本,說出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了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接下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通過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題目,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理解單位“1”,從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學重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分數的意義。
(4)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 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學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
三、 說學法指導
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方法,使其養成自學習慣,獲取知識的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多層次練習形成技能。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出示分數演變過程圖,引出分數。
2、說說關于分數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3、還想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到新知與舊知的鏈接點,改變傳統的概念教學
“復習---引新---練習---鞏固”的程式化教學。)
(二)自學課本,了解新知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自學課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說說自學課本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設計意圖: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自學課本,使學生真正走近了“分數”,《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于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辨析問題,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加速”。
這跟單純的講理論完全不同,自學課本后,學生很愿意把自己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告訴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層次題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個1/3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問:陰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2) 出示一個3/8的圓的陰影部分,學生猜可用什么分數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體的1/4,學生畫這個整體。
(設計意圖:雖然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知道了分數的意義,但這只是表面的知識,設計猜一猜這個環節不再是分數意義的定義的簡單模仿與套用,而需要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本質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數意義,才能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題目將抽象的分數建立與之相對應的表象模型,這個構建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富有挑戰意義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搶答
(1)將6支、8支、10支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幾支?
(2)將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可以用3支表示嗎?
(4)再加2支還能用1/2來表示嗎?
3、6支鉛筆拿出它的2/3
4、拿粉筆,三盒分別拿出1支、2支、3支都占這幾盒粉筆的1/5,每盒有幾支粉筆,每份有幾支?比較三個1/5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升華”,
針對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告訴學生而設計了這些環節的教學,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時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動手畫一畫,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明白不同物體所表示的整體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過來,同樣是1/5,由于單位“1“不同,實際上表示的鉛筆的枝數卻不同。整堂課由于設計了不同類型的教學環節,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5、分一分:按老師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會分數意義中“平均分”、“分幾份”、“取幾份”的含義,這比枯燥的死記硬背條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樣,在分與拿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分數意義在解決有關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價值,這對學生的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6、概括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前面的自學、一系列的不同層次的練習,充分感悟分數的意義,從而自然得出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分數的意義》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七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中,學生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學生理解了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
才能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也為以后學習分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2、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說課過程 :
新課標指出:努力營造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在本節課中,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創造分數,不僅有利于學生廣泛參與,也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使學生在做中學。
1、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學生已經理解了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那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雖然書上沒有學過,但對于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一個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應有所認知。因此,我打算在課上分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課前提供給每一小組的材料(1分米的線段,4枚棋子,8支鉛筆,6塊橡皮,一根繩子??)。學生四人為一組,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并對學生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合作交流,盡可能多的創造一些分數,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表示?我們匯報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交流結束以后,組織討論:大家在得到這些分數的時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點要注意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指出:必須是平均分成的。
接著討論:平均分的對象相同嗎?你能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進行分類嗎?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教師隨機板書“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最后教師指出:無論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為了加強理解單位“1”的含義,緊接著要求學生舉例說說: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學生在大量舉例的同時,充分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突破單位“1”的含義這個難點以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圖,(共8面)以老師首創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老師引導說“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
優秀的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內容。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通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老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
優秀的說課稿7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而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系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指出,我們要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運用已有的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要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既依賴于學生的數學認知狀況,又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措施。只有加強概念教學,才能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各種數學能力。
本課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學習活動,把整個學習過程放給了學生,讓學生小全員參與,共同探究。圍繞核心概念進行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他們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說教材:
知識基礎:學生在二年級時學習了平均分,對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經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級上的時候,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會加減簡單的同分母分數。
《分數的意義》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第一小節60-62頁分數的產生 分數的意義,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這個單元包括六個內容。
本單元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本節教材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三段,即三個層次的內容組成。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能使學生比較完整地建立起分數的概念。
本節課是這部分知識的起始課。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的從分數的產生,從份數與除法
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技能。對于小學生而言,分數比較抽象,目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分數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較困難的。教材的編排比以往更重視用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體會、理解有關知識。
這些知識在后面系統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及其應用題時都要用到,因此,學好本單元內容,尤其是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順利掌握分數四則運算并學會應用分數只是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
說學情:
既然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認識了分數,那么到了五年級,他們對于分數究竟還知道些什么?這節課的起點應該在哪兒?帶著這個問題我對學生進行了一項前測:
要求:一個分數 ,用你喜歡的方式說明它的含義(畫圖、文字敘述等等)。 情況如下:
結果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畫圖的方式,用一個實物,如一個蘋果,一塊面包或者是用一個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個別1個孩子選擇了線段圖。事實證明學生掌握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
通過以上分析,孩子對于分數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準確地描述把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得到一個分數。那么本節課的教學中應注意些什么呢?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為了比較完整的建立起分數的概念,應該利用三年級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為基礎,提供平臺,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動獲取知識;思考二:要找到把許多物體組成一個整體平均分與把一個物體平均之間的內在聯系,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并強調單位“1”的概念,揭示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思考三:另外根據五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點,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并且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既要對學生的形象思維給予支持,也要
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可以發展的空間。學生只有在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并且去操作,去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一內容,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抽象概念。
說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對高學段的要求及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體會單位“1”的 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子、分母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辯證地認識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單位“1”的理解
教 學 方 式: 體驗、探究式學習
教學手段說明:以大量學具為載體,引導學生想一想,動手畫一畫,分一分,親身體驗,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積累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說流程:
見課件
說教學過程:
第一大環節:本課的開始通過分一個月餅,產生引出在分物或測量時,在分物或測量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是:
第二大環節:
第一層: 回顧舊知:教師為學生準備學具,一個蘋果、一個月餅、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說明自己所分圖形表示的含義。
觀察我們剛才分的這些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的都是一個物體)最后引出小結:我們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
以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理念:引領學生感受分數的產生,通過分一個物體,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讓學生初步感受分數的含義。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課伊始,在輕松的聊天環境中,引入分數,勾起學生對分數已有知識的回憶。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學習中,引導學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還可以把什么看做單位“1”。通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將抽象的分數具體化。
第二層: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擴展單位“1”
1、 通過分一些物體4塊月餅,8塊月餅,20塊月餅,一大堆月餅的四分之一,
讓學生觀察,教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設計意圖:數量逐步遞進的月餅的設計就是對于單位“1”擴展的一個考慮,學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單位“1”的概念,
2、 同時讓學生觀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逐步體會到用分數來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3、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單位“1 ”
設計意圖:擴展對單位“1”的認識,能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感知分數與平均分什么物體及物體的數量無關。
第三層 :動手操作分6個月餅,體驗分數得到的過程,豐富對分數的認識
通過把六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分月餅,表示每種分發用分數表示,并得出每種分法相對應的數量,從而讓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究,教師監控:為什么同樣是平均分、同樣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結果卻不同呢? 小結:同樣是把6個月餅看成一個整體,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還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設計理念:《課標》中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本節課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知識,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的納入到學生
的直接體驗中體會單位“1”相同,分的份數不同,得到的分數也不同。在此環節中學生自己動手去分一分,興趣高漲,真正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由具體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參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 第四層:概括分數的意義
1、讓學生觀察這些分數都是怎樣得到的?
預設: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監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什么?(分子)
小結:我們在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基礎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進一步認識了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拓展對分數的認識。
第五層 揭示分數單位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分數(指著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預設:分子都是1,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這樣表示一份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第三大環節:分層練習,深化提高:
練習1,的設計意圖:借助直觀展開練習,發散學生的思維,鞏固分數的意義。選擇不同的單位1
練習2,三個猜一猜的練習更加深學生對于分數量、率對應關系的理解,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為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練習3,是一道開放題,拓展學生思維,數學課是思維的體操,讓學生充分動腦。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課的設計特點:
1、能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進行教學。
布魯姆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對一個五年級學生來說,“分數”的知識決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準
優秀的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社戲》,它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社戲》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文中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人情,它所描繪的實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圖景。“我”在事隔三十多年仍然難以忘懷。“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樸真摯的感情和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之前在魯鎮這個“大市鎮”所未曾見到過,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能根據小說的特點,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圈劃和朗讀的方法,歸納人物形象,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3、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對農家朋友間誠摯的情誼,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贊美,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品讀和圈劃文章的關鍵語句,了解人物形象;感悟作者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和對故鄉的眷戀、熱愛。
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感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體會文中人物間的真摯情感。
四、說教法
《社戲》課文篇輻很長,這對于第一課時的要求很高,必須在一節課的時間做到重點講解清楚、難點有所突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第一課時到底上什么?通常的上法是按照小說的三要素,首先朗讀課文,理清結構和情節發展。然后評人物、賞風景。這樣的環節我在一個班上的效果不好。在曹老師的建議下,我經過反復的掙扎和思索之后,我把課堂教學的重心放在人物的評讀上。把突破口放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來把握文章主旨。即對故鄉質樸淳厚的人們的熱愛――“人情美”,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童年美”。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經歷。所以我認為從小伙伴們人手可能會更能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體驗,這對于初一同學來說是容易辦到也很愿意去找的。
從內容上說,按理說文章主要內容該寫戲,但文章真正寫看戲的內容并不多。作者用大量篇幅寫了我對平橋村這片“樂土”的熱愛,和因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寫了赴趙莊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歸途中“偷”豆、剝豆、燒豆、吃豆和事后談豆等事。這樣花筆墨寫,非但沒有離題,而是緊扣主題的。因為《社戲》并不是專門為了寫看戲的,而是通過寫看戲反映“我”與農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頌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干。這一點要讓學生在對人物形象深刻剖析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得出結論,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目標1: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讓學生通過研讀文本找關鍵句的方法了解可以從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這兩個角度來表現人物。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圈劃、討論、理解關鍵語句,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目標2:引導學生通過圈劃和朗讀的方法,歸納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題。 方法:通過略讀課文,圈劃人物描寫的語句,圍繞“文中的我(迅哥兒)最喜歡哪個人物?”讓學生走進文本。再圍繞《學習建議》中“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位”讓學生走進生活,拓展延伸。通過回答:“文中的我或者你這位讀者最喜歡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__(評價其性格的品質),比如___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落實到具體的文本之中)”讓學生走進文本,充分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理解“人情美”“童年美”的真正含義。
目標3:通過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優秀的說課稿9
我說課的課題是《鯨》,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學習目標、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第一篇。本組課文都是說明性文章,意在讓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并了解說明方法,體會作者怎樣準確地用詞、形象的表達,并在習作中加以運用。《鯨》一文介紹了有關鯨的體形特點、進化歷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選編本文的意圖,1、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2、體會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3、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
二、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語文課程標準對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其中,重點是:1、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
2、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 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有關鯨的資料、圖片
四、教學過程
本課預計2課時完成。今天我主要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共分五個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三)、匯報交流,精講點撥,(四)、鞏固檢測,(五)、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生答:鯨。師板書。匯報你搜集的有關鯨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2、檢查預習
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字音、字形掌握情況。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生自讀自悟,質疑,然后小組合作探究,了解鯨的特點。師提示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綱的方式來把握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新課標倡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環節設計正是這個理念的具體實踐。
(三)、匯報交流,精講點撥
生小組合作后,基本能夠把握鯨的特點,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
家、演說家、導游中的一個角色,來匯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要讀出鯨的特點;當畫家的要畫出鯨的特點;當演說家的要講解出鯨的特點;當導游的要解說出鯨的特點。小組內評議。然后推舉一人代表,在全班內交流,師生共同評議。在生匯報的時候,師相機板書鯨的特點。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此環節采用角色置換法,將閱讀轉變為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在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通過生的匯報表演,可以看出學生對鯨的特點認識和把握比較準確與全面,此時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相機出示課件:“課文是怎樣把鯨的特點介紹清楚的?”劃出有關的語句。
根據生的回答,師課件出示改寫后的句子。例如:鯨很大,很重。讓生與原文對比閱讀,體會哪個表達更好?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出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自讀體會,小組內交流,進而班級內交流,師根據生的回答,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語句,指導朗讀,并相機板書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環節重在學法指導,為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鞏固檢測
為了將鯨的特點說的具體、準確、生動、形象,作者使用了一些說明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你學會使用這些方法了嗎?
師課件出示有關鯨的圖片,生借助學到的說明方法做口頭練筆。
1、以某一類鯨(如白鯨、虎鯨、藍鯨等)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
2、為海洋館寫一段關于鯨的解說詞。
選做其一。
(五)、拓展延伸
師肯定鼓勵生的口述后,引導生關注自然,激發其保護鯨的意識。
鯨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兩年才產下一頭幼鯨,而且由于人類的捕殺和海洋污染,鯨的數量急劇減少,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為鯨做些什么呢?
布置作業:
1、 擬宣傳保護鯨的標語,張貼于自己生活的社區。
2、 小組為單位,在自己生活的社區,舉辦有關鯨的講座,倡議人們關注海洋動物,保護生態環境。
選作其一即可。
【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引向課外,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意識,并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周圍的人們,從而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五、板書設計
鯨
外形特點 列數字、舉例子
進化過程
種類
生活習性 打比方、作比較
優秀的說課稿10
一、設計理念
略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感悟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通過有層次、有取舍、有詳略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熏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下面,我就在以上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讀
教學目標:
①學會本課的10個詞語,正確理解“琳瑯滿目、鱗次櫛比、人流如潮”等詞,會用一些簡單的句式說話,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引導學生感悟“香港”的美麗、璀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學會本課的10個詞語,正確理解“琳瑯滿目、鱗次櫛比、人流如潮”等詞
難點引導學生感悟“香港”的美麗、璀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詞析句、品讀感悟法、移情體驗法、整體把握法、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法,具體結合教學過程展開闡述。
四、教學預設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更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為什么喜歡旅游?學生談完感想后播放香港風光片讓學生領略香港的魅力和風情,看完后,請學生用一個詞或句子來描繪看到的景象。學生談感想后補充課題:香港,璀璨的明珠。(創設這樣的情景,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心靈體驗,讓學生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建立了一種和諧、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自主閱讀,感悟文本
1.自主閱讀,整體感悟。
①自由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思考:課文是怎樣介紹香港的。教師巡視,讓學生充分地自由讀。【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②交流。通過朗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梳理學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讓學生在進一步的學習中來解決。)
2、品讀第一段,了解位置。
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找香港的地理位置。交流后明白香港的地理位置是亞太地區的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還是購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處。教師課件播放并解說。
3、選擇主題,合作學習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根據學生的回答交流:
1、萬國市場:通過讓學生找詞語談來感受來體會香港萬國市場的繁華,并隨機指導朗讀。
2、美食天堂:通過讓學生找詞語談來感受及想象有哪些美食等方式來體會美食的繁華,并隨機指導朗讀。
3、海洋公園:先播放海豚、海獅的表演讓學生說說他們表演的怎么樣?再讓學生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海豚、海獅表演出色的詞,交流后,教師抓住“一會兒……一會兒……、有的……有的……”等重點詞,讓學生來談體會,隨機指導朗讀,之后仿照文中的句式練習說話用“誰表演最為出色,他們一會兒……一會兒……有的……有的……的句式。
4、朗讀,并談感受。(這個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讓學生在美的畫面、美的語言中感受到一種美的情趣,進入一種美的境界,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大膽想象,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適時進行語言訓練,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積累了語言,而且更生動了課堂教學。
(三).誦讀體驗,加深理解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畫下來,并背誦,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和啟迪,有助于審美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激趣引申,課外拓展
1、上網了解香港的過去。
2、讓學生說一句自己最想說的話。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精華的濃縮,它能體現課堂的思路和主要內容,因此本堂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簡練、明了。
優秀的說課稿11
教材分析:
中班社會活動《豆豆的煩惱》選自青島市教材共同生活。4歲的幼兒喜歡和同伴一起游戲,一起做事情。他們渴望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渴望有更多的朋友,但是缺乏適當的交往策略和技能。綱要中指出:“中班幼兒能主動與人交往,會使用禮貌用語,能與同伴合作,會謙讓,能感受同伴的喜和憂。”本活動以“豆豆”遇到的交往煩惱為出發點,通過幼兒喜愛的各種活動,學習用“講禮貌、愿意分享、互相幫助、主動謙讓、協商合作、寬容他人”等正確的交友方法來解決交友中的問題,萌發有朋友、朋友多的自豪感,體驗交往的樂趣。為了更好地貼近幼兒生活,我大膽的將教材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調整,將原來的教師分段講故事改為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了解豆豆的煩惱,增加了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遇到煩惱的視頻,引導幼兒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運用談話,回憶和好朋友一起的感覺。
生活中幼兒有好多好朋友,通過讓幼兒自由暢談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時 的感覺,進一步體驗有朋友真好。教師利用追問的形式啟發幼兒說說喜歡和什么樣的小朋友交往。
二、巧用視頻,為幼兒再現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社會性教育應與幼兒生活相結合,體現“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播放視頻讓幼兒判斷豆豆的對錯,并幫助豆豆想辦法解決。在平日生活中幼兒時常會遇到各種煩惱,將豆豆小朋友在幼兒園里遇到的煩惱拍成視頻進行播放,啟發幼兒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情感渲染,聯系幼兒生活實際和社會,幫助幼兒提升社會情感。
社會活動中,幼兒不僅要懂得合作、協商、禮貌、謙讓,還應具備大愛的良好品質。先通過幼兒說說自己身邊發生了什么煩惱的事情,請小朋友想辦法解決,進一步擴大到社會上,如:地震后,許多孩子無家可歸;有的孩子得了病,我們要怎樣幫助他、通過什么形式幫助他?讓幼兒知道小煩惱我們自己能夠解決,當遇到大煩惱時我們需要大人或社會的幫助,讓幼兒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和同情心。
活動目標:
1。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于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2。能分辨出交友中的不正確做法并說出改善辦法。
3。體驗朋友間互相幫助、友愛的溫暖,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活動重點:知道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要懂得謙讓、協商合作、敢于承擔、做錯事主動道歉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
活動難點:能說出生活中遇到煩惱時的解決方法。
活動準備:幼兒活動情景視頻4段、音樂《愛的奉獻》
教法:
1。直觀法:以圖片、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內容更具形象。
2。提問法:在活動中教師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又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
3。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學法:
1。直觀法:通過觀看圖片、情景錄像讓幼兒感受生活正的煩惱事。
2。情景法:將整個活動貫穿于情境中讓幼兒身臨其境,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討論談話法: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出示照片)幼兒觀察豆豆小朋友的表情,他怎么了?為什么煩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豆豆小朋友都遇到什么煩惱了。
二、看視頻,分辨豆豆的做法對不對幫幫助他想辦法解決?
1。幼兒觀看視頻1,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說出不小心干錯要主動道歉并彌補。
2。幼兒觀看視頻2,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知道好東西朋友之間要輪流玩,要相互謙讓。這樣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歡。
3。幼兒觀看視頻3,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想和別人一起玩要協商合作。
4。幼兒觀看視頻4,組織幼兒談論交流,并完整講述視頻內容,引導幼兒懂得當別
人不在的時候,做錯事要敢于承認、主動認錯。這樣的孩子大家才喜歡與他做朋友。
四、聯系生活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你遇到過什么煩惱或不開心的事,師幼共同想辦法一起解決。
1。師:小朋友你遇到過什么煩惱的事情?你現在能不能自己解決?(不能的話,誰能幫他想想辦法啊?)引導幼兒懂得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及時的請好朋友、老師、爸爸媽媽一起幫你想辦法,解決煩惱和不開心,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2。師:你還知道有哪些人遇到過煩惱?看圖片。小朋友像不像幫助他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幼兒討論)引導幼兒知道許多人都會遇到煩惱,有的是很大的煩惱,看到別人遇到煩惱時我們要獻出自己的愛心,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活動延伸。
我們到教室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小朋友吧。
優秀的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學習魏晉散文,這一時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濃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風清淡,這篇《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如此簡潔雅凈的語言是極好的誦讀材料,所以我把背誦本文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我所執教的是一個平行班,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
(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多數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由于本課作者是位書法家,故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你們最喜歡誰的書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作者;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
(二) 作者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作者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三)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1、“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二)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回答點撥各段大意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敘述蘭亭集會的盛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環境及景物、天氣和宴集的感受。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簡潔雅致,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這些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個“樂”字為基調;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 “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仍然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當前士大夫階層中“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體現了作者積極的人生觀。接著文章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將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這部分以一個“悲”字為基調。
同時,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三)問題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作者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第二課時的作業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五、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為: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時間 :暮春之初
地點 :蘭亭
事由 :修褉事也
人物 :群賢必至,少長咸集
(一)蘭亭盛會 環境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樂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事件 :流觴曲水,暢敘幽情
天氣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 :信可樂也
欣于所遇 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 已為陳跡 死生亦大矣
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 悲
(二)會后感慨
昔人興感 若合一契
時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覽者
優秀的說課稿13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于一體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認知水平還較低、學習習慣的和學習方法還在初步養成中,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特別是對宇宙更是充滿著幻想,所以,此課教學教師絕不能放過這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指導正確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個性探索、滲透思想教育的機會,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到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采用開放教學模式,在突出“雙基”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思想啟迪。學習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整體通讀、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是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生字9個,會正確規范書寫生字12個。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蘊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以上目標的確立,改變傳統目標只專注知識傳授的不足,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是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此重點充分體現新課改條件下“雙基”的重要性,是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是情感目標以及讀懂課文“爺爺”的話中有關天文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差,對于“天文”知識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張衡身上“善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品質”,以及課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的引導。
【課前準備】
認讀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為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特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課件顯示)
一、情境導入,檢測學情起點
(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9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么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板書課題),小手伸出來跟我寫課題。 “數”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
(二)檢測學情,初識張衡。
首先,引導提問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張衡。板書:張衡)緊接著用卡片出示“張衡”這個詞,要求學生自主讀準。
其次,進一步介紹張衡: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二、初讀課文,指導識字讀句
(一)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瞧,這一課的生字相信你們會讀了。同桌間你讀給我聽聽,我讀給你聽聽,讀不對的,幫對方糾正。
(二)指導讀句,學習字詞。
教師引導:把這些生字放進句子中相信你們也能讀好。
(課件出示:1.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2.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三個長句子的教學設計尤其精妙,在此我把鞏固識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滲透讀句方法、積累語文知識融為一體,又為讀通、讀順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數得。
三、輪讀課文,隨文識字學詞
教師引導:小朋友,課文就是這樣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你會讀得更通順。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生自由讀文)
四、示范引領,學習角色朗讀
(一)聽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教師引導:孩子們,課文又讀了一遍,喜歡這個孩子嗎?讓我們再次走進張衡家的小院,看看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吧。(板書:小時候)(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師帶著動作讀張衡的話
(三)同桌互相讀,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張衡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圖文結合,幫助理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有效地感知內容并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重點研讀,正確認識張衡
1、默讀課文,想想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長大能成為著名天文學家(板書:長大后),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讓同學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⑴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體會張衡數星星那么認真,那么有愛心)
⑵孩子說:“奶奶,能看得見,……中間總是隔那么遠。(體會張衡不僅愛觀察,而且樂于思考和探究,反現了星星是在有規律地動)”
⑶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為了驗證爺爺的話,幾次起來看星星,可見他不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種樂于探究的精神)
2、分組討論交流:
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
①我認為張衡是一個 的孩子,“ ”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出來。
②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3、爺爺的話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我們再來讀爺爺的話。
完成填空:
那七顆星,連起來像( ),叫( )。
4、觀察細心的小朋友就能發現,文中插圖中還藏有北斗七星呢?動筆連一連看看像什么?
設計意圖:針對二年級學生情況,開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詞語教學這一重點,巧抓關鍵詞語,引導他們到文中去體驗、去理解、去感悟,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巧妙利用讀與說的“焊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出詞語教學的深度拓展。
六、布置作業:
1.抄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抄寫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下面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優秀的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一年級上冊的一首兒歌,它從屬于識字系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7個生字的書寫,對漢字的意義,筆順規則的認識仍是初步的。這首兒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寫的是田野里的豐收景象,下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美麗風光。兒歌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是由于學生已有識字量的限制,課文中大部分是生字,但學生能借助拼音很容易的完成誦讀任務。
二、說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的目標是: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借助音節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新筆畫“撇點”。能按筆順在田字格里規范書寫本課生字。能準確認讀6個生字。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兒歌讀正確,大體了解意思。
本課重點是學習要求所掌握的生字 ,理解詞義,兒歌意思、朗讀訓練,不是本課重點內容,不宜在這些方面過多花費時間和精力,以免沖淡重點內容的教學。本課應會認讀9個生字,其中“女、牛、羊”三個字要能按筆順規則去寫,并以此為載體培養書寫能力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本課難點之一是“女”的寫法,初步寫這個字,學生往往不能寫端正,而是半躺或全躺在紙上,難點之二是對“田野、豐收”兩個詞的理解。
三、說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分為三部分:解課題----讀兒歌----學生字
(一) 解課題:這部分完成兩項任務,一是理解“田野、豐收”兩個詞語的意思,一是順勢導入新課。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他們知識經驗還很少,還處于較低的具體形象乃至直觀動作思維階段,所以在理解這兩個詞時,我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借助直觀形象的圖片,順勢引出“田野、豐收”同時板出課題,進入新課。
(二) 讀兒歌:重點在讀中認識生字,并讓學生體會喜洋洋的語氣。兒歌淺顯易懂,先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然后指名讀,再借助文中插圖讓學生指指田野和擦和草原理解詞語,并播放草原圖片,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
(三) 學生字:先讓生通過生字表獨立認讀,也是對學生讀拼音能力的訓練,通過動手圈,培養生眼手口心各種感官的并用的能力,為激發興趣,我開展游戲,在游戲中強化對三個重點字的認識,調動積極性。對詞語處理注重從認字開始就豐富學生詞語積累,豐富詞匯量。在書上課后3個詞的基礎上,我又把草原、男男女女、山山水水也摘錄出來和生一起讀。并根據結構讓生練寫同樣形式的詞,讓生感悟詞的構成形式。在寫中,充分發揮田字格的作用,讓生認真觀察范字的起筆和收筆位置,把字寫漂亮。
優秀的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于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港灣,家庭溫暖和親情關系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態度,幼兒對家庭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道路。幼兒自己家里人,幼兒并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生日、職業、愛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說說我家人”是通過幼兒熟悉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興趣,并通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了解,幫助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愛。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有服務于幼兒生活。所以我選擇了本次活動。鑒于對以上內容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興趣,增進對家人了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興趣,增進對家人了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方式記錄調查結果,并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為難點。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生日、職業、愛好等并于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全家福照片
(2)提供擺放照片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主體。因此本活動采用教學法有:
(1)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通過啟發提問激發幼兒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通過師幼、幼幼之間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通過繪畫制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了解和愛家庭情感。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方法有:
(1)調查法:通過對家人調查,激發幼兒了解家人積極性。
(2)記錄法:通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并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了解。
四、說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這里有一張我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全家福,并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思維是直觀形象,幼兒通過對照片上人了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通過提問照片上人是誰、做什么、喜歡什么、生日是什么時候啟發幼兒介紹對自己家人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初步了解。
(2)請幼兒說說自己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并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頭像、媽媽可畫女人頭像;生日可用數字,可以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顏色可用相應彩色筆涂畫出來;職業可以畫相應標志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了解和愛以及記錄方式,既鍛煉了幼兒思維能力,動腦筋積極思考記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一起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說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為主體,幼兒才是學習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通過繪畫制作自己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調查結果。本環節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了解。
(2)在家庭小檔案首頁畫上自己全家福,與補充其他家人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制作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墻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內容。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開始。因此,通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了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獲得。
我說課內容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注:在說課時要聲音洪亮,要有起伏,要與評委進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脫稿情況下完成說課。
【優秀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優秀說課稿02-17
《分數的意義》優秀說課稿03-16
《童年的發現》優秀說課稿12-17
《去年的樹》優秀說課稿03-16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冰花》優秀說課稿12-20
《影子》優秀說課稿12-17
觀潮優秀說課稿08-30
優秀說課稿優秀3篇03-16
大青樹下的小學優秀說課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