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洪河屯二中的李靜波,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質量守恒定律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小節,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對化學學科中的元素符號 化學式 分子原子進行了初步的學習,而且在本節內容之后,學生們又將面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些知識的學習,所以本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科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這一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習中非常重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質量守恒定律內容,能夠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和化學變化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能力目標:在探究活動中注重鍛煉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分析和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對質量守恒定律理解和正確的應用
二、說教法
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及隨著這幾年新課改的展開,學生有著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解決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恒定律這個重點問題上,我主要采用創設情景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三個個實驗探究和三個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三、說學法
教法始終服務于學法。本節教學學生有著較多的動眼觀察、動手探究、動腦分析和動口表達的空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4、說教學過程
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導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和課外延伸四個部分,共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即是導入新課,我用電視劇狄仁杰中的片段作為新課的導入,在這段視頻中,狄仁杰遇到了兩個困惑的問題:1.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了呢?2.為什么鐵刀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加呢?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將學生的思緒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思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的總質量有沒有什么變化呢?讓學生產生疑問,分歧。并運用歷史上科學家對于質量守恒的貢獻講述質量守恒定律的發展史,拉近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的環節設計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和科學家產生共鳴并感覺到到化學和生活緊密相連,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第二個環節 教師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錐形瓶中的燃燒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總結實驗現象,從而初步引出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注重鍛煉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并在學生腦海中初步形成質量守恒思想。
第三個環節 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做“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試驗”和“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在實驗中要求學生記錄實驗條件,實驗現象,并總結敘述實驗結論,而在這兩個實驗中因為實驗條件的不同,會發現學生的實驗結果不一,教師從中引導,讓孩子在腦海中自主建構在封閉條件下,化學變化前后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質量不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定律,并且認識到定律的嚴謹性,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并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
第四個環節,播放電解水演示實驗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對于質量守恒定律中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讓學生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進一步得到升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微觀上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第五個環節 歸納概括,小結課題這個環節,以質量守恒定理為中心,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總結。本節課主要探究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適用范圍,應用以及實質。以圖表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
第六個環節?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題開始前導入問題,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把做狄仁杰的感受,并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此擴大知識的應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進一步鍛煉這種能力,我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務。
設計意圖? 通過反饋練習和拓展延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五、說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重“兩個體現、三個突出”。“兩個體現”,即體現新課程教育的教學理念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個突出”,即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學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的概括,其中蘊含的守恒思想不僅是化學學科思想,更是所有自然科學中一個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這一節內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節“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和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微觀粒子模型聯系到宏觀物質的反應,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作好理論準備。可見本課題的學習對整個九年級化學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在這部分內容上做了一些調整,老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先宏觀假設,再實驗論證,后微觀解釋。而新教材先是微觀分析初步得到結論,進而聯系宏觀,提出假設,并實驗論證。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經有了物質的量的概念,所以先進行微觀分析,通過物質的量聯系到宏觀,讓學生體會物質的量這個橋梁在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作用,同時有了微觀的分析,也使宏觀的假設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學生在設計實驗來驗證是否符合微觀分析,這樣的設計也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質量守恒定律的三維目標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實驗設計:驗證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總質量和生成物總質量的關系。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編寫
意圖、本節的特點和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以及質量守恒的微觀原因。
(2)能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現象。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微觀分析,宏觀驗證”的過程,體驗微觀與宏觀互相聯系的思維方式。
(2)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初步感受定量實驗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體驗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化學史的學習,感悟科學家細致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解決方法
重點:由于本節課的主要目標就是質量守恒定律,所以本節課所有的安排都是圍繞讓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實質。
難點:在質量守恒定律中,學生很容易接受“質量”“相等”這些關鍵詞,但對于定律中的限定詞“參加”“總和”等學生比較難理解,而且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對定律內容中的“參加”、“總和”關鍵詞的層層突破。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重點突破:整節課的設計均圍繞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開始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學生有了親身的感性認識,基本上能得到化學反應的本質,可以初步得到微觀粒子變化后質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質的量聯系到宏觀,那宏觀上質量是否相等?學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后通過設計實驗,對實驗進行分析,驗證了在宏觀上質量是相等,由于是學生親自參與設計并實驗,接受程度會更深。接著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學生發現質量減少?形成了認知沖突,思維有了碰撞,然后師生一起分析,最終發現問題,改進裝置,從而完善了對定律的理解。這幾個前后聯系過程的實施,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突破重點。
難點突破:對于“參加”“總和”這些關鍵詞的突破,我是安排在第一個學生實驗的分析中進行的,讓學生講出第一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第二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然后對反應前的氫氧化鈉進行拆分,一部分為參加反應的,一部分為未反應完的,理所當然未反應的肯定在后面的稱量中也有,最后對兩次都稱量的相互抵消。剩下的就變成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質量會等于生成的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溶液的質量。通過拆分氫氧化鈉,讓學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參加”。
二、說學情
經過兩年的科學課以及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
基礎和方法基礎,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利用各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說教法學法
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由于剛接觸化學不久,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和聯系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節課上,我采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歸納推理、實驗驗證的辦法,按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現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引導學生。同時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啟發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學習內容,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1)實驗探究法:《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重視化學實驗,特別是要重視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本課內容就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會發現問題,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繼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認真去思考問題,這樣的實驗活動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使學生能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2)合作學習法:學生心理發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為克服認識的膚淺和片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具學具準備
(1)實驗用品準備:
藥品: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鹽酸。
儀器用品:電子天平、錐形瓶、燒杯、試管、硬質塑料瓶。
(2)媒體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2.教學流程
本課題的教學過程我是按照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現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設計,具體過程如下:
(1)提問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學反應是什么?”為問題進行引入,學生之前見過也做過一些化學反應,其中會有很多明顯的現象引起學生興趣,對這個問題學生肯定都有話可以說。學生說的都是從宏觀現象來描述化學反應,接著老師再問大家,我們身邊的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學生會回答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此時老師話鋒一轉,能否從微觀粒子的角度來描述化學反應了?這樣很自然的引入到課題中來。
(2)微觀分析,得出結論
提供給學生兩個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氫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學生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學生通過動手拆分,很容易明白變化前后原子個數,種類以及質量都不變,并能得到化學變化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從微觀角度看變化前后的質量相等。
(3)微觀聯系到宏觀
提問:如果把水分子個數擴大阿伏伽德羅常數倍呢?你會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想到宏觀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后有什么變化。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物質的量在聯系微觀和宏觀之間的橋梁作用。
(4)設計實驗,宏觀驗證,
給學生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要求學生根據化學實質,假設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變化情況,并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完成后和學生一起分析兩次稱量的物質成分,相同物質的可以抵消,同時注意把氫氧化鈉拆分成參加反應的和沒有參加反應的,能抵消的只是沒有參加反應的,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參加”關鍵詞。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兩次稱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維“整體稱量”。
(5)制造認知沖突
提問學生是否只這一個實驗就能證明,引導學生要選用不同的反應來驗證規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學探究的嚴密性。然后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稱量前后質量發現變小了,學生出現疑惑,思維有了碰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改進裝置,再一次實驗,結果還是符合我們的定律。這個經歷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也明確了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需在密封裝置中進行質量稱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請學生自主說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這樣由學生自己說出來,更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學精神
PPT呈現化學史:拉瓦錫和波義爾的實驗。問題:為什么同樣的反應,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感悟科學家善于發現,細致嚴謹的科學精神。
(8)練習鞏固并小結
3.板書設計
質量守恒定律:
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原因:化學變化前后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從量的角度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以及利用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做好理論準備。本課題的學習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在初中化學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三維目標:
3、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與應用;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我的設計思路是利用三組探究實驗來攻破,教師演示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接著讓學生合作完成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的實驗,學生在實驗后自己總結實驗結果,初步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演示敞口情況下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對比分析探究實驗一與三,讓學生認識到不能忽略氣體的參加與生成,然后深入分析白磷與氧氣反應天平平衡的原因,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歸納、解讀質量守恒定律,學生在活動與探究中真正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為難點的突破奠定基礎(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在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基礎上,我又設計一些符合生活常識的問題,分基礎、應用、提高三個層次,理論聯系實際,用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就水到渠成。微觀實質:主要采用學生活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拆分模型,分析討論,總結化學反應的不變量與變量,借助多媒體展示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在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三不變”。
二、教學方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本課題的教學采用教師演示、分組探究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組織形式。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分組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模型拆分的活動,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初步形成科學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
引發思考: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發生怎樣變化?之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設計意圖:通過質量守恒定律發現史的實例引入、設疑;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而且自然過渡到實驗探究環節。
(二)《實驗探究新知》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是本節的重難點,我設計了六個環節來攻破:
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制定方案并實驗--分析實驗獲得結論--解讀質量守恒定律--應用定律
為了然讓學生深刻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我設計了三組實驗:
實驗探究一:教師演示實驗(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得出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提出疑惑: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規律呢?引導學生進行分組探究。
2、實驗探究二:學生通過做分組實驗,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從而由學生總結出質量守恒。
實驗探究三:在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守恒的基礎上,教師再演示敞口情況下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讓學生深入體會質量總和守恒。
設計意圖:
①老師演示實驗可以縮短探究的時間,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②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體驗自己探究知識的樂趣;通過不同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論,讓學生知道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同時也體驗質量守恒的存在。
③深入地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增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與探究中真正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④對學生容易忽視氣體質量的這個難點,采用了兩個演示實驗,從正反兩個角度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及對比分析的思維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得到“質量總和相等”之后,引導學生對比思考,深入分析表面的質量相等。特別分析了過量的白磷與氧氣反應,白磷只有一部分參加化學反應,給質量守恒定律中的“參加化學反應”提供了很好的事實依據。在分析中先除去直觀因素:錐形瓶、細砂、橡皮塞、玻璃棒、玻璃管、氣球、氮氣、稀有氣體等;然后再除去隱含因素:沒有參加反應的白磷;引導學生歸納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設計意圖:分析實驗時,層層剝離,步步推進,使學生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自主發現表面的總質量不變內因是質量守恒定律,培養學生分析數據,歸納概括能力。
解讀質量守恒定律時,設置小問題:①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什么變化?100克水加熱變成100克水蒸氣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嗎?②10克氫氣和10克氧氣反應一定生成20克水?③銅絲加熱后質量為什么增加了?④100毫升水與100毫升酒精混合后體積是200毫升?
設計意圖:解讀質量守恒定律時,合理引導學生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做到“引而不灌”。
三、《探究微觀實質》
為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節、
1、分組活動:2、組內交流討論:3、動畫演示:4、歸納小結
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拆分模型,然后組內分析討論,總結化學反應的不變量與變量,借助多媒體展示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歸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在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三不變”。
設計意圖:分子模型、動畫摸擬形象、直觀,對學生獲得更真切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加形象、生動、深刻地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達到本節課難點的突破。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知識運用》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質量實恒定律的應用是本節的一個難點,設計一些符合生活常識的問題,分基礎、應用、提高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也鼓勵學生提出一些有疑問的化學現象,大家共同討論,使學生真正會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化學反應現象,以此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
五、《小結評價》
根據板書要點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以及活動探究的心得,交流收獲,體驗成功。
設計意圖:再一次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完成知識的內化。
六、設計理念
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和教師的有效而及時的組織。
采用演示與引導學生實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能力。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4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律。
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2)能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體驗科學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體驗探究過程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從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講授,學生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特點,設置分組實驗,以競賽的方式探究試驗結果。加上初三學生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對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分析試驗結果,獲得新知識,并將這種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個人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采用探究實驗分析法,“活動——建構”模式的教學結構。把教材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使知識得以鞏固和落實。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錐形瓶、玻璃棒、單孔橡皮塞、燒杯、小試管、天平、酒精燈。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活動探索、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提高——交流收獲、體驗成功”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1.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以一則誘人的郵寄廣告:“水變汽油、柴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 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發言,從而留下問題和懸念,讓學生寫出白磷燃燒,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 溶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然后發問: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此時學生被難住了,于是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在明確探索方面中激發學習動機。
2.活動探索、建立模型。
這一環節我采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序來組織教學。
(1)提出假設。
當學生發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
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
②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
③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
(2)實驗探究。
引入: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有同學說改變,有同學說不變,意思不統一,那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討。
設計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我說:同學們,讓我們測一測幾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說出將做的幾個實驗:
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
②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
③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
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哪些方案是科學合理的,哪些需要改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設計過程。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粵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化學方程式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認識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增減;通過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認識實驗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學會運用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合作交流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發展學生善于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發現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引入:在生活中我們接觸到許多的化學反應,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提問)上述反應為什么屬于化學反應?
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請同學們猜一猜。
設計意圖:精心設疑,激發求知欲。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方案一:稱量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指出該規律稱為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記錄實驗的方法、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并發展學生善于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4)再次設疑,實驗探究
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實驗一: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前后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
實驗二: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設計意圖:再次設疑,啟發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你有哪些收獲?請同學們談一談。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6
一.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的特點、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1)實驗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化學發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沒有改變和增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研究問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的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應用;
教學難點:(1)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但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因此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實驗探究法。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引導學生,學生經歷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優化設計,再次探究,最終發現質量守恒定律;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展示水通電的微觀過程,讓學生領悟到質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三不變”。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以問題引入課題:1.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了呢?2.為什么鐵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加呢?將學生的思緒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思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的總質量有沒有什么變化呢?對這個問題,學生出現了分歧,引發了思維沖突。這樣,我以身邊的實例創設情境,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體現化學來源于生活。而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更是為下一實驗探究環節提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順利進入實驗探究階段。
(二)合作探究,解決課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接下來我將帶領學生一同走進實驗探究環節,老師提出問題: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有沒有變?并讓學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師做演示實驗,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實驗現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狀態,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總結出質量守恒的內容。
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化學變化的實質的復習和水分解的微觀過程的觀察得出:反應前后質量守恒是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到此,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以及學生觀察、講解質量守恒的原因,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得以解決,質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構在學生的腦中。
接下來以問題:質量守恒定律應用于所有的化學反應嗎?引入后面的兩個驗證實驗,在做實驗之前,強調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狀態,結果發現這兩個實驗天平都失去平衡,教師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討論天平都失去平衡的原因,應如何改進裝置?學生很快就有了結果-----反應要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最后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課前的兩個問題1.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了? 2.為什么鐵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加呢?讓學生學以致用,鞏固知識。
(三)歸納概括,小結課題
這個環節,以質量守恒定理為中心,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總結。本節課主要探究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適用范圍,守恒的原因以及應用。
(四)反饋練習,鞏固課題
當學生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后,就可以利用定律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了。以此擴大知識的應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質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9年級上冊第五章課題1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從化學變化中生成了什么物質向生成了多少物質的過渡,是后面學習化學方程式書寫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重要基礎。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中學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對今后學習化學起到關鍵作用。
3、教學目的:
(1)通過讓學生提出假設、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的測定、交流合作、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在化學反應中,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原因。
(2)通過直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4、重點和難點:質量守恒定律含義及其理解、應用
5、課時安排:2課時
6、實驗準備:(實驗通知單)主要有托盤天平、燒杯、錐形瓶、玻璃管、酒精燈、氣球、鑷子、石棉網等。白磷、CuSO4溶液、鐵釘、鎂帶、碳酸鈉、稀鹽酸。
二、教法與學法:
1、教育對象是初三.5、6班學生,接觸化學這門課后,已知道在化學反應中能生成其他物質。但本堂課的實驗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定量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利用電腦動畫模擬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運動, 從而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通過讓學生劃讀、熟讀課文相關內容,增強理解和記憶。
2、難點突破
本課中,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通過2個演示實驗方案,學生是很容易理解。但為什么質量會守恒呢?由于這個問題需要用微觀粒子運動的理論去解釋,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就會有困難。因此,借助課件,主要作用就是把在化學變化中,原來的分子被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構成物質這一運動過程用動畫模擬出來。
例如,(電腦展示)電解水: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其中正極產生的是 ?(學生回答:氧氣)負極產生的是 ?(學生回答:氫氣)
水 通電 氫氣+氧氣
我們用大藍圓圈表示氧原子,用小紅圓圈表示氫原子。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每個氧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每個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相應的表示方法我們媒體顯示出來。
氧原子 氫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氫分子
我們在水中通電:
通電 →→→ +
2個水分子 2個氧原子 4個氫原子 1個氧分子 2個氫分子
說明:
1、水分子首先被分解成氧原子和氫原子
2、每兩個氧原子組合成1個氧分子,每兩個氫原子組合成1個氫分子。3、氧分子在正極聚集成氧氣,氫分子在負極聚集成氫氣。
啟發學生思考,在整個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有沒有發生變化?因為用了固定的顏色和大小來表示同種原子,所以學生容易發現反應前后只有H、O原子,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再問:“在化學變化中,你們有沒有看到有些原子逃跑了?或者突然多了一些出來呢?”學生會回答:“沒有。”于是,學生就可以十分直觀的了解到: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因此,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質量守恒。同時加大點難度,讓學生根據媒體的顯示,寫出符號表達式,其實就是下節課要書寫的化學方程式:2H2O通電 2H2↑ + O2 ↑。
三、教學過程
1、 復習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別,引導學生思考,化學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物質的種類改變了,那么物質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呢?
2、通過課本兩個演示實驗方案:白磷燃燒及鐵和硫酸銅的反應,注意稱量記錄反應前的總質量是多少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多少克。結果是反應前后稱取物質的總質量都不得沒有改變,引出質量守恒定律。
3、為什么質量守恒呢?用電腦動畫模擬電解水,在化學變化中,水分子被分解成H、O原子,H、O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使學生看到,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原子的種類也沒有改變。因此,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十分直觀地引出質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4、再演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鎂與氧氣反應的實驗,通過觀察天平指針的變化引出前后總質量不同,從而引導學生探究不守恒的原因。
前一反應生成的CO2擴散到空氣中去了,質量減少,后一反應增加了氧氣的量,質量當然增加。不過要用規范的語言描述:鎂在空氣中燃燒,是鎂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鎂和氧氣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所以氧化鎂的質量比鎂帶質量大。
這種解釋實際生活中現象要注意強調答題的格式,先說化學反應變化,再聯系質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氣體,要加(減)氣體,最后得出結論。同時仍然是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
5、課堂練習:精選2道習題練習,講評。完成書上P96 4題
6、小結: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雖然發生了變化,但量卻沒有改變。
7、作業:P95 1題和2題(做在書上) 3題(做在作業本上)
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磷 + 氧氣 點燃 五氧化二磷 鐵 + 硫酸銅---銅 + 硫酸亞鐵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2H2O通電 2H2↑ + O2 ↑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改變,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化學反應前后變化情況:
宏觀: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物質種類改變。
微觀: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分子種類要變,分子個數可能要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
鎂 + 氧氣 點燃 氧化鎂 碳酸鈉 + 鹽酸---氯化鈉 + 水 + 二氧化碳
堂上練習:
1、在A+B--C+D反應中, 5克A和4克B完全反應生成3克的C和 克D
2、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則它肯定含有那些元素?
A. H B. O C. H O D. C O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三化學第5章第一節內容,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化學定律,是化學定量研究的基礎。在前面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很多有關化學變化的例子,掌握了常見物質參與的化學反應,并能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出來。還學習了物質的微觀構成,認識到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三種微粒構成的,并了解到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微粒解釋以及元素符號、化學式的寫法。在學生積累一定的定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是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的,一氣呵成,促成了學生對物質從定性到定量探究能力的形成。
在質量守恒定律部分內容中,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通過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知道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藝規律。教材的這種處理方法,學生接受起來十分自然,實驗也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學習質量守恒定律,也是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本課題的活動與探究內容較多,應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邊操作、邊觀察、邊思索,使其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其收益會更大一些。
各實驗小組所測定的化學反應各不相同,但通過比較、判斷,不斷地揭示矛盾和解決矛盾,必然會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同時也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講好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從定性認識要定量認識模型的構筑,今后學習化學方程式及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知道質量守恒定律,能用微觀的觀點說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
b、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常見化學反應中質量關系。
c、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a、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方案的設計,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b、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讓學生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享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b、通過向學生介紹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使學生產生“自己的研究與科學家的研究相似”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樹立“將來我也能成為科學家”的信念。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難點:運用所學物質微粒構成知識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依據: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是新課標的核心,這是我確定本課重點的依據:根據學生以往的練習反饋,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微觀世界缺乏感性認識,這是我確定本課難點的原因。
二、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中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我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學習動力,能力等方面分析。
1、學生現有的基礎
學生經過前面內容的學習,對物質的構成微粒,化學式和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有一定的認識,在上節中對燃燒有了一定了解,這對學習本節有較好的基礎,有助于本節的理解。但本節比較系統地開展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是學生首次接觸,學生沒有明確的思路,還有些學生對前面物質的構成微粒還缺乏確切的理解,這給突破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這一難點帶來一定的困難。
2、學習動力、能力
初中生好奇,對親身參與活動感興趣,但受年齡特征及基礎知識限制,實驗操作技能不高,觀察,分析能力不強,語言表達,歸納概括能力較低,這給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這些方面下功夫。
三、教法分析
我用多媒體flash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導思考,提出問題。在根據提出的假設設計實驗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體驗,分別從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增加、減少、不變”三個方面設計出實驗方案。對學生設計出的實驗,組織同學們進行互相評論,休整錯誤,改進設計,從而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操作。在實驗探究時,我采用實驗一討論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這一結論。通過練習,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前面引入時的例子,這就擴展了學生有關該概念的思路,加深理解,并回應本節課開始時提出的問題。在處理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這一難點內容時,我采用多媒體模擬展示,分析,歸納等方法,引導學生形象直觀地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四、學法分析
1、教學的全過程是學生活動的全過程,是教師指導與輔導的全過程,學是中心,會學才是目的。我個人認為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更重要是讓學生學會“動手作、動腦想、大膽猜、嚴格證”的探究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培養其科學的學習精神的學習方法。
2、質量守恒定律是通過實驗,分析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得出的,實驗分為“質量增加、質量減少、質量不變”三個方案實施,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這是有關質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特征。
五、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設計五個環節完成我的教學:分別為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三、反饋練習,四、歸納總結,五、布置作業。具體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重還是變輕了?
2、酒精燃燒,到最后為什么連灰燼都沒有留下?
3、為什么鐵生銹后質量變重了?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講授新課
活動1、探究性學習活動
1、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2、發現和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在呈現的問題情景中思考,發現并提出“如何確定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關系”“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等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科學素養。}
3、提出假設
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積累的經驗,提出對“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的假設,并與同學們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提出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會增加,減少,不變三種假設。}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形成嚴謹思考,大膽猜想良好的思維方式。}
4、設計實驗
我啟發學生根據提出假設的依據和事先查閱的有關資料,設計出驗證的實驗方案。
組織學生在班級里交流實驗方案,討論評議。從學生的實驗方案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方案,供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5、實驗探究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
實驗1、蠟燭的燃燒{用于驗證反應后質量減少的假設}
實驗2、鐵粉在空氣中與氧氣的反
應{用于驗證反應后質量增加的假設}
實驗3、大理石與鹽酸的反應{用于驗證反應后質量不變的假設}
實驗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側重觀察實驗反應前后各物質總質量的變化,還有及時鼓勵正確操作的學生,同時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有些同學沒有獲得成功,或沒有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結論。這是老師要結合介紹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告訴大家,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發現都是與科學家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分不開的,鼓勵學生不要氣鎂,仔細查找實驗過程中產生誤差的原因,組織學生課后修正實驗方案重新實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6、交流與評價
組織學生交流,每一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交流實驗結果。針對學生可能得到的不同結論,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進行討論,并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1}、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的變化是不是沒有規律?
{2}、得到不同結論的實驗方案是否存在差異?
{3}、測定反應前后各物質總質量變化的實驗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教師綜合分析學生的意見和實驗裝置的差異,引導學生分析探究實驗得到不同結論的原因,使學生形成“測定反應前后各物質總質量變化的實驗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認識。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7、形成結論
在學生通過實驗研究得出“反應前后各物質總質量保持不變”的結論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指出:用與上述相似的方法,對許多化學反應進行研究,都可以得到一條基本規律—質量守恒定律。
活動2、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交流與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你能用物質由微粒構成的觀點對質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釋嗎?請以金屬鎂和氧氣的反應為例,與同學們進行討論。
針對學生對物質的微觀構成缺乏直觀的印象,從而造成他們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理解困難,為突破難點,我采用啟發式和多媒體模擬結合的方法,啟示學生從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再展示其模擬過程,這樣會給學生直觀的現象,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三}反饋練習
1、比較下列物質質量大小,用“>”“”<“=”填寫空白。
{1}、木材燃燒,余下灰燼的質量{}原木材的質量。
{2}、銅絲在火焰上灼燒,灼燒后的“銅絲”質量{}原銅絲的質量。
{3}、加熱高錳酸鉀,剩余固體的質量{}原高錳酸鉀的質量。
2、某同學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時發現:木炭燃燒后質量減小了,鐵釘生銹后質量增加了,請你幫助他分析一下,這些反應也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嗎?
{設計意圖:這些題目既鞏固所學知識又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
1、讓學生回顧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注意的問題。
2、由學生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3、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布置作業
課本P111本章作業第8題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實驗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嚴謹思維的能力。}
六、教學評價
本課的教學設計堅持以“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為指導思想,通過多種現代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及其微觀解釋,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又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
七、板書設計
課題一:質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性活動
1、根據問題提出假設{1}減小{2}增加{3}不變
2、設計實驗
3、實驗探究
4、交流與評價
5、得出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
鎂+氧氣→氧化鎂
2mgo22mgo
原子數:氧原子:2氧原子:2
鎂原子:2鎂原子:2
相對質量:24×2+16×2=802×{24+16}=80
在化學變化中:
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
↓
質量守恒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本節內容在初中化學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他們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質”的變化有了初步認識;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從“質”過渡到“量”;并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計算構建理論鋪墊。本課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應用。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立足實際操作,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體驗并得出化學反應的規律。
3、教學目標設計
①學生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原子及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②學生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③學生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
根據以上學生情況以及教材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正確說出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②能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并對現象、結果進行分析和初步歸納。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探究,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
②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操作以及交流、討論、分析實驗,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內涵的理解,體會化學變化中“變”與“不變”的辨證統一觀點;
②通過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二、說教法
1、情境激趣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2、實驗法:通過小組實驗,觀察分析現象,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將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本質及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4、歸納、演繹法:通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結論。
三、說學法
實驗探究法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本環節用時約1分鐘)
上課之初,以兩幅反應圖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點。(本環節用時約20分鐘)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大膽假設,然后采用兩個探究實驗組織教學。
實驗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二: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通過此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驗操作中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回應反饋、得出結論(本環節用時約10分鐘)
實驗結束,課堂已進入回應反饋階段,此階段我將組織各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匯報實驗結果,有問題大膽置疑,進行全班討論、共同解決。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質量守恒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探究過程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關鍵詞并輔之以適當習題,進行強化,以突出重點。如:“參加化學反應”的理解。
4、互動深化、突破難點(本環節用時約11分鐘)
措施一:多媒體動畫模擬
[創設問題]:為什么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如何從微觀角度來認識質量守恒定律?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5、互動小結、體驗成功(本環節用時約3分鐘)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0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通過思考去“發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規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2)能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體驗科學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體驗探究過程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從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
二、學情、學法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講授,學生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特點,設置分組實驗,以競賽的方式探究試驗結果。加上初三學生大多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對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分析試驗結果,獲得新知識,并將這種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個人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采用探究實驗分析法,“活動——建構”模式的教學結構。把教材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使知識得以鞏固和落實。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四、課前準備
實驗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錐形瓶、玻璃棒、單孔橡皮塞、燒杯、小試管、天平、酒精燈。
五、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活動探索、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提高——交流收獲、體驗成功”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1.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以一則誘人的郵寄廣告:“水變汽油、柴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 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發言,從而留下問題和懸念
讓學生寫出白磷燃燒,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 溶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然后發問: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此時學生被難住了,于是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在明確探索方面中激發學習動機。
2.活動探索、建立模型。
這一環節我采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序來組織教學。
(1)提出假設。當學生發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②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③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
(2)實驗探究。
引入: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有同學說改變,有同學說不變,意思不統一,那么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討。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標簽: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設計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我說:同學們,讓我們測一測幾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說出將做的幾個實驗: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②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③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哪些方案是科學合理的,哪些需要改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設計過程。
實施實驗:
同學們的設計方案是可行的,可以進行實驗。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1.依照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和測定的實驗數據。
2.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
3.匯報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從實驗內容,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發生變化匯報實驗結果
同學們的實驗結果是巧合,還是具有普遍意義?
匯報:
1.實驗內容
2.實驗結果
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_______g,反應后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_______。
3.演示實驗
演示: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
1.觀察記錄:反應前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反應后物質總質量為_______g。
2.書寫反應文字表達式
3.實驗結果分析: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_______。
思考:通過以上幾個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科學家曾做過大量實驗,無數實驗都證明: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這是化學反應遵循的規律。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板書課題)
(3)得出結論。實驗完畢,各小組匯報結果,然后我寫出以上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介紹以上各種溶液的成分。接著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參加了反應?哪些成分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后的物質中哪些是反應生成的?
②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
③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其實質上是什么在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相等?
讓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組際間交流,共同得出以下關系(略)
在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師提出: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要求學生用化學式表達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 →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是否改變了?
②反應前后,原子數目改變了沒有?
③計算上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
⑤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⑥通過思考上述問題,你得出什么結論?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組際間交流得出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讓學生閱讀課文。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化學知識,知道了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的物質,但是并沒有涉及到反應物與生成物質量之間的問題。而本節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以往一些學生不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或進行有關計算,就是因為沒有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所以本節內容是第四章的基礎,也將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為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記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
②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簡單應用進行分類歸納。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②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歸納能力。
③初步了解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
①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②體驗科學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后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這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
1.講授法。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口頭語言,簡捷地傳授化學知識信息。如上課之初,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樣便于學生明確探索方向,激發學習動機。
2.談話法。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讓學生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識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對問題的假設的方法。如在本節中當學生發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教師不壓抑學生思維,不管對或錯,都不忙于作出結論,這樣學生的思路會開闊,思維的火花會閃現。
3.討論法。就是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創設情境,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會話”,自己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共享,而且把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一種資源,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這節課的后面,教師提出:你認為在化學反應中,哪些項目(指標)不變?哪些項目(指標)改變了?哪些項目(指標)可能變也可能不變?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最后請一些同學作組際間交流,教師真心傾聽、真心欣賞、真心關注每位發言的學生,但不作評論、引發學生更深層次地探索和思考,進而讓學生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在一派“學術爭鳴”的氣氛中將問題引向深入,當爭論進行到白熱化程度,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歸納和點評。
4.實驗法。這是反映化學學科特點、學習化學知識的最有效途徑。基本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或觀察教師演示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邊討論,實現以觀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導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節中,按探究性實驗的程序即“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求證——得出結論”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得出結論。這樣學生通過在做實驗、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質量守恒定律,真正領會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礪練自己的智慧。
三、說學法
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只有把教師教的化和學生學的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教學化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法有:
1.實驗法
學生動手測定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強化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教師應注意以下四點的指導:
①重視探索性實驗的選擇與設計。
②在實驗之始,要向學生提示觀察角度。
③要重視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完整而準確地敘述。
④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象分析其化學本質。
2.多種感官協同法
就是需要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并用,把耳聽、眼看、腦想、手寫等結合起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本節課中學生要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種感官同時開通。教師應做好以下指導:
①指導正確使用教科書。
②指導學生正確聽課。
③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④指導學生做筆記。
四、說教學程序
這節課,我按“設置問題、創設情境——活動探索、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提高——交流收獲、體驗成功”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1.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讓學生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氯酸鉀受熱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然后發問: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此時學生被難住了,于是教師導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主題,提出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這樣,使學生在明確探索方面中激發學習動機。
2.活動探索、建立模型。
這一環節我采用探究性實驗的程序來組織教學。
(1)提出假設。當學生發現“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問題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
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
②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
③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
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
(2)設計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我說:同學們,讓我們測一測幾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說出將做的幾個實驗:
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
②NaOH溶液與CuSO4
溶液反應;
③NaOH溶液與FeCl3溶液反應;
④Na2CO3溶液與CaCl2溶液反應;
⑤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反應。
(3)實驗求證。
我首先邊做邊講實驗⑴,然后,進一步提出:其它的反應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布置學生做分組實驗,在實驗前交待清楚怎么做實驗,如何進行合作共同完成實驗。
第一行中每組做實驗⑵,第二行中每組做實驗⑶,第三行每組做實驗⑷,第四行每組做實驗⑸。
(4)得出結論。實驗完畢,各小組匯報結果,然后我寫出以上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介紹以上各種溶液的成分。接著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參加了反應?哪些成分沒有參加反應?反應后的物質中哪些是反應生成的?
②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哪些物質質量之和?
③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其實質上是什么在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相等?
讓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組際間交流,共同得出以下關系(略)
在建立了質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師提出: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要求學生用化學式表達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階梯性問題:
①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是否改變了?
②反應前后,原子數目改變了沒有?
③計算上式中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多少?
⑤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⑥通過思考上述問題,你得出什么結論?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組際間交流得出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讓學生閱讀課文。
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質量守恒定律,真正領會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礪練自己的智慧。
3.解釋應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后,運用它來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我設置了幾組習題:
一、填空:
(1)電解水時生成2克H2和16克O2,則有克水參加了反應。
(2)將4.9克KClO3跟1.1克MnO2混合后,加熱一段時間,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4.8克,則生成了克氧氣.
二、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下列問題:
(1)KClO3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的質量比原反應物的質量小。
(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帶的質量大。
三、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問題可以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
建立一個化學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這些“化學化”的東西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尋找生活中符合這樣特點的例子,引導學生能自覺地把化學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帶進課堂。
4.交流收獲,體驗成功。
在反饋、矯正后,提出:
①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說出在化學反應中,哪些項目(指標)不變?哪些項目(指標)改變了?哪些項目(指標)可能變也可能不變?
②你能否歸納出質量守恒定律有哪幾方面的應用?
讓學生在與同伴、與教師的交流中獲取對化學的最深感受,體驗到成功之樂,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不少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質量守恒定律》,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
九年級的學生雖然剛開始接觸化學學科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化學實驗探究學習的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具有初步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這些技能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另外此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得到充足的發展,思維主要由經驗型向理論性過渡。
結合以上的教材分析,立足于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能夠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化學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在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感受探究學習所帶來的的樂趣
分析教材內容和研究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二、說教法
化學學科主要是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學科,本篇課題也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作為支撐,因此本篇課題會采用實驗探究法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發現并總結質量守恒定律,同時學生在合作中測定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強化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篇課題中國鼓勵學生采用觀察,分析,記錄結合起來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參與課堂,感受質量守恒定律的由來。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導入
在課堂之初引導學生回憶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應,并提問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與反應物磷和氧氣的質量有什么時候關系呢?引發學生猜想,提升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
(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
環節二:探究活動
結合本篇課題中呈現的四個實驗方案,方案一、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方案二.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方案三.鹽酸跟碳酸鈉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開放體系);方案四.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開放體系)請學生分組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注意記錄實驗結果,并分析四組實驗,反應前的質量和反應后的質量。
根據實驗結果思考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之后向學生講解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描述)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探究的過程,積累豐富的實驗活動經驗,同時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條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實驗名稱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實驗現象M前M后分析
白磷燃燒
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鹽酸跟碳酸鈉反應
鎂條燃燒
環節三:微觀解釋
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擬水分解的微觀過程;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通過微觀模擬總結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并幫助學生從“質”到“量”的過渡。】
(板書: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析)
環節四:課堂小結
在課堂小結的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學完本節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引導學生回答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的認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且體會化學的實驗探究方法,積累實驗活動經驗。】
環節五:作業布置
布置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鐵在氧氣中燃燒后物質增加啦?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建立化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加深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陜西省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中《物質的化學變化》的第三講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復習)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本節課主要完成質量守恒定律的復習。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明確其使用范圍;
2、能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常見的現象并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1、通過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1、培養學生用宏觀與微觀、現象與本質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事物。
2、在交流討論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發現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小;②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確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現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現,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究竟哪一種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為什么呢?”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現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質量守恒定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化學知識,知道了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可以生成新的物質,但是并沒有涉及到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量的關系。而本節課是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質量物質的一個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2)學會應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發現質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動中,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實驗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形成勤于思考、樂于鉆研和善于合作的學習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科學探究過程
難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及應用
四、學法指導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認為本節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制定計劃,然后進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相互交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接受式學習為輔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師:先用火柴燃燒和蠟燭燃燒實驗,向同學們提問:火柴、蠟燭燃燒后質量是否會變化?
生:減少了
師:是不是這樣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先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質量守恒定律》
師:由學生來做兩個探究實驗
1、CuSO4+NaOH→Cu(OH)2+Na2SO4
2、CaCO3+HCl→CaCl2+H2O+CO2
師:同學們,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嗎?
生:相等(通過觀察天平的指針的擺動)
師:那么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為什么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
師生:m反應前m反應后
裝置裝置
沒有參與反應的物質沒有參與反應的物質
參與反應的反物質生成的生成物
師生:根據剛才的推導,我們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師:1、A+B→C+D,已知5gA和3gB完全反應后,生成了2gC,求生成的D的質量
2、A+B→C,已知已知5gA和10gB反應,反應結束后,B反應完了,A還有2g剩余,求生成C的質量
生:1、生成D的質量為6g;2、生成C的質量為13g;
師:質量守恒定律中的三個關鍵詞:參與、生成、總和
師:再由學生來做一個探究實驗
Na2CO3+HCl→NaCl+H2O+CO2
師:這個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嗎?
生:反應后的質量減少了(通過天平的擺動)
師:為什么這個反應前后的質量不相等?是不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生:不是,因為生成的氣體跑到空氣中去了
師:要使此化學反應能成功演示出質量守恒定律,如何改進實驗裝置
生:不讓氣體跑掉,把反應放在密封的裝置中進行
師:我們思考一下前面的實驗,為什么CuSO4+NaOH→Cu(OH)2+Na2SO4的實驗在開放的體系中進行,而CaCO3+HCl→CaCl2+H2O+CO2的實驗在密封的體系中進行?
生:因為前者反應中即沒有氣體參與,也沒有氣體生成,而后者反應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
師:其實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師:讓學生閱讀《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提出問題“為什么做同樣的實驗,波義耳的結論與拉瓦錫的結論不同?”
生:Hg+O2→Hgo,波義耳波沒有在密封的裝置中進行了實驗,所以mHg
師生:對于有氣體生成或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要成功的演示質量守恒定律,應在密封的裝置中進行
師:1、加熱10g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反應后稱得殘留物的質量總和為9.52g,則生成O2的質量為多少克
2、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質量比原來的鎂條的質量大
3、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剩余的固體的質量比原反應物的質量減輕了
六.板書:
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1、定律關鍵詞:“參與、生成、總和”
2、一切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3、對于有氣體參與和有氣體生成的化學反應,要成功演示質量守恒定律,必須在密封的裝置中進行。
①在本節中你是怎樣調研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障礙點?
學生課外預習,上課時通過叫學生回答問題的形式抽樣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障礙點
學生上課時先給學生做預習習題,通過做題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障礙點
課后做習題鞏固情況及學生課后問老師的問題情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障礙點
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障礙點是什么?
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物質的組成,構成物質的微粒,物質化學式的書寫,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生成物等等,為本節課學習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基礎,這就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起點。
學生的學習障礙點: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不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量的關系,所以本節課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生成物的質量是增大的,還是減少的,如何算出增大了多少,減少了多少,還要從微觀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此定律。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第一課時。在學習新課程后,新課程所體現出三大課堂教學理念“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只有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才會使課堂煥發活力。今天我的說課也將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關于化學反應主要是從定性的角度來分析的。本節課是學生從定性角度向定量角度過渡的第一站。同時,他又為后續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計算做鋪墊。所以,本節課在整本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鑒于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質量守恒定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參與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二、學情分析:
現在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那么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1)知識狀況:學生已經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等基礎知識,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能力狀況:學生已經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但對探究實驗學習方法尚處于啟蒙階段。
(3)心理狀況: 學生對于化學實驗,在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好奇和興奮的狀態,往往渴望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準備。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分組合作法、討論法等作為輔助方法進行教學,整個的課堂以實驗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為原則,通過“激疑—探究—形成”這條教學思路,最終讓學生自主形成質量守恒定律。那么,到底這個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學生頭腦中的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我的課堂!
四、教學過程:
該過程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堂之初, 我會給我的學生舉兩個生活小例子:1、為什么蠟燭燃燒后質量會變小了?2、為什么鐵刀放置一段時間后質量會增加?讓學生思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的總質量是否變化呢?對這個問題,學生出現了分歧,引發了思維沖突,從而順利進入實驗探究階段。
(二)合作探究,解決課題
整個探究環節共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向學生介紹課本上未曾涉及的,對化學反應定量研究作出貢獻一位科學家—波義爾,他在敞口的容器中進行實驗測得質量不相等了,而另一位科學家是拉瓦錫,他用較精確的實驗法在密閉的條件下測得反應后總質量相等。這樣通過化學史料的矛盾將學生的思維沖突推向一個新高度。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小亮點。
接著第二部分是教師的演示實驗,我準備的演示實驗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在做實驗之前,我會強調學生觀察實驗操作、現象及天平的平衡狀態,最終得出結論: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物質總質量相等。本環節的目的是使質量守恒思想在學生頭腦中初步形成。
接著乘勝追擊,第三部分學生的探究實驗。我為學生準備的探究實驗共有兩組,探究實驗一“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該反應在反應容器是敞口和密閉的兩種方案下進行,結果相同;實驗二“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這個實驗反應在兩種方案下前后質量不相等。這樣通過探究實驗,學生自主建構了:反應在密閉條件下總質量相等。到此質量守恒思想形成。接下來我會給學生重點講一下質量守恒定律需注意點,完善理解。
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我帶領學生繼續探究質量相等的原因。我以電解水微觀動畫過程為例,學生會觀察到在整個變化過程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按一下ppt)。學生討論得出: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之所以守恒是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到此,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及學生觀察討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得以解決,質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構在學生的腦中。
(三)歸納概括,小結課題
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對本節課做了歸納小結。讀
(四)反饋練習,鞏固課題
準備幾道小題使學生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五、教學反思
總體上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貫穿“激疑—探究—形成”這樣一條教學主線,體現了生活性、發展性、生命性的教學理念。正如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的一句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質量守恒定律說課稿02-17
關于九年級化學《質量守恒定律》聽課報告07-31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白樺》說課稿04-26
說課稿評價03-21
優秀說課稿02-17
麻雀 說課稿02-14
體育說課稿01-20
麻雀說課稿12-20
《牧童》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