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數和因數》說課稿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倍數和因數》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關系: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億以內以及一些整億的數。但這只是對數字的淺在認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讓學生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征。
情感、價值目標:
2.讓學生初步意識到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非零自然數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體會教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3)教學重點:
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與方法
(4)教學難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二、談設計理念
首先從學生的操作入手,由淺入深,利用學生對乘法運算以及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關系的已有認識,在操作中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
其次以學生討論、交流、相互評價,促成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鞏固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學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確的表達。
三、談教學過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題
用12個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進行不同的擺法展示,為了避免簡單的操作,引導學生通過算式來想他是怎么擺的。組織交流,引出算式與概念鑒定。
(2)教學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橫里讀、豎里讀,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知識概念,并及時出示整個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數,讓學生自己舉例,示范說、相互說,最后以教師舉學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學生不僅從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從除法的角度進行,也為后面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做好伏筆。
(3)設疑,置疑,激發學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才說到12、18是3的倍數(板書:3的倍數),3的倍數是不是只有12、18這兩個數呢?”組織交流:3的倍數有哪些呢?同學互評,交流形成自己的學習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識的整體性教學,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維的難度,“分鐘內你們寫完了嗎?如果再給半分鐘呢?為什么?”
(4)判斷中進行教學內容的遞深,形成了反思——學習 ——強化的整個學習過程。在學生做出“6是倍數”的正確判斷之后,并不簡單換章,而是以此為契機
“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以談話導入,形成知識相互的聯系與區別,
“談話:必須說清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所以6可能是某些數的倍數,也可能是某些數的因數,那我們就來找一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數嗎?”
(5)討論互評,自主學習
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從無序到有序,從自尋到互學,請學生板書,
學生評價,“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個數的因數,可以介紹給大家嗎?還有其他方法嗎?”
1×36=3636÷1=36
2×18=3636÷2=18
3×12=3636÷3=12
4×9=3636÷4=9
6×6=3636÷6=6
(6)自主不失指導,掌握不失總結
如:提問:5為什么不是36的因數?(因為36÷5不能整除,有余數)
小結:不能被這個數整除的數就不是這個數的因數。
小結:我們即可以從乘法算式,也可以從除法算式找到一個數的因數。
提問:那對于一個數的因數從36的因數、15的因數這兩個例子又有什么發現?
總結:對于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它們是不同的,但通過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聯系的。
四、教學板書(略)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2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缺少主動性,一部分學生怕困難,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考慮問題也不夠全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生的親自探索和合作交流,來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中的奧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數和因數》是冀教版第五單元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部分的最重要知識之一,在四年級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億以內的數,已經掌握整數加減乘除四則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單元更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奠定基礎,可以說這一單元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單元主要包括了五個課時。第一課時,自然數。第二課時倍數,第三課時2.5的倍數的特征,第四課時3的倍數的特征,第五課時 認識因數、質數、合數,第六課時,分解質因數。第七課時,綜合練習
在對整數和自然數的認識中,概念較多,而且容易混淆,難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數概念的認識和相關計算的編排上,采取與相關知識整合、分散編排的方式,降低學習的難度,增強知識的應用性。
三、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自然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并能進行判斷。
2.了解倍數的含義,在1~100的自然樹中,能找出1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3.5的倍數。
3.了解乘數也叫因數,在1~100的自然樹中,能找出一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會分解質因數。
4.在觀察、探索、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
5.愿意了解社會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信息,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初步養成樂于思考、勇于探索數學問題的良好品質。
四、重點
1、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2.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3.尋找2.3.5的倍數的特征。
4.區分倍數和因數
5.區分質數和合數
6.分解質因數。
五、說教法、說學法
1.在第一課時自然數這一課時,有兩個知識點,認識自然數,認識奇數和偶數。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立足于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決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引導法,觀察發現法以及直接講授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新知,培養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
2.在第二課時《倍數》這一課時,有兩個知識點,認識倍數是基礎,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是重點,也是難點。我會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數學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3.在第三、四課時《2、3、5的'倍數的特征》這兩個課時,這兩個課時都是找規律。我會通過啟發誘導、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新知。
4.在第五課時《認識因數、質數、合數》這一課時,我會利用故事激趣,設疑導入,利用多媒體展示“哥德巴赫猜想”這個故事,引入質數、合數的概念,舉例講授質數、合數的概念,通過練習讓學習加深理解。然后會讓學生合作探究找一個因數的方法。從而導入這節課的教學活動。
5.在第六課時《分解質因數》這一課時,通過復習因數質數、合數導入新知,然后在合作、交流、討論中探究新知,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來探究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3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第70~72頁。
例1通過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長方形的操作,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礎上教學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例2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并結合“試一試”引導發現一個數倍數的特征。例3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再結合“試一試”引導發現一個數因數的特征。
(二)教學對象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分階段認識了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億以內以及一些整億的數。較為系統地掌握了十進制計數法,同時也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學習。但這只是對數字的淺在認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奠定基礎。
(三)教學環境分析
這節課,我采用“活動單”導學模式,依托多媒體互動視頻教學系統來開展各項活動,力求通過多媒體互動視頻教學系統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地呈現出來,將學生操作和思維清晰地展示出來,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及其個數方面的特征。
數學思考:初步意識到可以從一個數的角度來研究非零自然數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解決問題:在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培養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問題,能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活動,真真切切地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含義,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
四、教學流程
整合點1:用圖像聲音創設情境
第一步,情境導入。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幫助神探柯南破譯密碼的問題情境,通過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突出“倍數”和“因數”這兩個關鍵詞之后,板書課題,揭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整合點2:用直觀演示深化體驗
在“建立概念”部分,通過這樣幾個層次,進行教學。學生根據活動要求操作思考,我把學生的操作情況通過攝像頭整體投射到屏幕上,根據學生的匯報把相應的組滿屏顯示,并把各種拼法及對應的算式剪切入電子白板中,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通過旋轉操作,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這樣的兩個圖形代表同一種拼法。根據學生得出的乘法算式,拖出本節課的兩個概念,并讓學生舉一反三,說說這兩個算式中數字間的倍數和因數關系。
整合點3:用動態展示突出本質
在“應用概念”部分,通過這樣幾個環節展開教學。首先讓學生自己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在學生匯報找到的3的倍數時,有選擇性地進行截屏,同時展示學生多樣化的方法,讓學生比較、辨析、優化,建立有序地尋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根據3個實例,歸納倍數的特征,我使用白板的圈畫功能,形象地突出了倍數的特點,突破了難點。
接著教學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歸納因數的特征。在學生獨立思考、初步探究后,我將學生中兩種典型的想法,同時呈現在白板上,這樣學生的思維過程就清晰地展示了出來,在此基礎上點撥提升,通過層技術顯示幾乘幾等于36和36除以幾等于幾,這兩個一般性的算式,并通過圈畫突出列舉的有序性,強調“成對找,分開寫”的口訣。接著歸納因數的特征,我仍使用白板的圈畫功能,突顯了因數的特征。新授結束后,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自己在白板上操作,及時進行方法的鞏固。
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在回顧總結時,我通過重點畫面的回放,幫助學生梳理、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讓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課始的問題,有問有答,前后呼應。最后進行檢測反饋。
教學感悟
多媒體互動視頻教學系統有著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和便捷的信息采集功能,能夠將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即時保存,隨時調用。在本節課中,學生操作、探究得到的各種生成性資源被有選擇地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點撥提升,言之有物、針對性強;而且這些生成性資源還是下一環節必要的教學素材,這樣環環相扣、前后貫通,一步步引領學生走進倍數和因數的世界。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們團隊所執教的是《因數和倍數》。
一、說教材:
《因數和倍數》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部分最重要的知識之一。《因數和倍數》的學習,是在初步 認識自然數的基礎上,探究其性質。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屬于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相當抽象。在這一內容的編排上與以往教材不同,沒有數學化的語言給“整除”下 定義,而是在本課時通過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給出因數與位數的概念。這節課是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的引入,為本單元最后的內容,以及第四單元的 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提供了必須且重要的鋪墊。
根據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前后關系,確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掌握因數倍數的概念,理解因數與倍數的意義,掌握找一個數因數與倍數的方法。
情感,價值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體會教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掌握找出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缺少主動性,一部分學生怕困難,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考慮問題也不夠全面。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主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 堂學習的參與性,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生的親自探索和合作交流,來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中的奧妙。
三、教法與學法指導
當今社會,人類的語言離不開素質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出發,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一定的基礎。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設計。
1、遵循學生主體,老師主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線的理念,利用學生對乘法的運算理解概念。
2、小組合作討論法。以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評價,促成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鞏固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學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確的表達。
四,教學過程
1、揭示主題
老師直接揭示主題,大膽創新,打破了傳統的為了導入而導入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開放的空間。
2、合作交流,理解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其意義。
教師出示前置性作業,小組內交流,匯報學習成果,教師適時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交流中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它們之間的聯系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3、學習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是本節課中技能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獨立的列舉一個數的因數,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得出。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真正地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加深理解,化解難點。
4、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尋找共性,找出不同,得出一個數的因數,使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從而形成基本技能與方法,做到即關注了過程,又關注了結果。教師的教學水到渠成,學生的學習則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引導學生置疑,集體交流,化解疑問
便于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更好的消化理解。
五、練習
練習題設計形式多樣,有梯度。既注重基礎,又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倍數和因數一課是蘇教版數學第八冊中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分階段認識了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億以內以及一些整億的數,較為系統地掌握了十進制記數法,同時也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基礎上進行的教學,主要是要使學生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意義,學會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和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的方法。這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公倍數和公因數,以及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的基礎,對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和難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運算初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含義,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并能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找一個數倍數和因數的方法,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數學思考的水平。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4、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知道它們呢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5、難點:探索并掌握求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
(一)認識倍數和因數
認識倍數和因數時,利用學生對乘法運算以及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關系的已有認識,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積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進一步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倍數和因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系,不能單獨說某數倍數或因數,這一點學生往往搞不清,為了使學生明白倍數和因數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我舉了生活中的兄弟關系,母女關系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從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數,又把學生舉的一個3的倍數的例子有目的地寫在黑板上結合起來看,引導學生說出3的倍數還有哪些。學生在舉例子時說出來的數是無序的,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有條理地找出3的倍數,促使學生去關注思想方法,并在學生討論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比賽的形式要求學生有序地寫出2、5的倍數,然后在整體觀察2、3、5倍數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討論,一個數倍數的特點。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從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數,那我們可以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呢?先讓學生獨自找36的因數,再指名幾個學生說說是怎么找的,通過幾位學生找的方法的比較得出較合理的方法。接著又找了15、16的因數,歸納出一個數因數的特點。
(四)全課小結
(五)鞏固練習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補充了兩個練習:
1、判斷題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出示幾張數字卡片。從中選擇只有倍數和因數關系,比誰選擇得多。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倍數和因數》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部分最重要的知識之一。《因數和倍數》的學習,是在初步認識自然數的基礎上,探究其性質,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屬于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相當抽象。在這一內容的編排上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沒有數學化的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在本課時通過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給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地位上,這節課是因數、倍數的概念引入,為本單元后面的內容、以及第四單元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鋪墊。(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略)
二、說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但采取借班上課的形式,選取了四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已經分段認識了億以內的整數,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剛學完)。但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和個人思維發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語言表達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但由于本課是由乘法引入,且減少了以前老教材關于“整除”等繁雜概念,大大簡化了敘述和記憶的過程,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在設計理念上,本人總結四點特點,而這四個特點也
剛好在我教學的四個環節中生成:
第一,從生活切入,實現數形結合,完成概念的有意義建構。
數論的內容,如果從數字本身出發進行研究,對小學生來說就抽象了些。本節課,教師以解決問題“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為引子,讓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概念,避開了抽象,有利于幫助學生完成有意義的建構。同時,在解決問題時,學生思考“哪幾種拼法”時,教師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畫一畫,這樣既符合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有不同,老師有針對的引導,其次,使數與形有機地結合,這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僅是數字上的認識,而且能與操作活動與圖形描述聯系起來。學生經歷了“先形后數”的過程,也就是知識抽象的過程。
第二,抓住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促使學生學會有序思考,從而形成基本的技能與方法。
能列舉一個數的因數,是本節課技能目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學活動中,教師牢牢的抓住了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的列舉一個數的因數,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追問“用什么方法找的?”,讓學生充分暴露個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師點撥出學生思維中各自的優勢:一對一對的找;從“1”開始有序的找,再通過有效分析,取得學生整體的認同。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獨立思考——集體交流——互相討論過程中,學習有序思考,從而形成基本技能與方法,做到即關注了過程,又關注了結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實現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歸納尋找共性。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征,單憑記憶也不難接受,為防止學生進行“機械學習”,教師提出問題“任意一個自然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觀察6、11、16和24的因數,思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教師在研究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引導,學生的思維有了明確的指向,便于通過探索發現規律。
第四,重視數學意義的滲透與拓展,力求用數學的本質吸引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持續發展。
數學教學,要樹立為學生的繼續學習、終身發展服務的意識,不能關注短效、急功近利。本節課的設計,教師就注意到了學生的學習后勁。如在備課之初,在是否需要完美數的介紹這一抉擇上,教師反復考慮:由于一節課的時間有限,為表達因數與倍數的整體關系,很多老師在設計內容時,都在一個課時就將求因數和求倍數的方法全部包含。但最終本人選擇舍去求倍數,把它放在了后面的課時學習,將完美數的介紹以及小故事納入本節課的教學,雖然此內容和現行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都不大,但卻是學生繼續學習數學所需要的,因為只有有了文化的氣息,數學才變得有了靈魂,讓學生感覺數學的厚重、數學的魅力,才能讓學生透過枯燥,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
四、說教學效果
上完課后,一些老師認為有部分學生并掌握到教學目標里的知識技能目標,未掌握到有效的方法,學生思維水平與表達方式有限,把這個內容拿來在四年級上并不合適。首先,本人認為,教師這節課的引導是有不足的,教學目標并未很好的實施。本人也曾經看過有大量名師找了四年級甚至三年級的學生上過這節課。從理論上說,只要基本能完成整數乘除法的學習的學生都可以進行這部分的學習。當然,放在每個年級來上出現的效果理應都會有不同。同樣,這節課四年級的學生有著他們自己的思維水平,由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有限,出現一些思維的無序是非常合理的,作為老師不能太關注短效,不能太急功近利。然而,究竟是否該放在四年級來上,如果可以上,究竟怎樣把握教法與學法的度,各家之談,本人僅是做了一次不成熟的嘗試,只希望拋磚引玉,老師們可以給出更多的意見,作為一次有意義的談論
【《倍數和因數》說課稿6篇】相關文章:
因數和倍數數學課件08-07
因數和倍數評課稿(4篇)12-31
因數和倍數評課稿4篇12-31
《因數與倍數》小學教案10-22
關于因數與倍數的單元測試題08-14
3的倍數特征說課稿11-02
數與倍數說課稿11-04
最大公因數說課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