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的獲得說課稿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氧氣的獲得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氧氣的獲得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新課程標準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第二章第二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在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之后安排學習氧氣的制法。學生不僅要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制取氧氣使學生明白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后面學習制取二氧化碳做好準備。
2、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時的重點是組織好制備氧氣的實驗活動。除了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外,還要完成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實驗。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是一個典型的實驗。教材中對實驗的具體細節交代不多,因此教師要給與學生足夠的指導,體會實驗的注意事項,估計學生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給與指導。實驗重在讓學生體會過程,理解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的實驗裝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學目標分析
化學教學目標是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教學指導的要求,本節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
(1)能掌握實驗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2)懂得實驗室制取氧氣操作的正確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錳在雙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了解氧氣的工業制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三、教學方法分析
經過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認識了一些化學儀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學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的學習方式,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索,發現和歸納化學知識。但是初中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仍需要教師的管理和引導。因此,據本節課特點,結合教法與學生的實際,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應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入手,氧氣有三態的變化。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溫度計,講解:“氧氣在零下183度就會被液化,如果把空氣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氣也會液化,如果把溫度控制在這之間,氮氣就會沸騰蒸發,而氧氣還是液態。我們就把空氣中最主要的兩種氣體——氧氣和氮氣進行了分離,那么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到了比較純凈的氮氣和氧氣,富氧煉鋼、醫院里用的急救氧,火箭發射用的大量的氧氣都是這樣獲得的,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題就是——氧氣的獲得。這方法也就是工業獲得大量氧氣的方法。”給學生觀看一段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指導學生看書,回答以下2個問題:工業制取氧氣的原理是什么?這一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
過度:“我們實驗室要研究氧氣,也要先制備氧氣,這種方法合適嗎?”分析工業制法的特點是制得的氧氣量大,但設備復雜,且純度不夠,所以不適合實驗室制備,實驗室是用含氧的物質分解制氧氣的。
給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一:加熱高錳酸鉀(寫方程式,從中分析原料及條件)。
(先引導學生觀察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
讓學生從老師給出的兩套發生裝置的圖片和三種收集方法介紹中選擇制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并說明理由。)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介紹下這個裝置圖被化學界的泰斗劉知新喻為中學階段最美的實驗圖,因為有水,有火,左右對稱,上下均勻。
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準備通過怎樣的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達成共識。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動手制備氣體,有很大的難度。老師可以先在講臺上組裝一個實驗裝置。方便學生對照比較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并記錄。并且記錄下實驗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學生的實驗中總有教師想不到的問題,也就是教師的預設無法顧及但卻必須給予重視的,抓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才會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我把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做為課堂的生成資源進行教學。
總結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一般步驟,及注意事項: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
實驗室除用高錳酸鉀可制氧氣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質如雙氧水也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雙氧水的顏色、狀態。簡單介紹雙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醫院里可以用于消毒等,加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有些熟悉感),引導學生高錳酸鉀分解需要加熱的條件,而雙氧水制氧氣則需不同的條件,還需另一種物質,二氧化錳,它在實驗中是什么作用呢?通過一個對比試驗,說明二氧化錳在雙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這實驗重在讓學生理解比較的實驗方法。然后再給出實驗原理。說明二氧化錳為什么要寫在箭頭的上方。然后對藥品狀態和反應條件的比較,讓學生選擇雙氧水制取氧氣的收集裝置,學生在已經學習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基礎上,再來用學習雙氧水制取氧氣,難度就不會太大了。
五、反思
1、本節課細節很多,是否用學案。如果用,可以引導中差生的學習,但是時間就很難控制,而且實驗過程是連續的,也不能停下來。
2、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是否要詳細講,還需根據學生情況,最好放在二氧化碳的制備處,可分散難點
氧氣的獲得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是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下冊第10章第2節的內容。主要內容為: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與肺通氣,肺的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等知識點。在學習該知識點前,已經學習了血液的循環的相關知識,該知識點主要是呼吸系統的組成、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對學生理解血液循環、呼吸作用以及后面的其他循環系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肺通氣”這一環節是重點,也是難點,比較難理解。通過自身體驗和模型演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部分,關鍵是讓學生明白氣體交換的原理,即氣體的擴散作用。我通過噴灑香水引導學生分析氣體交換的方向,使問題迎刃而解。
三、說教學目標
1、解釋呼吸運動實現肺通氣的原因。
2、通過演示呼吸運動的模型、展示肺的換氣和組織里氣體交換過程的圖片,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在實例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滲透安全自救知識的教育,樹立健康生活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
難點:氣體交換的過程和原理。
五、說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復習舊知,溫故知新。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呼吸系統組成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人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過程是怎樣的'?引出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呼吸系統是本節課深入研究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并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
2、新課展開
第一部分:呼吸運動和肺通氣。先明確“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知識,組織學生自己感受一下吸氣和呼氣胸腔的變化并進行簡單的總結,再通過呼吸運動模型的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下問題:(1)模型1中肋間肌收縮時肋骨和胸骨的運動方向,分析說明骨和骨骼的運動會引起胸腔容積發生怎樣的變化?(2)模型2中的膈頂下降引起肺容積變化的事實,分析說明肺容積發生變化的原因。討論結束后師生總結得出:(1)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容積增大。(2)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廓縱徑加長,使胸廓容積增大。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肺通氣的視頻,并引導學生結合呼吸運動聯系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通過呼吸運動完成。由于這一內容比較容易理解,我將輔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式,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第二部分: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運輸——組織氣體交換。引導學生思考氣體進入肺后發生什么變化?從而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首先,多媒體展示肺內及組織中氣體交換的視頻,提出問題:①肺泡內氣體交換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②血液是怎樣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我將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在此過程,我會巡視走動,給予學生點撥指導,與個別小組成員互動式交談。當學生討論結束,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分享討論結果。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結論通過氣體擴散實現氣體交換的;氧氣的運輸是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而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探究新知,突出教學重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鞏固提高:
我將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劇烈運動后呼吸頻率和脈搏都會加快呢?,組織學生運用本節內容進行相關的解釋說明。既是知識的鞏固和遷移的過程,又讓學生體會生物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
4、小結作業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針對初中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氧氣的獲得說課稿3
一、說教材——地位作用
呼吸系統是人體八大系統之一,是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系統之一,本節內容揭示呼吸的實質。上一節內容探討了人體進行生理活動都需要能量,這些能量是通過氧氣分解細胞內的有機物釋放出來的,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本節學習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對于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以后其他系統的學習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和學生探討我們每天呼吸的本質,滲透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知識。這節課之前學習了毛細血管結構特點和肺泡的結構特點,為這節學習其功能——“氣體交換”做好了鋪墊,突出了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觀點。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本節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肺的換氣、組織的氣體交換和氣體擴散等概念。
(2)說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組織里的氣體交換過程,了解人體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和本質,并能夠運用所學內容去分析煤氣中毒、溺水等生活實例。
(3)概述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氣體擴散作用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2)通過結合呼吸系統的結構特點學習氣體交換,使學生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演示和討論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使學生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并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養成教學。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概述肺的換氣、組織的氣體交換的過程和主要原理。說明人體內的氣體交換與血液成分變化的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把肺的換氣、組織的氣體交換過程的文字表達成為動態的畫面。
二、說教法
因為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對肺的結構特點 、毛細血管結構特點、血紅蛋白的特性有了一定認識,所以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本質須貫徹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則進行。本節肺的換氣、組織氣體交換概念描述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課本只是輔以一幅示意圖是遠遠不足以使學生把抽象的文字概念形象化,因此本節還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象化每個交換細節和血液顏色變化。
(1)圖文轉換法:讓學生學會從文字概念到示意圖,媒體動畫;又能從示意圖,媒體動畫回歸文字概念,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學習起來就會容易得多。)
(2)生物規律法:就是學習生物知識終要貫穿“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則進行。
(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
(3)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
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三、說學法
1.創設情景:在課室噴射香水。
設問:同學們,你們聞到了什么味道?我在這里噴香水,為什么后面那么遠的同學也能聞到?
【因為學生沒有物理化學的基礎知識,不懂分子運動一類知識,因此教學中采用生活相關的實例,引導“氣體擴散”的概念教學。讓學生感受概念與生活的距離,增強心理認同感。】
四、說教學過程
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氣體分子如何從濃度高向濃度低一方轉移的動畫。
【直觀顯示氣體擴散的過程,彌補學生所缺乏的有關分子運動的物理知識。】
3.引導學生例舉生活中的例子。
【把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聯系起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應用知識解答生活相關問題,學以致用。】
肺的氣體交換
上堂課學習了肺通氣。1.設問:氣體到達了肺泡后在肺泡內靜止不動了嗎?是否也是通過氣體擴散進入體內其他地方?
我們復習一下毛細血管,肺泡的結構,思考它是否具有讓氣體通過的特點。
【通過復習毛細血管,肺泡的結構,指出其在氣體擴散時能夠透過,為引出其相應的功能——氣體交換做好準備。】
肺的氣體交換
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肺部氣體交換的方向:氧氣擴散的起點是_________,終點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擴散的起點是__________,終點是_________。
(2)動力是__________。
(3)結果是________ 血變成_______ 血。
(4)概念:肺的換氣是________與_______ 之間進行_______和________ 的交換。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出學生是探索學習的主體。有效調動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認知的興趣,聽取和采納他人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有限時間內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肺的氣體交換
3.多媒體展示:
“肺內氣體交換”的動畫。結合習題引導學生注意兩種氣體的擴散方向、血液顏色的變化,結合“肺的通氣”學習“肺的換氣”概念及其特點和結果。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能被進行雙重編碼的知識更容易記憶和提取。這里通過把一句話的概念,做出一個動畫效果,清晰明了的展示氣體進入或排出的具體過程,血液顏色的變化,通過這種動畫與文字的雙向轉化,達到學生對此概念構建的雙重編碼,增強理解和記憶,體現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的過程。同時結合學生剛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肺的氣體交換
4.體驗活動:看你能閉氣多久。
活動后請學生思考:
(1)描述閉氣的時候,肺泡內換氣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氧氣濃度變化。)
(2)靜脈血能否變成動脈血。
5.舉例說明:肺水腫是一種肺部疾病,特點是肺含水量增加。患這種病的人發病時會發生怎樣的后果?
【心理學家認為,記憶中的種種概念是以這些概念的具體例子來表示的。很多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是以概念的正例或反例為支撐的,這里通過“閉氣”,“肺水腫”兩種影響氣體交換的反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1.演示實驗:【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波,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集中】將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別通入混有少量抗凝劑(草酸鈉)的鮮雞血的試管里,觀察兩只試管的雞血顏色;再將通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導管進行交替,使原來通氧氣的改通二氧化碳,原來通二氧化碳的改通氧氣,觀察兩只試管的雞血顏色。
你觀察的現象:(1)通入氧氣的試管中顏色是__________;通入二氧化碳的試管中顏色是___________。(2)通入氣體交換后,你觀察的現象:通入氧氣后,原來__________色變成__________色;通入二氧化碳后___________色變成___________色。
2.觀看動畫展示:
思考:氧氣運輸的具體形式是?二氧化碳運輸情況如何?
組織氣體交換
1.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請各小組結合“肺的換氣”學習)
(1)氣體交換的方向:氧氣擴散的起點是__________,終點是__________;二氧化碳擴散的起點是_________,終點是_________。
(2)動力是 __________。
(3)結果是__________ 血變成__________ 血。
(4)組織氣體交換是__________與__________之間進行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交換。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主體性。有效調動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認知的興趣,聽取和采納他人見解,自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有限時間內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組織氣體交換
2.多媒體展示:
“組織氣體交換”的動畫。引導學生注意兩種氣體的擴散方向,血液顏色的變化,并引導學生結合“肺的換氣”學習概念及其特點和結果。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能被進行雙重編碼的知識更容易記憶和提取。這里通過把一句話的概念,做出一個動畫效果,清晰明了的展示氣體進入或排出的具體過程,血液顏色的變化,通過這種動畫與文字的雙向轉化,達到學生對此概念構建的雙重編碼,增強理解和記憶,體現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的過程。同時結合學生剛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查缺補漏,體現教師的主導性。】
概述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
【小組活動】
現在,請同學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觀察自己的呼吸,然后請你們用自己的話把自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說出來。
引導學生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組織思維:
(1)氧氣從外界進入組織細胞的具體過程。
(2)二氧化碳從組織細胞排出體外的具體過程。
(3)血液的變化。
【通過復習鞏固,把整個呼吸過程貫穿起來,增強學生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的生物學觀點。讓學生關注自己的呼吸,平時多注意呼吸衛生保健,進行有氧呼吸,例如晚上睡覺臥室要通風,在一天當中下午氧濃度最高時多運動。】
思考:氧氣從肺泡到組織細胞要經過多少層細胞?
通過概念圖練習題來檢查學生學習情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謝謝指導!
【氧氣的獲得說課稿3篇】相關文章:
氧氣說課稿11-04
氧氣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0
《制取氧氣》-人教版-初中化學-說課稿12-17
八年級科學說課稿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11-02
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說課稿11-02
獲得啟示的作文(4篇)11-29
獲得啟示的作文4篇11-29
獲得獎學金的獲獎感言范文11-08
通過寫作獲得職場突圍的方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