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誰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它是誰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第一冊第八單元15課《它是誰》的第一課時,由于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如何讓學齡只有兩個多月的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享受愉悅的同時與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有機結合,是我設計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它是誰》是一篇猜謎式的文章,課文用富有情趣的語言把“小寶貝”的出生過程寫得生動、有趣:住在蛋殼里——蛋殼破了——站起來——搖搖晃晃地走幾步——會走路了。這么可愛、有趣的小寶貝,它是誰呢?課文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且謎底還不止一個,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發現的欲望。
學生對于猜謎式的文章很是喜歡,再加上文中的謎底可能是小雞、小鴨等小動物,學生就更加感興趣,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通過動作模仿、想象體驗、角色朗讀等多種手段,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有效提高閱讀實效。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讀好課后的3個詞語,寫好“寶”“貝”二字。(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重點)
以上兩條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知道“小寶貝”指的是小鳥、小雞等卵生、有腳會走路的小動物。(難點)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是:
圖片導入,設疑激趣初讀課文,嘗試猜測細讀課文,了解特點篩選答案,訓練表達識寫“寶”“貝”二字
下面,我著重從四個方面具體說一說:
一、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引導學生主動發現
比如:在課文伊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件(幻燈片中緩緩的出現“一個蛋殼”)
我自然地說:這里面住著一個小寶貝,它是誰呢?
從我的語調上強調“它是誰呢?”然后讓學生也來這樣問一問,在指導學生讀好課題后,我說:“答案呀就藏在我們的課文里。”從而引發學生初讀的興趣。
【我這樣做,是想通過課件和老師的語言描述,創設問題情境,力求從視覺和語言上引起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主動發現的欲望,引發學生思考。】
又如:在初讀之后,引導學生嘗試猜測,主動發現
[教學片斷]
如:我讓學生初步猜測“這個小寶貝,它是誰呢?”
在學生猜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一連串的謎底后,我不馬上進行評判,而是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感悟去進一步發現、探究。師:這么多答案中,有的是文中的小寶貝,有的可不是,這個小寶貝它到底是誰呢,我們可要好好讀讀書,想一想小寶貝有什么特點。
【我這樣做是想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認真讀書和思考,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再次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發現的欲望。】
再如:在細讀課文,了解了小寶貝的特點后,★引導學生結合特點,篩選答案
老師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小結這個小寶貝的兩個特點:1住在蛋殼里;2有腳會走路。
再引導學生看看黑板上貼的小動物的圖片,想一想,有沒有不對的,為什么不對,從而使小寶貝的兩個特點在學生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二、采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本篇課文內容雖然比較淺顯、易懂,學生讀幾遍課文就能猜出謎底,但如何使淺顯易懂的小文讓學生感到生動,學有情趣,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
在引導學生感悟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手段:
★1角色體驗,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對于一年級小學生來說,角色體驗很有效。
如:在感悟它覺得這個家太小太暗了。這句話的時候,我準備這樣引導:
師:現在你就是小寶貝,住在蛋殼里,想想怎么呆著呢?
引導學生做動作體驗,兩手抱住雙腿,頭低下來,緊閉雙眼。
而且讓學生蜷縮著待上10秒鐘左右。
之后追問:你們為什么這樣蜷縮著?(太小)
快把剛才的感受讀出來。
【這里,通過讓學生做動作進行角色體驗,使學生與小寶貝產生共鳴,為感悟后面的破殼而出做好鋪墊。】
再如:在感悟小寶貝扭一扭身子,啊,蛋殼破了!這句話的時候,我想這樣引導:
蛋殼里的小寶貝和你們想得一樣,也想快點出來。快和小寶貝一起扭動起來吧,你們在黑漆漆的家里伸伸胳膊,踢踢腿,左踹踹,右踢踢,還用盡全身力氣向上頂一頂。
經過你的不懈努力,終于——啊,蛋殼破了!
【通過讓學生做動作,再結合課件創設的情景,使學生感受到小寶貝破殼而出后的興奮、驚喜的心情。】
2、啟發想象,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想象是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有效方法之一。設計中,我充分運用想象這個有效的感悟手段。在幫助學生在了解內容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
如:感悟“小寶貝”破殼而出之后,老師引導學生想象
師:小寶貝終于從又小又暗的家出來了,它抬起頭,看見了什么?心情怎樣?(學生可能會說:外面又大又亮,看到藍藍的天空、鮮艷的花朵、嫩綠的小草……心里很高興!)進而引導學生帶著感受讀好句子。
3、抓住標點,使學生入境,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關注標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對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本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
文中共有兩個感嘆句,分別是:啊,蛋殼破了!、它會走路了!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句末的感嘆號,讀出破殼而出的欣喜和學會走路后激動的心情。
三、結合課文內容,有效訓練學生表達。
對于剛剛走進學校不久的小學生,要充分利用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來規范、訓練學生的語言,引導學生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有層次地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的環節:
一是在初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嘗試猜測謎底時,我給出這樣的句式:
這個小寶貝可能是()。引到學生用這個句式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是在細讀課文了解小寶貝的特點,篩選了答案后我又給出這樣的句式:
這個小寶貝可能是(),可能是(),還可能是()。進一步反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有效訓練學生的表達。
四、扎實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設計時我非常重視字詞教學。
★如在引導學生記憶字形時,我啟發學生“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從而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記字形。
★又如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層次:
△先是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關注字的結構特點和重點筆畫,明確寫好字的要領。
△接著教師邊范寫邊強化寫好字的`要領。引導學生描紅臨寫,之后又有針對性地進行反饋與評價。
△最后引導學生明確問題再次臨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好。
★再如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懂詞語的意思,在了解太小太暗時用了角色體驗的方法,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了解搖搖晃晃的意思等等。
五、聯系文本拓展閱讀,內容延伸豐富積累
拓展閱讀作為課文的補充,可以拓寬閱讀的范圍,擴大讀者的視野,便于溝通課內、課外閱讀,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所學的知識綜合化。而且,可以在知識的相互比較,補充,融合中,使學生開拓思路,閃出火花,涌現創意。
結合這篇課文,我們編寫了一段小寶貝學習走路的片段——
“小寶貝搖搖晃晃地站起來。呀!它摔倒了,可是它一點兒也不怕,仍然認認真真地練習。沒過多久,它終于也能像媽媽一樣穩穩當當地走路,快快樂樂地生活了!”
這一閱讀材料,生發于文本情境,緊緊圍繞文章內容,既是對文本內容的縱向延伸,同時又豐富了學生關于AABB式的疊詞的積累。
應該說,積累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細水長流,潺潺不斷。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我們采用了“能記幾個就記幾個”的方式,尊重學生差異,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進行詞語積累。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在設計學習效果的評價時我是從寫字、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給圖片排序這三個方面考慮的。
1、能在田字格里寫好“寶貝”二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①讀得很好()
②讀得比較好(錯誤在兩處以內)()
③讀得不理想(錯誤在兩處以上)()
3、圖片排序
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給這四幅圖排列順序。
( ) ( ) ( ) ( )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本設計以“趣”貫穿,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讀中感悟。
導入課文時利用圖片設疑“這個小寶貝它是誰呢?”激發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嘗試猜測:“這個小寶貝可能是誰?”在細讀課文了解小寶貝的特點后,引導學生篩選答案,并用清楚、完整、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合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引領學生在文本情境中,充分想象、動作表演、角色體驗……想“小寶貝”所想,感“小寶貝”所感,好似和“小寶貝”一起親身經歷了一次新生。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關注學生初始的閱讀體驗,以自讀后的初步感受作為教學的起點,力爭用好課文這個“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體驗。帶領學生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中,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借鑒語言。利用課文這個“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
以上,就是我們就本課教學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妥,敬請,也真誠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批評指正!
【它是誰說課稿】相關文章:
誰爬得快說課稿11-08
誰住頂樓說課稿11-04
機遇,它是一條魚作文12-06
誰走了散文10-04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誰的本領大》說課稿12-17
看看她是誰12-26
誰最美看圖作文11-19
我是誰散文08-22
生活放過了誰散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