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高山望平川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上去高山望平川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欣賞課,本課是一首青海“花兒”調,歌詞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以牡丹花比喻心愛的姑娘表現了青年男子對姑娘思念與傾慕之情(民歌是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著人民的生活,也廣泛而深入地影響人民的生活,常見民歌體裁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等)。
2、教學目標:
1)簡介中國民歌的分類,欣賞《川江船夫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三首民歌。
2)了解中國民歌及其相關的知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不同地區的民歌,聽辨號子,山歌與小調。
三、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是走近青年,剛好是變音期,已有幾年的知識水平與基本技能,老師實施教學時做到因勢利導。
四、說教法
由于民歌體裁不同,特點也不一樣,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的特點,我采用對比欣賞法:我運用不同體裁的民歌,將聽賞的不同地區作對比,而使學生更清楚地辨別民歌的體裁、特點。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幾首不同體裁的民歌,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分辨不同民歌特點。
六、說教學程序
1、唱歌導入,激發興趣。
1)讓學生唱兩首歌:《愛的奉獻》、《愛我中華》。
2)問:你們剛唱的歌屬于什么類型的歌?(民歌)
2、認定目標
我口述兩個目標(略)
3、導學達標
我在這環節中,采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1)采用聽——想——看——動的程序,先讓他們聽《川江船夫號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風箏》的旋律,分辨不同體裁。
2)我將歌詞,把學生“帶入”不同的地區,了解不同地區的民歌。
3)動手畫一畫,溶入歌中。
4)設疑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4、出示目標,加深印象。
5、小結。
【上去高山望平川說課稿】相關文章:
望岳說課稿11-04
高山流水志家國說課稿11-05
《望岳》說課稿范文12-05
《望岳》的說課稿12-05
《望岳》教師說課稿09-05
望洞庭說課稿(精選2篇)11-24
《望岳》公開課說課稿05-19
望廬山瀑布說課稿(6篇)11-03
望廬山瀑布說課稿6篇11-03
平川河的變化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