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這是在學習第二單元的講演稿之后,又接觸的一篇講演稿。它在內容和體裁上都不同于前兩篇,它屬記敘文,偏重于記述講演的過程,突出講演者的形象。而《最后一次講演》和《未有天才之前》則主要記錄人物語言,重在體現講演者的思想。因而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講演》也要進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給我們刻畫出怎樣一個名人畫像。
文章篇介紹梁啟超,結尾評論梁啟超,中間按梁啟超講演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還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評論。結構層次清晰,語言風趣而又帶感情,這些都可作為教學的內容,設計小問題,加以了解和體會。
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外貌,尤其是他講演時的神態語言表現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
2、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③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備注:寬宏大量重友情等為人傳頌,同時增大課容量,講出語文課的文學性也是教改的一個趨勢。)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4、學習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文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分析文章所以我想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講授結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教師只起一個導讀和歸納總結的作用。本文共安排兩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從政治革命角度談起,設問“同學們學過歷史,對梁啟超肯定不陌生了,誰為大家介紹一下他政壇上的功績?”
學生查到的資料: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2、同學們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那你們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找到的大多是轉述或評論,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新課:
1、默讀,解決生字詞問題。了解本文記敘的主要內容,即:梁任公演講時的音容笑貌、學者風度。可設如下問題:文章主要記敘了梁啟超講演時的哪些情況?
2、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讀者。
追問:何以見得?
依據: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3、接著的一個問題是抓梁啟超講演的特點。要求細讀課文。過渡語及提問:可以說,到清華大學這所名校講演做報告的人數不勝數,但他們卻沒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的一次講演給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筆而記之?
(提示:梁任公演講時有什么特點?或問梁任公這個人怎么樣?)
這是需要小組討論后推薦代表發言,教師歸納整理板書。如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的學者。
通過結尾段的“熱心腸”轉入對其人格的分析。
(三)補充材料:
過渡語:說梁任公是個熱心腸的人,你同意嗎?
1、一夫一妻少風流——自古道:才子風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風流之情懷還是可以遏制的。他對華僑小姐何蕙珍的斷然割愛便是明證。
那是在他帶著"漁陽三疊魂慘傷,欲語不語懷故鄉"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時,"學問見識皆甚好"的何蕙珍被這位流亡者的文采與演講才華深深打動著。年僅20歲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動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進他的生活空間,無怨無悔。任公先是為之感動,由敬重而生愛戀,終夕難寐,數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門的發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與摯友譚嗣同創設"一夫一妻世界會",總不能自食其言,愧對良知與亡友。再說,自己乃朝廷懸賞通緝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連累他人?權衡再三后,他就謝絕了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臺后,常年飄落異域的梁啟超得以回國效力,舊情難忘的蕙珍專程趕往北京,找到梁啟超,希望還夙愿,時任司法總長的梁啟超依然婉辭謝絕,而且只在總長客廳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使抱興而來的蕙珍掃興而歸。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專程從檀島趕來,舊話重提,梁啟超則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別無他念,連飯也沒留蕙珍吃一頓。
2、大義滅親,披麻戴孝——為了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政治抱負,梁啟超從風風雨雨中走過56個春秋,應付過各種場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恪守一份書生本色,以情誼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見,每當有人提起亡友譚嗣同,他總是眼噙淚花,俯首低回。在康梁師徒之間,由于梁啟超頗有主見,對乃師并不完全惟命是從,康有為對他很惱火,尤其是梁啟超違背他的意愿,暗中與孫中山協商合作方案,事雖未成,康氏卻耿耿于懷。尤其是面對乃師違背民國歷史發展潮流,為帝制復辟大造輿論,甚至追隨張勛之流,為宣統帝草擬"詔書",梁氏大義滅親,在討伐復辟逆流時,也拿乃師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罵"梁賊"。
梁氏身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師門,胸無城府。康氏謝世時,是他帶頭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聲率清華國學研究院眾弟子在法源寺開吊3日。每當來人行禮,又是他始終站在孝子位置,答禮不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不同尋常的寬容——最能開人眼界的當首推任公為北京協和醫院辯護之舉。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癥,協和醫師診斷為右腎有腫瘤,建議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腎完好無損,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屬為之氣憤,輿論矛頭直逼協和。但在任公看來,醫師并非有意為之,醫療事故無法絕對避免,加之協和乃美國人創辦之醫院,那是科學的象征,不能因為自己的手術失誤而使國人懷疑科學,讓守舊者找到口實。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勸慰家人,還以《我的病與協和醫院》為題撰文,站在協和一邊,"敬告相愛的親友們,千萬不必為我憂慮",一場非同小可的醫療事故所引起的風波得以化解為零。
他割掉的是一個好腎,但他以生命的名義留下一方寧靜,托起一份寬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間爭斗都黯然失色的寬容,讓生命個體由此超越和升華,這未嘗不是一個奇跡,未嘗不是全屬他個人的一份杰作。
手術之后才過3年,腎的主人就撒手塵寰了。身體素質原本不差的梁啟超走得如此匆忙,顯然與協和醫院的那個醫療事故有關,怎不令人扼腕,一個56歲的學術大師畢竟還是正當時候啊!
(四)教師總結: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難歲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張屢屢因時而變,但為人處世的原則始終未變,他不是馮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種變色龍。他重感情,輕名利,嚴于律己,坦誠待人。無論是做兒子、做丈夫、做學生,還是做父親、做師長、做同事,他都能營造一個磁場,亮出一道風景。明鏡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態,在某些關鍵時刻,則以大手筆寫實愛的海洋,讓海洋為寬容而定格,人間為之增色。我敢斷言,在風云際會和星光燦爛的中國近代人才群體中,特別是在遐邇有知的重量級歷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問題上與梁啟超比試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五)作業:記敘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說課稿】相關文章:
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12-27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2-06
《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12-27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11-02
季羨林先生《夾竹桃》說課稿02-05
蘇教版必修二《金岳霖先生》說課稿12-22
小學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課稿10-2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師說課稿10-11
高中語文《回憶魯迅先生》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