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1
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一、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3、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板書:認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
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評課稿連接: pkg/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2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①②③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并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么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性評價)。
[2]、介紹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的,我們可以知道有些學生是按學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學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兩類等。接著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笑笑和淘氣是怎樣分的,你和誰的分法一樣?并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書包并初步體會分類的好處 請學生把自己已經分類整理好的書、本子再放回到書包里,再比一比看誰拿得快,讓學生感受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知道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亂,書包里比以前整齊多了,原來分類整理有這么多的好處。
(3) 解釋與應用 在做練習中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學中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猜想推測活動,分類之前學會先思考后再行動,這既是做事情的一種好習慣,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分類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這樣分好不好?(有必要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這一課改新理念。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圍繞活動進行,“整理書包”,“分帽子”、“分車子”、“給老師和同學分一分”,學生是全程參與,全員參與分類活動,而且每一個活動中都安排有同學之間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房間的”、“你認為誰拿書會快一些,為什么?”、“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說出你分帽子、車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學生之間的資源組織教學。
教學中盡量鼓勵學生一人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房間和其他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將進一步說好課,并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象形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數據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2、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讓學生幫小熊調查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這節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在班內展示;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三部分進行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4
一、說教材
《數鉛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內容。在一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20內數的數數、比較及加減運算,對20以內數的組成也有了初步認識。本課教材安排了“數鉛筆”這一情景和一些相關的練習題。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數數,認識 100以內數的組成,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并在具體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0以內的數,通過數實物、表示結果、圈一圈的活動,感知以10當一的優越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選擇合適的方法數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增強學生優化算法的意識。
3、情感與態度:通過小組調查、數數活動,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感知以10當一的優越性,自主建構新的計數單位“十”。理解計數單位“一”和“十”。
課前準備:
1、學具:小棒100根。
2、課前調查活動:調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動手操作為主,讓學生的操作中啟迪思維,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體驗數學,體現自主探索的優越感。感受數學活動的有趣性,初步滲透數學的生活性。
三、說教學流程
(一)檢查課前調查并復習
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20以內的數。我想問問小朋友一個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教學預設:學生說出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師:同學們,老師布置你們回去調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現在請你們四人小組里面互相說說你發現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數。并且說說這些數個位上是幾,十位上是幾,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巡視指導)。
[教學預設:學生能說出類似我家有8盆花,8只有個位,是由8個一組成的;這棟樓有16戶人家,16的個位上是6,十位是1,16是由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對20以內數的組成進行復習,對新課進行鋪墊。]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的物體的個數超過了20個,你們還會數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100以內的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學習新課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數一數。
(1)師:這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分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匯報數小棒的方法。
[教學預設: 1根1根數;2根2根數;5根5根數;10根10根數等,此時就讓全班學生接數。對每一種數法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小組內合作數數,了解數序互相提示、檢查。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通過交流感受數法多樣化。]
(2)優化數法,練習10根10根數,邊擺邊數。
師:你最喜歡哪種數法?為什么?
[教學預設:10根10根數,因為最快。]
那我們也像那個小朋友一樣,10根10根數,并且我們利用帶來的皮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設計意圖: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呈現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培養學生優化意識。通過對比幾種數法,體現以10當一的優越性。]
師:小朋友們想一想,1捆是10根小棒,那么10個一就表示1個什么?2捆小棒表示2個什么?5捆,8捆又表示什么?數一數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計數單位“十”和“一”]
(3)學生跟著老師在一次十根十根數100根小棒。并用皮筋把10捆捆在一起。
(4)明確十進關系。
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一百。
2、圈一圈,數一數。
數P2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實物到數點子,從規則排列地數到混合排列的數的過程。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引導學生十個十個地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游戲:接力賽
教師說清游戲規則:兩人做游戲 ,一人說出3個有規律排列的數(如34、36、38)另一人接著按規律再數出3個數。
4、練習5(開放題)。
[設計意圖:主要體現幾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以游戲的形式鞏固練習,讓學生不覺得累;讓學生感受成功。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體現數學的趣味性與多樣性]
四、總結
談自己本課所學到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我當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在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以及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一節數學綜合活動課。
其教學目的不僅僅是鞏固運用計算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運算的含義;3、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中創設了淘氣和笑笑“六·一”做小當家以及到商場購物的情境,正是為了讓學生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2、通過購物活動,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購物中的付款活動,體驗付款方式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1、文具表、價錢表
2、錢幣(紙)
二、說教法
1、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數學源于生活,更應用于生活。我會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學習,會在小組內模擬超市,讓學生當售貨員、當顧客。在賣與買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用到加減計算的數學知識,又用到了實際的生活經驗。在動手的過程中,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生活,體會生活。
2.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在小組活動時,學生與學生的接觸很多,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也顯得尤為重要。在小組的購物活動后,讓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其中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是屬于學生自己的體會。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評價能力,又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3.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
新課程標準相當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對于現在的一年級小朋友,絕大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缺乏獨立購物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新事物又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于是,設計《今天我當家》一課時,創設一個模擬超市,讓學生由合作到獨立操作,初步體驗“當家”的過程,讓學生既感受了許多活動中的樂趣,也自覺的運用了所學的數學方法、技能,還在相互的匯報、討論、交流中,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得到了情感和過程的雙重體驗。
4.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家庭的背景不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不同,這就意味著相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學生就可能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學中,要力求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本課中的許多環節中,如用20元、30元、100元去購物,該如何購法?這問題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提出方案后并說出理由。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技能,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我在在上課前我會對學會進行調查,詢問學生什么叫“當家”?“日常生活中你的家是由誰當家的?當家要做那些事情?目的是讓架站給與孩子交流怎么河里購物和消費,怎樣進行人民幣的計算和換算。
三、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出示淘氣和笑笑,通過兩人的對話,滲透熱愛勞動以及幫父母減輕家務負擔的思想教育。
2.購物。
(1)合作制定方案。
出示商場,擺出不同的商品,每一小組派發一張商品和價格一覽表,讓學生設計好方案后挑出自己要買的東西,再進行計算。同時,提出各種不同條件“30元錢可以買些什么?”“20元錢可以買些什么?”。先讓學生小組內討論,定制購物方案,并要說出該方案的依據。由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案,而且這里的30元錢和20元錢在購物過程中既可以全部用完,又可以有余額,所以在這里可以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而在小組內要自己的購物方案得到其他組員的認同,學生必須“買之有道”——買這些是用來包菜餃子還是肉餃子?為什么要買這么多?要有充分的依據才能支持自己的方案,在此過程中,又訓練了學生的說理能力。
(2)限定性購物。
出示收銀臺,提出另外的條件“我花了25元錢,買了……”“我花了14元錢,買了……”。
讓學生自主操作,列出購物清單。跟前面“可以買些什么”對比,這里著重訓練的是學生對加法的純熟運用。在說出購物清單后,再讓學生進行評價,說出自己評價的理由,從而又訓練了學生的說理能力。
3.菜桌上的數學問題。
出示全家人在家里吃餃子的情境,根據“淘氣做了43個肉餃子”、“笑笑做了38個菜餃子”,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再讓學生通過列式、計算來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鞏固了10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力。
4.購物游戲。
課的最后環節,模擬購物活動,在小組內讓一名學生當售貨員,其他學生當顧客,用預先準備的物品作為貨物。購物時說出“買什么商品,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而在這個游戲中,既鞏固了這節課的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 篇6
一、集體備課的思路
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統計的重要性,初步培養統計的觀念,并在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認識統計圖表,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一年級上冊通過最喜歡的水果這一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簡單問題并回答問題。
《組織比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統計的第一課時,在教材中先后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組織比賽買氣球調查你們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三個活動,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必要性,鼓勵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增長統計活動的經驗。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象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在此基礎上,學生學會繪制條形統計圖,這與一年級上學期繪制的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借助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根據信息做出判斷和決策。
4、學會與人合作,積累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方法
根據"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思想理念,為了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落實課堂教學效果,展現真實的課堂教學,我本著以生為本,發展能力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考慮,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由奧運和福娃引入"組織什么比賽好呢",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從而明確,統計的必要性。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強調自主,注重合作交流。小組活動中收集數據時,方法多種多樣,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整理數據,在愉悅的動手中了解了同學們都喜歡什么活動好,又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增強了合作意識。再根據統計圖上的的信息做出決策:組織參與人數最多的那項活動才好,又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該為生活服務。"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整理數據的方法后,我聯系課堂實際設計練習,讓學生在小組里統計得到獎勵的福娃,要求學生分析統計結果,作出比較,切實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圖形說課稿11-11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青蛙吃害蟲說課稿11-04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四篇10-16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集錦五篇10-15
北師大版數學第八冊 購物小票說課稿11-13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2-29
北師大版《合格率》說課稿12-23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范文集錦7篇10-16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范文集錦五篇10-16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 上下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