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案設計流程:
A。知識流程 B。思維編程。 C。學生可接受性D。與時俱進的課堂
課堂知識點:
(一)線段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距離是指的長度,而不是線段。線段的起點或終點稱為端點。
(2)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因為線段的長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直直的線,畫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兩邊點上端點。
(3)數線段。
一條直線的N個點線段的端點,數以每兩個點為端點有幾條線段?n(n-1)2
(二)直線
(1)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限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直線無法測量長度,直線無法度量長度。直線是無限長的,量不出長度。只畫了這么長的一條線,來代表在這個位置上,在宇宙空間里無限穿梭的那條線。
(2)判斷:6cm的直線比8cm的直線短2cm。( )一條直線長6cm。( )以直線上相隔6M的兩點為端點可以得到一條6M的線段。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的,它們一樣長。( )
(3)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過兩點必然得到一條直線,但只能得到一條直線。過兩點,有幾條線段呢?有幾條射線呢?
(4)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射線、線段。(5)N個點,過其中兩點,最多幾條直線?n(n-1)2
(三)射線
(1)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2)畫射線。確定端點。(虛線、省略號表示無限延長。)
(3)射線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線段,射線的事物。(光線、子彈的路徑、直繩、物體的邊、物體的棱、紅外線瞄準器)
(四)總結
分辨直線、線段、射線。(關鍵看彎曲與否、端點。)
邊算邊畫。畫一條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線段。
射線延長成直線。過A點畫射線,再延長直線。
數幾條射線,幾個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
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鉛筆、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體課件是本節的教具和學具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設疑誘導法以及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主動與我同行,我準備從學生身邊尋找數學,創設了一個我們班中各小組分別有多少人的問題情境,然后組織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條形統計圖,并借助投影儀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我準備設計一個矛盾沖突,告訴學生這樣的單式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看出各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怎么辦?從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復習了舊知識,檢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準備。)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1、說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頁的例題,以及相關的練習題。
2、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化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了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系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6、教具準備
教具:主題掛圖、教學課件。
學具:每位學生準備小棒和石子。
二、說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直觀法、游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名字叫“猜一猜”,請看:
1、出示:
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氣球是什么顏色?
2、出示:
請你們猜一猜,中間應該擺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們的排列有順序,且更美呢?
師:你們真棒!能準確地猜出問題的答案。誰來說說,你們剛才在猜的過程中,是根據找什么而猜出來的呢?
生:找規律。
師:對!你們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二)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出示教學主題圖:小兔樂園
師: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一下:小兔樂園!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師:請你們把在小兔樂園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組里的同學說說。
2、觀察數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行物體有多少個,它們的排列有什么特點?
教師依次提出教科書上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三部分分別數一數,分別得出兩種物體的個數,然后按問題順序,根據學生數的結果,分別板書三行,顯現出各是多少。
3、比較發現
(1)師:比較每行兩種物體,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先和你的同桌說說。
(2)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幫助學生把話說通順,清楚。
4、歸納規律
(1)師: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從、我們發現“小兔樂園”的情景中有怎樣的規律?
(2)學生歸納規律。
(三)理解規律
擺一擺,比一比,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用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間擺一個石子。數數小棒的根數和石子的個數,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并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2)組織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新知再現,對新知起到檢查、鞏固、提高的作用,對規律有著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四)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說一說,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設計理念: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10根電線桿,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后一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創造規律
同學們可真行!能夠找到了規律,還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現在老師考考你們:誰能以我們班的一部分男同學和一部分女同學進行排列,并使他們排列有規律可尋?
(設計理念:運用現在的學習資源,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總結歸納
師: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舉手發言)在生活中,在數學王國里,還有更奇妙的規律等著你去探索。只要同學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大數的認識》,我說課的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說教材
《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第七冊第一單元2-5頁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高一級的數,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同時也為學習億以上的數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四年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于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抓住了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要有效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能力目標: 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景中能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并闡述多位數讀法的規律。
情感目標: 1、結合實際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根據本節課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
難點:各數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觀察法和發現法以及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研討法,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之所以采用這種教法學法,是針對學生以前在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懂得了個級數讀法而設置的,用原有的經驗和方法來解決本課的問題。
最后,我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為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復習舊知,先立后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復習舊知為基礎,先喚起學生對個級的印象,為達到這個目標,我設置了復習練習,讓學生讀萬以內的數,然后讓學生總結回顧關于萬以內數的知識,為下面學習億以內的數做好鋪墊。
(二)設置問題,巧妙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20xx年我們國家發生了哪些大事?” 當學生回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引入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這樣設計主要是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然后順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內容。
(三)實際操作,自主學習
A、億以內數的認識
1.計數單位與數位名稱:在這一環節我用計數器撥珠,一千一千地撥,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一千,問學生: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怎么辦?學生根據以前的知識回答出:千位滿十向萬位進一,也就是“十個一千是一萬” 時,再問學生: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在此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撥、想、說,小組討論后,然后全班交流。主要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研討法,使學生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認識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接著我又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嗎?當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回答:計數單位時,我告訴學生計數單位是要按一定順序排列的,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數位。這一環節我主要引導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統一性,理解億以內數與萬以內數的聯系,從而更容易的接受下面的知識。
2.計數方法:通過第一環節的撥珠,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你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嗎?要求學生在小組里撥珠數一數,然后請學生代表在全班進行示范。由此得出: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3.分級方法:由于數位如何分級是一種統一規定,所以可直接告訴學生: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就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表示的是多少個一。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表示的是多少個萬。億位和億位以上的數位是億級,表示的是多少個億。
4.數的組成:課件出示13819000讓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說一說每一個數字的含義。
5.總結:讓學生說一說所學到的新知識。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找出學生的錯誤,并加以糾正,鞏固對億以內數的認識。
6.練一練:是課本第四頁的做一做,前三個練習是數數練習,目的讓學生熟悉剛剛接觸的新數位的知識。第四個練習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萬以上的數,課件展示身邊的大數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現實的,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讓學生體會到身邊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借助生活經驗,學會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B 、億以內數的讀法
在這一環節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習題,引導學生牢固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 課本第八頁練習一中的第二題,采用這個練習作為例1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照,發現萬以內數與億以內數在讀法上的相似點,學會簡單的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2 除去舊知識的對照,讓學生能夠熟知簡單億以內數的讀法。為例3打下基礎。 總結 在例1、例2結束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讀這些億以內的數。目的是通過以上兩個例題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億以內數的讀法: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例3 板書出示90080760首先讓學生回顧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環節的知識,讓學生說一說數位名稱,數的組成,哪些數是個級的數、哪些是萬級的數,最后引導學生讀較復雜的億以內的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復習了第一環節的知識,同時學習第二環節的知識:弄清在如何讀中間有0或未尾有0的數。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例4 課本第5頁例2,進一步掌握如何讀中間有0或未尾有0的.數。
例5 通過例3、例4引導學生使用分級的方法快速讀出億以內的數。
例6、例7 是來自身邊的大數,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例8 根據學生的好勝心強、喜歡競爭的心理特點,采用競賽的方式鞏固新知。
(五)全課總結,鞏固新知
小組交流,讓學生談談自己學習到了哪些知識。在這一環節里,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安排作業:1、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2、完成課本第9頁第4題。
在作業中及時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七、板書設計: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溫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于“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范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并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溫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溫度計上的溫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溫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溫度。記錄完成后,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了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溫度計并通過合作交流回答:1、溫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溫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通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通過匯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溫度計分別放入溫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情況,并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溫度的差異,體驗溫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系。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溫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并比較兩個溫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溫度的高低。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溫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溫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溫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系生活說出見到的負數。通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為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干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獲
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么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么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說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找規律》。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的第一課時。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安排“找規律”的單元,引導學生探索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并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本課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學習“找規律”后,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與奇妙,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需要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并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所以,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后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2)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4)培養學生努力鉆研的學習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得出這種規律中的兩種物體的數量關系;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并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分為四大環節進行。第一部分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引出規律的特點;第二部分通過主題圖的觀察以及填寫表格,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練習,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并聯系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四部分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游戲引入新知
在課的一開始,我經過拍手動作引領學生注意觀察,激發其學習興趣并提出疑問:這里有一個秘密,是什么呢?(師再次拍手)能跟老師一起學嗎?再次提問:能不能再拍一組跟老師的不一樣的?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入課題:規律。
[在這里,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接著經過擺小棒和小圓片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這種規律,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觀察學習
在這環節中分為四小步驟展開。
1、認識概念
師:間隔排列的規律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只來學習其中的一種。哪一種呢?像這個,一根小棒一個圓片一根小棒一個圓片排列的。
師生同讀,師板書:|○|○|○|○|○|○|○|○|
師:一直這么畫下去,我們會看到最后是?(生:直線)那我們注意看這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們都是一樣的,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什么呢?兩端物體(師生同讀師板書)
出示|○|
師:像這個呢?也叫兩端物體。那夾在中間的是什么?(生:圓片)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什么呢?(師生同讀:中間物體)
師板書
2、觀察學習
師:我們剛學習了間隔排列的規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間物體和兩端物體。像這種規律在我們的書本上還有很多很多。好,請翻開課本第48頁,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板書:找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思考。
師:看看,圖中畫了哪些事物?哪兩個事物間是有聯系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嗎?
師: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同一種規律。你找到了嗎?
學生匯報,師出示表格。
組 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內容簡析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本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有關線段、角,在第一學段已經學過了,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于直觀的認識,本課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征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本節課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既讓學生借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直線和射線的認識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弄清楚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系與區別。對于角,則著重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說明角的含義,至于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種規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射線、直線的特性。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學難點: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聯系、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認識射線、直線、線段和角,通過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去,本課教學設計了以學生自學為主,伴以小組合作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還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合作,以達到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的功效。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猜想發現法2、分析比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說學生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圖形的基礎認識,內容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掌握比較容易。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直觀的感性體驗,再在小組交流中形成知識技能。3幾何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實施過程。
基于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毛線,引出線的三兄弟
2. 復習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直的)
3.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量法
4.畫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線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用線表示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的簡單特征。根據學生畫出的各種線,按直的、曲的分成兩類,巧妙的引入了本節學習的內容是認識直的一類線。
(二)認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1.觀察激光筆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墻壁上。
提問:在墻上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里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墻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么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么?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為什么?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為什么?
2.學生動手畫射線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畫一畫。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后,通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并理解射線的特點。]
(三)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1.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2.學生動手畫
3.師生共同評價,并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4.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5.討論: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6.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7.創造三兄弟的肢體語言
【設計意圖】: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系與區別。]
(四)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1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8
課程標準: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現實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速度、時間與路程,知道速度的單位,會正確讀寫速度單位。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構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學模型,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
3、運用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熟悉和掌握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速度,速度單位的熟悉和掌握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過路程、時間與速度,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
教學策略:
1)助學單先行,以學定教,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對這個課題已經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礙?如何做能協助學生輕松、有效的實現目標?這些是我進行教學方法設計的出發點與著力點。
2)體現“五主一輔”原則。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教材素材為主載,以學生情感的升華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多媒體資源的聲像圖為輔的原則,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最后達到建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和你的家人從網上買過東西嗎?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買過的東西是怎樣交到我們的手里的嗎?
師:其實快遞也是物流,關于物流,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生觀看視頻)
師:正是因為物流中心有著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車來車往,你看摩托車、大貨車,小貨車都在趕著往物理中心送貨呢。
師: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生1:車站與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師:經過觀察,咱們發現并提出了數學問題,下面咱們就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活動促思
1.探究速度時間與路程
師:同學們,這是助學單的第一個問題,先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現在請大家在組內交流你的想法。
師: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
學生小組展示,并且進行互動
師:同學們討論的非常熱烈,剛才大家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幾個詞(板書速度、時間、路程),請大家結合實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學們緊互動交流。
總結:這樣我們把每分鐘、每小時等等這樣的時間可以叫做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行駛的米數或千米數就可以叫做(速度)
師:那速度單位應該怎么寫呢?哪位同學愿意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講解
師:學會了嗎?那老師可要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李老師騎自行車走了9千米,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
師:看來表示速度的時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個單位時間行駛的速度
課件出示:劉翔的速度是9米/秒,蝸牛的速度是9米/時,兩個速度相等
師:哪里錯了?
師:我們如果讓劉翔和蝸牛比賽,滴答一聲誰出去了?誰還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了速度、時間和路程,想一想老師接下來會提問什么問題?
學生猜測
師:沒錯,我們開始解決助學單的第三個問題,結合實例說一說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現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互動交流
師:同學們經過互動交流,我們理清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再互相說一說。
三、拓展延趣
師:看大家學的這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去玩一個闖關游戲,看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可是可愛的熊大熊二被光頭強綁架了,你們愿意參與營救活動嗎?
四、鞏固練習
1、第一關:先說說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再填寫下表(課本100頁的1)
師:這是三種交通工具的形式情況,仔細觀察,解決第一個你打算用到了什么關系式?
生:因為路程÷時間=速度,所以用30÷2=15
師:第二個有關摩托車的,你能解決嗎?第三個呢?
師:恭喜大家順利闖過第一關,下面進入第二關
2、第二關:甲地離乙地有240千米,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是60千米/時,從甲地到乙地行駛了4小時,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時
(3)240÷60=4小時
師:請問第一個表示什么意思?第二個?第三個?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兩道題都沒難住大家,接下來我們接受更大的挑戰,請看
3、第三關:平均每小時可以做紙花25朵,3小時可以做紙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每小時做得朵數×時間=一共的朵數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鐘打100個字,5分鐘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個字?
生:100×5=500 (個)
師:你能像上個題一樣說說這個題的關系式嗎?
生:每分鐘打的字數×時間=一共打字個數
師:恭喜同學們成功營救出熊大熊二,老師為你們點贊。
師:仔細觀察剛才解決的這兩個問題,然后回憶下剛上課時我們解決的這個問題,你發現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
師:老師等等你,仔細考慮一下
師:在數學上能用聯系的眼光看待問題,這對我們的數學學習非常的重要。
師:這么多不同的數學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個關系式上。希望你帶著發現的眼睛繼續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總結回顧
師:這節課馬上要結束了,回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課下請把本節課知識整理在思維導圖本上,善于總結的孩子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小學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后一課。對以后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并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于觀察和發現、樂于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游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于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后,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于數位、數級,十進關系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游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 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 (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系)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0
教材內容: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的所有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高一級數的讀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數級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讀億以內數的讀法,并且弄清楚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為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和億以內數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讀億以內較大的數,特別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讀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時所出現的錯誤。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法難點主要表現在各數級中間或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必須讓學生明白哪些情況下讀0,哪些情況下不讀0。
教學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觀察法和發現法,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數的讀法原則。
2、本課在提問方式上,應多用啟發式提問,首先讓學生質疑,然后讓學生經過自身的經驗尋找解決的方法。
教學學法:
我認為本課的學法,應該是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為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復習舊知,先立后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復習舊知為基礎,喚起學生對個級(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印象。
二、設置問題,巧妙導入。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課前調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興縣人口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出課題(人口普查——萬以上數的讀寫)。
三、通過觀察,找出規律
通過獨立解決給定數的讀法,由一般數到特殊數(中間有“0”)的讀法探究讀數的方法。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先小組解決,然后組內匯報,最后集體找出錯誤并改正!
通過發現錯誤,找出錯誤,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讀數的方法。
(讀數時,先分級,再從高位讀起,億、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億”或“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適量完課后的習題,以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十篇10-10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總八篇10-03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9篇10-06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10-11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觀察物體11-11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10-15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10-11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10-10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10-09
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小數乘整數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