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10-11 10:51: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八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八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金分割》 ,所選用的教材為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相似圖形》第2節的內容。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七個方面闡述我的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圖形》本章是對圖形全等內容的進一步拓廣與發展。學習相似圖形,離不開線段的比和比例線段,《黃金分割》將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加深同學們對比例線段和線段的比的認識,是第一節內容的延續和拓展,因此基于本節課的地位,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技能目標:(1)掌握黃金分割的定義及黃金分割點的作法;(2)會進行黃金分割的有關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黃金分割的引入及黃金分割點作法的探究過程,掌握數形結合法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情感態度目標:

  在現實情境中體會黃金分割的文化價值,提高學生對黃金分割價值的審美能力,培養同學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自信心 。

  3、本課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黃金分割的定義,并能運用。(理由:核心概念是黃金分割,黃金分割點、黃金比。圍繞核心,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十分必要的,給學生提供思考、探索、發現、創新的最大空間,可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認知黃金分割的定義及黃金分割的運用)。

  學習難點:探究線段黃金分割點的作法。(對于黃金分割的作圖,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因為他們所學的尺規作圖有限,不易想到,估計接受作圖時有困難,所以本節課的難點是黃金分割的作圖)。

  二、學情分析: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線段的比,對比例性質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黃金分割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估計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的分析,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三、關于教法與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對黃金分割了解甚少,為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我采用的

  教法是: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學法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設計過程中注重了“探究”、“互動”等環節,總體流程為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概念---自讀探知、合作探究---師生互動、探究作圖---應用與拓展—鞏固練習等環節。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問題(2分鐘)

  1、欣賞多媒體圖片 ,引入課題——黃金分割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對美的感受,營造一個感受美、關注美、探究美的氛圍,搭建一個自主體驗、合作探究、自主構建的認知平臺。

  二)自讀探知、合作探究(10分鐘)

  1、這堂課從放手讓學生度量本課中的五角星點C到點A、點B的距離及AB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計算,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發現AC/AB=BC/AC,形成初步概念,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線段比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然后小組合作,觀察、測量、計算手中的正五角星(老師課前準備好的大小不等的共四類),教師引導作有關測量(測量時盡可能精確,減少誤差)。測量結果并不相等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并閱讀課本形成概念。

  同時說明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往往要做成千上萬次實驗,以獲得一個較為準確的數值。數學活動也是如此。可以借助計算器幫計算,發現:

  〔設計意圖〕“有意義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為學生提供了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對自讀探知的疑惑明了,增強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與快樂。

  3、 黃金分割的定義:

  在線段AB上,點C把線段AB分成兩條線段AC和BC,如果那么稱線段AB被點C黃金分割(goldensection),點C叫做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與AB的比叫做黃金比.其中≈0.618.

  推導黃金比值。用配方法解得比值為≈0.618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合作過程得出定義就比較容易,但對于初二的學生尚未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黃金比只要接受事實即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為了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也為提供理論依據。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黃金分割的定義。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對黃金分割有一個更深的認識,通過判斷使學生了解由黃金分割可以得到什么。并能進行有關計算,及時發現和補救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

  特別提示1:一條線段有2個黃金分割點。C點靠近A端AC就是較短邊。

  特別提示2:黃金比并不為黃金分割所專有,只要任兩條線段的比值滿足這一常數,就稱這兩條線段的比為黃金比。黃金比沒有單位。

  特別提示3:必須滿足位置和數量兩個條件,才能判斷一個點是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

  靈活變形公式計算 較長:全=較短:較長(根據=≈0.618進行計算)(C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AC>AB.分別能計算較長邊、較短邊、全長、比值)。

  三)師生互動 探究作法 (9分鐘)

  問題探究:如何作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

  本節難點,突破辦法:如何作長度是的線段,是突破此題的關鍵

  (1)引導學生作長度為、的線段;(2)假設AB=2,就需AC=-1;(3)理解為什么這樣作。

  如圖,已知線段AB,按照如下方法作圖:

  (1)經過點B作BD⊥AB,使BD=AB.

  (2)連接AD,在DA上截取DE=DB.

  (3)在AB上截取AC=AE.則點C為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

  〔設計意圖〕問題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難點突破是基于學生能夠在數軸上作出有關的無理數,構造直角三角形算斜邊的方法可以得,引入作法是為了提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黃金分割的認識.

  活動1: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作法畫出上圖.

  活動2:探索作法的正確性.自己有困難時可以互相交流,試著證明一下以上結論.教師參與其中,共同證明,加以提示.

  不失一般性(作法的正確性),設AB=2a,則 BD=DE=a

  還有其他的畫法嗎?留作學生探討

  〔設計意圖〕活動1鍛煉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鞏固黃金分割點的作法.估計學生操作不規范予以矯正。活動2 通過上面給出的找黃金分割點的方法,為不同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在自己的實際證明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而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扮演著一個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

  四)應用拓展(6分鐘)

  1、閱讀111頁“想一想”巴臺農神廟. 分組討論,讓學生充分交流,然后得出結果:

  寬與長的比是黃金比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還有黃金三角形等(在幻燈片中簡單提及即可)

  〔設計意圖〕通過巴臺農神廟介紹黃金矩形,讓學生體會其文化價值,擴展學生的知識,簡單介紹黃金三角形,同時也加深學生對黃金分割的理解。

  2、再次展示另一組古今圖片,介紹黃金分割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加深對本節知識,陶冶學生情操,進一步體會黃金分割的人文價值。

  五)鞏固知識,隨堂練習(8分鐘) (黃金分割點的另外作法)

  練習1、任意作一條線段采用如下方法也可以得到黃金分割點:如圖,設AB是已知線線段,在AB上作正方形ABCD;取AD的中點E,連接EB;延長DA至F,使EF=EB;以線段AF為邊作正方形AFGH.點H就是AB的黃金分割點.

  你能說說這種作法的道理嗎?

  〔設計意圖〕(1)讓學生掌握更多黃金分割的作法,拓展其思路,(2)進一步判斷某一點是否為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練習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回顧小結(4分鐘)

  現在請同學們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說說看你有什么收獲或疑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獲取新知的途徑等方面進行小結,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自己個性的機會,各抒己見,體現了課堂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七)布置作業(1分鐘)

  作業:A類113頁:習1、2 B類 113頁習 3 C類*為媽媽策劃她應穿多高的高跟鞋合適?

  〔設計意圖〕作業分層布置,在完成達標的基礎上拓寬和加深,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創造才能的培養。也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表現。

  五、關于板書設計

  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設計板書如下:

  六、教學媒體設計:

  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制作了多媒體課件,課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境展示。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知黃金分割在建筑藝術生活領域的美學價值。第二部分,知識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促使學生樂意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第三部分,實踐應用。目的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數學源于生活且服務于實踐,進一步探究美、創造美,提高課堂效率。

  七、關于教學評價:

  本節課既注重了對雙基的評價,又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

  1、注重對學生雙基的評價。如 設計的關于黃金分割定義的判斷題;學生對比值的計算等。

  2、注重對學生觀察、動手及參與能力的評價。如欣賞各種美麗的圖片并觀察特點;動手測量并計算線段的比;探討黃金分割點的作法等。

  3、選擇生活中的問題評價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如幫媽媽設計高跟鞋的高度問題。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思路,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八年級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節《勾股定理》(第一課時),下面我分五部分來匯報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這就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幾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將幾何圖形與數字聯系起來。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它在其它自然學科中也常常用到。因此,這節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經歷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掌握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 并能簡單應用。

  2、過程與方法方面

  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能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數學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并體會數形結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通過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勵學生發奮學習。

  (2) 通過研究一系列富有探 究性的問題,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日常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經過一年多的幾何學習,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觀察,幾何圖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學生解題思維能力比較高,能夠正確 歸納所學知識,通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能夠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現在的學生已經厭倦教師單獨的說教方式,希望教師設計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幾何環境,給他們自己探索、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更希望教師滿足他 們的創造愿望。

  三、教法選擇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我校的“當堂達標”教學模式,我在教法上采用引導發現法為主,并以分析法、討論法相結合。設計" 觀察——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和直觀情景觀察,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通過討論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本節課采用了多媒體輔 助教學,能夠直觀、生動的反應圖形,增加課堂的容量,同時有利于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增強教學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四、學法指導:

  為了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積累豐富的數學學習經驗,這節課主要采用觀察分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 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展開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觀察、類比、分析、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 想。借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中"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個設計合理的情境引入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能否帶著興趣積極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為了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我設計了以下題目:

  星期日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去某山風景區游玩,同學們看到山勢險峻,查看景區示意圖得知:這座山主峰高約為900米,如圖:為了方便游人,此景區從主峰A處向地面B處架了一條纜車線路,已知山底端C處與地面B處相距1200米,

  ∠ACB=90° ,你能用所學知識算出纜車路線AB長應為多少?

  答案是不能的。然后教師指出,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問題將迎刃而解。

  設計意圖:以趣味性題目引入。從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這其中滲透了一種數學思想,對于學生也是一種挑戰,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引出下面的環節。

  緊接著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體驗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并會簡單應用。

  (二)勾股定理的探索

  1、猜想結論

  (1)探究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

  由課本64頁畢達哥拉斯的故事,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結合課件中格點圖形的面積,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計算、討論、總結,得出結論: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的平方等于兩直角邊的平方和。

  在此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比較、交流,最后通過活動讓學生用語言概括總結。

  提問:等腰直角三角形有這樣的性質,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這樣的性質嗎?

  (2、)探究二: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

  在課件中的格點圖形中,利用面積,再次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計算、討論、總結,得出結論:在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 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從三邊的平方有何大小關系入手進行觀察。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直觀地演示。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討論,由學 生自己得出結論。這樣,讓學生參與定理的再發現過程,他們通過自己觀察、計算所得出的定理,在心理產生自豪感,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證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證明該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種,而我國古代數學家利用拼接、割補圖形,計算面積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種證明方法,下面我們通過古人趙爽的方法進行證 明。學生分組活動,根據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推導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a + b = c。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更直觀、形象的向學生介紹用拼接、割補圖形,計算面積的證明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證明的必要性、結論的確定性,感受到前人的偉大和智慧。

  3、簡要介紹勾股定理命名的由來

  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數學家商高就提出,將一根直尺折成一個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 “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記載于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我國稱這個結論為"勾股定理",西方畢達哥拉斯于公元前五世紀發現了勾股定理, 但他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設計意圖:對比以上事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他們奮發向上。

  (三)勾股定理的應用

  1、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引入中的問題。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教學例1:課本66頁探究1

  師生討論、分析: 木板的寬2、2米大于1米,所以橫著不能從門框內通過.

  木板的寬2、2米大于2米,所以豎著不能從門框內通過.

  因為對角線AC的長度最大,所以只能試試斜著 能否通過.

  從而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提示:

  (1)在圖中構造出一個直角三角形。(連接AC)

  (2)知道直角△ABC的那條邊?

  (3)知道直角三角形兩條邊長求第三邊用什么方法呢?

  設計意圖:此題是將實際為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中抽象出Rt△ABC,并求出斜邊A C的長。本例意在滲透實際問題和勾股定理的知識聯系。通過系列問題的設置和解決,旨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使難點予以突破,讓學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具體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獲得新知,體驗成功,從而增加學習興趣。

  (四)、課堂練習 習題18、1 1、5。 學生板演,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加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讓學生比較練習題和例題中條件的異同,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運用。

  (五)課堂小結

  對學生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學生同桌間暢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和體會,并請個別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活躍了氣氛,做到全員參與,理清了知識脈絡,強化了重點,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六)達標訓練與反饋

  設計意圖:必做題較為簡單,要求全體學生完成;選作題有一點的難度,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完成,體現分層教學。

  以上內容,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說明這堂課"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闡述了"為什么這樣 教",讓學生人人參與,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 探索過程中,會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情境。希望得到各位專家領導的指導與指正,謝謝!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八年級十七章第一節“反比例函數”。我將從如下步驟進行。

  一、說教材

  1. 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反比例函數”的第一節課,是繼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之后,二次函數之前的又一類型函數,本節課主要通過豐富的生活事例,讓學生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并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從中體會函數的模型思想。因此本節課重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有:類比,轉化,建模。

  2.學情分析:對八年級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已經對函數,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以及應用有所掌握,但他們面對新的一次函數時,還可能存在一些思維障礙,如學生不能準確地找出變量之間的自變量和因變量,以及如何從事例中領悟和總結出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因此,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和領悟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人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從現實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加深對函數概念的理解。

  2.經歷抽象反比例函數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三、說教法

  本節課從知識結構呈現的角度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建立了“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知識→應用知識”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清晰地再現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于是,從教學內容的性質出發,我設計了如下的課堂結構:創設出電流、行程等情境問題讓學生發現新知,把上述問題進行類比,導出概念,獲得新知,最后總結評價、內化新知。

  四、說學法

  我認為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成函數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類比、轉化、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親身經歷函數模型的轉化過程,為學生攻克難點創造條件,同時考慮到本課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概念的教學,也考慮到概念教學要從大量實際出發,通過事例幫助完成定義。因此,我采用了“問題式探究法”的教法,利用多媒體設置豐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并隨著問題的深入而跳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首先提出問題

  問題1:小明同學用50元錢買學習用品,單價y(元)與數量x(件)之間的關系式是什么?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在課開頭,我認為以一個簡單的數字問題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很快的時間里說出顯而易見的答案,便于增強學生學好本課的自信心,使他們能愉快地進行新知的學習。

  問題2:我們知道,電流I、電阻R、電壓U之間滿足關系式U=IR,當U=220V,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數式表示I嗎?

  (2)利用寫出的關系式完成下表。

  R/Ω 20 40 60 80 100

  I/A

  當R越來越大時,I怎樣變化?當R越來越小呢?

  (3)變量I是R的函數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問題2是一個與物理有關的數學問題,這樣設計便于使學生把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相聯系,增加學科的相通性,另外通過本題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問題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同桌交流,最后小組討論并匯報,此問題中的(1)(2)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對于問題(3),老師要給適當的指導。

  問題2的深化:舞臺燈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陽光燦爛的晴日變成濃云密布的陰天,或由黑夜變成白晝,這樣的效果是通過什么來實現的?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學生可以根據問題2以及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釋這個問題,這樣既增強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問題3:京滬高速公路全長約為1262km,汽車沿京滬高速公路從上海駛往北京,汽車行完全程所需時間t(h)與行駛的平均速度v(km/h)之間有怎樣的關系?變量t是v的函數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問題3是一個行程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討論,最后列出正確的函數關系式,進一步體會函數是刻畫變量之間關系的數學模型,為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打基礎。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1.出示問題

  想一想,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這個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補充、完善的過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他們的新發現,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在這期間教師就是他們的合作者、引路人,邊聽、邊問、邊指導,初步形成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啟發學生建構新知

  反比例函數的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y=k/x(k為常數,k≠0)的形式,那么稱y是x的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自變量不能為0!

  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y= k/x(k為常數,k≠0)

  反比例函數的變式形式:k=yx,x=k/y(k為常數,k≠0)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這種從不同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相同的數學模型,再進行抽象得出概念的過程,并非教師所強加,而是學生通過自己分析走向概念,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在活動中得以提升,體現類比、轉化、建模等數學思想,把本節課推向高潮。

  (三)反饋練習,應用新知

  根據學生認知的差異性,我設計了基礎過關和拓展訓練兩類練習題。

  1.基礎過關

  (1)下列函數的表達式中,x表示自變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數?每一個反比例函數相應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此題較簡單,以口答的形式進行,設計的目的是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并告誡學生判斷一個函數是否是反比例函數不能單從形式上判斷,一定要嚴謹認真,同時也完成了隨堂練習1。

  (2)做一做

  ①一個矩形的面積為20cm2,相鄰的兩條邊長分別是xcm和ycm,那么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么?

  ②某村有耕地346.2公頃,人口數量n逐年發生變化,那么該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積m(公頃/人)是全村人口數n的函數嗎?是反比例函數嗎?為什么?

  ③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下表給出了x和y的一些值:

  a.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

  b.根據函數表達式完成下表。

  表略。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通過三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能力拓展

  (1)你能舉個反比例函數的實例嗎?與同學進行交流。

  (2)y=5xm是反比例函數,求m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

  問題(1)是一個開放性的題,既解決了隨堂練習2,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問題(2)能助于學生抓住關鍵點,澄清易錯點(反比例函數中k≠0),并且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四)歸納總結,反思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問題?與同伴進行討論。

  (如:你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發現了什么?還有什么困惑?應注意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通過問題式的小結,讓學生再次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彌補教學中的不足。

  (五)推薦作業,分層落實

  必做題:課本第134頁習題1、2題。

  選做題:已知y與2x成反比例,且當x=2時,y=-1,求:

  (1)y與x的函數關系式。

  (2)當x=4時,y的值。

  (3)當y=4時,x的值。

  【設計意圖及教法說明】作業以推薦的形式進行,必做題體現了對新課標下“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要的數學”的落實,選做題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1.這一節課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利用多媒體演示,通過猜測、分組討論、動手作圖等方式幫助學生在探索圖形變換和坐標變化之間關系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

  2.教學過程中注重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過程評價,注重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評價。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交流討論。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了探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了解怎樣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去找到數學的美,把數學和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形象生動的一面。

  4.存在問題:由于學生還沒有經歷過圖形相似的學習,對于圖形的拉伸和壓縮可能有一定的難度。解決辦法: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積極動手去驗證,自己得出結論,加深他們對這一知識的理解。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下午好!(自我介紹略)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第二節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探索法則——理解法則——應用法則,進一步體現了新課標中“情境引入——數學建模——解釋、拓展與應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與分數的乘除法類似,所以可通過類比,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分式運算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約分,要求學生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與分數的約分、分數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聯系,也為后面學習分式的混合運算作準備,為分式方程作鋪墊。

  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會進行簡單的分式的乘除法運算

  能力目標:(1)、類比分數的乘除運算法則,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

  (2)、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1)、通過師生觀察、歸納、猜想、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3)、讓學生感悟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又為現實生活服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4、教學重點:分式乘除法的法則及應用.

  5、教學難點: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我們實現教學目標的催化劑,好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我們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中,老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啟發式教學。啟發性原則是永恒的,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成為課堂上行為的主體。

  2、合作式教學,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評價學習。

  三、說學法

  學生在小學就已經會很熟練的進行分數的乘除法運算,上一章又學習的因式分解,本章學習的分式的意義,分式的基本性質等,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知識上的鋪墊。

  1、類比學習的方法。通過與分數的乘除法運算類比。

  2、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1、類比學習,探索法則。(約3分鐘)

  讓學生認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個分數的乘除法的例子(2個乘法,2個除法)

  復習:分數的乘除法法則(抽一學生口答)

  猜一猜: ; (a、b、c、d表示整數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類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則(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個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個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動目的:

  讓學生觀察、計算、小組討論交流,并與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類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教學效果:

  通過類比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學生明白字母代表數、代表式,這樣很順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2、理解法則:(約2分鐘)(1)文字敘述: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后再與被除式相乘.

  (2)符號表述

  × = ;

  ÷ = × = .

  活動目的:

  兩種形式鞏固對法則的理解。

  教學效果:

  理解法則,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3、應用:(約20分鐘)

  (1)牛刀小試

  教材74頁到76頁的例1、做一做、例2.我準備把例1和例2先學習了。再學習做一做。

  例1 計算

  (1) ;

  (2)

  活動目的:

  抓住學生剛學習了法則,躍躍欲試的學習激情,抽2名同學上黑板演算,其他學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演算。老師巡查,予以輔導,反復提醒學生像分數乘法一樣來學習分式乘法(即類比)。

  教學效果:

  有的學生可能沒有注意把結果化為最簡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學生可能一邊計算一邊就分解因式進行約分(化簡)了的,說明已經很好地與分數的乘法進行類比學習了(分數是分解因數),應該予以表揚,讓全班學生認真學習、領會。講評時還應該讓學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計算:

  (1)3xy2÷ ;

  (2) ÷

  活動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類比的學習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轉化為乘法。

  教學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約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對于分子、分母是多項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運算時,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運算過程中約分,可以使運算簡化。

  (2)“西瓜問題”

  活動目的:

  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有條理的進行表達。

  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例題幫助學生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當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是單項式時和當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項式兩種情況)

  4、隨堂練習。(約5分鐘)

  76頁第一題,共3個小題。

  教學效果:

  在總結出分式乘除法的運算步驟后,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還有些學生忘記運算結果要化成最簡形式,老師要及時提醒學生。 分解因式的知識沒掌握好,將會影響到分式的運算,所以有的學生有必要復習和鞏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識。

  5、數學理解(約5分鐘)

  教材77頁的數學理解,學生很容易出現像小明那樣的錯誤。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錯誤的原因。

  補充例3 計算(xy-x2)÷

  教學效果:鞏固分式乘除法法則,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方法。提醒學生,負號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課堂小結(約3分鐘)

  先學生分組小結,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總結。

  7、作業布置,凝固新知。(約2分鐘)

  教材77頁到78頁,習題3.1,1、2、4.并補充一題(分式乘除法混合運算的)

  五.說板書設計

  主板書采用綱要式,一目了然。

  一、 分式的基本性質

  1、 文字敘述

  2、 符號表述

  二、應用

  最后,談談我的體會。課堂上平等對話,讓學生自主掌握數學,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教學是讓學生豐富認識。

八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一節“分式”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后面分式變形、通分、約分及四則運算的理論基礎,掌握本節內容對于學好本章及以后學習方程、函數等問題具有關鍵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化簡、變形

  3教材的處理

  學習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由內向外的生長,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本節課中,學生原有的知識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就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分數的基本性質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自我構建新知識。通過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初步理解“性質”的運用,再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其掌握“性質”的運用. 最后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二、目標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此,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確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質

  2)能靈活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分式變形

  2、數學思考:通過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初步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4、情感態度: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與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理念下,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基于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2、學法指導

  現代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采用設置現實問題情境,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引發學習者的興趣。,本節課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在感知識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3、教學手段

  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程序分析

  活動1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出問題,下列分數是否相等?可以進行變形的依據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猜想出分工有什么性質嗎?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得較好;(2)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是否有深厚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回憶分數的基本性質,再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質。這樣安排,首先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做好鋪墊。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

  活動2 類比聯想,探究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如何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質,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上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樣安排,學生的知識不是從老師那里直接復制或灌輸到頭腦中來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類比發現、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目的。

  活動3 例題分析 運用新知

  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分式變形。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然后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的數學活動,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實踐,靈活運用分式基本性質進行分式的恒等變形。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能否緊扣“性質”進行分析思考;(2)學生能否逐步領會分式的恒等變形依據。(3)學生是否能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活動4 練習鞏固 拓展訓練

  教師出示問題訓練單。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并安排三名同學板演。教師巡視,注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大部分學生能否準確、熟練完成任務;(2)學生能否用數學語言表述發現的規律;(3)學生在運算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是否積極。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問題,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地參與到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中來,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善于理解他人的見解,在交流中獲益。第二個問題指明了分式的變號法則。

  活動5 小結評價 布置作業

  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整理知識、理順思維。在活動中教師要關注:(1)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否理解;(2)學生能否從獲取新知的過程中領悟到其中的數學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主要包括: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習活動涉及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過程和語言表述進行反思;等等。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失敗的感受,積累學習經驗。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系統化,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更完善。

【關于八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關于數學教學總結模板集合六篇10-29

關于八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八篇10-15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集合九篇12-13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集合7篇12-25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集合8篇12-24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集合八篇12-19

關于數學生活日記模板集合五篇12-18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