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集合十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但愿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都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揣摩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動幽默的語言。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應注意結合課文介紹的北京吆喝聲,引導學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理解感受“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的生活真諦。
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究性學習的能力,通過速讀、默讀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是學習重點。創設意境體味文章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樹立文化大觀念,做生活的有心人,是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設想:本文教學中宜引導學生課內外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學時先由生活現象或教學媒體示范,使學生對吆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感性認識,適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體驗。在自讀中品味語言。學習課文之后適當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興趣。因此我設計了分層推進的微型話題式品讀的教學思路,采取“說——品——作”的教學模式,在一課時內完成。
四、 教法學法:
為了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育理念,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習慣,采取圈點勾畫法、交流討論法、讀寫結合、情景體驗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自主的對課文進行研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再創造”,讓學生整體動口說動筆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合作學習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播放多媒體課件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增加學生的聽覺、視覺方面對“吆喝”的了解,讓學生直接進行體驗。調動學生情緒,烘托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
(二) 說。這是一個"理解性語言表達“的環節,在研讀課文后,教師提煉一些微型話題引領學生自主的合作的進行課文研讀,每一個話題都是一個“抓手”,讓學生深深的進入文本。
1.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2. 按照老師提示的格式說一說:
這是一篇( )
這篇文章好在( )
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 )
以第一個問題為例,學生可能回答“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老師繼續引導出“這是一篇介紹老北京民風民俗的回憶性散文”,“這是一篇生動幽默的介紹老北京民風民俗的回憶性散文”、“這是一篇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的回憶性散文”以此類推,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三個問題,創造出豐富的答案。在說答案的同時,這篇文章的內容、特色、蘊含的情感就會被學生一一發掘。這個環節由淺入深,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動口動腦,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學氣氛。實踐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
(三) 品。這個環節是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追蹤,妙點揣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個性“再表達”。
教師將上個環節的問題深化,提出兩個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速讀文章,做圈點標注,然后分組討論,寫下討論結果。
1.通過吆喝,你聽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你聞到了什么?——,
你領悟到了什么?——
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能自然的回答:聽到了京腔京韻清脆悠揚的叫賣聲,是作者追憶過去的低聲訴說;看到了老北京的民俗生活,是一幀幽默風趣的黑白影片;聞到了老北京小吃的香氣;領悟到京城特色的民風民俗獨特的魅力,領悟到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蘊含的濃郁的生活情趣;領悟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
2.以“我這樣品析課文中的一段話(或一句話)……”為開頭說說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賞析。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更深一步的賞析品讀文章,在對問題的思考求答的時候,就能獨立的發現本文幽默詼諧蘊含深情的語言特色,獨立的理清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真正悟到生活中瑣碎的細節也能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從而引出下一個環節。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課文品析:
《好嘴楊巴》是選自人教版八下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有的是寫各地節日風俗,有的講述民間藝人軼事,本文則屬于后者。它講述的是兩位天津市井奇人楊七和楊巴的故事。小說開篇就點明了兩位主人公的奇特之處:他們倆個不是兄弟卻賽似兄弟,經營茶廠生意時,一個在內“悶頭制作”,一個“專管外場照應”,配合得宜,各得其所,硬是“把稀松平常的街頭小吃”鬧得比大買賣還紅火。第二段概說楊七手藝好,然后三、四兩段詳寫楊七制作茶湯的兩個絕活:一個是撒芝麻的技巧,盛半碗秫米面后便撒一次芝麻,沏好后又撒一次芝麻,這樣喝到碗底都有香味;二是對芝麻的加工,炒和壓都有嚴格的要求,炒到焦黃而不糊,壓到粗細正好,不費嚼而又嚼頭。第五段筆鋒一轉以“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須得靠人“吹”,一個“吹”字轉入到對“好嘴”的描述,重點是通過一個故事中的一句話來展現這張好嘴。小說讓楊巴在情勢萬分危急的情形下艱難出場,要表現一張好嘴,作者卻惜墨如金,只讓他說了一次話,卻讓李大人明白黃渣子不是臟東西,是芝麻,化解了危機,又給李鴻章留足了面子……小說的結尾卻似一個矛盾,讓楊巴憑借一張好嘴威名大震,卻讓楊七漸漸埋沒,實則是為了說明手藝人在舊時代復雜的權力關系中能夠存身立足的必要。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楊巴機敏、圓滑、精于世故的性格。小說情節由慢條斯理發展到驟然緊張,最后趨于輕松詼諧。
教學創意:
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本文標題中“好嘴”的“好”字是文章的文眼。后文的敘述和描寫均圍繞“好”字展開,所以整個教學活動也想從“好”字來導入。本文情節較為簡單,內容較為淺顯,主要寫了楊七、楊巴、李鴻章三個人物,所以安排人物概說和復述故事兩個小環節以求對文章內容有整體的把握,而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好”字深層意義的挖掘上,放在對楊巴這張“好嘴”的正確理解與評價上。本文語言平淡,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就此,可以讓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處,學一點寫人的技巧,主要安排的是讓學生選點賞析。本設計擬安排三個板塊的學習活動:概說復述“好”,探究評價“好”,賞析運用“好”。
教學設計:
一、設疑導入(有意制造認知上的矛盾,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教師先板書“好嘴”二字,然后問學生:“憑你的理解,什么樣的嘴才稱得上是‘好嘴’?”并舉例說明。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發音洪亮的、話音美妙動人的、妙語連珠的、一語中的的、滔滔不絕的……在學生思維發散后教師要及時收束:但是,在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好嘴楊巴》的故事中,主人公楊巴卻只說了一次話,就被稱為“好嘴”,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開展好三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 概說復述“好”
1.積累四字短語
逢場作戲 八面玲瓏 看風使舵 左右逢源 饒有興味
孤陋寡聞 痛改前非 人情練達 機敏過人 威名大振
2.學生擇要訴說自己預習時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鍛煉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幻燈片概要展示:
①關于作者馮驥才:1942年生于天津,當代作家,著作短篇小說《雕花煙斗》,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地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他做過一次長達10年的地毯式考察來搶救中國民間文化。
②關于《俗世奇人》:它描繪的是20世紀初天津底層市民和小生產者的生活,串聯起一個有關時代民俗的畫卷,俗、奇是其小說要領。
3.人物概說
從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楊巴、楊七、李鴻章中任選一個進行概說,建議學生按照“ 是一個 的人”這一句式來概說,先自己說,同位說,最后做全班交流,以求對小說中的人物有大致的了解。
4.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揣摩他的心理活動,盡量保持他說話的語言風格,用第一人稱來創造性的復述故事。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以求對人物性格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的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
學習活動二 探究評價“好”
1.探究“好”
本文寫的是“好嘴”楊巴,文章共15小段,但一直到11段才讓“好嘴”說了一次話,就得到了嘉獎,并且在天津城威名大震。看來這話很有水平,讓學生來細細探究一下。
①讓學生找到“好嘴”楊巴所說的一次話,并指名學生大聲朗讀此句,然后全體學生再齊讀一遍。
② 試分析:“中堂大人息怒!(此句表態“俺錯了”) 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 大人不記小人過(這是對大人的恭維,表現出高超的說話技巧,若記過就成為小人了),饒了小人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態度特恭敬)。”
③為了降低探究的難度,可以提供幾個角度讓學生來探究。
如:說話的對象(不是一般人,官員們為了他的吃卻費心琢磨,可見其權大勢大)
說話的場面(大人把碗摔碎,茶湯撒了一地,大人犯怒,官員嚇懵,情勢萬分危急)
說話的難度(說是芝麻,這等于“罵中堂大人” 孤陋寡聞,連芝麻都不認識;說不是芝麻,“等于承認給中堂大人吃臟東西”,自己要吃大虧,甚至會掉腦袋,真是左右為難。)
說話的措詞(前文明明說“內心早猜中大人以前沒喝過”,這兒卻說“不知道”;前文明明說中堂大人“不知道撒在浮頭的是芝麻”,這兒卻說“不愛吃”。這樣既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粒”,不是臟東西,又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一個“不知道”“不愛吃”,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說話的效果(短期:既讓大人明白,有給他留足面子,化險為夷,贏得嘉獎;長期:讓茶湯的生意紅火,威名大震。)
2.評價“好”【 可以與前面的人物概說揉在一起】
①課文讀到此,你認為楊巴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試從課文中找到一組詞語,進一步深入到對人物的理解,比人物概說的初步了解更深一層。
課文第一段寫到“一位細白精明,人稱楊八”,足見他細白精明。
“到了需要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左右逢源的時候,就更指著楊巴那張好嘴了”這里的詞語除了“左右逢源”是中性詞以外,其他的詞語“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都應該是貶義詞。這里足見楊巴“逢場作戲、八面玲瓏、看風使舵”的性格特點。
文章第12段寫到李中堂在楊巴說話之后的評價,“……這買茶湯的小子更是機敏過人……”,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出楊巴機敏過人的性格特點。
②解讀“需要”
此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出示“刷子李”中的一段話,幫助學生了解楊巴生存的環境。
幻燈片展示:“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以期達到讓學生明白是他在謀生過程中受到各方面的輕視、排斥,是想求得生存的一種需要。也正是這種需要練就了楊巴的好嘴。與其說是他們性格上的弱點,不如說是應對生存環境的特殊策略或智慧。
③【預設】根據情況可以安排學生探討小說令人深思的結尾段。
在好嘴與好手的較量中,好嘴的勝出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存智慧的重要。明確小說的深層主旨。
學習活動三 賞析運用“好”
本文的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來的呢的?這里有怎樣的技巧?可以讓學生選點賞析、交流,以期達到學習和使用這些寫作手法的目的。(最能表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多誦讀,要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烘托:(用楊七的好手藝來烘托楊巴)
對比:(當官的一個比一個糊涂←→這就透出楊巴的明白;在場所有人摸不著頭腦。茶湯不愛吃,反倒獎巨銀……←→心里頭卻一清二楚全明白。)
間接描寫:(從李中堂大人的視角對楊巴的評判:……人性練達,生意場上,心靈嘴巧。這賣茶湯的小子更是機敏過人,居然一眼看出自己錯把芝麻當做臟土,而三兩句話,既叫自己明白,又給自己面子。這聰明在眼前的府縣道臺中間是絕沒有的,于是對楊巴心生喜歡……)
人物描寫的方法:(個性化的語言,如“不知者當無罪!雖然我不喜歡吃碎芝麻(他也順坡下了),但你的茶湯名滿津門,也該嘉獎!來人呀,賞銀一百兩!表現了李中堂的官氣十足;“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粒,惹惱了大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表現的是心驚膽戰的畢恭畢敬的小人物。個性鮮明的動作,如“李中堂正要嘗嘗這津門名品,手指尖將碰碗邊,目光一落碗中,眉頭忽地一皺,面上頓起陰云,猛然甩手“啪”地將一碗茶湯打落在地,碎瓷亂飛,茶湯潑了一地”……楊巴趴在地上,一個勁兒地叩頭謝恩……。細致入微的心理刻畫,如“倘若說這是芝麻,不是臟東西,不等于罵中堂大人孤陋寡聞,沒有見識嗎?倘若不加解釋,不又等于承認給中堂大人吃臟東西?說不說,都是要挨一頓臭揍,然后砸飯碗子。而眼下頂要緊的,是不能叫李中堂開口說那是臟東西。大人說話,不能改口。必須趕緊想轍,搶在前頭說。”)
三、小結后推薦閱讀
有人說,俗就是人加上谷,俗世就是五谷雜糧。楊巴叩頭如山響,響起的就是這個俗音......
有人說,俗就是真實,就是生活的現實,毫無浪漫可言,但卻飽含生活的辛酸。推薦學生閱讀《俗世奇人刷子李》等篇章,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俗世中的奇人。
點評:
本教學設計優點很多,如:
1.教學內容厚實,能力的訓練點在課文概說上。
2.教學思路清晰,表現在有整體的感知,有內容的選點賞析等,并且在每一個設計中都對教學設計的意圖進行說明等。
引發的思考:
1.課文賞析的短文要千字文,要選出文章的波瀾,表現人物的手法是哪些?要選出一個點或多個點來賞析,如一個美點等,而本設計中的課文賞析側重于對內容的介紹。
2.教學內容相對較多,可以根據課堂時間,對有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或去掉最后一個活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說學生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征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
2、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活潑優美的語言。
2、仿寫文中優美語句,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抽象事物。
情感與態度目標: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優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答題的要點,方法的總結等。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新課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有聲畫面與一組無聲畫面,引導學生以“我看到……我聽到……”發言。通過兩組畫面效果的比較感受聲音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美讀,感悟文本。
多媒體課件播放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由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全體學生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這節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為這些音樂節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著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容與課文的風格內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松的環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而問題的設置能引導學生迅速抓住課文中心。)
(三)、品讀
提示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說明理由。注意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等方面的考慮。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并談談讀后的感受。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此文轉自淘.教。案網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于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讀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等方面加以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學生思考問題,解答疑問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以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較深入,但,由于學生發言多為零散的意見,不成系統,所以在學生發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前三段語言精彩之處,并總結文章美點與文章寫作技法,以給學生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印象。同時能對下一環節的練筆起到指導作用。
(五)課堂練筆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由于描寫聲音,尤其是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難度較大,我在學生練筆前,展示了兩段范文,以起到示范作用。同時,由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六)課堂小結
在最后,展示一首小詩,由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的結論。這樣,一節課在音、畫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以期創設溫馨、和諧、優美、輕松的課堂氛圍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核舟記》,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核舟記》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事理說明)第三課里面的一篇,介紹了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基礎知識目標:練習誦讀,培養語感。品味、積累語言,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閱讀能力目標:領會介紹核舟的順序和詳略,理解各具鮮明特征的人物神態、情趣。
3.寫作能力目標:掌握“握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4.思想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培養民族自豪感。
重點:目標1,2,4
難點:目標3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新大綱》第二部分第一款:整體感
知課文……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將課型定為演示活動課。
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學中要重視問題”中明確: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修養,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本文介紹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點,細致地描述了它的藝術形象,贊揚了雕刻家的精巧構思和高超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是培養民族自豪感的絕好材料,所以確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標4。
二、說學生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具備了初步的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因而讓他們先學后教不失為一種學習方法的選擇。但是由于該年齡段的學生依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向著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而學生對本文描寫蘇黃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困難。
三、說教法
(過渡語)依據是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水平以及課標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打算采用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緊扣語言文字,讀讀議議,品讀揣摩,充分展示學習語言的過程。針對本文我認為讓學生自己朗讀體驗、質疑問難,讀文找句,合作交流,我相信讓學生自己學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我也力求讓教路,文路、學路三者合一,融為一體。
四、說學法
學習過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有中心、有根據、有條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的能力。據此我擬定如下學法:
運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學習。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分析歸納。
小組內的合作交流學習,說出自己的獨特意見和感受。 五、教學程序
(一)布置預習(必須在前一節課加以指導)
1.文言文的生字詞、古今異義、省略現象、語感等方面要加以提示,讓學生帶著問號進課堂,以對課堂更感興趣。
2.做核舟模型。
(二)新課導入
1.請學生在一長2.9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
(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置懸念,激發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出示單元學習目標、課題及學習目標(投影)
(教學目標定向,引起學生有意注意。)
(三)新課學習
1. 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詳細描繪了核舟上的哪五個人?(板書五人姓名)
(以速讀方式,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2.給學生制定出分析對象,自學范圍。讓學生分男女生兩組用形體演示其造型。(學生演示、糾錯;教師引導思考、探索、拓展)
(此時完成目標1)
3.齊讀課文
(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4.動手做(課外)
①每桌發一張8k白紙,按課文介紹的內容折一只烏篷船。然后按課文的說明開上小窗,“題”上字。
②用小紙片剪成三個小人形,要求為東坡畫上胡須,在船頭用膠水等固定位置。(注意方位)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同時熟悉課文的說明順序。)
③根據譯文將課文主體內容改成“解說詞”。要求通俗、形象,抓住核舟的特點。依照本文的說明順序。
(能力遷移的重點有二,一是說明順序,二是語言特點)
5.解說(教師板書)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拿核舟到臺上解說,其他人指瑕。教師打分評點。
(訓練學生的膽量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6.討論(教師板書)
① 作者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核舟,這核舟有什么特點值得他寫?
(體積小、容量大)
② 圍繞這些特點,作者介紹了核舟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船艙——船頭——船尾——船背)
③ 作者怎樣贊美這只核舟的雕刻技藝?
(總——分——總)
④ 作者花那么大的篇幅向我們介紹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
(反映古代藝人技藝的奇巧靈怪)
(強化學生掌握閱讀課文的一般規律: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
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朗讀到演示,由動手到討論歸納,也是對學法的指導。)
(此時完成目標2,3)
7.教師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核舟記》,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一小小的核舟發表一下意見吧!不錯,這一小小的核舟的確工藝精美,巧奪天工。實際上我們中華民族的工藝和智慧遠遠不止這些。(投影更小更精美的微雕作品,如一根頭發上的唐詩五百首等)在學生的驚嘆聲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在黑板上寫上八個大字“學無止境,精益求精”
(文道統一)
(此時完成目標4)
8.作業
① 熟讀全文,背誦二、三兩段(進一步鞏固目標1,2)
② 就你身邊的某一種工藝品,仔細觀察后用說明性的文字把它介紹出來。(能力遷移)
③ 分類整理相關詞語
要求:按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數量詞用法四類情況進行整理歸
類。
(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積累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應該落實到實處。之所以要學生整理分類,一是便于記憶掌握;二是便于發現規律,掌握語言積累的方法。)
9.教學小結
本教案提供的是一個運用自主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設計。教學設計注重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間的相互指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同時,十分注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開發學生生命潛能的研究,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更好地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的發展。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文理科的不同特點,同學科不同教材的特點,應因情而異,可以省略或擴展其中某個環節或調整環節之間的順序。目的是一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會自主創新性地學習,從而達到會學習的目的。
五、附板書:
嘗貽余核舟一 (總)
核 ② ① ③
船頭坐三人 中軒敞者為艙 船尾橫臥一楫
舟 (居左)(居中)(居右)邊 (分)
魯直 蘇軾 佛印 居左者 居右者
記 ② ① ③ ② ①
通計一舟 (總)
(這一板書主要想呈現出本文的說明順序,用①②等標注的是文章中實際說明的順序,目的是更直觀地反映出一種對稱美。)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局限于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通過一些細節,高度概括地再現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并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為:
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的方法。
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采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㈠、課前準備:
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關于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㈡、教學設想:
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加以歸納。
㈢、導語:
對于“蘇軾”大家都比較熟悉吧!誰能對他作以簡單的介紹(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老師加以補充)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人誣陷,次年被貶官到黃州,此時他寫了很多著名詩文,以寄托他諦居時的心情,而明朝的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再加之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欣賞一下這件工藝品。
(這樣導課既介紹了這件工藝品的創作背景,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印象)
㈣、檢查預習情況
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
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并投影出示。
㈤、作品賞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
2、思考并討論。
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
②、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在那里?作者為什么要以這個作為重點?
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
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里?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㈥、總結全文
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后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㈦、作業布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
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
核舟(主體部分)游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一人仰面嘯呼狀
記舟子(船尾)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提名(14字)篆章(4字)]
(這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了然,同時,也能體現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贊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那種父子間的深情。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贊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⑴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積累生字、詞。
⑵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4、教學重點與難點:
⑴重點: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⑵難點:對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5、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決本文重點。
3、采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4、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多媒體教學。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對關鍵語句的品味和對父子真情的體會。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來完成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動手解決問題。教育家盧梭認為:“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觀念,只能接受形象。”鑒于此,我采用圖例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同時借助多媒體演示,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點,分化學習難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聽完之后提問:
父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學生暢所欲言)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名人兒子眼中有著怎樣的形象。
二、指導生字詞。
三、整體感知
聽課文配樂朗誦,請學生留意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說一下自己覺得文章哪里寫得好,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四、研讀課文
1、文章是表現“父愛”的,文章的題目卻是《背影》,看來,“背影”在文章的地位舉足輕重,請同學們找出文章寫了幾處“背影”?
點題的背影
買橘子的背影
離別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課文哪兩個地方著重寫父親的背影?
(1)、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時候;
(2)、父親送子時,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時候。
3、閱讀父親買橘一節中對父親背影的描寫,看看哪些語言最具有表現力?(生討論,交流)
動作:走、探、穿、爬、攀、縮
作用:突出父親行動的艱難,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4、視頻賞析,加深理解
觀看背影視頻,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并談談自己觀看視頻后的感受。
5、為什么要將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
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背影,是父親最費勁,也是父愛表現得最強烈的一刻,給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四句話,并體會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這些話包含著許多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討
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你認為那分別是怎樣的淚?
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悲哀之淚
望父親買橘父子離別 感動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 感傷之淚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 辛酸之淚
五、藝術特色
這篇文章有一種感人的力量,請問這種力量從何而來?
入微的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獨特的角度 —— 父親的背影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今天我主備的課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下面我從教材、學生、考點、教學過程與策略幾個方面闡述,供大家討論。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圈點閱讀法,本課是第一課,所以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圈點閱讀法。本文特點是,構思精巧縝密、語言優美明快,極具典型性,同時它又篇幅短小,適合在課堂鑒賞。
二、學生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也不斷加深,并且在初一、初二以及初三前段時間,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對散文的基本特點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考點分析
20xx年至20xx年五年中考中,都考查了散文,出現頻率之高值得我們關注。20xx年中考考試說明中,對散文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理解文句、文段、文章的意思和內涵,能進行適當的欣賞、評價和遷移等。
2、能品位重要詞語和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內涵和作用,能找出并正確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3、了解五種表達方式、八種修辭方法,并能初步體會運用上述方式、方法對于文章意思與情感表達的作用,初步感悟作品中的重點內容的內涵,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
4、能結合自己的實際,以簡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體驗。能對作品中的景物、人物、語言、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評價和初步的賞析。
鑒于以上的要求,我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要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寫景的生動含情及表現手法的別致多樣。
2、《綠》這篇課文中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
3、在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鑒于本文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特點,我把文章的語句的賞析和體會作者的情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法。
我在教學中將采用圈點閱讀法,自主探究法。同時為創設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四)、教學過程。
鑒于以上分析,本課在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和字詞教學后,集中精力研讀,重點學會賞析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學生運用圈點讀書法閱讀,按照課本上給出的示范,圈出文中的生字詞、描寫綠的語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以及自己難以理解的語句。在此環節要讓學生理解文意,知道作者寫的是什么。20xx年淮安市中考試卷以及20xx年金湖課改區試卷均考查了對文本內容掌握情況。
2、在聽錄音、教師范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已經劃出的有關綠的語句進行反復誦讀,充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讀出自己感情。在此環節要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重點字詞的輕重音。20xx年中考試卷考查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情況.
3、指導學生通過文中已經畫出的描寫綠的語句分析綠的特點。
一、感知課文
1、導入新課:在臨水騁懷單元我們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見底,領略了黃果樹瀑布巨大的聲響和驚心動魄的氣勢,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朱先生對水的全新演繹。課件顯示課題
2、熟悉課文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標段序。
課件顯示問題:
1、建立我 的字詞庫和同學交流。
2、請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
3、請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征的詞語 。
二、研讀課文
1、課件顯示問題
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出來。并分析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決問題
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
(2)明確關鍵句是點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綠。
3、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課件顯示文中幾個重要動詞分析解決問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吸引)著我們;
--招引緊扣閃閃的綠,似乎它本身用閃閃的綠光在主動招呼誘引游人,動態感強。這正是驚詫的原因之一。反襯了我急于賞綠的迫切心情。吸引則顯得一般。
我們開始追捉(追逐)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閃閃的綠的意思,點點閃光如星星螢火蟲,似伸手可捉。追逐則沒有這層含義。
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彎)下去,
--探身與小心相呼應,準確的描寫了向下走時腳試探性的朝下伸的樣子。
例詞還有鑲、踞、展、浮、送、鉆、扯、揪、攀、裁、挹、拍、撫摩、掬、吻
2、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
比喻: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
-
寫出了綠的迷人可愛。
對比:綠楊太淡了,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寫綠的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想象和聯想: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
3、課文結構
(1)第二段為第三段鋪墊和蓄勢,強有力地襯托出綠的令人
驚詫的美。
(2)開頭與結尾首尾呼應,強化了感情的力量
三、主題升華
1、通過課件小組交流單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學習如何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抒發了對綠的由衷喜愛,那么,作者為什么如此熱情的謳歌綠色呢?
2、通過課件我的收獲單元接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四、拓展延伸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再次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五、布置作業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并寫出比喻句的作用,背誦課文第三自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治水必躬親,本課屬于八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第五單元。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主題,要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還要學習在說明記敘中結合議論抒情的寫法。治水必躬親位于第五單元第五課,為非重點課文。作者是清代的錢泳,善詩詞書畫,多年游歷全國各地,著有履園叢話水學。文章說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說是治水的態度。另外還贊揚了海瑞為官清廉的特點。對于文章的主題,就是治水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盡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了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并且來指導學習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盡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了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并且來指導學習
教學重點
讀課文,譯字詞句
理解文章的主題及對學習的啟發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事必躬親
導語:
水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物質,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它。它對于我們很重要。它有它溫柔的一面,也有它無情的一面,我們中國地域廣大,水患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無情的時刻。其實,不單今天,在歷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征服它。比如,有一個古人叫鯀,他帶領人們去治水,因為辦法不當,只知道堵,因此失敗。他的兒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為方法得當,故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來,治水要用合適的方法。方法從哪里來?必須從實地調查中來。我們來看治水要怎樣治,從中又能學到什么。
二.正課:
1.小組內先自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會的字詞,結合課下注釋、老師出示的字音解決,再不會的全班共同解決。
2.小組內學生根據老師指出的朗讀要求,先自讀,由同學互評,進而全班推舉同學范讀。最后還可以齊讀。
3.小組內根據提示、課下注釋、工具書譯課文。
泥:拘泥蓋:原來,表原因是以:因此親勞胼胝:親身去經歷困苦
昔:過去布袍緩帶:穿輕便服裝未嘗:未曾如是:象這樣舉:成功
(由小組內選出數位同學作示范翻譯,其他同學評價)
4.分析課文(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出來,老師引導)
(一)一段(1)治水之法:
應該: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應該:執一;輕信人言
因為:非~~~,非~~~
(2)論點: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二)二段:舉例論證:海瑞兩個方面討論得出布袍緩帶和親給錢糧;
正反對比論證:水利如何舉如何不舉
5.說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結
1.(老師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以達到盡可能背的目標)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治水的一個方法,有兩個不可,分別是~~~,因為~~~,所以必須~~~。
接下來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舉例論證,即昔海忠介~~~。這說明治水必須躬歷山川,親勞胼胝。除了這一個,還要清廉,即親給錢糧,~~~,這說明治水官吏還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從反面論證另一種情況,即如好逸惡老~~~
2體裁為議論文。
3.所學道理:治水必躬親。
4.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正反論證。
5..古今字詞義:
泥:(泥土)拘泥
掌故:(過去的規章制度)過去的故事
蓋:(因為,表原因)蓋子,蓋住
窮:(追究到底)經濟上貧窮
舉:(成功,完成)舉起
.6重要字詞解釋:
相度咨詢是以胼胝昔未嘗
7。.按字義寫成語:
泥于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遠嫌而避怨非咨詢不窮其致
8.按成語寫句子:
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
9.收獲:
(1)治水必躬親
(2)事必躬親
(3)治學必躬親
課外作業:寫一篇關于學習的小短文
《治學必躬親》
要求:
1.運用典型事例;
2.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本單元展現的是幾位名人成長的人生歷程。本單元均是敘事性作品,適合在朗讀中悉心品味作品的敘事風格、描寫手法和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基本都涉及深廣的人文、社會背景,需要學生加以理解,注意融入個人生活體驗。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回憶性散文。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詞句,結合前兩課積累的社會背景知識,和補充的牛漢生平,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且對內容有自己的心得。在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為:品讀語句,感知人物形象。
課標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品悟語句,理解作品所展示的苦難生活經歷,感悟苦難和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中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為:品讀語句,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 理解“本”的內涵。
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及作者對于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進而很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把難點定為:品悟語句,理解作品所展示的苦難生活經歷,感悟苦難和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理解“本”的內涵。
五、教法和學法
本文比較通俗易懂,涉及的人和事容易理解,教學需要1個課時。預習作業采取自讀自悟法、勾畫圈點法,鍛煉大家提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在人物分析和情感把握上,采取討論法和點撥法,鍛煉大家品味語言、感知情感的能力。
難點突破方面,采取合作探究和討論交流、點撥等方法,從而讓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獲得有益的啟示。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分兩部分,一《新學案》,作者、字詞、解釋,做到合理利用手頭資料;第二部分預習題,鍛煉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再次基礎上讓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確立本節課學習任務,能盡可能的從學生的學情出發,極大的調動學習積極性。
(三)明確學習任務,4個,第一個課前基本已經掌握
(四)授新部分,分感受溫情、感知苦難、感悟主旨三大板塊。以兩句話為線索展開,抓住“酷似、很難笑起來、荒寒、一點快樂和夢幻”這些關鍵詞展開,插入牛漢生平,讓學生對牛漢的苦難生活有個更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突破難點
(五)拓展訓練 兩個題可以任選,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六)總結歸納,回扣目標從內容、做人、寫作等方面讓學生積累相應的知識和技巧。,尤其是解讀文本的方法——抓關鍵句,是本節課滲透的一個重點。
板書以書軸形式展開,分人物篇、情感篇、苦難篇、感悟篇、技巧篇。讓學生從各個角度把握本文,深刻理解書的含義,把握“本”的內涵。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托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采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啟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為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鑒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導入新課)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于陶淵明我們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了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贊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了解,
第二環節,采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
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
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
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匯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小組討論后匯報,,最后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贊語部分,(在這里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贊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后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么做中,小組討論后匯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于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關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3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28
《語文》說課稿11-09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榴》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雪說課稿11-03
化石吟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7-06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扁鵲見蔡桓公》說課稿12-17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勞山道士》說課稿12-17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永久的悔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