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詳略皆有。紛紜的說法,大膽的推測引發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
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說法的合理性。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讀”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懂、讀通,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二說重難點
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會寫“迷”字。理解并積累“躲避”“耐不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朗讀,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交流、歸納、激活學生內在動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教學中并輔以“情景教學法”。
課堂上用音樂渲染,為學生創設情景,學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盡量地嘗試著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復習字詞,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理清層次——讀中促悟,悟中積累——激發興趣,指導寫字——回歸主體,升華情感——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1復習字詞,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我指導學生從字詞入手,溫故而知新。復習環節中我將字詞的認讀和為詞語選擇正確讀音一同復習。使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得到鞏固,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恐龍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恐龍滅絕原因的欲望,從而直接進入主題教學。
2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光知道這5種說法是不夠的,因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龍滅絕的奧秘。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
3讀中促悟,悟中積累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讀中積累詞語,并進行了隱形的字詞復習,從而也了解了恐龍滅絕之謎。
故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與愿望。
4激發興趣,指導寫字
此環節中,讓學生質疑恐龍滅絕的說法,自己談談對恐龍滅絕的說法中有哪些不讓人信服的地方。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記住生字“謎”。
5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課堂40分鐘的教學,并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恐龍的奧秘。故此,在最后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3條線索。分別是:推薦書籍、參觀恐龍館和介紹網址。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選擇,從而引導了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四說板書
板書的設計主要突出了恐龍滅絕的5種說法以上,“謎”字的加入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學重點,在難點上也有所含義的體現。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分析教材]
《丑小鴨》是人教版第四冊的最后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編的,故事中的丑小鴨是一個面對艱難曲折的歷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
[分析學生]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艷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對象。好動愛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現欲強是我班學生另一顯著特點。但他們雖然聰明活潑,卻缺乏認真細致,讀起書來往往留于形式,沒有深入到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匯豐富,理解課文內容主要靠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和吸收內化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設計特色]
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借教材的"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改編或續編故事,編排課本劇。
4、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體會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只要堅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會改變的。
[教學流程]
一、 自讀課文 ,貼圖講故事。
1、各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完成兩項任務:
1)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2)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2、把課前畫好的四幅插圖按照自己的理解順序貼在一張白紙上。
這個教學環節就是過去教學中“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但是這樣的設計的意圖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觀察和理解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困難或產生許多難題。
3、按照貼圖的順序在小組內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品詞析句,感情朗讀。
1、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剛才講得好的地方。
2、匯報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和對字詞的理解。
1)圖文結合,指導朗讀第一段。
(1)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丑小鴨是什么樣子的?
(2)自由讀第一段,畫出具體描寫丑小鴨怪模怪樣的詞句。
(3)用“這是一只( )的丑小鴨”進行練習說話。
(4)說說怎樣讀才能突出丑小鴨“又大又丑”的樣子。
(5)小組比賽讀后互相評議。
2)“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 讀這一句,我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因為大家都欺負丑小鴨,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品質得到了培養。
這一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從自身的情感體驗出發,去發現好詞好句和好的表達方式。這個過程就是自瀆自悟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告訴他們的好詞好句及好的表達方式,而是經過自主探究才發現的。
教師在學生研讀過程中,恰當地引導,巧妙地點撥,及時地評價,不斷地鼓勵,通過"讀--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把語感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覺不到溫暖,才覺得“孤單”,要讀出丑小鴨的不幸與悲傷的心情。
3)指導理解“驚奇”和“羨慕”。
(1)播放多媒體課件:丑小鴨仰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從天上飛過。
(2) 說說丑小鴨驚奇時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
(3)這時丑小鴨會想什么呢?(天鵝真
美啊!要是我也能變成白天鵝那該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該多好啊!)
(4)正因為天鵝有的丑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這就叫“羨慕”。
(5)想一想,你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羨慕別人呢?
(6)請同學們懷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男女生賽讀)
(7)學生互評,評出各自的優缺點。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
(1)各小組討論:要讀好這個自然段,要通過觀察丑小鴨的表情來理解“驚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從概念上解釋“羨慕”,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不失為妙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而且每一次通過比賽讀、互相評價,力求讓學生感受到讀有所得的喜悅。
特別注意哪幾句話?
A. 學生匯報。
1“美麗極了!”要讀出贊美的語氣。
2 “啊,這難道是自己的影子嗎?”要讀出不相信的語氣。
3 “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鵝呀!”要讀出驚喜的語氣全班齊讀這一自然段。
B. 師生賽讀。
C. 師生互評。全班再齊讀一遍。
三、自主創新,改編、續編故事。
1. 如果現在你再來講這個故事,有沒有信心比課文講得更好?
1) 在學習小組內講。
2) 每組派代表上講臺來講。
3) 學生互評。評出“創意獎”
2、你還可以接著這個故事講下去嗎?
1) 學生自己續編故事。
2) 學生互評,評出“異想天開”獎。
四、自編自演,深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體會感情,不是老師讓他們怎么讀就怎么讀,這就是自瀆自悟的過程。
師生賽讀,更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師生互評,特別是學生評老師,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尋求進一步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學懂課文本身。由于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生的探究和體驗,所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強的創造力。
1、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喜歡?
2、小組合作編排課本劇。
3、每小組選一名同學扮演一個角色,合作表演課本劇。
4、學生互評,評出“最佳演員”獎。
經過反復朗讀,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理解丑小鴨在逆境中堅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經水到渠成。
課本劇是“語文實踐”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合作編排課本劇的過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樂、得體的動作,使語言更具魅力。這些都體現了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用對話的形式把一個真情故事娓娓道來:小兵非常喜歡玩具店里的一輛小汽車,但他知道,因為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不富裕所以面對熱情的售貨員阿姨,小兵的回答言不由衷、震撼心靈:“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售貨員阿姨被深深感動了,把這件事告訴了女兒。女兒忙請媽媽把自己最漂亮的小汽車轉送給小兵。讀xxx文,我最直接的心情感受是心酸、嘆息,更多的是流轉的感動和深深的慰籍。再讀文本,用心去觸摸語言文字后,發現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描寫細膩生動。比如寫小男孩喜歡小汽車的句子:“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跑動的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只要……就……”、“目不轉睛、盯、閃著興奮的光芒”等詞的運用把小男孩對玩具的喜歡勁表現得淋漓盡致。再比如“嘆了一口氣”、“眼圈紅了”“忍不住”“搶著說”等細膩的刻畫,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富有立體感。
對于這樣一篇情節生動、意蘊深長的低年級略讀課文,識字必定是一個教學重點。另一重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應該是:引領孩子自讀自悟,在讀中捕捉語言、透過語言文字進行體會、思考,從而感悟并學習文中人物“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常常以哭鬧為手段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課文中小男孩的做法對他們來說太不常見了,所以很難體驗到小男孩忍受“強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媽媽而“堅決不要”的巨大心理發差。“如此縮短和文中男孩的心靈距離,體驗男孩的心靈世界”也就成了教學本課的一個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流程,下面我將有側重的進行說明:
一、看圖導入,充分接觸文本
低年級的教材圖文并茂,均配有精美的插圖。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課本資源,從圖入手,讓學生觀察后說說這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有什么人?看圖說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的平臺,在交流中相機落實生詞“玩具”、“柜臺”、“售貨員”,使詞語教學更顯生活化。
隨后,教師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來接觸文本,采用多種的形式來讀通課文。記得周一貫老師曾提出過:讀通課文是一個常被遺忘的重要話題。的確如此。其實,讀通課文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學生也只有把課文讀通了,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理解、感悟課文創造基本條件,并把這種良好的閱讀心境彌散于教學全過程中。
二、再讀文本,感受男孩“愛車之情”
本環節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抓住“從哪里看出小男孩喜歡小汽車?”這個核心問題,組織學生找出有關語段。重點引導學生感悟兩個寫小男孩子喜歡汽車的句子。教師可重點抓住“目不轉晴“這個新詞,先讓學生逐字解釋,理解成語意思,并告訴學生逐字解釋連成一句話這也是一種解詞方法。還可以在這句話里找找它的近義詞(盯),做做動作。說說你什么時候會目不轉睛,努力把詞語教學搞得充實。
對于第二句話:男孩點點頭,又專心看起小汽車來。教師可安排一個把話說具體的環節。讓學生說說,男孩點點頭,又專心看起小汽車來。他又是怎么看呢?讓學生想象說話,把他的神態、動作說進去。這個環節的安排是對前面一個語段中語言的內化和運用。
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為什么喜歡卻不買“這個問題進行語言重組,想象“小男孩的一家生活會是怎樣的”,通過想象說話,開掘出“生活不富裕”這個詞語的真實內涵。
三、潛心會文,聚焦“感動”
這個板塊是重點板塊,也是突破難點的所在,教師應重錘敲打。利用文本對話較多的行文特點,教師可以把解讀聚焦于“感動”上,讓學生圈圈劃劃,找找哪里感動了你,再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交流。這樣以“交流互動”的操作策略突破了煩瑣的分析,使設計具有彈性、開放的特點,適應了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客觀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重點抓兩個語段:
語段一:媽媽買完藥后,媽媽、售貨員阿姨、小男孩三個人之間的對話。
語段二:售貨員阿姨對女兒提起這件事
這里值得提出的是,孩子們找到語段后,教師應不忙著交流,先讓其自讀自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與作者親密接觸。試想,連文本都沒接觸充分,孩子們怎么會與課文產生共鳴,怎么會與課文一起心跳呢?同時,教師要重視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像第一個語段,教師可以抓住描寫男孩的詞語“搶著”“拉著”,移情體驗,喘磨詞語背后男孩的心情。還可以研讀售貨員阿姨的表情,找出相關詞語“忍不住”“眼圈紅了”,借助這些語言的品味,挖掘蘊涵在字里行間的隱隱情愫,使為難的媽媽、懂事的孩子、善良的售貨員阿姨三個形象鮮明飽滿。此時再進行對話朗讀水到渠成,相信孩子們的朗讀會更多的融合自己的感受,語言所抒發的情感定會溢出紙面。
語段二是售貨員阿姨和女兒之間的對話,人物之間沒有具體的語言,教師可以結合插圖,啟發學生想象他們之間的對話。在情境表演中既運用了語言,又悄無痕地達成了情感目標。
四、小結談話,鞏固識字教學
因為這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所以課尾教師可以安排一個自由暢談環節,引導從不同角度談談學可課文后所想到的。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升華并豐富文章的主題,使學文與做人的任務達到和諧統一。
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沒有寫字要求。要求會認的生字一共有11個,其中大多數生字比較簡單,教師在教學無需平均使力,而可以把重點力量放在“裕”等相對來說不太常見的生字識記上。鼓勵學生個性化識字。可以編編字謎,對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形成是個促進。
當然,以上只是我理想化的教學設計,具體操作還要視課堂實際情況而定。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蘊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于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借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并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我從四個方面來向大家匯報:學生分析、教學理念(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要求、教學過程。
一、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二、設計理念
1、在新教材和《課程標準》中,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學生讀、寫的欲望都很強烈,要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為了這一理念,要充分運用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有益于學習活動進行的情感氛圍,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讓師生之間形成這樣一種特定的關系: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由此誘導學生作出研究的反應。學生通過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誘導傾向的問題,達到獲取知識的目的。
3、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導學生齊唱《春天在哪里》。好,我們已經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樹來了!還帶來了它的朋友小棗樹呢。想知道它們在春天、秋天時有什么不同嗎?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用學生會唱的歌曲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使每個學生在沒有外界壓力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教者以啟發質疑為突破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閱讀、識字、探究、感悟。
1、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回答: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意圖:明確初讀目標,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以簡單的問答,提高學生的讀書效率,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出示字卡,學生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并想辦法記住它。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創設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3)開火車認讀生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準備,幫助不會認的同學想辦法認字。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讀。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喜歡比賽的特點,培養團結合作和竟爭意識。
2、再讀課文,突出重點。
(1)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設計意圖:抓住事情的過程,體會重點人物的特點。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注重展示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人物品質的認識過程。
(2)略讀分析這篇課文共幾個自然段?你喜歡哪幾句話?讀給大家聽,要讀出感情噢!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3)學生自選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來,體會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棗樹說的話,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小棗樹: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角色的研讀,力求突出重點,使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
(4)讀了課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膽說出來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3、精讀課文,加強語感。
(1)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們準備抓住哪些語句把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特點表現出來呢?
設計意圖: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拔、指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重點詞語,觀察插圖,對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性格對比,加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課文朗讀并表演出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的情感。
三、拓展與鞏固
1、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教師巧用課文抓住文中的發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文中人物的優缺點轉移至現實的每個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實處。
2、鞏固會認的字
游戲:聽音出示字卡。(教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
3、總結
談話: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卻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能結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我們是不是要學習小棗樹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業設計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課后朗讀全文給大家聽,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吧!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將課題中“小柳樹”寫成綠色,“小棗樹”寫成紅色,讓小朋友說說他們為什么是這種顏色。小朋友課前搜集了資料,基本上都能說出一、二。后面采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15小柳樹 好看 不會結果
和 多看別人長處
小棗樹 不好看 會結果
說效果:
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文章的探究和感悟。通過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使學生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懇請領導、老師批評指導。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荷花貼畫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這些年齡特點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這一課我主要運用課件及荷花貼畫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闖關游戲、多種形式的朗讀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最后進行遷移練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闖關摘荷花的游戲,寓教于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后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四、說教學程序
(一)舊知引路,激趣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愿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為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著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導入,即復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游戲,寓識字教學于玩樂之中。
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池塘邊的小青蛙送來了許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對小青蛙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為了得到美麗的荷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闖關游戲中來。
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我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帶有生字的詞條,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讀音。
《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課標》要求,我設計了“生字寶寶找朋友”這一游戲,讓學生幫助荷花貼畫背后的生字部件尋找朋友,組成這一課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紹這個生字。這樣,在游戲中學生學到了記憶生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游戲中還滲透著互相幫助的思想。
最后再讓學生跟著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感情誦讀,感悟詩句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小節來朗讀,并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采用加動作進行朗讀、師生比賽讀、唱歌促讀、師生齊讀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愿意閱讀。
此外,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是本篇課文的一大特色。根據《課標》第一學段中對閱讀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每小節都有的一個相同的句子,即問句,讓學生練習朗讀,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讀。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把握了問句所表達的疑問語氣。
(四)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的最后,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海南什么多?”并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為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梁,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5課《贈汪倫》這首古詩,該課文教學用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及地位
《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是訓練二年級學生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感情的極好作品;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詩歌教學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突破生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
2、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想象情景,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引導學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采用談話法、朗讀感悟法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眾所周知,讀是理解感悟的最好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詩人情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個層次讀,達到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感悟”,“精讀課文,情感內化”,這樣逐層遞進地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中蘊涵著朋友之間美好真摯的友情。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教給學生整體理解詩歌的方法,我采取多種形式和步驟,反復引導學生朗讀,通過“初讀總體把握詩意——細讀具體理解詩情——精讀全面體會感情”三個步驟,邊讀邊想,品詩中字詞,悟詩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全面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 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抽查背誦上節課所學的古詩《回鄉偶書》
(這樣既可以鞏固舊知,又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新課中來。)
2、提問:有誰學過或讀過李白的詩?
(用學生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導入,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很自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新舊知識連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贈汪倫》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李白的詩了。因此,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 講授新課
1、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準字形,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自由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然后齊讀,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中寫誰送別誰?
(從整體上初步感知古詩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1、2句詩,并提問:從“忽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這兩句詩中同學們知道汪倫是怎么送李白的嗎?
(2)齊讀三四句詩,并理解詩人將“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的作用及體驗詩句“夸張”的寫法。
(3)再齊讀一遍古詩。
(細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思想。)
4、精讀課文,情感內化
師生合作探究學習,想象情景,根據詩句描寫的景物,說說此畫面。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李白與汪倫的比桃花潭水還更深的深厚友情,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打下基礎。)
(三) 讀背感悟,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思想。
(教師范讀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可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2、在學習全詩和范讀的基礎上,再加以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熟讀古詩,然后背誦古詩
(讓學生在誦讀和背誦中反復感悟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情。)
(四)古詩新唱,升華感情
欣賞并學唱兒歌《贈汪倫》,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升華感情。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收集其他古人離別詩句。
(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積累語言,拓展知識面。)
(六)板書設計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水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情更深
(板書的內容是詩歌加上“水深情更深”簡潔明了,將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使學生便于理解李白與汪倫之間真摯而深厚的友情。)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北京》
一、說教材
《北京》是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描述北京美麗和變化,表達出作者對首都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
二、說學情
1、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探索易感染。
2、積累了與課文有關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
4、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了相當的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提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的優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種嶄新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因此在充分研讀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鞏固13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和課文內容。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北京的美麗,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描述出北京的美麗!激發愛國的情懷。
【設計意圖】
新課程標準提出:對文章的理解,要緊緊抓住情感要素,發掘人文內涵,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感染學生情緒,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進而培養學生具有豐富情感內涵的精神境界。
四、說教法
1、先學后教
2、朗讀品悟
3、創設情境
4、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它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2、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朗讀訓練。迎合新課標中在閱讀教學方面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我將以闖關的游戲方式進行,
第一關:我會認 5分鐘
第二關:我會讀 25分鐘
第三關:我會講 10分鐘
(一) 第一關:我會認
出示闖關目標:我能準確的讀出生字詞。
【設計意圖】
讀準生字是學好課文的前提。采用各種游戲來檢測孩子對生字的掌握,簡潔高效,又能極好的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二) 第二關:我會讀
出示闖關目標:我能找出文中描寫了哪幾個景點,還能有感情的讀出來。
我會說:“小朋友們,請大家先自讀課文,找找有哪幾個美麗的景點,試著通過你的聲音和情感讀出它的美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交流。”
【設計意圖】
讓學生帶著目標去自學,這是高效教學的關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先學;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強弱搭配,體現了“兵教兵”的理念。這個目標的設置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然后小組展示,全班交流。師生共同
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完成板書。
(三) 傳遞美麗
闖關目標:我喜歡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讀一讀,然后展示給小伙伴聽,哈哈!我開始啦!
這一環節重在閱讀,是教學的重點,力求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以讀代講,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要做到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靈去體會,從字里行間領悟,從遣詞造句中揣摩,這是一個吸收、消化、積淀、醞釀、而后再傾訴的過程。為此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從而實現了學生閱讀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
具體是這樣處理的:第二段的配樂朗讀。第三 段老師引讀。第四的想象閱讀,第五段欣賞閱讀。最后給全文配音“正當小小播音員”的比賽,把朗讀環節推向了高潮。
課件展示
在朗讀的同時進行重點詞句理解。理解和朗讀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充分的理解就沒有深刻的感悟,沒有深刻的感悟就無法實現感情朗讀。期間我運用課件引導孩子掌握三種理解詞語的方法,一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二是從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畫面想象理解。(配以課件展示)
(四)介紹美麗
出示闖關目標:面對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北京的美!讓孩子們當小導游,就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這個環節孩子們自由選擇,結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閱讀經歷,隨意介紹,任意發揮。孩子們會挑選自己喜愛的地方去介紹。根據孩子的選擇適時的出示相應的畫面,(課件配合)這些畫面會給孩子的介紹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們會在視覺的沖擊下,快速靈動的思維,開始生動的介紹。這樣使孩子的介紹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靈活而豐盈,這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孩子的介紹我預設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對圖畫背誦相應的課文。二是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適當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條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課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暢的表情達意。我會分別選擇不同程度的孩子進行展示,師生共同評價,著重加以引導,力爭在實際意義上實現“學以致用”目的。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學以致用。這個環節用多媒體來輔助,可以變抽象為直觀,以形象可感的畫面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學生的眼、腦、心、口都動起來,所有的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視野更加開闊,使思維更加活躍,使表達更加流暢,從而輕松突破難點。
(五)拓展延伸
學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之后,熱愛之情油然而發,當然不能使這種情感只在心底蕩漾翻滾,得想辦法使孩子們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以便從小扭轉中國人羞澀內斂不善表白的缺點。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環節。
說話訓練:
我想對北京說----------------
我想對世界人民說--------------------
這樣使孩子學生個性化語言得以張揚,思維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釋放,心聲得以表達,一切水到渠成。
七、說板書
最后我會在課結束的時候引導孩子看板書總結全文。“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到美麗的北京暢游了一番,欣賞到了莊嚴的天安門,寬闊的廣場,雄偉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馬路,各種各樣的立交橋,還有的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以及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廈,面對如此美麗繁華的北京城,我們不由得發出深深的贊嘆: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邊說邊豐富板書,
天安門 廣場 紀念碑
馬路 北京 立交橋
名勝古跡 公園 高樓大廈
【設計意圖】
板書簡潔,明了。有多個景點圍繞的北京城嫣然變成了一輪火紅的太陽,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脈絡,又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道別:各位老師大家好,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您的聆聽!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麻雀》是新課程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選讀課文,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穎的構思,精練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只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對不同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不僅刻畫出小麻雀弱小可憐,獵狗龐大兇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為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熱情地歌頌了“愛”這一種強大的力量。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描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的強大力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六)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提出兩個問題:“課文中哪些自然段使你感覺特別緊張、扣人心弦,甚至讓你喘不過來?”“課文中那些句子你有所體會?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合作探究,采取“讀——找、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找答案,說理由,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通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匯。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聽錄音(鳥的叫聲。)
2、說說平常所看到的鳥有哪一些?說說最常見到的有是什么鳥?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根據板書再說課文內容。
3、師引導重點段落。(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是新課標極力強調的。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又提出讀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要開動腦筋。在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思、邊讀邊記、邊讀邊學,邊讀邊畫,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提問: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邊讀邊把感覺寫在句子的旁邊。
3、反饋交流。
在以自學探究為主的課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式課堂里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為。本環節教學,教師著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讀中悟情。
分別從:“獵狗慢慢地走過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等語句去體會老麻雀的奮不顧身、勇敢、為了拯救自己的幼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母愛等。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直觀認識課文。
5、深化主題。
教師通過引讀第五自然段,進一步體會愛的偉大力量。再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表現中想到了什么?”進行發散思維練習。這一步能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通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四)總結全文
教師先從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兩方面進行簡短的小結,幫學生梳理和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后,教師再運用煽情的語言,極富感染力地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在任何動物身上均有體現,都值得歌頌和贊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假如》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3課。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西西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心靈的共鳴,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初步了解課文,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第二課時:深入感悟課文,把握詩歌內容,升華情感。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3)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有些課文應要求學生誦讀。所以,本節課我確立了“以讀為主”的思想,采用朗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口念成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動人的圖景,感悟詩中蘊涵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前三節的結構相同,這就為學法指導法提供了依據。因此,我將重點導讀第一節詩,指導學生感悟學法,然后引導學生遷移學法,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自主、合作學習,匯報學習成果,以此來訓練并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主要采用朗讀法、學法指導法的同時,我將輔以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三、說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神筆”。
四、說教學過程
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感悟課文、感情朗讀――升華情感、發展語言――課外延展、布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開火車認讀。
2、提問:小作者用神筆畫了什么?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以簡筆畫的形式把學生概括的內容板示于黑板。
[這樣安排,旨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為下面理解詩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感悟課文,感情朗讀
1、導讀第一節詩
(1)動動腦,理解詩意
①讀一讀,想一想:作者畫為什么畫紅紅的太陽?
②創設情境,深入感悟。
a、課件出示小樹圖,教師感情敘述:“冬天到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刮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凍得瑟瑟發抖。”
b、學生扮演小樹,進行師生對話,師:“小樹小樹,你為什么縮著身子?”“小樹小樹,你為什么輕輕嘆息?”“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學生在教師動情的敘述中,在師生對話中不知不覺地進行換位思考,理解小作者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是為了讓小樹成長,從而和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2)動動口,讀出感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第一節詩)
②學生個人賽讀,互相評價。
我會問學生:“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哪個字、詞不正確?他哪里讀得好,哪里有點欠缺,你想怎么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同時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參與賽讀。
[這樣引導學生賽讀、相互進行評價,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③教師點撥:讀課文時,要想著詩中描繪的畫面讀,還可以加上表情、動作讀。
④教師范讀第一小節。
[教師的范讀是對低年級學生最直觀的朗讀指導,也是最有效的指導手段。]
⑤小結本節詩的學習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節詩
(1)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①動動腦:小作者為什么畫谷粒和雙腿?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②動動口:讀出感情。
[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已基本感悟學習方法,因此,第二、三段的教學可以扶一手放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2)小組交流,展示自學成果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板書)
如果學生說到“小作者是個怎樣的人”時,我不會要求他們一定要把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歸結到“善良”兩個字,學生可能會說:“天真、聰明、可愛……”我都會加以贊揚。
[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真切而獨特的情感體驗,教師都應加以珍視。]
②小組展示朗讀第二、三小節,并互相評價。
3、指導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1)教師范讀詩歌的最后一節:“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指導學生放慢語速以讀出延伸感和想象空間。
(2)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3)學生比賽展示背誦效果。
[從導讀第一節詩到自學第二、三節詩,再到整體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環環緊扣,把功夫扎扎實實地落實在讀上。]
(三)升華情感,發展語言
1、課件出示全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第四小節結尾處的標點與前三小節有什么不同?第四小節為什么要用省略號?
學生可能會告訴我:因為小作者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愿望還沒畫完。那么,我會引導學生說:“你知道作者還有什么愿望沒說出來嗎?你能幫助小作者把他沒畫完的愿望畫出來嗎?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為誰畫什么呢?”
2、課件展示有關環境污染、貧困兒童、失學兒童的困惑等等圖片,幫助學生拓寬想象思路。
[朗讀這首詩,學生會產生共鳴,有一種表達的愿望在涌動。于是我抓住時機,以第四小節結尾處的省略號為切入口,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自己的“假如”充分發揮想象,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愿望,同時也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課外延展,布置作業
實踐性作業:
1、按“我要給……”的句式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
[這種作業設計,使學生帶著美好的愿望,帶著自己獨特的讀書體驗走出課堂,走向寬闊的心靈牧場。]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陣陣海濤,構成了多么、歡樂、祥和的畫面。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2、設計理念:
(1)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2)抓住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生生互動,在交流探究中學會生字,力求識用結合。
(3)構建了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用自然貼切、生動、有趣的評價語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以高漲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
(4)能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系,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慶的氣氛。情感目標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說教法與學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我采用情境感染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讀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因此我把讀書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認識生字,交流學法,讀懂這首詩,達到入境入情。同時我還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搜集圖片,很好地體現了課內外的聯系,樹立了大語文觀,達到了學科間的融洽。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的一半。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開國大典和建國55年來,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的錄象。讓學生感受祖國人民普天同慶的幸福時刻。這種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二)初讀感知,認寫生字。
在本課要求認的字的處理上我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教學原則。
1、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什么是歡慶,讀出喜悅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歡、慶兩個字。
2、然后讓學生帶著要求初讀課文,把讀不準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3、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適時提醒“樂”是多音字。
4、當剩下生字的時候,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1、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同桌認為他讀得好,就豎起頂呱呱表揚他。
2、教師范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匯報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四)展示交流。
教材資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搜集有關歡慶的圖片,并配上一句話或一首詩。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選幾幅進行展示。從中較好地為學生創設了探究,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升華情感。
1、學生帶著自豪、驕傲的語氣讀最后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2、學生配樂讀文,并共同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3、最后學生齊唱《歌唱祖國》,再次感受這歡樂的場面,在歌聲中走出課堂。(做到了由情貫穿始終,在濃濃的情感熏陶中學習語文知識,升華各自的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本,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推薦】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相關文章: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10-06
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01-17
語文《蘭亭集序》說課稿08-27
畫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03-22
二年級下冊語文《爭吵》說課稿03-22
二年級下冊語文《小池》說課稿12-17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01-15
二年級語文識字七說課稿12-07
《語文》說課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