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10-09 09:05:5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 我的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 我對教材的理解

  1、 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 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 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 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里,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后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來對付9?這么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后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復習1——9的數數過程,并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么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后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里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后,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于學習目標的落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和7的組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新課程《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6和7的分與合"。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和學法分析、教學程序、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上冊第32-33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內容教學前,學生已能理解10以內數的具體含義,掌握0-10各數的讀寫法。通過學習2-5的組成,對分與合有初步的認識,這些都為這節課內容的學習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鋪墊遷移。本課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觀察、動口、動腦,進一步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學會由一種方法得出兩種說法,為后面學習8、9、10的組成奠定了基礎。經過這樣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有條理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熟練地掌握6、7的組成,進一步加深對6、7的認識。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語言表達,探索簡單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維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本節課的教材編與"2-5"的組成相似,新內容以具體實物分成兩部分為支撐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邊分邊想,從而學會6的分與合。這樣初步滲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種分法得出兩種說法,認識6的組成。"試一試"創設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經過動手分一分、數一數、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自主合作交流,歸納出7的各種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層練習的游戲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

  (五)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組成。

  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條理地說一說。

  二、教學和學法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律,發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生活或學習用品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借助實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說中溝通多種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重視新舊銜接,鋪墊遷移,啟發探新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因此本節課,我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境的情境,引導學生把"2-5"的組成中學到的本領運用到"6-7"的組成中去,實現了溫故引路,啟發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為分散本節課的難點作了鋪路搭橋的作用。"7"的組成,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進一步調動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也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精心創設情境、游戲,激發興趣

  希臘普羅塔爾說:"頭腦并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這說明,只有興趣,才能把火把點燃;只有興趣,才是開發智力、挖掘潛能的內驅力,也才是參與學習的動力。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并用,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又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借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為"樂學"。

  (四)營造融洽和諧環境,激發創造潛能

  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節課里,我重視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贊揚他們思考的一切結論,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創造欲望。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發表言論的時間,讓全體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潛意識的發展。

  三、教學程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創設情境,復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老師和你們已經做了"2-5"的分與合的游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

  課件演示:

  唐老鴨博士自我介紹: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里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打開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

  學生每答對一題,老師就送一個五星

  新課的開始,設計了一個闖過三關,才能進入數學王國的課件,它形象生動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多媒體將舊知生動再現,每答對一題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后面的教學。

  (二)探究新知(▲進入第二關)

  1、學習6的分與合(揭示課題)

  (1)師生合作操作

  師:看!五顏六色的彩旗,誰來數一數一共有幾面?(6面),6面彩旗分在兩只手里,可以怎么分?

  讓一名學生上臺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數一數。

  接著就讓學生說說這樣就表示6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6?

  (多媒體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圖片與分合式。)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邊分邊想,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會6的分與合,起到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鴨博士是讓小動物按這樣的順序分的,請小朋友從左往右觀察,看這樣分好嗎?為什么?

  (3)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部分

  學生交流后訂正填寫,師板書

  這一設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有條理有序的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習7的分與合

  (1)小組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做分與合的游戲,并且帶來了許多智慧星,看誰表現好,想獎勵你們。

  請每兩個小朋友分為一組,拿出準備好的7個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幾和幾?

  學生操作后小組討論

  匯報,讓兩名學生上臺匯報分的情況,其他學生評判,并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我創設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與合的'游戲情境,并獎勵他們智慧星,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又通過用小球分一分,數一數,繼而說一說、寫一寫,這樣又培養了學生操作、觀察、表達等能力,還提高了學生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進入第三關)

  1、想想做做第1、2題

  讓學生把合起來是6的兩張卡片用線連一連,再把上面的數合起來是7的紅花連起來。

  2、拍手游戲

  創設小鳥銜來一個數的情境,指導學生玩拍手游戲。(師生間拍手,學生間拍手)

  師:×× 生1:×××

  如:6 7

  生:×××× 生2:××××

  3、出示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學生弄清題意,試著完成,再用數字卡片集體訂立。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學知識。借助多媒體又營造出活躍、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練中有樂,樂而見效。

  4、綜合練習

  安排唐老鴨博士和小朋友做"貼數游戲"。學生準備好數字卡片,老師進行電腦操作(顯示唐老鴨博士出數)學生上臺貼數,最后,唐老鴨博士說話了;小朋友們,直棒看來你們都闖過了三關。歡迎你們進入數學王國。

  這個游戲綜合4、5、6、7的組合,配以動聽的音樂,使小學生在寬松,活躍的氣氛中錘煉思維,既復習舊知識,又為后繼學習作了鋪墊。最后安排唐老鴨博士的話,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同時我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樣促使學生思想得到了升華。體現寓出思想教育于數學中。

  四、評價分析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我緊緊抓住知識的系統結構,通過逐個突破、及教學媒體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因本人水平,在說課和備課的過程中,肯定存在許多不足,這有待我以后繼續努力,不斷探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95頁的《5、4、3、2加幾》。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5、4、3、2加幾,本節課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為學生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進位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本節課的加法算式基本上是較小的數加較大的數,例題可以促進學生探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可以是湊十法,也可以聯系已經學過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數,鼓勵算法的多樣性。試一試的三道題目可以讓學生自己計算,4+9和5+8的算式可以引導學生聯想9+4和8+5,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計算。想想做做第1、2題注意算式之間的對比,感受知識間的聯系,便于實現算法的遷移,然后安排實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5、4、3、2加幾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發展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繼續培養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應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聯系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數。

  針對這一教學重難點,可以課前先復習舊知,回憶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在新科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式計算,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去小白兔家做客的情境,啟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式計算,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

  學法:

  自主觀察思考: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和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和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去一位小動物家做客,讓他看看小朋友們最近的表現和學習情況,讓他夸夸我們班聰明的小朋友,你們說好不好?為了能讓小朋友們表現得更好,我們先來做個熱身運動,怎么樣?

  1、出示口算卡片。

  8+6= 9+5= 7+5=

  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3+( )=10 5+( )=10

  (二)自主嘗試,探索新知。

  1、自主學例題。

  師:小兔子家門口種了許多蘑菇,小兔子為了招待我們,正提著籃子在采蘑菇呢。

  (1)看一看,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種的呢?

  (2)小兔子出了個難題考考大家:一共有多少個蘑菇?用什么方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3)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請學生說說你是如何計算的。集體交流算法。

  板書湊十法的過程。

  師: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些辦法都不錯,我們大伙再議一議。你最喜歡用什么方法來算?為什么?

  學生回答。

  師:做題時,用自己會做的和喜歡的方法做就行。

  2、 試一試。

  下面就用你最喜歡來的方法來計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這些題目吧。這些題目就是我們教科書95頁中間的試一試。

  5+8= 4+8= 3+9=

  請你選一道題說說你是怎么樣很快做出來的。

  (三)游戲實踐,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還為大家請來了幾位動物朋友。(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

  這些朋友都在書上的95頁,小朋友能根據所看到的小動物,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全班匯報。

  2、想想做做2

  (1)想要吃到小白兔準備的好吃的水果嗎?那要先答對小白兔的難題才行。(出示第2題)先觀察每組算式,你發現他們有什么特點?你猜想一下,他們的得數會有什么樣的特點?

  (2)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校對,發現規律:加數不變,交換位置,得數不變。

  3、想想做做3

  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指名報得數,共同訂正。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我所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第八單元給“圖形找規律。”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

  指導思想: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只有構建具有創新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策略 ,規范數學教學過程,才能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落到實處。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特爾指出:“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解釋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造的方法。”在這里充分強調了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由學生把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自主活動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設計組織好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給學生。 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課時,采用了我們學校提出的自主參與式創新性學習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誘發學習欲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并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聯系生活,運用規律——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智力闖關,鞏固發展——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后,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游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倘若不屬于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為此在課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于學生的學,讓老師的行為取決于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小學生在他們身體迅速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愛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沒有孩子們的活動,就不可能邁出創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的調動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比如,我在執教的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有規律的涂色,讓學生觀察周圍,小組討論,努力的體現以上的教學策略。

  (三)、和諧、民主、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關系和諧;營造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與自由度,錯了允許重答,不完整允許補充,沒想好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學生思維被激活,情感被撩起來,靈氣得以釋放。

  (四)、營造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局面。

  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情意因素千差萬別,教師無法完全把握每個學生瞬息變幻的外在、內在的狀態。為此我不單純從表現效果出發來設計教學,而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要求來設計教學,引導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師生心往一處想”,學生各自“勁往需要處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自己的智慧,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單為教而教,而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但現在想來,在執教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規律涂色展示時,我應該讓學生到投影前面去指著圖片說。

  2、在最后的有規律串氣球的活動中,我應該把要求更進一步強調,這樣就不會出現學生注重了操作活動而把氣球串成了一堆的情況。

  3、智慧寶塔的第四層我設計的是一道發散性的題目:1個紅珠子,1個綠珠子,1個紅珠子,2個綠珠子。

  一個紅珠子,3個綠珠子,讓學生想接下去應該怎么串。因為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出示就進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當作一個思考題出示,可能會更好。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內容

  《輕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二單元20和21頁的知識,它是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教材內容選取了學生身邊常見的、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都是剛剛走進校門的六、七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愛說愛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樂于動腦。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據我課前了解,我班的學生都已經知道物體可以比較輕重,但是對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還了解得不是很清楚。為此,我制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物體之間存在著輕重的差異。并認識測量物體輕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情感目標:通過比較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不夠完善,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比較物體輕重的全過程,體驗物體

  的輕重關系并會用語言描述。而教學難點是體會輕重的相對性,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簡單的推理確定多個物體的輕重關系。

  (五)說教具學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天平稱若干、蘋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個是我這節課所要準備的教具與學具。

  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師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講述討論法三種教學方法。

  (二)說學法

  學生運用觀察法、實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學習方法。

  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試驗、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孩子的天性都特別愛玩,所以新課開始,我這樣導入:今天,游樂園里來了許多小動物,你看!它們玩得多開心呀!頑皮的小猴被高高地翹了起來,小熊這邊卻沉下去了,這是為什么呀?孩子們根據自己玩蹺蹺板的經歷肯定會說:因為

  小猴輕所以翹得高,而小熊重,所以就壓得低。哦!也就是說蹺蹺板的哪邊高哪邊就輕,哪邊低哪邊就重。那你們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小熊和小猴,——比——重,——比——輕嗎?誰還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之間的輕重關系?

  (二)、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掂一掂

  此時孩子們判斷輕重大都來自于自己的眼睛,他們眼中的輕重幾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緊接著我就出示了這樣兩個盒子問他們: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孩子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一樣重,這時我特意追問:一樣的盒子就一定一樣重嗎?此刻,孩子們的思維一定在飛速的旋轉,可能就會有學生想到:如果哪個盒子是空的,哪個肯定就輕。在學生特別想知道答案的時候,我請一名學生來用手掂一掂,再揭開謎底。然后請全班同學都參與“掂一掂”活動當中來,比比數學書和文具盒誰重誰輕,與同桌進行交流。

  (2)、稱一稱

  學生們興致勃勃,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待學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蘋果和雪梨比輕重的圖片,學生們議論紛紛,說出三種不同的比較結果:有人覺得蘋果重一點,有人覺得雪梨重一點,還有人認為一樣重。由于這兩種水果輕重差不多,所以學生猜測的結果也就不同,再次引發了學生認識上的沖突,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借助測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時,引入天平的認識已經水到渠成了。

  孩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實物天平的出示讓他們很驚喜,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操作,他們肯定很想自己試一試,于是我便順水推舟讓他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水果,和同桌的比一比,先猜一猜,再用小組的天平驗證一下。然后后,我又利用自己準備的三種水果,(蘋果、香蕉和桔子)引導學生發現:一根香

  蕉比一個桔子重,而一個蘋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蘋果最重,桔子最輕。最后請學生從教室找一找誰比自己重,誰比自己輕。從而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物體輕重的相對性,初步學會簡單的推理。至此,充實的活動給了學生豐富的體驗與感受,學生對輕重的理解已有了一個新的進展,有效地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穩定性差,容易疲勞,所以我在練習之前先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唱《表情歌》,適當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導學生逐一完成課本21頁上的四個練習。在做練習時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再仔細看圖,做出判斷,然后再說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說教學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習慣培養尤為重要,所以最后我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表現和收獲: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及時總結知識,反思自己,進而提高自己。整節課中,我都與學生融為一體,學生們興致盎然,在玩中學,學中玩,氣氛非常熱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板書設計:

  教學板書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媒介,整節課中,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線索清晰,布局合理,圖片與文字相結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它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在有效地實踐活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

  2.教材簡析:

  《位置》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即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思想,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 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等活動,使學生能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列來*定物體的位置。

  二、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三、說學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方位概念,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物體的位置也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我借助本節課中學習環境的改變,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座位引出本節內容—位置。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讓學生先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在班內交流。在學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后,讓學生觀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座位的關系,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從而揭示出前后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組,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排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做好組織、引導與合作者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才會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我的教學內容是“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是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第5頁上的內容。

  1.教材從生活實際出發,首先通過客廳里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長短和高矮;接著通過找一找、比一比,體會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感受長短和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教學重點是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教學難點是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會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關鍵是體會比較的方法,感受長短、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而且比較的結果都是相對的。

  2.本課時是入學后的第二課時,小朋友對小學學習生活還不熟悉,還不習慣,容易“坐不住”。因此,我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學習內容。如,通過小熊邀請大家參觀客廳來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發現客廳的數學秘密;用小故事來串聯“想想做做”的題目;通過“發現獎”、“合作獎”“秩序獎”等獎項的頒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中始終洋溢著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3.由于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會辨認物體的長短、高矮,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關于長短、高矮的感性認識,可以說學生對長短、高矮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因此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在觀察客廳里有了些什么東西后,就直接讓學生找東西來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書上的小圖來鞏固比較的方法,并指導學生用√或O來表示。另外,我的教學在關注知識性學習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如何設計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讓學生探究、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仔細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找身邊的物體進行長短、高矮的比較,排排隊等活動,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的體驗;而“幫小熊解決疑問”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為下一節課到廚房比大小、輕重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課后布置的調查實踐作業是為了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的指導者也不再局限于教師;學習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書本,可以是整個世界。了解本校的最高建筑,了解我國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長的河流,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祖國和放眼世界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2.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熊頭飾, “秩序獎”“發現獎”“合作獎”的小獎狀,吹塑紙條,2張幻燈片。生準備小剪刀,膠水,可以搭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誰呢?(師戴好小熊的頭飾)

  你們好,我是小熊,今天我邀請大家到我的好朋友小莉家去參觀一下美麗的客廳,你們想去嗎?

  二、指導觀察,引導比較

  1.(課件出示 )小朋友,小莉家的客廳到了。你們看,漂亮嗎?都有些什么東西呢?(同桌互說)

  (讓生看圖充分地說)(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

  2。其實,小莉家的客廳里還藏著許多數學秘密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秘密找出來?要想找到這些秘密并不難,只要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看,開動腦筋用心想,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你們看,小莉家的客廳里有許多東西,他們有的長短不同,有的高矮不同,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哪個小組能找滿5對就能獲得“發現獎”。

  小組討論,然后分組匯報。根據回答頒獎。

  3.剛才,我們是小組同學一塊兒來找了一些東西來比一比的(板書課題:比一比)通過“比”,我們知道了一些東西的長短、高矮,白菜老師和茄子老師想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學都會比一比了。(指導翻書)(課件出示小圖,比較小圖,指導畫√,畫O)

  4.打開你的文具盒,再找一找,比一比。(面對大家,舉著東西說一說)(表現好的繼續頒發“發現獎”)

  5.體會比的相對性

  (1)師出示一枝鉛筆: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

  生討論,還需要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

  (2)師拿出不同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長短、高矮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3)這三枝鉛筆中哪一枝最長,哪一枝最短。使學生明確最長的只有一枝,最短的也只有一枝。

  三、實踐感悟,鞏固方法

  1.“想想做做”(以故事串聯)

  小莉學校有一位大哥哥腿受傷了,有一天小莉推著大哥哥去上學。(課件出示)

  (1)“想想做做”第1題(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從家到學校有兩條路,走哪條路近一些呢?(為什么呢?)(課件出示)

  (2)“想想做做”第2題

  剛出家門,家門前的兩棵樹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課件出示)

  (3)“想想做做”第3題(讓生討論可以怎么看,怎么比)

  小熊還帶了兩位好朋友來了。(課件出示)

  (4)“想想做做”第4題(怎么比的,強調“最”的唯一性)

  生比出來以后,師追問:為什么小熊的下面既不打√也不打O。

  下面,讓我們來動動手吧!

  2.剪一剪

  用吹塑紙條小組內每人剪一條任意長的紙條,然后比一比長短,最后按一定的順序將這些紙條排列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合作獎” (比一比:誰剪得最長,誰剪的最短)(組長上來匯報時,注意貼法的多樣性)

  4.搭一搭

  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小組合作,看哪一組搭得高。

  (生活動:拿出學具,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搭出高矮不同,形狀各異的模型。)

  比一比:哪一組搭得最高。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從參觀小莉家的客廳開始找一找,后來又自己動手剪一剪、搭一搭,比較了一些東西的(長短和高矮)。在生活中,我們除了比高矮、長短以外,還能比什么?(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一些事物進行比較,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等。今天,老師只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以后,我們還要學會比其它的。

  2,學習了今天的比一比,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生各抒己見)

  有的事,我們只能課后再做,我們選現在就能做的事來試一試自己學的怎么樣吧!

  (1)兩人比身高

  a(請兩位差不多身高的同學來比一比身高)你們能一下子看出誰比誰高嗎?(不能)那你們猜測一下,誰比誰長得高些呢?你能想出什么方法來知道他們誰高誰矮嗎?(比一比)怎樣比呢?大家討論一下。(兩個人站在一起;人站在墻壁旁,頭頂在墻壁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看誰的記號高誰就高等等)

  b說一說,誰比誰長得高,誰比誰長得矮。

  c小結:看來比身高的方法很多,但比較時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面上,二是人要挺直,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著墻壁。

  (2)小組排隊活動

  a四人一組。同桌兩個比,另兩人看一看,說一說,然后交換。

  b每個小組要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c請小組長負責,哪個小組排得最快最整齊就能得到“秩序獎”。

  d小組長匯報交流本組排隊的方法。

  e小結:小朋友剛才合作得都很好,明天我們再到小莉家去的時候就這樣排著整齊的隊伍去吧!

  3.明天,小莉還要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呢,到時我們還可以去她家的廚房看看,小熊想好了明天給小莉一家每人送一份禮物,不過它碰到了一個疑問,看看你們能幫它解決嗎?(出示幻燈片)

  小熊要給他們每人準備一條皮帶,誰的皮帶最長?誰的皮帶最短?(你是怎么想的?)

  4.今天天氣真好,小熊還想出去放風箏,看,(出示幻燈片)已經有人在放風箏了。3個小朋友的風箏線是一樣長的,猜一猜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高?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低?

  看來,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世界,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

  五、課后作業

  1.課后與小伙伴一起,找一找校園里最高的建筑。

  2.課后與父母一起,找一些自己家里的東西來比一比他們的長短或者高矮。

  3.自己想辦法去了解我國最高的山峰,最長的河流;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長的河流。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冊第九單元的學看鐘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設計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指導思想我依據以下兩點:

  1、建構主義觀強調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自主探索,主動建構的,因此要強調學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應該選擇現實生活素材進行教學;

  根據以上的具體要求,本次教學設計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已有認知和認知發展規律,通過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和動手實踐認識鐘表,通過對比觀察會看鐘表的整時和半時,感悟鐘表指針指向的道理,體會鐘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學看鐘表》是北京市義務教育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也是小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關于時間的知識,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首先認識鐘面,通過觀察知道鐘面上有112個數字,是怎樣排列的;認識時針和分針。其次讓學生學會看整時和幾時半時刻的方法,能正確讀出這樣的時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時間和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向學生進行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教育。

  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有許多關于時間的信息: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吃飯、休息的時間、況且大多數孩子在家庭、幼兒園已經了解了一些看鐘表的方法,應該說許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些認識鐘表的知識經驗。在上課前我也做了一些調查:

  1、首先我找幾名學生做了課前訪談,我拿著鐘表分別問了整時和半時,有80%的學生都能正確的說出整時,但只有40%的學生能正確的說出半時,當我在問你是怎么知道的時,也僅有一兩個學生能準確的說清楚認識鐘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調查問卷。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10-05

一年級下數學《找規律》的說課稿模板12-26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03-12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 認識時間說課稿11-04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合集7篇12-21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說課稿12-24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