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10-08 16:07:0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合集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合集十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1

  本課是對于分數的進一步認識。由于學生易受整數大小比較方法的負遷移影響,對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學習肯定要遇到一定困擾。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與改造,讓學生直接面對可能出現的錯誤,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后在現實背景中幫助學生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掌握系統化思考問題的方法。

  設計本課時,我注重為學生創設恰當的參與,實踐探究必備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效思考,撐握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活動重在讓學生經歷探索與發現的過程,使其在課堂中既有獲取知識,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本科課堂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和故事兩方面入手:游戲對于孩子一直是感興趣的話題,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在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對于學生學習這一部分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脫離書本這一載體設計了莫分數比大小這一游戲,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地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你想摸到幾顆棋子?為什么?、動口說: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還有?比這個分數小的分數還有?,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比較大小?尋求規律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游戲中學會了方法,學生樂學,愛學掌握知識扎實有效。在學習分子是一的分數比較大小時我是以故事引入的,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好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想學、樂學。具體地說就是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從情境中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分析、探討,逐步讓學生建立解決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最后用這一模型去解釋、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問題。采用學生喜歡《西游記》為背景,創設分西瓜的情景,這天唐僧師徒4人走到一座山腳下,由于正是午時,天氣悶熱,八戒只化緣來一個西瓜,4個人,只有一個西瓜,怎么辦好呢?唐僧建議平均分,每個人分到西瓜的1/4,八戒一聽急了,自己辛苦找來的西瓜只得到1/4,說什么也不同意,吵著要1/8,可切開后,見到師父和師兄的1/4就大呼上當了,說師父、師兄欺負他?為什么八戒自己吵著要1/8,可見到切開的西瓜后,就后悔了呢?直嚷嚷師兄欺負他呢?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生探知的欲望被激起,自然過渡操作體驗,探索規律

  探究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

  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學具紙,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和同桌完成1/4和1/8的比較。練習1/2和1/4,1/8和1/6,你發現這些分數有什么相同之處?在比較這樣的分數時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總結分子是1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鞏固練習我還是以游戲為主。“開火車”,由某一列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分子是1的分數,后面的同學說一個分子也是1,但要比它大(或比它小)

  同樣開動第二列火車,由第一個同學說一個分數,后面的同學按這個同學的要求說一個比它大(或比它小)的,分母相同的分數。

  “分蘋果”紙卡出示一個分數,讓學生說一個比這個分數大的分數,一個比它小的分數。

  讓學生嘗試比較3/5和3/4的大小,學生經歷了發現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規律,主要是為發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但要靈活應用這一規律還不能做普遍的要求,這一練習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學習的需要,也了解一下,在本次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多少學生可以超越教材。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2

  一、創設情境,明白為何而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后有什么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通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后發現,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了它的優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為后面的繼續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四則運算: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別,通過比較發現,可是可以,但區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里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里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換位,培養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

  1、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后,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要點,為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

  2、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么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么發現?學生通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現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

  3、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后,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里的意圖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養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

  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

  因為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五冊第92~93頁的內容。幾分之一這局部內容是分數知識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它是在同學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來認識分數的。分數和整數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以和計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別。認識分數是同學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同學學好這局部內容,可以為后續學習小數和進一步系統學習分數作鋪墊。認識幾分之一是小學數學概念學習中比較籠統的內容,同學開始掌握分數的意義是比較困難的。

  同學情況分析

  小同學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同學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分數的發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

  教學目標

  《課程規范》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規范的要求和同學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使同學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并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考慮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同學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發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和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分數的認識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kfn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游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這里我設計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并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結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認識: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接著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認識幾分之一的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學具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還有鉛絲,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1/4,貼在黑板上,并說說為什么可以用1/4來表示。這時再追問學生:用的東西不一樣,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狀更是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思考討論發現:平均分的圖形不同,它們的1/4形狀也不一樣,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教師重點指出“要講清是誰的1/4”。這里為今后分數應用題中分率與對應單位1埋下伏筆。

  接著是利用課本P99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顏色的紙條,(書本上是沒有的,加入這一內容第一為比較分數的大小作準備,第二是為估計1/3做鋪墊)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涂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后,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里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簡單的說一下為什么。接著再來估計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后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1/2、1/3、1/6和1的關系,為后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涂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②播放生活中的一段廣告,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廣告中的動態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最后一幅圖又是兩人分蛋糕,每人“半個”,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

  接著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5

  課前考慮:

  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是同學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的,與同學的生活密切聯系。認識年、月、日分兩課時進行教授,本課是第一課時。教學這一局部內容時,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年歷,引導同學進行觀察,找出每個月的天數填在表格里,然后從中發現一些規律,從而揭示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和謹嚴,這對同學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有較大的協助。同時,由于同學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比較零碎,所以教師要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和時地引導和點撥,協助同學比較系統地梳理知識,以便他們理解和掌握。

  教學建議:

  教學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時,可以通過提問“你有方法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個月是小月嗎?”啟發他們自身去考慮,去發現,并組織同學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較,在交流中選擇比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學必需依照教師認為摸某種好的方法記憶。教學時要協助同學注意兩點:一是從1月數到7月,再數8月時要從數1月的地方數起;二是在拳頭上數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數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應除外。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 以舊引新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現 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題中所呈現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系生活 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現,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笑笑買文具”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并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①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②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③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①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征。

  ③學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為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為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征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開學了!我們又發新書了。誰知道我們的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你能寫下來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寫的定價:7.40元。

  師:在數學上我們一般把它讀作:七點四零元。

  說一說:這個數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數呢?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領學生輕輕松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實際,探究發現。

  1、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圖:

  板書:買文具

  讓學生看買文具的情景圖,在小組里自由地說出每件文具的價格。

  (2)在班內匯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

  水彩筆:16.85元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為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并已了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征嗎?

  A.認識小數點

  讓學生觀察小數,跟同桌說說小數有什么特點,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這個數中的點叫做小數點。

  師介紹,我們原來學習的數字如:7,27等數都叫做整數。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數是小數,生匯報后,師做小結:像0.50,1.06……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B.認識小數的兩個部分

  師:我們可以把小數分為三個部分: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小數點。以小數點為界限,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面是小數部分。

  1。06

  整數部分小數部分

  (“小數”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于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為重點,不必讓為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讓學生再讀一讀“文具店”各商品的價格,師逐一板書“0.50讀作:零點五零元”等等。

  (讀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課中,用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1)我們剛才知道了數學課本的價錢是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呢?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并說明自己的想法。

  (3)班內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讓學生說出每一件商品的標價所表示的意義。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水彩筆:16.85元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課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內反饋。

  4、小數的寫法。

  (1)師拿出10元2角5分,讓學生說出總共是多少錢,然后讓學生試著用小數表示出來。

  (2)班內反饋:10元2角5分10.25元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師做小結:把10元寫在小數點的左邊,2角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5分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

  (3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的“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1、完成書上練一練①②。

  2、實踐活動。

  笑笑買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這學期的教科書的價格統計出來,我們也一起來幫她統計一下吧。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25頁。

  二、教材簡析

  “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節課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感受積的變化規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

  2、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男女同學搶答比賽及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實踐機會,在探究過程中理解計算的規律。

  3、練習設計層層深入,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現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談話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動物,它就是米老鼠,請大家向它問個好好嗎?(同學們紛紛向米老鼠問好)為了感謝同學們的友好,米老鼠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快看看是什么禮物?你能從情境圖中知道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播放課件,出示情境圖。)

  (二)探索規律,歸納方法

  師:孩子們,從情境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誰來告訴我們?

  生:米老鼠給我們帶來了31盒彩筆,每盒20支。

  師: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一共帶來多少支彩筆?

  師:誰會列式呢?

  生:生:31×20

  師:不錯!大家能算出得數嗎?

  生1:一共帶來……,帶來600支。

  生2:620支。

  生3:620支。

  師:有些同學能算出來,有些同學不能算出來,不過沒有關系,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就會知道正確答案的,孩子們有信心嗎?

  生:有。

  師: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這些算式的特點。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師: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這些算式嗎?請同學們拿出題單1,仔細地計算。

  (師巡視,并表揚計算快的學生。一分鐘后老師請同學開始匯報計算結果。)

  師: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生1:等于5、50、500、

  師:那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算這道題的嗎?

  (學生說算法。)

  師:你們計算得又快又正確,在計算過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規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找找這些算式里面的乘數和積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好不好?(好)師板書課題:找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大約三分鐘左右請學生匯報:)

  師:下面我們就請一些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他們有什么發現?

  生1:我們發現每道算式依次增加一個0。

  生2:我們組發現每組算式中的乘數一共有幾個0,積就有幾個0。

  師:孩子們真會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充滿智慧的大腦去發現,那每組下面的算式結果為什么都會多些一個0呢?根據大家發現的規律,現在請孩子們再繼續觀察這些算式里乘數末尾0的個數與積的末尾0的個數有什么特別的關系呢?

  (一個學生馬上就發現:算式里面乘數0的個數與積里面的0的個數一樣。)

  師:很好。如果我們想把這種規律運用到做這種類似的題當中去的話就會變得越來越快。那誰來說說怎樣才會算得又對又快呢?

  生:看因數里面有幾個0,積里面就有幾個0。

  師:那我們計算時可以怎樣做呢?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9

  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人教板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口算除法)

  本冊教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學習口算除法是為今后學習筆算除法打基礎的。

  根據本冊教材的知識點與技能的要求,我先闡述本課的教學設計前的背景,我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先讓學生難看主題圖,從整體入手,使學生了解主題圖的要求,再讓學生說出圖中的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是技能目標。先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先讓學生說出用什么方法計算,然后列式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二是發展性目標,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后,用分小棒的過程說自己想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發展目標,通過說計算過程和分小棒的過程,體驗口算除法的過程,從而達到計算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順利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我在教法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分析口算過程的同時又用分小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本課的教學設計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鞏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應用。

  在第一流程創設情景中,我用課件出示情景圖,三個猴子分桃子,讓學生說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進行計算,計算完成后再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其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2)和第(3)個問題。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讓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第三流程鞏固新知中,我給學生出示口算提,讓學生熟練地計算,進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應用中,編排許多闖關練習題,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強了學生口算除法的計算技巧,為今后的筆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3頁教材例1編排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在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一位數和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筆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2、難點:解決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問題。

  四、說教法

  根據計算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采用練習法和討論法讓學生對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使他們能及時肯定自己的成績,培養學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嘗試教學法,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滲透比較、分析、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開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利用改錯搶答等形式,激發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他們敢于發言,敢于質疑,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效。

  4、使學生學會比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

  5、通過板演、討論、動腦、動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通過筆算,使學生養成計算認真、仔細、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

  五、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定標

  1、筆算下面各題

  24×3 78×8 57×7 63×5

  提問:用一位數乘兩位數,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時,用這個一位數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十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提問:兩位數乘整十數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復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那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怎樣筆算呢?下邊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

  (三)出示目標讓學生齊讀一遍

  (四)導學達標:

  1、出示主題圖和例1

  (1)分析:讓學生觀察圖和例題說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要求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板書:24×12

  提問:為什么用乘法計算?(因為它求12個2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師說明:24乘2我們已會算,24乘12我們還沒有學過,這是兩位數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提問:誰能把24乘以12轉化成我們這過的知識呢?4人為一小組討論。

  (2)匯報:一種可以把12本分成10本和2本,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就是媽媽要付的錢。

  板書:口算

  口算: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另一種筆算

  教師:剛才我們我們求媽媽買12本書用288元,計算時一共用了3個豎式,大家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豎式給合并起來寫成一個豎式呢?

  (3)講解24乘12豎式

  剛才筆算時,我們是先算什么?怎樣算?(筆算時,把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24得48,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數上的1去乘24得24,第二步積的末位4要和十位對齊,因為1個十乘4得4個十,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板書:

  24

  ×12

  ——

  48 ……… .24×2 的積

  240 ……… 24×10的積

  ——

  288

  說明:在把兩個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到占位作用,為了方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去。

  請一位同學復述計算的過程。

  (4)在總結過程中提問:

  ①兩位數乘兩位數一種是口算方法,一種是筆算方法,你認為那種方法好。

  ②筆算中乘了幾步,為什么?乘得的結果怎樣?(乘了兩步,因為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2和24乘完后,1和24還要乘,把兩步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③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為什么和十位對齊?(因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結果是4個十,所以要和十位對齊,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而且不需要進位的,那么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總結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是: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出一個數,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得出一個數,第二步要積的末位要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個位數上的0省略不寫,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關于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11-11

三年級下冊《詠柳》說課稿12-17

青島版數學三年級下冊 商不變性質說課稿11-02

數學日記三年級下冊12-13

三年級下冊《乞巧》《嫦娥》說課稿12-27

三年級下冊數學日記合集15篇12-11

PEP三年級下冊說課稿 Do you like pears?說課稿11-03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 認識時間說課稿11-04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幾分之一說課稿11-04

六年級下冊數學思考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