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邊》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人生為主題,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融會貫通,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在山的那邊》是當代詩人王家新的一首現代詩。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提出明確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感。”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時不應過多的講解詩歌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把重點放在朗讀及品悟主題上,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
二、學情分析
我面對的是剛進入初中的農村學生,他們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期。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他們都是農村學生,他們渴望農村以外的生活,這符合詩的意境,也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征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根據上述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癡想、隱秘、鐵青、凝成、誘惑、喧騰”等重點詞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完成)
2、了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知識,如象征手法,比喻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以自主學習為主,以輔導學習為輔,掌握課文內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讀帶動對作者情感和語言的感悟。
3、用品味圖片的方法加深對“山”和“海”藝術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體會作者鼓舞人們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到達理想境界的情感。
2、在學習中獲得美的熏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因為本文是一篇淺顯的現代詩歌,其重點應該放在朗讀和主旨的感悟上,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這樣安排: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來品味揣摩語言,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大海、群山的象征意義,深入體會戰(zhàn)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四、教法及學法分析
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情感啟迪”,“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觀看一些實物圖片,以增強感官的效果,因此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法
2、朗讀指導法
3、誘導點撥法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1、朗讀法
2、聯(lián)想想象法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并以語文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我設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1、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平原地區(qū),而是生活在周圍滿是大山的山區(qū)里,你會想做什么?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王家新的詩歌,感觸一個山里的孩子的內心感悟和成長歷程。”
1、檢查基礎知識的預習,借此掃清文字障礙,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2、感受“山”“海”之行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在在聽讀中劃出有關“山”“海”外觀的語句。
(2) 配合詩句,展示相關圖片,如無數座相連的山,海濤洶涌的大海等,使學生對山、海有初步印象。
3、感受“山”“海”之形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音和停頓。
(2)2個學生合作朗讀課文,每人一句,其余學生做評價、指正。教師適時指導朗誦,包括讀音、停頓等。
這樣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這一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在評價朗讀的同時想象意境,感知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1、感悟“山”“海”之神
再次朗讀詩歌,思考問題
(1)、“我”小時候為什么想見山那邊的海?見到了嗎?
(2)、怎樣才能見到“海”?見到海的心情如何?
(3)、我小時候和長大后所說的“山”“海”一樣嗎?“我”爬山看海的經歷給你怎樣的啟示?
這一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自主、合作、研究,深入理解“山”與“海”的象征意義,體會戰(zhàn)勝困難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感悟詩歌主旨。
1、拓展延伸,感悟大海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給學生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體現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培
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理念,這是結合課文的一次練筆,讓學生結合本文的象征寫法,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2、讀文悟意境
配樂師指名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其余學生閉眼體會意境,結束本課學習。這一設計既能讓學生生動地在腦海里浮現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又能通過配樂朗讀的方式感受語文的審美情趣。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群山 比喻
海 比喻
爬山 比喻
象征手法
重重困難 理想境界 艱苦奮斗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確定目標
1、課標的摘引:了解寓言這一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課標的分析分解:共六步
第一:解析內容標準和確立關鍵詞
從句型結構來看,這是一條“內容型目標”。行為動詞有“領悟”“獲得”“借助”“理解”。其中核心概念是:“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有益啟示”、“理解基本內容”“了解寓言這一文學樣式”。
第二:擴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理解基本內容是針對《智子疑鄰》和《塞翁失馬》兩篇文言文說的,概念體系包括:文言詞語而、將等一詞多義;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詞類活用雨、富;文言句式:此何遽不為&%8222;乎。這些是學習的重點。領悟作品內涵則是針對全文而言的,概念體系包括:文章寫了什么人或動物,寫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什么,這是學習的重點;獲得有益啟示包括:理解寓意,聯(lián)系生活談體會,這是學習的難點。總結寓言的特點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第三:擴展或剖析行為動詞
對領悟作品內涵部分適用的行為動詞是復述,說出,文言文還需要辨析、翻譯;對于獲得有益啟示部分主要行為動詞是交流,評價,總結。
第四:確定行為條件
對于基本內容、作品內涵確定的行為條件是:結合課文,獨立思考;
對于獲得有益啟示、總結寓言特點確定的行為條件是:結合課文,小組合作。第五:確定行為表現程度
對于獨立思考內容的行為表現程度是準確、完整、簡明。對于小組合作內容的行為表現程度是細致、深入、全面。
第六:綜合上述思考,確定學習目標
1、能夠把文言句子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
2、通讀全文,能夠完整而簡明地復述每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3、結合課文內容,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分別說說四則寓言的寓意。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你的啟示。
5、總結寓言這一文學樣式的特點,并嘗試改寫、編寫寓言故事。
下面,我就以所確定的學習目標為主線,簡單介紹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和方法。這是我今天說課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二、落實目標
本課共有四則寓言,其中《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是現代文,《智子疑鄰》和《塞翁失馬》是文言文,所以,本文我分為兩個課時來講授。第一課時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了解伊索
配上一組歡快的兒歌,導入:不知道大家的記憶里還有沒有那只驕傲的兔子,努力的烏龜?不知道那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貍,有沒有走進你的夢里?同學們,童年的我們正是在這一個個經典的故事里成長起來,并獲得了我們最初的一些人生體驗,你知道,這些故事都是誰講給我們聽的嗎?對,就是那充滿了生活智慧和想象魅力的《伊索寓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30課,學習兩篇經典的寓言故事。導入語喚起學生的記憶,讓其交流預習收獲,更好的走進寓言。
(二)、走近寓言、講述故事:
1、學生講述所了解的希臘神話,以便更好的認識赫爾墨斯這一人物形象,培養(yǎng)其聯(lián)系已有知識,自覺思考的能力。
2、整體感知,概括內容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實現學習目標的第二點。
(三)、透過故事、體悟道理
1、合作釋疑,理解寓意
學生小組合作,自由討論,概括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出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jié)概括出這些寓意的。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鍛煉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并學習多角度閱讀。
如:《蚊子與獅子》的寓意可能會有多種理解:從蚊子最終的失敗上可以理解為“驕兵必敗”,單單從前半部分還能夠理解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這也是實現學習目標的第三點的過程。
2、反饋矯正,交流啟示
交流從寓言中獲得的人生啟示,培養(yǎng)學生走出文本,體驗生活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習目標的第四點。
(四)、延伸拓展,書寫寓言
寓言故事常常于無聲處響驚雷,文末的陡然一轉每每讓我們陷入深思,反省自我,思考人生,今天,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嘗試著展開想像、續(xù)編情節(jié)。以《蚊子和獅子》為例,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跡情節(jié)。
老師示例:蚊子正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了,蚊子卻因此而得救了。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這也實現了學習目標的第五點。
以上是我以前兩則寓言為例落實學習目標的教學設計。在后兩則寓言的講述中我首先加入了:結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的過程。從而實現了學習目標的第一點。其他過程參照第一課時內容進行。在四則寓言講解結束后,由同學們討論總結寓言的特點,從而實現學習目標第五點:我總結如下:
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活躍思想。
寓言又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這東西讓我受益終生。
寓言是一個精靈,當它朝你走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當它轉身離開時,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在整個設計上我以童年的記憶為切入點,按照“導入新課識寓言——走近寓言講故事——透過故事悟道理——延伸拓展寫寓言”四個階段,讓學生通過自讀,交流,討論,思考的方式說理解,說感悟,寫寓言,根據調節(jié)教學的課型模式,全面地體現了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的特點。
三、檢測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2分
⑴暮而果大亡其財(亡:)
⑵居數月(居:)
⑶此何遽不為福乎(何遽:)
⑷死者十九(十九:)
此題對應檢測的是學習目標的第一點
2、赫耳墨斯在問赫拉像的價值時,為什么笑?這反映了他問話是怎樣的心態(tài)?2分
此題對應檢測的是學習目標的第三點
3、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智子疑鄰》帶給你什么人生啟示。
此題對應檢測的是學習目標的第四點
附答案:
1、⑴亡:丟失。⑵居:經過。⑶何遽:怎么就。⑷十九:十分之九,即絕大部分。
2、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蔑視赫拉的驕傲的心態(tài)。
3、讓我明白了: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進言時要講究方式方法。聽取別人的意見時,只應在意正確與否,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17課《安塞腰鼓》。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手段、說教學程序四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選編的幾篇文章,從不同側面向學生展示了多種藝術形式,對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劉成章撰寫的一篇富有詩意美的散文。它以凝練、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黃土高原慷慨激蕩、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對中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
結合文章特點,依照《課標》要求,針對我任教的學生基礎較差,欣賞、品味語言能力較低的實際,我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聽讀課文,把握文章基調,積累字詞。
2.品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復等修辭在文中的作用。
4.體會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所歌頌的生命力量,并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與學是互動的一體化過程,基于以上教材、課標、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朗讀法貫穿始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讀、品、評、思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來完成教學。
三、說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輔助手段,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既可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fā)展,又可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圖片并提問:這是什幺表演?
學生答后追問:你知道中國的“腰鼓之鄉(xiāng)”在哪里嗎?
明確后導入:“今天我們將隨本土作家劉成章一同走進腰鼓之鄉(xiāng),去領略那動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書課題和作者)
(這樣導入自然、貼近生活,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順利進入學習新課環(huán)節(jié))
(二)學習新課
我設計四個版塊:將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層層解讀。
第一板塊:了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確學習目標。
1.出示黃土高原地圖,指出安塞縣位置。
(使學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為理解文意做鋪墊)
2.接下來出示安塞腰鼓簡介。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藝術形式及社會地位。
既然“安塞腰鼓”被稱為“天下第一鼓”,可見其藝術表演魅力非同一般。讓我們共同欣賞一段原生態(tài)的安塞腰鼓表演。(觀表演視頻)
看后問:你有什幺感受?(學生會說: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等)(讓學生觀其形,聽其聲,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為進一步探究課文鋪平了道路)
3.接下來出示作者簡介,及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
第二板塊: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板塊從“知內容、明結構、指導朗讀”入手,多角度對文本進行初步感知、解讀。
我安排“視頻聽讀”,并設計問題引領學生展開與文本對話:
1.請用“……的安塞腰鼓”對作者眼中的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用文中內容回答)
2.本文用什幺語調來讀?全文都這幺讀嗎?(顯然不)哪部分比較明顯?請選讀一句或一段來讀。(目的是指導朗讀,把握文章結構)
第三板塊:瀏覽課文,品讀主體,領會主旨。
這一板塊通過朗讀指導,品味句段以及仿寫訓練,側重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實現。
1.出示易錯字詞,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
2.品讀主體句段,提高審美體驗。
屏幕出示:請用“我喜歡……,因為……”這一句式點評文章。(可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小組共享,代表發(fā)言。
在探討交流期間,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促進者,要適時引導學生完成重點句段的解讀,領會主旨,體會民族文化內涵。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句:排比、比喻修辭的運用,更加形象、生動地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目的一是教會學生看書,讀書,一是把所想的用筆用嘴表達出來,可見,讀與寫是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寫)我以此為契機,進行仿寫訓練:出示一組東北民間藝術——大秧歌表演圖片,要求學生模仿此段句式進行描述,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來實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知識遷移。
我及時強化成功意識,鼓勵創(chuàng)新,并在欣賞老師范文后強調:有了好的內容,必須要用恰當的表現形式,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2)在品讀中我適時引出“擊鼓的后生”:重點體會“搏擊”的后面還有什幺內涵?進而引出中心句,并緊緊追問:他們到底想掙脫什幺?沖破什幺?撞開什幺?
使學生自然聯(lián)系到陜北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生發(fā)出作者對黃土地到底是怎樣的感情的思考?
最后明確: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后生們是黃土高原人的代表。他們搏擊的不僅僅是鼓,還要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貧窮落后的生活,與這片土地及自身的命運進行搏擊。只要生命不息,搏擊就不會停止!
(3)在品讀中,我適時提出在文中反復出現,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體會其作用。明確:好一個
安塞腰鼓!此句貫穿全文,強烈地抒發(fā)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和激蕩生命的贊美之情。(至此,文中重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4)學習不能滿足于課本知識,我適時引入課外資源,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思想感情。
“安塞腰鼓撼天響,黃河古道顯輝煌”,如今的黃土高原人民早已褪去貧窮的樊籬,西部大開發(fā)的進行,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的運行,綜合治理黃土高原政策的實施給西北人民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他們將用生命和力量搏擊出更輝煌燦爛的生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老師的指導、鼓勵,示范下,自然理解了文章主旨,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板塊: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1)出示課文總結:提煉主旨,加深感悟。
(2)作業(yè):使用排比、反復等修辭,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進一步體會修辭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審美情趣)
(3)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通過《安塞腰鼓》的學習,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啟示:
“人,活的要有一股勁!這股勁是上進心,是堅強的意志,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學習上,要有一股猛勁!毅力上要有一股韌勁!行動上要有一股沖勁!有勁的生活,才是痛快的生活!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股勁,去敲響自己未來燦爛美好的生命之鼓!”
(4)為了表現教學流程,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左側是學生品讀文章時的獨特感受,與右側文中兩個重要意象及一個動詞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在這古樸厚重的黃土地上,養(yǎng)育了這樣一群粗獷豪,頑強不屈的陜北人,也正是這樣一群人才搏擊出了這樣震撼人心的生命之鼓。
這樣的板書簡潔、直觀,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升華了主題。
好的板書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完美結合。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是人類追求自由的吶喊,更是成群的野馬在廣漠的草原上奔騰恣肆的魅力展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huán)保聯(lián)系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系。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人類本身,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
(2) 課文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從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征,了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表現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啟發(fā)學生領會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品位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培養(yǎng)個性化的感悟能力;通過了解對比手法及其作用,培養(yǎng)學生描摹動物的技巧;通過“野生意義”和知識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贊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環(huán)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領會文章內容;積累優(yōu)美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教學難點;設計“動物園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專題活動和“馬”的知識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珍視生、的環(huán)保意識、社會責任感。
4。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我仔細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于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或者是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采用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發(fā)興趣法來激活學習思維、啟迪學生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chuàng)設情景,組織教學,把學生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jié)課我要領學生到微機室去上,運用微機對關于 “馬”的成語、俗語、諺語搜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索。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并進行適當點撥。采用了激發(fā)興趣、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準》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時間活動,指導認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注法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程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知規(guī)律、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并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所以確定一下教學步驟: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欣賞有關“馬”三種字體的書法作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馬的
生存方式及命運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兒吧!(板書:馬 布封)結合注釋請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多媒體顯示)后師補充。
2、有感情朗讀
⑴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① 學們在讀時,遇到哪些不認識的字詞請說出來。
② 師幫助解決疑難字詞。(多媒體顯示)要求同學們齊讀,整理識記。
⑵欣賞精彩的語段,領略文章的真諦
誰能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一段大聲地、有感情地來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聽后,說出你認為他哪讀的最好?誰再來讀你最欣賞的一段?
3、整體感知課文
⑴、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馬?
⑵ 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來欣賞現實生活中有關“馬”精美圖片,(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說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給大家一分鐘的準備,喜歡家馬到這兩組,喜歡野馬到這兩組,請按照句式“我喜歡 馬,因為 ”來陳述理由,自由論說現在開始:
⑶、請喜歡家馬的同學用一個兩個字的詞概括你喜歡家馬的最主要的原因?(馴良)同樣要求,請字歡野馬的來概括?(自由)(師板書)這也是家馬和野馬的最突出的特點。
⑷、剛才,我們對馬談了自己的喜愛之情,那么,我們再來看課文,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tài)度呢?(同情、贊美)(師板書)這里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紹家馬和野馬特征時運用了怎樣寫法?(對比)有什么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⒋、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請你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并用“我發(fā)現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來回答?
5、指導合作探究“我們的身邊也出現了供人觀賞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請同學們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并本著發(fā)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馬”的知識競賽活動。
⑴ 座位分成兩大組為平安隊和普通隊,并推選出各組隊長。
⑵ 選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記分員,一名監(jiān)督員。
⑶ 師宣布比賽規(guī)則: ①、我這有一個幸運箱中裝有一黃一白兩個幸運球,請隊長站在兩邊,每題輪流摸取幸運球,摸到黃色為先答題,摸到白色為后答題。
②、一般答題為10秒,特殊題為60秒。
③、在規(guī)定時間內未答出,倒計時5秒后由對方答。
④每題的內容由摸到白球的隊長為對方讀題。
⑷多媒體顯示關于馬的成語、俗語、詩詞的知識競賽題。
⑸宣布比賽結果,同時送給學生一幅對聯(lián)(多媒體顯示)以激勵學生。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搜集資料,然后按學習小組總和,完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課后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7、請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8、作業(yè)布置
盡管目前減負的呼聲很高,但我認為必要的作業(yè)布置還是必需的,語文課畢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終歸姓語,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去感受人類與動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選自語文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第九課。下面我就按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等幾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 教學理念與設計意圖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審美情趣和想象能力。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閱歷和文化積淀,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鑒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閱讀欲、創(chuàng)作欲,這樣,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文明氣質和優(yōu)雅的文化風度得到培養(yǎng)。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具有豐富的美學因素。許多名師都對其進行過精彩的講解。因此,我把前人的經驗作為基礎結合自己對本文的理解逐層分析繪春圖。我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細致分析,把講解與欣賞、發(fā)展智力與陶冶性靈、知識吸取與美感享受有機統(tǒng)一起來,并運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豐富的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九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一曲春的贊歌。作者以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贊美了春的活力代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從它的編排上來看體現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階段性和多樣化,它承接了以前說學的有關知識,又跟后面的課文緊密聯(lián)系,目的是為今后學習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把前面學到的知識 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從練習上來看,它是以大綱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以重難點知識相聯(lián)系,綜合運用為內容,著眼于語文能力的訓練。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學習作者準確、生動的用詞及鮮明、生動的語言;以本文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寫景散文的基本特點。
(2)能力目標
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能力;品味詩一般的語言;學習修辭的靈活運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感受課文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思想上的教育就是要我們中學生珍惜春光刻苦學習,同時要熱愛大自然和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保護環(huán)境,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 并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可以看出:
教學重點:
領會作者細致觀察、生動描述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手法具體細致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對景物的細致描寫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結合起來。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三、說學生情況
上面分析了教材,再來分析學生的情況。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辨別力和判斷力尚未成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會逐步提高,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yǎng),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它能使你克服困難,努力完成任務;另外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學生一旦對語文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動力;同時習慣也能影響學習的好壞,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動機、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教法與學法
1、以讀代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朗讀,可以領悟語言之美,可以培養(yǎng)表達能力,可以提高審美情趣,可以激發(fā)情感之美,可以激發(fā)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積累語文知識,可以發(fā)展學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chuàng)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范,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領悟到語言之美。從課文出發(fā),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3課時
五、教學程序
興趣入手,引讀為主,由表及里,循序漸進。
(一) 導語設計:
(放一段本班學生春游的錄像,共同回顧春天)
師:
同學們,還記得你們共同走過的春天嗎?是啊,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們熟悉而喜愛的季節(jié)。而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學生說)即使是同時同地欣賞春天,我們每個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朱自清的《春》。(板書題目及作者)
[說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初中語文課改最顯著的特征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主動去學習呢?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設計除了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更是想讓學生通過回想自己曾經走過的春天,激起進一步了解《春》的興趣。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二) 教師范讀,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而教師的范讀則像源頭的活水,真情投入的范讀,不僅讓課堂更加有詩意,而且能夠激起課堂教學的層層漣漪,從而使課堂書聲朗朗,更有活力。
因此,在導語引導著學生回憶春天的基礎上,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讓學生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就需要做教師的我們能夠抓住恰當的時機,進行范讀。所以,我沒有急著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部分要求,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課內容量)
[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適當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
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fā),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tài)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部分要求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不能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后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我最喜歡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范。設了些小問題:如“鉆”為什么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么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yōu)美詞句。
[說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fā)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xiāng)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因為初一的學生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后貼于“作業(yè)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說課后記:
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初級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山市》。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fā)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盡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并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yōu)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wěn)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yǎng)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
4、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并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疏通文意,準備復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
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jié)課都在具有神秘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采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①以創(chuàng)造性復述來培養(yǎng)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
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
③最后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fā)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fā)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jié)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為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后,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后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
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后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
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并請其他同學點評優(yōu)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復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chuàng)造性復述,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yǎng)想象力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信息,并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并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么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并談談創(chuàng)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么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么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fā)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欲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后讓我們回歸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并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yǎng)想象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分析教材]
《偉大的悲劇》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豪情壯志。《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jié)選的傳記,是作者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書信和遺書,發(fā)揮他天才的文學想像而寫成的。記敘了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南極探險失敗后,和他的隊員在返回的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飽含深情地用文學的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zhèn)定的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意情感體驗……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能力: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過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yǎng)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把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贊美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并在閱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提升。
[理論依據]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初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對于文本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情感尤為豐富。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2、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又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法、學法]
教法: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教學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欣賞課件、整體感知、細節(jié)品味、聯(lián)系實際說觀點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交流等方法,逐漸感受這種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學法:這篇文章內容簡單,讓學生通過預習篩選文章內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情節(jié)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豐富的初二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一讀,說一說,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過程設計]
(文章篇幅較長,課前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預習。)
一、導入:通過出示圖片教師作介紹(美國航天飛機“挑戰(zhàn)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時的圖片、xxxx年北大科考隊和登山隊攀登希夏邦馬峰時的照片)引入課題《偉大的悲劇》。
(設計意圖:從感性上讓學生明白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樣的悲劇發(fā)生得太多太多了,從而創(chuàng)設凝重、沉思的氣氛,為文章定下一個“悲壯”的主基調,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
二、整體感知:
1、在欣賞《阿蒙森――斯科特南極探險紀錄片》和課前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回憶課文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根據敘事要點理清故事情節(jié):1912年英國探險隊斯科特一行5人,為實現“到達南極點第一人”這一目標,滿懷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卻悲哀地發(fā)現挪威人捷足先登,在從南極點返回的途中他們不幸遇難。
(設計意圖:遵循敘述類文體閱讀規(guī)律,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思維能力。這也是本單
元的單元要點: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
2、用一句話談談讀完這篇文章的總體感受?用“這是一個___的故事”句式來說且用一個詞來形容讀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體驗,不論對全文的內容還是情感都有個總體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
1、體會“偉大”
(1)自主
文中哪些情節(jié)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么?請默讀課文,圈劃這些語句,旁邊寫上批注。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邊理解邊記錄,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合作、探究:小組選擇最打動自己的情節(jié),交流感動的語句;記錄難以理解的語句。→全班交流(穿插課后習題二)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交流過程中對重點的語段、句子組織學生朗讀,對關鍵詞語組織學生反復品讀,以此加深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共同解決。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并板書。
2、體會“悲”
由偉大引入到悲,讓學生說說“悲”在哪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穿插課后習題二)在此基礎上引用魯迅的話: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而理解“悲”是指“悲壯”,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偉大的悲劇”這一課題的深刻含義。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思維辨證地理解“偉大”和“悲劇”這一對看似矛盾的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義。)
四、感悟升華:
談談你對英雄的認識,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
(輕聲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談對“英雄”的認識,樹立真正的英雄觀和成敗觀。)
五、總結:
引用美國總統(tǒng)里根為悼念“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遇難而發(fā)表的電視講話里的一段話來總結。并最后送給學生三句話結束本課:
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zhàn)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每個人注定都要經歷一番失敗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經歷,即使是失敗的,也從不會是無益的。
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
(設計意圖: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懂得人生的真諦。)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及教學目標、重難點的設計
《狼》編排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本單元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而且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因此要求學習時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鮮明,言之有理。
作為一篇自讀文言文,《狼》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是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新課標對于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基本理解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
根據以上兩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學習掌握文言字詞,熟讀背誦文章。
2、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
3、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系,多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層次清晰,書上注釋較具體,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注釋初步讀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現象豐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都有出現,因此,落實字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新課標明確“要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我確定“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說起學生學習文言文,老師們共同的體會是1、底子薄,功夫淺,閱讀存在困難。2、興趣不夠。
三、說教法學法
在“以師生互動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放手讓學生去學,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本文時,采用的方法有: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
教學千法,朗讀文本。葉圣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章,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其重要。
對字詞的疏通,我采用的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采用了討論法。比如“屠夫的神情會發(fā)生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一問題上,可以讓四人小組先討論,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同學的成果,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拓寬學生的思路。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比如看圖片、看動畫等,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融入情景之中。
四、說教學過程
程序一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3次,做到通順流利
2、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疏通字詞。遇到難詞難句,摘錄在《文言文學習本》上。
(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程序二課堂教學
一、開門見山,切入課文(2分鐘)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學習,節(jié)約時間完成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因為是第二次接觸蒲松齡,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回顧別人對蒲松齡的評價,然后引導說:“蒲松齡‘刺貪刺謔入木三分,寫妖寫鬼勝人一籌’,那么他是怎么刻畫狼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
二、自學成果展示
對學生評價的改變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肯定學生,讓他們獲得收獲的喜悅,能引起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一步發(fā)展。
1、展示你的聲音——小組流水讀比賽(7分鐘)
①2分鐘自由大聲朗讀,準備小組流水讀比賽;
②小組流水讀比賽,看哪個小組用最少的人數讀完全文。
流水朗讀指的是小組同學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句通暢,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子,不讀錯字音,一旦有誤,由下一個同學跟上繼續(xù)讀。
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朗讀,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方法,強化學生朗讀,朗讀以致成誦,是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語感的重要途徑。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針對初一學生比較天真的特點,朗讀競賽的形式效果較為顯著。同學們都精心準備,投入朗讀;注意傾聽,隨時隨處準備找到其他同學朗讀的錯誤。通過熟讀,學生文言文語感明顯增強,漸漸體會到古文的句讀方法和句子停頓的規(guī)律,并逐步意識到朗讀對古文學習的重要意義。
2、提出你的問題——難詞難句交流(8分鐘)
①小組成員交流自學時遇到的難詞難句,互相質疑,互相解答;
②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進行方法指導;
③教師出示字詞的有關投影片,加以分工歸類,進一步落實字詞。
錢夢龍先生說過“文言文中的古代書面語,對于本國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母語,而不是外國語。這個認識對文言文教學中選擇什么方法,關系很大。”也就是說,當你認識到文言文是一種母語,現代漢語是對它的繼承和發(fā)展,兩者有不可割斷的血緣關系的時候,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點撥和方法指導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導學生。
猜讀法。聯(lián)系上下文,推測該詞在文中的意思,預習時,該法尤其適用。
立體讀書法。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課文注釋,如果注釋沒有的,就要查工具書或者資料。本文生字較多,該法值得運用。
對照歸類法。遷移知識,溫故知新。重點對一詞多義(如:止、敵、意、其等字)、古今異義(如:股)、詞類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進行對照歸類,讓學生積累文言文詞匯。
三、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18分鐘)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活課堂,以學生的“思”與“說”代替老師的講。因此,我設計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
(一)QQ表情我來選
1、用一句話話概括故事內容。
這一問題,旨在幫助學生理清故事情節(jié),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做鋪墊。學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節(jié)是遇狼――懼狼――窘狼――殺狼。
2、在概括故事內容的時候,學生找到了不少表現屠夫心理的詞語如“懼”“窘”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整個故事中,屠夫的心理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如果外化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呢?
3、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可以連帶發(fā)現本文的一個寫作特色:寫狼必寫人,寫人必寫狼,兩者相互交織,構成段內層次。這時老師拋出第三個問題圈出描寫狼的動作、神態(tài)的字詞,想一想狼有什么特點。
教師這時,可以指導“分層背誦法”,以便學生記憶。所謂分層背誦法“就是用語音停頓來表現段中句子所表達的一層層意見,從而清晰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脈絡,進而達到流暢地背誦。”
4、然后教師出示QQ表情,說:剛才已經請同學們在腦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現在大家選擇一下,你覺得哪些表情頭像適合屠夫,請大家選擇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組合頭像,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需要說明的是,我為什么會把QQ表情頭像帶入課堂。①出人意料,給學生驚喜。學生對QQ表情頭像很熟悉,這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娛樂表達方式,與學習沒有聯(lián)系。今天一下子講它們引入課堂,讓他們喜出望外,引起強烈的學習興趣。②文學原來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文字是一種無限調和的符號,用圖像將文字具體化,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無限開放,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狼眼”看世界
以上講的是從屠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又提供了另一個考慮角度即狼的角度來復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個過程中,其中的一條狼就用這只眼睛來看屠夫,請學生思考:
1、狼的眼神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這些變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
(三)實踐
要求:用第一人稱復述故事。用第一人稱,能使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入想象,更好揣摩語言的精妙,體會情節(jié)的起伏。
方法指導:為展開鋪敘,可用一些方法對課文“添枝加葉”來展開想象。如:設置環(huán)境、添加動靜、加上聲色、安排遠近、配上襯景、表現心理。比如開頭一句話,可以加上對夜色的描寫,還可加上風聲的描寫。
步驟:1、小組討論,選擇角度,試著復述;
3、小組推選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準備了一個視頻動畫,根據學生的需要,他們復述故事時可以播放,讓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講。
四、多角度談啟發(fā)(3分鐘)
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大膽地發(fā)表句子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學習本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談啟發(fā),來實踐單元要求。
1、從原文角度談啟發(fā);
2、從屠夫的角度談啟發(fā);
3、從狼的角度談啟發(fā);
五、網絡共讀,辯思狼性(2分鐘)
“引發(fā)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單元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篇文章的狼表現了狼狡詐的一面,其實現在的人類逐步認識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愛、多情、兇猛等。那么人類一直對狼采取敵對態(tài)度對嗎?人與動物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課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說說你的看法。”
由于網絡是當今知識、信息最為豐富最為新潮的傳媒,而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為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練使用網絡是必須的一門技能。
閱讀以下文章:
1、《狼耶,人耶,本性耶,變性耶——解讀<與狼共度>》文化星期五
2、《狼圖騰》——天涯在線書庫
3、《讀者》20xx年第8期《狼的另一面》
4、畢淑敏《母狼的智慧》——岳麓書院
說課總結:
本課的設計,以新課標為依據,充分貫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理念,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為學生的發(fā)展銳意創(chuàng)新。
“新”在學生大權在握。要學什么,怎么學,由學生說了算,活躍在舞臺上的是學生,教師要做的是方法指導、準備多媒體創(chuàng)設條件等服務工作。也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新”在寓教于樂,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QQ表情頭像和狼眼的引入,將娛樂與學習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喜出望外,溢于言表。
“新”在形式活潑,張揚個性。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和多角度談啟發(fā),讓學生飽嘗個性的甜頭,越是有獨到的想法,越能得到鼓勵和肯定。而網絡共讀更是讓學生以滿懷的柔情和敏銳的目關看待人與動物的關系,認真思考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文本教育價值的發(fā)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人與自然”主題的第二單元,編寫的五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對本單元的教學,我們希望實現以下目標: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注意幾個方面:注意兼顧三個維度,滲透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淡化文體,強調綜合,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注意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靈活處理課文內容;多以討論課或探究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加強語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有關優(yōu)美詞句。本文出自法國的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的巨著《昆蟲記》,可謂名家名篇。教學本文,可通過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本文是一篇觀察隨筆,又是一篇優(yōu)美散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結合,描寫生動,語言優(yōu)美,擬人手法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一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并在實踐中運用。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昆蟲記》中的其他作品。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科技小品文,對學生增強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領悟科學精神有著很強的教育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說教法和學法:文本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本文的教育價值就在于能引導學生通過法布爾的筆觸去感受奇妙的昆蟲世界,豐富有關昆蟲的科學知識;同時,通過閱讀來走進“昆蟲之父”法布爾,既可以學習他的探究精神,又可以通過品味他生動自然的語言來感受那濃濃的生命意識。并且,由于作者對蟈蟈特征和習性的介紹都是通過細致的觀察與傳神的描述來表現的,所以,可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所以,在學習中概括要點、品味語言、感受精神、激發(fā)探究是作為教材在使用中的關鍵詞。
學習本文的教學目標是: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我們對昆蟲的各方面習性的強烈的好奇心,調動他們閱讀《昆蟲記》的積極性,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學會理解和尊重其他的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瓏的昆蟲。明白每一種生命都來之不易,第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也許人類還可以從其他生命歷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蟈蟈的常識,它有怎樣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科學的探究方法,如發(fā)現問題、追蹤調查、變換條件,仔細分析、尋找規(guī)律等方法;文章的藝術性,以一種欣喜的心情貫穿始終,感動著讀者;構思巧妙,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善于用一種快樂襯托另一種快樂;以鷹的勇猛兇悍反襯蟈蟈的機智勇敢;每次發(fā)現蟈蟈的一些特點后,總是生動地描述一下,再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加以證明,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蟈蟈的特點;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寫,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過程和方法目標——采用賞讀、整理、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學法來學習課文。能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fā)現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語言現象,分析它的表達效果,交流獨特的閱讀體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能用知識積累卡學會積累,用自由創(chuàng)作延伸創(chuàng)新,拓展課外閱讀。
說教學程序:教學思路掃描
本文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對于昆蟲,還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喜歡,所以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引導他們進入昆蟲世界,要讓學生學會不僅能讀懂這一篇文章,還應該教會學生會讀這一類現代科技小品文,并善于整理知識和拓展知識。在教學中,采用激趣導入,讓學生關注作品,進行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多研討,多交流,反復閱讀,用卡片式整理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展示,體驗獨立發(fā)現知識的快樂,便于形成以后主動學習的習慣。
創(chuàng)新板塊設計:
1、情景導入,展示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2、速讀課文,學會圈點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是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習慣養(yǎng)成教育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精讀課文,揣摩語言,激勵學生自主展示,初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設計旨在鏈接中考考點,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4、品讀課文,合作研討,與文本和作者對話,流露真情。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文本的教育價值。
5、研讀課文,共同探究,課外閱讀延伸,比較閱讀,以讀促寫。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以讀促寫,以寫輔讀,相得益彰。
6、學會積累,用積累卡摘抄積累多音字、生詞、好句。授人以漁,厚積薄發(fā),學法在課內,功夫在課外。
7、分享學習的成功體驗,整理歸納學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知識的學習,都有其規(guī)律。學習和思考要結合起來,養(yǎng)成邊學習邊總結,邊積累邊運用的學習習慣。
8、自由作業(yè),快樂學習,開發(fā)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課堂作業(yè)是任選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10個左右的詞語連詞成句,并有幾處用上擬人手法。注重落實雙基。課外閱讀實踐,到圖書室和網上查閱《昆蟲記》的相關資料,搜集整理知識,學會用卡片式摘抄積累筆記。
9、美好祝福,把握今天,輝煌人生。滲透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理念。
10、教學反思:
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為更多的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的機會。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主陣地。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
《百草園》是初中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觀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懂得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周圍景物的習慣,逐步提高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能力。《百草園》是該單元中第一篇課文,起著引導學生理解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觀察反映身邊景物的興趣的重任。課文節(jié)選自魯迅的現代散文集《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通過描寫景物和敘寫童年趣事來反映童年的“樂”園,表現了童年魯迅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純真感情。體現了魯迅廣泛的生活興趣和聰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知目標:了解觀察描寫景物的意義。(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細致觀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形象、有序的描寫的能力。(3)情感目標: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兒童情趣,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兒童情趣。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主要寫百草園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園中的有趣活動。課文顯著的特點是:作者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細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點;對這些特點的描寫角度不同,很注意順序安排,且描寫具體;選用準確生動的詞語,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把課文描寫百草園景物描寫細致、形象、有序,用詞準確定為教學的重點。把對“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完全是從兒童的眼光、兒童的口吻和兒童的心理出發(fā)來寫的。魯迅研究專家李何林同志說得好:“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而且寫景細致、有序,極為形象傳神。為此,在課文講讀教學中,可采用讀文品句賞析、讀文表演等方法進行教學。
“觀察欣賞花鳥蟲草之樂”部分課文,作者采用一定的寫作順序,著力從色彩、形狀、聲音、滋味等方面人手進行細致地描寫,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加以具體生動的描繪,表現了百草園趣味所在。在讀文中品句賞析能使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意會百草園“春”、“夏”、“秋”之樂。
“雪地捕鳥”的過程運用了一連串動詞,這些動詞都很普通,但又十分準確、傳神地展現了雪地捕鳥全過程,突出了冬天百草園玩的樂趣。教學中可請學生上來表演一下捕鳥的過程,屏幕上預先播放“雪地捕鳥”的插圖,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對照“圖”文,進行評論。采用這種教法,既能激發(fā)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加深印象。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根據課文特點,擬著重指導學生朗讀訓練,從重點段人手,指導學生背誦。引導學生以孩子獨有的純真的心理和幼稚的看法去發(fā)現、去探究、去體驗課文內容。啟發(fā)引導“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在文中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使學生在朗讀時跟作者站在同一角度去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盎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了解背景。設計話題由講述童年趣事導入,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情景之中。簡要介紹《朝花夕拾》和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到了中年才來回憶童年、少年時期的生活,更能滋長熱愛自然的情趣,有助于作者對“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園“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和“家里人要將我送進書塾去”的恐懼心情的理解。
2.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朗讀全文尋找中心句“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把握全文主要內容,讓學生明確課文的思路和結構,即文章從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樂趣和冬天百草園的樂趣兩方面展開。
3.讀文品句,突破重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課文第二段描寫百草園景物部分這個教學重點而設計的。通過帶著問題讀文(聽錄音)、討論,品句背誦明確:本段寫景的合理順序,用形象傳神的詞語來描寫百草園景物的色彩、形狀、聲音、滋味等突出百草園“無限樂趣”,使學生感受少年魯迅熱愛自然,喜歡探索,愛好自由的性格和情趣。
4.讀文表演,加深印象。百草園的春夏秋三季景色迷人,樂趣無窮。冬季比較無味,大雪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趣味。課文中“雪地捕鳥”片斷寫得繪聲繪色,十分精彩,用詞極為準確。在屏幕上顯示捕鳥“插圖”,請學生上臺來表演捕鳥的過程。通過幾名學生的不斷補充,讓學生掌握捕鳥的動作,體會用詞的準確。
5.解讀語言,體會情感。文章最后一段話是文章難點之一,通過對下面具體的語言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我”被迫離開百草園時的復雜情感。
(1)三個“也許是因為……”的排比句,對離開百草園的原因進行推測。(2)兩個“Ade”一詞的運用,德語中專門指兒童分別時所用。(3)“我的蟋蟀們!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一句中所運用的擬人的修辭。
6.小結拓展。理解課文內容,緊扣“樂園”寫出無限樂趣來表達中心思想;在寫作知識上,作者細致、有序、動人的景物描寫得益于細心觀察和精心選用詞語。引導學生平時養(yǎng)成注意觀察的好習慣,結合課文,指導觀察方法
【關于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10篇10-06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匯總十篇12-04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
七年級語文木蘭詩說課稿10-22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10-12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10-10
七年級語文上《王幾何》說課稿12-17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30
七年級語文作文講評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