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10-07 16:34:3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合7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說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話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系,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游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主要體現學生得出的計算過程。設計如下:十幾減九

  15 – 9 = 6

  六、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我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從創設問題情境入手,激發探究的熱情,引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組織學生廣泛交流,呈現算法多樣化,培養了創新精神和思維的靈活性,真正讓學生經歷在實際情況中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獲得探索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的激發學生算題多樣化,拓開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講講我對教材的理解:

  《買鉛筆》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的第一課時。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初步感知了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今后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

  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買鉛筆情景。主題圖中已經出示了數學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我認為本課的主題圖給出的數學問題太直接,學生沒有思維的空間。因此在教學時我把主題圖進行了改進。把主題圖中袋鼠提出的數學問題改為“有15支鉛筆”這一條件,這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主題圖,從圖中找出有用的數學信息,再根據相應的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從教材提供的例題和練習分析,本課應是學習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但我認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應該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幾減9、8的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學生就會自然地遷移到所有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上來。因此,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也作了調整,即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二、談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買鉛筆:教學目標有三大來源:一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即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二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蘊涵著豐富的科學原理,怎樣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蘊涵的科學原理,并確定體驗目標的要素構成與邏輯關聯,怎樣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運用于生活實際,并實現體驗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統一,這是教師在制定目標是要重點考慮的。三是來自教材的學習素材。

  從確定教學目標角度而言,教材的價值及其研究重點在于:

  1、提供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

  2、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認識特點的結合點;

  3、確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識結構和邏輯聯系同學生現實生活情景的結合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教學目標可以分為知識技能,問題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四個方面。

  依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對目標制定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教學目標:

  1、以“十幾減9”為切入點,在合作交流中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2、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并運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一)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二)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題圖正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時機。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教材第78頁修改后的主題圖。(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經說過。)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主題圖,從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

  3、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我想,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來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題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二)根據問題,列出式子。

  學生經過10以內的加減法的學習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培養,已經具備了根據數學問題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學生根據“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這個問題,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三)討論15—9的算法。

  本環節的教學,我安排了4個小環節:

  1、獨立思考15-9的算法。

  2、小組交流15-9的算法,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教師整理板書。

  4、嘗試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為什么要安排4個小環節呢?我認為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對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則,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有東西好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樣化”和“鼓勵算法多樣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教學中,學生探討算法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再創造的過程。這種探究式思考的.價值遠遠大于遵循某種方法的思考價值。教學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各異,教師不急于評價某種方法的優劣,而是讓學生介紹清楚各種方法的特點,引導學生“取其精華”,使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成為一個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在教學中,安排小組交流環節,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樣化,并非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計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學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應是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課標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樣化和優化,是指集體的多樣化,個體的優化。也就是說要求全體學生盡可能地多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想到或掌握這些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行為,教師不能把全班同學所有的算法都優化成一個算法,這有違新課標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環節,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匯報的算法板書出來,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在聽與說、議與思的過程中學會算法,為以后的個體優化奠定基礎。

  小組合作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難度比較大,學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又是一大難題。我認為,小組合作的重點是要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因此,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了一些具體明確的學習任務。(見教案)

  (四)鞏固算法

  這環節,我安排了3個層面的練習。

  第一層是基本練習。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鞏固十幾減9的算理,并遷移到十幾減8、十幾減7等20以內退位減法,使學生明確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層是解決問題,延伸算法。計算教學如果只重

  視計算技能的學習,往往比較枯燥。只有把計算教學至于問題解決中去,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是有用的,是能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會更感興趣。同時,利用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使學生感捂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層是摘蘋果游戲。

  游戲是底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玩樂中輕輕松松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

  (五)回顧反思,總結評價。

  這節數學課你學地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你想提醒同伴們注意什么?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學的一點認識,請各位同仁、專家批評指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后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說教法: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系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系。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說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一)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并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說一說。

  (三)玩猜一猜的游戲:師先示范,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后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游戲。說說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范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因為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說說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八)小結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鐘、模型鐘,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表,鐘表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說一說,關于鐘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鐘,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么?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匯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1.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么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說成7時)

  (2)師:再說說這些是什么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匯報: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表說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六、升成創新

  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分針指向12.問:這是幾時,你想讓它是幾時,怎么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統計》。這節課是在學生對用數杠進行統計,100以內數的數數和寫數的一定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為此,我設定了:

  1、認知目標:

  (1) 能將信息整理分類。

  (2) 能對每類的對象進行統計并將結果登入表內。

  (3) 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

  2、情感目標:

  (1) 通過信息的整理、分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3、思維拓展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了解統計的優點,會對生活中的簡單事例進行統計。

  二、說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對統計的認識非常的淺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來是用學生的生日作范例,進行統計認識的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書本第55頁的小調查作為新授的切入口。從學生喜愛的水果入手,引起他們的興趣與注意力。從學生自己的需求出發,作為一項游戲來完成信息的整理、分類與統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總體設計:

  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

  1、詳細對學生喜愛的水果進行統計。

  第一個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我來重點說一說我設計的教學環節。

  在開始時,第一個步驟是通過實物的出示。用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們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狀態中。通過對個別學生最喜愛的水果的調查,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并請回答的學生嘗一嘗水果,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學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是通過要分這些水果給學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愛的水果,再進行分配。從此開始新授內容的探究。又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運用舉手表決或排隊分組等形式進行,完成了對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類以及統計表的填寫。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把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

  第三步驟是請學生根據統計表來繪制統計圖。通過教師繪制一條到學生小組完成一條到最后每人在書上繪制一條。通過統計圖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與少。突出了統計圖的優點。

  2、學生自己對生日進行統計。

  這一環節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估計學生沒有什么難度。只要按照第一環節的步驟,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為鞏固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統計》節課的說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連山區世紀小學的李娜。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題目是:小兔請客。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說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于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么,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通過課件顯示情境圖: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請同學們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讓學生講故事來了解圖意,然后揭示并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創設了小兔請客情境。

  1. 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圖并提問: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提出問題,更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欲望。

  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會提出許多問題。比如說: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其中解決較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果子?視為重點。

  (2)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但要學會提出問題,還要學會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先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這樣的教學安排,是依據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相互質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納別人的建議。]

  反饋計算方法。

  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這時,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③因為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④用數一數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計數器十位上先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并把它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

  [新課標倡導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選擇算法,教師要特別尊重每個學生的思考,注意保護每個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從眾多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自己去體會、理解、選擇。這樣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又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指導學生說出圖意,重點在于同第一幅圖相區別。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有了上面的學習和引導,學生對于這些問題應該會很容易的解答出來。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小組交流后,進行全班交流。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這時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并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50—10=40

  加 加 和 被 減 差

  數 數 減 數

  數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再次舉例說明。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做完后組織學生口答,并說出計算過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這道題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2、 過課件演示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在快樂的做游戲,這時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通過找出得數相同的算式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3、 幾個小動物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指導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這時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4、 課件顯示小動物們參加完聯歡會,都要回家,可是該怎樣安排坐車呢?先讓學生先思考過程,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兔請客》,《小兔請客》選自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個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一節課,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兔請客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習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這節課為學生繼續學習加減法計算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認識加減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三維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而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我運用多媒體,采用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的基礎上,體會算理,掌握多樣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具體設計了以下環節:

  溫故、知新、鞏固、拓展,體現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四個步驟,從復習到作業的布置展示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節。

  五、說教學程序

  引入情境、仔細觀察、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列式解答、進行小結這樣一個流程完成知新這個環節。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三項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點難點。接著設計了闖關活動進行鞏固練習,最后一關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了總結,并且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六、說反思

  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拖了幾分鐘;總結計算方法時語言不夠精準,忘了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