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征的優美的說明文。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用簡明樸實和高度概括的語言,說明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地位和園林的共同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再從亭臺軒榭等園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和利用花墻、廊子產生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進行介紹。最后作者又從園林的細微部分著眼介紹蘇州園林的圖畫般的美,即講究每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雕鏤美,園內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對蘇州園林的特征進行強調。全文結構層次明晰,中間部分運用了由主到次的說明順序。從全文來看又是由整體到局部的說明順序在各部分內容中,或多或少運用了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摹狀貌等說明方法。文中除了說明的表達方式外還運用了描寫。以來等表達方式,語言準確、生動 嚴密,是一 篇典范的介紹園林建筑藝術的說明文。
二. 說學生
對于說明文體的學習,學生在本單元剛剛接觸這一還沒有接觸到全部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以及事先說明文或事物說明文等分類,但對說明文體閱讀應掌握的重點內容應該有所知,如:明確說明對象;所說明的事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什么特點等等。
三. 說教法
本文既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建筑的成就,詳細介紹了園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園林建筑的原理,寫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選讀這樣的作品,既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又可以豐富關于園林建筑藝術方面的知識,受到一次生動的審美教育。
因此,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理清說明順序;
二、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三、了解本文嚴謹的結構層次;
四、熟悉說明方法,學習用多種說明方法介紹"我們的校園";
五、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古老園林的感情。教學重點:學習多種說明方法和運用,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課時安排為兩課時。
課前準備:
一、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并在書上注音注義,標上節碼;
二、課前布置學生發揮特長,搜集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影視資料等。
四.說教案設計
本課時為第一課時,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的哪個特征,又是怎樣突出這個特征的;
2.理清說明順序和結構層次;
3.有重點的選擇分述部分,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了解如何抓住特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加以說明,并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問題探究上。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看課題猜說明對象。
(二).欣賞領略:看圖片說說個人感受。
(三).了解作者:想語言大師是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的,激發學習動力。
(四).揭示目標:明確本課時學習任務。
(五).整體感知:
1、.葉老對蘇州園林的印象如何?
2.蘇州園林設計建造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么做的?
3.。用一句話概括3~9小節分別寫出了園林哪些特點?這些特點是按什么順序安排的?
4.。全文的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六).研讀品味
在3-9自然段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段話細細品嘗: 葉老先生是怎樣寫的?好在哪?(可以用說明文體的學習方法先提幾個問題)
(七).合作交流
1.用同樣的方法,組內探究其余各段,把握妙處。請圈圈劃劃,加上旁注。
2.勇于發現新的問題,大膽質疑。
(八).課后問題
1.有感情地朗讀全篇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揣摩詞語運用的妙處?
2.為什么葉老先生不具體介紹四大名園?
五.說課后反思
1..教師引導不得法:
⑴沒有出示學習目標,使得學生研讀品味時走了彎路,沒有馬上進入說明文體的學習范疇;
⑵"合作交流"環節,沒能及時發現學生在組內未能解決的問題,而把共性的問題作為檢查重點,導致時間上的過分緊張。
2.本課時容量大了一些,學習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馬說》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托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為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于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于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新課標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 (新課標提出 “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并能配合說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范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蘊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并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跡。
5.說說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才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么做。
〖學情預設 對于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著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圣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為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么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說是大大的“馬”字,會說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說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匯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簽確定本小組匯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 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匯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為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并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 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于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占交流平臺,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臺,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說說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匯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著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并講解)→全班討論〖學情預設 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復雜的,學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以段為單位朗讀,并說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 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著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 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了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匯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系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說說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跡(3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 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搜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于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說說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 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說,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欲望。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的看法。(5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 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踴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 自信自知,善于表現自己適應環境,發揮潛能 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
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 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
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為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松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同時啟示學生語文來源于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回歸寫作本源。
一、說教材
1.《臺階》是人教版初中《語文》 八年級上冊第 二 單元第三課。《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小說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雖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除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2.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特點和文體特征,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定為,整體把握故事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繼續培養讀書習慣和能力。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體味作品賦予“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蘊,正確對待理想的追求與實現,如何正確對待人生價值,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預計一課時完成,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中蘊含的意蘊,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如何挖掘理解主題就成為本課的難點。《臺階》的語言很簡樸,但細節描寫極富情感,學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故而將重點確定為:如何品析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父親形象的。
二、說學生:
1、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和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預習法
《臺階》一文較長的自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如果全部內容放在課堂上時間不夠。而且我們學校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故而課前布置預習: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并搜集作者的相關材料;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課堂上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復述法:《臺階》篇幅較長,通過復述能快速抓住小說的情節,且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討論法: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三)誦讀法:教讀這篇文章,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讀反復,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B學法: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 “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勾畫圈點法。
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深入探究,弄清臺階的深刻內涵”等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可能是清貧的,以至于我們在人前都不愿意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們在人群中無法將他辨認出來;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但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卻帶給我們很多深層的感動和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走近這位父親。
(二)、檢查預習:課程標準認為八年級的學生仍要一如既往地進行字詞教學。所以我我沒有舍棄這個環節,而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開火車讀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作者的情況的了解與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的讀音進行了及時的校正。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1、小說敘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父親為什么要執意建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
3、在你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課文中哪些細節可以體現父親的優秀品質?
(本環節主要采用快速閱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四)、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A、片段一:課文第18、19、20自然段(準備之時)
1、大聲朗讀這個片段,然后根據上下文在“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這樣一句話后穿插心理活動描寫,以第一人稱穿插父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請動筆寫下來,三五句即可。
(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較長,這也反映出學生的動腦動筆能力有待提高。)
展示寫作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
2、從哪些細節可以感受到父親內心的情感?
B、片段二:品讀課文第21自然段(砌成之時)
本段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體現了父親什么樣的心理?
C、片段三: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砌成之后)
朗讀課文,哪些詞語該重讀?兩個問句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
(小說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由于本文是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所以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那么本文的細節描寫取到了推動情節發展與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時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感人,具有藝術韻味。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把握人物形象,不僅理解作者的構思技巧,學會解讀小說的方法,而且潛移默化的引導其學會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深入探究,弄清臺階的深刻內涵
李森祥: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也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說說你的理由!(體會作者的情感,其實就是把握本文的主旨的過程,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蘊涵于作品深處的意蘊就迎刃而解了。)
(六)板書設計:
臺 階
李森祥
勤勞
要強 父親 節儉 富足 被尊重 自尊
渴望 自卑 無奈
當然,一節課下來后,本人也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么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我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應該說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思維活躍,感情投入,對父親的形象有了較深的體驗,但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當然對于普通班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本人對于時間的把握不太好,導致課堂延時,之所以拖堂幾分鐘,給老師們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是次要,主要原因還是想把課上完,怕誤了第二天的周周清考試。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獲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語文課。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局限于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通過一些細節,高度概括地再現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并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的方法。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采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關于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二)、教學設想: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加以歸納。
(三)、導語:1.請學生在一長2.9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置懸念,激發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并投影出示。
(五)、作品賞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2、思考并討論。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②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重點在那里?作者為什么要以這個作為重點?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里?(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總結全文: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后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七)、作業布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 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來源:]
核
舟 (主體部分) 游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
記 舟子(船尾) 一人仰面嘯呼狀,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 提名(14字)篆章(4字)
(這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了然,同時,也能體現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接觸過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對于這樣一篇短文來說,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引導學生挖掘文字背后所蘊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品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上.我像,這兩個方面也是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
文言文的教學,往往會走進固定的翻譯講析的模式,使學生慢慢喪失掉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故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多角度的誦讀,和多層次的對話的方法來引領學生探究此文的美點.
我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個步驟:一、蘇軾與自己對話二、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三、蘇軾與“我”的對話
走進第一個版塊“蘇軾與自己的對話”。俗話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著片文章,可以說是蘇軾的自白書,是蘇軾真情的流露。要讀懂作者的心,首先要知道,蘇軾說了什么?那么,這個環節,要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文章,之后,通過譯讀的方式來疏通文意。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在熟讀這一節,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一提到蘇軾,我相信,大家能夠背誦出很多他寫的詩來,我們來試一試。學生回憶蘇軾的相關作品之后,老師話鋒一轉,引入本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蘇軾的另外一篇小短文,相信你會對蘇軾有更多的了解。那是公元年發生的事情了。在一個怎樣的夜晚,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和蘇軾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吧。第一個環節:誦讀指導
首先讓學生自己大聲誦讀課文。之后,教師指名誦讀,及時糾正朗讀中的字音和停頓。然后齊聲誦讀。讀后,老師問大家:剛才老師讓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著片文章,你認為,著片文章應該大聲讀嗎?因為之前學生的三遍誦讀,對文章內容略有感知,因此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致會根據文章內容來談,靜寫得很美,是晚上,而且環境很寧靜,所以,音量應適中,而且速度要慢,舒緩一些。接著,老師來范讀文章。(故意在三處停頓稍長)之后,請同學們來點評一下老師的誦讀。教師及時的給予肯定。如果沒有提到停頓的問題,老師則提示大家說:剛才老師在朗讀的過程中,有三處明顯的停頓,誰聽出來了?那么,老師為什么要在這三處故意停頓過長,想提示大家什么?前一問,學生回答可能比較順利,后面的問題給學生時間稍加思考。或教師提示:從內容或表達方式上想一想,有什么不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反映出,第一部分的內容是敘述,第二部分是描寫,第三部分是議論抒情。教師提示學生,及時在書上標示出來。好,請同學們把敘述的句子讀一下,讀得要平緩一些。學生齊讀。再把描寫的句子,用贊美的語氣讀出來。最后兩句,用惋惜的語氣讀出來。教師點評,看,同學們的語氣的變化,說明,文章你已經讀懂了一半了呀。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個環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熟讀了文章,為第二個環節疏通文意大好了基礎。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及時提示大家時間,注意閱讀效率。時間到,大家進行交流。例如:再如:這些問題都讓其他學生來解決。確實有問題的,老師再來解決。在沒有什么問題之后,老師說,今天我們采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翻譯課文:譯讀。
我來給大家做一下示范:第一句“。。。睡”我這樣說:的一個明凈的晚上,我略有困意。本來打算寬衣睡下,可無意間發現,皎潔的月光已經穿過,照到了我的床頭,這美好的月色啊,原來被我關在了戶外,于是經過老師的啟發,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下面的情節。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學生進行著再創造。之后,讓學生及時點評學生的譯讀作品。如有偏頗錯誤之處,教師予以糾正。此環節,是在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在理解句義的基礎上,又不局限于文字,讓學生進行著合理的加工和補充。
進入第二個版塊: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
教師過度引導學生的思維:同學們,閱讀文章,我們會感到,這些話是蘇軾對自己在訴說,訴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和自己的心對話。這些話,似乎只有對自己訴說。不過,還有一個人,可以傾聽蘇軾的心語。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張懷民了。我們說,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是因為朋友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那么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嗎?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一找答案。他們的共同點是同是“閑人”
由此,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第一個環節:探究閑人意韻,知人論事。真的清閑嗎?引入蘇軾的背景知識和張懷民的背景資料?他們的閑是被迫的,是不情愿的。是無奈的。那么,如果你是張懷民,在這樣一個夜晚,你想對蘇軾說些什么呢?蘇軾會怎樣回答張懷民呢?學生分小組合作分工設計。然后每組出兩個人來表現兩個人的對話。學生在了解了作者的背景之后,應該可以扣住相互勉勵,相互安慰這一點來設計。可以讓兩到三組同學進行匯報。教師小結:他們兩個人,真可以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應該說,此時,蘇軾的心情大概是不能平靜的。心中的陰霾除了向好朋友訴說,也只能傾瀉于筆端了。那么如果這樣的話,寫出來的景應該是陰沉昏暗的。可事實不是這樣的,蘇軾筆下的景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寫景的句子細細品味。這是第二個環節,品析語句,披文入情。教師可以提供思路。讓學生自由體會。領悟蘇軾的曠達情懷。
第三個版塊:蘇軾與“我”對話。
800年后的今天,你想對蘇軾說些什么呢?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說課稿范文11-25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八年級語文《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范文11-2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3
《語文》說課稿11-09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28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榴》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雪說課稿11-03
化石吟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7-06
《月球之謎》語文說課稿范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