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系;能力目標是會用小額人民幣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情感目標是愛護人民幣,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一年級學生一般對人民幣都有一些認識,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幣面值的大小。學生比較困難的是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如何付錢、找錢等。我根據學生的原有的認知基礎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時突出了以下幾點: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
2、在教師的主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課的設計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試圖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3、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時候都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生自主購物活動,適當滲透應用性和開放性,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這節課是一年級的教材,學生的年齡小,但對人民幣的有關知識并不是一片空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買賣活動已豐富了學生對人民幣的感性認識,故在教學時,我對學生放的較開,盡量讓學生多說,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小組活動,共同參與到購物游戲中,使學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說課稿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買文具》說課稿二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創設笑笑過六一買文具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人民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
1、認識人民幣
這里,由于是學生上過的課,因此人民幣的分類我沒有花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類方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接下來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以及它們的特點。這里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別方法,構建學生對人民幣多種特征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
2、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通過笑笑買文具這一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并在購物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運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課本P71填一填(1)(2)小題,接下來通過模擬買水果這一購物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人民幣的換算,完成教學目標。
之后,通過課件你知道嗎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貨幣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貨幣有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總結全課,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交流傾聽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
單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這樣設計簡單明了,重點突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用常識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盡管剛開始學數學,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出發,就是要善于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驗轉化成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到親切,思維很快被激活,從而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在[片段一]中,這些食品都是學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的題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自身邊的熟悉情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是符合學生年齡持點和認識規律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又是十分現實的。抽象的內容需要以生動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學的內容。如[片段二]讓同學們根據佳倩家中的餐廳的大小,為她籌措餐桌,椅的選購與配套方案。其間,涉及餐廳桌椅合理布置,實用與美觀,敬老與來客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學直覺估算的知識,更激活學生道德、審美、統籌等的綜合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大思維開放的空間和創造性進行問題解決的機會。學生圍繞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展開討論,讓每個同學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說、有人聽、有人反對、有人補充、有人質疑、有人解釋……此時教師也完全以一個合作者,引尋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學生沒有了解到佳倩家幾口人的信息,少購了椅子,造成“有人站著吃飯”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問題來體驗數學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任何數學知識都有自身價值,但不同的數學對學生來說其價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一般都是無意的,通過學習“分類”以后,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的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主動構建知識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逐步趨于完整,并在應用中初步體驗“分類”的應用價值。
又如:[片段二]在學習“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數學活動課,設置了為一間餐廳配置了一套合適的餐桌的實例。讓學生理解如何配套較合理想及一些綜合的思維過程,由于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又富有挑戰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學好數學的價值。
教學的實驗證明,小學數學教學與生動豐富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有利于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以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意識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思維感情,也便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兩個題材,引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激情,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的:
1、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對南京地鐵作調查,收集有關信息。
2、學生準備計算器,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坐過地鐵,乘坐地鐵你有什么感受?
生:舒適、快捷。
生:爽!
生:坐得時間短,還不過癮。
師:課前同學們都分小組收集了南京地鐵的有關信息,請每一小組的代表匯報一下你們小組收集的信息。
各小組代表匯報,并在實物投影儀上顯示。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圖片中附相關的文字數據)
配音: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于20xx年9月1日正式開通,地 鐵全線是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全長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區。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個區間。地鐵票價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定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8—11個區間票價3元;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通過介紹,你又知道了哪些有關地鐵的數學信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并交流。
出示下表
共設:16站臺(有15個區間)
票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
8—11個區間票價3元;
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數學問題,南京地鐵中就蘊含著許多數學問題。(板書課題: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出示南京地鐵1號線線路圖)
師:圍繞乘坐地鐵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組成員商量一下。
生:從小行站上車到奧體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生:用5元錢從小行站到紅山動物園站,一個來回夠不夠?
生:地鐵從邁皋橋站行駛到奧體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鐘?
生:地鐵一天運營多少趟?總共能載客大約多少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把問題分類。
師:我們一道來研究其中幾個數學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購票問題,好嗎?
[評析] 在數學學習中,提出數學問題有時比解決數學問題還重要。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的意識,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二、解決實際問題
1、購票問題。
師:如果我們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到新街口站需要買幾元的票?到紅山動物園呢?(2元,3元)
師:除了用現金購票,我們還可以刷卡,這樣可以更便宜一些,這節課我們只研究用現金購票的問題。
師: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你可以坐到哪些站臺下車出站?
(同桌先互相說說再匯報)
師:同樣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最遠能到哪一站下車出站?你是怎樣想的?
生:往西走最遠可以到奧體中心站,往北走最遠可以到鼓樓站。
(課件演示地鐵從小行站分別到奧體中心站和鼓樓站走過的路程)
師:從小行站出發一共可以到達多少個不同的站臺下車出站?
師:如果給你2元錢,你能從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車出站?
學生在小組內先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2、乘車時間問題。
(課件模擬演示地鐵運行情況)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別從邁皋橋和奧體中心兩個底站同時相對發出第一班列車,以后每隔7分鐘再發一趟列車。地鐵對于時間的把握驚人的準確,每一站之間行駛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邁皋橋站、南京站、鼓樓站、新街口站四個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時從兩個底站相對開出最后一班列車。每列車有6節車廂,平均每節車廂載客約200人。
整理成表
運營時間: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晚上9:40分發出最后一列車。
發車間隔:每7分鐘發出一列車。
每個區間行駛時間:約是2分30秒。
每個站臺停靠時間:每站停30秒。(邁皋橋、南京站,鼓樓,新街口等四個大站停45秒)
每列車:有6節車廂,每節車廂一趟平均載客200人。
師:如果這個周末爸爸媽媽有空,你最想讓爸爸媽媽帶你乘地鐵去哪兒?乘車途中需要多長時間?
解決短距離和長距離各1個時間問題,讓學生拿出計算器來算列車行使時間。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演)
從小行站出發 奧體中心站下車 從小行站出發 紅山動物園站下車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師:如果這位同學乘坐的是早晨8點從小行站出發的地鐵列車,大約什么時刻能到達紅山動物園站?(8點33分15秒)
3、客流量問題。
師:小組內商量并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
(1)從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到晚上9:40分發出最后一列車,地鐵公司一共發了多少列次車?(262列次)
(2)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多少人次?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后,小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時40分-6時30分=15時10分
15時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發了262列次車。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314400人次。
[評析]讓學生經過討論與交流,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評價
師:正因為地鐵運行的快捷、方便、載客量大,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我們南京已經開工建設了地鐵2號線。 ,將來還要建地鐵3號線、4號線……(課件出示2號線、3號線……規劃藍圖)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學生回答略。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利用收集來的一些南京地鐵的數學信息研究了有關購票、時間和客流量等方面的問題,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關于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說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于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么,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創設了“小兔請客”情境。進行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這樣的教學安排,是依據“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相互質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納別人的建議。
然后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最后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與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本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整個第三單元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會學習的樂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材內容的安排,基于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4和5的組成,能夠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如下評價任務:
1、通過動手操作、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1的檢測。
2、通過口頭提問、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2的檢測。
接下來,對學習的重難點進行分析
學習重點:通過實踐活動直觀地了解4、5的數的組成。
學習難點: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學習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設置多種問題情境來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經歷“具體→抽象”的探索過程。所以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并且使用“數學課件、教具圖”等直觀教具。
關于學法,新課程的最高理念為: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做到好學、樂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并且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經歷了探索、交流的過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四、說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一、談話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練習。
四、本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
六、課后反思
出示課題,開始新課
環節一:憶舊迎新 趣味導入
出示課件,復習鞏固。
環節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談話導入
孩子們,中秋節老師用四個蘋果招待客人。
你想知道老師是怎樣用兩個水果盤,分四個蘋果的嗎?……
在數學王國里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分與合。(板書課題:分與合)
2. 探索4的組成
出示籃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們上臺來分一分,擺一擺,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
3.師生共同玩猜球游戲,探索3的組成。
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4. 探索5的組成
出示盤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們上臺分一分、擺一擺。
5.直接給出2的分與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
環節三 自主練習
1、大家看看這里有幾個籃子幾朵向日葵花啊?
問題:把4朵向日葵放到兩個筐里,怎樣放?
操作:誰來幫我擺一擺,看看會有幾種情況。(叫學生上來動手操作)
看一看與我們分的怎么樣?(課件)
2、開火車游戲。
環節四 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總結:你今天都學習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
以上是我的課堂教學預設,但是實際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景來教學。謝謝各位同仁的聆聽。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課題:認識乘法(說課)
作者:長沙市芙蓉區長鐵四小
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并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 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教學準備:CAI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并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愿望。緊接著,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于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說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新課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著看的),5個3相加(豎著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著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并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并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著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么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說出是幾個幾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于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于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課后感受:
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當然也有學生還出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我覺得對于這節課,應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的學生當堂課不明白,說不定回到家卻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第一課時。這是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是學習人民幣計算的基礎。
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主題圖提供了三種生活場景,揭示了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幣,使學生對我國法定貨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例2通過換錢活動梳理元與角,角與角之間的換算關系,歸納出主輔幣之間的進率,為后面學習人民幣的計算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a.學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識別方法和較豐富的使用經驗,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輔幣之間的十進關系,但沒有上升到知識重點的高度。有購買經驗,但在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上欠靈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經歷,但指向、方法不明確。
c.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是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學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d.有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達意愿,但是傾聽意識模糊,小組學習效率有待提升。
三、設計理念
a.新的課程改革提出:數學知識中要加強社會內容,加強社會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使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本節課在課堂上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和創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c.“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理念。
四、說教法:
1.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感受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a.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主題圖讓學生回憶自己的購物經歷,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購物經驗,將數學融入現實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到數學是親切的,是現實的,是觸手可及的,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關系的過程中,我創設了購物情境,讓學生幫我取出1元錢,通過交流各種不同的取法,使學生明白1元=10角。
c.換錢游戲:通過師生互換,生生互換,使學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間簡單的換算。
d.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設計了“小小超市”購物活動:通過模擬購買不同價格,不同品種的物品,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找錢的過程中,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使學生體會到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2.人人參與,發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a.在認識人民幣這一部分中,人人參與認知,讓學生感受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
b.在換錢游戲和實踐活動中,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此時學生的課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張揚,而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合作者、指導者。
3.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a.在導入部分中,“存零花錢”這一環節滲透了讓學生保管好錢,積少成多,存零花錢可以用來買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獻愛心等。
b.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引出“國徽”,國徽是國家的標志,教育學生要愛護它,不要損壞它。
c.在模擬超市過程中,滲透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用過錢后洗干凈手,并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五、說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理念,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分層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第一層:認一認,感知人民幣的種類繁多
第二層:分一分,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第三層: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第四層:換一換,體驗人民幣之家按的內在聯系
第五層:買一賣,感受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第六層:說一說,提高認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認識圖形(一)》這是一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的知識,這節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關圖形的知識。主要是認識立體圖形,能夠區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2.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能夠辨認這幾種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 說教法和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生活實際到立體圖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強調學生從生活實際到抽象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
三、 說教學流程
1.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生活中的實際物體組成機器貓,激發學生的興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讓學生玩積木,并要求按形狀進行分類(教師總結誘導),認識本節課所學的四種立體圖形
3.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通過用眼觀察,用手摸來體驗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4.基本練習
(1)看圖形,說名稱;
(2)將物體和圖形連線。
(3)完成第35頁“做一做”,第37頁“連一連”。
5. 游戲活動,發展思維
游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里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先告訴同學給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然后拿出來請同學判斷。
游戲(2):問學生:你們想得到什么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愿望?
6.觀察生活,鞏固新知。
一是欣賞建筑物的圖片,找出其中有哪些圖形;二是數一數動物建樂園準備了那些圖形的材料,每種圖形的材料用了多少個。
7.全課總結
8.布置作業
完成37頁第二題
【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錦集五篇10-08
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10-09
關于二年級數學說課稿錦集九篇10-04
關于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10-16
關于數學周記錦集八篇01-16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03-12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說課稿12-24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