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下面是我就十幾減9本節課說一下: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sxsk/、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說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于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系,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游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說后評:其實大家對說課稿無外就是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然后就是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這樣能充分發揮你在每個環節的設計,這樣很清楚也能預見到你本節課,真這樣講下去的大致效果了。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于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于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并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復的一組”來表達規律,并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并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后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煉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系生活,欣賞規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一課時。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在學生學過100以內的數的讀寫的基礎上教學的。因為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是一致的,所以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難度不會太大。學過100以內的讀寫法后,認識元、角、分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對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也有幫助。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人民幣以及取幣等現實情境活動中認識一元以內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學生參加教室里的模擬購物活動,初步認識商品的價錢,學會簡單的購物。
3、在取幣、換幣、付幣、找幣等購物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4、使學生受到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等教育。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教材有層次地呈現了知識結構。老師先拿出一個盒子讓學生來猜和摸里面裝了什么,使學生明白“買東西要使用人民幣”。接著幫助學生認識一元、五角、一分這三種面值較小的人民幣,并由模擬購物中學生與老師的對話,提煉出一元=十角,再聯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認識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過“試一試”讓學生把一張1元幣換成二張5角、把五張2角換成一張1元,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元與角之間的十進關系,并為購物時付幣做好準備。教材采用這種知識結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間接溝通了100以內的十進關系。教學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說教法和學法:
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通過創設購物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把這些知識系統化、數學化。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數學知識、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動畫導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同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操作、概括,讓他們在活動中、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樂學、會學、創造性地學的境界。
三、視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練習的設計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創造性以外,更注重實踐性。如:創設小商店情境,開展購物活動,既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說教學程序:
一、境引入,整體感知人民幣
1、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老師準備一個裝有人民幣的盒子讓學生去猜、去摸里面裝了什么,進行初步感知人民幣。然后簡單的介紹一下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么嗎?從而揭示課題:認識人民幣
2、整體感知人民幣。
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因此首先讓學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幣?然后通過讓小組對人民幣進行分類,知道人民幣可以分為紙幣和硬幣之分。小結:人民幣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幣,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幣,對于這些面值較大的就人民幣今天我們暫時不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幣。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親身感受、認識人民幣,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認識人民幣
1、認識1元、5角、1分
(1)分別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組里說說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來的?
(2)交流: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引導學生從先從紙幣入手,分別觀察它們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內容,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接下來安排同桌互動合作學習和大組交流活動: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正確地向同桌介紹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然后交流:在剛才的介紹過程中,你有沒有什么發現?有沒有需要提醒別人注意的地方?通過這兩個問題,我借學生的嘴巴講出有關辨認各面值人民幣的方法。事實證明,學生的發現、學生的經驗是那么豐富。
(3)師介紹盲點。(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在紙幣一元的左下角有一個點,你們知道它有什么用嗎?)
(4)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從哪里知道這是我們國家的錢呢?(國徽)對,它代表著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要愛護它。想一想:怎樣愛護人民幣呢?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互相補充,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輕松學習。
三、模擬購物
在這一個環節中,我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習活動,創設多個情境,有易到難地培養學生購物的能力。
這里以課件為背景,配上輕松音樂,問:今天正
好是福華商場開業,老師是售貨員,這里有很多優惠的物品,小朋友們想不想買?(想)
(1)師提出購買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零錢,來老師這里買一件物品。
(2)剛才每個小組都買到了稱心的商品。商場今天還推出了一種特惠商品,這個商品的價格是1元,哪個小組要來購買呢?你有幾種付錢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求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學生交流中自然導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
這里我讓學生各抒己見,老師適時總結點撥。根據學生提出的付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幣擺一擺:用一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用兩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用三種人民幣,還可以怎么付?根據學生的付法,適時提問:為什么這么付,能說說理由嗎?從他的發言中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總結概括不管拿幾種人民幣來付,付出的人民幣的總數都是10角,都是1元。
總結并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這一環節的設計,改變傳統教學進率的方法,通過假設生動有趣的模擬購物情景,饒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讓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三、應用創新,體驗生活。
過幾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過生日了,豆豆想給他寄一張生日賀卡。他先乘公共汽車去郵局,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課件)
這里通過出示一個小朋友到郵局去買郵票,售貨員阿姨告訴他一張郵票的價格是80分的郵票時,他是怎么付錢的?(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話、電子郵件已經基本代替了寄信,學生對寄信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這里提醒學生要關注生活,建議課后到郵局去調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貼多少錢的郵票。)
這一問題的提出也有兩個目的:一是繼續提供付幣練習的機會,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案從角幣中取錢。二是借此引出找幣問題。
學生受第一次模擬購物方法的遷移,通過同桌討論,很快地用角幣擺出了多種付80分的方法。
隨后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如果身邊沒有幾角的零錢,怎么辦?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錢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環節的設計,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了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學生經歷換錢和找錢的過程,打破傳統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生生互動的“開放式”教學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請學生欣賞歌曲《一分錢》
師:小朋友們學了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師給你們放一首歌曲,讓小朋友們輕松一下好嗎?
聽完后師問:你們知道剛才那首歌說了一件什么事嗎?從而對學生進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費的教育。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以使課堂變得輕松明快,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的環境下進行學習。
五、猜價格游戲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得非常好,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小獎品要送給大家,如果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物品的價格,我就把物品送給誰,好不好?
(教師先給出價格的范圍,例如在5元到8元之間,再根據學生猜的價格,老師給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人民幣的一些基礎知識上進行的,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起到了一個深華的作用。
六、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人民幣?回家后,請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然后到超市去調查一下還有哪些商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能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遷移和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說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欲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說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并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后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說:一只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只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并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么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于13,你是怎么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于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師再演示主題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并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并列式:3+10=13
師:3十10等于13,你又是怎么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說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采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通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說三句話,并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說悄悄話,然后請一組同學匯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說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說明:
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并用師生對口令、說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于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說;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么說,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扎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說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說: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說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匯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說明:
通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深化]
4、游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說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么樣?
(2)宣布比賽規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說明: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群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點評:
最后的作業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分類活動包含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分類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兒童的思維發展,特別是概括能力的發展水平。兒童分類能力的發展表現為以下趨勢: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進行分類,最后,能根據概念,即客觀事物抽象的、本質的特征進行分類。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
所以,在評價兒童分類時,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自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由教師提出分類依據。分類能力既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又對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
分類也是將零散的、個別的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從而形成有關客觀世界概念的過程,因此,分類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統化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益處。在實際生活中,分類思想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類擺放,便于顧客很快找到想要買的東西;學生也要學會對學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類整理,學習和生活才會有規律等等。實際上,在本冊教材的有關內容中,已經滲透了分類的思想。
例如,在教學認數時,我們說“有5個學生”已經運用了分類的方法,因為這些人之所以能說成“5個”,是因為他們都是同一類的,其標準就是他們都是學生,“學生”是他們的共同屬性。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要求學生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學生運用分類的方法,把“形狀”作為分類的標準,把不同形狀的物體劃歸為不同的類。本單元把分類列為一個單元教學,是為了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初步的方法。
2.教學目標:
(1)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分類的過程,理解分類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類有一定的標準。
(3)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整理事物的好習慣。 3.教學重難點:不同的事物按單一標準分類的方法。
二、說教法
學法教材由易到難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以不同事物之間共有的某一種屬性作為標準,把它們劃歸為一類,就是單一標準的分類。如果這些事物之間有幾個相同的屬性,我們可以分別以這些屬性作為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就是不同的分類標準。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而不同標準的分類,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本節課主要完成單一標準的分類。結合我校正在著手研究的“探究性學習”,我把教學安排為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把教材中文具商店的情景圖改為老師家的房間圖,因為寶寶沒有養成好習慣,而把家里搞得亂七八糟。讓學生首先產生親切感,呀!老師家的房間被寶寶弄亂了,今天由我們來整理老師的家!真有意思!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2、創設時空、自主探究探究性學習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的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究和創新的積極欲望。探究性學習的過程通常圍繞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為結束。就這一過程而言,需要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在問題的情境中培養學生自主、自動收集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這一過程也就是學生激活已有的知識儲存、學習和運用一些研究方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生有迫切希望想整理老師的家的欲望指引下,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時,老師先讓孩子們冷靜下來,找到整理房間的最佳方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并把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展示。我給每個小組分了一套和老師一樣的學具,讓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動口。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物品,使學生體會到分類的意義和必要性。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用單一標準進行分類的例子,通過讓學生自己發現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類的標準,學會單一標準下分類的方法。
3、應用拓展、自主構建過去的教學一般定向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技能,靠程式化和技能方法解決問題多,思維方式單一。探究性學習強調,以實踐為主的開放問題,為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空間,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得到發展。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收集處理信息,尋找恰當的解題策略,追求優化和方法遷移等,其認知結構不斷得以完善。本環節中,首先讓學生聯系實際,想想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應用?把孩子們的思維再一次帶到生活中,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然后通過課本中的兩道題(從不同中找相同;從相同中找不同,并用一定的符號表示)的練習,又把生活問題數學化了。
通過藍藍的天空、寬闊的草地、潺潺的小河作為背景,老師帶來一群可愛的小伙伴,把孩子們積極性再次推到頂峰。學生閉眼等老師送一份驚喜,化動為靜,符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當學生睜開眼睛的時候,教室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分類。通過引導,讓孩子們把小動物們送回大自然,給孩子們進行了一次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4、評價反思、自我體驗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還有什么遺憾?”這樣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不是給出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不僅關注知識技能,也關注其他目標。方式除了老師對學生評價外,還包括學生對自己學習活動的反思和自我評價。
《分 類》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分類》
教學目標: 1.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分類的過程,理解分類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類有一定的標準。 3.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整理事物的好習慣。教學重點:不同的事物按單一標準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掛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動物圖片、實物投影學具準備: 1.房間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每小組一份) 2.學具盒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幫媽媽做做很多事情,誰愿意告訴大家你都會做些什么呢? 2.看來同學們都是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師家的寶寶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間弄成這個樣子了,你們看看(出示房間圖)。你們有什么想法?(好亂)
二、創設時空、自主探究
1.說說房間里有些什么呢?
2.你們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3.師: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好麻煩哦!你們準備怎么收拾呢?(同桌說一說)
4.討論:一窩蜂的上來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們怎么分工呢?強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注意不能亂搶。比一比,看哪一組合作得最好!老師給這個小組獎一顆合作星!
5.生匯報,并說一說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6.師小結:把同一類的東西放在一起,在數學里叫做分類。(板書:分類)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書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間現在怎么樣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學習了,上哪找? 7.現在的房間變得怎么樣了?
看來,我們要學會把各種物體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進行分類,這樣就能使亂七八糟的東西變得整齊起來。
三、應用拓展、自主構建
1.分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呢?你能說說嗎?
2.把同類的圈起來。(找相同) 先說說分別是些什么物體,再進行分類。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給動物分類
(1)教室里這么熱鬧,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壞了,它們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們是誰呢?閉上你的眼睛,千萬別睜開,你會得到一份驚喜!(師分發動物圖給學生,并出示掛圖)
(2)睜開眼睛看看,你們看到了什么?(生說)師:藍藍的天空,寬闊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動物該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這些可愛的動物該放回到大自然的哪個地方呢?你能把它貼到合適的地方嗎?(生有序地上臺貼動物)
(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會飛的——天上;會跑的——草地上;會游泳的——水里。
(6)同學們把小動物們送回來了大自然,真是愛護動物的好孩子!老師還聽到這些動物們悄悄地對老師說:謝謝你送我回家,我愿意和你們做朋友!你們想對小動物說什么呢?
5.整理學具盒
(1)看來呀,大家都是有收獲的!下面一輪把學具盒打開,看看你們的學具盒整齊嗎?如果不整齊,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分類的方法把學具盒整理好嗎?如果整齊,你能幫幫你身邊的同學嗎?
(2)匯報:你是怎樣整理的?
(3)把學具有序地進行整理,放到學具盒里。
四、評價反思、自我體驗你今天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還有什么遺憾?
五、板書設計
《分 類》教學反思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能夠自己提出分類的依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分類整理既是方便我們的生活,又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根據數學課堂教學“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組織系列教學活動。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畫一畫、貼一貼、擺一擺,在數學活動中經歷分類整理的過程,從中體會分類的結果在不同的標準下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分類、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長假休息期間,帶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鴻儒教材教法研究所舉辦全國四市十二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研討會。帶孩子玩了兩天后,放棄了游玩時間,和孩子一起聽課了。
因此,有幸聽到了吉林市船營區實驗小學的張秋菊上的一節課《分類》,所不同的是這是北師大教材的。張老師的教學中,通過幾個活動——整理房間、分水果和蔬菜、貼動物、分卡片、整理書包,體會了分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課后,聽取了湖北省特級教師梅安妮老師的指點,整節課雖然體現了分類的思想——按標準分類,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但是新課程倡導的生活問題數學化,幾乎沒有類似于給同類物體畫圈等練習,是本節課的一個缺憾。在張老師這節課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上完課后,感覺比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這個重點突出不夠,學生盡管已經會分類了,但是還沒弄清楚什么是類。在學生整理完房間后,還有個小結:“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書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間現在怎么樣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學習了,上哪找?”這部分其實就是突出類和分類的,這只有下一節課中強化了。
又如,給動物分類,還欠考慮。學生出現了“獅子老虎放遠點!”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看來我對學生的了解還是欠缺,低估了學生的思維方向。還有對學生的組織還不夠,課堂雖然活,但是感覺有點亂。努力做到活而不亂,是我們所有老師共同的祈望。因為活,導致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不重要,學生已經掌握了分類的方法。聽了賀老師的評課,我更清楚該怎么上好這節課了。
《分 類》評課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數學方法。本節課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事物的用途、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也就是單一標準。那么,學生應該掌握什么呢?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是本節課學生所要感受的重點。
本節課,教師做了充分地準備,情境的創設起到了教育價值作用。從整理房間開始,“你在家都幫家里做些什么?”在學生說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們是否有勞動觀念,教師及時用語言進行激勵“你真能干!”“真厲害!”給學生樹立了愛勞動的信心。整節課,教師教態自然,不急不躁,每進行一個環節都給學生信號,停頓、等待,環視學生。從凌亂的房間讓學生產生一個問題,該怎么辦呢?孩子們就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滲透了良好生活習慣。在實施設想之前,先統一意見再動手操作。
可以這樣調整:第一、學生手上拿到的是和黑板上一樣的房間圖,對學生來說難度大了,可以給學生一個房間平面圖,圖上標出衣柜、玩具柜、書桌的方位,貼上標簽,學生就知道把分好類的衣服、玩具、文具放到哪些地方了。
第二、小組代表說你們是怎么放的,三個人分好工,誰整理衣服,誰整理玩具,誰整理文具,不需要再找人上臺,避免迂回。
第三、為什么要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要多花語言說。因為,衣服都是穿的,玩具都是玩的,文具是用來學習的。用途相同的東西可以看作是同類,比如我們是人類,還有肉類、鳥類等等。把同類的東西放在一起的這樣一項工作,在數學中就叫分類。這里要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第四、生活中的分類實例?在本節課出現太早,學生還沒有弄明白分類的真正含義,可放在后面體現把生活問題數學化。同時把練習提前,課本第40頁的第一題,通過感知內化,要求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案用途來分的。第五、風景圖出現后,讓學生談感受——“太空了!”這只是一個方面,還有“美感”,“你感覺美不美?如果你生活在這個美麗的環境下,你感覺怎么樣?學生在拿到動物后,應該分批上去貼,并說出理由,不要一窩蜂上去貼,以免影響效果。注意提醒學生先想好放哪里美些,再放,不要放了再進行調整,浪費時間。學生迸發出的“獅子、老虎放遠點!” 的呼喊,體現了學生善與美的判斷,是學生的真實想法的體現。此時的分類標準可按動物的生活習性來分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其實,還可以在背景圖中加上遠處的山,讓獅子、老虎遠離這里。第七、此時再讓學生談談“你覺得分類是怎么回事?你會分類了嗎?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景屬于分類呢?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他們就能順理成章地說出他們所了解,所見過的分類了,這樣就把生活問題數學化了。那么,下一節課就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類了。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
2.教材簡析:
《位置》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即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初步滲透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思想,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 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等活動,使學生能從兩個維度來*定物體的位置。
(2)結合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行、列*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夠在具體的情景中,根據行、列來*定物體的位置。
二、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注意是知識的門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三、說學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方位概念,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物體的位置也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我借助本節課中學習環境的改變,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座位引出本節內容—位置。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讓學生先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在班內交流。在學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后,讓學生觀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座位的關系,然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從而揭示出前后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組,左右同學的座位與自己是同一排這一規律。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做好組織、引導與合作者上。學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才會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試驗本第24-25頁:數龍—百的數列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空間中做數學、學數學、喜愛數學.讓孩子們通過用100以內的數和基本圖形來描述、探索實際生活中積累的經驗片斷,從實際生活中引入概念與方法,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變成數學問題并解決之,逐步形成“數學化” 的能力。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20的數列,學生對數列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內相鄰數的方法.這些都為本課題內容的學習作了充分的知識鋪墊和思路孕伏。教材編入這一部分內容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找一個數的相鄰數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在掌握找相鄰數的基礎上,會找與一個數相鄰的整十數,從而進行推算練習,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為進一步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打好堅實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本節課的重點: 通過+1,-1得到鄰數,結合數射線進行湊整.
難點: 回到整十數和進到整十數。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百的數列。
2、能找出相鄰數,并知道鄰數的由來。(+1,-1)
3、結合數射線進行湊整、推算的練習。
4、培養學生推算、歸納的能力。
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力求體現合作交流,培養創新意識”這一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組織討論探索,引導合作發現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并做到“有所爭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構建活動化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空間中做數學、學數學、喜愛數學.同時親身體驗成功和愉悅。
二、說學法指導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數龍上的各個數,找一個數的的相鄰數,從而得出一個數的相鄰數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從小袋鼠怎么樣跳回到40與怎么樣進到50,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普遍,總結出一個數回到上一個整十數與進到一個整數規律.,從而進行推算練習.
3、嘗試法,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找出與一個數相鄰的整十數,然后再通過小袋鼠與小青蛙演示,來驗證自己的結果,最后總結出回到上一個整十數與進到下一個整十數的方法.
【關于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7篇】相關文章: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10-09
最新一年級數學跳繩教案說課稿模板01-19
一年級下數學《找規律》的說課稿模板12-26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03-12
有關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10-05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說課稿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