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溫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于“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范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并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溫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溫度計上的溫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溫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于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溫度。記錄完成后,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了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溫度計并通過合作交流回答:1、溫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溫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通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通過匯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溫度計分別放入溫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情況,并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溫度的差異,體驗溫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系。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溫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并比較兩個溫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溫度的高低。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溫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溫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溫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系生活說出見到的負數。通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為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干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獲
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么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么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說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你寄過賀卡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10,111頁,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安排在第六單元統計的最后一節課,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安排了你寄過賀卡嗎? 這一實踐活動課。這節課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資料、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付諸實施,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整個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整個這節實踐活動課,我把它大體分為三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通過課本中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寄賀卡與環保之間的聯系,即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學生調查,利用身邊的數據,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結論,即分析問題;最后一部分是解決問題,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發現了問題,分析問題之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據此,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通過閱讀材料和進行調查,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2、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后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銳眼光。
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通過學生對課本閱讀材料中內容的閱讀,和對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1、以學生的觀察、調查、討論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2、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提高學生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識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識的欲望。
三、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以及學生的動手、動腦等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 發現問題
1、問題引入,你寄過賀卡嗎?、你知道你們平時寄賀卡與環保有什么聯系嗎?(演示)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紙動畫片(演示)。這個動畫直觀、形象,學生一看便知道紙是用什么造出來的,這主要是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后面閱讀材料中的數據打下基礎,減輕學生的理解。因為我懷疑,如果沒有此動畫片,學生對紙是由樹木造出來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動畫片能直接打消學生的疑慮,進入樂學狀態。
3、繼續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閱讀材料,通過學生的閱讀、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理解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對廢紙的有效回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分析問題 感知教材
分析問題的過程就是根據閱讀材料中的內容,以及對調查統計結果數據分析的過程。這部分內容,貫穿了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對這部分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將我個人的調查結果公布(演示),再根據學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導學生分別求出它們的總數和平均數。
2、全班同學每五人為一小組討論五個問題(演示),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每個小組還可以把討論的結果拿到全班交流,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現有的統計數據進行思考,合作探索解決問題。我相信,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們能得到樣一個結論:為保護森林,應該少寄賀卡。在這些討論問題中,第五個問題,誰能說說少寄賀卡,除了能保護森林之外,還有什么好處嗎?這一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達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決問題 升華提高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分析問題之后的又一討論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我再次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每組討論出節約用紙、拯救森林的具體措施。對討論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我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為此我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結論做成動畫(演示),充分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另外,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還特意制作了一個調皮學生,他說他知道,就是不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根據這部分的教學特點,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樂放在里面,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播放。這首音樂聽上去本身就有一種讓人回歸大自然的感受。
(四)歸納總結 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演示)。并布置學生課后練習:仿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一張你喜歡的賀卡送給同學。(如生日賀卡、新年賀卡等)
本節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使學生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通過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靈活性。
教學重點:
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發現、歸納算式的特點。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計算器
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自主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我們已經學了許多算式,在這些算式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些有趣的算式呢?(有)
那誰能舉一個例子呢?
(學生舉例:1+2+3+......+20=21×10=210。)
今天我們將通過闖關的形式去探索、發現有趣算式的規律,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闖關。(有)
二、探究新知
(一)奇妙的寶塔
1、教師出示一組算式:1×1= 11×11= 111×111= ,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計算器快速計算出它們的得數。
(學生動手計算,快速寫出算式的得數。)
2、誰愿意公布一下你的答案?
(學生公布答案,教師板書:1×1=1,11×11=121,111×111=12321。)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這三道算式有什么特點? (我發現這三道算式都是由1組成的。我發現下面的算式中的每個乘數都比上一
個算式的每個乘數多了一個數字1。比如:第一個是1×1=,下一個就是11×11=……)
老師: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在這三道算式中,第一道是一位數和一位數相乘;第二道是兩位數和兩位數相乘;第三道是三位數和三位數相乘。
4、仔細比較觀察這三個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點?它們與算式的兩個乘數又有什么關系?誰能用自己的話把你的發現表述出來。
(我發現答案里都有1,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我發現積是以中間數字對稱的,而且乘數是三位數,積中間最大的數就是3,如果因數是四位數,積中間最大的數就是 4。我發現兩個乘數的和的位數比積的位數多一個。我發現一個乘數有幾個數字1,就從1排到數字幾,然后再接著倒排到1。)
教師:你們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有這么多的發現。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在這三道算式中,通過觀察積與乘數中1的個數,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乘數中數字1的個數有幾個,積就從1起按順序寫到幾,再反順序寫到1。例如:算式111×111=,乘數111中有3個1,所以及就從1起按順序寫到3,再反順序寫到1,所以積就為12321。
6、現在同學們能根據我們發現的積的規律直接寫出第一個問號代表的得數嗎? (能)
7、誰愿意匯報你的答案?你是怎樣得到這個結果的?
(1234321,乘數111中有4個1,所以積就從1起按順序寫到4,再反順序寫到1 。)
8、到底對不對,我們還需要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一下。
(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9、通過驗證,我們的答案是正確的。誰能說一說第二個問號代表的得數? (123454321)
10、同學們同意他的答案嗎?(同意)
同學們真棒,恭喜同學們順利闖過第一關。
(二)奇怪的142857
1、有了勝利的果實,同學們是不是有更大的信心來迎接我們的第二關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二關將會是什么?(播放課件)
2、142857奇怪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先用計算器計算142857分別乘1、2、3、4。 (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3、誰愿意匯報一下你的答案?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4、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積的特點,你發現了什么呢?
(我發現這些算式的積總是由“1、4、2、8、5、7”這6個數字組成的。這些數字總是循環排列的。)
5、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142857×3=428571,積的最高位為什么不是3呢?
(因為最高位后面是4,3乘4等于12,要向前一位進一,所以最高位是4不是3。)
6、那誰能說說要想確定積是多少,我們應該先確定誰?
(要先確定最高位。)
7、請同學們再認真觀察積得最高位確定后,怎樣寫出后面的數呢?
(按1,4,2,8,5,7的順序循環排列。)
8、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規律:通過觀察、探索我們發現這些算式的積都是由“1、4、2、8、5、 7” 這6個數字組成的,要確定積到底是多少,可以先確定最高位,最高位是幾,就從幾開始按數字原來的順序依次循環出現。
9、我們發現了這些算式的秘密,你能直接寫出142857乘5、乘6的得數嗎?試著寫寫看。
(學生獨立寫出得數,進行匯報:714285,857142。)
10、你是怎樣寫出這個得數的?
(142857乘5的積先確定最高位是7,然后從7開始按數字原來的順序依次循環出現所以積就是714285。142857乘6的積先確定最高位是8,然后從8開始按數字原來的順序依次循環出現所以積就是857142。)
11、結果對不對呢?我們還需要用計算器驗證一下。
(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12、看到同學們興趣這么濃厚,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142857×7的積還有這個特點嗎?
(不具備這個特點,因為4乘7等于28,要向前一位進2,2加7等于9,而這6個數里沒有9,所以它就不符合這個規律了。)
13、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用計算器驗證一下,我們理解的對嗎?
(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14、請同學們繼續想一想142857乘8、乘9的積有這個特點嗎?
(不具備這個特點。)
同學們真不錯,恭喜你們已過了兩關,有沒有信心走下去,去探索更多的秘密。(有)那讓迎接我們一起迎接第三關的挑戰吧!(出示課件)
(三)神奇的9
1、這一關是神奇的9,先請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教師出示的三道算式。(學生匯報,教師板書:9×9=81,99×99=9801,999×999=998001。)
2、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能發現它們的特點嗎?
(我發現這一關的算式與第一關的算式很相似,只是把1換成了9。)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算式的得數,想一想積有什么特點?
(積是由8、9、0、1這四個數字組成的。積的位數等于兩個乘數位數之和。后一個算式的積比前一個算式的積是在8的前面多了一個9,在1的前面多了一個0。積中的9和0的個數比其中一個乘數中9的個數少一個。)
4、同學們說得真好,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我們可以把積從中間分成兩部分來看,前半部分的數比一個乘數少1,后半部分有多個0和一個1組成,0的個數和9的個數相同。
5、現在請同學們根據發現的積的特點,猜想一下,9999×9999的積會是多少? (學生一起回答:99980001。)
6、用計算器驗證一下你們的猜想正確嗎?(學生驗證)
7、你們的猜想完全正確,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
(乘數是9999,積的前半部分應是9998,后半部分就是由0,0,0,1組成的。)
8、說得真不錯,現在同學們能直接寫出99999×99999的積了嗎?(能)寫寫看。(9999800001)
同學們一路過關斬將,表現得非常好。很快我們就來到了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播放課件)
(四)尋找神秘的數
1、這一關比前面三關難度要大,有信心闖過這一關嗎?(有)如果想要闖過這一關,關鍵是把闖關規則看明白。請同學們翻到書的43頁,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闖關規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需要我們怎么做?
(學生閱讀闖關規則。)
2、你認為在這個規則當中,有些什么要求?
(學生分析要求)
3、現在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四個數字,同桌合作,按要求做一做,看哪一組最先找到這個神秘的數。大家開始吧!
(學生同桌探究。)
4、誰能說說你找到的這個神秘的數是多少?(6174)
5、同學們同意他找的這個神秘的數嗎?(同意)
6、說說你找到這個神秘數的過程吧。(學生講解探究過程。)
老師:同學們真是太棒、太聰明了,四關都被你們順利闖過。
三、課堂小結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算式的規律,同學們的收獲多嗎?談談你都收獲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結束語
今天的數學課,我們通過對有趣的算式進行探索,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規律,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我相信,只要大家平時善于動腦,認真思考,努力學習,勇于創新,你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更出色得表現。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移與平行》,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移與平行》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一組線之間的關系的第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教材突破以往僅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平行線概念的教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對平行線的認識上。學生畫平行線也變得容易,有利于他們把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這就為學生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體會平行線,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
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讓學生充分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學習用整體認識的眼光來觀察一組線,體會兩條直線間距離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來判斷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2、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難點: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通過平移認識“平行線”
活動1:我將讓學生用鉛筆移一移,體驗平移過程。(當我看到學生是這樣移的時候,我將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問學生:“平移前后的兩支鉛筆有什么關系?”估計有學生回答:“平行”;我將及時給予贊許,并板書。
(結論: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平移后的兩條直線組成平行線。)
2、畫平行線
活動2:這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我將直接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兩個三角尺畫平行線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動手畫一畫,用兩種畫法畫平行線。這使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3、折一折創造平行線并判斷平行線
活動3: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用紙折出一組平行線,這拓寬、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估計學生會折出以下這些情況等等,我將以其中一種折法作為例子直接演示來引導學生如何判斷平行線,隨后讓學生判斷自己折出的一組線是否平行。這能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結論:兩條直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就是平行線。)
4、找平行線、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
活動4:找一找。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由易到難設計以下兩道題目,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第一道題目是……,第二道題目是……。隨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六、全課小結
本節課,我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操作,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增強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和平行兩種。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體會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過程中,體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度。
(1)通過對生活中平行線的認識,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動參與意識。
(3)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發現討論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教材分析: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究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的位置關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論。這些知識是空間和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同時,本節課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直觀感受,通過設置“觀察”、“討論”等活動來鼓勵學生勤思考、多交流,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教法學法:
1、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動畫情景,鼓勵學生動手做,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說,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探: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模型,動手畫圖與合作討論,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論。同時,通過設置拓廣探索等練習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系得緊一點,直觀的多一點,動手實驗的多一點,使學生的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促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樂于探索,樂于創新。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觀察、猜想、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教學,向學生初步滲透反證思想,讓學生嘗試“說點兒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讓學生感受一組畫面,從而引出本節課題:平行線(板書課題)
(意圖:通過熟悉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無處不在,也為后面的探究活動作好了情感準備。)
二、合作交流
1、建立模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模型,并思考問題:在木條轉動的過程中,有沒有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呢?
(意圖:利用這個模型引入,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平行線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使學生樂于學習。)
2、平行線的概念。
(1)學生討論得到:在木條轉動過程中存在一個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parallel),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2)平行線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你還能舉出其他一些例子嗎?
(3)動手畫一畫,分小組討論: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幾種?
(4)動畫演示空間圖形:這樣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那么它們平行嗎?
3、平行線的畫法。
(1)過直線AB外一點P,你能畫出直線AB的平行線嗎?能畫出幾條?
(2)動畫演示平行線的畫法。
(3)練習:過點P畫直線MN的平行線。
4、平行公理。
(1)討論:在前面轉動木條a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使得a與b平行?如圖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出幾條?
(2)類比前面我們學過的“垂線的性質”,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歸納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論。
(1)討論:過點B、C分別畫直線a的平行線b和c,那么b和c平行嗎?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結論?
(2)歸納平行公理的推論。
(3)平行公理推論的說理。
三、反饋練習
1、鞏固練習。
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平行線。(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
(3)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平行線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落實基礎知識。)
2、綜合運用:P13、練習。
說明:(1)學生畫圖、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巡回指導、集體講評、示范。
(意圖:這組練習是“基礎練習”與“復習鞏固”的綜合。讓學生通過畫圖進一步鞏固平行線的畫法及平行公理,使學生能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
落實新知
3、拓廣探索。
小紅的媽媽是舞蹈教師,有一次快到六一兒童節了,需要編排一個舞蹈,規定排成三行,然后變換各種隊形。小紅一聽,高興地對媽媽說:“這是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讓我來替您參謀參謀。”小紅利用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設計出了四種隊形。小紅的媽媽一看,果然好辦法,隊形變化多端。
你知道小紅是怎樣設計的嗎?
說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師利用動畫展示。
(意圖:通過拓廣探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服務于生活。同時,通過學生設計不同的隊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說明:學生分組小結,各組代表發言交流體驗,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贊揚。
(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布置作業
1、讓學生利用平行線設計一些圖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驗平行線的美學價值。
2、讓學生利用相交線和平行線畫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圖,自己設計一個戶型,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板書設計:
5.2.1 平行線
1、平行線的概念練習書P13
2、平行線的畫法
3、平行公理
4、平行公理的推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6
基于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
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鉛筆、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體課件是本節的教具和學具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設疑誘導法以及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主動與我同行,我準備從學生身邊尋找數學,創設了一個我們班中各小組分別有多少人的問題情境,然后組織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條形統計圖,并借助投影儀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我準備設計一個矛盾沖突,告訴學生這樣的單式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看出各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怎么辦?從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復習了舊知識,檢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準備。)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內容: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的所有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高一級數的讀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數級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讀億以內數的讀法,并且弄清楚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為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和億以內數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讀億以內較大的數,特別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讀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時所出現的錯誤。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法難點主要表現在各數級中間或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必須讓學生明白哪些情況下讀0,哪些情況下不讀0。
教學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觀察法和發現法,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數的讀法原則。
2、本課在提問方式上,應多用啟發式提問,首先讓學生質疑,然后讓學生經過自身的經驗尋找解決的方法。
教學學法:
我認為本課的學法,應該是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為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復習舊知,先立后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復習舊知為基礎,喚起學生對個級(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印象。
二、設置問題,巧妙導入。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課前調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興縣人口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出課題(人口普查——萬以上數的讀寫)。
三、通過觀察,找出規律
通過獨立解決給定數的讀法,由一般數到特殊數(中間有“0”)的讀法探究讀數的方法。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先小組解決,然后組內匯報,最后集體找出錯誤并改正!
通過發現錯誤,找出錯誤,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讀數的方法。
(讀數時,先分級,再從高位讀起,億、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億”或“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適量完課后的習題,以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大家好:
《角的認識》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七冊長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其主要內容包括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的概念。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為本單元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做準備,還為后面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了基礎。不但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遵循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和原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理念,擬訂以下教學目標:在線段的基礎上,認識射線、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系與區別;認識角,知道角的大小。
2、利用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通過比較、判斷、概括等數學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驗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和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它們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對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為了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課計劃利用教具的直觀演示,學具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從而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基于上述設想,故設計以下的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變抽象為直觀。 學生在低提級已經視頻認識了線段。這節課的教學就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學習射線和直線,重點放在射線知識的構建上。知識不能靠傳遞,只能靠學習者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的構建。新知的構建必須有效的聯系舊知,找到新知的“生長點”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開始用一根繩子,引出線段,進一步認識線段的特點,教學射線相對比較抽象,沒有多媒體的直觀形象的演示,此時,我用學生常玩的激光燈,先投射到墻壁上出現一個亮點,這個亮點與燈泡之間此時是一條什么線?接著慢慢將亮點移到了窗戶上,投射到窗外,這時射出的光線還是一條線段嗎?發揮學生想象,那個亮點已經無限的處延長了,學生通過看亮點移動,想象可以射的很遠很遠,從而發現射線的特點是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再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射線,畫射線,加深對射線的理解,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角”做好鋪墊。學習直線直接從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體會直線的特點,由于有了射線做基礎,學生對學習直線自然輕松了許多。
二、 質疑討論,深化理解。 “學習了三種線,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惑,充分的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質疑。“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質疑時,思維處于亢奮狀態,所有學生的思維都被調動起來,給學生較大的自權和獨立性。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經過討論自己解決,教師選取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學生在討論的同時,增強了合作的意識,產生了“我要學”的欲望,產生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三、 民主平等,激發學習的動機。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同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這樣學生學的將更會主動、積極,更富有創造力。學完三種線的聯系與區別后,我讓學生在五秒鐘內過一點畫直線,比一比能畫多少條?從一點出發畫射線,看誰畫的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通過畫射線,從無數條中選區出其中的兩條,組成角,引入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找“角”、畫“角”,你還想學習角的哪些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明確學習目標,自覺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四、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做中感悟。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對于“角”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利用活動角,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實驗、操作、觀察、交流、概括等數學活動,積極構建新知。匯報時,學會質疑,學會分享,學會反思,達成共識。根據活動角的操作,發現“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緊接著比較邊長短不同的角,先讓學生猜猜,然后驗證猜想,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在做中感悟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精心設計。逐層提高。 學數學就是要學以致用,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體驗數學價值。本課計劃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實現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第一層次,找線段、直線、射線和角,在比較中強化對特點的理解。第二層次,判斷練習,通過辨析比較,進一步強化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層次是提高開放練習,通過數“線”、數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新知的能力,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我說課的主要內容結束了,相信我的教學設想,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構建成新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謝謝!我的說課完了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范文集合10篇10-07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10-11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觀察物體11-11
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小數乘整數12-04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9篇10-06
PEP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My Schoolbag說課稿11-08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關于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匯總十篇10-1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數學教案最新模板01-14
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模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