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09-24 12:29: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后,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于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及計算

  教學難點: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透明容器、不規形狀的橡皮泥、石頭、大豆、正方體、長方體。

  四、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從組成上說,一部分屬于原來中心小學的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各村學和教學班點,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講故事的形式,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后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兩個著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性。怎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選取橡皮泥測量,由于學生都玩過,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學生非常熟悉的土豆來測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樣可以捏變形,也很快能找出結果。③再出現石塊讓學生探索,發現簡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過實際應用和發散思維的方式在練習、鞏固的基礎上,結束本節課。

  六、教學過程設計:(7個環節)

  1、復習舊知,首先復習長方體(正)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說出共用的計算公式。

  2、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誰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難道我們人類還不如動物聰明嗎?以其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敢于和烏鴉比高低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這時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塊等物體,從外形上得出規則和不規則體的概念,誰能說出它們的形狀?這些物體、形狀不像長方體(正)的形狀那樣規則,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稱這樣的物體為不規則物體,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板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提示課題。

  3、提問:怎樣計算它們的體積,看誰能想出辦法?放手讓學生積極思考方案,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時鼓勱,讓學生大膽探索也是這節課的難點。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長方體(正);③土豆煮熟后壓成長方體(正);④把石塊(鐵)磨成長方體(正)。

  如果像石塊、鐵、雞蛋等不易改變它們的形狀或不允許改變形狀的時候,該怎么辦?提示能不能由烏鴉喝水的故事得到啟發?引入第第⑤種方案。

  教師演示:將石塊沉入水中。(學生仔細觀察):①有何變化?②討論:水面為什么會上升?(體積增加)③增加的部分在哪里?與石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④石塊投入水中后,什么在變?什么沒變?(長、寬不變,水面的高度在變)。⑤怎樣計算石塊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容器的長、寬、水的高度:原來水的高度

  放入石頭后水的高度

  升高的水的高度

  回答了以上的問題石塊的體積=容器的長×寬×升高的水的高度。學生很輕松地找到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說明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的原因。

  以上是本節的重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路進行的,這樣一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4、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誰還能想出其它辦法?

  ①逆方法;②裝滿水。再次鼓勵學生。

  5、鞏固練習:由生活中的數學又返回到實際應用。

  例:出示小黑板

  鐵塊的體積=底面積×高 由此可得到另兩個公式:

  底面積=體積÷高 高=體積÷底面積

  讓學生活學、活用,達到一題多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最后應強調水的體積與鐵塊體積的單位統一。(L=dm3)

  6、小結:本節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是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要求。

  7、作業布置:

  P55第1、2題,2題作為課后思考題:也是對本節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1、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2、剛才的實驗中,只能長水嗎?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現代小學數學》第八冊).

  教學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操作、概括、總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細致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在總結、歸納“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輔教軟件,實物投影,填數用表,數學卡片和一個鈕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出示數位順序表:

  問:(1)說出每個數所在數位,并表示多少?

  (2)看這個表,說明哪兩個數位間進率是10,或者進率是100?

  2.注意觀察(電腦演示)

  2.576<25.76<257.6

  (1)將25.76的“.”向右移一位,變成257.6.

  問: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2)將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問: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二、導入:

  看來小數點的位置直接影響了小數的大小,那么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們以小組合作的方法研究這個問題.

  1.(每組一個學具袋一個表),請組長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學具按照表上的要求,邊擺邊填,并找出規律.

  2.反饋.

  3.說說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獨立思考:將0.6m→6m,0.6m有什么變化?

  0.6m→6m原數擴大10倍.

  0.6m→60m原數擴大100倍.

  0.6m→600m原數擴大1000倍.

  5.你怎樣看出從0.6m→6m,原數擴大了10倍?還可以怎樣想?

  ①因為6m的6在個位,0.6m的6在十分位,個位和十分位進率是10,所以原數擴大了10倍.

  ②還因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變成6m,原數擴大10倍.

  6.從0.6m→60m,擴大100倍,道理是什么?從0.6m→600m,擴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據大家發現的,你能概括出小數點右移,原數怎樣變化?

  小數點右移一位,原數擴大10倍.

  小數點右移二位,原數擴大100倍.

  小數點右移三位,原數擴大1000倍.

  8.老師板書“右移擴”.

  (二)

  1.還有沒有不同的移動方法?

  2.反饋:

  小數點左移一位,0.6m→0.06m,0.6m縮小10倍.

  小數點左移二位,0.6m→0.006m,0.6m縮小100倍.

  小數點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縮小1000倍.

  3.你怎樣看出0.6m→0.06m,縮小10倍?還可以怎樣想?

  4.同組互相說其他道理.

  5.根據大家發現,請你說說小數點左移,原數怎樣變化?

  左移一位,原數縮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數縮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數縮小1000倍.

  6.老師概括并板書“左移縮”.

  (三)

  1.根據以上發現,我們可概括出原小數點位移的規律是:

  2.小組熟讀規律.

  3.老師有一問題,請教大家.

  (1)把0.6的小數點右移一位,為什么不寫成06?板書:06

  (06是6,沒有小數部分,0省略不寫.)

  (2)把0.6的小數點左移一位,為什么不寫成.06?板書:.06

  (因為整數部分沒有數,要補0占位.)

  (四)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而且還應記住在移動小數點時要注意添0去0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中:

  1.把0.09擴大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縮小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據箭頭指向,請說明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引起原數怎樣的變化?

  (三)電腦出示練習

  1.師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師出生答:(可進行比賽游戲)

  3.師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結:

  這節課大家學得不錯,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叫——

  小數點的悲劇

  有一著名宇航員獨自駕駛“連萌一號”在太空中作業,當他圓滿完成任務返航途中,突然飛船發生了不可解決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檢查員的.疏忽點錯了重要數據的小數點.在人生最后兩個小時里,這位勇敢的宇航員沒有悲傷,而是堅持工作著.最后他在與女兒訣別時說:“我要告訴你,我親愛的女兒,我也要告訴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中每一個數,每一個小數點,不要再讓小數點的悲劇發生了!”“連萌一號”消失了,這場小數點的悲劇結束了,但是請同學們牢記住這位宇航員的話吧!

  下課!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課時《摸球游戲》103--106頁。

  2、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1)二年級上冊,學生學過《拋硬幣》,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級上冊,學生學過《摸球游戲》,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一定、經常、偶爾、很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3)三年級下冊,學生學過《猜一猜》《轉盤游戲》,進一步認識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級下冊《游戲公平》的學習中,他們又認識了等可能性。

  而本學期所學的概率知識主要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說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前三個年級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與發展。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與能力:通過摸球活動的情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通過摸球、猜測、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進行合理推斷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同時滲透概率的思想,從數的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教學重、難點:

  因本課是讓學生從活動中進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并掌握用數表示客觀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這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說教具、學具: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求知欲,我準備了盒子、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若干個、轉盤、題卡,給學生準備了(每組)五個摸球的圖片、一張表格、兩個紅圓片、一個白圓片。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主要采取用

  (1)引導發現法: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

  (2)分組討論法: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相互間的合作意識,這兩種教學法相結合,批導學生會觀察、會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幾部分展開教學(出示流程圖):摸球游戲-------機智問答-------感知數據(0、分數、1)----描述生活現象。

  四、說教學程序:

  (一)摸球游戲(復習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談談第一個環節:摸球游戲。(貼出五個盒子的圖片)

  (課堂情境模擬)“同學們,老師這里準備了五個百寶盒,里面裝有各種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五個盒子中,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師,我認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為里沒沒有白球!”“我認為5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個!”“我認為2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里面全是白球!”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讓他們進行簡短的交流。

  這樣的引入,學生既復習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本課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二)機智問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學們,請看第一個盒子,能摸到白球嗎?”生:不能。“那么,誰能用一個數來表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師,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沒有!”好,我們就用0表示不可能發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邊寫下0)。那么,第二個盒子,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這時,有的學生說用1表示,有的學生說用2表示,因為里面有2個白球,我讓他們進行簡短討論,最后,統一了意見,用1表示一定發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邊寫下1)。

  (三)感知數據,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這里,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母雞下蛋的可能性為0,有的學這節數學課真有趣的可能性為1……

  這里,我放手讓學生去說,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讓他們把數數回歸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有了前兩個盒子作鋪墊,第三個盒子,學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緊接著,我把問題拋向學生“怎么用一個數來表示第四、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讓他們自己去先思考,再討論,再匯報。最好,學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導學生說出,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個球,共有八種可能的結果,這里的1是4號盒子里只有一個白球,同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個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讓學生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給出0和1作鋪墊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些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深入,步步為營,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運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得出用一個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從而突出了難點,也突破了重點,這也是我在處理本課教學重難點的特色設計。

  為了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我讓學生小組做課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戲,并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再次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然后,讓學生解析為什么有的小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是12次,而有的小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讓學生認識實際摸球活動中記錄的數據和標準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讓學生明白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標準概率,這就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可能性的高度。

  五、說板書

  最后,我說說我的板書,這樣的板書,簡單明了,學生通過以前所學知識自然過渡到今天所學知識,(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學生的識知規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找最大公因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中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找一個數的因數基礎上學習的。同時又為以后學習約分打下基礎。教材中直接呈現了找出公因數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別找12、18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此基礎上,引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現探索的過程。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公因數的方法,能準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讓學生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經歷探索的過程。

  因此確定教學重點為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難點為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說教學設計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 一)、復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很熟練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導入新知。(導入這一環節準備用時3分鐘)

  1、師:同學們,我們已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如果老師現在給你一個數,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

  生回答師板出12的因數:1、2、3、4、6、12

  2、師:你們真棒!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很快寫出18的全部因數嗎?

  生獨立寫并匯報18的因數:1、2、3、6、9、18。

  3、師:那么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么?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板書出集合圖形。

  4、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么特征?應該填什么數?

  生獨立思考后分小組討論。

  生匯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5:師:在這些公因數里面,哪個數最大?生:6最大。

  6: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里面是最大的,那么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最大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最大公因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突破了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因數關系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么關系?與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隨著老師的問題提出來就獨立的思考觀察,然后在小組內自行解決。

  (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并在小組內得到發展,對后進生來說也是一個促進。)

  生匯報:8是16的因數,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數是8。

  然后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因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并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質數關系找最大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匯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么關系?與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數是1。

  引導生小結: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

  練習: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因數關系找,用互質數關系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最大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系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鞏固練習,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于后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49頁

  教學目的: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2、理解、掌握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約數、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學、討論等方式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

  1、兩張卡片、2、多媒體演示課件

  〔評析〕為了體現當今新的教育觀,即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使兒童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有目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所以制定的目標體系全面、恰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

  1、整除的含義

  ①讓學生在小卡片上寫一道除法算式

  ②黑板上展示學生的除法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尋找的,而不是教師或書本給定的材料,它們來源于學生自己,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于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③教師提出問題:A、哪一道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B、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說“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

  ④讓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

  ⑤學生交流完畢,每小組派代表匯報本小組研究成果

  〔評析〕讓學生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即給了學生一個人人參與、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又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真誠悅納的情意關系中學會了與人共處。

  2、抽象概括整除的概念

  ①師: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數,用字母b表示除數,在什么情況下,a能被b整除?

  ②生:略

  ③師:讓學生完整地概括整除的意義

  〔評析〕由于學生對整除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所以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對話,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鞏固練習

  ①下面哪一組的第一個數能被第二個數整除

  17和549和73.6和1.210和10

  ②下面四個數中誰能被誰整除

  2、3、6、12

  〔評析〕概念初步后,為了有效鞏固,恰到好處增加了練習,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發展,增加了開放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又加深了學生對整除的理解

  二、新知教學,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1、提出問題,看書自學

  ①在什么情況下,a是b的倍數,b是a的約數。

  ②約數和倍數中的數一般指什么數?不包括什么數?

  ③你能仿照書中的(例1)舉一個例子,說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另一個數是這個數的約數

  2、學生自學,并回答問題及舉例、說明理由。

  〔評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這樣的學習,即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學能力。

  3、明確約數和倍數的關系

  根據實例提出問題:45能被15整除,能不能單獨說45是倍數、15是約數,為什么?

  生:略

  師生共同小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不能單獨地說一個數是倍數或約數。

  〔評析〕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明確了一個數是否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或約數時,必須是以整除為前提,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獨立存在。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準確地把握了教學關鍵。

  4、鞏固練習

  ①下面每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約數?

  36和97和1445和451和100

  ②下列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又是誰的約數?

  1、2、6、12

  ③游戲

  規則:老師出示一個數,看你手中的卡片是否符合老師提出的條件,符合的請舉起你的卡片。

  a、我是12,12能整除誰?

  你們是我的什么數?我又是你們的什么數?

  b、我是19,誰是我的約數?

  c、我是2,誰是我的倍數?

  d、我是1,誰是我的倍數?(小結:1是所有自然數的約數)

  e、讓全體同學舉起卡片,讓具有數字6的同學指出自己的約數

  〔評析〕練習題設計時,考慮到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發展,即有層次,又有坡度,形式又有多樣。即重視基本知識的訓練,同時還將知識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敏捷。通過練習,即鞏固了知識,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得到了發展

  三、回顧反思,談各人的收獲。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又是怎樣研究的?你有什么收獲?

  〔評析〕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方法,并談自己的收獲,這個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許多道理,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反思〕:素質教育的重要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改變學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所形成的那種偏重于記憶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究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學習方式,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筆者在設計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采用了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以合作交流、討論、自學等形式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綜觀整堂課,教師教得非常少,而學生講得非常多,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多,學生自主學習多,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切身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分數與除法中的第一課時。我將就“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四方面進行說明。

  (一)、關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教學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第一小節的授課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教學的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也是由于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地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而產生的新的應用題。本節課承接了分數的意義等知識,又為今后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和分數的大小比較等內容做好知識的鋪墊,所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體會量與率的區別十分重要。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二)、關于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的確定

  根據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認識,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知道如何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傾聽,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師生合作中,大膽創新勇于發現,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轉化的思想。

  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而本節的難點是具體體會每一個商的由來,它具體表示的意義,也就是通過分數與除法之間各部分關系的教學,實際上要將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的感性認識上進行一次升華。本節課我采取利用具體實物,圖形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的設計采取在大量的數活動和數學信息中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進行中,要充分創設讓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個性的數學活動,在學習中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實實在在的學好基礎知識,讓每個學生通過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營造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構。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識上學習新知識,讓學生感知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為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鋪路搭橋。

  (1)(課件展示)

  1)6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1塊月餅分給2人,每人分多少塊?

  3)1塊月餅分給3人,每人分多少塊?

  (2)問一問他們怎樣計算每人分得的塊數?

  (3)當他們發現不能得到整數的商時,引導他們討論應該怎樣表示他的結果。

  從而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4)介紹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由來。

  二、在目標的遞進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學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將數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遵循學生認知的特點,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創造有現實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數學活動。

  (1)出示例1: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1)生討論

  1在討論過程中,啟發學生用一個數表示

  2在小組中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生匯報討論結果

  生1:從圖上我可以知道每人分得這塊蛋糕的

  生2:求每人分得多少個,要算1÷3得多少?

  師:1÷3得多少呢?

  (2)出示例2: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塊?

  ——首先請他們估算一下每個人應分得多少塊?

  參考答案:

  A、半塊B、半塊多c、一塊

  ——其次,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

  (3)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數來表示具體的結果。

  (4)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論的總結,因為在這里學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認識。那么教學設計為請他們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結果,猜測分數與除法之間有什么關系,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情況,安排模仿練習,感性體驗數學活動。

  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長多少米?

  體會當得不到整數結果的時候,用分數來表示他們的商,發現分數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數,分母是除法里得出術,在總結完各部分關系與分母公式后,請他們推理一下,除法理由具體要求嗎?(除數不能為零)那分數有沒有要求呢?說一說理由,教師板書b≠0,引導進行驗證從分母所表示的意義說明沒有意義。

  三、掌握知識技能,實現數學思想的深入。

  結合本書的重點,難點,這一部分教學的目的要是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在應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層次的練習中,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構知識的框架,實現數學思想的逐步深入。

  練習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①強化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4÷5=5÷12=7÷8=

  讓學生敘述一下你觀察到了什么?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學生想一想,你都可以知道什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觀念訓練知識的遷移能力。怎樣解答?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

  ②用分數表示商的意義的總體認識。

  單位換算:9cm=()dm3cm=()m7dm=()m

  11秒=()分5分=()時8時=()天

  四、畫龍點睛,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

  課程的最后以學習目標進行提綱式小結,便于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再次重申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好習慣教師引導思考練習一中每段的長度都不一樣,要將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從認識上、意義上、聯系上進行一次升華。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識,為今后的繼續學習留下個性發展的空間,釋放無窮的潛能。

  五、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為新授例題。

  第二部分為總結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知識。

  第三部分為分層次的發展思維。

  這樣設計的目的再現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體現了一切事物發展的本質特點,更重要的是滲透給學生,從實踐中上升為理論,又用于指導新的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實性,從而樹立從小愛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各位尊敬的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方程的意義》。我的說課分為以下幾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景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具體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2、會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簡單的等量關系。

  能力目標:學生在觀察、比較、抽象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體驗。

  情感目標: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

  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學難點: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了解天平。

  謎語導入,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說說對天枰的了解,接著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二)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請學生觀察后說一說發現了什么,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板書: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飲料(250克),右邊放上另一瓶飲料(500克),再次請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板書:250250=500)

  這兩個情景學生非常熟悉,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然后我還創設2個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說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100x=250)

  情景4: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著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三)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并交流分類的標準。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于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四)層次練習,鞏固方程的意義

  在這一環節中,我編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找方程",即教材62頁第1題: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3-1.4=1.6ax2<2.4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題目要說明理由。

  (2)“寫方程”,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鞏固方程的意義。

  (3)數學游戲:教師出示式子,學生做動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學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學生就蹲下。兩樣都不是,則不用做動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2題:根據天平列出方程。

  (5)根據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3題。例如:小明x歲,爸爸40歲,爸爸和小明相差28歲。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并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提升,評價自我

  組織學生說說收獲,可以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悅。說說存在的不足,同時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六)作業布置,回歸生活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可用方程表示其數量關系,請同學們列舉出來。

  布置這題作業,目的是讓學生自主設計練習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七)板書

  方程的意義

  5050=100100x=250

  250250=5002y=50方

  等式a+2=17程

  xy=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思:通過文字形式來設計說課稿,比較單一,不能吸引評委。那么在設計里面放入輔助性說明的圖片,比長竄的文字更清晰,更能讓人明白。

【關于五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七篇】相關文章: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10-08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10-07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五年級說課稿《分數加減法》11-19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有關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10-13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說課稿11-04

數學學習計劃集錦七篇01-16

數學五年級日記集錦15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