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1-09-21 13:05:5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今天,感謝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牽線搭橋,讓我們相聚在這里,我代表全體教職員工真誠地歡迎各位老師,你們的到來,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機,為師生增添了一份幸福。感謝領導給予我們鍛煉的機會,為我們搭建溝通對話的平臺,感謝老師們的認真傾聽。下面我就對這堂課的設計意圖與大家交流。

  當初選擇《萬年牢》出于三點考慮。一是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在這樣公開的場合上略讀課文,我需要嘗試。二是因為網上沒有發現這篇課文的課堂實錄,一些教學設計也都是非常簡單的,而我需要的是更具有原創性的教學。三是因為在閱讀教材時發現課文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三個“萬年牢”做,而我的想法是讓我的課堂樸實一點,簡單一點。在研究的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沒那么簡單。

  1、課前讓孩子們聽歌曲《冰糖葫蘆》的MTV,讓他們有一種新鮮感,繼而產生一種好感。然后圍繞冰糖葫蘆歌曲和圖片進行談話,從而進入課文。第一次試講,光讓孩子聽歌曲,然后以一幅誘人的冰糖葫蘆圖吸引孩子,通過說感受讓他們更靠近冰糖葫蘆,喜歡冰糖葫蘆,從而能夠更快地走進課文,走進“萬年牢”。可孩子們說感受時,涉及的只有一種想法,想吃糖葫蘆。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認為,給孩子欣賞圖片的時間太短,他們還來不及有什么感受。于是我們設想在聽歌曲時,同時欣賞一組糖葫蘆的圖片,這樣孩子們的想法感受可能會更豐富,可結果還是一樣。孩子的興趣點是吃。再說,這些圖片與課文的內在聯系也不大。那天,王老師給出了主意,就用馮曉泉的MTV。

  2、對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都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就這個句子本身來理解“萬年牢”,第二步再聯系課文作具體的理解。比如說第一個萬年牢,讀著讀著,張老師覺得很奇怪,父親為什么給糖葫蘆起“萬年牢”這個名字,你再讀讀這個句子,能幫父親說說理由嗎?孩子們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對第一個萬年牢的理解。孩子們,父親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在這里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學會針對問題有選擇地圈圈畫畫,并且適當做一些批注。培養學生讀書時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習慣。努力做到多種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學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字里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實實在在、講究商業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個萬年牢時有一個環節,讓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這是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讓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門拐騙的事情,如果讓他們說說身邊的生意人,他們會羅列出一大堆不正經的生意人。一直以來我都是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觸太多負面的東西。所以讓孩子觀察社會生活,總是選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讓孩子在了解社會過程中,受到健康風尚的熏陶感染。當然,孩子也應該知道“丑”,只是我們的孩子畢竟小了一些,我總想首先用美去占據孩子的心靈,從而引發他們去崇尚美,追求美。

  4、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于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把教學內容蘊涵在任務之中,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得到了尊重,學生自然會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了。讓孩子再現父親和老板對話的情景,這個任務驅使孩子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斷,去構思,去創造。任務驅動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個創造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把父親做人做事的態度鉻記在心。在小練筆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徹底的人文熏陶。學生所寫的內容,是他對道德的一種判斷,是他的真實想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文與道同構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通過對空白點的挖掘,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王崧舟先生說過如何來烹調語文味十足的課,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詞是的,誦讀是的,練筆也是的。

  5、本來在小練筆結束后,我們過渡“面對老板的行為,認真實在的父親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辭去了這份相對走街串巷來講比較安逸的工作,辭去了這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籃叫賣”的日子。孩子們,父親“提籃叫賣”意味著什么?”有的孩子說:“意味著父親的收入得不到保障。”“意味著父親會更加辛苦,風里來雨里去。”

  孩子們,父親走街串巷,提籃叫賣,是那么的辛苦,“父親心里苦嗎?”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指引。生活中誰不會碰到困難,關鍵是面對困難的態度。孔子曾經夸獎他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許有人會說,生活就是這樣,窮日子富日子都得過,那有什么辦法?顏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夠忍受這么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為苦,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卻不改變他樂觀的態度。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了解父親提籃叫賣的辛苦,重要的是父親面對這些困難的態度。父親寧愿過著這種清貧的日子,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樂土。這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做事的一種態度,做人的一種態度。因為時間有限,再說畢竟是一篇略讀課文,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舍得放棄。于是,我們就把想要表達的內容盡可能地隱藏在老師的評價語里,希望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點影子。

  5、文本三次出現“萬年牢”,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

  萬年牢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生意的萬年牢,萬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誠實、守信的“萬年牢”的人品。父親如何能做出品質上乘的萬年牢?那是因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本來以為,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復,否則,就會成為陳詞濫調。我們要告訴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處“萬年牢”已水到渠成,無須再多言,我只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我想,一切盡在不言中。事實上,我們太理想化了。孩子,畢竟才四年級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全具備這種整合的能力,他們對這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還是一塊一塊的,需要我們引導把分散的珠子串聯起來。所以經過討論,我們對三個萬年牢又進行綜合,三個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系?那天我在試講的時候,一個孩子說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蘆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有些老師可能會有些疑問,你的教學中哪里體現出略讀課文,抓的點也不少,挖掘得也不淺。雖然,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云。事實上,粗知不等于淺知,粗知不等于少知。我們說,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比如今天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時,我們重點抓了兩個句子,“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父親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寶盆上的光圈。” 學生對字詞句進行了品讀,像“一點兒、都要、甩”等,在這個品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明白了父親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是因為父親選料嚴,工具好,手藝精,這個品讀的過程,更是在為理解父親的認真實在做服務。因為父親的認真實在才會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通過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粗知”,賦予了“粗知大意”比較豐富的內涵。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后,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蘊含著深摯透明的美。

  二、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為了讓“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

  讀:采用自由讀,找朋友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學生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去讀的方法,比如在指導在每一個對話前加上合適的提示語,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心情去讀。

  2、教法: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采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中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

  3、想象鳥兒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活動。

  4、學完故事,對鳥、樹、伐木人等說說心里話,并試著寫下來。

  四、說重、難點: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話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讀。

  教學目標的第三、四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表達、動筆能力,略難,我把它定為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二)、四次讀故事的開頭,體會鳥兒與樹的感情深厚。

  1、抽生讀,全班讀

  2、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什么時候?引出“天天”,再讀開頭。

  3、體會“天天”的含義,再讀。

  4、想象讀后畫面。

  (三)、用加提示語的方法體會童話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讀四次對話。

  1、自由讀課文。

  2、找出分別時鳥兒與大樹的對話,抽生讀。

  3、,出示對話妙招,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練習朗讀。

  4、引出鳥兒尋找大樹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小組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

  5、小組展示、評價,小組再展示,再評價,全班學生分角色朗讀。

  6、鳥兒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7、困難重重,鳥兒為什么還要去尋找大樹朋友?(板書:珍惜友情,信守承諾)

  (四)、讀故事的最后三段。

  1、全班讀,質疑。

  2、分析兩個“看”,體會鳥兒對樹的無比的深情和留戀。

  3、再讀。

  (五)、小練筆:

  1、讀完這個故事,肯定有許多要說,你想對誰說?

  2、學生寫話,展示,評價。

  六、說反思:

  本節課整體構思比較合理,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給提示語加心情的方法,體會鳥、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讀好對話。最后三段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遺憾的是:童話中各個人物的對話,在加上合適的表示心情的詞語后,如果引導學生先會讀,再小組合作練讀,合作的效果就會出來。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能夠參加全國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我感到非常榮幸!在今天的這堂課上,我想實現我的一個愿望,這就是──讓學生走進有效的課堂,體驗學習的快樂,感受語文的魅力!為了實現這個愿望,我們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一、深入鉆研教材,找準著力點

  老舍先生寫的《貓》有很多獨到之處,細細品來,我認為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其一,老舍在選材上與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貓的性格通過一個個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將一幅幅鮮活的生活畫面呈現于我們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自始至終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于每一個字眼。而且,我似乎從中讀出了人愛貓、貓親人、人更愛貓的情感發展脈絡,它如涓涓細流,豐潤著我的心靈,帶我走入了這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華麗的詞藻雕飾文字,語言平實,就像面對面的與我們話家常,全憑思想和情感牽著筆頭,化技巧于無形,自然地從心底流淌出來。其四,《貓》一課有著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從文中的兩個中心句,我們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可見本課結構嚴謹且有特色。

  當然,一篇課文既承擔著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也體現這一單元組的編排意圖。本組第一次提出了比較閱讀,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有助于學生在比較中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達方法。所以,就《貓》這一課而言,不僅要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還要結合“閱讀鏈接”落實本組的學習目標。

  我們之所以要弄清本課、本組的這些特點,就是要清清楚楚的教,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崔巒老師多次強調,語文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們遵循了這一理念,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

  首先,對沒學過這篇課文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之一,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你喜歡怎么學?結果,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如,能不能把家里的貓帶來讓我們看著學;在朗讀時配上音樂;有的學生甚至建議要抓住他發現的中心句來學習。調查之二,你想怎樣寫小動物?結果大部分學生只想到寫動物的樣子和生活習性。聽了學生的心聲,我茅塞頓開,似乎觸摸到了教學中最有生命力的脈搏,根據學生的建議和實際情況,我調整教案,如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感悟到從可以從不同角度寫動物,表達真情實感。其余思考已有呈現,不再贅述。

  其次,我對學過本課的學生也進行了調查,如,“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現在你體會到了嗎?”結果多數學生羅列貓的性格,體會到因性格多而古怪。針對這一點,我調整教學,引導學生發現是因一組組對立、矛盾的性格統一于一體而古怪。在調查中,我還發現學生體會到了老舍對貓的喜愛,卻沒有感受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所以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有意識強化了這一點,升華學生的情感。

  所以,我要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打開了我的教學思路,讓我品味到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真正含義。

  三、努力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長期困擾語文教師的難題,我曾為此苦惱、困惑。而這次,小語會提出了這一主題,給我們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今天的課堂上,我也想在這一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如,在學習“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時,借助語氣詞,引導學生在反復品讀中,體會到了老舍先生樸實、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和蘊藏于文字背后的對貓深深的喜愛之情。再如,以“小梅花”為切入點,感受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還如,讓學生透過一個“更”字,理清課文結構和情感發展脈絡,體會小貓的更可愛。正是因為這一個個見棱見角的方塊字,能在老舍筆下如此鮮活,所以我也要讓它們在學生心中鮮活起來,充滿情趣!我想,只有課堂上將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的統一,才能實現這一點,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的內涵和語文的魅力。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對我來說是一個探索之旅,一路走來,旅途中有收獲,有喜悅,有失敗,更有思考,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天的這節課,讓我走進了一個反思的驛站,我要審視自己的成敗得失,整理好行囊,繼續追尋新的目標!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事例,說明了什么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然后又以“美國黑色風暴”為例,具體說明了“誰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大自然懲罰的道理”,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生態平衡的規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二、設計理念:

  本課語言簡潔明了,易讀易懂重點應是使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積極主動地保護環境。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特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能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夠主動積累詞語,通過課文中列舉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的道理,能夠理解掌握什么是“食物鏈”和“生態平衡”。

  2、能力目標: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主動積累詞語,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課文中事例,喚起學生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主動宣傳環保知識,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四、教學重點:

  正確書寫本課的13個生字,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懲罰”的道理。

  五、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生態平衡”。

  六、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實踐的方法來開展學習的,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提倡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加強與同伴間交流合作的能力。采用這種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且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訓練、培養和提高。

  七、教學準備: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

  八、教學時間:

  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析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字、詞教學。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導入采用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法:

  教師播放課件,以強烈的視覺映象沖擊學生的感官,在上課之初創設良好教學氛圍,為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好鋪墊。教師隨機啟發學生談內心感受從而揭示課題,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激情進入學習課文的氛圍之中。

  (二)、新授部分分為四個大環節,分別是自主讀書知環保、合作交流議環保、探究升華做環保和發出倡議喚環保。

  第一環節:自主讀書知環保: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主要與同學探討感受最深的語句和交流自己不懂的問題。

  3、教師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因此,課題上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時間,重視生生互動,使他們有機會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二環節:合作交流議環保: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主要采用師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展開學習活動的。

  主要設計了四個小環節:

  1、自讀課文,查找事例。

  2、小組交流,得出結論。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主要以黑色風暴為例展開學習,并指導朗讀。

  4、延伸學習,加深理解。學生匯報自己收集整理有關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此環節教師為學生準備表格,以便學生更好地歸納整理交流結果,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小組合作交流不僅鍛煉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環節:探究升華做環保:

  1、師生共同理解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含義。這是本課的難點,學生對這兩個專業名詞很難理解,主要引導學生在具體事例中體會其含義,并且播放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讓學生一看即懂,從而來突破本課的難點。隨后教師相機講解并板書:食物鏈:大魚→小魚→蝦米→浮游生物

  生態平衡:不能破壞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和匯報,舉一些實例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嘗試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樂趣。

  2、全班交流談啟發,引導學生保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

  學生能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相聯系,達到宣傳教育和實際應用的目的。

  第四環節:發出倡議喚環保:

  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宣傳環保知識。能與其他學科相聯系,注重知識的整合。本環節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重視環保,注意“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激發學生環保的熱情。

  (三)小結部分:學生談收獲,教師鼓勵學生做環保小衛士。

  本環節有利于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學有所獲,進而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業:每人寫一份倡議書,呼吁大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作業安排不僅使學生提高自我環保意識,還明確自身承擔著宣傳環保知識的重任。使我們每個人都能重視環保,愛護我們的家園。

  十、板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體現學生難理解的內容“食物鏈”,幫助學生理解把握課文的難點,通過對“食物鏈”的理解來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由食物鏈引出生態平衡不能破壞,由淺入深,突出展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十一、教學預期達到的效果: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許多人對地球了解甚少,不注意保護它。利用電腦展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地球的美好與破壞后的悲慘,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如果不保護地球,人類將沒有生存的環境,破壞大自然,破壞環境,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圖片直接觸動了學生的情感,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全部引發出來,起到牽一發而動全篇的效果。學生能通過自主、合作、全班交流找出課文中列舉的事例,能理解“誰破壞了生態平衡,誰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的道理。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食物鏈”和“生態平衡”,學生能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掌握這兩個專業名詞。通過學習和開展活動能喚起學生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能夠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主動宣傳環保知識,使環保成為我們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聞名于世。本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3.學習第2自然段,憑借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4.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2.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對荷蘭的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二、說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后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體味。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字詞,找到自己感受比較生刻、比較喜歡的部分讀一讀,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通過交流加深印象,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知道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進行拓展性訓練,促進學生積累內化課文語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三、說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談談看到“田園”,看到“詩情”分別想到了什么。利用已經學習的課文《泉城》進行比較,理解“田園詩情”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田園”和“詩情”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題。】

  2.指導學生明確,在本課中“田園”就是指荷蘭的牧場,然后來談談對荷蘭的了解。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交流,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此外,學生搜集到的關于荷蘭地理特點,經濟特點的資料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幫助。】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難讀的詞句或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兩遍。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指名學生認讀,及時糾正讀音,然后齊讀詞語,為課文閱讀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在詞典的幫助下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所以,讀準詞語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來談談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為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打下堅實基礎。】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先讓學生練習朗讀,然后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引導學生采用“××××圖”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課文結構都十分清晰,是學生開始學習概括文章內容的練習素材。有了之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感知本課的內容、結構時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寫作方法。

  指導學生重點學習下列句子的寫作方法:

  (1)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

  (2)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正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3)牛犢跑前跑后,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端莊,好似牛群的家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會運用比喻和擬人兩種寫作方法進行今后的習作。】

  (五)拓展延伸,培養寫作興趣。

  1.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在荷蘭隨處可見。但是在這里,作者具體描繪了草原上奶牛的畫面,卻只用了一句話略寫了郁金香。你們能否也象作者一樣,將荷蘭郁金香的美麗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

  2.就以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為開頭,大膽展開想象。可以從花的數量、顏色、姿態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對荷蘭的郁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四、板書設計

  草原奶牛、郁金香

  低地駿馬家畜

  水、花、牧場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傍晚擠奶

  夜晚平靜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1.理解重點詞、句、段。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后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馬

  浩浩蕩蕩

  潮過后

  平靜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大倉老師》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通過大倉老師的自我介紹及一堂語文課的敘述展示了他樸實、正直的品質,文字樸實感人。

  雖然三年前我也曾執教過這篇課文,但如今根據教改的不斷推進,理念的不斷更新,我在教學的形式以及教學內容上稍作調整,基本的教學內容和重難點沒多大調整。下面就本次活動的主題“以學定教,打造‘學的課堂’”,談談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意圖:

  一、“以學定教”的教學形式

  1、重視學生的預學

  由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除了常規的預學(讀通課文,自學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等),我還讓學生從以下兩方面想想學習收獲(可以圈劃詞句,寫寫感受,并嘗試讀好相關句子),或有什么問題:

  (1)課文內容(提示:課文講了大倉老師的哪幾件事;覺得大倉老師怎么樣)

  (2)寫作手法。

  課文內容方面,學生對課文記敘的兩件事能大概了解,對大倉老師的為人也會有一些粗淺的感受。至于寫作手法是高層次的要求,學生在自學時對課文的描寫手法等稍加注意即可。

  2、課堂中體現以學定教

  在揭示課題后的整體感知、理清文脈這一環節,由于課前已作預學,故直接讓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大倉老師的.哪幾件事,教師概括板書。

  對于人物品質的感悟,我讓學生先進行小小組交流學習,交流自己在課前學習所得,也傾聽別人的習得,思想發生碰撞,互相學習、補充、提高,教師則巡視點撥,及時了解學情,以便適當調整教學。但是,“蘿卜燒蘿卜,還是蘿卜。”,在此基礎上必定須要老師的指導,因此,接下來便是集體交流,教師在重點難點處加以深入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品質與能力。

  二、以學定教,教師該教什么

  1、研究學情

  (1)學生對兩件事能大致了解,但不會簡要復述;

  (2)對于第一件事中大倉老師的性格特點能初步體會,如幽默、樸素等;

  (3)對于第二件事中大倉老師的“不偏向”(文中有這些詞)、公平等能有所體會。

  2、教什么

  (1)學生有困難的、不能深入的,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處

  “挑剔”、“理會”兩詞的理解感悟,既是課后練習中所要求的,也是文章用詞的精妙處,我們要讀懂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文后練習巧妙地滲透于閱讀教學中。“挑剔”,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故意找茬、吹毛求疵、驕橫跋扈的有錢人家子弟,“理會”,課件大倉老師不但表面上不去理睬,更從心底里不去認同山本春美,可見大倉老師不畏權勢的品格。“若無其事”、“沉默”這兩處詞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想象“真的沒事嗎?”,大倉老師沉默一會兒,究竟在想什么,讓學生深入人物內心深處,讀懂大倉老師是頂著重重的壓力,甚至是冒著事業的危險再回貧窮生活的可能,在支持一個社會底層的孩子,在體現他公平、正直難能可貴的品質。經過這樣深入的引導,學生不光明白了課文的遣詞造句,讀懂了大倉老師的心,更知道了學習語文就應該深入理解感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學好語文。

  (2)重視單元目標的落實,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有的老師認為單元目標可有可無,其實單元目標的設置對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至關重要。這兩單元的訓練目標為“簡要復述”,以前學習過詳細復述,而且,本課提前教學,簡要復述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雖然對兩件事大致了解,但真的要讓他們簡要復述,他們可能說得過于簡單,不清楚,可能過于繁瑣,接近詳細復述,因此,在學生理解感悟了第一件事后,我讓學生明白簡要復述的要求與方法,簡,就是簡單,要,就是扼要,抓要點,還要注意完整性,轉述人物語言時人稱的變化等。這樣,學生學得明白,學得也有法,學習能力自然會提高。第二件事就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復述,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可能符合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老師的傾聽、點撥,讓學生學會區分主次、抓住要點等,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既要心中明了,也要及時引導、點撥,發揮好主導作用。

  總之,以學定教,不光從形式上有所改變,關鍵還在于教師應更多地了解學生,更深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選準教學內容,學生懂的就不教,要教學生所不懂的。只有教師聰明地教,學生才能更聰明地學。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卡羅納》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讀課文,選自《愛的教育》這本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5個生字,9個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2.激發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說教法:

  我主要是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作下鋪墊

  談話導入:先讓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當學生說到媽媽為自己做的事情時,我就引入:“很多小事中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還有什么事也讓你感受到媽媽的愛呢?”讓學生自己去說,自我激發情感。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這是多么悲痛的一件事情啊!他身邊的人又怎么同情他,幫助他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卡羅納》。(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感受愛心。

  1).同桌接龍讀課文,遇到讀錯的、停頓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事,讀了有什么感受。

  3.檢查。

  1)板書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叮嚀 囑咐

  同情 憐憫

  放聲大哭 號啕大哭

  2)找找這三組詞語的規律,感情朗讀。

  3)讀著這些詞語,體會到了怎樣的愛心。

  4)通過讓學生體會卡羅納曾經與母親在一起的情景和他傷心欲絕的表現,再一次深化“愛”與“失去愛”這個落差。

  4.自主學習,感悟

  用“—”畫出表現卡羅納內心悲痛的句子,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是怎樣做的,用“~~”畫出有關句子。聯系學生生活,讓他們說說自己生活中有誰關愛過你或者你關愛過誰?→推薦并向學生介紹《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書的故事都很感人,同學們,有空你們讀一讀《愛的教育》,這必將會提升我們每個人愛的濃度。補充《愛的教育》十一月十日的日記《我的母親》片斷,加深感受,再次感情朗讀這四句話。

  “你須記著!你在一生中,最苦的一事,就是失去了母親。你將來年紀大了,嘗遍了世人的辛苦,必然會幾千次地回憶你的母親。一分鐘也好,但求能再聽聽母親的聲音;只一次也好,但求能再在母親的懷里作小兒樣的哭泣。”

  5.感受幸福

  卡羅納失去了母親,遭到了巨大(板書:不幸),心里承受著的悲哀。他是一個多么可憐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親,今后的生活將會是怎樣?

  此時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板書:關愛幸福)周圍的人們又是怎樣表達對卡羅納的愛的?

  請再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仔細讀課文,用心去體會,在旁邊做上批注,在你感動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次。然后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分享。開始。

  預設交流:

  1)、體會老師的愛:

  “卡羅納的母親去世了……不許在他面前放聲大笑。”從一個詞,一個標點中你都能感受到這份愛,誰想說?“!”──非常嚴肅、命令(指導朗讀)為什么不許、不許什么?再來讀讀。

  “老師把卡羅納拉到自己胸前……孩子,你要堅強喲”聯系上文讀讀,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老師對卡羅納的愛?學生說一處,就帶著感受朗讀。老師的哪個動作哪個稱呼讓你仿佛覺得就是母親在身邊?(“拉到”“孩子”)再來讀。

  2)、體會“我”的愛:

  “我本想跟他說幾句話……別哭了。”千言萬語化為一個動作,做這個動作表示什么?請你來讀,把動作背后隱藏著的東西朗讀出來。千言萬語還化為一句話──齊讀。

  3)、體會同學的愛:

  “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陣陣同情和憐憫,大家屏息凝神地望著他。”

  屏息凝神地望著他,什么話都沒說,其實那一雙雙眼睛里寫滿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羅納的同學,你要用這目光告訴他什么?此時的確是無聲勝有聲啊!這樣的場面還有一處,讓我們再來讀讀吧!“放學的時候,大家圍在他身邊,誰都沒有說話,只用關切的目光默默地看著他。”

  4)、體會“我”母親的愛:

  (讀了老師、同學和我對卡羅納的愛,誰還找出誰也給了卡羅納的愛?)

  “母親把我推開了,她目不轉睛地望著卡羅納”母親的用意我最后明白了嗎?從哪個詞知道,母親這個舉動想告訴我什么?同學的母親,她也非常理解,同情卡羅納當時的處境。

  根據板書小結:

  這同情、憐憫、關愛……包含著周圍人對卡羅納深深的愛!

  這些“愛”卡羅納感受到了嗎?(感受到了)從哪兒看出來?

  齊讀(他什么也沒說,也沒有抬起頭來,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卡羅納真的沒話說嗎?他似乎說著什么?是啊,此時的卡羅納已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來表達他的感受,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5)說話拓展,延伸愛

  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么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6、回歸整體,升華感情

  讓學生明白愛是一種能力,真正的落實,要從關愛身邊的人做起,學會關愛他人。生活中難免遭到不幸,我們應該正確面對。對于我們周圍那些遭到不幸的人,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什么呢?(關愛)這也是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發。再讀課題。

  關愛他人是一種美德,他能給人以春天般的溫暖,他能融化一顆冰冷的心,我們相信,卡羅納在這么多愛的籠罩下,心頭的悲傷會漸漸消退的。愛讓人間充滿溫馨。同學們,讓我們有空多讀讀《愛的教育》,她將提升我們每個人愛的濃度。“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雙手幫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愛,社會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幫助你。”(齊讀)相信卡羅納在這么多人的關愛下,在自己的堅強面對下,他一定能成為生活的強者!相信,當周圍的人遭遇不幸時,同學們會向他伸出關愛之手。因為我們知道“心地善良,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一雙手幫助他人;心地善良,心中有愛,社會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幫助你。”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后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結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六、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效果〕

  可以看到,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得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10篇】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10-12

《語文》說課稿11-09

部編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8篇10-12

四年級語文下《麥哨》說課稿12-27

四年級語文下《牧場之國》說課稿12-20

四年級語文《巨人的花園》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頤和園說課稿11-03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12-28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