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家是什么》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極富真情,筆墨不多,卻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但耐人尋味。我主要抓住“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這條主線,通過富翁有別墅卻沒有家,熱拉爾雖然無家可歸,但有女兒就有家這兩個故事揭示“家”的含義,“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教學的:
一、氣氛渲染,調動情感
這篇課文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走進文本,設身處地的感受和理解。本文的故事簡單,但真正要讓學生懂卻比較難。所以一開始,我通過教師講故事,配合媒體畫面音樂,使他們較快地進入故事情景中。
在課后拓展階段,我聯系了今年春運,那場大雪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考驗著中國的春運。我們班也有許多外地的小朋友,他們在春節回家的途中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加上媒體的宣傳,許多學生是有感受,了解的。所以在課后拓展中,播放春節前廣州火車站人山人海的場面,以及滯留旅客滿懷期望的眼神,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情緒。
二、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這篇課文生字只有3個,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了隨機滲透。有幾個詞語也比較難理解,本課中我采用多樣理解的方式,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到達對課文的認知。如通過出示竹籬茅舍、高堂華屋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故事講解,引讀等理解“離散喪生,悲喜交集,輾轉數地”,通過提出問題理解“無家可歸”。
三、反復讀文,讀中感悟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這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一開始我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家是什么的句子。再讀讀重點小節,劃出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到,理解后,再進行反復誦讀,回到家是什么。其實這一個句子也貫穿了我整堂語文課的教學,反復出現。加深感悟。通過理解“然而”表示轉折的詞語朗讀帶有轉折及反問的句子。同時增加了讀的形式,個別讀,齊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四、發揮想象,訓練說話
語文課應該積極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暢游在語文天地。復述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父女倆再見面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根據課文目標,讓學生想象:將父女倆見面時的情景說具體。以及熱拉爾冒著哪些生命危險尋找女兒,感受他為了找到家不顧生命安危。想象富翁為什么覺得自己沒有家體會他的孤獨等,抓住契機,進行想象和說話訓練。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五、說教具: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計導語時,采取了設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后,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為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后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后請幾位后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后,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于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后找幾位(后進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后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于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后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后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余傾聽并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后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后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后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最后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后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本課教學,力求突出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揭示文中蘊含的道理,注重語言的品味。凸顯閱讀教學“以讀悟理”、“以讀悟語”的基本特征,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列文虎克玩鏡片,之后,做成放大鏡,接著,做出顯微鏡,最終發現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字里行間滲透著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
【學情分析】:
1、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通過細致的'閱讀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
2、由于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等原因,對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蘊含的道理等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有較大困難。
3、學生閱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資料、聯系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細細品讀課文。
2.理解文中引號的用法。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邊玩邊想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1. 教師:愛玩,是你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在玩中有什么體會?(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 學生交流。
3. 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 “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4.針對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
a. 什么是“名堂”?
b. 誰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各個擊破(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這一段。
⑵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⑶ 教師: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2、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⑴ 通過第二、三自然段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請學生匯報。
例如:列文湖克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等等。
⑵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⑶帶著贊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⑴齊讀第四自然段。
⑵列文虎克發現了什么名堂?從那里可以看出來?找出并讀出來。
⑶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 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⑸ 聯系上下文,交流討論。理解a“小人國”、“居民”指的是什么?
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⑹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有沒有人知道?從哪里看出來?(指名讀,請學生帶著自豪的語氣來朗讀)
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與“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前后呼應的寫作手法。
⑻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 知識拓展、延伸
1、什么是微生物?
2、舉例說說玩出了大名堂的其他科學家的名字和事例。
四、討論交流、回顧總結:
列文虎克發現的大名堂真的只是“玩”出來的嗎?他的玩和我們的玩有什么不一樣?引導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他在玩中不忘思考、不忘觀察的品質。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讓我們像列文虎克一樣在玩中觀察,在玩中思考,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五:作業
課后小練筆
平時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六、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 玩中做, 做中玩, 玩中做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第一、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大意。
《紙的故事》的大意就是介紹了紙的發展過程,表現了民族自豪感。
首先,在第一課時中我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并沒有把課文分開來讓學生理解,而是讓學生能夠完整的讀課文兩遍,至少使學生對課文能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把握住課文的大意,我結合課后練習3按紙發明的過程給圖畫編號這個練習,讓學生明確紙的發展過程。
其次,在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掌握紙的發展過程,我按照用品、原料、特點的思路設計了紙不同的發展階段的兩份表格。這樣紙發展過程的各個要點就能夠比較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存儲。
第二、備課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備。
第一,根據學生能力情況,分層設定要求,有差別地對待學生。
在第一課時根據學生對于紙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預定為“A、對課文內容了解比較少。B、和課文差不多。C、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三類情況,這樣在讀課文時針對這三種情況就有三種不同的要求:
A、讀通課文,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記一記。
B、自讀課文,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
C、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這樣有了層次的教學,在一定層度上將會提高整堂課的效率。
在第二課時,爭當講解員這個環節中,我針對班內學生的情況初步定下了三種層次:
1、根據課文句子段落來說的。
2、大部分根據課文,適當增加自己的語言,比如說加上自己對祖先的贊嘆。
3、能較多地補充課外的內容或按自己的語言來說的。
這些都是希望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備課,設計教案。
在我初次備課的時候,我一門心思想得是我如何把這堂課上下來,我要做哪幾步,經過馬老師和周老師的啟發指點,我開始轉變我備課的思考方向,我們班的學生比較喜歡角色扮演的這種類型,做做小老師、當當小法官等等,而這篇《紙的故事》正好可以讓學生來當當講解員,那我就圍繞這一點備了第二課時。為了讓學生有階梯,我把課文分成“紙發明前”和“紙的發明”兩塊讓學生來學習,來講解。
“紙發明前”的內容側重的是把內容介紹清楚完整,而對于“紙的發明”的介紹,不僅要求介紹清楚完整,而且要求介紹時突出民族自豪感,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秋天的雨》。本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繽、枚、爭、勾、喇、叭、厚、曲、豐"等11個生字。會寫"盒、顏、料"等13個字。能讀寫"顏料、淡黃、豐收、一曲"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喜歡秋天,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對秋雨的喜愛。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所以,制定此教學目標,重在使學生在讀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抓具體的語言文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會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課文中描寫的秋天美景,體會作者對秋雨的喜愛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
(一)情境創設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興致高漲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應達成的重要教學目標,老師必須有策略地對朗讀進行指導。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我將合理運用多媒體,以情景助讀。
四、說學法
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非常適于朗讀,葉圣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所以,我指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情境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等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運用。
五、教學過程
作為第一課時,我這樣安排:說秋天——體會秋雨的清涼與溫柔——總體把握,統領全文——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繽紛(讀中體會秋雨給大地帶來的美景,感受語言美。)
怎樣才能突破難點?怎樣讓學生讀好課文?怎樣讓學生去感受,去領會?
1、以境觸情
從時間性來講,已經過時了。要是正合時節的話,就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如去找找秋天,去畫畫秋天,去寫寫秋天等一系列的活動。)去體驗,去感知。有了生活的閱歷,再來上這篇課文,可能更容易些。由于條件的限制,只有我自己盡可能的去給學生創造環境,營造氣氛,(整個教學過程設制一個背景音樂,以圖片去感染熏陶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讓學生在富有詩意的情境中,去學習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的文字,去品悟文章的語言美,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2、讀——積累——感悟
在新舊課標交替過程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語言實踐能力,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讀出興趣與感情、意義與啟示,更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從讀中去感受。這來得很重要。
(1)注重"積累"
讓學生從讀中積累,說中積累,這些過程,在我的課中這樣安排了一些內容: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句在句式上是一樣的,學了一句,就等于學了兩句。安排一點點時間,讓學生選擇性地背一背,這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講到菊花時,讓學生來補白,說說菊花的其他顏色,再概括地用一個詞來說說這些顏色,學生肯定會用上學過的詞語來說。(像今天他們就說出了"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同時還是對所學知識的形象再現。
最后讓學生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找出來,去讀讀,背背,以便今后寫作。這又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之前,我還想過放一個讓學生寫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仿寫一兩句話。但課文寫得那么美,那么詩情畫意,說實在,我們老師去寫也未必能寫好,讓學生去寫就更難了。要去引導寫好,我沒有這個把握。
(2)以讀帶說,以說帶讀
以讀帶說,以說帶讀去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中多數詞語是以聯系語言環境來理解的。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成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美麗的菊花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需要好好體會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先讀,再說,說了再讀。有了感受去讀課文,感覺就出來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理解這些句子,一要聯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二要反復朗讀品味。
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么美的文章,我在教學時,有一點感觸很深:書到用時方恨少。教學時,覺得自己的語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導學生去讀、去說時,我沒有更多的詞匯、更多的語句來表達。看來自己真的該多讀讀書了!
3、設情境,說中品,提升能力。
新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品讀第三自然段時,我要求學生閉上眼,通過引述讓他們仿佛聞到秋雨藏著的氣味,并讀出來。再讓他們小組討論,秋雨里還藏著什么香味?(課件出示)請學生當當小導游,帶領我們參觀秋天的果園,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如何自由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就出示了這樣的例子(課件出示),為學生思維的表達作出了實例示范,這時的學生也許會說:"板栗樹上的板栗球露出了笑臉,板栗們趁此機會溜出來了"等一些句子。此時的我會充當學生忠實的聽眾,引領學生由閱讀遷移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發現生活之美,讓學生們明白:這樣美的語言我也可以說出來。
在品讀第四自然段時,(課件)順學而導,以學定教,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首先告訴學生秋雨是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瞧!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會對好朋友關心的說些什么呢?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再讓孩子們當當森林中的廣播員,替秋雨姑娘廣播廣播!設想有哪些動植物聽到了?最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表演,不知不覺中實現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使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超越文本,享受著創造的快樂,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語言的創新能力。
指名朗讀第五自然段,用以評促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這段話。聯系全文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先在四人小組內討論,然后集體交流。引導學生拓展活動:美麗而又豐收的秋天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學了這篇課文后,此時同學們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為語文園地的教學活動先作鋪墊。)
六、說板書
這堂課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脈絡清楚,豐收和快樂兩個詞語點明了課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通過多種方法創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課堂氛圍,實現了"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努力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語文能力,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關于三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關于三年級語文《燕子專列》說課稿12-20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翠鳥》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風箏》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掌聲》說課稿12-17
《語文》說課稿11-09
《月球之謎》語文說課稿范文03-12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燕子》說課稿12-20
三年級語文《給予樹》說課稿12-17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說課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