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為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啟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了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后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后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為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為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只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肴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系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并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后兩句話。這既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后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為擔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游轟動全城,為什么唯獨范仲淹不為所動?學生回答后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后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于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并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后,講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后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后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為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后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了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六課《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故事。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而能刻苦學習,胸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紹范仲淹在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主要講述范仲淹少孤,家貧,讀書十分刻苦。介紹了范仲淹的四個小故事,分別是只身求學、劃粥割齏、拒絕佳肴、閉門不出。第三部分講范仲淹的遠大志向和從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對他的贊頌。本課在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在第一課時已經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了解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寫的場面。
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的精神品質。
(2)激發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難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特點的。
二、說學情
從課文結構與內容來看,學生可以讀懂課文內容,但由于學生身處優越的家庭環境,大多缺乏刻苦學習的品質,時常有常立志而無長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體會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學生的寫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領悟作者的寫作特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綜合這一系列學情,我精心設計了各部分教學環節,相信可以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著名心理學家陳爾壽說:“教無定法,人各有法,引起興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1)誦讀古詩,走近范仲淹;
(2)讀中感悟,想象說話,感悟其精神;
(3)依據資料,交流匯報,學習其品質。
四、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這堂課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展示的舞臺。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課前誦讀古詩,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之前,首先全班齊誦范仲淹的三首詩詞,分別是《江上漁者》《漁家傲·秋思》《岳陽樓記片段》,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范仲淹杰出的文學才華,從而產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時代刻苦學習的經歷的興趣。
(二)課始回顧復習,為細讀課文,感悟體會做好鋪墊。
引導學生復習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一問題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第二個問題是課文講了范仲淹的哪幾個小故事?四個小故事既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又是體現范仲淹精神的重點篇章。回顧復習是為細讀課文做必要的知識準備。
(三)自主探究,品讀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學時,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讓學生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畫出令人感動的句子。
第二步全班交流閱讀感受。交流環節采用“以學定教、隨機點撥、趁勢朗讀”的教學方式。
第一個故事“只身求學”,如果學生說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臉;餓了,就用稀粥充饑。”這一句,我就引導他們在感受的同時發揮想象,想象范仲淹獨自一人在外求學,還會有哪些情況出現,他又會怎樣解決呢?從而引導學生用句式“——了,就用——————”,感情朗讀中體會范仲淹只身求學的艱苦。最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只身求學如此的艱難,但范仲淹苦讀詩書不曾放棄,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二個故事“劃粥割齏”,如果學生說到“劃粥割齏”這個成語,就引導學生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雞鳴即起”積累成語“聞雞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寢”積累成語“廢寢忘食”,從而體會范仲淹生活的艱苦,這時教師再次追問:“同學們,生活如此的艱苦,范仲淹攻讀詩書始終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三個故事“拒絕佳肴”,就好友與范仲淹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難卻,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當食品變質時,對于范仲淹的回答好友又會有何感想,發出怎樣的感嘆呢?此時范仲淹又會怎么說。第三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
第四個故事“閉門不出”,師生對話讓學生換位體驗,當全城轟動之時,范仲淹為什么不為所動。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志向。整個教學過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主線貫穿,有詳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力求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讀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學習六、七自然段,領悟文章的寫作特點。首先教師語言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你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之后,教師不急于做出判斷,轉入第六自然段的學習“有人曾經問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說:……”教師出示范仲淹說的話,學生讀后談感受,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你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怎樣的人,留下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然后教師追問:“此時,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出了一個一心為國,全心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這些品質的呢?”從而總結出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的寫作特點。最后理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
(四)拓展延伸,學習其品質。
首先采用交流匯報資料的方式,了解歷史上名人胸懷天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或者交流關于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其次教師總結談話,以《少年中國說》中詩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齊誦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課文重點,采用簡潔的文字,設計本課的板書,使人一看便對文章內容一目了然。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堅持“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學理念,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課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思。
課堂永遠都有遺憾,但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我愿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的綠洲!謝謝大家!
(說明:學習并借鑒了可兒老師《四季》一課說課稿的框架,在此表示感謝。)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養花》是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四組第二篇課文,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寫了養花過程中的真切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
學習本組課文,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事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們交流,有疑問和同學討論。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的段落,學習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2、難點是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說課稿《養花》: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這篇課文是圍繞“樂趣”這條主線展開的,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法:
(1)演示教學法。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看課件的畫面,縮短了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變序教學法。根椐教材特點,不采用從段到到篇的程序教學,而是抓住“樂趣”這個詞,學生想學哪一部分就深入學習課文哪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說學法
重視學生個體的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我為本課確定的學法是: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學生可以圍繞養花“樂趣”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讓學生主動探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合作、討論法。根據教材特點,我引導學生圍繞“老舍先生從養花中得到了哪些樂趣“和“課文是怎樣把養花樂趣寫具體的”這兩個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這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還將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并使用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說流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樂趣”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養花》這篇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大體內容,知道了《養花》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養花的樂趣)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想知道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
(二)直奔重點,尋找“樂趣”
讀讀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養花中得到了哪些樂趣。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老師、同學討論。
1、找出重點句,并引導學生討論:“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1)指名讀,你讀懂了什么?
(2)這段文字有什么特點?比較句子:
①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②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知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3)聽錄音,全班齊讀。
(4)誰還喜歡這段話,請你讀。
(5)老舍先生種的花很美,句子也寫得很美,老師也想讀這個句子,咱們一起讀好嗎?
(6)養花的確有很多樂趣,大家再來分享一下養花的樂趣,一齊讀這些句子。
2、感悟、朗讀重點句,使用學生懂得這句話從養花的“成果之樂、情趣之樂、意義之樂“這三方面寫養花的樂趣。
(三)探究重點,體會“樂趣”
談話: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請同學們找出有關句子,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1、導讀表現“情趣之樂”的有關內容。
(1)自由讀課文,把有關“情趣之樂”的內容找出來。
(2)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等重點詞、句,體會“情趣之樂”。
2、導讀表現“成果之樂”有關內容。
(1)課文講養花的“成果之樂”,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2)自由讀,這讀邊想。
(3)班上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心里自然特別喜歡。
①指名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再指名讀,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③體會這句話的同學都站起來分享一下老舍先生的成果這之樂,一齊讀這些句子。
3、導讀表現“意義之樂”的有關內容。
(1)自由讀、邊讀邊找。
(2)小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是寫“意義之樂“的內容。
(3)重點引導體會: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誰能用另一種表達方式表達出來呢?(原意不變)
4、把最能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抄下來。
(四)回歸整體,深化“樂趣“
1、有感情的讀課文。
2、匯報學習本課后的收獲。如A、思想方面;B、寫作方面;c、有感情朗讀等。
(五)拓展延伸,實踐“樂趣”
通過讓學生去想,學寫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熱愛,激活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這第么多,請有養花經驗的同學說一說你養花的樂趣是什么。
(六)總結全文
同學們,生活中的樂趣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像老舍先生那樣在生活中發現和培養生活的樂趣,我們將會受益匪淺。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第一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教學是在第四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反映生活的能力。該單元共有三篇課文,《百草園》寫童年趣事,側重于觀察自然景物;《螳螂捕蛇》是記述見聞的文言文,側重于敘事和狀物。而《珍珠鳥》主要記敘養鳥活動,著重描寫珍珠鳥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側重于狀物。三篇文章各司一職,編者意圖明確。本文旨在培養學生狀物的寫作能力和觀察動物的實踐能力,明確觀察對寫景狀物、對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義。就其地位可言。如果說《百草園》旨在觀察自然景物,訓練靜態描寫,那么《珍珠鳥>意在觀察動物,訓練動態描寫,并為后文《螳螂捕蛇》的狀物訓練奠定基礎,因此其地位可謂"承前啟后",不可或缺。對初一同學來說,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細品。
二、說目標
《珍珠鳥》一文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觀察對描寫動物的意義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2)初步學會觀察、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注意運用描寫動物的詞語。(3)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體會課文描寫動物細膩人微、語言運用準確傳神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為:"人之愛"和"鳥之愛"兩方面的結合,理解"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
三、說教法
采用"情境教學法",也可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擬人化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童話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人與鳥的對話為表現形式,語言親切清新,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頭、頸、肢、尾、羽等組成部分),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即動態的發展過程),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發揮想像和聯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四、說設計
1.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要以"一石擊水"之勢,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可采用動畫情境導人新課,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如(聽錄音、看動畫)一對大珍珠鳥(夫婦)在森林搬家到城里之前的一段對話,對話中充滿了對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對人類的畏懼。此法形象生動又不一味地拘泥于文本,體現了具有創新精神的閱讀教學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這是閱讀教學的軟肋。教師應將全盤講授變為
相機誘導,指點門徑,撥正迷津。點撥要點在要害,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不要全盤托出,而要引導學生自求得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
(1)(珍珠鳥的介紹):主人對珍珠鳥的愛護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精心設置環境 ②不加干擾
歸納為"四不":不看、不管、不趕、不寫(板書)
(2)(主人的介紹):小珍珠鳥對我的態度變化過程:
歸納: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通過珍珠鳥和主人的自我介紹,學生由聽到的信息中歸納出要點,點撥形式不拘一格,行之有效。這樣形象感知全文,切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課堂意趣橫生,高潮迭起,高效低耗,充滿活力。
3.討論質疑。
設計討論質疑這一環節,目的是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思辯能力。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說:"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只有積極思考、獨立探究、善于發現、敢于質疑,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動機潛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的討論,可從突破重難點人手,設計一些討論材料。如:
(1)設計表格讓學生在文中找詞語,互改互評,理解文中內容。
小鳥的變化
活動范圍
動作行為
神態描寫
顯得怕人
漸漸膽大
已經放心
完全信賴
(2)比較詞語,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較優劣,培養學生語感,
注意用詞的準確傳神,養成賞品語言的習慣。
A 大鳥"伸"出小腦袋
小鳥"探"出小腦袋
B 幽深的叢林
幽靜的叢林
C 一個蓬松的球兒
一個松軟的球兒
(3)設計問題供學生討論:"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此句的作用是什么?談談你對文末最后一句的看法。你學習本文后,對觀察描寫動物有什么啟示?
4.練習設計。
設計彈性選擇型作業,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范圍之內自由選擇,充分釋放自己的潛能,必然會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效率。因此,作業作為教與學的重要中介,也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絕好環節。
設計形式多樣、角度多變、內容多元的作業,有利于調動學生手、腦、耳、目、口等器官,不僅使觀察、思考、想像、記憶等智力因素得到鍛煉,而且使興趣、情感、意志、習慣、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得以長足進步,真正實現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機械重復的"題海戰術"所不能比擬的。
5.板書設計。
(1)養鳥的過程:我的愛護:不看、不管、不趕、不寫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放心一完全信賴
(2)作者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3)寫作啟示:A.抓住特征
B.動態描寫
C.想像感受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綱舉目張、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第三處寫作啟示由學生自己歸納書寫,則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五年級第一學期 版教材13課,課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為神童的作家劉紹棠。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上也很有特點:選材有點有面,記敘詳略得當;修辭方法巧妙靈活,語言含蓄深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重點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并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4、理解句子含義。
5、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6、積累文中我專心聽課的句子及課內外贊美老師的詞句。
7、學有困難的學生說幾句最想對老師說的話。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8、明白省略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逐字解釋法,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引人入勝娓娓動聽。
2、過自讀、引讀等方法,幫助學生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應用理解關鍵詞的意思(本義及在課文中的意思)、說說句子的意思及句子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義。
4、在理解課文基礎上,聯系文本想象說話。
5、聯系上下文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名人尊師愛師的事例中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
重點:
1、朗讀課文,感悟并學習田老師是怎樣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2、理解句子含義。
3、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練習說話。
難點:
1、理解句子含義。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說話。
二、教學對象分析
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前兩課的指導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為這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然而,由于學生認知能力的有限,及學生之間的差異,理解本課句子的含義依然是學生的難點。
教學藝術,是一種移請的藝術,加上本文人文性強,是一篇很好的教人做人的文章,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情感,情感目標的達成度才最高。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這堂課的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學生真正動情、動心,才能激活思維,有感而發。所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是這堂課的關鍵。
三、教學策略及設計
1、以學生為本,教師引領點撥,解決重點和難點。
無論是課前的滲透:搜集名人尊師的故事,積累尊師敬師的格言,談自己的感悟,課堂上請學生談田老師的語文課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以及點評和導語無不體現我對學生感悟的尊重,都以學生為本。。讀課文,展開生生互評,讓學生讀讀劃劃,交流交流,或是幾處想象說話,有引但更有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品詞品句,理解含義教深句子的,都由學生自主參與,師生互動來完成。
新課標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只是在關鍵處點撥。
在關鍵處點撥應該為重點之處強調,思路堵塞之處疏通。在理解句子含義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鞏固方法。在對文本的反復琢磨中,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精妙,并與同伴交流,共同體驗、感悟,實現與文本的平等對話。課前我充分考慮學生理解句義中的難點,有的是關鍵詞在課文中的意思,有的是體會句子對表現中心的作用需要從不同方面去思考,我都預設了何處點撥、如何點撥的環節。如文中春雨指文學的種子,學生較難理解,課堂上我便引導學生認識春雨是寶貴的,每一滴春雨都被土地吸收,用以滋潤土地。緊接著問學生,由此看來,田老師每講一個故事,都培養了我的想象力,好象春雨一樣,把什么播入我幼小的心田呢?通過這樣的點撥,學生就不難理解了。又如為啟發學生理解插柳的含義,先引導學生聯系田老師的話得知其本義是插下一根柳枝,結果長成了枝繁葉茂的柳樹。隨后啟發學生從尋找前半句和后半句的關系中發現答案。
2、化難為易,由淺入深。
文章中有幾句含義很深的句子,如何讓學生深刻領悟是個難點。所以在初讀課文之后,我就讓學生通過對田老師講故事那段的朗讀感悟,說說田老師的課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我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一般私塾老師和田老師講課的不同之處體會田老師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良苦用心,領悟培養人才之不易。并且順水推舟地引出了田老師培育了我的想象力及我深深感謝田老師為我播下文學的種子這兩句,為后面的春雨、 插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詞句的理解埋下伏筆,為化解難點鋪設了道路。
3、注重朗讀,培養語感。
在課上我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更好的理解體會課文內容。理解了作者對老師的贊美,加深了對師恩難忘的認識。在和作者思與思的碰撞,情與情的融合中有了許多的新發現、新感悟。
文中故事這一部分篇幅較長,在文章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一帶而過肯定不行。然而讀幾遍又會花很多時間。這一朗讀環節我動了一番腦筋:在學生自學課文時對這部分內容已有了初步感知。第二遍朗讀我通過過渡語語創設情境,然后用引讀的方式單單念故事中田老師根據小詩想象的部分,關鍵之處通過老師的導語,如:田老師的故事還沒有完呢,他還繼續想象故事的發展和結尾。 來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孔子說:言而無文,行而不遠。語言學習除了平時的閱讀,大多來自課堂的朗讀。學生通過朗讀,自然而然地感受文章的言語形式,體會語句字里行間的豐富意蘊,不斷地直接受到作品規范語言的熏陶。
4、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在這節課行將結束之時,我站在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及人文素養的高度,要求學生誦讀品味作者筆下贊美老師的詞句,利用外在的語文資源,源于教材,又適當彈離了教材,適當放大了閱讀范圍,這些,不僅是一種優美語言的積累,也是學生對課文主題的升華,更是師生情感的升華。那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的語言,使教室里充溢著一種崇高的美。學生們為之動情、動心,至此再要求學生用幾句話或一個事例表達對老師的感激,這種發自肺腑之聲將把師愛生,生愛師的情感完全調動起來,使知識的掌握,心靈的美化,情操的陶冶結合。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時常會問自己,怎么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在課堂上平等對話,共享語文學習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師對自己角色有了正確的定位,樹立教師是課堂上的引領者和合作者的意識,才能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實現教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