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匯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生命的壯歌》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五單元 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有 二個故事《蟻國英雄》和《生命橋》,《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群螞蟻團結合作,扭成一團,肝膽俱裂戰勝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橋》講的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是頗具匠心的,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熏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螞蟻、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學習動物的合作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
2、通過學習感受動物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感悟動物的偉大,體驗生命的偉大。
二、說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欲望,導入新授。
在教學前 我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一定想知道題目為什么叫《生命壯歌》?《蟻國英雄》“英雄”做了什么?“生命橋”是怎樣搭成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新授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首先,重視指導通過朗讀的理解。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復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不僅采用了個別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采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牽引。讓學生讀、畫、議、再讀的方式抓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當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備課時,為每一個環節,巧設小問題。出示的課件中,通過理解一些典型詞語螞蟻和羚羊的舍身精神。讓學生知道動物它們不能用語言商量,卻能在危機前,在那么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這表現了動物的什么精神?這樣的提問,一下子促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會加深一層。總之,恰到好處的點撥,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3、巧抓想象點,使學生“情感蔓延”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的功能,是推進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我在文中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A、通過學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想對這些動物說些什么? B、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人具有螞蟻和羚羊的精神?學生一下子就情動才涌,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說不盡的想法。
4、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篇課文有兩個故事,我通過一扶一放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有實效的理解課文,又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借助于第一個學習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總結學法,以此運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的第二個故事,學生采用了讀、畫、議、再讀等一些方法,親自走進文感悟故事的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學時,我注意制作一些直觀而且對教學發揮實效作用的教學課件,有有聲有色的引人入神的羚羊跳崖動畫課件,有螞蟻被烈火包裹的壯觀畫面,以及有美觀漂亮的幻燈片,這些課件都為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畫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2、匯報學習結果。說出自己感動的原因。
3、教師小結并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
(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1)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3、指名完整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
2)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注:教師的隨機了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2、匯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三)由此及彼,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但想到了些什么呢?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
總之,想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受益匪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雅魯藏布大峽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工作室全體成員: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新學期開展的第一次研討活動,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家庭事務來參加今天的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我執教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聽課活動和研討交流,二是朱際紅老師的講座。下面我就《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談談教學設計思路與反思: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優美的歌曲《珠穆朗瑪》,營造出***的神秘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很自然地導入新課,并為后面課文的學習作好情感鋪墊。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形、傳說、秘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復品讀,感悟大峽谷獨特迷人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通過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迷人風光的短片,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情感得以升華,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并順勢提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游客,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里的環境永遠美好?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總結課文時,我對照板書,結合課后“金鑰匙”,傳授給學生“用一個詞語給課文主要部分列提綱”的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另一奇觀——自然博物館;讀文、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當導游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內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朗讀指導也不夠到位,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的研討課,我只是起了個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后這樣的活動還要常開展,期盼我們在一次次的研討中,不斷地反思,共同地進步!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最新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烏塔》說課稿: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么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對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并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課《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古詩,分別是唐代詩人杜牧和宋代詩人程顥所作。每首詩都是七言絕句。我準備按順序先教學《江南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全詩一二句寫景: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二、說學法教法
(1)學法
①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閱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掛圖等輔助教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能簡要復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范例合作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設計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歷史故事我們一貫沿襲著“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師細膩入微的講解,學生有本有綱的分析作答,從而提示中心。這樣的學習過程,我們說學生只滯留在淺層的語文知識上,至于學生的語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探究的意識、創新精神等等,關注甚少。為此,就對于本課我的設計理念是:
(一)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語文課程是開放的,有活力的課程,它的開放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為此,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精神。
(1)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我在《三顧茅廬》中開門設疑:誰三顧茅廬?為什么?結果怎么樣?等等疑問,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教材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
(2)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式的,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課始情境設計,教師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當學生就“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二)感悟運用,突出個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綜合訓練,注重實踐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如,本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于將課文編寫課本劇進行表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四、設計思路
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
(1)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2)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3)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1、揭題質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而后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三顧茅廬?為什么三顧茅廬?結果怎么樣?
誰能用一句話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個性有豐滿的了解,又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為編寫劇本、表演埋下伏筆,提供給學生創作的素材。
2、重點質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自由讀課文,用符號劃出表現“劉備”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從語言方面探究
從行動方面探究(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從環境描寫方面(數九寒天)
從張飛態度方面(訓斥張飛的魯莽)
3、賞讀復述,內化語言。
(1)自由組合,再次感受劉備邀請的誠意。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復述故事。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自由質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鉆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同時賞讀、復述,層層深入,讓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為今后的編寫、表演服務。
(二)編寫劇本,重組信息。
(1)出示范文,了解寫法。
教師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簡單課本劇流程發給學生,教師可以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形式(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導。
(2)分工合作,編寫劇本。
以課文為素材,根據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理想象,編寫劇本。
設計意圖: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意識地將課外信息引入課內,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涵和渠道,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設計意圖:課本劇的表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姿態。它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發生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XXX中心小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語文園地二圍繞“觀察與發現”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等五塊內容。口語交際趣味性較強,通過比眼力,交流觀察感受,學生可以充分體驗到觀察帶來的樂趣。
本組習作的內容和要求與剛剛學過的課文密切相關,要求學生寫下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有兩種習作的形式供學生選擇,一是自己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二是用《觀察日記×則》為題,把自己對某一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情況以日記的形式整理出來。
【教學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教學建議】
1、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驟安排交際活動,重點放在交流“想到的內容”和“觀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圖,可以從樹上找到隱藏著的10個頭像。右上圖,從黑白兩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間白色的部分是一個杯子,兩邊黑色的部分是兩個側面頭像。右下圖,通過對畫面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看出兩個頭像:一個是小女孩,另一個是老婦人。
可以采取在小組內開展競賽的方法進行教學,看誰發現得快,發現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現。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開始看到的是什么?后來又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并由此說出觀察的感受。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觀察的方法和習慣:觀察要仔細,要反復地看,多個角度看。
2、習作對學生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對本次習作的指導,可以按以下的步驟進行。
(1)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最近你觀察過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觀察,怎么觀察的?觀察的時候你發現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讓你感到有興趣?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談話中,捕捉習作的內容,激起習作的欲望。
(2)教師交代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學生交流各自打算寫的內容,教師作適當的點評,引導全班學生相互啟發。
(3)教師對觀察日記的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4)學生試寫。
(5)?選典型的習作進行作中講解。
(6)繼續修改完稿。
教師對習作進行批改后,要認真進行講評,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作品,還可讓學生談談這次習作的體會。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八冊《21、鄉下人家》
教材分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于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農村,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平淡,那如何從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抄一抄優美的句子。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系。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課標提出這一學段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朗讀的訓練,寫法的提煉,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及意圖。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將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及精讀課文第1~4自然段。第二節課的任務是品讀5~7自然段及識字。下面我說說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
1、激趣導題。通過教師語言描繪,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課題,這樣過渡比較自然,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2、中心引領,品讀佳句。抓住“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首先(品讀第一自然段)直奔“構成了一幅別有風趣的裝飾”這一要點,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景,在比較中享受鄉村生活。接著(品讀第二自然段)通過讀一讀句子,圖文結合,拓寬學生想象花的顏色、香味及“雨后春筍”的畫面,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讀第三自然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邊讀邊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說話,享受鄉下人家的生活樂趣。最后(品讀第四自然段)通過小練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渲染詩意,總結全文。根據板書設計總結課文,再出示詩歌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激發學生對鄉下生活的熱愛。
板書設計:
屋前搭瓜架
鄉下人家 門前種鮮花
(迷人、獨特) 屋后春筍冒
院里雞覓食
河中鴨嬉戲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并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么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準備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并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里,我認識到 ;從 那里,我懂得了 ;從 那里,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么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鄂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第20課所在的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話題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本文屬于寫景、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章構思非常巧妙,作者站在兒童的視角,以輕松活潑的筆調,運用詩一般精美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展現了豆花莊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環境,動物們在這里過著安樂、祥和幸福的生活。文章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能性強,是一篇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思想內涵的經典文本。
通過探究課文,深切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給小動物們帶來的快樂幸福生活,并讓學生有物及人展開聯想,體會人與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依據《課標》對中段語文閱讀的要求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學習課文內容,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品味課文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想象、綜合實踐以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
教學難點:理解幾個重點句子的含義,體味為什么這樣描述以及怎樣描述的。
二、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珍視學生閱讀中的個性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課標精神,注重三個維度,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讀中入情,讀中悟理,讀中學法,彰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課文重點句子“多么美麗的村莊啊,真是個童話般的世界”,直奔重點,組織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入情、悟理、學法 。
學法:根據以上提示方法,學生可采用讀一讀,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讀一讀,評一評;讀一讀,唱一唱;讀一讀,背一背;讀一讀,談一談等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讀中寓情趣,讀中求發展。
四、教學流程:
為達到教學目標,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內容,自主理解豆花莊的優美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探究小動物們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
下面我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前播放美麗的田園風光圖片,以及小蟲蟲們各種美妙的歌聲。師邊放邊說:上節課我們在豆花莊里欣賞了美麗的風光,它把我們帶進了童話般的世界里,在這個童話世界里,有哪些幸福的小家伙們?他們在豆花莊里過著怎樣的幸福的生活呢?
我們先來聽聽它們的聲音吧!從歌聲中能聽到都有誰嗎?聽后說一說。
(創設情境,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激發探究欲。)
二、直奔重點,初讀明意
將學生帶入情境后,引導學生直奔重點引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后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8—18自然段,從文中畫出寫了哪些小動物?
學生邊讀邊圈畫,做上記號,還可以作旁注。
在這些小動物中,誰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了寫蟲蟈蟈的句子,自讀后交流:課文以蟲蟈蟈為例,寫出了豆花莊蟲蟲們的快樂生活。(通過這一大環節的設計,抓住重點,學生初讀后就能明白這一部分課文的大致意思,這便體現了讀的第一個層次。)
三、研讀課文,入情悟理
1、抓重點詞句,自探引導
蟈蟈在豆花莊里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呢?讀一讀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重點語句。
學生自瀆后,小組交流,指名反饋
師隨機出示四個重點句子:
①早晨,他們的歌聲,像豆葉上的露珠一樣,圓潤、晶亮。
②午后------那歌聲,像清涼清涼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進了我的心田里。
③傍晚,他們的歌聲,帶著豆花的香味,飄著晚霞的色彩,伴送鄉間小路上歸去的牧笛------。
④他們唱的是一支綠色的歌,在綠色的歌里,好像還飄著金以的夢,那么優美,那么令人向往--------。
2、加強朗讀,讀中入情
同學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感受蟈蟈的快樂?讀四個句子,這里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采用多種形式讀:個人自讀,學生評讀,同桌競賽讀,師生合作讀,比較示范讀等,加強學生語感,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受到感染啟迪。
學生邊讀邊想象四個重點句子描述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進入一種詩畫般的意境中,培養想象力,在讀中求發展。)
3、合作探究,細讀悟理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贊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并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后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A、范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后,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范讀課文感染學生并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后,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漓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并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漓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后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采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并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后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復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后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有關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匯編10篇】相關文章:
湘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愛是什么說課稿11-08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09-01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朵杏花》說課稿12-20
鄂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秦兵馬俑11-04
S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五彩池》說課稿12-20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燕子》說課稿12-17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孔乙己》說課稿12-20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 《鄉愁》說課稿12-17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彩那天》說課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