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1-09-10 17:01:1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所收錄的5篇雖然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內容卻都是戰爭題材。無論是正義一方還是非正義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戰斗中,真善美與假惡丑得到充分的表現。在單元中,題材的選取涉及中外,觸碰近代與現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領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婦人、老頭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類人在戰爭中的勇為、凄苦與對爭議的弘揚、對和平的呼喚。《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白洋淀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部隊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是一篇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

  2.課時安排:

  《蘆花蕩》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將教學時間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從白洋淀優美的風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識記重點詞語。第二課時則引導學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兩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采取緊扣課文主題,通過設計主問題,創設發散思維的情境的策略,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

  是準確把握“老頭子”的人物形象,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并在賞析同時了解老頭子是怎樣刻畫的。同時,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語言作用。

  本課的難點:

  理解他“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驗:

  八年級的學生對小說已不陌生,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讓學生通過小說三要素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接受。

  2.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通過設計主問題“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調動學生發散思維,人人有話說。尤其是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講話的孩子,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敢于發言。通過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那些閱讀書評較好的同學參與到互評環節中,促其養成敢于爭鳴,勇于創新的學習態度。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提升。

  三.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理清思路,把握故事情節。2.把握老頭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寫的語言。

  (知識和能力目標確定的依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確定依據:新課標要求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感受“老頭子”的英雄色彩,培養捍衛民族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的依據: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原則確定出本課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輔助,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淀優美的風光,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篇,增強生活的體驗。

  2.引導點撥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主體差異和不同學習的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課文淺顯易懂,且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我設計的“老頭是怎樣的人”閱讀課文,運用批注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讀出個性化的自己。

  3.對話教學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巴西教育家保羅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問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采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對主人公“過于自信和自尊”這一性格進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對話交流,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和補充,激發并牽引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五.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互評人物;深入挖掘,品讀景物;聯系生活,布置作業這六個環節。

  第一課時

  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淀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描寫的環境,進而導入新課。我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白洋淀水波蕩蕩,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天葦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白洋淀的每一株蘆葦都見證了硝煙彌漫,白洋淀也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把十幾個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間,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領呢?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下這位神奇的老人吧。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讓學生簡要介紹孫犁的基本情況,培養他們篩選信息的能力。(屏幕)孫犁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荷花淀派”,《白洋淀記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小說和散文的合集。并讓學生在課下識記這些文學常識。

  (2)識記字詞:接著通過教師聽寫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預習情況,并講解重點字詞,把好字詞關。

  (3)概括內容:根據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敘述課文的內容。

  (4)人物履歷表:

  主 要 人 物 履歷表

  姓 名

  主要的任務

  最痛苦的事

  最自豪的事

  最突出的性格

  第二課時

  環節一:提出問題,默讀批注

  圍繞“我眼中的老頭子”展開自由閱讀,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批注。批注的話不要太多,只需重點的三兩個詞語就行。不讀書不拿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

  環節二:交流展示,對話人物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兩個主要任務,性格及寫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師、文本的對話,也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的主戰場。教師在學生發言基礎上,適時歸納老頭子的性格:“過于自信與自尊”,引導學生理解“過于”這個詞的意思。 “過于”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頭子確實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另一方面,又有過頭的意思。大菱受傷,跟他過于自信、不夠謹慎有一定關系。同時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老頭子的刻畫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環境烘托與女孩子反襯相應和,活脫脫的讓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這兩個問題的設置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

  預設:

  1.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的明亮。說明老頭子很干練。

  2.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人的同志說: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說明老頭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孩子呀!”說明老頭子對同同志們充滿了愛,可以說愛憎分明。

  4.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有女兒,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說明老頭子自尊心很強,讓兩個女孩子受傷,他沒法原諒自己。

  環節三:品讀景物,賞析美點: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但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凄慘,而是感到了的優美和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得益于作者對詩情畫意的環境描寫。由此,設計了美句品評教學步驟。首先是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感受那流瀉于戰火中的優美景色。然后美句美讀,讓學生就具體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思考描寫好在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最后總結出景物的描寫能夠渲染出戰爭的氣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預設:

  1.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點明環境氣氛,突出環境險惡,交代背景,為后文描寫人的行為做鋪墊。努力長高的葦子生動的展現了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頑強生存的姿態。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現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鉆表現了抗日軍民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賞析:景隨情移,寫出了老頭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心里。

  環節四:聯系生活,內化提升

  (1)升華主題:白洋淀只是當時的抗日戰場的一個典型,無名無姓的老頭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淀如此,荷花淀亦如此,整個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熱情高漲,如火如荼。老頭子就是一群人!

  (2)布置作業: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寫促讀,讓學生給老頭子寫一封信,書寫自己內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評。

  3.板書設計:

  自信

  蘆 人物美——老頭子(過于)

  花 自尊

  蕩 景物美——詩情畫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今天我主備的課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下面我從教材、學生、考點、教學過程與策略幾個方面闡述,供大家討論。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圈點閱讀法,本課是第一課,所以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圈點閱讀法。本文特點是,構思精巧縝密、語言優美明快,極具典型性,同時它又篇幅短小,適合在課堂鑒賞。

  二、學生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也不斷加深,并且在初一、初二以及初三前段時間,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對散文的基本特點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考點分析

  20xx年至20xx年五年中考中,都考查了散文,出現頻率之高值得我們關注。20xx年中考考試說明中,對散文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理解文句、文段、文章的意思和內涵,能進行適當的欣賞、評價和遷移等。

  2、能品位重要詞語和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內涵和作用,能找出并正確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3、了解五種表達方式、八種修辭方法,并能初步體會運用上述方式、方法對于文章意思與情感表達的作用,初步感悟作品中的重點內容的內涵,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

  4、能結合自己的實際,以簡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體驗。能對作品中的景物、人物、語言、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評價和初步的賞析。

  鑒于以上的要求,我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要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寫景的生動含情及表現手法的別致多樣。

  2、《綠》這篇課文中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

  3、在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鑒于本文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特點,我把文章的語句的賞析和體會作者的情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法。

  我在教學中將采用圈點閱讀法,自主探究法。同時為創設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四)、教學過程。

  鑒于以上分析,本課在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和字詞教學后,集中精力研讀,重點學會賞析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學生運用圈點讀書法閱讀,按照課本上給出的示范,圈出文中的生字詞、描寫綠的語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以及自己難以理解的語句。在此環節要讓學生理解文意,知道作者寫的是什么。20xx年淮安市中考試卷以及20xx年金湖課改區試卷均考查了對文本內容掌握情況。

  2、在聽錄音、教師范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已經劃出的有關綠的語句進行反復誦讀,充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讀出自己感情。在此環節要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重點字詞的輕重音。20xx年中考試卷考查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情況.

  3、指導學生通過文中已經畫出的描寫綠的語句分析綠的特點。

  一、感知課文

  1、導入新課:在臨水騁懷單元我們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見底,領略了黃果樹瀑布巨大的聲響和驚心動魄的氣勢,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朱先生對水的全新演繹。課件顯示課題

  2、熟悉課文

  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標段序。

  課件顯示問題:

  1、建立我 的字詞庫和同學交流。

  2、請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

  3、請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征的詞語 。

  二、研讀課文

  1、課件顯示問題

  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出來。并分析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解決問題

  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

  (2)明確關鍵句是點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綠。

  3、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課件顯示文中幾個重要動詞分析解決問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吸引)著我們;

  --招引緊扣閃閃的綠,似乎它本身用閃閃的綠光在主動招呼誘引游人,動態感強。這正是驚詫的原因之一。反襯了我急于賞綠的迫切心情。吸引則顯得一般。

  我們開始追捉(追逐)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閃閃的綠的意思,點點閃光如星星螢火蟲,似伸手可捉。追逐則沒有這層含義。

  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彎)下去,

  --探身與小心相呼應,準確的描寫了向下走時腳試探性的朝下伸的樣子。

  例詞還有鑲、踞、展、浮、送、鉆、扯、揪、攀、裁、挹、拍、撫摩、掬、吻

  2、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

  比喻:仿佛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厚積著的綠;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

  -

  寫出了綠的迷人可愛。

  對比:綠楊太淡了,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寫綠的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想象和聯想: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

  3、課文結構

  (1)第二段為第三段鋪墊和蓄勢,強有力地襯托出綠的令人

  驚詫的美。

  (2)開頭與結尾首尾呼應,強化了感情的力量

  三、主題升華

  1、通過課件小組交流單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學習如何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抒發了對綠的由衷喜愛,那么,作者為什么如此熱情的謳歌綠色呢?

  2、通過課件我的收獲單元接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四、拓展延伸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再次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五、布置作業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并寫出比喻句的作用,背誦課文第三自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極其重要的介紹克隆的說明文,文中介紹的克隆知識屬于科學界的前沿知識,學生對此很感興趣,這是我選擇這篇文章的一個原因。

  教學理念: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設想:

  1、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提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引導學生養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

  2、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的發展,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以及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3、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語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中,參與討論,發表見解;耐心聽,簡明扼要說,通過多方評價規范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話和說話習慣。

  二、說教法、學法

  1、導入新課:

  從學生喜歡的《西游記》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孫悟空談起,這一導入語從學生平日的興趣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后面的交流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2、交流查找的資料:

  交流資料,引導學生養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了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認識。

  3、感知課文內容:

  主要是通過解決依據文本內容設計的三個問題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4、深入探究,了解說明特點:

  本文聯系人們熟知的事物解釋深奧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取得通俗易懂的效果,并且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感到親切。這一塊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了解并學習把深奧復雜的問題寫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的方法。

  5、想象訓練:“假如我會克隆”。

  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通過協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提高,重視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盡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6、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主要是結合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的難句,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7、辯論:

  以“克隆技術能造福人類”為正方,“克隆技術不能造福人類”為反方展開辯論。

  鼓勵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致地聽,大膽發表見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元互動。同時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馬說》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25歲即已高中進士,初登仕途,卻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憤懣不平之情和窮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

  教材編排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抒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同時引發學生對當代伯樂和千里馬關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生動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

  【學情分析】

  1、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還缺乏字詞分類歸納掌握的能力。因此在這方面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因本文所寫的年代距離學生較遠,學生受自身的知識和閱歷所限,對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托物寓意的寫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認識和了解。所以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加深理解認識。

  3、作為生本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在自主學習,勇于表現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環節,安排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勇于表現。

  【目標定位】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新課標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并適當積累文言文詞句知識。” )

  2.理解作者思想,領會文章寓意。 (新課標提出 “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的要求。)

  3.情感滲透,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這是根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學科特點所決定)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前置性學習。

  印發“前置性學習指導”,每個學生1份。

  1.收集與馬有關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圖片等。(能利用書籍、網絡、周圍親朋好友等有效資源)

  2.誦讀課文

  (1)讀通。即正確朗讀,讀音、停頓正確。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讀音和語句停頓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讀懂。即讀懂大意,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讀譯結合。能歸納重點生字難詞的意義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在課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讀有感情。運用吟讀法,讀出文言文語氣語調,讀出感情:或悲痛,或憤怒,或嘲諷,或鞭撻。并能配合說明朗讀處理的理由。重點語句能在課堂上投影展示、示范朗讀。

  3.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及寫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據此設計板書如文章思想內容、主旨意蘊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并講解。

  4.利用書籍,網絡等資源收集古今歷史上“伯樂”與“千里馬”的人物事跡。

  5.說說你的經歷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

  6.有了伯樂才有了千里馬,難道伯樂是千里馬的唯一出路?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的看法。如果你是“伯樂”,你應具有怎樣的才能,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還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你應該怎么做。

  〖學情預設 對于前置性學習,學生尚未熟練掌握,因此需對自學任務、方法及交流環節等給予較詳細的指導。尤其是引導學生充分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相信隨著生本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會表現出讓我們驚訝的學習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探究答案。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設計理念設計前置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提前進入新知識領域,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展示、交流的平臺,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讓我們的教育從主要依靠“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

  【教法運用】

  1.誦讀品味法。葉圣陶語“非讀無以訓練語感,非讀無以激發美感”。教有千法,朗讀為本。讀品結合,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學習法。貫徹“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郭思樂教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創造性學習法。相信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屏顯)馬的文字圖片,師引導:你看出什么了?(約1分鐘)

  學情預設有同學會說是大大的“馬”字,會說是許多不同寫法的“馬”字,更有會說是一匹揚蹄奮進的馬。

  設計理念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進入文章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約5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屏顯)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交流、探討前置性自主學習成果,組織安排組員匯報展示的內容和順序(各小組長抽簽確定本小組匯報內容)

  〖設計理念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擴大學生知識面,獲取深層次感悟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天性自由釋放,進入“樂知”、“好知”的學習生態。

  三、班級交流展示1:走進文本(約24分鐘,學生讀思議講)

  設計理念 圍繞前置性學習1—3題的內容,先小組匯報,再班級交流討論。在交流過程中,以讀為主,展開朗讀、品讀、譯讀、賽讀等各種朗讀形式,并配合投影講解,增進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情預設 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時,由于每個組員的領悟、表達等各方面素質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獨占交流平臺,而其他交流較少甚至不發一言的現象。在此環節要強調小組整體性,要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內容和平臺,或讀、或講、或議、或寫、或投影圖示,這就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小組長的組織領導能力。

  1、(屏顯)班級交流一:說說你知道的“馬’的成語諺語、詩句、故事等。(約2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2、(屏顯)班級交流二:讀通文章(約4分鐘)

  ①小組匯報展示(讀,配以投影講解重點字音停頓)→全班討論,提難質疑。

  ②小組可領著全班同學通讀一遍。

  學情預設讀音、停頓問題對學生來講應能借助資料解決

  3、(屏顯)班級交流三:讀懂文章(約10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讀、譯結合,投影重點字詞歸類解釋并講解)→全班討論〖學情預設 對有些詞類活用可能無法解釋清詞性變化的具體情況,但只要能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義即可。對一些一詞多義,尤其是“之”一類意義、用法復雜的,學生可能一時無法歸納完整,不過在全班的交流討論中會逐漸補充完整,即使有當堂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可讓學生做下記號,下去再查找資料解決。

  4、(屏顯)班級交流四:讀有感情(約4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以段為單位朗讀,并說明理由,投影重點語句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②各組挑戰賽讀(某些語句)

  學情預設 此環節對某些學生來講可能有一些困難,可特設計競讀環節,由朗讀能力較強,領悟較快的同學在競讀過程中領導著大家領悟語句內容和情感,提高朗讀能力。

  5、(屏顯)班級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約4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結合思想主旨結構示意圖即板書設計講解)→全班交流討論。

  學情預設 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應有較深的理解領悟,再結合前置性學習中了解的有關背景資料等,此環節應能水到渠成。

  四、班級交流展示2:走進生活(12分鐘)

  設計理念圍繞前置性學習4—6題的內容,小組匯報,班級討論探究,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體驗。聯系生活經驗和感受,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不僅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

  1、(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一:說說你所知道古今歷史上“伯樂”和“千里馬”式的人物事跡(3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 此環節同學們通過課內外資料搜集應有內容可講,關鍵在于要限制時間,力圖語言表達的流暢、簡煉。

  2、(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二:說說你的經歷感受(4分鐘)

  老師引導: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馬”一樣不被理解和賞識嗎?你曾有被肯定的快樂經歷嗎?請讓我們來傾聽你的心聲,和你一起分擔或分享(1分鐘)

  學情預設 如果有同學不好意思說,老師可講述自身一段經歷引導。相信同學們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會有傾吐的欲望。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3、(屏顯)班級交流展示三:談談你對當今社會“伯樂”與“千里馬”的關系的看法。(5分鐘)

  小組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學情預設 此環節相信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會積極踴躍的參與。關鍵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與時俱進,終身學習 自信自知,善于表現自己適應環境,發揮潛能 學會欣賞別人,要有團隊精神

  五、小結:

  學生展示背誦文中自己最喜歡的名句、哲理句…(約2分鐘)

  設計理念 能當堂熟讀成誦全文或部分語段。

  六、作業:

  請根據文言文考點設計一份試題。在下節課交流探討。(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約1分鐘)

  設計理念鞏固掌握已知知識,同時對課堂討論中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教學反思】

  1、讀是教學之本。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解讀到一定深度,朗讀也自然到位。

  2、本節課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一切為了學生,一切尊重學生,一切依靠學生”,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僅用了3分鐘左右,其他皆為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的發言討論,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在積極發言的同時,可能會出現發言無序、有效性不高的問題,只要老師加強組織引導,創造寬松的交流氛圍,以欣賞的眼光給以鼓勵和肯定,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看到學生的變化與成長。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簡析:

  《白河》這篇散文以濃墨重彩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如一幅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白河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湘西獨有的風土人情:人民既頑強地與自然抗爭,更和諧地與自然融為一體,表現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

  2、地位、作用:

  《白河》是八年級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自讀課本(上冊)中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文的獨特美質就在于:能夠讓讀者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讀到作者對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將自讀課本中的散文作為延續教學指導學生自讀,讓他們以自身的感悟來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這種感悟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理解、概括等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

  3、教學目標:

  ① 知識目標:整體把握,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② 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重點語句對表達作者情感的作用;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③ 情感目標:體悟作者愛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更贊美湘西人民的思想感情。

  以上教學目標是以知識教學、能力訓練和思想感情教育三個方面,結合散文的教學特點而確定的。

  4、教學重點:

  三個目標各有側重點,均是教學重點,因為是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

  5、教學難點:

  體悟作者借景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因為作者借語言文字所抒發的是主觀感悟。學生閱讀、欣賞作品,同時會產生感悟,這是一種對作品的深層理解,它需要學生以自身的體驗和感情去解讀作品,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果沒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和一定的聯想、想象能力,學生無法體悟作者的主觀感悟。

  二、教法:

  1、臺階情景教學法:

  葉圣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認識世界,主要是通過形象去進行的。教師在散文教學中要善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教材的情與理。臺階情景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若干個臺階式的情景,激發學生的熱情,從而達到“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目標。本課一開始利用多媒體顯示畫面創設情境,以湘西美麗的風景畫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向往與熱情進入文本的學習。教學過程中又層層設疑創設情景,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物”,感受“情”,了解“理”,發展“智”,達到意境教學的目的。

  2、目標導學法:

  圍繞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自主式”閱讀分析,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引導發現法屬于啟發式教學,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去,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現象,總結規律。它符合教學論中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原則。

  三、學法(指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感悟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優美的寫景文字獲得美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對人生或自然的感悟。鼓勵每個學生都動口、動腦,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多媒體顯示幾幅有關湘西美景的畫面:青山綠水圖、懸崖峭壁圖、急流險灘圖等。)

  教師邊展示邊導入:湘西以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特有的風土人情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現代著名作家沈從文不僅出生在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邊城》一文更以恬淡優美的文筆展現了這塊神奇、神秘的土地,令人向往。同學們,愿意跟著老師去湘西的白河走走看看嗎?(生:愿意)(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原理:這段導語,通過引進畫面作為媒介,給學生以直觀感受,讓學生在欣賞優美的自然風景的同時情緒被調動起來,產生向往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新課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問題情景):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

  ①圍繞白河,作者著重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②在描寫景物的同時,作者又描寫了哪些人物?意在表現什么?

  感悟的前提是熟悉文本。以教師范讀、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的形式完成文章的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作簡單評價(讀音、節奏)。考慮到本文寫景的語言優美、富于變化,個別字詞學生閱讀、理解上有一定困難,而且字詞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不可以全盤否定,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朗讀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正音、釋義(結合語境)。

  然后組織全班同學圍繞以上兩個問題談自己初讀課文后的收獲,從而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邊總結歸納邊板書)

  設計原理:在剛才的教學中,通過設疑和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并了解課文所描寫的主要內容;讀后鼓勵學生動腦、動口,談對課文的自我理解、自我感受,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質疑探求(互動情景):

  步驟:

  ①要求學生在速讀課文中自悟質疑。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疑難問題,力求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每小組推薦1人,提出小組內討論中仍不懂的問題,供全班探究。

  ④全班研討各小組提出的疑難問題。(此時,教師應根據同學們的提問進行歸納,然后提出共性的、學生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的、涉及文章主旨的問題供全班研討。如:A、如何理解懸崖于河于水是偉男子,于生命卻不是勝利者和自豪者?B結尾“歲月依舊而去而來。白河依舊而去而來。人類的腳步與歌聲依舊而去而來。”表達什么意思?C文章題為《白河》,只寫白河壯美的風景即可,為什么還要寫人的活動?本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設計原理: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合作與交流等能力。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關鍵。因而教師要精心組織:個別學習與合作學習形式的整合,合理分組,明確合作任務,組織全班交流等。同時,教師也應深入到每個小組,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上4個步驟,通過學生讀中質疑、合作探究、積極討論、主動發現、得出結論,學生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有助于學生將作者的主觀感悟轉化為自身的感悟,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同時,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

  (四)、品讀課文、體悟情感(成果情景):

  要求: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或深受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說明理由。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原理:這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和感受的舉措,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想象和聯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五)、跳出課文、拓展延伸(拓展情景):

  人與自然密不可分。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與自然的抗爭、融合中不斷前進著。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如何來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呢?(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看法。)

  設計原理:這一問題將學生的視角引向現實社會、人類的生存環境,激發學生關注自然、社會、人生的情感態度,既深化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教師小結:

  本文以恬淡優美的語言文字描繪了湘西白河壯美的風景,深深地吸引著讀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更感人的是:白河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湘西人民勤勞善良、智慧勇敢的品質,他們既與自然頑強地抗爭,更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作者對湘西風土人情的贊美滲透在字里行間,情景交融:景美人情更美。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學校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本人選擇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現就本課的有關設計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一、說文本

  這篇文言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文章緊扣“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為作者是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對人類美好的社會生活充滿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這就是作者描繪的“大同”社會。

  初中生學習本文不宜要求過高,能粗知內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練地背誦全文,為將來進一步消化它創造條件。學習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兩個概念。“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為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注重溫故知新,從學過的《桃花源記》一文理解新課。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東晉詩人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讓人無限憧憬,那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實它只不過是《禮記》中“大同”社會的藝術再現。“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可以推知“鰥、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社會的關愛。

  理清文章的思路對理解“大同”含義很關鍵,文章首先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然后從三個方面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會的關愛;人人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最后總括并定名為“大同”。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個字。文短意豐,把人們追求和奮斗千百年來“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齊,適合朗讀。

  二、說思路

  ⒈說目標。

  一是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是能力目標: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聯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是德育目標:《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⒉說重難點: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作為教學的重點

  通過知識的遷移來突破學生對“大同”社會的理解。聯系《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⒊說教法:

  一是朗讀法。教師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與技巧。要保證至少讀10遍,課堂上時時有瑯瑯書聲,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并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關于文意的理解,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完成。對于與《桃花源記》的比較閱讀,可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討論,生生互動;教師點撥,師生互動,這樣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是探究創新法。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供學生思考探究,鼓勵他們敢于異想天開,并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學習。

  教學過程

  ⒋說學法

  一是指導朗讀。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③“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④“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⑤末句是全文結論,要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計劃文本朗讀10次。

  二是指導運用教材和工具書處理字詞。即①選賢與能(“與”通“舉”,選拔。音jǔ)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指老而無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職分,文中指職業、職守)④貨惡其棄于地也(wù厭惡、憎恨)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用作動詞,以……為親,以……為子,分別譯為“奉養”“撫養”)⑥外戶而不閉(用作動詞,從外面合上。用門閂插門)⑦是故謀閉而不興(杜絕).

  三是指導對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層次,即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概述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四是指導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等問題。

  三、說過程

  ⒈導入新課。(2分鐘)

  ⒉熟讀成誦,積累理解。(15分鐘)

  一讀課文,聽一聽,朗讀節奏。⑴視頻朗讀,體會朗讀停頓。⑵教師范讀課,學生勾畫生字詞。⑶學生自讀,注意文中停頓。⑷學生朗讀,試著背誦。

  二讀課文,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完成練習。

  三讀課文,理一理文章層次。(第一層:總領全文。第二層:闡述大同社會基本特征。第三層:總結全文)

  四讀課文,議一議。我們該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鐘)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鐘)

  五讀課文,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5分鐘)

  六讀課文,怎樣實施“大道”,實現“大同”?(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3分鐘)

  ⒋七讀課文,體驗反思,互動釋疑。(7分鐘)

  “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⒌總結存儲,課外延伸。在這個環節我選擇了《怪哉》一文與課文比較閱讀,期望借此拓展學生的視野。不過這個環節我打算留給學生課外去落實。

  ⒍課堂小結。以此來激勵學生從小關注社會,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從軍事的角度我認為:戰場是瞬息萬變的,課堂也是瞬息萬變,因為是戰爭和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的學情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前提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調節學生學習的情緒,及時加以引導,再好的教學案需要是實戰檢驗才可以判定它的優劣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游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注釋后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后,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后,做口語復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教法

  本文教學我采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復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圣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采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在突破教學的難點上,采用辯論法,對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引導學生開展辯論,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進行拓展訓練時,采用練習法,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四、說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D、繼續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這一步是完成學習重點,我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實現和諧的生生、師生互動。

  第四步:理解內容,欣賞課文

  通過以上學習,學生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接著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首先讓學生背誦課文,然后拋出問題:同學們喜歡這篇小品文嗎?能說出你的理由嗎?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說出自己的感悟。我適當引導學生從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課文,去欣賞課文的美。

  我設計下面問題加以引導:

  1、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結構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志趣美)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語言美)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探究描寫,口語復述

  拋出問題:同學們,假如我們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導游,我們應該怎樣向游客介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山水風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 “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5、展開聯想和想象。

  這一環節,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內化課文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會復述,是學會寫作的一個中間環節。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我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

  這一環節,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我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溫故知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五、說板書

  與朱元思書

  結構

  水異 意境

  總(天下獨絕) 分 美

  山奇 志趣

  語言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寫作課,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胡適的《我的母親》、課外閱讀老舍的《母親》之后,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愛、理解愛、奉獻愛。通過本課多側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培養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說學情

  從年齡發展階段來看,八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加速發展,獨立性增強,他們對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自己的評價。但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又導致他們看問題的偏頗,從而引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部分學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的愛而不知回報。

  從地域特點來看,馬王堆中學地處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的家長可分為兩類:一部分是批發市場經營戶,早出晚歸,與孩子相處時間少、溝通能力較差;另一部分是本地拆遷戶,生活一夜暴富,對孩子要求較低,溺愛較多。我們的學生與父母缺乏交流,缺乏相互了解。

  從寫作實踐來看,學生寫作的困難主要是缺少素材或不會積累素材,盡管母親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作文時還是搜腸刮肚、編織故事,文章干巴巴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我曾經在教學中總結過一個笑話:學生筆下的媽媽們統一干三件事,感冒發燒,半夜送醫院,凌晨守床頭;放學暴雨,送傘濕自己,背過臭水溝;考試砸鍋,不但沒臭罵,安慰暖胸口。

  三、說教材處理

  針對以上情況,我對教材進行如下處理:

  1.將情感激發的重點放在了解母親上。原來教學本課時,將課堂重點放在激發對母愛的體驗上,但是這樣缺乏了對現實生活中母親的了解,這種對母愛的體驗容易流于形式,變成了名家名篇名句做代言的局面。在本堂課的45分鐘里,學生要做到透徹地了解母親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他們能意識到母親的社會身份不僅僅是兒子的媽媽,她還是媽媽的女兒,丈夫的妻子,以及公司的職員等等。也就是說,母親不是僅僅為兒女而存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她對兒女的愛不是天經地義的,是偉大的無私奉獻。

  2.將寫法指導的重點放在如何觀察和體驗上。如何了解母親,就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入手,觀察母親的外貌、言語、行動等等,在觀察的基礎上,體驗母親的內心世界,感受母親對生活的態度,對自己的關愛。

  3.將課堂成果的重點放在課外完成。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堂課正是激發學生憤和悱的過程,而不是形成某個成果的過程。除極少數真正了解母親的學生在這堂課能獲得巨大的成功的喜悅外,大多數學生會體驗到自身的不足。而這種感覺正是他們在課外的生活中進行自主探究的動力之一。真正主動地去了解母親,完成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都得靠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為了更好的完成課外學習的部分,在學生的學案設計里,我將每一個成果展示部分都分成課內和課后兩部分,對學生的課外探究進行鼓勵和督促。

  總而言之,我對本堂寫作課的定位是:它是生活的楔子,主體由課堂拓展到課外,指導和鼓勵學生深入生活達成目標;它重情感體驗,淡化技法指導,鼓勵體驗真情,自由表達。

  所以最后本堂課確立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如何真實而立體地認識母親,鼓勵在生活中對母親的觀察和體驗,積累素材,筆下人物能富有個性特點;能敞開心扉,向伙伴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交流時不走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體驗和探究活動過程中激發情感共鳴,鼓勵通過自主探究深入生活了解自己的母親,更好地與母親交流,運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主動地了解母親,體會母親的情感,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知道如何去愛母親,如何表達這種愛。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說課稿范文11-25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八年級語文《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范文11-2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3

《語文》說課稿11-09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28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榴》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雪說課稿11-03

化石吟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7-06

【精華】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