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雷鋒小學的謝道翔,我說課的內容是: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9冊,五年級上P92-93頁的教學內容,是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時《組合圖形面積》。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有利于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再加上電腦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并借助生活經驗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但思維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組合圖形的面積還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為了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思考,進一步發展其空間觀念,構建新知。正好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生不需要電腦操作,所以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能將組合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通過歸類比較,優化出簡單的方法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題策略、方法的多樣性,發展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結合具體的例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滲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教學難點
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簡、最優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五、教學流程
1、拼一拼,認識組合圖形
2、分一分,探究計算方法
3、議一議,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4、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5、練一練、鞏固梳理方法
6、讀一讀,拓展心靈視野
下面我將結合自我思考、同伴互助、教學實踐、版本對比、網絡互動等幾個方面來談我這節課的設計。
一、 拼一拼,動手操作充分感知,認識組合圖形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基礎,它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應用、思維發展、能力的培養及情感態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能更好的認識“組圖圖形”并很好的對后面的知識進行銜接呢?在這方面網友們的建議給了我很大幫助,尤其是木秀于林和輝煌老師,他們希望我采用“直接出示外部輪廓,讓孩子們從資料袋中找基本圖形把它填滿”的方法,其實之前我是不太贊成這樣做的,一方面感覺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難,同時有局限孩子思維的意思,但在我的第三次試講中采用后發現很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感覺樂趣盎然。這樣就為后面學習組合圖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分議結合,總結提煉,突出重點
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維特點。在了解了什么是組合圖形的基礎之上,我提出:“這樣的組合圖形面積該如何計算呢?”這一問題,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先進行自主探究,充分利用老師下發的題單和圖形學具,通過畫、拼、擺等方式,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以前所學習過的幾個簡單圖形,再通過把這幾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在對組合圖形進行“分分合合”的過程中展現的非常充分。那么計算組合圖形面積到底有哪些方法呢?同學們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總結出不同的有效的計算方法。(出示課件):
① 分割法② 填補法③ 割補法
前兩種方法學生掌握的非常好,但在試講中并沒有出現割補法,要知道這也是解決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于是我及時調整預設,在后面“做一做”中進行彌補。這個練習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割補法的作用和優勢,學生會很自然的往這個方向去思考。通過這樣的講練結合的方式這樣由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到合作研究,到全體匯報,再到練習補充的形式體現了探究知識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掌握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使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三、比一比,優化方法,突破難點
新課程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但多樣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優化的基礎,如何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是一個新的生長點。學生動手進行分割、填補方法探究的時候,多數學生都能把它分成兩個基本圖形,有的同學又繼續分成了3個部分。在這個環節中究竟方法是巧是拙,漸漸讓學生體驗、感悟,總結出分成兩個圖形分法比較簡單,且計算步驟少,優越性體現的比較充分,
在這種認知過程中揭示了組合圖形的本質;在其他的分法中,找不到可以計算的數據,合情但不合理,這樣仍然不行。深刻體會利用數據時轉化圖形的重要方面,實際上也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學生所進行的思維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分解圖形時要盡量考慮簡便的方法計算,同時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分解。發展學生有效分析數據的能力。
四、練讀結合,鞏固提升素養,拓展心靈視野。
在練習中體現基礎、提升、綜合等不同層次,并且在練習過后與孩子一同回顧課后練習題,在總結中讓學生更加宏觀的體會到不同問題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通過介紹兩千年前古代數學家劉徽的相關知識,讓數學彰顯歷史文化。
我的說課即將接近尾聲。回首這17天的研究、上課、反思,再研究、再上課、再反思,收獲頗多。這個收獲不止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獻計獻策從而對于教材深層次理解的本身,也是自己針對于此權衡利弊,有力取舍而顯示的果斷、靈活的對大家的溝通互動。
感謝來我“家”作客的人們。可能“招待不周”請多多見諒。
賽課只是一種結果,而其間的過程更讓人回味神往。
所以就算賽課過后也希望您常來。
因為賽課有終點,學習無止境!
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說明
眾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初步知識和平均數、中位數的基礎上,根據《課標》對小學數學內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種新的統計量的學習。它在統計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
二、學情分析
眾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在前面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的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已經能夠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和統計圖、表的觀察中,獲取信息,并進行簡單的分析。另外,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發現規律的能力。這些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課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
2、在具體情景中,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之間的區別。
3、認識眾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之間的區別。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眾數的實際意義。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并且結合本校的科研課題,更好的體現生命化課堂的特點,提高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聯系生活理解眾數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使教師轉變角色,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結合課題進行進一步說明。
五、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五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認識眾數
首先讓學生看兩則公司的招聘廣告(出示),然后引出一個人想應聘,但不知該選擇哪一家?讓學生分組討論一起來幫幫他。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同學們紛紛出謀劃策的同時,教師出示兩份公司員工工資表,(出示)再讓學生們幫忙選擇?并談談理由?我想通過一組數據讓學生試著用平均數、中位數等統計量來找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并加以板書(平均數——整體水平;中位數——一般水平)教師適時鼓勵并引出課題——眾數(集中情況)
第二環節:依據情境,理解眾數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分兩個小環節完成,先是出例1(出示)讓學生試著來選擇合適的身高,讓學生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個統計量再次進行討論,然后得出眾數的選擇——整齊美觀。
為說明一組數據中眾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設計了“找眾數”環節:(出示)選擇了兩班同學英語聽寫競賽的成績,其中第一組是有兩個眾數的,第二組是沒有眾數的。這樣學生對眾數就會有進一步的理解了。
【第三環節:在分析比較中體驗,應用眾數
1、分析三個統計量的特點。
下列幾種情況一般使用什么統計量?
(1)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較兩個班的學習成績,應該選取。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2)在演講比賽中,某個選手想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水平,應該選。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3)要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畫片,應該選取。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2.123頁,做一做。通過對五年一班同學視力統計表的分析和對問題的解答在生活中應用眾數。
第四環節:回歸生活,體驗應用
出示生活中的數學,有關均碼的介紹,拓寬知識面。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濃厚興趣。
第五環節: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談談這堂課的收獲,加深整堂課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眾數
眾數(集中情況)
平均數(整體情況)
中位數(一般情況)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泰山小學的高崇輝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比的基本性質。
首先,我來說一說教材,我講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63頁比的基本性質,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比和分數、比和除法的關系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的商不變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本節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比較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向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并將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媒體的使用:多媒體。
接著我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創造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伊始我詢問學生:“同學們喜歡喝蜂蜜水嗎?”大部分同學會說愿意并會表示他們愿意喝更甜一些的。這時我會適時的向學生說明其實小明同學和大家一樣也喜歡喝甜的蜂蜜水,這不小明的媽媽給小明準備了兩杯蜂蜜水,但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這下難壞了小明,聰明的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嗎?電腦演示多媒體課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學們會興致盎然,想盡各種辦法幫助小明。有的同學會根據商不變的規律確定選哪杯都可以,因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學會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確定選哪杯都可以,因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學生會想盡各種辦法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
這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熱情的,都是樂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因此一聽說幫助同學,學生會產生極大的興趣興趣就是學生思維的原動力,只要有興趣,就會產生創造性的源泉。另外同學的困難又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這有利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同時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
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總結比的基本性質
1、 猜想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幫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還記得它們的內容各是什么嗎?
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中說出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屏幕出示文字內容。
我接著詢問在分數的基本性質里,有哪些詞很關鍵?在商不變的性質里,有哪些關鍵詞?缺少他們行嗎?為什么?
這回你們又會想到什么呢?(比的基本性質)那么,比的基本性質該是怎樣的呢?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討它。
(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2、 實踐探究
師:觀察除法的基本性質(手指向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質應該是怎樣的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1)小組討論
(2)匯報結果:學生根據討論結果發表意見。
(3)師生共同總結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
(4)強調
學習了比的基本性質,你認為哪些詞語是很重要,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點什么?(同時、相同、0除外)
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先通過學生回憶已學舊知,進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質,放飛了學生思維,讓他們自主地依據已有知識經驗,在觀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開合理的想象與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據表達、建立在對意義求真求準的對比中生成、完善了概念。也讓學生體會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識自學新知的學習方法,進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然后通過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質,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領悟了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類比推理能力。
三、 教學例1
1、說明。利用商不變性質,我們可以進行除法的簡算;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把分數約分成最簡分數(板書:最簡分數)。同樣,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板書:最簡單的整數比)
2、討論:怎么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個概念?在小組里議一議。
3、指名匯報,形成共識:
㈠必須是一個比;㈡前項、后項必須是整數,不能是分數或小數;㈢前項與后項互質。
4、化簡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1)14:21 (2)1/6 :2/9 (3)1。25:2
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各抒己見說出不同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的化簡方法。
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這里摒棄了由典型的個例入手解釋“最簡單整數比”的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采用讓學生先討論、后匯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認識的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互動交流中自發地嘗試利用已有的知識來解讀新概念。同時,教師試圖通過對較簡單的整數比的化簡,給學生一個運用性質解決具體問題的范例,為前后項是分數、小數的比的化簡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鋪墊。學生在小組內部交流基礎上進行組間的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提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合作中學生互相幫助,實現學生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使學生思維進入高潮。
四、實踐運用
我設計了四部分練習題。
第一部分填空題包括3道題:
1、3:8=(3×2):(8×□)
2、15:10=(15÷□):(10÷5)
3、5:3=(5×□):(3×□)
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學生加深對比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題使學生在填空過程中體會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數”,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第二部分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判斷下列各題
(1)4 :15=(4×3):(15÷3) ( )
(2)3/5:4/7=(3/5×6):( 4/7×6) ( )
(3)10 :15=(10÷5):(15÷3) ( )
(4) 7 :9 =(7+5):(9+5) ( )
第三部分應用比的基本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上課前老師統計了咱們班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人數,下面同學自己讀題,然后試著解決這些問題,如果遇到困難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可商量解決。
我們班共有學生48人,男生28人,女生20人:
(1)請寫出我們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比,并將這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2)在課外小組活動中,我們班參加美術小組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1/4,參加科技小組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8,請寫出參加美術小組和科技小組的人數比,并將這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3)參加體育小組的人數是舞蹈小組的1。5倍,請寫出參加體育小組和舞蹈小組的人數比,并將這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境中進行“再創造”
活動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數學題有了“應用味”,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會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尊重學生各性,讓課堂成為學生發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第四部分思考題
1:8=(1+4):(8+□) 6:10=(6-3):(10÷□)
讓學生從實際出發,根據解決問題的條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提高了學生全面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五、評價體驗
比的基本性質,是同學們通過自己主動探索,合作研究發現的,并能根據這一性質解決實際問題,回顧我們的學習過程,誰來談談你的收獲和感受。
這一部分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到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喜悅,激發了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們老師批評指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在學生掌握整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整數除法是學生學習小數除法的起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數是整數的的除法計算法則,也為下面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我們的學生還處在具體思維階段,具體思維的現狀與算法的抽象化這對矛盾的解決是本堂課的重點,我根據學生的已有水平和教材的編排特點,力求通過教學,能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掌握除數是整數的數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進行準確地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體會用豎式計算的簡便性,發展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的重點是正確地進行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本課的難點是理解商的小數點定位的算理。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導、觀察、估計、驗證等手段,通過組織學生學習、探究,讓學生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依據教材特點及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出小數除法
我在教學開始,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媽媽在市場上買了一些水果,同時出示例題的一張表格,知道小明的媽媽給我們帶來什么問題嗎?這些問題我們會解決嗎?
在這里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
二、自主探索,完善算法。
1、理解算理,形成表象。我們的學生大部分處在具體思維的層面,形成表象是豎式計算的基礎(算法的抽象)。因此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以下幾個數學活動,首先讓學生去估一估結果,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在估計中學生可能會用四舍五入方法把它看成整數除法來計算,也可能會根據商的變化規律進行類推。然后讓學生進行驗證,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釋,也可以通過豎式來計算。通過觀察、估計、驗證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讓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2、抽象概括,形成算法。形成抽象的算法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通過上述的數學活動產生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后通過對這些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用豎式的方便與簡捷。
3、解決問題,完善算法。學生在初步形成算法后,還需進一步的完善。最終形成屬于自己計算法則。在這里我讓學生大膽的進行嘗試,去解決例題的第2個和第3個問題,其實第二個問題滲透了利用小數的基本性質,在小數的未尾添0繼續除的計算法則,第三題滲透整數不夠商1就商0的計算法則,這樣的兩題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錯誤,這正是我課堂中所需要的資源,這樣的錯誤可以充分暴露學生的原始思維,讓學生的辨析中完善自己的算法,為最終形成算法打下基礎。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夸美紐斯說:“不鞏固的教學就像把水潑到一個篩子里一樣。”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練習是讓學生進行計算比賽,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聯系,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第二層次練習是對學生進行豎式的專項訓練,再次在糾錯中強化計算法則,使計算法則真正內化計算的技能。
第三層次練習是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課后找一找,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問題 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記錄下來與班級同學交流。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內容,之前,學生已學過了加法、乘法、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代數的初步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歸納能力,教材在本冊安排這個知識,目的主要有2個1、讓學生體會圖形與數字的聯系。2、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二、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圖形與數字的聯系,培養學生能從多個角度觀察同一個事物的意識。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道例題和4道習題,都從不同程度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點陣,歸納并概括出點陣的變化規律。本節課的難點在于: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點陣的變化規律,并能用代數法表示點陣的變化規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從一道學生們容易接受的方形點陣入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歸納規律。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意識和歸納技巧后,又按照從易到難的梯度設計了4道習題,分別組織了學生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等活動形式,使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進一步提升,最后一道“我想我創”的習題設計,使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得到升華。
三、說教法
本年段的學生,具備有一定的觀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所以我例題和第1、2道習題設計中,我采用了由學生自主獨立觀察和概括,師
生共同訂正的方式展開教學。第3、4道習題稍有難度,我采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突破難點,同時,我還用到了演示、類比、提示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讓學生欣賞國慶閱兵儀仗隊圖片,引入點陣的概念,引導點陣中有很多數學規律,然后引出例題:正方形點陣。通過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歸納點陣的規律,并要求學生用算式表示點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總結出點陣規律的多樣性,并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第三,練習環節:我分別設計了“荷葉點陣”“武僧點陣”和“螺旋點陣”,均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形象到抽象的原則進行設計。第四,圖片欣賞環節,目的有兩個
1、從中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適度休息,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最后一環節:開放性作業,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主設計,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
五、實際完成計劃和目標的情況
從整體來看,我基本按照課前預設的方案完成了課堂教學。較好的方面有教學環節完整,層次分明。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公開課的經驗不足,有些緊張,情緒和狀態調節到最佳。
2、組織活動的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加分加分,再加分,缺乏靈活多樣且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所以不足以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3、 準備不足,沒有充分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教學設計還有待于進一步修訂,課件也要進一步修改。
上好一節優秀的公開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大量的積累教學經驗,掌握教學技能,不斷的提升自己課堂組織能力,還需要很多教育教學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他需要授課老師通過很多遍的修改,試講,再修改,再試講,一遍一遍的磨出來。總而言之,自己在以上方面均有不足,以后,我一定要多爭取上公開課的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積極的向名師專家請教,不斷提升自己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我有信心在兩年內就能上出一節優秀的公開課。希望大家監督,指正。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學理念
1、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強化個人主體意識,同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感態度。
2、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和充分的練習空間。
3、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驗證、轉化,以及“用數學學數學”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后學習約分、通分的依據。因此,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之一。在講解這一知識點時,應注意加強整數商不變性質的回顧,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又溝通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2、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還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又學習了因數、倍數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數的特征,為學習本單元知識打下了基礎。另外,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概念較多,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在數學教學中,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對于順利開展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再應用這一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有條件、有根據的思考、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培養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學習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應的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彩筆。
三、說教法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為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際操作法
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從這些實踐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促使學生的感性認識逐步理性化。
2、直觀演示法
先讓學生充分感知,發現規律,然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3、啟發式教學法
運用知識遷移規律組織教學,用數學學數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新知。
四、說學法
1、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學生在紙條上涂出相應的陰影部分后,必然會對那三個圖形進行觀察和比較,從中有所發現。之后老師通過啟發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證明那三個分數大小相等,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教師先采用啟發法,再采用學生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
的分數,并嘗試完成練習題,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二)、新知探索
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首尾照應、釋疑解惑
(三)、鞏固新知
判一判填一填找一找
(四)、擴展延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上課伊始我利用阿凡提為三兄弟分地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動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從直觀上讓學生感受到這幾個分數大小是相等的,而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這其中有什么規律呢?繼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好奇是學生的天性,通過分地故事能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帶著疑問迅速切入正題。
2、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首先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每張紙的1/3,2/6,4/8。觀察涂色部分,說說發現了什么?在學生匯報時,說出:涂色部分面積相等,也就說明這三個分數大小相等。然后通過電腦再進一步證實學生的發現: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三個陰影部分大小相等,說明三個分數大小相等。
(設計意圖)主要是利用學生愛動手以及直觀思維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僅復習了分數的意義,為下面導入新知識作好遷移,而且激活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開端。
(2)、觀察比較,探究規律
首先,在學生折紙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理解“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的意義,以及為什么要強調“0除外”這個條件。其次,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后,要和以前學過的商不變規律進行對比,找出二者間的聯系,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性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培養了學生大膽交流、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學生在匯報交流中使問題逐漸明朗化,最終驗證了自己的猜想。要充分放手,讓學生暢所欲言。
3、鞏固新知
在鞏固階段,我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習題。其中“填一填”是基礎練習,但也包含有6/12=()/()的發散題。“判一判”也是對“分數的基本性質”做進一步的詮釋。“說一說”是一種變換了形式的習題,難度不大,只不過說法不同,最后還安排了“想一想”環節,解決的方法已經蘊含在前面的“聽一聽”環節中。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拓展延伸
通過質疑反思、步步深入的交流活動,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探究更深入,理解更完善。此時學生的視野已不盡限于分數的基本性質,而是擴展到研究分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最后的拓展性提問,使學生思維發散,聯系實際,運用規律,并自然引出以后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知的欲望。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
分數的大小不變。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之后,進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綜合應用,緊貼于生活,對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和作用。
二、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與價值: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合作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及計算
教學難點:設計測量方案
教具準備:透明容器、不規形狀的橡皮泥、石頭、大豆、正方體、長方體。
四、學情分析:
五(1)班學生從組成上說,一部分屬于原來中心小學的學生,他們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扎實,好學上進,而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各村學和教學班點,基礎差、底子薄、生源雜,學習比較被動。對數學毫無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年齡小,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著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講故事的形式,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當中,然后通過動手操作,演示等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學生獨立尋找不同方法和途徑,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變得即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測量”是我設計本節課的兩個著眼點。讓學生從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一下子過渡到不規則的圖形中,思維跨度大,具有挑戰性。怎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選取橡皮泥測量,由于學生都玩過,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學生非常熟悉的土豆來測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樣可以捏變形,也很快能找出結果。③再出現石塊讓學生探索,發現簡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過實際應用和發散思維的方式在練習、鞏固的基礎上,結束本節課。
六、教學過程設計:(7個環節)
1、復習舊知,首先復習長方體(正)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說出共用的計算公式。
2、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誰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難道我們人類還不如動物聰明嗎?以其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敢于和烏鴉比高低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這時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塊等物體,從外形上得出規則和不規則體的概念,誰能說出它們的形狀?這些物體、形狀不像長方體(正)的形狀那樣規則,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稱這樣的物體為不規則物體,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板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提示課題。
3、提問:怎樣計算它們的體積,看誰能想出辦法?放手讓學生積極思考方案,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時鼓勱,讓學生大膽探索也是這節課的`難點。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長方體(正);③土豆煮熟后壓成長方體(正);④把石塊(鐵)磨成長方體(正)。
如果像石塊、鐵、雞蛋等不易改變它們的形狀或不允許改變形狀的時候,該怎么辦?提示能不能由烏鴉喝水的故事得到啟發?引入第第⑤種方案。
教師演示:將石塊沉入水中。(學生仔細觀察):①有何變化?②討論:水面為什么會上升?(體積增加)③增加的部分在哪里?與石塊的體積有什么關系?④石塊投入水中后,什么在變?什么沒變?(長、寬不變,水面的高度在變)。⑤怎樣計算石塊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容器的長、寬、水的高度:原來水的高度
放入石頭后水的高度
升高的水的高度
回答了以上的問題石塊的體積=容器的長×寬×升高的水的高度。學生很輕松地找到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說明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的原因。
以上是本節的重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路進行的,這樣一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4、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誰還能想出其它辦法?
①逆方法;②裝滿水。再次鼓勵學生。
5、鞏固練習:由生活中的數學又返回到實際應用。
例:出示小黑板
鐵塊的體積=底面積×高 由此可得到另兩個公式:
底面積=體積÷高 高=體積÷底面積
讓學生活學、活用,達到一題多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最后應強調水的體積與鐵塊體積的單位統一。(L=dm3)
6、小結:本節是對已學過知識的綜合運用,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然后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是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要求。
7、作業布置:
P55第1、2題,2題作為課后思考題:也是對本節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1、如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2、剛才的實驗中,只能長水嗎?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是從一個小狗活動的實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圓的面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圓的周長,弧長等有關概念、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學好本節課,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和有關計算,為學生今后學習和圓有關的圖形的面積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面積的推導過程中,潛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二.目標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能力為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而預備年級的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備,所以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⑵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難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學生對圓的無限平均分割,弧長無限的接近線段的理解以及將圓轉化為長方形時,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針對剛邁入初中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采用啟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2.學法指導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借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1.復習(1)長方形面積公式
(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法是通過割補轉化為長方形面積來解決。
2.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范圍有多大?
問題:1.小狗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么圖形?
2.如何求圓的面積呢?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導:
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那么圓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來解決呢?
(2)實驗操作: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圓分給各小組(前后四人為一組)。請同學們試試看,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為長方形。
(3)動畫展示
讓學生閉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
當我們把圓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也就越接近了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4)得出結論:
啟發1:既然圓的面積無限接近于長方形。那么我們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呢?
啟發2: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再次展示動畫。
設圓的半徑為r
啟發學生尋找規律,由圓的周長為2pi;r,推導得出長方形長為pi;r,寬為r,
圓的面積。
4.實際應用
(1)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求小狗活動范圍的最大面積問題?
(2)例題講解
例題1:已知一個圓的直徑為24分米,求這個圓的面積
注意書寫格式:1)寫出公式2)代入數字3)計算結果4)寫出單位。
(3)鞏固思考
小明家新買了一個圓桌,媽媽讓他求桌面的面積。你能夠幫助小明回答嗎?
(4)鞏固練習
例2.一個圓形花壇,周圍欄桿的長是25.12米,這個花壇的種植面積是多少?(pi;asymp;3.14)
練習:
1.判斷題
(1)圓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3倍,圓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3倍。()
(2)半徑為2厘米的圓的周長與面積相等。()
2.把邊長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個最大的圓,求這個圓的面積。
40cm
3.一塊直徑為40厘米的圓形鋁板上,
有4個半徑為5厘米的小孔,這塊鋁板
的面積是多少
5.歸納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利用提問形式,從以下方面小結,學生先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1)本節所學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量?
(3)已知圓的周長、圓的直徑是否也可以求圓的面積呢?如何求。
6.布置作業
P105練習3.3(1)2,3。
P106習題3.31,2。
六.評價分析:
精心設計問題情景,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參與公式的形式過程,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課堂實施和學生反饋的信息(舉手情況,題目的解答情況,學生討論小結的結果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應該根據學生作業反饋的信息及時作好教后感筆錄,以便今后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圓的面積第二節課的目的主要是鞏固練習。
五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下面立體圖形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生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于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尤其是對轉化思想的滲透,學生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應該能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達到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對于方法的交流、借鑒、反思及優化上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要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并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并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1)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分割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直觀形象,印象深刻,計算方法水到渠成,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開門見山引出課題
1、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數學問題(課件演示:淘氣的家)
(1)淘氣家物體表面是什么圖形?圖形的面積如何計算?
(2)引出組合圖形
(二)自主學習中探討組合圖形的面積
2、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
(1)、小組分工合作將組合圖形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2)、學生總結出組合圖形的轉化方法:分割和添補
(3)、分小組計算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
(三)、鞏固練習
出示淘氣家墻面的縮影圖,計算出粉刷墻面時所需的涂料
(四)、拓展學習
分小組合作,動手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計算出所拼圖形的面積
(五)、本課小結
你學到了什么?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九篇】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有關數學周記模板集合五篇01-17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錦五篇10-07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有關五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10-08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5篇01-03
有關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集合六篇12-19
小學數學五年級說課稿《分數加減法》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