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1-20的認識》說課稿(通用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1-20的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與作用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礎。可以說這一節在整冊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正確地數出在11到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掌握20以內的數的數序和大小,能夠正確地讀出11到20各數。
3、通過操作研究,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數數活動中,初步培養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11-20各數的讀寫,順序和大小。?
難點:會說11-20各數的'組成。
二、學情分析
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數及相關知識,對20內的數也有一定的認識。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上我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和游戲中自主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
三、教法學法
根據知識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時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引導探索法、自主學習法、師生互動法等教學方法,并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對比、交流、遷移的方法組織學生認識11-20間的每個數,理解10個一是十,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流程設計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觀察導入,揭示課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發展新知--課堂總結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打開書73頁,播放視頻,仔細觀察,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讓學生數一數并填寫表格。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想像很豐富,那你們再觀察黑板上這些數,你們能發現什么?你會讀嗎?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光會數數不行,還要知道這些數的其他知識,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教學環節,根據知識的構成板塊分為兩部分:
1、利用小棒,經歷學習過程。
(1)同桌兩人一組,先讓學生動手擺10根小棒。師問生答中讓學生知道10個一就是1個十。
(2)動手擺一擺11。學生操作,教師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擺的方法,尋找最優方法,10根捆一捆再來擺。問:11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引導學生理解,教師領讀。
(3)認15和20,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一下擺出15和20。
告訴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自主學習操作,相互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2、利用多種素材,建構數序觀念。
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然后做一做趣味習題:面包找朋友。邊學邊練,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1)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直尺,找出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讀一讀。
(2)我問你答,看誰最聰明。
(3)數字寶寶來排隊。(讀一讀,記一記)
(三)、聯系生活,知識應用
鞏固練習是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我設計了層次性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1、讀一讀練習:聯系生活,讀出球服上的數字。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數的讀寫。
2、填空練習:檢測鞏固學生對數的組成和數序的理解。
3、數一數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文具或水果圖,讓學生自己先數一數再寫一寫。
4、生活中找數字。
(四)、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回顧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有利于反饋信息,檢查效果。
總之,整節課我以倡導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抽象的概念變得直接形象,盡可能給學生嘗試、思考、表現的空間,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一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第六單元11-20的認識(排隊中的學問)
2、教材所處的地位: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本課我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先讓同學回顧10以內的加減;第二,出示情景圖,先讓同學認真觀察,找到數學信息,然后通過分發數字學具,讓同學們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間”,怎么算“之間”人數,第三,讓同學到講臺上來實際演示課本情景圖,鞏固所學新知識。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學生掌握的數數經驗,安排了用數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繼續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活動,學生了解同一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體會數學的樂趣。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學會解決求兩數之間數字個數的.問題
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景圖,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方法去理解“之間”意思。
2、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數一數數學卡片,小組合作方式,自己討論。
3、創設游戲情景,學生通過上臺演示情景圖里面場景,用探討反方式去鞏固所學新知。
三、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數字?請按照要求數一數
12--19;20--14 (全班齊聲回答)
引導發現這些數字全部是由2位數組成的。
2、開火車(出示口算題目)
一組同學起來開小火車回答口算
3、四小組比賽做題目,看那個小組最棒
15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1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數是( )
20里面有( )個十,20里面有( )個1
比14多1的數是( ),比14少1的數是( )
二、創設情境,激趣學習新知
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小動物,那現在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好不好?
1、出示課件圖片(同學們去動物園看大熊貓)
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說一說,數一數。
學生先獨立數,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最后指名匯報。
(同學們發現有效的數學信息)
2、小麗說我排第10,小宇說我排第15
要解決的問題是.......
如圖: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請同學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答?
小組合作討論,集體匯報
小麗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
4、小組合作通過擺卡片的形式從11到15,從而發現中間有幾人。
師提問什么是“之間”(生討論匯報)
之間就是不算第一個和最后一個,中間的那些人。
5、生上臺扮演圖中的場景,讓學生更加明確“之間”意思
6、除了數一數,我們還可以怎么解決小麗和小宇之間的人數?
還可以畫一畫,可以用圓圈表示,去掉前面的和后面的圓圈,剩余中間的就是他們之間人數。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東東(我排第8);玲玲(我排第4該我滑了)
2.練習十八;第五題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習到哪些新的數學知識?
五、布置作業
練習冊53頁
六、板書設計
排隊中的學問
方法一;數數法
10 11 12 13 14 15
小麗 小宇
方法二;畫圖法
Ο Ο Ο Ο Ο Ο
第10 第15
小麗和小宇之間有4人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和嘗試跟大家匯報一下。
一、對教材的認識、理解與把握
《11-20各數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課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重要的意義. 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是能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這些知識,首先必須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另外,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也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
二、教學設計說明
1、導入環節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學起來就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就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并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因此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邊入手,讓學生回憶大海邊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題達到引入本課的目的。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這一大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小環節:
(一)估數與數數
通過問題一: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的出示,引導學生對沙灘上海鷗的只數進行估計,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然后在估數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數來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準確。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變靜為動”的特點,突出數數方法的指導,滲透數數策略,并引導學生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數,做到既不遺漏也不重復。
(二)初步感受10個一就是1個十。
小棒怎樣擺能讓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這一問題的提出,激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有1個1個擺的、有2個2個擺的、有5個5個擺的,還有5加6的,還有10和1的……引導學生對這些擺法進行評價篩選是這一環節的關鍵,我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逐個淘汰,最后選出10和1這種擺法,但是學生的這種擺法只是一個雛形, 于是我運用課件對此進一步加工,邊演示邊解說,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們把它捆成一捆。并順利成章的讓學生體會了10個一和在一起就是1個十。
(三)認識十位與個位。
(1)通過小棒的操作,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進行理解。
通過學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師向學生滲十與個透擺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過11進行重點講解,引出十位與個位,并通過11的兩個1因為位置不一樣,身份就不一樣向學生進一步揭示了每個數位上數所表示的意義。
(2)計數器上數位的認識
首先讓學生觀察計數器,找到個位與十位,然后結合自己學的方位知識對個位的位置進行描述,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義。
(四)寫數
通過問題“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學生可以用小棒擺,也可以用計數器來撥,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對2個十是20,十位上是2,個位上是0也是20進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講解20 的寫法。
3、鞏固練習
本節課的鞏固練習都是圍繞著數的讀、寫及意義進行的,首先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然后通過提高練習對數的順序進行判斷。
三、教學特色
布魯納強調:數學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學生經歷實物操作(擺小棒)──表象操作(在腦中擺小棒)──符號操作(看數,直接說組成)的過程,從而建立起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的數學模型。可見,建立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4
一、說課內容
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 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教材安排6個例題、三課時來完成“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目標。例1指導學生將數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認識10個一就是1個十,突出把十作為一個單位,使學生不僅能在10的基礎上會一個一個地數到20,并且還能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到11-20各數都是有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為學習11-20各數的讀寫打下基礎;例2指導學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數來了解這些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例3以小棒圖和帶數位的計數器相對照的方式,使學生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數的教學;例4教學10加幾和相印的減法口算;例5教學簡單的“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或“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認識加減法中各部分名稱。例6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為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創造了機會。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深化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加深對基數和序數的認識。我將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定為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十七的第1、2、3、4、5、6題。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正確的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出11~20各數。
2.通過操作研究,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數數活動中,初步培養估計的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順序和大小,是學習這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的差異性特別大,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教學中要考慮的。
三、教學方法設想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借助直觀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識的橋梁。因此打算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具小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作為一節認數、數數的概念教學課,我還打算在練習中安排估數環節,培養學生的估數意識,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
四、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上面的分析和設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借助同學們都喜歡的機器貓,復習0~10各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11”
(1)拿出11根小棒,問學生有多少根?
(2)十根捆成一捆,表示1個十。
(3)1個十和1個一是“11”。
2.認識“12~19”
學生一根一根添,說有幾個“十”,幾個“一”,一共是十幾。
3.讀“11~20”.
(1)出示小棒圖“”,讓學生說左邊的1代表1個十,右邊的3代表3個“一”,讀十三。特別強調不能讀“一三”。
(2)讀“11~19”各數。
(3)讀20。
4.掌握20以內數的數序和大小
(1)(紅花圖):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學得又這么地認真,機器貓能和大家一起學習真是太高興了,它一高興,一不小心把擺放得整齊有序的紅花打亂了。(課件演示出凌亂的紅花畫面)老師會對機器貓說些什么呢?
老師:你這機器貓真調皮,請你趕快幫我把這些紅花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在直線的下面(出示數軸)排放整齊。
貓:老師,對不起!我馬上就排一排。
(課件演示:標有1-10的紅花消失,并把1-10在數軸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該怎樣排呢?請小朋友們幫幫我吧!
師: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數軸上依次出示11、12、13……20)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直線下面的數越往右邊越怎樣?比10大的數有哪些?我們一起把11-20讀一讀。
(2)讀0~20各數
(3)這些數中,你最喜歡哪個數?挑選你最喜歡的兩個數用小棒擺給同桌看,并說一說,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4)我喜歡一個數,想知道十幾嗎?——“這個數在14的后面”。我還喜歡一個數——“這個數在十七和十九中間”。
(三)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我說你猜
1老師說,學生猜。
2學生說,學生猜。
2、數數練習,說說數的組成。(出示課件)
(四)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暢談所學所得。
總之,以上教學程序的設計盡量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充滿童趣的動畫形象貫穿全課,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究、交流,讓孩子們感覺到數學是那么的生動,那么的好玩,他們一次次在教師的引導中操作、思考、解決問題,其外部活動逐漸轉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取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培養了積極的學習情感,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機的整合。
(五)、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個十 是 10
1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11
2個十是20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11—20各數的認識》課程資源包,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課件、拓展資源、檢測試題、教學反思五部分。
一、說教學設計
(一)課標解讀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第一學段目標中要求:應讓學生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
(二)教材分析
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準備。教材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已有知識,創設小朋友在海邊沙灘上喂養海鷗的生活情景圖,借助“數一數”等活動,讓學生由10以內的數數到10以上的數,從而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學情分析
通過課堂前測得知,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會讀、寫10以內的數,同時大多數學生已經會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但對于“十”這一計數單位和十位、個位這樣的數位是第一次接觸,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堂前測和教材分析,將本節課教學目標定位:
1、借助學具操作,認識11—20各數。
2、能正確書寫11-20各數,認識“個位”、“十位”,理解計數單位“個”、“十”。
3、經歷10個一是1個十的操作過程,初步體驗計數的發展過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對具體事物數量的估計,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計數單位“個”與“十”的關系,認識“個位”、“十位”。
教學難點是: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設計了本節課的探究活動。準備材料有課件、師生每人一個計數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學評價
本節課主要采用筆試與操作相結合,師評和生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過教學環節三數一數、擺一擺、撥一撥檢測目標1的達成;通過學生在計數器上找數位、交流所撥的數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試寫數字檢測目標2的達成;通過擺一擺、撥一撥檢測目標3的達成;通過教學環節三中的估一估檢測目標4的達成。
(七)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六個板塊,使學生親歷自主發現探究的過程。
1、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3、借助學具,解決問題;
4、分層練習,鞏固提升;
5、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6、達標檢測。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時間預設:1分鐘)
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就是邏輯性、系統性比較強,新舊知識的關系總是環環相扣,因此,學生對新知識的接納也是借助舊知識為跳板去領會新知識。復習數字0—10的數法,溫故而知新,有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
第二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時間預設:1分鐘)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大海邊的'情境,通過觀察情境圖,逐步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借助學具,解決問題。(時間預設:27分鐘)
(一)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只海鷗?”(時間預設22分鐘)
1、估一估。
借助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猜一猜沙灘上海鷗的只數,引導學生經歷估算的過程,初步感知估計方法,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2、數一數。
在數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數數,進行數數方法指導,體會數數策略的多樣性。
3、擺一擺。
(1)用小棒擺11。
出示雜亂的小棒,讓學生感受一根一根數的不方便,之后提出要求,把這些小棒重新擺一擺,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操作,使操作活動具有實效性。
(2)優化方法,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
教師先是引導學生為了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幫助學生建立計數單位“十”的表象,初步滲透十進制。由于學生親自經歷了計數單位“十”的構建過程,感知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讀十幾,這樣在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學讀數自然水到渠成。
4、撥一撥。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數位和計數單位的表象,并在撥的過程中感知11—20各數的排列順序,將寫法貫穿其中,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而生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解決“沙灘上有多少個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鷗?”。(時間預設:4分鐘)
數感的建立是一個逐步體驗和發展的過程,在用計數器體驗了“19添上1就是20”后,讓學生通過估計礁石上的海鷗和沙灘上的小朋友的數量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通過數一數進一步加深對11—20各數的數感培養,在練習中繼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從而建立起1個十和幾個一是十幾的數學模型。
(三)引出課題。(時間預設:1分鐘)
第四環節:分層練習,鞏固提升。(時間預設:5分鐘)
在練習中第一題是一道基礎的根據題意寫數題,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起1個十和幾個一是十幾的數學模型。第二題融入了生活中的尺子,讓學生在尺子上找11—20各數,還按不同的順序讀數、猜數,使學生鞏固了對數序的掌握,從而繼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第五環節:聯系生活,拓展延伸。(時間預設:3分鐘)
在學生交流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過11—20各數之后,課件出示生活中11—20各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六環節:達標檢測(時間預設:3分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檢測試題我注意到了問題的層次性和可選擇性,以闖關的形式檢測學生的達標情況。
第一關:填空,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第二關:按照規律填一填,
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三關: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請領導和老師多批評指正。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使本課的新知不斷內化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培養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已經初步認識11-20各數,但是這種認識局限于數字到名稱的簡單對應。對于數字所包含在進一步、深層次的含義即數的組成,理解不夠深刻。這是一個將兩位數量化的過程。需要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數字。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學習經驗的把握,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十位和個位。
3.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以及觀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數的文化,培養學生喜歡數學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11-20各數的讀寫以及組成
教學難點:數位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借助直觀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架起一座認識的橋梁。因此打算準備多媒體課件和學具小棒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的數感得到發展。主要采取觀察法和自主探索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們班上有個評比臺,于是我巧妙借助學生身邊的資源,通過“每十個笑臉換一個大拇指”的評價規則,讓他們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為后面的“滿十進一”學習做好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我將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突破,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
第一層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鷗。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一邊擺10根,一邊擺1根”,這種擺法能夠讓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第二個層次用計數器表示13個小朋友。
我用計數器直觀地展示了“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計數器過度到抽象的數位表。并初步滲透了“滿十進一”的十進制計數法。
第三個層次根據數位表寫數,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含義。
引導學生交流“11”這里面的.兩個“1”意思一樣嗎?
三個層次的環節教學結束后,再次設計鞏固性小練習,這種練習及時有效地帶領學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識回顧整理,總之在這個大環節中,我想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操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體驗,實踐中感悟。
(三)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既然數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產生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梯度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拓展學生的思維。
(1)基礎性練習。根據表格和數位表寫數
(2)鞏固性練習。11-20各數順著數大家都會了,那么倒過來怎樣數呢?
(五)課堂總結,知識延伸
知識的延伸是學習的繼續,這個環節中我希望通過“數學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十進制”是怎樣產生的,不但吸引了學生是學習興趣,也激發了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與“導入”呼應設計了“10個笑臉可以換成一個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個大拇指,那就是貼多少個笑臉?3個拇指?……10個大拇指要貼多少個笑臉呀?
【設計意圖】一方面可以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延伸到課后、生活中去。
六、說板書設計
認識11-20各數
10個一是1個十
滿十進一
我設計的了簡潔美觀的板書,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認字不多,所以板書的字數不宜過多,除了課題以外,我就把“10個一是1個十”這個知識要點板書出來;至于“滿十進一”究竟該不該寫呢?我們團隊經過反復研究,認為我們這節課,從開始的“大拇指”——“小棒”——“計數器”的操作中都滲透了“滿十進一”,所以我決定板書出來,這為孩子以后學習更多數位的數打下基礎。
以上是我對《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的理解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11-20的認識》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73-74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習題。
2、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并且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本課分成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第二、通過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到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一個十和幾個一),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進制。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系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數出11~20各數,并且知道它們的組成。
2、教學難點: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聽課的老師,你們歡迎嗎?來點掌聲好嗎?下面張老師有個問題,你們知道今天教室里來了多少位聽課的老師嗎?我們轉過頭,按順序從左邊開始一起數一數,好不好?
2、看來我們身邊很多事物的數量都超過了10,所以我們只認識10以內的數是不夠的。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大些的數,(板書、指著課題,讓學生讀)11—20各數的認識。
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哪個小組學得最認真,最好。
(二)、操作觀察,探究新知。
1、擺一擺,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邊,然后繼續往下數,滿10根后再捆成1捆,現在開始。(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在展臺上操作,如下圖所示)
完成后提問:同學們已經數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嗎?(10根)那么1捆就是幾個十呀?(1個十。板書)
(1)、我們是1根1根地數,數了10根,所以說它是幾個一呀?(10個一。板書)
(2)、10個一是這一捆,一個十也是這一捆,所以我們就說10個一是一個十。(板書,齊讀)
(3)那2捆是幾個十呢? (2個十)
2個十就是多少?(二十。板書,齊讀)
2、說一說,加深理解
⑴認識11
剛才同學們數小棒數得很好,下面張老師再考考你們:剛才我們在擺小棒的時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個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學們請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板書11)
學生擺小棒,然后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問: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邊演示邊說)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1根小棒就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板書)(教師演示擺放11根小棒的操作過程)
強調: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數都讀作十幾。(板書)
教師范讀11(十一),讓學生跟讀。教師板書:十一。
⑵認識其它各數
師: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
A、提問:19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滿10根又捆成一捆,現在是幾捆?(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歸納整理: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游戲:跺腳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來表示幾。
3、讀一讀,掌握數序
(1)、師: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自己動腦知道了11──20各數的組成,下面看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數嗎?
(齊讀)
(2)、觀察直尺,回答問題:
14前面一個數是多少?11后面一個數是多少?
16和18中間一個數是多少?
與19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數有哪些?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課本“做一做”
課本73頁“做一做”上的學具各有多少?(先問畫了什么,再板書,然后數,最后匯報)
2.
1113 16 19
20 17 13
11 13 15
12 14
3.1個十和6個一組成( )。
13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0里面有( )個十,20里面有( )個一。
5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
(四)、總結課堂,延伸新知。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收獲呀!你們開心嗎?老師也很高興!今天小朋友學得真不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會有更多的收獲!。
六、說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二十
11 19 20
讀作: 十一十九 二十
1個十和 1個十和 2個十
1個一 9個一
【《11-20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11-20的認識》說課稿07-26
11-20各數認識反思03-10
11-20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4-22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2-27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1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9-17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11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6-30
課文《11-20各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