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關于教材:
《蘇珊的帽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單元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尊重與平等”。課文篇幅不長,但是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溫情,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課文。然而,平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卻蘊涵著深刻的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關愛和尊重,才是真正的關愛和尊重。
課文敘述的是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發,班上的老師得知后,以研究帽子為名,熱情而鄭重地宣布全班同學都要戴著帽子來上學,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為名,實質是為了不讓蘇珊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當蘇珊返校時就避免了尷尬,在不知不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輕松愉快地生活。
關于人物:
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蘇珊和海倫老師,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蘇珊:一個可愛聰慧、熱愛生活的女孩。她的可愛在課文第一句已直接說明。她的熱愛生活和聰慧從“雖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癥——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課。”這句中的兩個“足以”能夠體會到。除此之外,細讀課文,我們可以察覺,蘇珊她有著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愛美、情感細膩、自尊心強,既有堅強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愛自己的一頭金發,覺得那很漂亮,然而當她以堅強的意識戰勝病魔后,卻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蘇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然而,當小蘇珊這顆幼小的心靈將面臨再一次的打擊時,正是有了海倫老師的巧妙安排,才使蘇珊從自卑中走出來,重新樹立自信和變得活潑。
海倫老師: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蓋了蘇珊掉光頭發不得不戴帽子的尷尬。不但保護了蘇珊幼小的心靈,而且告訴了她的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關心,什么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
關于主旨:
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了教育成為了一種細節上的尊重,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心靈呵護。每個學生都在這種尊重以及對于他人或者自己的呵護中獲得了心靈的感悟。這種尊重與理解的來源體現的層面已經脫離了技能的偽裝,而存在于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之中。
關于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現有的閱讀基礎來看,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難的。但是,同情,這種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發出來的,而感受課文中老師、同學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對文本最淺層面的理解,且絕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現實生活,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最終卻適得其反的事例有許多,比如身邊的殘疾人,全社會都在倡導關心他們,但是,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心時,有沒有顧及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呢?我們是不是先把他們的傷疤赤裸裸地揭開,再施以我們的同情和關心。我們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向人施舍自己的愛,還是把自己放到跟他們同樣高的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從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實實地思考他們的訴求?顯然,學習本文,學生應該從海倫老師的行動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對人的關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夠的,它還需要正確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正是“平等”的體現,“尊重”的體現,是海倫老師智慧的結晶,是本文人文關懷的展現。所以,我下面著重談談在這堂課教案中,我是如何達成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教案:
課文結構和教學環節設計:
縱觀整篇課文,蘇珊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條線索,從開始的“擔心”“猶豫”到后來的“自如”“輕松”,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海倫老師的那個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提議。我以蘇珊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分為三個板塊:體會蘇珊擔心猶豫的心情——體會蘇珊自如、輕松的心情——體會
海倫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板書設計:
蘇珊的帽子
(智慧)
擔心、猶豫————→輕松、自如
平等、尊重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14課《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一、教材解讀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語言淺顯易懂,看似平淡卻含義深刻的童話故事。通過講述小駱駝因小紅馬嘲笑他難看而委屈,到沙漠里親身體驗后,發現自己的駝峰、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認識到自己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故事,賦予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事物,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對于自己,更要樹立起自信。課文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全文以對話敘述為主,條理清晰,圍繞“自豪”層層展開,步步深入,故事的情節發展與小駱駝的情感變化交織描寫,相得益彰,耐人尋味。因小紅馬的嘲笑,小駱駝感到很委屈,接著在媽媽帶其到沙漠走一趟時,由起初的擔憂到后來發現自己的駝峰、腳掌和睫毛都很有用,感到由衷的自豪。外表雖然不好看,但駝峰、腳掌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卻是其它動物所不能比擬的,文中,駱駝媽媽正借此,引導小駱駝通過沙漠之行,發現自己的用處,悟出:外表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用處。使文章表面內容淺顯,卻又意味深長。
二、目標定位
課文中生動,富有情趣的故事情節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而課文中所描繪的沙漠景象畢竟離我們較遠,對沙漠的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從電視畫面或課外書籍上了解到一些。據以上分析,基于對新課標教學要求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考慮,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以下四方面: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培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懂得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感悟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
4、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相關的動物常識。
其中,教學重點是:(1)感悟課文內容,知道駱駝的駝峰、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處。(2)充分理解小駱駝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是: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悟課文蘊涵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三、教學流程:
如何讓三年級的學生通過這童趣橫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較到位地感悟文章賦予我們的深刻道理呢?根據文章及學生特點,創設與課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真正走進小駱駝的這個角色中,在步步推移的比一比,看一看,讀一讀,問一問等學習活動中,揣摩體會小駱駝的心路歷程,情感變化,從而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主要預設了以下幾個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一:聯系生活,緊扣題眼,理解“自豪”
1、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知道什么是“自豪”嗎?你曾經為什么事感到過自豪?
2、在此基礎上,過渡: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跟“自豪”有關系,板書課題:我應該感到自豪。此時此刻,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我”指誰?因為什么事而感到自豪?為什么說“應該”、“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一環節首先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解“自豪”,再對課題提出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呈現出最佳的學習狀態。)
學習活動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初識“自豪”
1、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散”;結合課文,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鋪天蓋地”、“委屈”等。
2、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過程中,對于文中難讀的長句子相機指導學生讀準、讀通,注意停頓等,如本文中的第一段,從而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隨后,再組織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了解課題中的“我”是指小駱駝,小駱駝為自己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有特殊用處而感到自豪。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正音和辨析字形,初步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并能讀順讀懂課文,為后面的精讀課文作好鋪墊。)
接下來,我著重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也就是)
學習活動三:入情入境,角色體驗,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較,體驗“委屈”
1、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天,小駱駝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看見了(點擊課件,書上插圖),小紅馬對小駱駝說了什么嗎?
出示填空: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著(兩層眼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呀!
(1)引導學生看圖,了解小駱駝腳掌、眼睫毛和駝峰不美的外形特點。
(2)觀察小紅馬的神態,抓住“噴著響鼻”看出小紅馬看不起小駱駝。
2、想象:假如你是小駱駝,對小紅馬的嘲笑,你會想些什么呢?
3、指導讀,讀出小紅馬“噴著響鼻”瞧不起的態度,嘲笑的語氣以及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
4、聽了這些話,小駱駝十分委屈,于是它把這些話告訴了媽媽,駱駝媽媽是怎么說的?指名讀,讀出疼愛的語氣。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對比、情景想象,快速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中。由小紅馬的神情感悟小駱駝委屈、自卑的內心。這為學生后來的情感投入鋪設了橋梁。只有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領悟課文內容。)
過渡:正因為小紅馬說它難看,所以小駱駝覺得挺委屈的。于是,媽媽決定和小駱駝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1)說到沙漠,你對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說給大家聽聽……
(2)點擊課件——沙漠,讓我們來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樣的?
(3)在課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寫沙漠的句子和詞語,你能快速讀一讀后,把它找出來嗎?
(4)交流,點擊課件——沙漠詞語:茫茫的大沙漠 無邊無際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風沙鋪天蓋地的沙漠 (讀好這些詞語:大、無邊無際、風沙鋪天蓋地)
(5)我們說了沙漠,看了沙漠,讀了描寫沙漠的詞語,此時,大沙漠給你一個什么印象?(沙漠廣大無邊,氣候干燥,很少有綠色植物,沒有水流,風沙很大,還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隨時有生命危險。)
(這一環節中,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進行了融合,在看、讀、說等層層遞進的活動中,以朗讀做為語言積累的路徑,借助課件媒介幫助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境,建立對沙漠的了解,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
小結并過渡:雖然沙漠里的氣候如此干燥,環境這么惡劣,可小駱駝和它的媽媽還是愉快地結束了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駱駝還有了新的想法。
2、引導質疑
(1)點擊課件——最后一節
(2)讀讀這一節,思考一下,你特別想知道什么?(交流篩選后點擊課件——2個問題 小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駱駝因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這一環節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樣重要。這里,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已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
3、走進沙漠
過渡:問題的答案就在3、4小節中,下面我們同桌兩人自己學習3、4自然段。先讀讀課文3、4節,看看哪對同桌完成地最快。
(1)交流前提示,你們可對其中最感興趣或最有把握的進行交流。
(2)學生交流,隨機出示:(點擊駱駝相應部位,出現文字)
A、駝峰:點擊課件:駝峰和文字
望著無邊無際的沙漠,小駱駝擔心地問媽媽:“再走下去,我們餓了怎么辦呢?”媽媽說:“我們背上的那兩個肉疙瘩叫駝峰,里面貯存著養料,足夠我們路上用的了。” (板書:貯存養料 )
同桌分角色讀,男女生讀(讀出小駱駝的擔心和媽媽的自豪)
B、腳掌:點擊課件:腳掌和文字
媽媽又指著腳下松散的沙子,對小駱駝說:“多虧我們的腳掌長得又大又厚,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比較句子: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如果我們的腳也像小紅馬那樣,陷進沙子就拔不出來了。
聯系我們對沙漠的了解,你覺得哪句話更能表現這種情景呢?
誰能把這種語氣讀出來。抽讀、評讀、齊讀。
C、說話間,一陣風鋪天蓋地刮過來。媽媽讓小駱駝俯下身子,閉上鼻孔和眼睛。一會兒,風沙過去了,小駱駝的鼻孔和眼睛里沒進一點沙子。
點擊課件——風聲,感受風鋪天蓋地。
想象當時的樣子,讀好這句話。板書:擋住風沙
D、師小結:原來看似難看的駝峰、腳掌、眼毛都有這么大的作用啊!其實,駱駝在沙漠里能馱人載物,是其他動物不能代替的,所以,這看似難看的駱駝,被人們稱為“沙漠之舟”。讓我們分角色朗讀3、4小節,再次體會駱駝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
(這一環節中,扣住詞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語文雙基,交流分享重點學習駝峰、腳掌和睫毛的特點和作用,并通過層次朗讀,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讀,體會自豪之情。突破本課的學習重點。)
第三步:再扣課題,領悟道理
1、再次引讀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結束了,小駱駝默默地想:我們的駝峰、腳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處,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呀!
2、直指課題,這里以小駱駝的想法作為了題目,讓學生說說小駱駝因為什么事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這一環節,將學生自己積累的知識轉換為比較簡潔的文字,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明白課題的意用意,并且是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有一個簡要回溯,為他們運用語言做好鋪墊。)
過渡:后來有一天,小駱駝又去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紅馬,小紅馬說:“瞧,你長得這么難看,還照什么鏡子?”如果你是小駱駝,你會怎么說呢?讓學生進行續編。
第四步:拓展思維,發展語言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雖然外表不美,但是卻很有用,也是值得自豪的。
(這一環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說的欲望,鼓勵學生說自己積累的話,使學生能運用所學課本上的語言,進行表達說積累的話。在這樣的語言活動中學生語言就比較規范,言語質量就相應提高。進一步領悟深刻哲理,點名題意)
第四個學習活動:拓展表達,回歸生活,強化“自豪”
1、其實,小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還有很多。課件出示《沙漠之舟》這篇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再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選擇文章中的內容自由地說說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誰說得又多又準確。(比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們駱駝的嗅覺特別靈敏,能在3里內辨察和感覺到遠處的水源;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駱駝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隨其父母漫步沙漠。
2、駱駝有駱駝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現在請你說說幾句話,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如: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
(這一環節中,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同時提升本課的主題,學生由駱駝的自豪引發到自己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清楚,呈現文章的線條,簡單明了,突出文章重點,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我設計這節課的板書是:
14、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腳掌(又大又厚)→防止陷沙
睫毛(雙層) →遮擋風沙
駝峰(肉疙瘩) →貯存養料
(委屈) (自豪)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
《五月的田野》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勾勒了田野美麗的風景,描摹了田間孩子們的快樂,讓我們了解到了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這篇課文在第六冊第四單元,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本單元選取的幾篇文章雖然都與兒童生活有關,但是題材不同,有記敘文,有散文,還有詩歌。本課是篇優美的散文,重在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美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對學生學習并積累語言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合新課標及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我確立以下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文中語言,感受鄉下孩子在田野中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文中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圍繞著我的教學理念,我把“學習語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重點,把“感受田野的美麗及鄉下孩子的快樂,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作為難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任務,我進一步分析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二、說學情
鄉村兒童生活之快樂,是我們每個孩子所向往的。對我班學生來說,他們缺少這種生活及體驗,所以學習起來,情感很難與作者產生共鳴。不過,孩子們已初步具備了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能力,所以在內容理解和感悟上要做到“以學定教”。
根據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三、說教學流程:
(一)鞏固舊知,再現意境:
由于這是第二課時,所以上課伊始我會先讓學生認讀學過的生詞,再說說五月的田野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知識的復現,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從而引出本節課要交流的話題。】
(二)自主學習,感悟意境: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梳理歸納后,出示中心問題: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田野的美麗,孩子們的快樂?
【設計意圖:中心問題的提出,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是對學生學法的引導。】
(三)細細品讀,融入意境:
這環節中,我做了如下的預設:
1、預設一:田野美麗
①學生最有可能會先抓住兩個表示顏色的詞,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感受疊詞的韻律美,我設計了一項語言的對比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兩句話的不同之處,感受到疊詞不僅韻律美,表示的程度深,而且作者的情感也融入其中。接下來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讀這句話,我先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后指名讀,如學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時,我會范讀,讓孩子在熏陶感染中再練讀,直到讀出喜愛之情為止。
②疊詞的運用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征,為了讓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我說:這樣的詞以它自身的韻律美讓我們喜歡它,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比比誰說的多。學生可能會說紅紅的,白白的等等。這樣就讓學生有了一個積累的過程。
③當學生理解最后一句時,這樣引導:“它們”指誰?它們會笑嗎?你感覺此時誰的心里也在笑?(交流中讓學生明白這是擬人寫法,表面上是寫麥子和豆莢的快樂,實際上更表現了鄉下孩子們的快樂。)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朗讀上的一個難點,要想將田野之美清晰地展現出來,當學生讀的不夠入境時,我會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官產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
④最后,再讓學生配樂美美的讀讀整段話。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要豐富學生頭腦中意象,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從而真切的感受到田野的美麗。】
過渡:田野這樣美,在這美景中,孩子們尋找到了怎樣的快樂?
2、預設二:孩子快樂
①當學生說到“孩子光腳在田埂上走”有關句子時,他們可能會用到知識遷移的規律,抓住“暖暖的、軟軟的”來體會,那么我就會順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說說光腳走在軟軟的土上是什么樣的感覺?然后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②當學生說到“孩子在田野上撒著歡地跑”有關語句時,我會這樣引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了孩子的快樂?有的學生可能會抓到句中的動詞,就讓學生用做動作的方法加深理解。有的會抓住“撒著歡兒地跑”,就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撒著歡兒地跑是怎樣的跑,進而想象孩子們那種歡樂的場面。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出那種“田野因孩子而富有生機,孩子因田野而快樂”的意境。還是采取多種朗讀方式,如自由讀,同桌互讀,賽讀,讓朗讀的過程成為感悟、理解語言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試著背背這段話。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想象并發現快樂,想想如果你就是田野中的孩子,你會做些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式練習仿寫,既感悟了語言又體會了快樂。
【設計意圖: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有課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達到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
③從孩子們簡單的“野炊”中,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你認為什么樣的飯菜是噴香的”,再和文中“噴香的飯菜”做比較,引導學生要向鄉下孩子們那樣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最后通過邊想象邊朗讀體會“大地當床,藍天當被”的意境,感受到鄉下孩子們的淳樸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拓展閱讀,延伸意境
語文學習的空間是沒有止境的,課文帶給我們純樸、真切的農村生活,讓我們每個人為之向往,課下我推薦孩子們閱讀一些有關農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詩歌,將孩子的快樂加以延伸。
【設計意圖:這樣將課內外閱讀有效地銜接在一起,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同時也是對課文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五)板書設計
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概括,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輕松愉悅的入情入境地學習,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一、說教材
教材內容:
《五月的田野》是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勾勒了田野美麗的風景,描摹了田間孩子們的快樂,讓我們了解到了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了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這篇課文在第六冊第四單元,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本單元選取的幾篇文章雖然都與兒童生活有關,但是題材不同,有記敘文,有散文,還有詩歌。本課是篇優美的散文,重在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美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對學生學習并積累語言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合新課標及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我確立以下三維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文中語言,感受鄉下孩子在田野中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文中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圍繞著我的教學理念,我把“學習語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重點,把“感受田野的美麗及鄉下孩子的快樂,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作為難點。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任務,我進一步分析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二、說學情
鄉村兒童生活之快樂,是我們每個孩子所向往的。對我班學生來說,他們缺少這種生活及體驗,所以學習起來,情感很難與作者產生共鳴。不過,孩子們已初步具備了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的能力,所以在內容理解和感悟上要做到“以學定教”。
根據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三、說教學流程:
(一)鞏固舊知,再現意境:
由于這是第二課時,所以上課伊始我會先讓學生認讀學過的生詞,再說說五月的田野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知識的復現,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從而引出本節課要交流的話題。】
(二)自主學習,感悟意境:
對學生的發言進行梳理歸納后,出示中心問題: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田野的美麗,孩子們的快樂?
【設計意圖:中心問題的提出,既指向文章的主旨,又是對學生學法的引導。】
(三)細細品讀,融入意境:
這環節中,我做了如下的預設:
1、預設一:田野美麗
①學生最有可能會先抓住兩個表示顏色的詞,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感受疊詞的韻律美,我設計了一項語言的對比練習,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兩句話的不同之處,感受到疊詞不僅韻律美,表示的程度深,而且作者的情感也融入其中。接下來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朗讀這句話,我先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后指名讀,如學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時,我會范讀,讓孩子在熏陶感染中再練讀,直到讀出喜愛之情為止。
②疊詞的運用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征,為了讓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我說:這樣的詞以它自身的韻律美讓我們喜歡它,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比比誰說的多。學生可能會說紅紅的,白白的等等。這樣就讓學生有了一個積累的過程。
③當學生理解最后一句時,這樣引導:“它們”指誰?它們會笑嗎?你感覺此時誰的心里也在笑?(交流中讓學生明白這是擬人寫法,表面上是寫麥子和豆莢的快樂,實際上更表現了鄉下孩子們的快樂。)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這句話。這句話是朗讀上的一個難點,要想將田野之美清晰地展現出來,當學生讀的不夠入境時,我會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官產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
④最后,再讓學生配樂美美的讀讀整段話。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要豐富學生頭腦中意象,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從而真切的感受到田野的美麗。】
過渡:田野這樣美,在這美景中,孩子們尋找到了怎樣的快樂?
2、預設二:孩子快樂
①當學生說到“孩子光腳在田埂上走”有關句子時,他們可能會用到知識遷移的規律,抓住“暖暖的、軟軟的”來體會,那么我就會順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說說光腳走在軟軟的土上是什么樣的感覺?然后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②當學生說到“孩子在田野上撒著歡地跑”有關語句時,我會這樣引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了孩子的快樂?有的學生可能會抓到句中的動詞,就讓學生用做動作的方法加深理解。有的會抓住“撒著歡兒地跑”,就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撒著歡兒地跑是怎樣的跑,進而想象孩子們那種歡樂的場面。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出那種“田野因孩子而富有生機,孩子因田野而快樂”的意境。還是采取多種朗讀方式,如自由讀,同桌互讀,賽讀,讓朗讀的過程成為感悟、理解語言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試著背背這段話。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想象并發現快樂,想想如果你就是田野中的孩子,你會做些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式練習仿寫,既感悟了語言又體會了快樂。
【設計意圖: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處處有課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達到與作者、與文本情感的共鳴。】
③從孩子們簡單的“野炊”中,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你認為什么樣的飯菜是噴香的”,再和文中“噴香的飯菜”做比較,引導學生要向鄉下孩子們那樣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最后通過邊想象邊朗讀體會“大地當床,藍天當被”的意境,感受到鄉下孩子們的淳樸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拓展閱讀,延伸意境
語文學習的空間是沒有止境的,課文帶給我們純樸、真切的農村生活,讓我們每個人為之向往,課下我推薦孩子們閱讀一些有關農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詩歌,將孩子的快樂加以延伸。
【設計意圖:這樣將課內外閱讀有效地銜接在一起,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同時也是對課文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五)板書設計
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我設計了如下的板書。整個板書簡潔、概括,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輕松愉悅的入情入境地學習,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第六冊最后一課《剪枝的學問》。
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按事變生長的次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的生理變革為線索,以輕松生動的筆調娓娓到來。末了,“我”的感悟寫得蘊藉蔚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二、計劃理念和目的: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計劃時我以情為基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語文的緊張特點是“情”,注意情緒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本課教學從情入手變更學生的生存履歷,在老師全情緒染下,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緒的閘門。本筆墨里行間蘊涵著作者富厚的情緒。引導學生聯合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生理變革知道“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知的深度。當代教育生理學研究評釋,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舉動,并影響和轉變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學中老師通過筆墨信息“滿懷好奇”、“一臉迷惑”、“半信半疑”、“又驚又喜”等讓學生從材猜中去吸收、發掘、內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筆墨的寄義,咀嚼出字里行間的意境。為此,我訂定了如下目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捉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悟,根本讀懂課文內容,相識剪枝是為了來年能勞績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確“淘汰”是為了“增長”的原理。能構造語言,把本身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設計特色:
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有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意圖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學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1、復習導入,探究學文
課文中的“我”三次走進王大伯的桃園。誰能告訴我小作者三次走進桃園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說后板書:冬剪枝春開花夏結桃這個環節設計鞏固了課文內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按照學生的意愿來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孩子們帶著“對這三次進桃園哪一次最感興趣,就去讀一讀,并想一想,為什么最感興趣?”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體展示了“紅云片片的桃園”,并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第———次去桃園,因為———”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教師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學效果就會越好,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既感到老師的問題簡單,又感到新鮮有趣,這一環節巧妙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的氛圍,這樣一方法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師生互動、為下一步的朗讀作好了鋪墊。
2、讀讀說說三進桃園,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園看到的情景,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應,依次展開,有機地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生練讀、指名讀,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點評。指導讀好“我”的話:“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為孩子搭建一個展示朗讀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條?(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剪掉的是粗壯的而且不結果實的枝條。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同時讀、思、議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讀書中達到目標。
引導讀好王大伯的話,這里存眷弱勢群體:我要找誰人這堂課沒舉過手的學生答復。豈非只要是粗壯的枝條就都要剪失嗎?從王大伯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讀課文全班交換。同硯們憑據課文內容小組討論:剪枝的學問到底是什么呢?互助學習,生生、師生互動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關鍵給學生提供互助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換中學習既加強了互助意識又增長了情緒相同,同時使他們能自動思索,大膽表達,善于諦聽,共享結果。
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么?懷疑什么?他憑什么就相信呢?教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系文本。
王大伯說的話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必須要驗證驗證就一起走進夏季桃園。自由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么樣了?當小作者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他為什么會吃驚呢?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小作者三個季節都在關注著王大伯的桃園,從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后,請學生把課文從頭到尾讀一讀,再次感受。
通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么感受?想說的,想做的都可以談。我設計這一環節,意在升華情感,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真正做到“課已畢,趣猶存”。
5、總結升華
生存中有許多的學問,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處把穩生存,用一雙善于發明的眼睛去視察,善于思索的頭腦去探索,你肯定能成為生存中有學問的人。這一關鍵報告學生從社會生存中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勉勵學生從講義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索我從王大伯話里悟出了什么原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接洽自身現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原理,這樣操縱旨在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愿定比“少”好,是對他們課內知識的延伸,也是為了滿意孩子無窮的求知欲,更好地引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末了,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用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接洽現實說說“淘汰”是為了“增長”這個原理。
在開放的、自主的運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本領和動手本領,造就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存的情緒。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 山村的早晨》是一篇詩歌,描寫了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山村早晨的喜愛之情。優美、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課文的特點。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
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文章中的優美的語句。
2、讀懂課文,想象畫面,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3、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感,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 作、反復朗讀中感受早晨的美麗與希望,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合作探究、品讀感悟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思、議、寫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使其在樂于參與的情境中主動、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兩課時教學,如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課件:欣賞山村早晨)能說說你看完畫面的感受嗎?而后,引用古代詩人邵 雍 的詩自然的轉到:“那么現代詩人蓋尚鐸筆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一句 話,拉近了孩子們與課文的情感距離,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引導探究,讀中感悟
1、初讀課文,質疑感知。
學貴有疑,有了“解疑”的興趣、動機,才能產生主動探究的愿望,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實踐。因此,在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后,引導他們想一想:“你覺得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學生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從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詞“美麗、寧靜、充 滿 希望” (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這一步驟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女媧補天》是六年制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意在贊頌女媧無私的奉獻精神。
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讀懂女媧補天的過程。
2、復述故事,積累優美生動的詞語。
3、學習女媧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4、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女媧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
3. 感受女媧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在閱讀中體會女媧勇敢和樂于助人的品質,感受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小學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并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以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創新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因為本文是一篇內容較簡單,易理解的神話故事,因而教學時我以“讀”為主,講讀結合,通過多樣的讀來讓學生在了解這個神話故事的同時,也捕捉到課文的優美之處。尤其是第3、4自然段更是重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此外,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我也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下面我談談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著重考慮的幾個方面:
1、 充分發揮想象,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
這則神話容易理解,所以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分析要少。主要通過學生的充分活動,由淺入深地把握想像特點,初步學會運用想像。教學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讀讀課文、想象情節、講講故事。課文的第3自然段著重寫了女媧尋找五彩石的過程,語言比較精練,只從字面去理解很難有深刻的感受,這時就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女媧去過哪些地方,又是怎么尋找的。用他們的想象來豐富故事的內容,加深體會,進而感受到女媧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這也是一個說話訓練,學會把一段較長的句子說完整,說清楚。要學會說、會擴、會創神話故事,感受中國燦爛、繁榮的文化魅力。
2、 感情朗讀,體現個性。
《課標》中提出:朗讀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它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當學生領悟到女媧的勇敢,她的無私后,怎樣把他們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呢?朗讀是最好的方式。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讀出的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這時就要創造一個寬容的課堂,只要是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就要予以肯定。另外我又以舒緩的音樂彌漫于學生讀課文時間段,營造一個愉快的、寬松的課堂氛圍,促發思維的生成,營造情境,品嘗朗讀帶來的喜悅。
3、指導學生復述故事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故事內容非常神奇,體現了神話藝術的魅力。在教學的最后,可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故事,先創設一個講故事的環境,然后加以點撥,讓學生開闊視野,重點在想像力的激發上,并運用所學的語言。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 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戰 例:1946年6月,反動派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匪軍的瘋狂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采取了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歷經一年,殲敵一百一十余萬,基本上遏制了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劉伯承司令員、政委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本文著重講了1947年8月24日夜,劉鄧大軍的先頭部隊強渡黃河,勝利躍進大別山,以他們的“英勇頑強”證實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根據課文的實際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等,我設計了如下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6個生字,辨析形近字“遵。尊”,“拖、托”,“渡、度”,“揭、渴、喝”,掌握多音字“劃”,理解“躍進、叮囑”等詞的意思,能用“布置”、“叮囑”造句。
2.用“分層的方法”學習重點段落,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含義,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并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劉鄧大軍不怕犧牲、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昂揚斗志。
教學中,我“用分層的方法學習自然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定為教學的重點。將“運用文中的事實理解‘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意思”作為全文的難點,進行突破。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因此既要體現教師的“精講”,同時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憑借教者的精講,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者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采用“圖表演示法”幫助學生分析當時形勢;用“指導分層的方法”理清課文脈絡;用“感情朗讀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2.學法: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觀察敵我雙方形勢表,分析敵我形勢,初步感知;然后讓學生通過粗讀、熟讀、有感情地朗讀來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接著讓學生認真思考,理解劉鄧大軍的革命精神;最后讓學生復述故事,體會并再現劉鄧大軍的英勇、頑強、善戰。在“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過程中,要著重抓住重點段落,讓學生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認識,提高能力,逐步養成“注意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進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良好讀書習慣。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實際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1。故事揭題,激發興趣。
開始上課,我精心設計導語,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在我們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革命志士英勇殺敵、奮不顧身的英雄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接著板書課題,口述課文大意。
2.整體感知,掌握字詞。
這個程序我準備分四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勾出不懂的字詞,并利用字典等工具書, 結合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句,實在不理解的作上記號,準備舉手質疑;然后教者出示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給課文分段;接著引導學生用三五句話簡單地概括課文的大體內容;最后通過提問檢測了解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3.出示圖表,分析形勢。
教學時教者先簡單介紹故事發生時的社會背景:1947年,解放戰爭開始第二年,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這一行動,揭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接著出示作戰雙方地形、兵力情況對照表,了解大別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從戰略意義上分析當時的險惡處境:①對陣形勢:前有強敵,后有追兵,而且追兵距我軍五六十里,僅一日路程。③對陣兵力:敵人在汝河南岸布置了幾十里長的防線,后面的追兵就有三個師的兵力,而我軍只有一個旅的兵力,敵我兵力相差懸殊。③對陣的條件對我軍極為不利,汝河水流湍急,北岸的船只被敵人統統拖走了或砸毀了;最后聯系當時主客觀的極不利條件,引導學生初步感知狹路相逢的情景,為學習后文做好鋪墊。
4.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課文中“強渡汝河,取得勝利”是全文的重點,教學時分以下幾步進行:①讓學生聽音,思考第八小節的6句話都講了什么?如何給這一段分層?②讓學生說說:劉鄧大軍是怎樣殺出一條血路躍進大別山的?在這兒講解時先讓學生說出課文中描寫戰爭激烈的句子;然后讓學生動手劃出兩個最能表現劉鄧大軍勇猛無敵的句子(即比喻句),將它們換用平鋪直敘的句子進行表述,然后比較體會比喻句的好處;最后讓學生說: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意義,理解“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像一把鋼刀插進了敵人的心臟”。③讓學生思考我軍取勝的最關鍵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句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出現在哪兒?再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具體含義。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戰士們的勇敢頑強、奮不顧身、不怕犧牲。
5.聯系板書,深化感知。
學習完重點段后,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并要求學生說說文中劉鄧大軍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并談談自己的體會。最后要求學生根據板書內容復述全文,深化感知。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1、說教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這篇課文是對我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真實記錄。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我國登山健兒1960年攀登珠穆朗瑪峰最后登頂的時刻。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這里氣壓變化不穩定,沒有植被,空氣中氧氣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項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需要勇氣、毅力和充分的準備。我國登山健兒登頂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不凡的氣概。
文章脈絡清晰,所述的中國登山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經過,著實讓人感動。但是,那個年代離現代的孩子們太遠;孩子們對登山運動也不太熟悉。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縮短孩子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能真正體會文章的主旨。
2、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兩年多的學習中,在識字,閱讀,說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識字方面,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教師當堂復習鞏固,來學習文章中的生字。
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學會了預習課文,復述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字詞。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為指導學生根據課文里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問題。并通過閱讀文本,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感悟真諦。
三年級的學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多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出中國登山健兒不畏艱險,勇于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隊員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之一在于知識點的落實。本篇課文有十個生字,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講讀課文分散學習。“蹬、斬、驟、噙、釘”這五個生字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蹬、驟、噙、堪”這幾個字字形比較復雜,教師可以在板書時,指導學生寫一寫。在理解“驟然,疲憊不堪”詞語的意思時,可以結合課后詞句活動室中的第一題,讓學生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而“不可逾越、斬釘截鐵”的意思也可以通過讀課文,借助課外資料,查找字典的解釋等學生認為合適的方法來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已知,來幫助他們學會還不了解的內容。
目標之二、之三是能力點的落實,讓學生在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具有邊讀課文,邊思考的學習好習慣。教師還利用文本資源,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具有提出問題的。
目標之四是情感目標的落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中國登山隊員勇于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運動員之間的互相合作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了三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內容不同,但都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后學寫一篇自己覺得有趣的事。《趕海》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因此它是完成后面教學任務的橋梁和鋪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們熟知的歌詞開頭,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具體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一次趕海的經歷:“趕到海邊—抓蟹—捉蝦—快樂而歸”。其中“抓蟹”,“捉蝦”是記敘的重點,具體生動,充滿趣味。結尾再次引用同樣的歌詞,從內容上說,突出的抒寫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從結構上說,照應開頭,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頗具所謂圓合之美。
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是激發學生熱愛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聽說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段話。
(c)能理解課文內容
(d)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大自然的了解不是很多,雖說橋頭人生活在海邊,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趕海是有點遙遠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尤其是像趕海這樣的事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我把“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通過文章的語言描述感受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屬于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雖掌握的知識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說教法
(一)以讀代講法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加之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為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誰來充當小作者鬧著要舅舅帶我去趕海的事?”“為什么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么捉拿“武將”?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非常感興趣的氛圍中自主的掌握知識。
四、說學法
(一)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本篇課文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思”感受趕海的樂趣及文章的語言美。
(二)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新時期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于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善于與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借鑒。
五、說教程序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幫助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也就完成本課的重點,難點。
下面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趕海》這一篇課文,那么趕海這件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讓學生簡要說說.師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么課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讓我們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趕海的樂趣.(教師板書11趕海)課一開始,我通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并結合課文的圖畫,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起來了,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就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接著提問:“是什么勾起了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鄉》)教師提醒:在朗讀時,帶上對趕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憶,朗讀時要充滿對大海故鄉的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每當……便”說明了什么?然后用導語過度下一自然段:趕海對我來說是那么的有趣,那么我童年趕海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課文。
2、講讀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文中哪個詞表現了我趕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邊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樣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接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作者趕海時的喜悅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悟趕海的樂趣,以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發動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本自然段運用恰當的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
3、講讀第三自段
這一自然段類似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在海邊“我”看到人們在干什么?
(2)、這些動作用什么關聯詞語連接的?
(3)、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4)“我”又有什么活動?
(5)、你覺得哪個場景最有趣?
(帶著問題閱讀,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樣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趣
抓海星 捉 撈撿 捉蟹、蝦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細讀第四段,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2)、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不得不回家……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趕海的人們都帶些什么東西回家?(學生自由發言,這樣有助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來之不易的海鮮”,迎著柔和的海風,沐浴著夕陽的余暉,踩著軟綿綿的沙灘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三)、總結
總結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今天,我們跟著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海了,并且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有機會我們也要親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蝦的樂趣。
(四)說板書
這一板書設計我主要板書趕海過程所看到與所做的,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趕海的趣事 ,并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11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趣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九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說課稿12-20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放飛蜻蜓說課稿11-02
三年級語文下冊《果園機器人》說課稿12-17
北師大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松鼠說課稿12-09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說課稿12-17
三年級下冊《詠柳》說課稿12-17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槐鄉五月說課稿11-03
三年級下冊《乞巧》《嫦娥》說課稿12-27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小蝴蝶花12-10